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28 15:59: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一、选择题
1.在古代疫病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同时古人在疫病的防治上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下列属于古代疫病防治经验的是(  )
①修建饮水道工程 ②发明针灸铜人 ③接种牛痘防天花 ④设立隔离机构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④
2.下列能够体现出对疫病进行预防的是(  )
A.“避之之法,庭堂房室,洒扫光明”
B.“疫者,鬼神所作”
C.“若夫疫气,则不论贫富贵贱……人无得免者”
D.“岁时不和……人感乖戾之气而生病”
3.下列对中国古代医学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黄帝内经》是药物学的奠基之作 ②《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 ③《伤寒杂病论》提出辨证施治的方法 ④《本草纲目》是对中国古代医药学的系统总结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4.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这被认为是中医的荣誉。与西医使用抗生素抑制病毒细菌相比,中医一贯注重阴阳平衡、天人合一。这反映出中医的特点是(  )
A.与农业文明密切相关
B.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C.重视理论概括和抽象
D.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理论
5.如图为清末福州传教士医生雅丹金接受官方赠匾,这反映了(  )
A.清朝末年西医开始传入
B.国人开始接受西方医学
C.西医技术得到官方肯定
D.沿海民众容易接受西学
6.唐代“太医署”是世界上最早的医学校,唐朝成为东亚医药的中心。“太医署”教授的内容可能涉及(  )
①儒家思想 ②道家思想 ③治疗疟疾的方药 ④人体经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中医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鸦片战争后不断受到西医冲击。19世纪70年代,一些洋务人士和绅商有感于西医的功效,纷纷捐资筹建西式医院,各地就诊西医人数大大增加。20世纪初,大量中医人士也学习西医。据此可知,西医传入中国(  )
A.源于洋务运动的开展 B.推动了我国医疗的进步
C.是对中医价值的否定 D.是西方文化侵略的产物
8.美国学者贾雷德·戴蒙德在《枪炮、病菌与钢铁》中说:“就整个新大陆来说,据估计在哥伦布来到后的一两个世纪中,印第安人口减少了95%……主要的杀手是旧大陆来的病菌。”从世界发展趋势角度看它给我们今天最大的启示是(  )
A.西欧殖民扩张过程中病菌是第一“杀手”
B.西方发达国家有责任帮助落后国家脱贫
C.全球化背景下防控疫情需加强国际协作
D.各国应对“流行疾病”要采取各个击破
9.下列关于西医在中国的传播,表述正确的是(  )
A.西医传播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B.鸦片战争后西方近代医学开始传入中国
C.西方近代医学传入中国即产生极大影响
D.教会医院完全是为西方殖民侵略服务的
10.民国时期,上海市政府着手建立公立医院保障儿童健康,并动员民间力量协办。截止到1936年,上海举办的各类医院已经超过40家。其中公立和私立医院都有涉足妇幼保健领域。这主要反映了当时上海(  )
A.社会生活的近代化转型 B.民间资本参与市政建设
C.政治制度趋向民主法治 D.西方医学理念广泛传播
11.“人烟稠密之区,疫疠流行……故为民上及有心力之人,平日宜疏河流,毋使污秽,毋使饮浊,直可登民寿域”。根据材料可知(  )
A.环境对生产的影响 B.河流污染产生疫病
C.古人重视环境整治 D.人口稠密易患疫病
12.下列关于两汉时期医学成就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黄帝内经》成书于西汉,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B.西汉出现的《新修本草》是中国现存较早的药物学专著
C.华佗的《伤寒杂病论》是后世中医的重要经典
D.张仲景发明的麻沸散,比西方早一千六百多年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张仲景(约150—219年),今河南南阳人。东汉桓帝、灵帝到建安年间疫病盛行,他说:“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他10岁时立志从医,经过多年刻苦钻研,指出:“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终顺旧。”建安年间,他被任命为长沙太守,但当时百姓不能随便接近官员。于是他择定每月初一和十五,大开衙门,不问政事,坐在大堂上为群众诊治。他总结临床经验,以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八纲”进行试治,历经数十年写成《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经晋王叔和整理,析为《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两部。前者专门论治传染病、热病,后者专门论述内科、妇科和外科等杂病的理论和方法。