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1902年《新民丛报》发表“军国民篇”,掀起了近代中国的军国民体育思潮。民国建立后,教育总长蔡元培提出“五育并举”,将体育摆在了与德育智育同等重要的位置,对近代学校体育的发展影响显著。1922年,北洋政府颁布《壬戌学制》,将“体操科”改为“体育科”,以育人为目的的身体教育成为学校体育的主流。以上材料表明( )
A.体育教育承载着时代的要求 B.倡导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C.实业救国思想影响社会风尚 D.近代形式的体育运动出现
2.1932年7~8月,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爱尔兰、印度等召开帝国经济会议,签订了12份双边贸易协议,建立起帝国内部特惠关税制度,对各成员国的商品降低税率、免税以及给予配额上的优惠,对来自帝国外的同类商品则提高进口关税或加强进口控制。“帝国特惠制” ( )
A.旨在应对德日法西斯上台冲击 B.有利于英国对全球各殖民地的掠夺
C.加剧了大国对世界市场的争夺 D.标志着全球多边自由贸易体系建立
3.1930~1931年,纽约市儿童餐厅提供的廉价午餐数量猛增,曾在1917~1918年因战争而畅销的香烟产量再次剧增,许多穿着整洁西装的商贩在街头兜售苹果,也成为城市一景。这表明( )
A.美国人的价值观比较混乱 B.政府对社会秩序无能为力
C.经济危机的影响持续发展 D.美国政党政治的弊端外露
4.1938年美国《农业调整法》规定,小麦等五种基本农产品,如果超过全国计划产量一定额度,就可以实行销售定额。各种农产品的销售定额,由农业部长授权全国生产该种农产品的农民按户举行公投决定,公投由地方农地资源保护委员会组织,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农民只要通过总数的2/3同意,即可达成销售额度协议。这一做法( )
A.减少了政府的干预 B.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
C.刺激了消费的需求 D.促进了基层社会的治理
5.20世纪90年代初产生“智慧聚集—美国创造—资本推动一全球应用”的可持续发展体系。自2008年尤其是2015年以来,中国围绕新经济陆续出台涵盖“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人工智能、双创等领域的一系列政策,德国提出“工业4.0”战略目标,美国正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上述现象反映了( )
A.传统经济取代新经济发展模式 B.互联网发展推动各国经济进步
C.国家干预政策已占据主导地位 D.新经济的发展加剧了全球竞争
6.观察下图,造成两次巨大波动的共同因素是( )
A.科技创新的推动 B.国际经济组织的协调
C.世界局势的巨变 D.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7.1915年,英国设立军工部,直接管理200余个工矿企业;1916年,英国又成立劳工部,统筹调配全国人力;1918年,由于粮食供应不足,英国开始实行食物的定量供应。这些举措( )
A.是应对经济危机的临时之举 B.借鉴了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表明政府的职能在逐步扩大 D.推行的是凯恩斯主义经济思想
8.1945年,意大利开始推行“战后重建计划(1945—1948年)、“全国协调新建设计划(1948—1950年),“1955—1964年意大利增加就业和提高国民收入的十年计划”“1966—1970年全国经济五年计划”等。这说明( )
A.国家的经济活力得到了提升 B.政府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增强
C.意大利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 D.国家资本主义的方向得以确立
9.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无须亲自到金融网点,利用电脑、手机等网络终端就能办理转账汇款、投资理财、贷款兑换等业务。这体现了互联网金融( )
A.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B.推动通信技术发展
C.成为了唯一的金融渠道 D.取代传统金融模式
10.爱国增产节约运动使农民群众生产积极性显著提高,使1951年的粮食、棉花等农作物的产量都超过了1950年的水平。节约运动中很多农民通过辛勤劳动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工人则通过积极工作提高生产效率。这一运动( )
A.有利于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B.推动中国向新民主主义国家迈进
C.加快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进程 D.有力推动了抗美援朝的最终胜利
11.2007年,世界银行在《东亚复兴:关于经济增长的观点》报告中提出“中等收入陷阱”概念,即新兴市场国家在达到中等收入水平之后,以往的经济发展模式或要素已经不能适应新阶段经济增长的要求,而且假如这样一个国家没有能力调整原有的发展模式,就会导致经济增长动力长期不足,有可能导致经济停止增长甚至倒退,其人均收入水平就会在相当长时期内停留在中等收入阶段。据此推知( )
A.长期实行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B.长期保持基建投资高增长战略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C.实施贸易保护的外向发展模式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D.实施产业升级创新工业化道路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12.近年来,数字化和网络化的迅猛发展极大促进了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的快速增长,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起到了推动作用。然而,众多因素仍在不断侵蚀多边贸易体制,包括日益激烈的贸易摩擦、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以及新冠疫情等。这些因素导致许多国家面临脱钩断链的风险。这表明( )
