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期末知识点1-4单元复习课件(共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期末知识点1-4单元复习课件(共1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2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28 19:05: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统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期末
知识点(1-4)单元
《绝句》描绘了一幅春天到来,万物复苏,江山秀丽的迷人画卷,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惠崇春江晚景》描写的是画中的景物,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的思想感情。
《三衢道中》是诗人游浙江三衢山时写的,描写了江南五月诗人在三衢道中旅行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喜悦的心情。
●《古诗三首》分别描绘了什么情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句话是说蓝天作衬,停着的燕子远远望去像是几个小黑点。我们感受到燕子之美,感受到春天因为有了燕子而变得更美,更加生机勃勃。这两句话表达了作者赞美大自然、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以及对祖国春天的喜爱之情。
●如何理解《燕子》中“那边还有飞倦了的几对,闲散地在纤细的电线上休憩——嫰蓝的春天,几支木杆,几痕细线连于杆与杆之间,线上停着几个小黑点,那便是燕子。多么有趣的一幅图画呀!”?
作者通过细心观察,展开想象,从荷花的香味、姿态、颜色等方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荷花的美,尤其是对荷花“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花瓣儿全展开了”
和“花骨朵儿”这三种不同的姿态的描写更是生动、形象。最后作者展开想象,把自己想象成一朵荷花,表现出自己被荷花的美吸引了。
●《荷花》一文中作者是怎样写出荷花的美的?
这一池荷花色彩明丽: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白荷花的状态不同: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荷花》这篇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
因为农夫捡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他以为这样不劳而获的好事会天天发生,所以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撞死的野兔。这样做的结果是他不但没有再得到兔子,还受到了别人的嘲笑。
●农夫为什么要“守株待兔”?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
国王的橱柜里骄傲的铁罐仗着自己坚硬瞧不起易碎的陶罐,常常奚落陶罐。面对铁罐的傲慢无礼,陶罐表现出谦虚、克制和友善的态度。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只罐子的命运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消失得无影无踪。
●《陶罐和铁罐》一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任何人和事物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尊重他人,与他人和睦相处。
●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结局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在危险发生前,鹿非常欣赏自己美丽的角,抱怨自己的腿细长难看。危险发生后鹿改变了之前的态度,认识到美丽的角差点让自己送命,四条细长难看的腿却让自己狮口逃生。
●《鹿角和鹿腿》中鹿在危险发生前后对自己的腿和角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池子与河流》这首诗歌告诉我们什么?
这首诗歌讽刺了池子的懒惰与满足,赞美了河流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通过这首诗歌作者希望我们青少年能够正确认识人生,珍惜时光,积极进取,拥有一个灿烂辉煌的人生。
这句话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隐含的意思是前面的内容讲了“坚固”,下面的内容将要讲“美观”,这种表达方式使文章结构紧凑,衔接自然。
●分析“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在文中的作用。
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蔷薇绽开了笑脸。
睡莲从梦中醒来。
万寿菊欣然怒放。
紫茉莉苏醒过来。
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
昙花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课文《花钟》用不同的说法来表达鲜花的开放,读一读,填一填。
本单元知识点
作者是按照从早到晚的顺序列举了九种花开放的时间,说明了作者的发现——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
●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花儿的不同开放时间的?
这一段交代了作者想做实验的原因,引起下文。“听说”一词,说明听说的不一定真实可靠,所以才要做实验,体现了“我”求实的态度。
●《蜜蜂》一文中“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我想做个实验。”这一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用“二十只左右”而不是“二十只”说明作者做实验也不正好是“二十只”,而且在做实验的过程中还有意外情况。用“好像”说明自己的猜测,蜜蜂到底是不是“在寻找回家的方向”,谁也说不准。从画线的词语中体会到作者用词准确,也说明作者实事求是的态度。
●读句子“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从画线词语中体会到什么?
主要写了小虾在缸里十分有趣。这段话是按照总分的结构来写的,先由一句话领起,也就是平时我们说的关键句,然后围绕这个关键句详写。
●《小虾》一文第3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运用了怎样的构段方式?
再 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