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28 16:02: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一、选择题
1.1790年美国拥有8000人以上的大城市只有5个,其人口不到13万人,1820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7.2%。到1870年城市数目增至663个,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5%。据此推断这一时期的美国(  )
A.城市化建设为国家工作重点
B.工业化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
C.国家统一促使人口迅速增长
D.城市化进程速度居世界首位
2.19世纪后半期,上海郊区的农户通过种植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加工毛巾、织袜等城市居民用品,或进城务工,使得家庭生活状况趋于稳定甚至走向富裕。这一现象直接得益于(  )
A.城市化进程推动 B.工业化水平提高
C.国际市场的扩大 D.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3.20世纪50-70年代,人民生活虽有所改善,但是改善幅度不大,人们衣着朴素,食物比较简单,城市住房总体看比较拥挤。这一时期我国(  )
A.经济发展未向苏联看齐
B.城市化进程进一步放慢
C.致力于实现国家工业化
D.中国人生活水平差距大
4.以下关于城市化的发展,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美国人发明了电梯 ②住宅项目首次使用钢筋混凝土技术 ③第一条地铁线问世 ④电车得到普及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④②①③ D.③④②①
5.污染成为英国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年)的城市特征。这一时期城市的污染源可能来自(  )
①工厂 ②马车 ③火车 ④汽车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6.上海的外滩、青岛的八大关被称为“万国建筑博物馆”,至今仍保存大量的西洋式建筑。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A.洋务运动的全面开展
B.中、西文化的广泛交流
C.中国处于半殖民地社会
D.上海和青岛是开放的窗口
7.1861年,英格兰和威尔士三文鱼渔业皇家调查委员会对泰晤士河三文鱼灭绝情况进行调查时指出,“日常生活污水的影响,对于鱼儿的损害并不像一般想象的那么大,而最为致命的污染物则是煤气焦油、石灰、铅洗涤剂以及有毒物质”。根据材料,导致泰晤士河三文鱼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
A.政府管理的疏松 B.工业革命造成的污染
C.人民环保意识的缺乏 D.石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8.下面是1880年美国纽约某杂志上刊登的一幅漫画。漫画中:一位码头工人正看着从远处工厂烟囱中冒出的魔鬼形状的黑烟。此漫画(  )
A.反映了工业发展激化了社会矛盾
B.揭露了资本家对工人的残酷剥削
C.批判了工业化所带来的严重弊端
D.表明美国人民渴望进入城市生活
9.上海公共租界在中国租界史上是开辟最早、存在时间最长、面积最大、发展最为充分的一个租界。“每年成千上万的中国人由帝国他处走过上海,他们可以看到美丽的建筑、整洁的街道、电灯或瓦斯灯,他们可以看到机器、自来水、电报、电话、火轮船、公园”。材料描述上海的情景最早出现于(  )
A.鸦片战争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C.中华民国建立初期 D.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初期
10.20世纪60年代初期,中国开展“精简城镇人口”,把原本已经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大量地迁移到农村。这次精简工作的背景是(  )
A.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
B.三年经济困难的出现
C.“一五”计划顺利实施
D.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
11.下表为1949年、1957年全国城市分布简表。由表格信息可知,建国初(  )
A.城市地域分布趋向合理
B.城乡差距在逐步拉大
C.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滞后
D.城市化水平世界领先
12.王斯德在《世界通史》中指出:“(19世纪英国伦敦)这个城市呈现鲜明的分裂特征。城市的一边是平静有序、衣食富足、趣味高雅、灯红酒绿,另一边是肮脏混乱、贫困饥饿、粗俗鄙陋、疾病四伏。”这反映了工业革命(  )
A.引起了贫富分化的加剧
B.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
C.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D.引起了工人运动高涨
二、综合题
13.城市化是任何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必然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5年后,中国城市现代化的进程加快。城市数量的增加与城市现代化的推进,主要受下列因素影响:在国内外贸易集中进行的地点,特别是各大通商口岸,如上海、广州、汉口等,形成现代工商业城市;在现代工矿业发达的地方,如太原、唐山、焦作等,形成工业城市或矿冶城市;在交通枢纽兴起新城市,如青岛、石家庄、郑州等。
——摘编自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1842—1949)》
材料二 如下表。
近代英国城乡人口变迁
时间 1750年 1800年 1850年
城市人口 21.0% 27.5% 52.0%
农村人口 79.0% 72.5% 48.0%