A.多边贸易体制逐渐瓦解 B.逆全球化思潮成为共识
C.经济全球化具有曲折性 D.自给自足是新发展方向
13.1918年大流感的首个病例发现于美国堪萨斯军营,之后疫情迅速扩散至欧洲及世界地区。由于当时只有中立国西班牙的媒体对本国疫情进行了持续报道,这场流感被命名为“西班牙流感”。这一现象说明( )
A.世界战争加速了疫病的传播 B.新闻报道扭曲历史真相
C.政治立场决定历史事件命名 D.世界局势影响社会认知
14.1909年,《舆论时事报图画新闻》刊登了《女学生游万牲园》插画(下图),并配文“京师八角琉璃井女子师范学堂全堂学生,约五十余名,于上月二十八星期日,偕堂中各教习乘人力车至万牲园(中国最早的近代公共动物园)游览,于午后五句钟始回,颇称一时之盛云”。该插画反映出( )
A.新文化运动的社会启蒙效果凸显 B.女性解放问题成为社会关注重点
C.近代文明传入影响晚清社会 D.男女教育平权问题得到解决
15.进入20世纪以后,拉美国家出口型经济特征仍然非常明显。表2是1913年前后拉丁美洲部分国家的出口商品集中率一览表。据此分析可知,这些国家( )
国家 第一产品 百分比 第二产品 百分比 总计(%)
玻利维亚 巴西 智利 古巴 海地 巴拿马 锡 咖啡 硝酸盐 蔗糖 咖啡 香蕉 72.3 62.3 71.3 72.0 64.0 65.0 银 橡胶 铜 烟草 可可 椰子 4.3 15.9 7.0 19.5 6.8 7.0 76.6 78.2 78.3 91.5 70.8 72.0
A.农业经济发展水平高
B.摆脱了欧美国家的经济控制
C.国民经济极具脆弱性
D.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加快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易·系辞》说:“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大戴礼记·五帝德》记载孔子说:黄帝“设五星”,创造了度、量、衡、亩和数,此时,“市不预贾”。考古发现,二里头文化遗址出土了一定数量的海贝、骨贝和石贝。上古三代,夏的商业制度缺乏史料,而《国语·晋语》描述商周时期商业时说“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据《周礼·考工记》记载,周朝国都建设是“面朝后市”。同时,周朝市场管理设有司市(总负责人、最高管理者)、质人(验证书契)、廛人(征收商税)、胥师(分区负责人、管辨别货物真伪)、贾市(管理物价)、司暴(负责禁止斗嚣)、司稽(负责捕捉盗贼)等。
春秋时期,是古代商业的自由发展时期,周人“巧伪趋利,贵利贱义,高富下贫,喜为商贾”,列国统治者允许商业自由发展,出现了子贡、范蠡等杰出代表,子贡、范蠡对后世商人影响巨大,后世商人们流行在自己的店铺店堂内悬挂“端木生涯、陶朱事业”八个大字。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古代中国商业自由发展的短暂春天即将结束。
———摘编自周晓敏《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探析》
材料二北京瑞蛱祥和上海永安公司是20世纪初几乎同时创办的两家企业,二者的资金来源和经营方式明显不同,前者商业经营资本很大程度上来自土地剥削的收入,而商业经营所得又用来购置土地。而后者深受国外资本主义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建立之初就采取了股份制的组织形式。在企业的内部管理上,二者也存在差异。(见表)
北京瑞蚨样和 上海永安公司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
人事管理 财务管理 业务经营
北京瑞蛟祥 企业内部人员(6类):东家、掌柜、内伙计、外伙计、学徒、后司 “四柱账”财务制度:最高财务机关(东家的家里);地区最高.财务管理机构(总店账房);基层各号账房。年终统一核算,分号资金由总店统一拨付 进货:联货代购、派人选购、函购(通过寄号信向上海等地购进)。 销货:门面柜台销售为主、送货自上门、烟茶招待讨好顾客等,但商品价格没有商量余地
上海永安公司 企业内部人员(3类):投资较多、参加管理的监督与司理;一般雇佣职工;高级职员 注重资本积累和资金的流动性,通过账房间和银业部兼营金融业,保证企业资本安全和充裕的流动资金。采取现代股份公司制,控制股权保证公司的完整性和权威性,在利润分配上与控股权相对应 进货:洋货方面:通过洋行、批发字号、向外国工厂直接订货及向外国推销员直接购进;国货方面:直接从产地和工厂购进。 销货:送货上门、外埠信购、注重品牌效应等
——摘编自李敏《中国传统商业的近代化与经营方式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先秦时期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征及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近代商企经营方式在近代中国的变化发展。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自公元前2世纪被汉武帝开辟以来,历经各个朝代的发展与变迁,这中间有唐朝在联系西亚各国的陆上丝绸之路被切断后,中国对外贸易重心从陆路转向海路,遂使海上丝绸之路开始越过印度洋,延伸到波斯湾和阿拉伯沿岸,为宋元时期的大量阿拉伯商人来广州、泉州经商奠定了基础。到了明朝中叶,海上丝绸之路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在福建漳州海澄月港部分开放海禁,准许私人海外贸易船出海贸易,以及西班牙殖民者为维持在菲律宾的殖民统治,开辟了从马尼拉到墨西哥阿卡普尔科的“大帆船贸易航线”。这条海上丝绸之路从原先向西到印度洋、波斯湾、阿拉伯等地转向东至日本,或经马尼拉越过太平洋到美洲大陆,然后再经阿卡普尔科和塞维利亚把中国的生丝和丝织品运往欧洲市场。与此同时,葡萄牙殖民者和荷兰东印度公司除了将中国的生丝和丝织品贩运到日本赢利外,也利用其返程船只将中国的生丝、丝织品和瓷器运往欧洲各地销售,遂使海上丝绸之路逐渐从区域贸易航线发展为全球贸易航线。
