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射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28 14:46: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年春学期高二年级阶段测试2
语文试卷
总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命题人:
一、现代文阅读(共33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春夏秋冬,年复一年,世间一切的生命都在有序地变化着。那么,究竟是什么推动着生命有序变化?
当新生命诞生,你可能会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他在某些方面像父亲,而某些方面则更像母亲,或是外表,或是性格。在19世纪60年代,遗传学之父孟德尔给出了基因决定性状的经典遗传学定律,一定程度上回答了这个问题。但是当某种性状在父母中有差异时,父母的基因又会如何继承和博弈?研究发现,后代中有的只表达父源的基因,而有的只表达母源的基因,这种只表达父源或母源的基因被称为印记基因,这种现象也被称为基因组印记。
基因组印记是一个重要的表观遗传学概念,它并没有改变DNA序列,但可通过特异性沉默不同亲本来源基因改变后代表型,拓宽了基因决定性状这一基本认识。当印记基因表达被抑制时,婴儿可能会出现哺乳活动虚弱或缺失进而影响发育,也可能会出现体温调控失常,对婴儿的生命造成威胁。父母的基因就如同天平的两端,表现遗传像一只无形的手,平衡父母双方基因,保护新生命茁壮成长。
不止幼年,在人的一生中,表观遗传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人们。有研究发现,作为非编码序列的微小RNA似乎能够留住时光。研究者发现微小RNA的不同调控可以让幼年线虫的柔嫩皮肤变得又老又皱,而老年线虫的皮肤又会变得又嫩又软。更令人感到神奇的是,微小RNA在表观遗传调控中扮演着双重身份:在细胞质时,它会抑制基因的表达;当位于细胞核时,它又会激活基因的表达。如同一个硬币的两面,影响着人们的衰老乃至更多生命现象。这正是表观遗传带给我们的“力量”:我们可以通过行动影响自己的基因表达进而掌控自己的命运,即使它早已被刻在DNA上。步入老年,癌症终究是一个人人都不想面对却又逃不开的话题。在我们体内有两类癌症相关的基因:促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在癌症发生的时候,经常看到,促癌基因高表达,或是抑癌基因低表达,究其根本还是两者表达出现了失衡;而表观遗传则是影响这两种基因表达的重要因素。如果表观遗传方面出了问题,促癌基因的表达很可能由此大大增加,最终导致癌症的发生。
从始至终,表观遗传就如同空气,不被察觉,却又不可或缺,它影响着我们的人生轨迹,大到生老病死,小到言行举止,随处可见它的身影。
(摘自于文强:《表观遗传学:生命变化之“序”》,有删改)
材料二:
所谓表观遗传学研究就是对DNA序列以外的、影响基因表达方式的蛋白质和其他因素的研究。在新千年初,随着研究人员深入了解基因调控的分子机制,相关论文越积越多,我们意识到DNA甲基化、非编码RNA和其他元素的变化可能提供了一种别样遗传机制:一个人暴露于某些环境因素,例如有毒化学物质、创伤,或是包含大量黑松露的饮食,可能令其某些性状(健康和行为方面)发生代际甚至隔代遗传。
表观遗传学的种种发现与一个古老且早为主流所弃的观点相呼应。两百多年前的法国博物学家让·巴蒂斯特·拉马克和苏联农学家特罗菲姆·李森科等人都曾坚持这样一种主张:一个人后天获得的特征是可能被遗传的。
到了21世纪10年代中期,美国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的研究员奥利弗·兰多于《科学家》杂志发表观点称,我们发现拉马克等人那个原本不受欢迎的理论“可能并非完全不合时宜”。眼下,表观遗传学的各家理论呈现非常多样而复杂的面貌,而它们所基于的假设往往饱受争议。批评者指出,虽说似乎确有证据表明动植物(不包括人类)存在某些表观遗传情况,但学界尚不确定环境对人类表观基因组的影响有多大,也不清楚它的变化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基因表达。更重要的是,现在很多科学家认为,哺乳动物表观基因组的影响大部分在两次重组过程中被清除了,一次是在卵子受精过程中,另一次是在卵子/精子细胞的形成过程中。这挑战了“表观遗传改变可以产生代际甚至隔代影响”的观点。
部分研究人员提出质疑:在考虑基因、文化和其他现有因素后,演化生物学是否还需要额外的遗传机制来解释某些特征为什么能跨越多代持续存在?
