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课件(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课件(共3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28 19:05: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尼赫鲁
曼德拉
纳赛尔
卡斯特罗
唯物史观 通过学习,认识到殖民体系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而出现,并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变化,理解二战后亚非拉不同国家独立的历史必然性,分析第三世界面临的问题;
时空观念 结合教材图片,了解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历史进程和亚非拉新兴民族国家积极探索适合本国国情发展道路的努力;
史料实证 运用教材相关文献史料和图片,分析亚非拉独立运动的原因和意义,认识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特点和影响;
历史解释 运用教材中文献史料和图片,探讨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全面瓦解的原因和亚非拉一系列独立国家的出现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的重大影响,全面认识发展中国家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
家国情怀 通过学习,认识到实现民族独立是国家发展的前提,树立关注社会现实、共同发展理念,警惕殖民主义新的表现形式,积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一、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1945年
印巴分治
1953年
1956年
埃及共和国成立
1959年
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
古巴革命取得胜利
1997年
1999年
亚洲金融危机
1960年
非洲年
1991年
新加坡、韩国等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
苏联解体,世界殖民体系崩溃
1962年
阿尔及利亚独立
20世纪40年代
1947年
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
20世纪50年代
20世纪60年代
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90年代
拉美经济出现繁荣势头
【一个趋势】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逐渐瓦解,新秩序逐渐建立
【两大主题】世界殖民体系瓦解 新兴国家的发展
【三大独立运动】亚洲民族解放运动 非洲民族独立风暴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时空坐标
世界殖民体系即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是指欧美资本主义列强压迫、奴役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变其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庸国所形成的体系。
15世纪末到18世纪中期,世界殖民体系初见端倪
1754
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中后期,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1914
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过程 时间 阶段 手段 结果
新航路开辟 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 暴力掠夺 资殖民体系开始形成
殖民扩张 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 暴力掠夺
资殖民体系进一步形成
第一次工业革命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商品输出 资殖民体系基本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 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资本输出 资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材料1:二战使英国损失1500亿美元,德国损失3000亿美元。学者瓦德奈伊说:“大战降低了英国和西欧各国的影响,并且削弱了他们统治世界的能力,因此,这就为日益成长壮大的非殖民主义运动铺平了道路。”总之,无论战败国还是战胜国,都元气大伤,赤裸裸地武力掠夺已经失效。
材料2:材料2:二战后,英法等老牌殖民国地位下降,后起殖民势力如美国试图建立新的殖民统治,以瓦解老牌殖民国家的殖民体系。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展开了新一轮的关于殖民地的较量,这也为殖民地解放运动提供了条件。
②新老殖民主义者的矛盾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殖民者之间)
材料3:西方国家全球殖民的过程,也是主权国家的概念由欧洲向全球扩散的过程。欧洲列强通过发现、占有和建立殖民地,强化其主权意识和主权地位,这个过程同时也唤醒了亚非拉被掠夺和被剥削地区人民的主权和民族国家意识。二战作为一场席卷全球的世界性反法西斯战争,增强了这种意识。