——摘编自李金明《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与变迁》
材料二 当前(2018年),中国已同8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超过100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合作文件。“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不是另起炉灶、推倒重来,而是优势互补,我国仍将致力于对接促进各国、各地区的产业合作,促进各国、各地区产业规划的相互融通,进一步激发“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经济发展活力,“一带一路”建设重点面向亚欧非大陆,同时向所有国家开放。不论来自亚洲、欧洲,还是非洲、美洲,都是“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的伙伴“一带一路”建设将由大家共同商量,“一带一路”建设成果将由大家共同分享。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年来,中国与沿线国家投资累计超过600亿美元,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欠发达地区奠定了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使各国人民公平享有经济增长利益。“一带一路”力求打造“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伙伴关系”,主张“各国应该尊重彼此主权、尊严、领土完整,尊重彼此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
——摘编自蔡春林、陈雨《“一带一路”倡议的世界意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朝中叶海上丝绸之路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带一路”倡议的世界意义。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后,美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合作成立了巴黎统筹委员会,以限制成员国向社会主义国家出口战略物资和先进技术。1952年巴黎统筹委员会建立了中国委员会,对中国实行更加严厉的贸易特别禁运清单,禁止与中国贸易的种类达到295种,比对苏联和东欧国家还多。这种状况一致持续到60年代末。1969年美国宣布允许与中国进行非战略性货物贸易,宣告美国对华“禁运”政策的解冻。1972年美国政策宣布,废除“中国差别”,使中国与西方市场的联系重新开启。1979年中美签署了中美科技合作协定,1983年又签署关于美国向中国转让技术的有关文件,将中国提升为“友好的非盟国”待遇。
——据余万里《美国对华技术出口:管制及其限制》
材料二 改革开放后,我国通过发展“三资”企业,以“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起步参与国际循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更广泛参与到国际产业分工,到2009年成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和第二大进口国,2010年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十八大以来,中国全方位参与国际大循环,并融入国际产业链。中国积极推进经济全球化,倡导和坚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议和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积极推进自由贸易区建设,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让各方分享中国发展机遇,全面深度融入世界经济。
——据郑有贵《中国参与国际大循环的历史演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对华技术出口管制政策的特点,并简析其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参与国际大循环的发展历程,并分析其意义。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的大商人认为土地是不忧水火,不惧盗贼,百年常新的恒产,因此,他们将大量资本投资于土地。这些大商人为谋得厚利还不惜重金结交官府,取得经营特权。两淮的盐商,云南的铜商等从事的都是最有利可图的行业,只要取得了封建的经营特权,其他商人就无法插手。厚利也吸引着商业资本转化为高利贷资本,高利贷的利率极高,河南地方放债,八折出借,滚算月利,不到一年,利过于本。清朝还可以出钱买官,称为“捐班”。大商人为了改换门庭提高身价,不惜重金买官。而且当官后也是有利可图的,“一任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摘编自吴量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商业贸易的发展》
材料二 19世纪50年代后,上海出口货值常占全国出口总值的一半左右,进口贸易亦呈现同步增长的趋势。在进口洋货中,70%由上海转销内地。内地运来的土货,大部分也是转销外洋的。与此同时,为外贸服务和为出口农副产品服务的加工厂陆续出现。20世纪以后,大量工厂生产的国货开始分销内地。据统计,近代上海商业计有204个行业,23个大类,还有面粉、纱布、证券、杂粮油饼等交易所。就是同一行业内部,也有分类。上海的各种商店经营各地土产,“统办全球货物”,永安百货力争做到“凡是名牌产品,只有顾客叫得出,在公司里几乎都可以买得到”。
