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秦的统一
秦朝的灭亡
条 件
措 施
军事
政治
经济文化
影响
秦朝的暴政
秦末农民起义
激化阶级矛盾
秦统一既有开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伟大业绩与成功经验,又有探索国家治理过程的历史经验。
上节课内容回顾:
第4课 西汉与东汉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学习目标:
1、掌握汉初休养生息、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开疆拓土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重点)2、了解两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分析两汉衰亡的原因。
3、记忆两汉时期的文化成就。
陆生(陆贾)时时前说称《诗》《书》。
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
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
高帝不怿而有惭色,乃谓陆生曰:“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
——《史记·陆贾列传》
刘邦
陆贾
问题:汉初统治集团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什么政策?
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03
稳定国家:剪灭异姓王、平定同姓王叛乱
02
汉承秦制,地方上采取郡县分封并行制。
01
汉初:尊奉黄老无为思想,采取“与民休息”政策。出现“文景之治”。
汉初稳定社会秩序的措施:
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社会残破
经济凋敝
尊奉黄老思想,“与民休息”,轻徭薄赋,宽减刑罚,提倡节俭
黄老之学兼容并包,认为“贵清静而民自定”。主张君主治国“无为而治”,掌握政治要领即可,不要作过多的干涉。
——《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
黄老政治最主要的特点是清静无为,主要内容是劝课农桑、轻徭薄赋、减免苛刑、节约皇室与国家开支、少修土木工程等。
——刘泽华主编《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
“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乘狞牝者摈而不得会聚。守闾阎者食粱肉;为吏者长子孙;居官者以为姓号。人人自爱而重犯法,先行谊而黜愧辱焉。”
——《汉书 食货志上》
文景之治
→
西汉郡国交叉局部示意图
政治方面:汉承秦制,又有所损益;(地方行政郡县与封国并行——郡国并行制)
汉初异姓诸侯王:
楚王韩信 梁王彭越
淮南王英布 燕王臧荼
赵王张敖 韩王信 长沙王吴芮
七国之乱:公元前154年,汉景帝采用晁错的《削藩策》,下诏削藩。
吴、楚、赵、济南、淄川、胶西、胶东七王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
周亚夫统率汉军在三个月内平定了叛乱。
稳定国家:剪灭异姓王、平定同姓王叛乱
经济:统制经济,扩大财源
思想:
政治:加强中央集权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五经博士
地方:颁布“推恩令”;设刺史监察;任用酷吏打击不法行为
中央:设立中朝
选官:察举制
改革币制,收铸币权归中央
盐铁官营
均输平准
抑制工商业者,征收财产税
二、西汉的强盛
1、汉武帝的措施
阅读P21,划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军事:稳固边疆,开拓疆域
北方:平定匈奴,设立河西四郡
西边: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中西交通道路(丝绸之路);设立西域都护府
南方:加强对西南、东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
皇 帝
尚书令
侍 中
常 侍
丞 相
御史大夫
太 尉
九 卿
内朝
外朝
上报
决策机构
执行机构
中央官制:中外朝制度
汉初,宰相位高权重,权力非常大。武帝即位以后,任用侍从、秘书任尚书令、侍中,他们组成内朝,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原来的三公丞相、太尉及御史大夫组成外朝,权力逐步被架空,退出决策层,成为执行机构。
二、西汉的强盛
政治方面
加强皇权,削弱相权
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结果王国越分越小,力量削弱。
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
地方政策
二、西汉的强盛
削减诸侯王的势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监察与管理,加强中央集权
西汉十三州地图
西汉的强盛
设州刺史,巡视监察地方官员
任用酷吏,打击豪强、游侠等不法行为
汉武帝时,把全国分为十三州部,作为监察区。每州设刺史一名进行监察,刺史负责对辖区内部郡级官员及子弟和豪强势力进行巡视监察。刺史官阶低于郡守,但巡察是代表中央监察地方,权力很大。
为何要设刺史?
加强对诸侯王的监察,从而加强中央集权
酷吏张汤
选官制度:察举制
推选标准:“孝”和“廉”。
选官过程: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进行考察,选取合适的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最后经考核再任命。
利:个人的社会背景、家庭出身不再是选拔任用官员的唯一依据,扩宽了人才选拔的范围,是汉朝重要的入仕途径。
二、西汉的强盛
思考:与世卿世禄、军功制相比,察举制、征辟制有什么好处?