③二战使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进一步觉醒,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经济的发展和民族主义政党的出现,促进了民族解放力量的增长。(殖民地:经济,组织,思想)
①二战极大地削弱了国际帝国主义的力量,迫使宗主国对殖民政策进行调整。(殖民者)
1、殖民体系崩溃的背景
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材料4:二战后形成了两大阵营对峙的世界格局……为了把民族解放运动纳入世界革命运动,组成世界范围的反帝统一战线,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在巩固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对殖民地的民族独立斗争给予了积极支持和大力援助。
④苏联等社会主义阵营的壮大,鼓舞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国际:社会主义)
材料5:二战后,成立了联合国。联合国通过了一系列决议和宣言,谴责殖民主义政策,坚持民族自治、民族独立原则,强调立即无条件给予殖民地领土独立,被称为“非殖民化宣言”。很多国家就是在联合国托管理事会的直接帮助下获得独立的。
⑤联合国的非殖民化活动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国际:国际组织)
材料6:二战后,英帝国很快解体,法国也不得不承认印度支那、阿尔及利亚等法属殖民地独立。1955年万隆亚非会议隆重举行,通过《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引申和发展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了各国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现代史编下》
⑥第三世界国家的联合。(国际:发展中国家)
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1、殖民体系崩溃的背景
印度国父甘地
印度首任总理尼赫鲁
巴基斯坦国父真纳
尼赫鲁(左),印度末任总督蒙巴顿勋爵和真纳(右)讨论分治问题
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2.殖民体系崩溃的概况
(1)亚洲
① 印度独立
A.斗争:国大党在甘地、尼赫鲁领导下;穆斯林联盟在真纳的领导下,积极争
取印度独立。
B.印巴分治:1947年英国实行“分而治之”政策,分印度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
部分。
蒙巴顿方案即“印巴分治”方案,亦称印度独立法案。二战后,英国迫于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强大压力,提出“分而治之”的方案。印度教徒居多数的地区划归印度,穆斯林占多数的地区归属巴基斯坦。但对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却规定由各王公土邦自己决定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或保持独立。
当时,克什米尔地区77%的人口为穆斯林,他们倾向加入巴基斯坦;克什米尔土邦王是印度教徒,他先是既不想加入印度,也不愿加入巴基斯坦,但最后又倾向加入印度。
印巴分治使得印度和巴基斯坦获得了独立。但也 遗患无穷 。
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2.殖民体系崩溃的概况
(1)亚洲
① 印度独立
遗患无穷
历史上三次印巴战争
材料7 分治使数万人死于教派冲突,使上千万人离乡背井,沦为难民。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居住的地区犬牙交错,根本不可能截然分开。分治严重破坏了印度经济地域的统一。印、巴分界线主要根据居民成份划分,……这就无法顾及经济地域的统一。结果,划归巴基斯坦的地区主要是农业区,工业城市大都划归印度。几乎百分之九十的工业归印度,而这些工业的原料有不少依赖于巴基斯坦境内的农业。
——孙澄《论印巴分治的原因及影响》
时间 原因 结果
第一次1947年至1949年 争夺克什米尔地区所有权 印度占领克什米尔3/5领土,巴基斯坦占其余2/5领土。
第二次1965年至1966年 争夺克什米尔地区所有权 双方未取得明显胜利,并重申用和平手段解决争端
第三次1971年 肢解巴基斯坦 东巴成为独立的孟加拉国
孟加拉国
克什米尔争端
肢解巴基斯坦
印巴分治大仇杀
独立的代价——印巴分治
1947年7月8日英国议会通过《印度独立法案》即“蒙巴顿方案”,规定印度教徒居多数的地区划归印度,穆斯林占多数的地区归属巴基斯坦,巴基斯坦由东西两部分组成……8500万人组成的562个土邦有权决定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抑或两者都不加入,保持原来与英国的关系,但不能自治。……对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却规定由各王公土邦自己决定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或保持独立。因此,印巴分治时,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未能得到解决。
2.殖民体系崩溃的概况
(1)亚洲
① 印度独立
“变革之风已经吹遍这个大陆,不管我们喜欢不喜欢,民族意识的这种增长是个事实,我们大家都必须承认这是事实,并且在制定国家政策时把它考虑进去。”
——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在南非议会的演讲(1960年2月3日)
思考:此时英国对待殖民地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英国为何“自愿放弃” 非洲?这对殖民地会产生何种影响?