——摘编自陈立仪、潘君祥《试论上海近代商业的特点及其发展原因》
材料三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资本主义国家加紧了对中国大陆的封锁禁运。1950年8月,周恩来指出,“对外贸易要加强计划性,避免盲目的出口和进口,要减少对美贸易,逐步摆脱美国的影响”,“对外贸易的目的是为了发展生产”。得益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一时期的对外贸易政策执行良好,中苏两国签订了《中苏贸易协定》,对苏贸易在中国整体外贸中的占比也由1950年的29.8%上升至1955年的57%。由于中苏贸易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对外贸易总量稳步提升,在建国初的十年间扩大了3倍以上。
——摘编自余振、王净宇《中国对外贸易发展70年的回顾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清大商人资本的投资流向,并结合所学,说明上述投资流向形成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上海商业的繁荣对近代中国经济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初期对外贸易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简析这一时期对外贸易发展的历史背景。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2年后的中国。据材料“将体育摆在了与德育、智育同等重要的位置”可知,20世纪初,随着民族危机的日趋加深,中国军国民体育思潮的兴起适应了当时救亡图存的要求,A项正确;材料仅强调增强体育,增强国人的身体素质,未涉及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信息,无法说明倡导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排除B项;实业救国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上的救国主张,这与倡导体育运动的主旨不符,排除C项;材料强调加强体育教育,并非近代体育形式,排除D项。故选A项。
2.C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2年(世界)。根据1932年及帝国特惠制的做法信息,可知英国面对经济危机采取了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其后果必然加剧大国对国际市场争夺,C项正确;德国法西斯建立于1933年,排除A项;有利于英国对全球各殖民地的掠夺表述太绝对,排除B项;二战后全球多边自由贸易体系才逐步建立,排除D项。故选C项。
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西方。据材料“1930~1931年,廉价午餐数量猛增,香烟产量再次剧增,穿着整洁西装的商贩在街头兜售苹果”结合所学可知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失业剧增,经济危机的负面影响不断持续和延伸,C项正确;题干表述的内容并非社会价值观问题,A项错误;材料强没涉及政府,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经济危机的影响,和政党政治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8年(美国)。1938 年罗斯福新政期间,针对农业的调整有利于美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B项正确。A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 C项表述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材料并未涉及基层治理,排除D项。故选B项。
5.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90年代初,“智慧聚集一美国创造一资本推动一全球应用”指的是以“信息化”和“全球进新经济发展,陆续构建起互联网、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生命科技等具有原创特点的新经济行业。“2008年尤其是2015年以来……美国正实施““再业化”表明新经济的发展加剧了世界竞争,D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传统经济升级为新经济,而不是取代,排除A项;“德国提出‘工业4.0’战略目标,美国正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中国也将‘中国制造2025’定位在战略层级”不代表世界各国,排除B项;材料中未涉及到国家干预和其他政策之间的关系,无法判断国家干预政策是否占据主导地位,排除C项。故选D项。
6.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现代世界。根据图示,在一战和二战时期航运费率较高,是因为当时世界大战造成国际局势动荡,影响了国家贸易的发展,C项正确;1884年后到二战前都是第二次科技革命时期,无法解释航运费率的波动,排除A项;造成两次巨大波动的共同因素是世界局势的巨变,并不是国际经济组织的协调,排除B项;造成两次巨大波动的共同因素是世界局势的巨变,D项不属于共同因素,排除D项。故选C项。
7.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根据“直接管理200余个工矿企业”、“统筹调配全国人力”、“实行食物的定量供应”等信息可知,近代以来,英国政府管辖的范围逐渐扩大,说明政府的职能在逐步扩大,C项正确;经济危机爆发于1929年之后,排除A项;1915年时,苏俄尚未建立,更没有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除B项;凯恩斯注意经济思想的推行是在二战以后,排除D项。故选C项。
