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15世纪下半叶,荷兰采取保护主义的航海政策,要求本国航运业应由本国商船和水手参与。然而至17世纪初,荷兰放弃了这一做法,荷兰法学家格劳秀斯也写出了《海洋自由论》一书鼓吹海洋自由、贸易自由。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国际海洋法的形成 B.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
C.荷兰航运业的发展 D.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2.如图所示为1894—1920年中国国内市场商品平均年增长率。据图可得出的历史结论是,这一时期中国( )
A.贸易逆差局面得到扭转 B.外国商品输入日益减少
C.民族工业呈发展的趋势 D.商品出口量呈增长趋势
3.14世纪时意大利的银行业发展很快,如佛罗伦萨著名的美第奇家族银行,便采用类似现代社会的“连锁控股公司制”的管理模式进行扩张,一度垄断东西方贸易。这说明( )
A.意大利工业资本积累加速 B.欧洲正在经历价格革命
C.新航路开辟促进金融发展 D.金融变革助推经济发展
4.甲午战后,为筹措对日赔偿,时任督办铁路事务大臣的盛宣怀认为“不可全借洋债”,而必须“借用本国民债”。为此,他上呈《自强大计折》,并附“请设银行片”,向光绪帝奏请开设银行,并很快获得批准。1897年,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在上海成功创办,并先后在北京、天津、汉口等多地设立分行。由此可知( )
A.外国经济侵略受到了有效遏制 B.主要为洋务企业提供贷款和汇兑服务
C.新型商业经营形式被引入中国 D.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得到成功实践
5.如图为18世纪荷兰东印度公司从亚洲进口商品的情况(计算单位:荷兰盾)。由此可推知,这一时期的荷兰( )
A.大众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B.垄断了东方的商品贸易
C.重构了全球的生产分工 D.工业革命增加原料需求
6.下表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广东厂丝和土丝市场产销状况统计(单位:担)。其中,土丝主要是供土法纺织者购用,厂丝主要向欧洲出口。据此可知( )
年度 土丝 厂丝
1881—1882 11526 一
1885—1886 2567 4457
1890—1891 3276 10317
1895—1896 2474 20629
1900—1901 1037 31038
A.经济发展具有转型特征 B.传统手工行业逐渐崩溃
C.机器化大生产占据主导 D.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7.继葡萄牙和西班牙之后,欧洲各国继续进行海上探险,开辟了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的海上航线,发现了很多以前未知的地方,许多新的植物、动物和自然资源被引入欧洲和其他地区。这些航海探险( )
A.标志着世界市场的形成 B.蕴含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与碰撞
C.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权威 D.推动欧洲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8.下表为1832-1886年中国茶叶内销与外销情况表,这反映出中国( )
时间 产量 内销 外销
1832-1837年 260.5 200 60.5
1861年 312.5 202.5 110
1871年 409.5 202.5 207
1886年 567.46 205 362.46
A.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 B.农业生产力渐趋提高
C.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紧密 D.农民的处境日益悲惨
9.1807年3月25日,英国议会通过了《废除奴隶贸易法案》,禁止英国船只从非洲往美洲运送奴隶,规定英国船只上每发现一名奴隶,罚款100英镑(约合190美元)。同月,美国总统托马斯·杰斐逊签署法令废除奴隶贩卖。此后,其他国家纷纷效仿,制定法律废除奴隶制。长达400年之久罪恶的跨大西洋奴隶贩卖活动宣告终结。这些措施( )
A.体现了列强争夺非洲矛盾缓和 B.体现了列强对非洲殖民统治逐渐削弱
C.是非洲人民反侵略斗争的结果 D.体现了西方列强对外侵略方式的变化
10.据统计,1703年,东印度公司命令“肯特号”购茶117吨。1716年,公司派遣“苏珊娜号”购茶1565担,“长桁号”甚至因购茶过多而无力装载。延至1723年,公司购茶已达1055290磅,1744年,突破200万磅,1755年,突破300万磅。这一发展( )
A.说明大众需求促进了中英贸易 B.助推了饮茶在英国的本土化趋势
C.凸显出政治变革对经济的推动 D.体现出工业革命丰富了社会生活
11.1694年,英格兰银行获准成立,在伦敦商人中大受欢迎,英国国王带头认股,成为最早的一批股东,但贵族却对它不感兴趣。一位英国政党领袖如此描述:“国家是一条船,地主是船主,商人只是乘客。”这说明( )
