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论语》十二章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人不堪其忧 (2)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三军可夺帅也
2.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阅读《马说》,回答各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3.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骈: (2)策:
4.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5.请结合文章说出食马者怎么做才能识别千里马?
阅读《桃花源记》,完成各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6.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缤纷: (2)延: (3)规:
7.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8.你从“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中读到了哪些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9.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陟罚臧否
(3)性行淑均
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2)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穿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臣未尝闻也( )(2)长跪而谢之曰( )(3)秦王怫然怒( )
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2)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2)饮少辄醉( )
(3)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
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回答小题。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王之蔽甚矣 蔽: (2)期年之后 期年: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17.邹忌向齐威王进谏的方式与《出师表》中诸葛亮向刘禅进谏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阅读《唐雎不辱使命》,回答小题。
①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②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③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1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易: (2)广: (3)抢:
19.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2)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20.“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唐雎这样说的用意是什么?
阅读下列经典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2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四支僵劲不能动 (2)援疑质理
(3)腰白玉之环 (4)媵人持汤沃灌
22.翻译下面的句子。
(1)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表现人物性格,如将先达教学的严厉与我的态度对比,突出“我”学习的勤奋和专心。
B.本文是作者写给同乡后学马生的一篇赠序,其目的在于体现作者虚心求学、诲人不倦、教导后辈的可贵品质。
C.本文作者通过现身说法将亲身感受和经历结合,详写自己借书求师之难、奔走之苦,勉励读书人珍惜良好的学习环境,情意恳切,语重心长。
D.本文善用环境描写烘托,如“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写出了学馆条件之差,反衬了“我”学习的刻苦。
24.请仔细阅读链接材料,结合选文,得出你认为影响学习成效的两个因素并进行分析。
【链接材料】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①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秦观《精骑集序》
注:①暗疏:默写。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25.解释下列加点词。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2)微斯人
26.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不以物喜 属予作文以记之
B.而或长烟一空 一碧万顷
C.把酒临风 执策而临之
D.或异二者之为 一食或尽粟一石
27.翻译下面的句子。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28.杨绛先生曾说过“人生最曼妙的风景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洞庭湖畔的岳阳楼又承载了范仲淹等古仁人怎样的豁达胸襟和政治抱负呢?
参考答案:
1. 能忍受 以……为快乐 改变 2.(1)选取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2)广泛学习且能够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堪:能忍受。
(2)句意:喜爱学问和事业的人比不上以学问和事业为快乐的人。乐:形容词用作动词,以……为快乐。
(3)句意:军队可以改变主帅。夺:改变。
2.本题考查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重点字词:择,选择;其,代词,他们;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2)重点字词:笃,坚定;切,恳切;仁,仁德。
参考译文: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孔子说:“懂得学问和事业的人比不上喜爱学问和事业的人;喜爱学问和事业的人比不上以学问和事业为快乐的人。”
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孔子说:“军队可以改变主帅,(但哪怕是)一个百姓,(也)不可改变(他的)志气。”
子夏说:“广泛学习且能够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3.(1)骈:本意为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
(2)策:马鞭 4.(1)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5.策之以其道食之能尽其材,鸣之而能通其意(翻译成现代汉语亦可)
3.本题考查对重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
(1)“骈死于槽枥之间”句意: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骈:本意为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
(2)“执策而临之”句意: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策:马鞭。
4.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1)且:犹,尚且;欲:想要。等:等同,同样。得:能够。
(2)第一个“其”:难道,表反问语气。邪:通“耶”,表示疑问的语气词,意为“吗”。第二个“其”:大概,表推测语气。知:懂得,了解,认识。
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结合文中“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食马者不识别千里马的表现可知,应该“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要懂得它的意思”才能识别千里马。
参考译文:
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因此即使有名贵的马,只能辱没在马夫的手里,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饲养马的人不懂得它有能日行千里的能力而像普通的马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品德就显现不出来。想要和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驱使千里马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这世上)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6.(1)繁多的样子 (2)邀请 (3)打算,计划 7.(1)田间小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到。