8.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45至1970年(意大利)。根据材料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意大利为了重建及发展经济,出台了一系列指导经济发展的文件,说明国家干预经济的力度加强,B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国家经济活力得到提升的结论,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意大利并未确立计划经济体制,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意大利政府加强对经济发展的干预力度,属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并不是确立国家资本主义,排除D项。故选B项。
9.A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确实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显著变化。人们不再需要亲自到金融网点去办理各种金融业务,而是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网络终端轻松完成转账汇款、投资理财、贷款等操作。这种便捷性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使得金融服务更加普及和便捷,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通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排除B项;互联网金融虽然是金融渠道之一,但并非唯一渠道,传统金融模式依然存在并发挥着重要作用,排除C项;互联网金融并没有完全取代传统金融模式,而是与其并存,相互补充,排除D项。故选A项。
10.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建国初期(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建国初期,我国开展爱国增产节约运动,促进了粮食产量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为抗美援朝战争提供了物质基础,有力推动了抗美援朝的最终胜利,D项正确;1953年我国才开始开展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排除A项;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已经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排除B项;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属于南京国民政府发展经济的举措,排除C项。故选D项。
11.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世界)。据材料“新兴市场国家在达到中等收入水平之后,以往的经济发展模式或要素已经不能适应新阶段经济增长的要求”及所学知识可知,发展中国家如果不改变经济发展模式和要素就会进入中等收入陷阱,所以要实施产业升级,创新工业化道路,避免进入中等收入陷阱,D项正确;长期依靠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会影响本国工业化的发展,不利于经济的长期发展,排除A项;长期基建投资高增长战略过于依靠国家投资,不利于产业升级,创新发展工业化,进而不利于经济长期发展,排除B项;贸易保护政策的外向发展模式过于依赖国际市场,不利于产业升级,不利于经济长期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
1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世界)。根据材料“众多因素仍在不断侵蚀多边贸易体制,包括日益激烈的贸易摩擦、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以及新冠疫情等”可知,当今世界仍然有很多因素在损害多边贸易体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这体现了经济全球化的曲折性,C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多边贸易体制逐渐瓦解的相关信息,表述有误,排除A项;“逆全球化思潮成为共识”的表述不准确,排除B项;材料没有表明自给自足是新发展方向,排除D项。故选C项。
1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8年(世界)。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大流感的首个病例发现于美国,之后疫情迅速扩散至欧洲及世界地区。由于当时只有西班牙对本国疫情进行了报道,这场流感被命名为“西班牙流感”,可见受一战的影响,真正的疫情发源地没有进行报道,中立国进行了报道,所以最终被命名为“西班牙流感”,这说明当时的世界局势影响了社会的认知,D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疫情传播的速度,排除A项;由材料信息无法得出新闻报道扭曲历史真相的结论,排除B项;历史事件命名受多种因素影响,并不单纯由政治立场决定,排除C项。故选D项。