A.理性主义还未开始得到传播 B.银行的商业经营方式最早出现于英国
C.新的资本价值观念尚未普及 D.“光荣革命”改变了英国的政权结构
12.有学者认为: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享有中国商品对贫穷的欧洲人来说几乎是可望而不可及;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后,美洲的白银为欧洲提供了中国唯一可以接受的交换物,中国因此成为世界第一大商品出口地。来自中国的丝绸和瓷器,其精良的制作工艺对欧洲人来说堪称神品。用丝、瓷、茶换白银的贸易持续了数百年,穿梭在东西方之间的大帆船拉开了全球化的序幕。由此可知( )
A.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间的贸易没有了阻碍
B.世界贸易中心由大西洋沿岸转到太平洋沿岸
C.大帆船贸易是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主要原因
D.一个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逐渐形成
13.18世纪中期以来,带殖民地色彩的近代国际分工体系得以确立,世界市场的范围和容量进一步扩大,国际贸易额急剧增长,世界范围内出现了数以亿万计的人口大迁移。这些现象表明( )
A.列强对外侵略矛盾重重 B.世界市场已经基本形成
C.全球化取得了实质进展 D.列强加紧侵略落后地区
14.如表为西方世界从各国取得的茶的供应数量统计(单位:万担)。据此可知,影响中国茶叶出口的主要因素是( )
中国 日本 印度 锡兰 爪哇
1886年 221.7201 27.5823 55.1078 6.0833 4.4010
1905年 132.9298 29.8422 161.7380 123.8260 19.1025
A.市场需求的变化 B.农业产业的调整 C.政治环境的动荡 D.国际竞争的加剧
15.1981年,世界银行推出了有关南非洲发展的《伯格报告》。该报告认为在引发南非洲经济困难方面,信贷、汇率等内在的政策性因素比环境恶化、人口膨胀以及“恶化的国际环境”所起的作用更大。据此可知,该报告建议南非洲国家( )
A.提高政府民主化水平 B.强化市场调节功能
C.改善冷战对抗的局面 D.加大对物价的指导
二、材料分析题
16.世界博览会是体现世界文化相互交流与融合的平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51年英国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国家力量的直接介入使此次世博会获得巨大成功。世博会的出现与世界进入全球交往时代有紧密关联。15世纪末16世纪初人类第一次实现环球航行,这是世博会诞生的条件之一。18世纪中叶英国率先兴起工业革命,着眼扩大贸易,世博会成为绝佳选择之一。交通与通讯革命也促使了世博会这一新型交往平台的出现。
——摘编自乔兆红《世界博览会与世界历史整体发展》
材料二 晚清民国初年的中国与世博会的联系
时间 晚清民国初年中国与世博会的联系
1851年伦敦博览会 上海商人徐荣参加世博会,所产“荣记湖丝”夺得金、银两项大奖。
1873年维也纳博览会 主办方一再邀请,清政府勉强同意由海关洋员负责参展事宜。
1904年圣路易斯世博会 清政府正式派出代表团参加,并于次年颁布《出台赛会章程》鼓励商家踊跃参赛。该章程结束了近代中国海关代理赛会的历史。
1915年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 中国代表团所获奖章列所有参赛国之首,极大提高了中国形象。据美国商务部调查报告,1915年,中国对美国出口较上一年猛增了6000万美元。
——摘编自乔兆红《中国与世界博览会:西学东渐与中学西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51年英国举办第一届世博会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民国初年中国参加世博会的演变趋势,并简述近代中国参加世博会的意义。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两朝不仅与亚洲各国,而且与欧美一些国家也发生了贸易联系,其海上贸易可谓全球化了。例如,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开海贸易后的几十年里,向中外商人开放的大大小小的港口有一百多处,遍及沿海南北,而以广东最多。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都与中国发生了直接贸易关系。清代商船的数量不断增加,进出口的商品数量也不断增加,而且种类繁多,因而贸易商品流通值呈直线上升趋势。在同西欧各国的贸易中,中国长期处于有利的出超地位……但清王朝不懂世界知识,不知发展趋势,对具有重大意义的海外贸易态度消极,甚至闭关禁止,致使西欧航海贸易势力进入西太平洋而压倒了中国航海贸易势力。
——摘编自张增香《试论明清时期对外贸易的特色》