注解、阐述、发挥其书者数百家。孙思邈等著名医学家无不尊崇《伤寒杂病论》。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仲景广泛为民诊治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张仲景在中国古代医学发展史上的贡献。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始二年(2年),发生了严重的旱灾和蝗灾,疫病随之而来。汉平帝下诏:“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隋代医学家巢元方主持编纂的《诸病源候论》认为疫病流行的原因之一是“节气不和,寒暑乖候”,提出疫病的预防“须服药及为法术以防之”。孙思邈在《千金方》中不仅总结了许多治疗传染病的方剂,还提出用熏药法进行空气消毒、向井中投入药物给水消毒等消毒法,并提倡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宋朝建立了层级分明、各有所司的医疗机构,平时执掌朝中医药之事,民间疫病出现时应诏至民间进行医疗活动。
——摘编自张剑光《中国抗疫简史》
材料二 英国在近代早期的防疫措施具有综合性特征,它不仅来自欧陆的防疫经验,而且也来自地方长期的防疫实践,更来自医生的专业性建议。为应对1665年大瘟疫,伦敦市政当局采取医学隔离、物件消毒、房屋封闭、埋葬死者、禁止公共集会、打扫街道、清理垃圾及捕杀流浪动物等对策措施,来防控疫情扩散。英国政府对患病家庭实行严酷的医学隔离。不仅患者,而且其家人也被隔离;隔离期间,政府严禁人员探望;为防止他们出逃,政府派专人严密监控,任何人不得靠近;一旦有人员出逃,政府严惩不贷。
——摘编自陈凯鹏《论近代早期英国防疫对策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疾病防治的主要措施及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早期英国防疫对策的特点。
(3)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就疫情防控谈谈你的看法。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一、选择题
1.在古代疫病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同时古人在疫病的防治上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下列属于古代疫病防治经验的是(  )
①修建饮水道工程 ②发明针灸铜人 ③接种牛痘防天花 ④设立隔离机构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④
答案 D
2.下列能够体现出对疫病进行预防的是(  )
A.“避之之法,庭堂房室,洒扫光明”
B.“疫者,鬼神所作”
C.“若夫疫气,则不论贫富贵贱……人无得免者”
D.“岁时不和……人感乖戾之气而生病”
答案 A
3.下列对中国古代医学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黄帝内经》是药物学的奠基之作 ②《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 ③《伤寒杂病论》提出辨证施治的方法 ④《本草纲目》是对中国古代医药学的系统总结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 D
4.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这被认为是中医的荣誉。与西医使用抗生素抑制病毒细菌相比,中医一贯注重阴阳平衡、天人合一。这反映出中医的特点是(  )
A.与农业文明密切相关
B.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C.重视理论概括和抽象
D.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理论
答案 B
5.如图为清末福州传教士医生雅丹金接受官方赠匾,这反映了(  )
A.清朝末年西医开始传入
B.国人开始接受西方医学
C.西医技术得到官方肯定
D.沿海民众容易接受西学
答案 C
6.唐代“太医署”是世界上最早的医学校,唐朝成为东亚医药的中心。“太医署”教授的内容可能涉及(  )
①儒家思想 ②道家思想 ③治疗疟疾的方药 ④人体经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D
7.中医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鸦片战争后不断受到西医冲击。19世纪70年代,一些洋务人士和绅商有感于西医的功效,纷纷捐资筹建西式医院,各地就诊西医人数大大增加。20世纪初,大量中医人士也学习西医。据此可知,西医传入中国(  )
A.源于洋务运动的开展 B.推动了我国医疗的进步
C.是对中医价值的否定 D.是西方文化侵略的产物
答案 B
8.美国学者贾雷德·戴蒙德在《枪炮、病菌与钢铁》中说:“就整个新大陆来说,据估计在哥伦布来到后的一两个世纪中,印第安人口减少了95%……主要的杀手是旧大陆来的病菌。”从世界发展趋势角度看它给我们今天最大的启示是(  )
A.西欧殖民扩张过程中病菌是第一“杀手”
B.西方发达国家有责任帮助落后国家脱贫
C.全球化背景下防控疫情需加强国际协作
D.各国应对“流行疾病”要采取各个击破
答案 C
9.下列关于西医在中国的传播,表述正确的是(  )
A.西医传播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B.鸦片战争后西方近代医学开始传入中国
C.西方近代医学传入中国即产生极大影响
