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短诗五首——萧红墓畔口占》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短诗五首——萧红墓畔口占》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28 12:57:11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萧红墓畔口占》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 理解诗歌《萧红墓畔口占》的内容,掌握诗歌的主旨。
2. 学习并掌握诗歌中的生字、生词,理解其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3. 通过诗歌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2. 教授学生如何通过诗歌的语言、修辞等手法来分析诗歌。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对诗歌进行个性化解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诗歌学习,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2.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人文关怀。
3. 通过诗歌的学习,让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
(一)诗歌内容的理解
1. 诗歌《萧红墓畔口占》的主旨和情感表达。
2. 诗歌中的意象“红山茶”的象征意义。
(二)诗歌语言的分析
1. 诗歌中的语言特点,如朴素洗练、情感真挚。
2.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对比、隐喻等。
三、教学难点
(一)诗歌深层含义的挖掘
1. 诗歌中隐含的对时代背景的反映和思考。
2. 诗歌中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二)诗歌情感的体验与表达
1.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其怀念之情。
2. 帮助学生学会如何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诗歌背景介绍
(1)戴望舒的文学地位
我们来聊聊戴望舒,这位被誉为“雨巷诗人”的现代象征派诗人。他的作品语言朴素洗练,情感真挚深沉,深受读者喜爱。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萧红墓畔口占》就是戴望舒的代表作之一。
(2)萧红的生平与贡献
让我们走进萧红的世界。萧红,原名张廼莹,是20世纪30年代文学界的璀璨明星,她的作品如《生死场》、《呼兰河传》等,至今仍被广泛传颂。然而,这位文学洛神的生命却异常短暂,1942年在香港因病去世,年仅31岁。
2. 诗歌创作背景
(1)戴望舒与萧红的友情
戴望舒与萧红之间有着深厚的友情。1944年,戴望舒访问萧红墓地时,心中充满了对友人的怀念,于是即兴创作了这首诗。
(2)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这首诗作于抗日战争时期,戴望舒在诗中不仅表达了对萧红的怀念,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对胜利的期盼和对残暴者的抗争。
3. 诗歌主题探讨
(1)怀念与生命意义
《萧红墓畔口占》通过诗人对萧红墓地的探访,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深切怀念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2)诗歌的情感表达
诗中的“红山茶”不仅是对萧红名字的隐喻,也象征着萧红生命的灿烂和诗人对她的赞美。同时,“红山茶”也表达了诗人对残暴者的默默抗争,以及对抗战胜利的期盼。
4. 诗歌结构分析
(1)诗歌的行文结构
诗歌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构建了层次分明而又曲折跌宕的行文结构。例如,“六小时的行程”与“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的对比,以及“我等待着,长夜漫漫”与“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的对比。
(2)诗歌的意象与象征
诗歌中的“红山茶”和“海涛”等意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加深了读者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5. 诗歌语言特色
(1)朴素洗练的语言
戴望舒的诗歌语言以朴素洗练著称,这首诗也不例外。简单的词汇,却能表达出深沉的情感。
(2)真挚深沉的情感
诗歌中的情感真挚而深沉,通过诗人对萧红的怀念,我们可以感受到那份跨越生死的深厚友情。
(二)诗歌朗读
1. 引入诗歌背景
向学生介绍戴望舒和萧红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让学生对诗歌背后的文化背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通过讲述戴望舒创作《萧红墓畔口占》的情境,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情感共鸣。
2. 教师示范朗读
教师以饱满的情感和恰当的节奏朗读整首诗歌,注意把握诗歌的韵律和情感起伏。通过示范,向学生展示如何将文字转化为有声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3. 学生个别朗读
邀请几位学生上台进行个别朗读,其他学生聆听并给予鼓励。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进行点评,指出朗读中的亮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帮助学生提高朗读技巧。
4. 全班齐声朗读
全班学生一起朗读诗歌,感受集体朗读的力量和诗歌的气势。教师在旁指导,确保学生能够正确把握诗歌的节奏和情感。
5. 诗歌情感体验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歌中的情感,如“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中的孤独与坚持,“我等待着,长夜漫漫”中的期盼与无奈。让学生尝试将自己的情感融入朗读中,使朗读更加生动和感人。