材料二 1570年,西班牙征服马尼拉;1575年,12—15艘大帆船由菲律宾马尼拉驶往墨西哥,跨太平洋的大帆船贸易由此开始,并逐步走向辉煌。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因为中国—菲律宾—墨西哥航线的贸易,从小渔村迅速发展成“一个人口众多的城市”“世界最著名的集市”。1793年,这里还因拥有49家制瓷厂而成为当时美洲著名的制瓷业中心。“1592年,中国输入拉丁美洲的货物超过了西班牙,西班牙商品受到排挤,国内丝织厂纷纷倒闭”,“到1660年,美洲白银输入西班牙的数额仅为1595年的十分之一”。大帆船贸易带到墨西哥的产品不仅是成捆的生丝,更有无以比拟的雪白丝绸,甚至是仿安达卢西亚花布图案的丝织品,无不让拉丁美洲人民惊叹并喜爱。从精细的上等品到普通织锦,加之价格低廉,满足各阶层人的需求。
——摘编自韩哈《试析16—19世纪跨太平洋“大帆船”贸易及其对拉丁美洲与中国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对外贸易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帆船”贸易对拉丁美洲的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两代中西方航海贸易势力的变化及原因。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北宋时期,我国西北地区的茶马互市迅速发展起来,并在西北地区形成较大规模,成为各民族贸易的主要形式。宋代西北少数民族从王公贵族到普通牧民,无不嗜茶如命,已将茶叶由奢侈品普及为日常生活必需品。宋代一度曾用银两、绢帛来购买和换取西北少数民族的马匹,但“银绢钱钞,非蕃部所欲”,最后不得不改为以“名山荼为易马用”。“茶之为利甚博,商贾转致西北,利尝致数倍”。交易时,茶商须持有政府发放的凭证——荼引,并只能在指定的市场内进行正常的贸易活动。熙宁七年(1074年),宋政府在成都设榷茶司,在秦州设置买马司,分管四川茶叶与藏族马匹的互市事宜。《宋史》记载,行禁榷(即官卖法)时平均每年从荼利得到的财政收入109. 41万贯,改革后平均每年得117. 75万贯。
——摘编自魏明孔、阎庆生《西北茶马互市论纲》
材料二:1669年,英国政府授权英国东印度公司专营茶叶贸易,从中国大量进口茶叶到欧洲市场。18世纪末,英国从中国进口的茶叶量达到了230万磅,与这个世纪的头一年相比,足足增长了200倍。1851年,英国人将中国的茶树和制茶技艺带到印度,茶叶在印度和锡兰被大面积种植。英国在印度阿萨姆种植园以机械化工序培育茶叶,成本和价格降低,茶叶质量也大大提高,“在湖北山边有着两三亩地的小农,是不能希望和它们竞争的”。欧洲红茶市场摆脱了对中国产地的依赖。
——摘编自(英)麦克法兰《绿色黄金:茶叶帝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茶叶贸易的特点并简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以来茶叶贸易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晚清时期武汉地区的展会
机构名称 创立者 成立时间 展陈内容
汉口商务公所 官商共同筹划 1898年 各类土特产品和人工制品
两湖劝业场 湖广总督张之洞 1902年 本省人工制品,外省及外国货品机器,两湖土货、五金、矿产、药材
善技场 湖广总督张之洞 1906年 各省工艺品
劝业奖进会 直隶总督陈夔龙 1909年 本省工商行销产品,分为教育、工艺、美术、教育、古物。另设直隶、湖南、上海、宁波四馆和汉阳钢铁厂、陆军工作厂、枪炮厂、实习工厂、劝工院等特别展览室
南洋出品协会 直隶总督陈夔龙 1909年 南洋商品
土货陈列所 湖北实业司 1913年 各类土特产品
——摘编自苏云峰《中国现代化的趋势研究:湖北省,1860—1916)
材料二 从1861年至1890年,汉口的国内贸易额约占总贸易额的60%。1912年至1932年,汉口港的对内贸易货物总值占港口内外贸易的比重为73%,1933年至1936年间,约占85%左右。从进出口货值来看,1928年与1912年相比,土货进口货值增长了408%,洋货间接进口增长了56%,土货出口至国内各埠增长了128%,洋货在出口至国内其他口岸则增长了50%。据调查,经汉口港中转的大宗土货包括茶叶、牛羊皮、棉花、豆类、烟叶、苎麻、猪鬃、桐油、柏油、生漆、芝麻、米谷、小麦、矿产等等,这些大宗商品的原产地主要是湖北、湖南、四川、河南、陕西等省。
——摘编自郑少斌主编《武汉港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晚清时期武汉商业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武汉地区商业发展的趋势及其特点。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7世纪初,荷兰组建了东印度公司、西印度公司,这些贸易公司由国家给予种种特权,在世界各地经营垄断贸易,进行殖民掠夺。为了适应这些新的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在对外政策上荷兰做出了改变,D项正确;荷兰改变对外经济政策主要是由于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并不是因为国际海洋法的形成和荷兰航运业的发展,排除AC项;世界贸易中心在16世纪就已经发生转移,排除B项。故选D项。