(2)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他们都很感叹惋惜。 8.桃花源人衣食丰足,桃花源人热情好客。
6.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
①句意为:桃花纷纷落下。缤纷:繁多的样子。
②句意为: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到自己家中。延:邀请。
③句意为:兴致勃勃地计划前往。规:打算,计划。
7.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①中重点词语有:阡陌,田间小路;交通,交错相通。
②中重点词语有:具,详细;皆,全,都。
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既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生活的富足,又表现了他们热情好客的特点。
参考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的散在地上,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便看到一座山,山边有个小洞,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渔人就舍弃船上岸,从小洞口进入。起初洞口很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渔人又向前走了几十步,一下子变得开阔敞亮了。只见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美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村里面,来来往往的行人,耕种劳作的人,男男女女的衣着装束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桃花源的人)一见渔人,竟然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儿来的。(渔人)细致详尽地回答了他们,人们就把渔人请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款待他。村里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客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这个渔人一一的给(桃花源中的人)详细地诉说他知道的事情,(他们)听了都很惊叹惋惜。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他们家里,都拿出酒菜饭食来款待他。渔人居住了几天,告辞离开。这里面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界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先前的路回去,(一路上)处处标上记号。渔人到了武陵郡,便去拜见太守,把这些情况作了禀报。太守立即派人随同他前往,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结果迷了路,再也找不到通向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有个刘子骥,是位清高的隐士,听到这个消息,兴致勃勃地打算前往桃花源。没有实现,不久就病死了。之后就不再有探访的人了。
9.(1)时候 (2)提拔、晋升 (3)善 10.(1)(陛下)确实应该广泛听取意见,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
(2)(这样)一定能够弥补缺失疏漏,有所启发和帮助。
9.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候啊。秋:时候。
(2)句意为:赏罚褒贬。陟:提拔、晋升。
(3)句意为:性格和品行善良公正。淑:善。
10.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
(1)诚,确实;宜,应该;光,发扬光大。
(2)必,一定;裨,增益;阙,通“缺”,缺点。
参考译文:
先帝开创的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为三国,益州地区民力匮乏,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期啊。不过宫廷里侍从护卫的官员不懈怠,战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们奋不顾身,大概是他们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别的知遇之恩(作战的原因),想要报答在陛下您身上。(陛下)你实在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远大志向的人的志气,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不恰当的话,以致于堵塞人们忠心地进行规劝的言路。
皇宫中和朝廷里的大臣,本都是一个整体,赏罚褒贬,不应该有所不同。如果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和忠心做善事的人,应当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宫内和朝廷奖罚方法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辅佐陛下。我认为(所有的)宫中的事情,无论事情大小,都拿来跟他们商量,这样以后再去实施,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可以获得很多的好处。
将军向宠,性格和品行善良公正,精通军事,从前任用时,先帝称赞说他有才干,因此大家评议举荐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队中的事情,都拿来跟他商讨,就一定能使军队团结一心,好的差的各自找到他们的位置。
11. 曾经 认错,道歉 盛怒的样子。 12.(1)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哪里只是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呢?
(2)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胆识有才能的人发怒。
1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我未曾听说过。尝:曾经;
(2)句意: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谢:道歉;
(3)句意:秦王勃然大怒。怫然:盛怒的样子。
1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虽:即使;易:交换;直:只,仅仅。。
(2)怒:发怒;士:有才能的人。
参考译文: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安陵国的国君)说:“我想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啊!”安陵君说:“大王加以恩惠,用大的地盘交换我们小的地盘,这再好不过了,虽然是这样,但这是我从先王那继承的封地,我愿意一生守护它,不敢交换!”秦王知道后不高兴。于是安陵君就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却不听从我,这是为什么?况且秦国使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现在我用安陵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自己的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他看不起我吗?”唐雎回答说:“不,并不是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那里继承了封地,只想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只是五百里的土地(就能交换)呢?”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的时候),会倒下百万人的尸体,鲜血流淌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秦王说:“平民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到宫殿上。他们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假若有胆识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就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百姓因此穿丧服,今天的情形就是这样了。”说完(唐雎)挺剑而起。
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怎么会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保全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您啊!”
