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回顾殖民体系建立的历程
从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开始,世界逐渐联系成一个整体。随着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欧洲通过输出商品、资本输出和武力在全球建立殖民地、半殖民地、附属国。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全球领土被列强瓜分殆尽,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导入:
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课标要求】了解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过程与原因;认识二战后第三世界的主要建设成就及面临的问题。
埃及
巴基斯坦
印度
古巴
阿尔及利亚
自主学习:
1、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表现有哪些?
2、发展中国家取得了哪些成就?
3、发展中国家面临哪些挑战?
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一)原因: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殖民体系崩溃(民族独立运动)的背景?
材料一: 经过20世纪上半叶的严重危机和两次世界大战的消耗,原来作为资本主义中心区域的西欧创伤累累,实力大为削弱,在原有基础上不可能继续主导世界体系,也无力继续维持庞大的海外殖民帝国。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三编)》
二战削弱国际帝国主义力量,宗主国国力衰落,无力维持殖民统治
材料2 第二次世界大战激发了民族主义者追求独立和自由的热情。以自决和民主的名义、通常以殖民地国家为盟友进行的战争,要想不在被统治人民中激起自由的思想,是很难的。
——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1870年起)》
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经济的发展促使其民族民主意识增强
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一)原因: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殖民体系崩溃(民族独立运动)的背景?
材料三 二战后形成了两大阵营对峙的世界格局……为了把民族解放运动纳入世界革命运动,组成世界范围的反帝统一战线,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在巩固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对殖民地的民族独立斗争给予了积极支持和大力援助。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三编)》
材料四:《联合国宪章》遣责殖民主义政策,坚持民族独立、民族自治,宪章规定“任何民族对外来统治的屈从是对基本人权的否定”法理要求。很多国家就是在联合国托管理事会的直接帮助下获得独立的。
国际:联合国非殖民化活动的推动。
美苏两大阵营对峙,社会主义阵营的支持;
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一)原因: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殖民体系崩溃(民族独立运动)的背景?
材料五 二战后,英法等老牌殖民国地位下降,后起殖民势力如美国试图建立新的殖民统治,以瓦解老牌殖民国家的殖民体系。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展开了新一轮的关于殖民地的较量,这也为殖民地解放运动提
新老殖民主义者的矛盾与斗争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1955年万隆亚非会议隆重举行,通过《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引申和发展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了各国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现代史编下》
亚非拉国家(第三世界国家)的联合。
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二)概况:
认真阅读教材128-130页,梳理殖民体系崩溃的过程。
亚洲 印度
其它
非洲 埃及
阿尔及利亚
撒哈拉沙漠以南
拉丁美洲 古巴
巴拿马
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称为独立的自治领。
20世纪50年代,印巴都成为共和国。
印尼、老挝、菲律宾、缅甸、锡兰、柬埔寨、马来亚、新加坡等也纷纷独立。帝国主义在亚洲的殖民体系瓦解。
1952年废黜国王,1953年成立共和国。1956年,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英军撤离运河区。
1954年成立民族解放阵线,与法国殖民者进行武装斗争。
1962年,阿尔及利亚独立
1960年,17个非洲国家独立,被称为“非洲年”。20世纪60年代末,非洲独立国家已达41个。英、法、比、葡等在非洲的殖民帝国彻底崩溃。