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民国初年(中国)。由材料可知,民国初年,国内生产商品的年平均增长率持续上涨,甚至超过了进口洋货的增长率,表明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得到了发展,C项正确;当时的中国依然处于贸易逆差的局面,排除A项;这一时期西方输入中国商品的年平均增长率虽然低于中国国内生产商品的增长率,但依然有所增长,排除B项;材料信息没有中国商品出口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
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4世纪(意大利)。结合材料可知,意大利的银行业变革推动其经济发展及扩张,说明金融变革助推经济发展,D项正确;14世纪欧洲资本主义萌芽时代是商业资本的积累,排除A项;“价格革命”发生于15世纪开始的新航路开辟后,排除B、C项。故选D项。
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的中国。据材料,“甲午战后,为筹措对日赔款”,可知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为了支付巨额赔款,“不可全借洋债”,而必须“借用本国民债”,因此银行和股票等新的经营商业经营形式被引入中国,C项正确;甲午战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进入到资本输出阶段,并未得到有效遏制,排除A项;主要业务是为外商提供贷款和汇兑服务,并非洋务企业,排除B项;洋务运动已经失败,排除D项。故选C项。
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世纪(荷兰)。从材料图表可知,荷兰从亚洲进口茶和咖啡的数量逐渐增加,反应了荷兰人对茶和咖啡的需求量增加,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用荷兰和其他国家进行对比,无法得知荷兰垄断了东方的商品贸易,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全球生产分工,且荷兰被英国打败,失去霸主地位,也没有能力重构全球的生产分工,排除C项;从材料时间可以看出,当时工业革命增加原料需求的是英国而非荷兰,排除D项。故选A项。
6.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欧。土丝产量整体下降,厂丝产量整体上升,说明传统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向近代经济缓慢过渡,A项正确;材料反映了近代中国土丝产量下降,厂丝产量上升,传统行业逐渐崩溃只是材料一部分,排除B项;据材料可以推断机器化大生产占据主导,但是这只是材料一部分,排除C项;广东的厂丝不一定能是民族企业生产的,也可能是外国企业生产的,排除D项。故选A项。
7.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开辟了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的海上航线,发现了很多以前未知的地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全球海路大通,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促进各大洲不同文明的交流,B项正确;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只是开始形成而非最终形成,排除A项;欧洲人海上探险伴随着天主教的传播,不会冲击天主教权威,排除C项;全球海路大通与欧洲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无必然因果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
8.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32-1886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鸦片战争后,欧洲列强加紧对中国原料的掠夺,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C项正确;材料是茶叶的生产销售情况,不能代表整个农业状况,无法得出“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农业生产力渐趋提高”的结论,排除AB项;材料反映出中国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紧密,材料看不出中国农民的处境,排除D项。故选C项。
9.D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美)。根据材料可知,英国废除奴隶贸易的经济原因是随着工业革命进行,英国需要更广阔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商品输出成为英国对外侵略的主要目的和手段,体现了西方列强对外侵略方式的变化,D项正确;列强在19世纪初,对非洲的殖民统治逐渐加强,列强之间的矛盾也在加剧,排除AB项;英国等国废除奴隶贸易是对外侵略方式的变化,并不是非洲人民反侵略斗争的结果,排除C项。故选D项。