——摘编自董思思等《近代早期英国的圈地运动与制度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近代中国城市化的因素及其时代特征。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英国城乡人口变迁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波士顿大都市公园体系被称为“翡翠项链”,因以其先进的设计理念而被竞相模仿。而100多年前的波士顿查尔斯河沿岸,工厂、燃煤站、大型屠宰场林立,垃圾成山。于是主张“修正扭曲的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浪漫主义思潮兴起,它认为人类具有以他们的想象力改造自然景观的才能与义务。彼得·施密特还掀起了“回归自然运动”,得到众人纷纷响应。1893年,地方政府通过立法,成立“大都市公园委员会”以负责公园体系的建设。后来建成的这个公园体系拥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以都市为其空间尺度,不以行政区划设定边界,体现出鲜明的都市特色。它又以自然形成的景观为其体系的主体,强调本地地理、植被、动物的自然性。另外,该体系从框定边界到设计修建,再到管理完善,全由专业景观设计师进行决策。最后,设计者竭力抗拒自然之美为某一社会阶层所垄断,使它成为所有族群共有的空间。
——摘编自侯深《自然与都市的融合——波士顿大都市公园体系的建设与启示》
材料二 中国传统的自然观强调“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相通相融,人与万物是平等的。西周的“周道”,在绿化养护上开了先河。秦汉古蜀道翠云廊两旁的古柏绵延300里,被称为“比罗马大道还要壮美”的世界奇观。后来又有茶马古道、唐代“一骑红尘妃子笑”的马道和明清的“官道”等古代绿道。珠三角地区在经济腾飞的同时,城市空间也在无序蔓延。2010年,广东省在中国传统规划设计理论指引下出台了《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全面启动建设珠三角区域绿道网。表现突出的深圳绿道以展现改革开放成果、保护区域生态以及“城市空间纽带”为理念,把海景、山景、林荫、港口等元素有机结合。珠三角绿道建设的目的是让绿地这一休闲空间成为全体市民触手可及的公共设施。绿道的建设过程中,还注重低碳技术的应用,如生态机器技术、薄膜太阳能技术等。
——摘编自何昉等《探索中国绿道的规划建设途径——以珠三角区域绿道规划为例》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波士顿大都市公园体系始建时的背景,并概括该体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珠三角区域绿道与波士顿大都市公园体系的相同点,并概括珠三角区域绿道的独特之处。
(3)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城市公园建设的建议。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一、选择题
1.1790年美国拥有8000人以上的大城市只有5个,其人口不到13万人,1820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7.2%。到1870年城市数目增至663个,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5%。据此推断这一时期的美国(  )
A.城市化建设为国家工作重点
B.工业化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
C.国家统一促使人口迅速增长
D.城市化进程速度居世界首位
答案 B
2.19世纪后半期,上海郊区的农户通过种植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加工毛巾、织袜等城市居民用品,或进城务工,使得家庭生活状况趋于稳定甚至走向富裕。这一现象直接得益于(  )
A.城市化进程推动 B.工业化水平提高
C.国际市场的扩大 D.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答案 A
3.20世纪50-70年代,人民生活虽有所改善,但是改善幅度不大,人们衣着朴素,食物比较简单,城市住房总体看比较拥挤。这一时期我国(  )
A.经济发展未向苏联看齐
B.城市化进程进一步放慢
C.致力于实现国家工业化
D.中国人生活水平差距大
答案 C
4.以下关于城市化的发展,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美国人发明了电梯 ②住宅项目首次使用钢筋混凝土技术 ③第一条地铁线问世 ④电车得到普及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④②①③ D.③④②①
答案 A
5.污染成为英国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年)的城市特征。这一时期城市的污染源可能来自(  )
①工厂 ②马车 ③火车 ④汽车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A
6.上海的外滩、青岛的八大关被称为“万国建筑博物馆”,至今仍保存大量的西洋式建筑。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A.洋务运动的全面开展
B.中、西文化的广泛交流
C.中国处于半殖民地社会
D.上海和青岛是开放的窗口
答案 C
7.1861年,英格兰和威尔士三文鱼渔业皇家调查委员会对泰晤士河三文鱼灭绝情况进行调查时指出,“日常生活污水的影响,对于鱼儿的损害并不像一般想象的那么大,而最为致命的污染物则是煤气焦油、石灰、铅洗涤剂以及有毒物质”。根据材料,导致泰晤士河三文鱼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
A.政府管理的疏松 B.工业革命造成的污染
C.人民环保意识的缺乏 D.石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答案 B
8.下面是1880年美国纽约某杂志上刊登的一幅漫画。漫画中:一位码头工人正看着从远处工厂烟囱中冒出的魔鬼形状的黑烟。此漫画(  )
A.反映了工业发展激化了社会矛盾
B.揭露了资本家对工人的残酷剥削
C.批判了工业化所带来的严重弊端
D.表明美国人民渴望进入城市生活
答案 C
9.上海公共租界在中国租界史上是开辟最早、存在时间最长、面积最大、发展最为充分的一个租界。“每年成千上万的中国人由帝国他处走过上海,他们可以看到美丽的建筑、整洁的街道、电灯或瓦斯灯,他们可以看到机器、自来水、电报、电话、火轮船、公园”。材料描述上海的情景最早出现于(  )
A.鸦片战争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C.中华民国建立初期 D.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初期
答案 B