13. 居高面下 就 以……为乐 14.(1)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2)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了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件事的人,是太守啊。
13.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句意: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临:居高面下。
(2)句意: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辄:就。
(3)句意: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乐:以……为乐。
14.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重点词有:
(1)山水之乐:指欣赏山水的乐趣;得:领会;寓:寄托。
(2)述:记述;以:用;文:文章。
参考译文:
环绕滁州城的都是山。那西南方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格外秀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太阳升起,树林里的雾气消散,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早上则自暗而明,傍晚则自明而暗,阴暗明亮,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散发出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行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弯着腰走的老人,搀扶着走的小孩子,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靠近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酿造酒,泉水香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杂乱地摆放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尽情饮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人投中了 ,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位容颜苍老,头发花白的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喝醉了的太守。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荫,禽鸟在高处低处鸣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
15. 蒙蔽,这里指所受的蒙蔽。 满一年。 16.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 17.邹忌用自身小事和切身感受对齐威王委婉讽劝,诸葛亮则用奏表向刘禅直接进言劝谏。
15.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蔽:指所受的蒙蔽。
(2)句意为:满一年以后。期年:满一年。
16.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
本句重点词语: 面刺:当面指责。面,当面。刺,指责,议论。受:给予,付予。
1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对比阅读。在对文言文理解的基础上,结合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来作答。语句通顺言之有理即可。
结合《出师表》内容可知,诸葛亮是在总结先汉的历史经验和后汉的历史教训的基础上,再向后主刘禅提出再向后主刘禅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条具体建议,是直接上表规劝;
结合《邹忌讽齐王纳谏》内容可知,邹忌则是用自己受到妻、妾、客的蒙骗的生活实例讽喻齐王是委婉劝谏,希望齐王虚心纳谏,去除蔽端,是委婉劝谏。
参考译文: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
齐威王说:“你说的很好!”于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 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之中不战自胜。
18. 交换 增广、扩充 碰,撞 19.(1)(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或不在意他)。
(2)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吉凶的)征兆。 20.表明如果秦王坚持自己的做法,唐雎就要效法古人刺杀秦王。
18.本题考查解释文言实词。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的句意是:我打算要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易:交换。
(2)“请广于君”的句意是:让安陵君扩大自己的领土。广:增广、扩充。
(3)“以头抢地尔”的句意是:用头往地上撞罢了。抢:碰,撞。
19.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重点词:
(1)以:把。为:当作。错意:在意。
(2)怀怒:心里的愤怒。休:吉祥。祲:不祥。于:在。
20.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唐雎的话是对秦王威胁的直接回应。在秦王表示“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之后,唐雎并没有选择退缩或屈服,而是直接以“布衣之怒”作为对比,强调即使平民百姓也有其尊严和底线。他引用历史上的刺客故事,是为了向秦王展示,如果他继续逼迫,那么他也会不惜以生命为代价,采取极端行动。这既是对秦王威胁的警告,也是对自己决心的展示。
参考译文:
秦王派人对安陵国国君安陵君说:“我打算要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安陵君说:“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的地盘交换我们小的地盘,实在是善事;即使这样,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卫它,不敢交换!”秦王知道后很不高兴。因此安陵君就派遣唐雎出使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却不听从我,这是为什么?况且秦国灭掉韩国、魏国,而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在意。现在我用安陵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自己的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这是轻视我吗?”唐雎回答说:“不,并不是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那里继承了封地所以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只是这仅仅的五百里的土地呢?”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景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的时候,会倒下数百万人的尸体,鲜血流淌数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百姓发怒吗?”秦王说:“百姓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在宫殿上。他们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假若有胆识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就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百姓都要穿上白色的丧服,现在就是这个时候。”说完,拔剑出鞘立起。