1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9年(中国)。根据图片和文字信息可知,万牲园是公共动物园,属于公共休闲场所,京师女子师范学堂的师生来此游览,说明部分女性已经接受了近代学堂教育,而公园和近代学堂都是近代西方文明传入中国后的产物,这体现了近代文明传入影响晚清社会,C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开始于1915年,排除A项;材料只能说明《舆论时事报图画新闻》关注女性问题,但因一篇报纸的报道就得出“女性解放问题成为社会关注重点”不合理,排除B项;材料反映出当时部分女性已获得教育权,但未涉及男性与女性接受教育权利的比较,不能说明男女教育平权问题得到解决,排除D项。故选C项。
1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美洲。根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近代美洲国家出口商品主要集中在农产品或者矿产品等初级产品上,说明工业制造能力薄弱,只能依赖资源出口,由此体现了国民经济的脆弱性,C项正确;出口产品多是初级产品,不能说明农业经济发展水平高,排除A项;根据近代美洲国家的出口商品种类和比重不能证明它们摆脱了欧美国家的经济控制,排除B项;根据这些国家的商品出口情况无法体现他们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排除D项。故选C项。
16.(1)特征:起源早并不断发展;市场交易比较规范;出现了货币;工商食官;建立市政管理制度(或加强市场管理);私商突出;官商地位高;与政治相结合。
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铁犁牛耕的出现);区域性国家的产生;诸侯国用行政手段鼓励发展商业;中原市场的形成。
(2)【示例】近代商企经营方式在近代中国的演变呈现出明显的曲折性。商业资本近代化的发展,受到我国产业资本近代化和封建传统因素的双重影响,反映了我国产业资本近代化发展的曲折性;从企业组织方式来看,现代商业资本的管理模式已有体现,但传统依旧保存;从利润分配来看,既体现了现代管理理念的“激励相容”的原则,又有传统东家为主的分配模式;从经营管理来看,注重了产品和服务质量及品牌效应,但忽视了“商业”意义之外的“企业”意义,许多的商业资本市场被国外大型企业占据。近代商企经营方式的曲折性,根本原因取决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近代商企经营方式的双重性,是近代商企发展曲折性的典型体现。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第一小问特征:材料信息“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可知,早在神农氏时期就有了原始商业,得出中国古代商业起源早,历史悠久,结合后面材料可知不断发展;从材料黄帝“设五星”“市不预贾”可以得出市场交易比较规范;材料“考古发现,二里头文化遗址出土了一定数量的海贝、骨贝和石贝”说明出现了货币;材料“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得出工商食官的特征;从材料中“周朝市场管理设有司市……”可以得出周朝建立了市场行政管理制度(或加强市场管理);依据材料“出现了子贡、范蠡等杰出代表”可知突破了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出现了许多大商人,得出私商突出的特征;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国君,都争相提高商人的地位。得出官商的地位高;根据所学,商人出身的吕不韦后位极秦相,是战国后期著名政治家,得出与政治相结合。
第二小问原因: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犁牛耕”的出现,社会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井田制崩溃,封建土地私有制出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生产的农产品更多,整个社会拥有了大量可供来流通的商品;诸侯争霸,割断和阻碍了整个社会的自由联系,使许多商品的流通有利可图;诸侯国为了使自己在争霸战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满足对生活物品、战争以及增加国家商业收入的需求,壮大自身力量,用行政手段鼓励发展商业,大大刺激了商业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市场形成,市场上可以买到四方物产,成为周边商品汇聚中心。
(2)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 前者商业经营资本很大程度上来自土地剥削的收入,而商业经营所得又用来购置土地。而后者深受国外资本主义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建立之初就采取了股份制的组织形式。在企业的内部管理上,二者也存在差异”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近代商企经营方式在近代中国的演变呈现出明显的曲折性。结合我国近代的社会背景和社会形势的变化、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特点内容进行做答。具体来说,主要是商业资本近代化的发展,受到我国产业资本近代化和封建传统因素的双重影响,反映了我国产业资本近代化发展的曲折性;从企业组织方式来看,现代商业资本的管理模式已有体现,但传统依旧保存;从利润分配来看,既体现了现代管理理念的“激励相容”的原则,又有传统东家为主的分配模式;从经营管理来看,注重了产品和服务质量及品牌效应,但忽视了“商业”意义之外的“企业”意义,许多的商业资本市场被国外大型企业占据。最后得出结论,近代商企经营方式的曲折性,根本原因取决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近代商企经营方式的双重性,是近代商企发展曲折性的典型体现。
17.(1)变化:与西方早期殖民扩张相结合;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发生变化;贸易范围由区域到全球。
原因: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和亚洲建立起直接的商业联系;欧洲殖民者的对外殖民扩张;中国开放海禁。