D.教会医院完全是为西方殖民侵略服务的
答案 A
10.民国时期,上海市政府着手建立公立医院保障儿童健康,并动员民间力量协办。截止到1936年,上海举办的各类医院已经超过40家。其中公立和私立医院都有涉足妇幼保健领域。这主要反映了当时上海(  )
A.社会生活的近代化转型 B.民间资本参与市政建设
C.政治制度趋向民主法治 D.西方医学理念广泛传播
答案 A
11.“人烟稠密之区,疫疠流行……故为民上及有心力之人,平日宜疏河流,毋使污秽,毋使饮浊,直可登民寿域”。根据材料可知(  )
A.环境对生产的影响 B.河流污染产生疫病
C.古人重视环境整治 D.人口稠密易患疫病
答案 C
12.下列关于两汉时期医学成就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黄帝内经》成书于西汉,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B.西汉出现的《新修本草》是中国现存较早的药物学专著
C.华佗的《伤寒杂病论》是后世中医的重要经典
D.张仲景发明的麻沸散,比西方早一千六百多年
答案 A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张仲景(约150—219年),今河南南阳人。东汉桓帝、灵帝到建安年间疫病盛行,他说:“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他10岁时立志从医,经过多年刻苦钻研,指出:“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终顺旧。”建安年间,他被任命为长沙太守,但当时百姓不能随便接近官员。于是他择定每月初一和十五,大开衙门,不问政事,坐在大堂上为群众诊治。他总结临床经验,以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八纲”进行试治,历经数十年写成《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经晋王叔和整理,析为《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两部。前者专门论治传染病、热病,后者专门论述内科、妇科和外科等杂病的理论和方法。注解、阐述、发挥其书者数百家。孙思邈等著名医学家无不尊崇《伤寒杂病论》。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仲景广泛为民诊治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张仲景在中国古代医学发展史上的贡献。
【答案】(1)原因:社会动荡,疾病流行;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品德高尚;稳定地方秩序、造福民众的需要。
(2)贡献:传承医学,创新医学理论和方法,提出辨证施治疾病;撰写的《伤寒杂病论》成为中医学宝贵经典;彰显了忠孝仁爱、救世济民等精神,弘扬了传统文化。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始二年(2年),发生了严重的旱灾和蝗灾,疫病随之而来。汉平帝下诏:“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隋代医学家巢元方主持编纂的《诸病源候论》认为疫病流行的原因之一是“节气不和,寒暑乖候”,提出疫病的预防“须服药及为法术以防之”。孙思邈在《千金方》中不仅总结了许多治疗传染病的方剂,还提出用熏药法进行空气消毒、向井中投入药物给水消毒等消毒法,并提倡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宋朝建立了层级分明、各有所司的医疗机构,平时执掌朝中医药之事,民间疫病出现时应诏至民间进行医疗活动。
——摘编自张剑光《中国抗疫简史》
材料二 英国在近代早期的防疫措施具有综合性特征,它不仅来自欧陆的防疫经验,而且也来自地方长期的防疫实践,更来自医生的专业性建议。为应对1665年大瘟疫,伦敦市政当局采取医学隔离、物件消毒、房屋封闭、埋葬死者、禁止公共集会、打扫街道、清理垃圾及捕杀流浪动物等对策措施,来防控疫情扩散。英国政府对患病家庭实行严酷的医学隔离。不仅患者,而且其家人也被隔离;隔离期间,政府严禁人员探望;为防止他们出逃,政府派专人严密监控,任何人不得靠近;一旦有人员出逃,政府严惩不贷。
——摘编自陈凯鹏《论近代早期英国防疫对策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疾病防治的主要措施及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早期英国防疫对策的特点。
(3)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就疫情防控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主要措施:设置专门隔离场所;设置专门机构救助病人;消毒、注意个人卫生;制作药剂。
意义: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疫病的传播,减少了人口死亡,保障了人民的生命健康和安全;初步建立了有效的疾病防控机制;增强了人民的防疫意识;稳定了社会秩序,巩固了政权;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以后疫情防控提供借鉴。
(2)特点:措施的综合性;政府主导;隔离措施严格。
(3)看法:疫情防控是人类自古以来就面临的重要问题;影响疫情防控的因素是多元的;应当采用科学手段抗疫;国际社会应当加强交流合作,共同防疫;防控疫情要加强立法,提升应对疫情的防控意识;注意协调防控与生产生活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