21. 同“肢” 引,提出 在腰间佩戴 热水 22.(1)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加恭敬,礼节更为周到,不敢说一句话来辩解。
(2)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穿的不如人 23.C 24.(1)个人的勤奋与否;宋濂依靠自己的一直以来的勤奋最终才能学有所成,秦观因为游玩才荒怠学习。个人的勤奋是根本的因素。
(2)环境的影响(交往人物的影响),宋濂担心自己身边没有“硕师名人”,所以跑到百里外去求学,让自己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秦观因为“喜从滑稽饮酒者游”,导致学业荒怠。
2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四肢僵硬动弹不得。支:通“肢”,肢体。
(2)句意为:提出疑难,询问道理。援:提出。
(3)句意为:腰间挂着白玉环。腰:在腰间佩戴,名词作动词。
(4)句意为:服侍的人拿着热水为我洗浴。汤:热水。
22.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
(1)句重点词语:或:有时。叱咄:训斥,呵责。色愈恭:表情更加恭顺。色:表情。 恭:恭敬至:周到。复:这里指辩解,反驳。
(2)句重点词语: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中:内心。口体之奉:指吃的穿的。
2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辨析。
A.有误,以乡达的严厉衬托了求师之诚;
B.“其目的在于体现作者虚心求学、诲人不倦、教导后备的可贵品质”有误,其目的是勉励马生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
D.有误,“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写出了学馆条件之差,反衬了“我”学习的刻苦;
2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要仔细阅读链接材料和原文,进行对比。
(1)个人的勤奋与否:根据“余幼时即嗜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可见,宋濂从小就热爱读书,自己借书抄书,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因为勤奋最终才能学有所成;根据“然负此自放”“常废于不勤”可见,秦观因为游玩而荒怠学习,一点也不勤奋,勤奋是影响学习成效的关键因素。
(2)环境的影响:根据“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可见,宋濂担心自己身边没有名师,所以跑到百里外去求学,努力让自己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根据“喜从滑稽饮酒者游”可见,秦观因为喜欢和巧言善辩、嗜好饮酒的人交往游乐导致学业荒怠。故影响成效的第二个因素是环境。
参考译文:
我年幼时就非常爱好读书。家里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冬天非常寒冷,砚台里的墨汁都结了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放松抄书。抄写完毕后,便马上跑去还书,不敢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于是我能够遍观群书。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经赶到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恭敬地请教;有时遇到他大声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个字反驳;等到他高兴了,则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获得不少教益。
当我外出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峡谷之中。隆冬时节,刮着猛烈的寒风,雪有好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回到学舍,四肢僵硬动弹不得。服侍的人拿着热水为我洗浴,用被子裹着我,很久才暖和起来。寄居在旅馆,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学舍的人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用红色帽带和珠宝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宝刀,右边挂着香囊,光彩鲜明,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处于他们之间,但我毫无羡慕的心。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别人。我求学的辛勤和艰苦就是像这个样子。现在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
链接材料:
我年轻时读书,看一遍就能背诵,默写它,也不会有多大的错误。依仗这样的本事就放任自流,喜欢和巧言善辩、喝酒的人交往,一个月,没有几天在看书。因此,即使有很强的记忆力,却常常荒废在不勤奋上。
25. 探求 如果没有 26.C 27.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人的歌声互相应和着,这样的快乐哪有尽头呢! 28.承载了范仲淹等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25.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
(1)句意: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求:探求。
(2)句意:没有这种人;微:如果没有。
26.本题考查文言文一词多义。
A.以:因为/表示目的,来;
B.一:全、都/一片;
C.临:都是“面对”的意思;
D.或:或许、也许,表示委婉的语气/有时;
故选C。
27.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通顺连贯。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以及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的翻译。重点词语有:
浮光跃金: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影沉璧: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璧玉;互答,一唱一和;何:怎么;极:穷尽。
28.本题考查文言文情感主旨。
《岳阳楼记》中,范仲淹借洞庭湖畔的岳阳楼,抒发了自己豁达的胸襟与崇高的政治抱负。他写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表达了自己超脱物质、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而“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则彰显了他忧国忧民的政治情怀。岳阳楼于他而言,不仅是欣赏自然美景的所在,更是他寄托政治理想与人生志向的精神寄托。他站在岳阳楼上,胸怀天下,将个人得失置之度外,追求的是国家的安宁与百姓的幸福。
参考译文:
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时,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在水里游来游去;岸边的香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翠。有时大片的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时,就为国君担忧。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忧虑在天下百姓之前,享乐在天下百姓之后。”唉!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