荷兰莱顿大学医学中心的生物医学数据科学家巴斯·海曼斯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基于我们所拥有的这些看起来相对合理的数据,我认为表观遗传并不存在。”持有类似观点的学者不在少数,他们认为这门曾备受关注和赞誉的“异类”遗传学似乎是一项“注定失败的努力”,一种失去了证据支持的现象。
不过尽管遭遇种种批评,许多研究者并没有放弃“上一代人的环境可以通过表现遗传机制影响下一代人”的可能性。虽然并无强有力证据显示这种影响会在人类群体内大规模发生,但根据部分学者的说法,如果掌握更多流行病学和有关机制的数据,我们可能会收获一些好消息。
(摘自凯瑟琳·奥福德《人类表观遗传学是否值得仔细研究》,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于新生命诞生之初的遗传现象,遗传学之父孟德尔得出了基因决定性状这一基本认识,基因组印记则拓宽了这一认识。
B.表观遗传是影响促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表达的重要因素,表观遗传出了问题,促癌基因的表达可能会大大增加。
C.表观遗传学的种种发现与法国博物学家和苏联农学家的主张相一致,美国研究员兰多对此持谨慎肯定的态度。
D.荷兰科学家海曼斯认为表观遗传并不存在,因为他认为表观遗传学是“异类”遗传学,是一项“注定失败的努力”。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表观遗传是指在基因的DNA序列没有发生改变的情况下,某些性状发生了可遗传的变化的一种遗传机制。
B.人的一生都受表观遗传的调控和影响,不被察觉,却又不可或缺,表观遗传的进程往往无法掌控,是不可逆的。
C.表观遗传被很多科学家质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哺乳动物表观基因组的影响大部分在两次重组过程中被清除了。
D.如果能掌握更多流行病学和有关机制的数据,我们也许能证明环境通过表观遗传机制影响下一代的可能性。
3.结合材料,下列谚语最适合作为可能的论据来支撑表观遗传学观点的一项是(3分)
A.老鼠儿子会打洞。 B.龙生九子,各有不同。
C.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D.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4.两则材料都围绕“表观遗传”展开论述,二者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谈谈你
5.倘若“表观遗传”能够对人类健康产生积极效果,请根据材料谈谈人类如何利用“表观遗传”来促进健康。(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时间的隐喻
傅菲
①怀玉山脉勒住了缰绳,东奔的烈马停了下来。群山如一锅沸水,暂时不再潜射,水花凝结成了低矮的山冈。龙门山像一把圈椅,新叶村偃卧其中。
②在新叶村,我有长久的恍惚:夏日蒸腾般的晕眩、古老巷弄幽深的迷失、池塘倒映出来的幻觉、旧年屋舍散发的阴凉、溪流时断时续的亘古之声、灼日下荷花盛开的夺目光晕...午间酣睡在走廊里的老人,晒在竹圆匾里焦红的辣椒,失去水色又略微卷曲的君子竹叶,剥落了石片的盘,千年的水井浮起今晚的淡淡月色——群山在望,苍鹭在茂密的灌木林栖落,指甲花映在门前的空院。
③新叶古村始建于南宋嘉定年间,叶氏先祖叶坤从寿昌湖岑畈入赘娘舅夏氏家,繁衍至今,已三十余代。夏氏人丁不旺,被迫外迁,而叶氏根深叶茂,开枝散叶。
