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2023一2024学年高三5月高考适应性大练兵联考
高三历史试卷
试卷共6页,2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千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
本试卷上无效。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1.距今约6000年前,黄河中游地区的人们按性别、年龄进行简单协作,生产和生活资料实行共
同占有、平均分配。形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耕作业与畜牧业完成分离
B.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
C.该地区生产资料非常贫乏
D.小麦大豆的产量不高
2.西汉董仲舒被“举贤良文学”,汉武帝问以“大道之要,至极之论”,要求董仲舒据实回答简策
上的问题,童仲舒逐一具对,直言不讳,由此出现了震烁千古的“天人三策”。这说明西汉察
举制
A.正式形成于汉武帝时
B.具有考试选才的特征
C.引发书写材料的革命
D.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
3.考古发现,后燕昌黎太守崔适于395年葬于今辽宁省朝阳县附近。其墓圹与棺木形制是慕
容鲜卑式样,但随葬器物如陶器、漆器、铜魁、铜刀、砚板、铜钱、铜弩等物与汉晋中原地区墓
葬相似。这体现了
A.中华文明分布比较广泛
B.鲜卑经济与汉晋实力相当
C.北魏与东晋的贸易频繁
D.鲜卑文化与汉文化的交融
4.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为反制元昊称帝,北宋朝廷全面禁绝“陕西、河东缘边,旧与元昊
界互市处”的榷场和互市贸易。北宋的这一行动
A.运用经济手段维护自身权威
B.阻碍东北地区民族交往
C.限制丝路交易遏制西夏发展
D.通过武力对其进行反制
高三·历史第1页(共6页)
5.明朝初年,朝廷编写的各种各样的典章制度中,有“钞法”和“钱法”等明文规章,然而却没有
“银法”。这反映出当时
A.张居正的改革不够深入
B.与欧洲缺乏经济的往来
C.白银尚未成为主要货币
D.纸币仍为单一流通货币
6.由下表可知,晚清时期
地域
时间
施政措施
陕甘总督左宗棠令州县校官定期宣讲法律,并刊发《圣谕
陕甘地区
同治五年
十六条》及《附律易解》给各地回民
县令叶廷眷对民众易于触犯的诱拐妇女、私宰耕牛、开场
上海
同治十一年
聚赌等案例制定为乡约七条,进行刊刻颁行
贵州、广西、云南等西
清廷令各州县定讲乡约之法,通过口头或歌谣、图画结合
光绪末年、宣统元年
南地区
的形式进行法律宣讲
A.法律宣传受到重视
B.颁行《钦定宪法大纲》
C.宣传乡约教化民众
D.民众利益得到有效保护
7.根据1913年《职员录》统计,在收录的556名县知事中,两年前即任县官者仅占13.9%,仍在
原州县任职、职位未变者的比例则只有1.6%。这反映出
A.民国初年州县官员队伍的稳定
B.辛亥革命冲击旧有的人事体制
C.北洋政府选官制度实现近代化
D.晚清分裂割据的局势仍在持续
8.下面是土地革命时期湘鄂赣根据地发行的纸币图案,背面文字为“实行革命经济组织冲破敌
人经济封锁”。据此可知,当时的根据地
行玉家
国面
骨厨
A.掌握高超的货币防伪技术
B.通货膨胀非常严重
C.货币政策服务于革命需要
D.商品经济水平较高
9.195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提出了“中立富农”的政策。新解放区土地改
革的总政策是“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
发展农业生产”。这一土地政策
A.与抗战时期的政策相一致
B.符合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性质
C.旨在消灭国民党残余势力
D.体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
高三·历史第2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