(2)意义:促进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合作与发展;有利于构建新型的国际关系;有利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利于推动公共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朝(中国)。变化:据材料“以及西班牙殖民者为维持在菲律宾的殖民统治,开辟了从马尼拉到墨西哥阿卡普尔科的‘大帆船贸易航线’”可知,与西方早期殖民扩张相结合;据材料“从原先向西到印度洋、波斯湾、阿拉伯等地转向东至日本,或经马尼拉越过太平洋到美洲大陆”可知,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发生变化;据材料“海上丝绸之路逐渐从区域贸易航线发展为全球贸易航线”可知,贸易范围由区域到全球。原因:据材料“这条海上丝绸之路从原先向西到印度洋、波斯湾、阿拉伯等地转向东至日本,或经马尼拉越过太平洋到美洲大陆,然后再经阿卡普尔科和塞维利亚把中国的生丝和丝织品运往欧洲市场”及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和亚洲建立起直接的商业联系;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对外殖民扩张,占领殖民地,如西班牙的马尼拉帆船贸易就是在其两大殖民地之间进行;据材料“特别是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在福建漳州海澄月港部分开放海禁”可知,中国开放海禁也推动了此时期海外贸易的发展。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世界)。据材料“我国仍将致力于对接促进各国、各地区的产业合作,促进各国、各地区产业规划的相互融通”可知,促进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合作与发展;据材料“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伙伴关系”可知,有利于构建新型的国际关系;据所学知识知识可知,有利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利于推动公共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18.(1)特点:程度上,限制非常严格;领域上,涉及面非常广;时间上,持续时间长;后期限制有所放松;具有意识形态色彩。
原因:美国受经济危机影响,自身实力大为削弱;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需要改善与中国关系以应对苏联的压力;中国实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国际影响力增强;美苏关系缓和。
(2)发展历程: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以引进外资、技术和加工贸易方式参与国际循环;入世后,中国自身制造业发展基础上,以对外贸易广泛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十八大后,中国倡导提出全球治理方案,推动全球化,全方位融入国际大循环。
意义:对中国,推动我国产业升级,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增强我国经济实力,推动改革开放的深入,改善人民生活;对世界,完善了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有利于公正合理的世界经济新秩序的建立,推动了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带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美国)。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1952年巴黎统筹委员会建立了中国委员会,对中国实行更加严厉的贸易特别禁运清单,禁止与中国贸易的种类达到295种,比对苏联和东欧国家还多”可得出程度上,限制非常严格;领域上,涉及面非常广;根据材料“这种状况一致持续到60年代末。”可得出时间上,持续时间长;根据材料“1969年美国宣布允许与中国进行非战略性货物贸易,宣告美国对华‘禁运’政策的解冻。1972年美国政策宣布,废除‘中国差别’,使中国与西方市场的联系重新开启。”可得出后期限制有所放松;具有意识形态色彩。
原因: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时代背景,从美国方面看,70年代,美国受经济危机影响,自身实力大为削弱;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需要改善与中国关系以应对苏联的压力;从中国方面看,70年代末,中国实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国际影响力增强;从美苏关系看,美苏关系缓和。
(2)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美国)。第一小问历程,根据材料“改革开放后,我国通过发展‘三资’企业,以‘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起步参与国际循环。”可得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以引进外资、技术和加工贸易方式参与国际循环;根据材料“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更广泛参与到国际产业分工,到2009年成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和第二大进口国,2010年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可得出入世后,中国自身制造业发展基础上,以对外贸易广泛参与全球产业分工;根据材料“十八大以来,中国全方位参与国际大循环,并融入国际产业链。中国积极推进经济全球化,倡导和坚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可得出十八大后,中国倡导提出全球治理方案,推动全球化,全方位融入国际大循环。