④桃树茂密之处,即村舍。村舍依半扇形围拢成村落,村落中央有池塘,塘叫南塘,像一块长满了绿锈的铜镜。石砌的塘堤爬上了苔藓。塘口有一片葱油的蔬菜地。水生万物,千年不息。翘起的瓦檐,粉白斑驳的砖墙,窄小的房门,高大的池杉,闲散的人影,它们一并收入南塘,像是沉落水底,又像是浮出波面。南塘成了近似谜语的象征物,宋朝理学家金仁山在规划叶村时,以“山起西北,水聚东南”的格局,开挖了南塘。塘一般用于聚水灌溉,洗衣洗菜。可一座八百年的池塘,更像一座时间的钟塔。它会照见什么呢?年年日日,人在池塘的水影里更替,池边的人最终随星辰落入塘里,钟声会虚化,消失在风里。池塘边站久了,眼球里浮现各色人物,说不清楚他们是谁。他们从不可知之处,来到南塘边,握手相逢,拥抱告别。
⑤人工通浚的两条溪流,注入南塘,溪流即是村界,叶氏居于溪内,巷弄沿小溪而建,石板道逼仄出深。一个人在巷弄走,爱然,每一个脚步声,都是孤独的,仿佛在说:过客,过客。我也是一个人走,脚步轻缓。灰白的房墙有粉屑剥落,露出黑色的老青砖。每一堵墙,斜斜看上去,像被洇湿而后晒干了的纸画,画是写意的山水画,疏淡,空蒙,留白有余。画中不见人影,也不见村舍和田园,只有点点的山影树影,和晚秋的肃穆。巷弄九曲,让我觉得巷弄如干涸的河床,人如无水之舟。交错的巷弄,似乎是一个迷宫,站在巷口,往里望,墙垣劈立,低缓的石板台阶形成的斜坡面,与悠长狭窄的深度,构成了乡人回忆中不可遗忘的角落。
⑥在巷弄的尽头,有酒家,屋檐下的纸灯笼,暂时把灯光暗藏在灯芯里、酒是五加皮酒,自家酿的,封在土陶酒缸里,封酒缸口的红布,绷紧,使我深信:这不是酒缸,而是一面鼓。蹦蹦蹦,鼓声雷动,可惜我们听不到——鼓声寂灭在天井的雨滴里(曾经的,将来的)。一袜种在石白里的吊兰,叶厚肥阔,始终不开花。叶村家家户户均自酿五加皮酒,而酒家只有一处。悠闲的人,寂寞的人,劳顿的人,焦心的人,坐在木桌旁,喝一碗,一切烟消散,了悟:人间终究是人间,活着就是做人间的人,说人间的话,干人间的事。
⑦叶村多老祠堂、老祖屋、老戏台、老巷弄。它们是叶氏血脉的见证,也是时间顺流而下携带的内含物。让我流连的,是双美堂。这是一栋老民居,有前房、倒房、前花园、后花园,属于徽派建筑。前花园有百年罗汉松和青石水池,天井四根柱子分别是柏树、梓木、桐木、椿木,寓意百子同春,墙上有鹿鹤壁画,后花园有鱼池和吊桥。可以想见,这是一个有情调的大户之家。
⑧晌午,烈日白炽。几个小孩坐在巷弄石阶上,舔纸棒冰。棒冰的水渍淌在他们的手掌上,淌在他们的衣服上。棒冰在溶解。枣树上,压翻了枣子。麻红色的枣子,引来乌鹑啄食,南塘如一块砚台,静默地搁置在叶村这件方桌上。龙门山逵迤,山冈毗连山冈。在群山的起伏里,我四顾茫然。我望望叶村,对时间充满了无比的敬畏。时间是最大的洪流,以摧枯拉朽之力,毁灭一切,淹没一切。在新叶村,我看到了时间遗存下来的踪迹。这些踪迹,是人间不会消散的体温。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叶村偃卧其中”,一个“偃卧”用词新奇,既与新叶村的古老相合,又生动写出其地理位置。
B.南塘作为象征物的存在,见证了新叶村的世事变迁人来人往,也衬托了新叶村的悠久历史。
C.酒家是各色人汇聚的地方,更能集中展示古村落人今天的状态,同时引出作者朴素深沉的人间体悟。
D.文末几小孩坐在巷弄台阶上舔舐棒冰的画面富有现代气息,预示着古镇将迎来蓬勃的生机。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以“我”的视角行文,集中描述所见所感,展现了新叶古村的诸多遗迹,表现了“我”的独特感悟。
B.作者想象丰富,如“怀玉山脉勒住了缰绳,东奔的烈马停了下来”,把怀玉山脉比作奔腾的烈马,动静结合,生动有趣。
C.作者运用插叙交代新叶古村叶氏如何根深叶茂、开枝散叶的历史,使新叶村的形象更完整,增添了历史韵味。
D.本文的语言极具特色,自然淡雅,含蓄细腻,用工笔写意蕴,有一种悠长的诗意美,让人回味无穷,沉浸其间。
8.作者面对新叶村产生了“恍惚”的感受,结合第②段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感受的?(4分)