变化:英国决策层决心顺应时代变化,承认殖民地独立是不可阻止的
原因:英国实力下降无力维持大帝国,通过放弃殖民地体保全国家利益
影响:激励殖民地进一步争取民族独立
1945年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成立
1946年菲律宾共和国成立
1945年成立印度尼西亚共和国
1965年新加坡独立
1953年柬埔寨王国成立
印度独立前后,印度尼西亚、老挝、菲律宾、缅甸、锡兰、柬埔寨、马来亚、新加坡等也纷纷独立。
帝国主义在亚洲的殖民体系瓦解。
二战后初期亚洲国家独立形势图
1957年马来亚独立
1948年缅甸独立
(2)亚洲其他国家
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2、亚洲民族解放运动新高潮
苏加诺
印度尼西亚国父
李光耀
新加坡国父
3、非洲民族独立
(1)表现——埃及、阿尔及利亚
①埃及独立(二战后)
1952年,埃及中下层军官发动武装起义,废黜国王;
1953年,埃及共和国成立。
1956年,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
这条运河是用我们的生命、我们的血汗、我们的尸骨换来的。
——纳赛尔
一战后的埃及抗英斗争
政党
华夫脱
领导人
扎格鲁尔
结果
埃及独立,英国保留特权
政体
君主立宪制
19世纪末埃及抗英斗争
政党
祖国党
领导人
阿拉比
结果
英国占领埃及
埃及争取民族独立的历程
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纳赛尔获得了埃及人民和阿拉伯世界人民的一致爱戴,被尊称为“雄狮” 。
②阿尔及利亚独立
A、1954年,成立民族解放阵线,与法国殖民者进行武装斗争。
B、法国戴高乐政府被迫调整对阿尔及利亚的殖民政策。
C、1962年,阿尔及利亚独立。
阿尔及利亚的“独立代价”
材料8:……在发给新的采矿许可证时,如其他条件相等,应优先给与法国公司;
……阿尔及利亚应把米尔斯 克比尔基地租借给法国使用十五年,经两国协议可以续租。
——《构成法国和阿尔及利亚之间协定的来往信件和1962年3月19日埃维昂谈判结束时通过的各项声明》(1962年7月3日)
优先开采石油
租界军事基地
这类内容在许多宗主国与殖民地签订的独立协议中是非常常见的
影响:
对第三世界的现代化建设产生不利影响。
1962年发行阿尔及利亚独立邮票
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3、非洲民族独立
(1)表现——埃及、阿尔及利亚
③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独立斗争:
1960年,有17个非洲国家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
④结果:
到20世纪60年代末,非洲的独立国家已达41个,约占非洲总面积的84%,总人口的88%。英、法、比、葡等在非洲的殖民帝国彻底崩溃。
加纳在1957年宣布独立
(撒哈拉沙漠以南第一个独立的非洲国家)
曼德拉宣誓就任南非总统
(1961 年,南非共和国成立)
1990年3月21日,出任纳米比亚第一任总统的努乔马在独立庆典上发表就职演说。
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3、非洲民族独立
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非洲殖民时代的终结。
国别 概 况
埃及
加纳
南非
阿尔及利亚
1952年废黜国王;1953年成立埃及共和国;1956年埃及总统纳赛尔从英国人手中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
1957年独立(二战后撒哈拉沙漠以南第一个独立的非洲国家)
1961年脱离英联邦,改名南非共和国
①1954年,阿尔及利亚成立民族解放阵线,与法国殖民者进行武装斗争
②戴高乐政府调整对阿尔及利亚的殖民政策
③1962年,阿尔及利亚独立
1960年有17个非洲国家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
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
阅读教材P127-128,完成表格
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非洲独立的特点及影响。
(2)特点:
①从推进区域看,由北向南推进;
②从推进时间看,集中于二战后;
③从推进速度看,由慢到快。
(3)影响:
①对非洲:实现了民族独立,为推进非洲国家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②对西方: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日趋瓦解;
③对世界局势:第三世界国家力量增强,推动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有力冲击两极对峙格局。
3、非洲民族独立
1959年,以卡斯特罗为首的古巴革命力量推翻了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
1961年,卡斯特罗宣布古巴是社会主义国家。
(1)古巴革命
(2)巴拿马维权
在1999年从美国手中收回了巴拿马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4、拉丁美洲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
巴拿马运河,位于中美洲国家巴拿马,横穿巴拿马地峡,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是重要的航运要道,被誉为世界七大工程奇迹之一的“世界桥梁”。巴拿马运河由美国建造完成,1914年开始通航,自1914年通航至1979年间一直由美国独自掌控。 1999年12月31日巴拿马人民从美国手中收回巴拿马运河区全部主权。运河的经营管理交由巴拿马运河管理局负责,而管理局只向巴拿马政府负责。
特点
①时间长,范围广,相互支持,并且不断向纵深发展。
印巴独立
埃及收回撤离运河主权
非洲年
古巴宣布为社会主义国家
阿尔及利亚独立
巴拿马
收回运河区
②大多数国家通过武装斗争与和平斗争方式取得了独立
③建立了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两类国家体系。
④多数国家独立后,仍然与原宗主国保持着密切的经济、政治和军事联系。
问题探究:亚非拉民族独立的特点?