10.B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大量购置茶叶且不断增加,这有利于推动饮茶在英国的发展,进而推动饮茶在英国的本土化趋势,B项正确;材料虽然涉及英国购买力大量茶叶,但并未显示民众对茶叶需求的信息,得不出大众需求促进了中英贸易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产业贸易,并不能反映“政治变革对经济的推动”,排除C项;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D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94年(英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新航路开辟以及殖民扩张,新的经营方式出现,英格兰银行就属于其中的佼佼者,但是英国的贵族并不热心于参股英格兰银行,这说明当时新的资本价值观念尚未普及,英国的贵族依然热衷于传统的投资,C项正确;17世纪启蒙运动已经兴起,理性主义已经开始传播,排除A项;16世纪,威尼斯和热那亚的商人创立了银行, “最早”出现于英国,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1688年光荣革命改变了英国政权结构,但材料中未涉及到该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
12.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根据材料“美洲的白银为欧洲提供了中国唯一可以接受的交换物,中国因此成为世界第一大商品出口地”“用丝、瓷、茶换白银的贸易持续了数百年,穿梭在东西方之间的大帆船拉开了全球化的序幕”及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中国商品大量销往欧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形成了一个围绕白银输入的中国贸易网络,D项正确;新航路开辟后并未完全打破世界各地间的贸易障碍,排除A项;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向大西洋沿岸,选项表述不准确,排除B项;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排除C项。故选D项。
13.C
【详解】本题是最佳选择题。时空是18世纪中期以来的世界。18世纪中期以来,世界市场的范围和容量进一步扩大,国际贸易额急剧增长,世界范围内出现了数以亿万计的人口大迁移,这说明世界市场逐步形成,各地联系不断增强,表明全球化取得了实质性进展,C项正确,为最佳选项;由“带殖民地色彩的近代国际分工体系得以确立”可得,殖民侵略过程中,列强之间因为争夺殖民地而矛盾重重,但这不能说明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故A项有较大合理性,但不完全正确,为次佳选项;“世界市场的范围和容量进一步扩大”说明世界市场已经基本形成,但这不能包含题干所述“带殖民地色彩的近代国际分工体系得以确立”,故B项虽有一定合理性,但理由不够充分,为再次选项;题干强调的是近代国际分工体系的形成和世界市场的发展,而列强加紧侵略落后地区是上述现象出现的背景和前提,D项不是题干所能表明的内容,D项错误,排除D项。故答案为:C(3分)A(1分);B(1分);D(0分)。
14.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86-1905年(世界)。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结论是:四个国家的茶叶的出口量有了大幅度的增加,最有可能是市场的需求增加,A项正确;虽然农业产业的调整可能会影响产量,但它不太可能是导致这种大规模供应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产业调整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并且其影响通常是渐进的,而不是这种突然的大规模变化,排除B项;材料并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这四个国家在这一时期经历了大规模的政治动荡,排除C项;四个国家都是茶叶的主要生产国,它们之间的国际竞争可能一直存在,但不太可能直接导致这种供应数量的巨大变化,排除D项。故选A项。
15.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1年(世界)。该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受“滞胀”的影响,主张新自由主义,放松政府对经济的管控。由此背景可知,世界银行的主张是强化市场职能,B项正确;材料信息并不涉及政府民主化问题,政府民主化水平主要是在政治层面上,而题干内容主要强调市场调节功能,排除A项;改善冷战对抗与南非洲国家无关,材料信息也没有显示,排除C项;加大物价指导力度是凯恩斯主义的内容,即加强国家调控,与材料内容相左,排除D项。故选B项。