9.探究结尾划线句子的深刻意蕴。(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皇宋处士唐异,字子正,人之秀也。之才之艺,揭乎清名。西京故留台李公建中,时谓善画,为士大夫之所尚。而子正之笔,实左右焉。江东林君复神于墨妙,一见而叹曰:“唐公之笔,老而弥壮!”东宫故谕德崔公遵度,时谓善琴,为士大夫之所重。而子正之音,尝唱和焉。高平范仲淹师其弦歌尝贻之书曰崔公既没琴不在兹乎!处士二妙之外,嗜于风雅,探幽索奇,不知其老之将至。一日以集相示,俾为序焉。
嘻!诗之为意也,范围乎一气,出入乎万物,卷舒变化,其体甚大。故夫喜焉如春,悲焉如秋,徘徊如云,峥嵘如山,高乎如日星,远乎如神仙。上以德于君,下以风于民,不然,何以动天地而感鬼神哉!而诗家者流,厥情非一。失志之人其辞苦,得意之人其辞逸,乐天之人其辞达,规闵之人其辞怒。如孟东野之清苦,薛许昌之英逸,白乐天之明达,罗江东之愤怒,此皆与时消息,不失其正者也。
五代以还,斯文大剥,悲哀为主,风流不归。吟咏性情而不顾其分,风赋比兴而不观其
时。故有非穷途而悲,非乱世而怨。观乎处士之作也,孑然弗伦,洗然无尘。意必以淳,语必以真。无虚美,无苟怨。骚雅之际,此无愧焉。览之者有以知诗道之艰,国风之正也。
(节选自范仲淹《唐异诗序》)
材料二:
吾谓作诗者,亦必先有诗之基焉。诗之基,其人之胸襟是也。有胸襟,然后能载其性情智慧聪明才辨以出。千古诗人推杜甫,其诗随所遇之人之境之事之物,无处不发其思君王、忧祸乱、悲时日、念友朋、吊古人、怀远道。凡欢愉幽愁离合今昔之感,一一触类而起,因遇得题,因题达情,因情敷句,皆因甫有其胸襟以为基,如星宿之海,万源从出,如钻之火,无处不发,如肥土沃壤,时雨一过,天矫百物,随类而兴,生意各别,而无不具足。
(节选自叶婪《原诗·内篇上》)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3分)
高平A范仲淹师B其弦歌C尝贻之D书曰E崔公F既没G琴H不在兹乎。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足(3分)
A.厥,指他的、他们的,与《六国论》“思厥先祖父”中的“厥”词义相同。
B.息,指滋长、增长,与《苏武传》“武气绝,半日复息”中的“息”词义不同。
C.苟,指随便的、草率的,与《离骚》“苟余情其信芳”中的“苟”词义相同。
D.因,指因为,由于,与《孔雀东南飞》“于今无会因”中的“因”词义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异擅长绘画,与当时著名画家李建中不相上下,同时还精于操琴,赢得了当时士大夫们的普遍推祟。
B.范仲淹认为,诗歌创作因作家的失志、得意、乐天、遭遇不幸等不同境遇,而呈现出各种不同的风格。
C.范仲淹认为唐异诗作继承了《诗经》《楚辞》的传统,他的作品体现出诗歌创作的艰难和雅正的诗风。
D.杜甫诗中思念君王、忧虑祸乱、悲悯时世、想念朋友、凭吊古人等内容,都是由他丰富的经历生发的。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3分)
(2)上以德于君,下以风于民,不然,何以动天地而感鬼神哉!(4分)
14.材料中对诗人创作诗歌提出了哪些要求?(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股六参军归澧州省
杜甫
佳士欣相识,慈颜②望远游。
甘从投辖饮③,肯作置书邮④。
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湖南冬不雪,吾病得淹留。
【注】①觐省:指探望双亲。②慈颜:指父母的容颜。③投辖饮:《汉书·陈遵传》记载,“遵嗜酒,每大饮,宾客满堂,辄关门,取客车辖投井中,虽有急,终不得去”。④置书邮:传递信件、文书的驿使。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次句从父母的期望着笔,表现了殷六志在四方、理想高远的人生追求。
B.颔联下句借一“肯”字,形象刻画出诗人意欲托人传递书信时的微妙心理。
C.颈联由高鸟暮云、寒蝉碧树构成的晚秋之景,渲染出一种浓重的送别氛围。