6. 诗歌鉴赏讨论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如“红山茶”的象征意义,以及诗歌中的对比手法如何增强情感表达。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7. 朗读技巧点拨
教师总结诗歌朗读的技巧,如如何根据诗歌的内容和情感选择合适的语速、语调和停顿,以及如何运用声音的抑扬顿挫来表达诗歌的情感。
8. 诗歌情感再创作
鼓励学生在理解诗歌情感的基础上,尝试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表达诗歌中的某些句子或段落,以此来加深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体验。
9. 朗读展示
每组选出代表进行诗歌朗读展示,其他学生和教师共同评价,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朗读水平。
10. 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
课堂小结时,强调诗歌朗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朗读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歌。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练习朗读,并准备下节课的诗歌朗读展示。
(三)生字生词学习
1. 诗歌中的生字生词解析
(1)生字“寂”:这个字在诗歌中用来描述诗人走长途时的感受,即“寂寞”。“寂”字由“宀”和“叔”组成,“宀”表示房屋,“叔”是“寂”的声旁,合起来表示一个人在屋子里,没有声音,很安静。在诗歌中,它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友人的深深思念。
(2)生词“红山茶”:在诗歌中,“红山茶”不仅是一个具体的植物,更是一个象征。它代表着萧红的名字,也象征着她生命的绚烂和诗人对她的赞美。“红山茶”的红色,与萧红的名字相呼应,同时,它的生命力也反映了诗人对萧红生命价值的肯定。
2. 诗歌中的词汇运用与情感表达
(1)词汇“寂寞”: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寂寞”一词在诗歌中的具体表现。诗人走了六小时的寂寞长途,这里的“寂寞”不仅指物理上的孤单,更深层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逝去友人的思念。通过讨论,让学生理解“寂寞”一词在诗歌中的多重含义。
(2)词汇“海涛闲话”:在诗歌的最后,诗人写道“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这里的“海涛闲话”是一个富有想象力的表达。引导学生思考“海涛”和“闲话”在这里的象征意义,以及它们如何与诗人的情感和对萧红的怀念相联系。通过这样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词汇的深层含义和情感表达。
(四)诗歌内容分析
1. 诗歌结构解析
(1)行程与情感的映射
我们来探讨诗歌的开篇,“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这句诗不仅描述了诗人前往墓地的物理距离,更隐喻了诗人内心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通过这样的结构,诗人巧妙地将时间与空间转化为情感的载体,让读者能够感受到那份沉重的哀思。
(2)红山茶的象征意义
接着,我们注意到“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这里的“红山茶”不仅是对萧红名字的隐喻,也象征着萧红生命的灿烂和诗人对她的赞美。同时,它也表达了诗人对残暴者的默默抗争,以及对抗战胜利的期盼。通过这样的对比,诗人构建了一种深刻的情感和思想的碰撞。
2. 意象与象征的探讨
(1)红山茶的多重含义
“红山茶”作为诗中的一个核心意象,承载着多重含义。在课堂上,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红山茶在中国文化中通常代表什么?它在这首诗中又如何与萧红的形象和诗人的情感相联系?
(2)海涛闲话的深层意蕴
诗中的“海涛闲话”同样是一个充满象征意义的意象。我们可以让学生讨论:海涛在这里可能象征着什么?它与诗人的“长夜漫漫”和萧红的“卧听”之间有何联系?
3. 情感与生命的思考
(1)诗人的情感流露
在“我等待着,长夜漫漫”中,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萧红的深切怀念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我们可以让学生分享:如果你是诗人,你会如何表达这种等待和怀念?
(2)生命意义的探讨
通过诗歌中的对比和象征,诗人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也引发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你认为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诗歌中的哪些内容触动了你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4. 诗歌语言的鉴赏
(1)朴素洗练的语言风格
戴望舒的诗歌语言以朴素洗练著称。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哪些词语或句子体现了这种风格?它们是如何帮助表达诗人的情感的?
(2)修辞手法的运用
诗歌中运用了对比、隐喻等修辞手法。我们可以让学生找出这些修辞手法的例子,并讨论它们是如何增强诗歌的表现力的。
5. 诗歌创作背景的了解
(1)戴望舒与萧红的友谊
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对于深入理解诗歌至关重要。我们可以向学生介绍戴望舒与萧红之间的友谊,以及这种友谊如何影响了诗歌的情感和主题。
(2)时代背景的反映
此外,诗歌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时代精神。我们可以让学生思考:在1944年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诗人的情感和思考有哪些时代特色?这些时代特色如何体现在诗歌中?