1959年,卡斯特罗为首的古巴革命力量推翻了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
1961年,卡斯特罗宣布古巴是社会主义国家。
1999年从美国手中收回了巴拿马运河的全部主权。
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二)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表现:
1、亚洲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掀起新高潮。
(2)国大党领袖甘地、尼赫鲁和穆斯林联盟领袖真纳领导印度民族独立斗争。
印度独立
印度独立的背景:
穆斯林联盟成立于1906年,也是一个在印度民族独立中涌现出的民族主义政党。穆斯林联盟的主要领袖是真纳,代表了英属印度以伊斯兰教为宗教信仰的穆斯林群众的要求,真纳主张穆斯林与印度教徒的团结,但由于英国殖民者的挑拨离间,国大党与穆斯林之间的分歧也是存在的。
国大党成立于1885年,甘地、尼赫鲁是国大党的主要领袖。国大党主要代表印度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也代表了以印度教为宗教信仰的印度人民的要求。
甘地(印度国父)
尼赫鲁
真纳
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二)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表现:
1、亚洲
印度独立
英国的措施
“分而治之”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部分
结果:
印巴分治。 1947年7月18日英国议会正式通过了《印度独立法案》即《蒙巴顿方案》。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成为独立的自治领。20世纪50年代,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成为共和国。
蒙巴顿方案即“印巴分治”方案,亦称印度独立法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帝国主义迫于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强大压力,提出“分而治之”的方案。根据“蒙巴顿方案”的规定,印度教徒居多数的地区划归印度,穆斯林占多数的地区归属巴基斯坦。
但对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却规定由各王公土邦自己决定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或保持独立。因此,印巴分治时,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未能得到解决。
结果:印巴分治使得印度和巴基斯坦获得了独立,但也遗患无穷。
战争 时间 目的 结果
第一次 1947年至1949年 争夺克什米尔地区所有权 印度占领克什米尔3/5领土,巴基斯坦占其余2/5领土。
第二次 1965年至1966年 争夺克什米尔地区所有权 双方未取得明显胜利,并重申用和平手段解决争端
第三次 1971年 肢解巴基斯坦
东巴成为独立的孟加拉国
历史上三次印巴战争
孟加拉国
1971年
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一)亚洲民族独立
英国在印度的最后一位总督蒙巴顿的助手伊斯梅这样描述印度独立前的形势:
1947年3月的印度是一艘舱中满载弹药而在大洋中着火的船。当时的问题是在大火延烧到弹药之前把火扑灭。事实上,除了像我们所做的那样去做之外,在我们面前并无选择的余地。 ——(美]帕好.杜德著(英国和英帝国危机》
思考:为什么伊斯梅对印度独立前的形势做这样的描述?
从殖民当局看,二战后英国遭到严重削弱,已无法维持对印度的殖民的统治;
从印度人民角度看,印度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强烈要求独立。但由于存在严重的教派矛盾,难以形成统一,只好同意英国“分而治之”的政策。
路易斯 蒙巴顿
印度末代总督
二战后初期亚洲国家独立形势图
(1)亚洲其他国家的独立
1945年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成立
1946年菲律宾共和国成立
1945年成立印度尼西亚共和国
1965年新加坡独立
1953年柬埔寨王国成立
1948年
缅甸独立
1957年马来西亚独立
印度独立前后,印度尼西亚、老挝、菲律宾、缅甸、锡兰、柬埔寨、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也纷纷独立。帝国主义在亚洲的殖民体系瓦解。
(2)影响
帝国主义在亚洲的殖民体系瓦解。
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二)概况:
地区 主要概况
埃及
阿尔及利亚
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
①1952年纳赛尔发动武装起义,废黜国王
②1953年成立埃及共和国
③1956年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
①1954年,阿尔及利亚成立民族解放阵线,
与法国殖民者进行武装斗争
②1962年,阿尔及利亚独立
①1960年,17个非洲国家独立,被称为“非洲年”
②到20世纪60年代末,非洲独立国家达41个
③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这条运河是用我们的生命、我们的血汗、我们的尸骨换来的。 ——纳赛尔