16.(1)条件:政治上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经济上工业革命促使其成为“世界工厂”,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思想上自由主义思潮的推动。
(2)演变趋势:由民间商人参加到同意海关官员负责参展事宜;清政府正式派出代表团参加;中国代表团获得奖章越来越多。
意义: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一定层度提升中国形象与国际地位。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1851年英国。关于1851年英国举办第一届世博会的条件,据所学可知,19世纪中期英国刚刚完成工业革命,获得“世界工厂”地位,在工业革命推动下,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时期中叶,英国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工业革命推动下,1832年议会改革时期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席位;工业革命时期自由主义思潮的推动。
(2)本题是对比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近代中国。第一小问,关于晚清民国初年中国参加世博会的演变趋势,据材料“1851年伦敦博览会上海商人徐荣参加世博会”、“1873年维也纳博览会主办方一再邀请,清政府勉强同意由海关洋员负责参展事宜。”可知,由民间商人参加到同意海关官员负责参展事宜;据材料“清政府正式派出代表团参加”可知,清政府正式派出代表团参加;据材料“夺得金、银两项大奖”、“中国代表团所获奖章列所有参赛国之首”可知,中国代表团获得奖章越来越多。
第二小问,关于近代中国参加世博会的意义,据材料“中国代表团所获奖章列所有参赛国之首,极大提高了中国形象”并结合所学可知,近代中国参加世博会一定层度提升中国形象与国际地位;据所学可知,近代中国参加世博会,这是中国政府融入世界的重要方式,此举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中国参加世博会不仅使得中国商人能够接触到当时最先进的科技成果,还能了解国际贸易规则等,此举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17.(1)特点:直接贸易的范围更广、国家更多;贸易商品的种类和数量增多;长期处于出超地位;以官方的朝贡贸易为主体;清政府态度消极,逐渐走向封闭;对外贸易日趋衰落。(任答四点即可)
(2)影响:推动拉丁美洲城市的发展;削弱了西班牙对拉丁美洲经济的影响;促进了拉丁美洲新产业的兴起;改变了拉丁美洲的白银流向;丰富了拉丁美洲人民的生活。
(3)变化:中国航海贸易势力被西欧所取代。原因:中国传统自然经济占主导,缺乏航海贸易发展的动力;明清政府限制海外贸易,尤其是清代闭关政策限制了航海贸易势力发展;西欧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西欧各国的殖民扩张,加速了航海贸易势力的发展。(任答四点即可)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清时期的中国。特点:根据材料“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都与中国发生了直接贸易关系”可知,直接贸易的范围更广、国家更多;根据材料“清代商船的数量不断增加,进出口的商品数量也不断增加,而且种类繁多”可知,贸易商品的种类和数量增多;根据材料“在同西欧各国的贸易中,中国长期处于有利的出超地位”可知,长期处于出超地位;结合所学可知,以官方的朝贡贸易为主体;根据材料“对具有重大意义的海外贸易态度消极,甚至闭关禁止”可知,清政府态度消极,逐渐走向封闭;根据材料“致使西欧航海贸易势力进入西太平洋而压倒了中国航海贸易势力”可知,对外贸易日趋衰落。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世界。影响:根据材料“大帆船贸易带到墨西哥的产品不仅是成捆的生丝,更有无以比拟的雪白丝绸,甚至是仿安达卢西亚花布图案的丝织品,无不让拉丁美洲人民惊叹并喜爱”“从精细的上等品到普通织锦,加之价格低廉,满足各阶层人的需求”和所学可知,可从推动拉丁美洲城市的发展、削弱西班牙对拉丁美洲经济的影响、促进拉丁美洲新产业的兴起、改变拉丁美洲的白银流向及丰富拉丁美洲人民的生活等角度进行分析。
(3)本题是对比类、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清时期的世界。变化:根据材料“致使西欧航海贸易势力进入西太平洋而压倒了中国航海贸易势力”“1575年,12—15艘大帆船由菲律宾马尼拉驶往墨西哥,跨太平洋的大帆船贸易由此开始,并逐步走向辉煌”可知,中国航海贸易势力被西欧所取代。原因: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可知,可从经济形态、政府政策、传统观念等角度进行分析。
18.(1)特点:经营方式为官营(茶叶专卖、政府垄断,设立机构管理);贸易方式物物交换;贸易范围(对象)为国内贸易(西北少数民族)。(任答两个方面)