D.尾联交代了诗人因病淹留长沙而不得归乡的情状,与上文的请托形成呼应。
16.本诗表达了诗人丰富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项脊轩志》中,作者用叠词描摹事物,如用“ ”描写庭院台阶的景象,用“ ”描写了枇杷树生长的情况。
(2)《陈情表》用“ , ”两句表现他的家门不兴旺,缺少幸福。
(3)在《兰亭集序》中,“ , ”是对当时在士大夫阶层盛行的庄子虚无主义思想的批判。
三、语言文字运用(23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大家用完饭一般会说“吃完了”,而陕西话与河南话则可能会说“吃毕了”或“吃毕咧”。普通话里大多将“完”“毕”连用,或单取“完”字,很少搭配使用“毕”字,但 ①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这里“毕”表示“完成”,“寿毕”即“祝酒完成”。而杜牧挥洒自如写下的《阿房宫赋》里,亦有“六王毕,四海一”之句为证。由此可见,陕西、河南的朋友真是开口就有“古人之风”。古语是别于今语的存在,方言对标的则是普通话。 ② ,证明其具备的强大生命力。只要我们留心一瞥,就会发现今天口耳之间的古语确实很多。
古语的方言不仅有趣,还很美,甚至能够打破各地方言的刻板印象。“沾衣欲湿杏花雨”的江南烟雨之感,在活泼可爱的四川朋友口里, ③ 。如此诗意的叫法,实则来自《许经 采薇》所说的“昔我往矣,扬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飞飞”即“霏霏”,就是描述毛毛雨之细小的情状。此外,还有类似“纸飞飞儿”的说法,指碎纸或小纸片。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1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吃毕咧”的“咧”与《荷花淀》中“小华哩”的“哩”都是地方方言,但意思不同。
B.“寿毕”中“毕”字在古语中“完成”的意思一直沿用至今,如:礼毕、锋芒毕露。
C.“挥酒自如”应改为“洋洋洒洒”,两者虽意思相近,但是“挥洒自如”不能作状语。
D.“口耳之间”的“间”读jiān,和《祝福》中“眼珠间或一轮”中“间”的读音不同。
20.有些方言词语表现力极强,使用得当往往有奇效。李白《蜀道难》中开头“噫吁”三个字就是蜀地方言,请分析其效果。(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3题。
鲜花献英烈,哀思祭忠魂。今天的盛世中国,是无数英雄烈士用血肉筑成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辈用生命换来的。①清明节,我们祭奠烈士,②就是要在抚今追昔中铭记革命先烈事迹,③弘扬革命英烈精神,继承革命先烈遗志,④更加坚定地向未来进发。
⑤在今天,我们通过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传统,⑥给他们最好的緬杯。⑦革命英烈已盅我们远去,③但他们身上彰显出来了不畏强敌、不惧牺牲、舍身取义的伟大精神永远不朽。我们要在学习弘扬烈士精神中接受洗礼,让红色基因代代传承,成为激励在新长征路上奋力拼搏的强心剂和助推器。未来之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够如期实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他们信仰的理想正在实现,他们开创的事业正在继续,他们书写的历史必将由我们继续书写下去。”这是对革命先烈的深情告慰,也是对我们莫大的激励和鞭策。
21.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B.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猛欲度愁攀援。