开始:埃及独立-1952
高潮:非洲年-60年代
崩溃——纳米比亚独立
(二)殖民体系崩溃的过程
(2)非洲
埃及
1952年7月23日,以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军事政变,推翻法鲁克王朝,成立“革命指导委员会”,掌握国家政权,获得真正独立。
1953年6月18日废除帝制,成立埃及共和国。1956年英军全部撤出埃及,但仍然保持对苏伊士运河区的事实治权。
1956年,纳赛尔将苏伊士运河收为国有,引发第二次中东战争,战后埃及奠定它在中东的领导地位中心;英国上下也认清了现实国力,宣布“从苏伊士运河以东撤退”,放弃对新加坡、马来亚、科威特、巴林、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地的殖民统治。
纳赛尔在塞得港的英军司令部所在地升起埃及国旗,举手欢呼。
阿尔及利亚
19世纪中叶,法国征服了阿尔及利亚,将其变成原料基地和战略大后方。二战期间,为了与轴心国作战,法国曾向阿尔及利亚人许诺,只要帮助法国赢得战争胜利,就允许其独立。二战结束后,法国不仅没有履行承诺,反而变本加厉地压榨阿尔及利亚人民。
阿尔及利亚各地的爱国者在1954年3月秘密建立团结与行动革命委员会(开战后改名为民族解放阵线),建立游击武装,确定当年11月发动大起义。
1958年9月19日,阿尔及利亚共和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1960年6月,法、阿谈判开始。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阵线一面谈判,一面领导解放军多次攻破法军长300公里、宽约1公里的“莫里斯防线”,粉碎敌人的“固守要点,全面封锁”的战略方针,1962年3月18日,法国政府被迫同阿尔及利亚临时政府签订《埃维昂协议》,承认阿尔及利亚人民的自决权。同年7月1日,阿尔及利亚举行全民投票。7月3日,宣告独立。9月25日宣布国名为阿尔及利亚民主人民共和国,民族解放战争取得最后胜利。
阿尔及利亚民众在街头庆祝
(3)拉丁美洲
国家 表现
古巴
巴拿马
(二)殖民体系崩溃的过程
①1959年,以卡斯特罗为首的古巴革命力量推翻了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
②1961年,卡斯特罗宣布古巴是社会主义国家。
①20世纪六七十年代,巴拿马不断发群众性的反美运动,要求收回运河区主权。
②1977年,巴拿马与美国签订条约。后来,巴拿马收回了运河区的海关、邮政、司法等主权,并参与运河的管理和营运。
③1999年年底,巴拿马收回了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菲德尔·卡斯特罗(1926—2016年), 又称老卡斯特罗,是古巴共和国、古巴共产党和古巴革命武装力量的主要缔造者,被誉为“古巴国父”,是古巴第一任最高领导人。
1945年卡斯特罗考入哈瓦那大学法律系;1959年2月16日出任政府总理(后改为部长会议主席)和武装部队总司令;1961年4月成立古巴共产党,担任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1976年取消总统制后任国务委员会主席(国家元首)兼部长会议主席(政府首脑);2011年4月正式隐退。
卡斯特罗于20世纪50年代领导古巴革命,推翻了巴蒂斯塔政权,将古巴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
3.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
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古巴
菲德尔·卡斯特罗
巴拿马运河,位于中美洲国家巴拿马,横穿巴拿马地峡,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是重要的航运要道,被誉为世界七大工程奇迹之一的“世界桥梁”。巴拿马运河由美国建造完成,1914年开始通航。
自1914年通航至1979年间一直由美国独自掌控。不过,在1979年运河的控制权转交给巴拿马运河委员会(由美国和巴拿马共和国共同组成的一个联合机构),并于1999年12月31日正式将全部控制权交给巴拿马。运河的经营管理交由巴拿马运河管理局负责,而管理局只向巴拿马政府负责。
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3.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
巴拿马
①纵深推进:时间长,范围广,民族解放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配合斗争。
②联合斗争:被压迫民族团结合作,共同对抗殖民主义、帝国主义。
③斗争方式多样,多数国家通过和平方式取得胜利,部分国家通过暴力斗争实现独立。
④道路多样:古巴、越南等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印度、埃及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⑤目标发展:从争取政治独立到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制度,由反帝反殖到反帝反殖反霸。
⑥成果显著,摧毁了世界殖民体系,第三世界崛起,有力冲击了两极格局。
⑦多数国家独立后,仍然与宗主国保持密切的政治、经济和军事联系。
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三)特征:
回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进程,总结这一时期斗争的特征?