(五)情感体验与讨论
1. 诗歌情感的理解与分享
在这个阶段,我们将深入探讨戴望舒在《萧红墓畔口占》中所表达的情感。首先,我会引导学生们回顾诗歌的原文,特别是那些能够触动人心的诗句,如“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我等待着,长夜漫漫,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通过这些诗句,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萧红的深切怀念和对生命意义的沉思。接下来,我会邀请学生们分享他们对这些诗句的感受,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话来描述诗歌中的情感,以及这些情感如何影响了他们对诗歌的理解。
2. 诗歌中情感表达的探讨
在这一环节,我们将重点分析诗歌中的情感表达方式。我会首先解释诗歌中的意象“红山茶”的象征意义,以及它如何与诗人的情感紧密相连。通过这种象征性的表达,诗人不仅传达了对萧红的怀念,也反映了对生命无常的深刻认识。接着,我会引导学生们探讨诗歌中的其他修辞手法,如对比和隐喻,以及这些手法是如何增强诗歌情感表达的。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并学会如何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这些技巧。
(六)诗歌鉴赏
1. 诗歌语言风格分析
(1)语言特点探究
引导学生观察《萧红墓畔口占》的语言风格,注意诗人如何运用朴素洗练的语言来表达深沉的情感。例如,通过“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一句,让学生体会“寂寞”和“长途”这两个词语如何共同营造出一种孤独和漫长的氛围。
(2)情感表达方式
接着,讨论诗人如何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复杂的情感。以“我等待着,长夜漫漫”为例,分析“等待”和“长夜漫漫”如何反映出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和内心的无尽哀伤。
2. 诗歌修辞手法解读
(1)对比手法的运用
让学生找出诗中的对比手法,如“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与“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之间的对比,讨论这种对比如何增强诗歌的情感表达和深化主题。
(2)象征与隐喻的识别
引导学生识别诗中的隐喻和象征,例如“红山茶”不仅是对萧红名字的隐喻,也象征着她生命的灿烂和诗人的赞美。让学生思考这种象征手法如何丰富了诗歌的内涵。
3. 诗歌意象深度挖掘
(1)意象的内涵解析
深入分析“红山茶”这一意象,探讨它在诗中承载的多重含义,包括对萧红的怀念、对生命的赞美以及对抗争的期盼。
(2)意象与情感的关联
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探讨“红山茶”与诗人情感之间的关联,如何通过这一意象感受到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4. 诗歌主题与时代背景的关联
(1)时代背景的介绍
向学生介绍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的历史背景,特别是抗战时期的氛围,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时代印记。
(2)诗歌主题的时代反映
分析《萧红墓畔口占》如何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和人们的精神面貌,特别是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与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以及对抗战胜利的期盼。
(七)课堂小结
1.诗歌主旨与情感
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一起深入探讨了戴望舒的《萧红墓畔口占》。通过朗读和讨论,我们不仅理解了诗歌的主旨,也感受到了诗人对萧红深深的怀念之情。诗歌中的“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和“我等待着,长夜漫漫,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这两句话,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萧红的深切怀念,也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通过这些具体的诗句,我们可以看出诗人的情感是复杂而深沉的,既有对友人的怀念,也有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2.生字生词的理解和应用
在诗歌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重点关注了生字生词的理解和应用。通过解释“寂寞”、“红山茶”等词汇的含义,并指导学生正确发音,我们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了诗歌的语言特点。此外,我们还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尝试使用这些词汇,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诗歌语言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在诗歌鉴赏环节,我们重点分析了诗歌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通过对比“六小时的行程”与“放一束红山茶”的对比,以及“我等待着,长夜漫漫”与“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的对比,我们帮助学生理解了诗歌的层次分明和情感波折。同时,我们也引导学生探讨了歌中的意象和象征,如“红山茶”的象征意义,以及诗人如何通过这些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4.诗歌情感的体验与表达
在情感体验与讨论环节,我们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并引导他们讨论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和生命意义。通过提问和讨论,我们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其怀念之情,并学会如何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5.诗歌鉴赏的深化
在诗歌鉴赏的深化环节,我们通过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加深了对诗歌艺术特色的理解。我们强调了诗歌中“红山茶”的象征意义,以及诗人如何通过对比手法来构建诗歌的行文结构。通过这些具体的分析,我们帮助学生理解了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深层含义。
(八)作业布置
1.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萧红墓畔口占》的感想。
2. 鼓励学生收集更多关于戴望舒和萧红的资料,进行深入研究。
五、板书设计
诗歌标题:《萧红墓畔口占》
诗人简介:戴望舒、萧红
诗歌结构:行程与红山茶的对比
意象分析:红山茶的象征意义
情感体验:诗人的怀念与生命思考
六、教学反思
(一)教学效果评估
1. 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诗歌情感的体验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方法调整
1. 根据学生的反应,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增加更多的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三)教学内容补充
1.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补充相关的文学背景知识。
2. 引入更多的诗歌鉴赏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