1945
1947
1960
1961
1999
1962
1956
联合国由最初的55个创始会员国发展到1980年的154个会员国,其中78%是第三世界国家他们要求联合国摆脱一两个超级大国的控制,反映第三世界的愿望和呼声。1960年12月,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43个亚非国家倡议的《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宣言》;1965年通过《关于各国内政不容干涉及其独立与主权之保护宣言》。广大亚非拉国家取得政治独立以后,深刻地认识到,没有真正的经济独立,政治独立是不能巩固的。从20世纪70年代起,他们为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而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摘编自黄若迟《第三世界的崛起及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
1、实现了亚非拉地区的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改变世界政治版图
2、第三世界力量崛起,冲击了两极格局,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
3、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4、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5、为新兴国家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问题探究: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影响?
二、发展中国家的成就
1.概念
发展中国家,又称第三世界,是指原来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取得独立后建立的拥有完整主权的新兴民族国家。
不结盟运动
历史背景:贯彻万隆会议精神,摆脱美、苏两大集团的控制
标志: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或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召开
宗旨:不与大国结盟
意义:一定程度上维护第三世界国家的利益,标志着“第三世界”的形成
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是第三世界。
——毛泽东
(1)东亚与东南亚:
20世纪60—80年代,新加坡、韩国等抓住西方发达国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利用本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吸引外国资本,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
20世纪60-80年代,新加坡、韩国与中国的台湾省、香港地区被称为“亚洲四小龙”。80-90年代,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四国被称为“四小虎”。
2、成就
提示:
① 地理位置优越;
② 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③ 有利的外部环境;
④ 外向型的发展战略和配套措施;
⑤ 儒家思想及西方价值观念的影响。
二、发展中国家的成就
(2)西亚:
沙特阿拉伯、科威特等海湾产油国也出现了“石油繁荣”和经济起飞
70年代,沙特的石油产量迅猛增长,1970年石油出口量为378.6万桶/日,1980年高达922.3万桶/日;石油收入1976年为335亿美元,1980年增至1042亿美元。沙特政府把部分资金存放国外银行或投放股市,每年获利100多亿美元,仅次于其石油收入。
科威特的石油蕴藏量仅次于沙特阿拉伯。它的国土面积不及沙特的1%。……石油收入1961年为4.67亿美元,1971年为9.64亿美元,1980年猛增至190亿美元,20年内增长40多倍。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
二、发展中国家的成就
2、成就
(3)非洲国家成就
(非洲)各国独立后都进行过土地改革或实施过土地调整计划;实行国有化或非洲化、本地化措施……这些措施的实行都为非洲各国民族经济的建立奠定了基础……60年代和70年代前期,非洲经济发展迅速……从70年代中期起,非洲经济转入停滞和低潮时期。80年代被称为“失去发展的10年”……80年代中期起,非洲国家全面进行经济调整,采取了诸如改变重工轻农的战略,实行不同程度的私有化,促进非洲区域的经济合作等措施,经济逐渐开始增长。
——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①独立后一度发展较快,1960—1975年,工农业生产总值大约增长了一倍;
②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陷入困境;
③经过调整,90年代中期,经济又开始增长。(曲折发展)
地区 概况
亚洲
非洲
拉美
(1)1960—1975年,农矿原料出口型经济发展模式,非洲国家独立后,经济一度发展较快,非洲工农业生产总值大约增长了一倍。
(2)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经济发展陷人困境。
(3)经过调整,20世纪90年代中期,经济又开始增长。
(1)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等国家基本实现了工业化。
(2)大多数拉美国家属于中等收人国家。
归纳总结:发展中国家的成就
(1) 东亚出口加工型发展模式:20 世纪 60—80 年代,新加坡 、韩国等亚洲国家抓住机会,利用本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吸引外国资本,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
(2)西亚石油输出国发展模式:沙特阿拉伯、科威特等海湾产油国出现了“ 石油繁荣”和经济起飞。
地区 面临问题 调整及结果
亚洲 过分依赖国际资本和国际市场,承受风险的能力较差(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拉丁美洲 过于依赖出口贸易和外资,欠下巨额外债,影响了发展。
非洲 发展最不平衡,到21世纪初,近一半的非洲人口仍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重新调整经济结构,健全政府对金融体系的监管
经过改革,20世纪90年代的拉美经济出现繁荣势头。
成立各种经济合作组织,共同谋求发展。
1、面临的问题
2、面临的共同问题
(1)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2)殖民主义侵略遗留的边界和民族等矛盾,造成地区冲突和政局动荡。
(3)发展中国家自身存在问题,如政策失误、人口过快增长、社会两极分化、贪污腐败等。
三、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
亚洲金融风暴:1997年下半年,“金融强盗”索罗斯等一帮国际炒家利用亚洲国家金融市场的漏洞,做空泰铢,引起泰国挤兑风潮,挤垮银行56家,泰铢贬值60%,股票市场狂泻70%。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日本和韩国等国家的汇市和股市也随之一路狂跌,终结了亚洲经济的高速发展。
“剪刀差”指发达国家利用垄断地位控制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一方面压低发展中国家生产的初级产品的世界市场价格,另一方面又提高本国生产的工业制成品的世界市场价格。发达国家通过这种交换手段可以赢得高额利润。
1994年卢旺达大屠杀
共造成80-100万人死亡
菲律宾前总统夫人拥有珠宝100公斤,5000条裙子,3500双鞋子,2000副手套,1700个提包
知识拓展: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
对于如此严峻的挑战,第三世界国家应如何应对?