C.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D.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22.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两处表达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①舅夺母志 夺:强行改变 ②祖母刘愍臣孤弱 愍:怜惜
③门衰祚薄 祚:福分 ④形影相吊 吊:安慰
⑤而刘夙婴疾病 婴:缠绕 ⑥逮奉圣朝 逮:及、至
⑦寻蒙国恩 寻:不久 ⑧除臣洗马 除:授官
⑨责臣逋慢 逋:逃避 ⑩不矜名节 矜:看重
B.①但以刘日薄西山 薄:迫近 ②听臣微志 听:应许
③庶刘侥幸 庶:或许 ④室始洞然 始:才
⑤亦遂增胜 胜:美 ⑥妪,先大母婢也 先:去世的
⑦其置也若弃 置:放置 ⑧余扃牖而居 扃:关闭
⑨吾妻来归 归:女子出嫁⑩所以游目骋怀 骋:开畅,舒展
C.①列坐其次 次:旁边 ②当其欣于所遇 遇:接触
③不能喻之于怀 喻:明白 ④及其所之既倦 之:求得
⑤感慨系之矣 系:连接 ⑥况修短随化 化:自然
⑦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固:就 ⑧齐彭殇为妄作 殇:未成年而死去的人
⑨悟已往之不谏 谏:挽回 ⑩眄庭柯以怡颜 眄:看
D.①策扶老以流憩 策:拄着 ②善万物之得时 善:羡慕
③名我固当 固:确实 ④早实以蕃 蕃:多
⑤妪每谓余曰 每:常常 ⑥则又爱之太恩 恩:宠爱
⑦字而幼孩 字:养育 ⑧与向之噌吃者相应 向:从前,过去
⑨桴止响腾 腾:传播 ⑩遂而鸡豚 遂:养好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24年春运第一天,农民工曹新平背着比自己还高的包袱赶火车,一路上遇到不少好心人搭手帮忙。曹新平很激动地说:“我一路上都在遇见好人。”遇好人才有好发展,做好人才有好社会。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D(原因是缺少证据,因果关系不当。)
2.B(表观遗传是可掌控可逆的。)
3.C(其它三个都属于基因遗传或变异,是经典遗传学的范畴,而C体现了后天环境对人的性状的影响,能对表观遗传学的观点进行可能性支撑。)
4.(1)侧重于说明实际生活中表观遗传(1分)对人一生有着重要的影响(1分)。(2)材料二列举了对于表观遗传学的两种对立(1分)的观点,侧重于强调理论研究上表观遗传作用还缺少有力的证据支持(1分)。
5.可以通过科学手段(医学、科学等各方面手段)来控制基因表达,促进健康。(2分)通过改善外在环境(自然、人文等各方面环境)来改变基因表达,促进健康。(2分)
6.D(无中生有,小孩和南塘、村落代表着过去和现在的交融,古老和年轻的交融。)
7.B(是以动衬静,不是动静结合。)
8.选用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形容词,如“蒸腾般”、“幽深”、“时断时续”等,体现恍惚的感受:描写密集、跳跃的意象,以“夏日的一天”为时间线,呈现了新叶村古朴和现代交织的特点给我带来的恍惚印象:形成排比句式,集中凝练地呈现繁复的内容,表现我恍惚的状态;多感官结合,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的融合,多角度强化恍惚的感觉。(一点1分,三点4分)
9.新叶古村历经时间洗礼而保存下来的诸多遗迹。(2分)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展现了务实的生活态度和顽强的生命力,这些已经融入了现代生活,焕发出了新的永恒的生命力。(2分)表现出对时间的敬畏和文明交融、赓续的礼赞。(2分)
