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实验中学等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图片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实验中学等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图片版无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28 10:34: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5月月考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中华文明在其绵延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吸纳周边地区以及丝路沿途的风俗文化,
滋养出深厚的人文底蕴,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向外扩散的华夏文明图,甚至还在17、18世
纪的欧洲刮起了一股强劲的中国风。从美术考古的视野来看,这是一场错综复杂的全球文明
演化进程。中国与周边地区以及丝路沿途的国家和民族,在衣食住行相关的各个领域都进行
了长时段、多层次的交流与互动。
首先是“衣”。自张赛出使西域之后,丝绸之路的开辟打通了亚欧大陆间的交流渠道,
把中华服饰文化的精华传播到了世界各地,为古代欧亚大陆的服饰文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实际上,这个进程或许还可以往前追溯,根据汲冢竹书《穆天子传》的记载,周移王赠送西
王母的谐多礼品中就有带花纹的丝织品“锦组”数百段,这是已知文献中关于丝绸对外输出
的最早记载,这在同期中亚、西亚地区贵族墓葬出土物中也得到了佐证。在着装传统与生活
习俗上,华夏民族与周边国家和地区也经常进行交流与借鉴,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战国时期
赵武灵王所推行的军事改革,引入胡服骑射,从而彻底改变了赵国在列国夹缝中艰难生存的
窘境。有时这种借鉴是非常微观的,如衣服中的带扣。作为贵族男性身份的象征,带钩非常
重要,正如《淮南子 说林训》所言,“满堂之坐,视钩各异”。贵族们往往会不计成本地
制作精美的带钩,带钩上面或鎏金、镀银,或镶嵌珍稀的宝石,奢华无比。他们甚至把目光
投向匈奴服饰中的黄金带扣,汉代诸候王墓中经常发现带扣仿制品,图案一致,但做工更为
精良。泰汉期间,华夏结束列国林立的纷争状态,走向大一统,同期,北方宿敌匈奴也进入
历史最佳发展时期,汉匈之间冲突频繁,然而即便如此,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与借鉴也未曾中
断。
其次是“食”。中国作为举世闻名的饮食文化大国,数千年来不仅自己培植粮食作物,
还从域外引进,其中最成功的就是小麦。小麦发现于西亚,距今五千年左右传入中国,并成
为中国北方的主要农作物。而水稻原产于中国,后传播到世界各地,宋朝时,中国又从越南
引回占城稻,逐渐形成“南稻北麦”的农业生产格局,为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具
体到食物也是如此,中国的豆腐在宋朝时就传到朝鲜半岛,清代传到欧洲,广受世人喜爱。
此外,中外文化交流也使中国精美的饮食器具走向世界。以陶瓷为例,它们沿着丝绸之路输
出,被摆放在餐桌,装饰于厅堂,受到狂热的追摔。当然,歌洲人在中国陶瓷艺术的影响与
启发下,也研制出了本土的陶瓷技艺。还需注意的是,丝绸之路有陆路与海路之分,后者也
叫“海上春料之路”或“海上陶瓷之路”,每一个别名都代表一段辉煌的历史,对应的是不
同的物质文化交流与文明频繁互动的过往。
再次是“住”。东汉末年,北方游牧民族所习用的“胡床”便已传入中原。南北朝时
期,高足坐具开始流行,此时跽坐仍是最为尊贵的坐姿,直到唐代,席地而坐的情况还是很
常见,垂足而坐的生活方式直到宋朝才完全确立。新式坐姿还促使室内空间的升高,导致了
建筑结构的改变,推动了建筑技术的发展。宋代以后的建筑,屋顶的坡度越来越陡峭,而为
了弥补陡峭带来的美感削弱,建筑的屋角开始起翘,且越来越高:室内空间的增加也导致柱
子与斗拱高度比例改变:屋顶变陡使斗拱的作用变小,甚至明清之后完全成为了装饰。宋朝
以后的建筑造型由庄重威严走向挺拔秀丽,中国建筑自此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最后是“行”。以交通工具为代表,它们的出现,不仅极大地拓宽了人们的活动范围,
第1页共7页
器0口口0口0口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