影响:有利于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增强北宋军事力量;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促进民族地区的贸易发展;有利于满足中原和少数民族各自的需求;影响了民族地区的风俗和促进文化交流;(或加强了中原与西北少数民族的交往,促进了民族融合;)(任答三个角度)
(2)变化:贸易范围:从国内贸易到世界贸易(中西方之间贸易);经营方式:外国特权贸易公司垄断,并呈现半殖民地化特征;贸易趋势:近代贸易额呈现先升后降(由盛而衰)。(任答两个方面)
原因: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逐渐形成;(或西方国家殖民扩张,尤其是工业革命后经济侵略加剧;)殖民地的茶叶竞争;近代中国主权开始部分丧失;近代中国生产经营方式落后。(对应变化的三个方面)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北宋时期的中国。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一“交易时,茶商须持有政府发放的凭证—— 茶引,并只能在指定的市场内进行正常的贸易活动。熙宁七年(1074年),宋政府在成都设榷茶司,在秦州设置买马司,分管四川茶叶与藏族马匹的互市事宜。”可得出经营方式为官营(茶叶专卖、政府垄断,设立机构管理);据材料一“名山荼为易马用”可得出贸易方式物物交换;据材料一“我国西北地区的茶马互市迅速发展起来,并在西北地区形成较大规模,成为各民族贸易的主要形式”可得出贸易范围(对象)为国内贸易(西北少数民族)。
第二小问影响,据材料一“在成都设榷茶司,在秦州设置买马司,分管四川茶叶与藏族马匹的互市事宜”可得出有利于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据材料一“换取西北少数民族的马匹”可得出增强北宋军事力量;据材料一“行禁榷(即官卖法)时平均每年从荼利得到的财政收入109.41万贯,改革后平均每年得117.75万贯”可得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促进民族地区的贸易发展;据材料一“宋代西北少数民族从王公贵族到普通牧民,无不嗜茶如命,已将茶叶由奢侈品普及为日常生活必需品。宋代一度曾用银两、绢帛来购买和换取西北少数民族的马匹”可得出有利于满足中原和少数民族各自的需求,影响了民族地区的风俗和促进文化交流;(或加强了中原与西北少数民族的交往,促进了民族融合;)
(2)本题是对比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贸易范围、经营方式、贸易趋势等角度思考。贸易范围方面,据材料二“从中国大量进口茶叶到欧洲市场”可得出从国内贸易到世界贸易(中西方之间贸易);经营方式方面,据材料二“英国政府授权英国东印度公司专营茶叶贸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外国特权贸易公司垄断,并呈现半殖民地化特征;贸易趋势方面,据材料二“英国从中国进口的茶叶量达到了230万磅,与这个世纪的头一年相比,足足增长了200倍”“英国人将中国的茶树和制茶技艺带到印度,茶叶在印度和锡兰被大面积种植”“欧洲红茶市场摆脱了对中国产地的依赖。”可得出近代贸易额呈现先升后降(由盛而衰)。
第二小问原因,对应变化的三个方面思考。据材料二“1669年”“东印度公司”“18世纪末”“1851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逐渐形成;(或西方国家殖民扩张,尤其是工业革命后经济侵略加剧;)据材料二“英国人将中国的茶树和制茶技艺带到印度,茶叶在印度和锡兰被大面积种植。英国在印度阿萨姆种植园以机械化工序培育茶叶,成本和价格降低,茶叶质量也大大提高”可得出殖民地的茶叶竞争;结合“1851年”和所学知识可得出近代中国主权开始部分丧失;据材料二“在湖北山边有着两三亩地的小农,是不能希望和它们竞争的”可得出近代中国生产经营方式落后。
19.(1)商品种类多,市场繁荣;进出口贸易发展;促进商业发展的展会较多;商业团体和会馆分布广泛;政府重视工商业发展。
(2)趋势:国内中转贸易和对外贸易显著增长;武汉逐渐发展为重要的区域经济中心。 特点:经济结构较为单一;商业发展受到局限。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晚清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中展会创办时间、展会展陈内容可概述商业发展的表现主要有商品种类多,市场繁荣;进出口贸易发展;促进商业发展的展会较多;商业团体和会馆分布广泛;政府重视工商业发展。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中国。根据材料二“汉口的国内贸易额约占总贸易额的60%”可知武汉逐渐发展为重要的区域经济中心;根据材料二“支撑汉口港中转地位的正是当时中国出口的大宗土货”可得出趋势是国内中转贸易和对外贸易显著增长。 特点: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出口的产品土特产等原材料较多,说明中国近代的经济结构较为单一;根据材料一可知,展会的创办者多数是封建的官员,说明商业发展受到局限。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