弊:后期弊端日益严重,地方官员往往推荐名门望族的子弟,而不问学识品格,被察举者名不副实。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01
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
用五铢钱代替半两钱
02 盐铁官营
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
03 推行均输平准,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增加收入,平抑物价;
名词解释:均输平准
均输:设均输官,把应由各地输京的物品转运至各地贩卖;
平准:在长安和主要城市设立掌管物价的官吏,利用均输官所出物资,根据市场物价,贵时抛售,贱时收购。
经济方面
“(均输平准政策实行后)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
——《史记》卷三〇《平淮书》
改革币制;均输平准;
盐铁官营;算缗告缗。
抑制富商大贾实力,加强中央集权,增加政府收入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东汉]班固:《汉书》卷56《董仲舒传》
董仲舒
尊崇儒术,设立五经博士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西汉的强盛
文化:
思想的统一促进了政治的统一,同时促进了人们统一观念的形成,这种观念在长时期统一的状态下,又会强化人们对于统一的认同和文化的认同,从而培养出同质化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情感,而随着这种心理和情感的沉淀,必将成为一种稳定的民族情感的纽带,成为维护统一的力量。——王保国《文化纽带与国家统一》
台湾著名历史学家柏杨先生曾说:“董仲舒先生的这项‘对策’,经皇帝采纳后,就成了神圣的‘国策’。一个巨大转变,在不声不响中发生,光芒万丈的思想学术自由的黄金时代,开始夕阳西下。代之而起的,是漫长而单调的儒学思想的时代。”
汉朝对匈奴三次反击战
01
设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
02
张骞出使西域,开辟陆路丝绸之路
03
设置西域都护府,加强对西域的管理
04
疆域大一统
西汉的强盛
稳固边疆,开拓疆域
汉初,匈奴多次袭击汉朝边境。
前200年,刘邦亲率30万大军迎击,却被匈奴围困于白登山七天七夜,使用了行贿的计策才得以脱险。
由此刘邦认识到匈奴势力强大,不得不采取“和亲”政策笼络匈奴、维护边境安宁。
西汉的强盛
白登之围
前129-119,卫青率领汉军,对匈奴七战七捷。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霍去病。
前123年,17岁出征,率800骑兵杀敌2000。
前119年,汉武帝命卫青、霍去病各率5万骑兵深入漠北。霍去病歼敌7万,追杀至狼居胥山,率大军举行祭天封礼,史称“封狼居胥”。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陈汤。
前36年,陈汤率领汉军在西域攻杀北匈奴单于。
敦煌
酒泉
张掖
西域都护府
武威
西汉
秦
罗马
西汉
汉武帝时代
欧亚大陆丝绸之路
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
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加强
经济:统制经济,扩大财源
思想:
政治:加强中央集权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五经博士
地方:颁布“推恩令”;设刺史监察;任用酷吏打击不法行为
中央:设立中朝(加强皇权,削弱相权)
选官:察举制
改革币制,收铸币权归中央
盐铁官营
均输平准
抑制工商业者,征收财产税
二、西汉的强盛
1、汉武帝的措施
阅读P21,划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军事:稳固边疆,开拓疆域
北方:平定匈奴,设立河西四郡
西边: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中西交通道路(丝绸之路);设立西域都护府
南方:加强对西南、东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
削减诸侯王的势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监察与管理,加强中央集权
扩宽了人才选拔的范围,是汉朝重要的入仕途径
抑制富商大贾实力,加强中央集权,增加政府收入
儒学独尊地位确立。后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加强
西汉史叙:武帝身后事
汉武帝末年,由于长时期的对外用兵和严刑峻法(酷吏),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农民起义不断,民怨沸腾。在这种情况下,汉武帝不得以下轮台罪己诏,着手与民休息,恢复经济。
武帝死后,昭帝、宣帝继续延续武帝晚年的政策,西汉经济得以恢复,社会趋于稳定。
但汉元帝之后,统治者耽于享乐,日益昏庸,社会危机不断加重,人民甚至过着“与牛马同栏”的悲惨生活。
成帝时,王莽在统治集团中日益崭露头角,他采取的一些政策如安置贫民等获得了较好评价,声望日益提升。公元9年,王莽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新”。
公元23年,绿林军在昆阳击败王莽军队主力军。
几个月后,绿林军攻入长安,推翻王莽政权。
公元25年,刘秀重建汉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三、东汉的兴衰
光武中兴
刘秀重建汉朝并统一全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统治:
2.经济上:①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②释放奴婢;
加强中央集权,稳定社会秩序,节省政府开支
缓和社会矛盾,推动社会经济重新发展
儒学得到继续发展
1.政治上:①增强尚书台的作用;②严格控制外戚干政;③裁并郡县,裁减官吏,节省开支;④整顿吏治,惩处贪污腐败
3.文化上:重视儒学
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东汉的兴衰
序号 皇帝 即位年龄 死亡年龄
…… …… …… ……
4 和帝 10 27
5 殇帝 1 2
6 安帝 13 31
7 顺帝 11 30
8 冲帝 2 3
9 质帝 8 9
10 桓帝 15 36
11 灵帝 12 34
12 少帝 14 14
13 献帝 9 54
平均值 9.5 24
原因:(1)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导致政治腐败黑暗。
(2)豪强地主势力发展迅速,兼并土地,阶级矛盾尖锐
(东汉豪强地主南阳樊氏)治田殖至三百顷。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蠃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资至百万。 ——司马彪《续汉书》
(3)东汉:“清议”和“党锢之祸”
“党锢之祸”是指东汉士大夫与宦官发生的党争,最终宦官促使汉灵帝下令凡“党人”的门生故吏、父子兄弟都免官禁锢。
“党锢之祸”伤及汉朝根本,为黄巾起义和汉朝的最终灭亡埋下伏笔。
(4)黄巾起义
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基础,地方长官趁机拥兵自重,军阀割据局面出现,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四、两汉的文化
文化科技
史学
农学
医学
《四民月令》
《汜胜之书》
司马迁《史记》
班固《汉书》
《黄帝内经》
《神农本草经》
《伤寒杂病论》
技术
数学
文学
天文地理
汉赋
乐府诗
《九章算术》
《周髀算经》
《灵宪》
候风地动仪
改进造纸术
司马迁《史记》
班固《汉书》
《黄帝内经》
《神农本草经》
《伤寒杂病论》
汉赋
乐府诗
课堂总结
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
西汉的建立
政治、经济措施
“文景之治”
对内措施:推恩令、中朝、察举制、刺史、儒学独尊等
对外措施:卫青霍去病平定匈奴、设立河西四郡、设立西域都护府、张骞出使西域等
汉初的统治
汉武帝时西汉的强盛
王莽篡汉
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党锢之祸、黄巾起义)
两汉的文化:史学、文学、医学、数学等方面成就,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
西汉
东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