实现了亚非拉地区的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
冲击了两极格局,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
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
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联合国由最初的55个创始会员国发展到1980年的154个会员国,其中78%是第三世界国家他们要求联合国摆脱一两个超级大国的控制,反映第三世界的愿望和呼声。1960年12月,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43个亚非国家倡议的《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宣言》;1965年通过《关于各国内政不容干涉及其独立与主权之保护宣言》。广大亚非拉国家取得政治独立以后,深刻地认识到,没有真正的经济独立,政治独立是不能巩固的。从20世纪70年代起,他们为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而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摘编自黄若迟《第三世界的崛起及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
(四)影响:
二、发展中国家的成就与面临的挑战
(一)发展中国家的含义:
概念:发展中国家,又称“第三世界”,是指原来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取得独立后建立的拥有完整主权的新兴民族国家。
从历史上看 第三世界国家基本上都是由殖民地、半殖民地演化而来的
从经济上看 第三世界国家大多数是贫困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都具有发展民族经济的强烈愿望
从政治上看 第三世界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威胁、干涉、控制或侵略,它们在对外政策方面大都奉行独立自主或不结盟政策,要求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
2.发展概况
地区 发展概况
亚洲
非洲
拉丁 美洲
二、发展中国家的成就与面临的挑战
(1)20世纪60—80年代,新加坡、韩国抓住西方发达国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利用本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吸引外国资本,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
(2)沙特阿拉伯、科威特等海湾产油国出现了“石油繁荣”和经济起飞。
经济一度发展较快,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经济发展受欧美“滞胀”影响陷入困境。经过调整,20世纪90年代中期,经济又开始增长。
大力发展民族工业,积极促进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等国家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大多数拉美国家属于中等收入国家。
二、发展中国家的成就与面临的挑战
(三)挑战
地区 亚洲 非洲 拉丁美洲
问题
对策
共同挑战 过分依赖国际资本和国际市场,承受风险的能力较差。
调整经济结构,健全政府对金融体系的监管。
成立各种经济合作组织,共同谋求发展。
过于依赖出口贸易和外资,欠下巨额外债
(1)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发达国家操纵国际市场,压低农产品和原料价格,抬高工业品,损害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2)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边界和民族等矛盾,造成一些地区冲突和政局动荡。
(3)自身政策失误、人口过快增长、社会两极分化、贪污腐败等问题。
发展最不平衡的地区,到21世纪初,近一半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经过改革,20世纪90年代的拉美经济出现繁荣势头
发展中国家应对措施
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之路艰辛曲折,任重道远。为应对挑战,你有何好的建议请畅所欲言
(1)加快改革与发展, 提升本国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2)积极参与全球和区域经济合作,努力推动国际经济秩序的改革
(3)谨慎、逐步开放金融市场,规避金融危机的冲击。
(4)治理自身问题:政策、人口、贫富、腐败。
(5)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经济发展与环境相适应
(6)加大新技术研发,掌握核心技术。
(7)改善民生,不断提高国民生活水平。
……
探究阐释
一. 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亚洲
非洲
拉丁美洲
印度、巴基斯坦独立;
其他国家独立
埃及独立,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
阿尔及利亚独立
“非洲年”
古巴革命,
巴拿马反美,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
二. 发展中国家的成就 与挑战
亚洲发展中国家的成就与挑战
非洲发展中国家的成就与挑战
拉丁美洲发展中国家的成就与挑战
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共同挑战与应对
A
1.1947年6月,英国公布《蒙巴顿方案》,同意印巴分治。其主观动机是
A.力求最大限度保持在印度地区的影响力
B.缓和印度人民的反英斗争情绪
C.顺应世界殖民体系趋于崩溃的历史潮流
D.调整战略以加强同苏联的对抗
课堂练习
D
2.(2022·山东·高考真题)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除向非洲国家提供大量经援贷款外,还与非洲国家开展了广泛的济技术合作。1974~1980年,中国先后与45个非洲国家签订了100多项经济技术合作协定。这表明我国致力于与非洲人民一起
A.建立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 B.改善非洲的经济治理机制
C.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均衡发展 D.推动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课堂练习
B
3.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为了解决战争物质的急需,不得不在殖民地和自治领发展一些采矿工业和原料加工工业。埃及的工业企业数增加了40%,印度工业总产值增加了10%,而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联邦等自治领的工业增长更多。这反映了( )
A.亚非拉国家摆脱了英国殖民统治
B.英国殖民体系瓦解趋势进一步强化
C.世界性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大爆发
D.二战削弱了殖民主义国家经济实力
课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