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2课《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28 12:55: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2课 《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首登南极点的相关背景;快速浏览课文,能抓住典型事件和人物,理清故事情节。
2.品味重点的语句,体会文题的深刻含义,把握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理解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感知人类探求未知领域的伟大,确立坦然面对失败的达观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人类首登南极点的相关背景;快速浏览课文,能抓住典型事件和人物,理清故事情节。
难点:品味重点的语句,体会文题的深刻含义,把握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气候恶劣的南极,吸引了一批批勇敢的探险家。1911年底,两批探险家在南极展开了一场富于戏剧性又令人心酸的角逐,他们是:英国的斯科特 VS 挪威的阿蒙森。谁第一个到达南极点?这既关乎个人成就,又关乎国家荣誉。角逐胜败如何?这节课要我们跟随奥地利作家茨底格去叩问南极,去感受一个伟大的悲剧。
二、作者作品
1、作者: 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他的主要成就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他的传记不拘泥于史实,着重表现人物性格。代表作有小说《象棋的故事》等,传记作品有《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三位大师》《罗曼·罗兰》(巴尔扎克、狄更斯和陀斯妥耶夫斯基)等。
2、写作背景: 1910年6月1日,斯科特带领探险队离开英国,前往南极。此时,挪威人阿蒙森率领另外一支探险队也正向南极进发。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阿蒙森队捷足先登,于1911年12月14日到达南极。而斯科特队则于1912年1月18日才到达,比阿蒙森队晚了近五个星期。最后,阿蒙森队胜利而归,成功的旗帜永远飘扬在南极点上。而斯科特等五位英雄,因为南极寒冷天气的提前到来,饥寒交迫,体力不支,在返回的路上与严寒搏斗了两个多月,最后长眠在茫茫冰雪中。茨威格发挥想象,根据斯科特遗留下来的一些底片、电影胶卷、书信和遗书,写下了这篇文章。本文节选了斯科特一行从南极绝望而归至悲壮覆灭的部分。
3、文体知识:传记文学是运用除虚构以外的多种文学艺术手法,再现人物生平经历和事迹,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刻画其鲜明形象和生动个性的一种文学体裁。
三、初步感知
1、请同学们读一读下列词语,并识记字形。
拽(zhuài) 绑(bǎnɡ) 搂(lǒu) 昔日(xī)
堡垒(lěi) 辜负(gū) 凛冽(lǐn) 吞噬(shì)
疲惫(bèi) 钦佩(qīn) 鲁莽(mǎnɡ) 毡鞋(zhān)
保佑(yòu) 厄运(è) 拯救(zhěng) 羸弱(léi)
告罄(qìng) 癫狂(diān) 输赢(yínɡ) 馨香(xīn)
耀武扬威(yào) 姗姗来迟(shān) 忧心忡忡(chōnɡ)
语无伦次(lún) 海市蜃楼(shèn) 怏怏不乐(yànɡ)
白雪皑皑(ái) 毛骨悚然(sǒnɡ) 踉踉跄跄(liànɡ qiànɡ)
2、请把下列词语填在相应横线上,并注意积累。
战栗:战抖。
凛冽:刺骨地寒冷。
羸弱:瘦弱。羸,瘦。
告罄:指物资用完。罄,尽、空。
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能理解。
风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毛骨悚然:形容十分恐惧的样子。
耀武扬威:炫耀武力,显示威风。
扬扬得意:形容非常得意的样子。
怏怏不乐: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
姗姗来迟:形容来得很晚。
忧心忡忡:形容忧愁不安的样子。
语无伦次:话讲得很乱,没有条理层次。
四、整体感知
1.诵读或听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边读边思考:本文的六要素分别是什么?填写下表并据此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1911年6月,斯科特带领英国探险队满怀希望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已经有人捷足先登,他们成为了别人胜利的证明人。在归途中,由于遭遇到恶劣的天气,英国探险队一行5人全部悲壮牺牲。
2. 斯科特带领英国探险队一行5人的名字和职务分别是什么?你从他们的职务中发现了什么?