10.20世纪60年代初期,中国开展“精简城镇人口”,把原本已经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大量地迁移到农村。这次精简工作的背景是(  )
A.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
B.三年经济困难的出现
C.“一五”计划顺利实施
D.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
答案 B
11.下表为1949年、1957年全国城市分布简表。由表格信息可知,建国初(  )
A.城市地域分布趋向合理
B.城乡差距在逐步拉大
C.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滞后
D.城市化水平世界领先
答案 A
12.王斯德在《世界通史》中指出:“(19世纪英国伦敦)这个城市呈现鲜明的分裂特征。城市的一边是平静有序、衣食富足、趣味高雅、灯红酒绿,另一边是肮脏混乱、贫困饥饿、粗俗鄙陋、疾病四伏。”这反映了工业革命(  )
A.引起了贫富分化的加剧
B.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
C.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D.引起了工人运动高涨
答案 A
二、综合题
13.城市化是任何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必然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5年后,中国城市现代化的进程加快。城市数量的增加与城市现代化的推进,主要受下列因素影响:在国内外贸易集中进行的地点,特别是各大通商口岸,如上海、广州、汉口等,形成现代工商业城市;在现代工矿业发达的地方,如太原、唐山、焦作等,形成工业城市或矿冶城市;在交通枢纽兴起新城市,如青岛、石家庄、郑州等。
——摘编自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1842—1949)》
材料二 如下表。
近代英国城乡人口变迁
时间 1750年 1800年 1850年
城市人口 21.0% 27.5% 52.0%
农村人口 79.0% 72.5% 48.0%
——摘编自董思思等《近代早期英国的圈地运动与制度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近代中国城市化的因素及其时代特征。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英国城乡人口变迁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答案】(1)因素:国内外贸易的发展;现代工矿业的发展;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时代特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特点:城市人口比重不断增加并最终超过农村人口。
原因:圈地运动的进行;工业革命的推动。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波士顿大都市公园体系被称为“翡翠项链”,因以其先进的设计理念而被竞相模仿。而100多年前的波士顿查尔斯河沿岸,工厂、燃煤站、大型屠宰场林立,垃圾成山。于是主张“修正扭曲的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浪漫主义思潮兴起,它认为人类具有以他们的想象力改造自然景观的才能与义务。彼得·施密特还掀起了“回归自然运动”,得到众人纷纷响应。1893年,地方政府通过立法,成立“大都市公园委员会”以负责公园体系的建设。后来建成的这个公园体系拥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以都市为其空间尺度,不以行政区划设定边界,体现出鲜明的都市特色。它又以自然形成的景观为其体系的主体,强调本地地理、植被、动物的自然性。另外,该体系从框定边界到设计修建,再到管理完善,全由专业景观设计师进行决策。最后,设计者竭力抗拒自然之美为某一社会阶层所垄断,使它成为所有族群共有的空间。
——摘编自侯深《自然与都市的融合——波士顿大都市公园体系的建设与启示》
材料二 中国传统的自然观强调“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相通相融,人与万物是平等的。西周的“周道”,在绿化养护上开了先河。秦汉古蜀道翠云廊两旁的古柏绵延300里,被称为“比罗马大道还要壮美”的世界奇观。后来又有茶马古道、唐代“一骑红尘妃子笑”的马道和明清的“官道”等古代绿道。珠三角地区在经济腾飞的同时,城市空间也在无序蔓延。2010年,广东省在中国传统规划设计理论指引下出台了《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全面启动建设珠三角区域绿道网。表现突出的深圳绿道以展现改革开放成果、保护区域生态以及“城市空间纽带”为理念,把海景、山景、林荫、港口等元素有机结合。珠三角绿道建设的目的是让绿地这一休闲空间成为全体市民触手可及的公共设施。绿道的建设过程中,还注重低碳技术的应用,如生态机器技术、薄膜太阳能技术等。
——摘编自何昉等《探索中国绿道的规划建设途径——以珠三角区域绿道规划为例》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波士顿大都市公园体系始建时的背景,并概括该体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珠三角区域绿道与波士顿大都市公园体系的相同点,并概括珠三角区域绿道的独特之处。
(3)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城市公园建设的建议。
【答案】(1)背景:工业化、城市化引发环境问题;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浪漫主义思潮兴起;环境保护运动得到民众响应;地方政府的支持。
特点:都市性、自然性、专业性、普惠性。
(2)相同点:背景相似——环境问题凸显;兴建主体相似——地方政府统筹规划;设计思路相似——建立通道将各元素有机结合;理念相似——全民共享。
独特之处:以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为指引,富有中国特色;注重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高科技应用广泛。
(3)建议:以人为本、人性化设计;坚持可持续发展之路;彰显地方文化特色;因地制宜、因形就势,突出地方特色;生态性、连通性、安全性、便捷性、可操作性、经济性有机结合;达成环境、经济和社会因素的最大公约数。(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