10. CEG.
11.C【答案解析】“苟余情其信芳”中“苟”是如果、只要的意思。
12.A【答案解析】“唐异……赢得了当时士大夫们的普遍推崇”错误。原文“西京故留台李公建中,时谓善画,为士大夫之所尚”可知,当时士大夫们推崇的是李建中。
13.(1)江东的林君复精于绘画,一见到唐异的画就赞叹道:“唐公的笔力,越来越雄健了!”
(评分参考:“神于墨妙”、“弥”、“壮”各1分,语句通顺1分)
(2)它对上可用来赞美君主之德,对下可以用来教化民众,不这样的话,凭什么能使天地鬼神感动呢!
(评分参考:“德”、“风”、“何以”、使动各1分)
14.①要重视诗歌创作的意义,上以德于君,下以风于民。②表达上要有真情实感,无虚美,无苟怨。③诗人创作要有胸襟。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我朝处士唐异,字子正,是特别优异的人才。他的才华和技艺,彰显出他的清高名声。原西京留台李建中,时人认为他擅长绘画,为士大夫所推崇。而子正的画技,实际上与他不相上下。江东的林君复精于绘画,一见到唐异的画就赞叹道:“唐公的笔力,越来越雄健了!”原东宫谕德崔遵度,当时人们称赞他擅长弹琴,为士大夫所敬重。而子正弹琴,曾经与他一起唱和。高平人范仲淹向他学习琴艺,曾经给他写信说:“崔公已经去世,最高的琴艺难道不在你这里吗?”处士除了擅长绘画和操琴之外,还喜欢写诗,追寻诗歌幽深奇妙之境界,(乐在其中)不知道衰老即将到来。有一天,他拿诗集给我看,让我写一篇序文。
啊!诗歌所涵盖的内容,包含整个宇宙,出入于万物之间,卷舒变化,它的体系非常庞大。因此,诗歌有时像春天般充满喜悦,有时像秋日般充满悲伤,像云朵般缥不定,像山峰般高耸峥嵘,它有时高远如日月星辰,有时深邃如神仙幽境。它对上可用来赞美君主之德,对下可以用来教化民众,不这样的话,凭什么能使天地鬼神感动呢!然而,诗家众多,他们的情感并非一致。不得志的人诗句苦涩,得志的人诗句飘逸,乐观的人诗句通达,遭遇不幸的人诗句愤怒。像孟东野(孟郊)的诗风清苦,薛许昌(薛能)的诗风英逸,白乐天(白居易)的诗风明达,罗江东(罗隐)的诗风愤怒,他们的诗风随着他们的感情的变化而变化这些都随着,或消亡,或生息,但不失诗歌正道。
自从五代以来,文坛凋敝,诗歌以悲哀为主,不再有传统的诗风。(诗人)吟咏性情而不顾及自己的身份,运用风赋比兴的手法不考虑时代的变化。所以有的诗并非在穷途末路时却表现出悲哀,并非在乱世时却表现出怨恨。看看(唐异)处士的作品,他孑然独立,与众不同,他的作品一尘不染。他的诗歌情意必以淳正为本,语言必以真实为准。没有虚假的赞美,不随意抒发怨恨之情。将他的诗歌置于骚雅之间,也无愧于这一传统。读者可以通过他的作品了解到诗歌创作道路的艰难和国风的正统性。
材料二
我认为作诗的人,也首先必须具备创作诗歌的根基。创作诗歌的根基,就是诗人的胸襟。有了胸襟,以后才能通过诗歌把诗人的性情、智慧、聪明、才辨表现出来。自古以来,最受推崇的是杜甫,他的诗歌随着遇到的人、境、事、物的不同,没有一处不抒发出他思念君王、忧虑祸乱、悲悯时世、想念朋友、凭吊古人、怀念远古大道的情思。大凡欢愉、幽愁、离合、今昔的感触,全都由类似的事物触发而兴起,因遇到的事物而得到写作的主题,因主题而传达自己的情意,因情意而敷写诗句,这些都是因为杜甫有胸襟并把它作为根基,就像黄河之源,万条河流都从这里流出,就像钻木取火,无处不发生火光,就像肥沃的土壤,一场时雨过后,万物萌发,各类植物茂盛,生机勃勃,各有特色,无不充盈。