斯科特——英国海军上校 鲍尔斯——海军上尉
威尔逊——负责科学研究的博士 埃文斯——英国海军军士
劳伦斯·奥茨——英国皇家禁卫军的骑兵上尉
一行5人中有4人与军队有关,说明这次行动是一次国家行动,是以昭示国家在南极点这个核心位置第一个涉足的历史记录为重点,探险与科学考察的目的已经退居其次。
3.快速浏览课文,然后回答:本文的顺序是什么?文章的情节结构是什么?哪些情节可以合在一起?据此划分文章层次。
顺序:时间顺序。
4、速读课文,勾画出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等关键信息的词语或句子,概括故事情节,完成表格内容。
合作探究
1、 茨威格为何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却充满激情地为失败者斯科特书写这悲壮的一幕?
作为一位伟大的作家,茨威格关注的不是事业成功与否,而是历史事件背后给人精神上的震撼和启迪。按照这个价值标准,茨威格当然认为给斯科特作传会更有意义,会给更多人以长久的思考。
2.斯科特和他的探险队员们表现出人类怎样的优秀品质?结合文中相关内容概括说明。
(1)坚毅、执着、不懈探索未知领域,勇于为事业而献身的英雄气概。
负责科学研究的威尔逊,在离死亡只有寸步之遥时,还继续进行着科学观察;
奥茨像一个英雄似的在暴风雪中向死神走去;
最后剩下的三人爬进睡袋,骄傲地等待死神的来临;
斯科特用超人的毅力把日记写到最后一刻。
(2)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探险需要团结协作精神,在关键的时刻为了保护同伴,有时要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这一点斯科特和他的队员们都做到了。奥茨选择走向暴风雪以减轻同伴的负担,就是撼人心魄的例证。
(3)诚实、守信。
斯科特一行在与阿蒙森的竞争中失败了,但他们勇于承认失败,并愿意“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做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4)无私、博爱。
斯科特在生命的最后一息,考虑的不是一己之利,心中惦记的始终是别人:朋友、同伴、妻小,还有他的祖国和人民。他最后的遗书完全是爱的真情流露,而看不到丝毫的恨意。
3.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何在?
认识自然,开拓人类的生存空间,挑战人类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给后人以精神的鼓舞。
4.课文题为《伟大的悲剧》,所谓“悲剧”表现在哪些方面?“伟大”又指什么?
①失败之悲:“对于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②做证之悲:“他要忠实地去履行……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③死亡之悲:埃文斯精神失常,死了;奥茨像一位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羸弱的三个人决定骄傲地在帐篷里等待死神的来临。
④世人之悲:在英国国家主教堂里,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2002年,安妮公主登上南极,悼念斯科特他们南极探险90周年。
“伟大”在斯科特等人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虽然失败并牺牲,但却显示了人类团结协作、坚忍不拔、勇于探索的崇高品质。
品味语言
1.联系上下文,体味下列语句的含义,讨论括号里的问题。
(1)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作者在这里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在这里,作者站在斯科特的角度,表达了角逐失败后的一种极度沮丧、悲哀的心情。但作者本人并不这么认为,作者为斯科特这个失败者作传,本身就说明作者不同意“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的观点。
(2)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做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你认为斯科特为什么要接受这项为他人业绩做证的任务?
英国人普遍讲求绅士风度,主张诚实、守信,坦然面对成功和失败。在这种文化传统熏陶下的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为他人的业绩、为人类探险的胜利做证的任务。正因为他的这一行为,其人格才显得无比高尚,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3)他们大家只是怀着敬畏的心情感觉到: 劳伦斯·奥茨——这个英国皇家禁卫军的骑兵上尉正像一个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怎样理解“劳伦斯·奥茨……正像一个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这句话的意思?
奥茨直面死神、不拖累探险同伴的精神,是一种大无畏的英雄精神。
2.写作手法探究
①以时间为顺序,条理清晰。课文记叙了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历尽艰难、满怀希望地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已经有人捷足先登,只好垂头丧气地踏上归途,最后一个个悲壮死去的故事。文章按照时间顺序逐一叙述,条理清晰。
②出色的细节描写。文中多处运用细节描写,充满感情。比如,奥茨用冻掉了脚趾的脚板行走;再如,威尔逊博士在死亡的边缘仍坚持科学观察,并在极度艰难的情况下,拖着16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这些细节描写表现了作者对他们的赞美之情,同时感动了所有的读者。
六、课堂小结
课文主要写的是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筋疲力尽却又满怀希望地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已经有人捷足先登,只好垂头丧气地踏上归途,最后一个个悲壮地死去,颂扬了人类勇于探索,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七、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