(共28张PPT)
社会生活的
变迁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导入——中国女生不同年代的穿搭
日常生活
的变化
壹
一、日常生活的变化
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1新中国成立前
1 新中国成立后
改革开放以来
物价飞涨
民生凋敝
经济恢复
物价稳定
逐步提高
衣、食、住、行各方面
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纸币贬值如废纸般的印钞厂
解放初期人们抢购的景象
改革开放后人们去超市的景象
阅读教材P97-101,完成下列表格
一、日常生活的变化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衣
食
住
行
买衣服凭布票,数量有限,
色彩和样式单调
衣着丰富多彩,显示风度、
展示个性
饮食结构比较单一,
有些农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不但吃饱”,还要吃好,
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
比较拥挤,室内设施简单
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改善
主要靠步行、自行车、公交车、火车等
地铁、出租车、私家车、火车、飞机、轮船等
一、日常生活的变化
2.改革开放前后变化:衣
①改革开放前,数量有限,凭布票供应,色彩样式单调,只有中山装和解放装。蓝灰色的海洋
列宁装,因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后常穿而得名。式样为西装开领双排扣,多为黑 、蓝 、灰三色。
布拉吉是俄语音译,即连衣裙,来自苏联。
工装背带裤是当时的新时尚,人人参加劳动,需要耐磨耐脏的日常服装。
一、日常生活的变化
2.改革开放前后变化:衣
②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思想观念的解放,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服饰已经不仅仅是满足御寒等需要的工具,更是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
1979年皮尔·卡丹来到中国
长城上的服装秀
的确良衬衫
街上流行红裙子
蛤蟆镜喇叭裤成为流行
一、日常生活的变化
2.改革开放前后变化:食
①改革开放前,饮食结构比较单一,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
1953年10月出台了统购统销政策,从此百姓生活进入了长达40多年的“票证时代”。
北京的粗粮票(只能买玉米面)
面票(可以买白面粉)
50年代有啥吃啥
凭票排队购买粮食
一、日常生活的变化
2.改革开放前后变化:食
②改革开放后,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人们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
菜农种植卷心菜
搬猪肉的妇女
广州周生记“太爷鸡”
广州腊味店
烤乳猪
大年三十吃团年饭的一家人
一、日常生活的变化
2.改革开放前后变化:住
①改革开放前:住房比较拥挤,室内设施也很简单。
泥巴墙,茅草房,支口锅,铺张床。
一、日常生活的变化
2.改革开放前后变化:住
②改革开放后,人均住房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一、日常生活的变化
2.改革开放前后变化:用
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消费总量不断增长,消费结构也不断优化。
年份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78年 343.4 133.6
1990年 1510.2 686.3
2000年 6280 2253.4
2017年 36396.2 13432.4
——部编版教材第99页
2021年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及构成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一、日常生活的变化
2.改革开放前后变化:用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多种休闲生活,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贰
二、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1.交通:整体变化
①新中国成立前,我国交通条件很落后。
②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投入巨额资金改善交通条件,并取得巨大成就。
二、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1.交通:铁路运输
截至2010年底,中国的铁路营运里程已居世界第二位。2021年底,我国高铁营业里程达4万千米,位居世界第一。
兰州至海口高速公路
湘西矮寨大桥
二、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1.交通:公路运输
公路运输也获得较快发展。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在黄河、长江等急流阻隔的江河上架设了一座座公路大桥,许多偏远闭塞的山区也通了汽车。到2021年底,中国高速公路里程已达16.9万千米,位居世界第一。
二、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1.交通:民用航空
现在全国各大城市和一些中等城市、旅游胜地都有航线,并与世界许多国家的大城市设有直通航线,中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二、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1.交通:城市交通
城市道路建设也发展迅速,很多城市大力发展轨道交通,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二、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1.交通:综合概况
铁路、公路、民用航空、水运和地下轨道交通建设飞速发展,已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
二、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2.通信:电信事业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不断增加对电信事业的投资,逐渐形成全国电信网络。改革开放后,电信产业快速发展。如今,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一,发展速度也位居世界前列。在全国大多数地区,固定电话早已进入千家万户,移动电话的使用十分普遍。
二、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2.通信:互联网
中国的互联网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中国网民规模不断扩大,互联网普及率越来越高。
二、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2.通信的影响
通信事业的发展和通信方式的变迁,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根据材料,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
材料: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使我国生产力水平迈上了一个大台阶,商品短缺状况基本结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中日益发挥基础性作用.....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现代化建设不断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
①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
③科技的推动;
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启示:改革开放是中国的强国之路,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
影响
英国
凭票供应,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单调
前
丰富多彩,
显示风度、展示个性
后
饮食结构单一,凭票供应
有些农村温饱还是问题
吃饱 + 吃好
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住房比较拥挤,室内设施简单
人均住房面积扩大
装修和环境明显改善
交通条件落后
步行、自行车、公交车
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
汽车、火车、飞机、高铁等
通信条件落后
普遍使用电话,
互联网普及率越来越高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1.(2023·广东广州)以下是某同学撰写的演讲稿提纲:
◆从“吃饱”到“吃好”
◆从小瓦房到大楼房
◆从样式单调到丰富多彩
◆从绿皮火车到“复兴号”高铁列车
◆从“自行车王国”到“共享单车王国”
据此判断,该演讲稿的标题是( )
A.海峡两岸的交往 B.航天事业的发展 C.新时代强军之路D.社会生活的变迁
D
随堂练习
2.(2023·宁夏)下面这组图片可以用于研究( )
口耳相传 邮驿通信 有线电话 互联网
A.人类社会生活的变迁 B.发展中国家力量的增强
C.生态环境的日益改善 D.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A
山水相逢 后会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