第二小问意义,可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对中国方面看,推动我国产业升级,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增强我国经济实力,推动改革开放的深入,改善人民生活;从对世界方面看,完善了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有利于公正合理的世界经济新秩序的建立,推动了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带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9.(1)投资流向:购买土地;经营高额回报的垄断性商业(或从事盐、铜等最有利于可图的行业);投放高利贷;买官。
主要原因:地租剥削的稳定性(土地的收益比较稳定或土地是恒产);获取高额回报的企图(或谋求厚利);政府抑商政策的影响;当官的社会地位高及官僚体系的腐败(或政治腐败)。
(2)影响:破坏了自然经济(小农经济、传统农耕经济);使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或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加深经济的半殖民化;促进区域市场成长;助力民族工业发展(工业或近代工业等)。(任意答出3点即可)
(3)特点:强调计划性;服务于发展生产;总量急剧猛增;结构上弱化对美国的贸易,强化对苏联贸易。
历史背景:新中国初期国家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国民经济的恢复及工业化的起步);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采取封锁政策;新中国确立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计划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任意答出3点即可)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第一小问投资流向,据材料一“他们将大量资本投资于土地”可知,购买土地;据材料一“这些大商人为谋得厚利还不惜重金结交官府,取得经营特权。两淮的盐商,云南的铜商等从事的都是最有利可图的行业”可知,经营高额回报的垄断性商业(或从事盐、铜等最有利于可图的行业);据材料一“厚利也吸引着商业资本转化为高利贷资本”可知,投放高利贷;据材料一“清朝还可以出钱买官”可知,买官。第二小问主要原因,据材料一“认为土地是不忧水火,不惧盗贼,百年常新的恒产”和所学可得出,地租剥削的稳定性(土地的收益比较稳定或土地是恒产);据材料一“两淮的盐商,云南的铜商等从事的都是最有利可图的行业,只要取得了封建的经营特权,其他商人就无法插手。厚利也吸引着商业资本转化为高利贷资本,高利贷的利率极高,河南地方放债,八折出借,滚算月利,不到一年,利过于本”和所学可得出,获取高额回报的企图(或谋求厚利);据所学可得出,政府抑商政策的影响;据材料一“一任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和所学可得出,当官的社会地位高及官僚体系的腐败(或政治腐败)。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二“在进口洋货中,70%由上海转销内地。内地运来的土货,大部分也是转销外洋的。与此同时,为外贸服务和为出口农副产品服务的加工厂陆续出现”所学可得出,使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或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加深经济的半殖民化;据材料二“20世纪以后,大量工厂生产的国货开始分销内地”所学可得出,促进区域市场成长;据材料二“为外贸服务和为出口农副产品服务的加工厂陆续出现”所学可得出,助力民族工业发展(工业或近代工业等);据所学可得出,破坏了自然经济(小农经济、传统农耕经济)。
(3)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三“对外贸易要加强计划性”可知,强调计划性;据材料三“对外贸易的目的是为了发展生产”可知,服务于发展生产;据材料三“这一时期的对外贸易政策执行良好,中苏两国签订了《中苏贸易协定》,对苏贸易在中国整体外贸中的占比也由1950年的29.8%上升至1955年的57%。由于中苏贸易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对外贸易总量稳步提升,在建国初的十年间扩大了3倍以上。”可知,总量猛增,结构上弱化对美国的贸易,强化对苏联贸易(或贸易结构的变化)。第二小问历史背景,据所学可得出,新中国初期国家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国民经济的恢复及工业化的起步);据材料三“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资本主义国家加紧了对中国大陆的封锁禁运”和所学可得出,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采取封锁政策;据材料三“中苏两国签订了《中苏贸易协定》”和所学可得出,新中国确立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据材料三“得益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所学可得出,计划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