15.A【答案解析】“表现了殷六志在四方、理想高远的人生追求”错误,“慈颜望远游”的意思是:父母慈祥的面容望向远方游子。此句是从对面落笔,借父母双亲思子,表达殷六的思归之切。
16.①对结识佳士的欣喜。②对蔡五好客重情的感念。③对自己因病归家不得的惆怅。
④对故乡与亲朋的思念。⑤对殷六归家探亲的艳羡。
(评分参考:每点2分,答满三点给6分。)
17.(1)而庭阶寂寂,今已亭亭如盖矣
(2)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18.①在古语中使用较多/在古语中不是这样
②古语能够活在方言里
③可能被叫做“雨飞飞儿”
19.B【答案解析】锋芒毕露中的“毕”意思是“完全”,“寿毕”中的“毕”的意思是“完成”,两者不同。
20.①表示惊叹之情,②突出蜀道之高险,③以蜀地方言开篇更能吸引读者,④奠定全诗雄浑的情感基调。
(评分参考:每点1分)
21.D【答案解析】皆为比喻。
22.③改为“继承革命先烈遗志,弘扬革命英烈精神”,即两句调换顺序。
⑧改为“但他们身上彰显出来的不畏强敌、不惧牺牲、舍身取义的伟大精神永远不朽”。即把“了”改成“的”。
23.答案:BB项③庶:希望⑦置:放下,放在一边不管
24.
1. 文题解读
本题是一则材料作文题。材料由三句话构成。第一句话简述事情:农民工遇不少好心人帮忙。材料来源于日常生活,与人们的寻常所见无异。第二句话对好心人表达感激之情,而且强调“一路上”“都在”,即好心人不在少数,好心人随处都有。第三句话表达观点:“遇好人”的意义,做好人的意义:也在暗示人们,“遇好人”是对社会的理解,“做好人”是对自己的要求;两个分句结合起来可理解为“好人”利己利他利社会。
2.概念阐释
“好人”,即“好心人”,即为他人之人。其特征有:不求回报,不求酬谢,不需他人要求或提醒,也不是做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就是日常生活中助他人一臂之力,正是这一
看似不经意没什么大作用的帮助,却给困难、艰难中的人带去了方便、推动力。
3.参考立意
本题贴近考生实际,引导考生思考好心人的生命价值,激励青少年关注身边平凡而温热
的生活、生活在其中的人,重新客观地审视自己,获得更自洽的人生和更自由的表达。话题
内容明确,选题立意简易,便于考生联想、感悟与思考,写出具有真情实感、见解独特的文
章。好心好行为好人:好人伴你行;好人助力好发展:做,就成了好人;做好人才有好社会..“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联想和思考应由材料生发。“请写一篇文章”,
没有指定文体,可以由考生自主选择文体。写作任务中的“你”提醒考生在行文时要凸显自
己的身份意识,写出自己独特的“联想和感悟”。
“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则是说,所选的观点(包括思想及自己的感受)
一定要在材料要点所指的范围内:而文体一旦选定,无论是写议论文、记叙文,还是散文,
都要符合相应文体的基本要求。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