对内:①依据国情,选择适合本国发展的道路;
②加快改革与发展, 提升本国的综合实力;
对外:①加强合作与交流,反对霸权主义,努力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②采取谨慎态度,逐步开放金融市场,规避金融危机的冲击。
万隆会议(亚非会议)1955年
不结盟运动 1961年
七十七国集团(G77)
1964年
三、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
3、对策
南北对话
南南合作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发展中国家的成就与问题
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潮
非洲民族独立风暴
拉丁美洲捍卫国家主权斗争
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瓦解
南亚——印巴分治
帝国主义在亚洲殖民体系瓦解
埃及共和国的建立
阿尔及利亚独立
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独立斗争
结果
古巴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巴拿马收回运河区主权
“发展中国家”的概念
亚洲发展中国家的成就与问题
非洲发展中国家的成就与问题
拉丁美洲发展中国家的成就与问题
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共同挑战
前提和基础
课堂小结
1.(2023·山东高考)1961年,加纳领导人克瓦米·恩克鲁玛在其著作中指出,非洲许多地区在文化、语言和思想上确实存在着很大差异,但“我们都是非洲人,这是基本的事实。……语言、文化和政治体制不同所带来的困难并不是不能战胜的。”他力图
A.实现非洲各国的独立
B.建立非洲国家的联合
C.保持非洲地区文化的多元性
D.解决非洲内部发展的不平衡
1.B【详解】 据题干所述,加纳领导人克瓦米·恩克鲁玛认为虽然非洲许多地区存在文化、语言、思想等方面的巨大差异,但是这些困难是可以被克服的,再结合题干所述时间——20世纪60年代可知,其论述的主要目的在于促进非洲国家的联合,故选B项;据所学可知,1960年为非洲独立年,许多非洲国家获得了独立,但是并没有实现全部独立,排除A项;题干的着重点在于论述非洲国家的诸多巨大差异是可以被克服的,而不是要保持其文化的“多元性”,排除C项;据题干可知,克瓦米·恩克鲁玛认为非洲国家的巨大差异可以被克服,进而走向联合,该内容与“非洲内部发展不平衡”无关,排除D项。
对点训练
2.(2023·海南高考)将下列内容按历史发展逻辑排序,正确的一组是①尼赫鲁认为:“我们正在在努力建立一种新型的社会主义—— 一种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正统实践之间的中间道路”,“社会主义是达到目的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 ②丘吉尔表示,他不愿充当“为英帝国敲丧钟的首相”。 ③二战时期,在英国驱使下,坦噶尼喀农作物种植单一,导致该地区中部土壤退化。④在夕阳残照下,最后.批英军降下了英国国旗,撤离了占领长达74年之久的苏伊士运河区。
A.③②④① B.②③①④
C.①③②④ D.③④②①
2.A【详解】 据材料“坦噶尼喀农作物种植单一”可知英国的殖民统治使坦噶尼喀成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加剧了当地经济发展的落后;“为英帝国敲丧钟的首相”说明二战后英国的国力下降,使英国对殖民地的控制减弱;“最后一批英军降下了英国国旗”说明随着宗主国实力的下降,越来越多的殖民地获得独立;“我们正在努力建立一种新型的社会主义”说明独立后的印度正在探索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所以选项主要围绕着殖民统治、宗主国实力下降、民族独立运动、探索民族国家发展道路的顺序排列;故按历史发展逻辑排序,正确的是③②④①,选择A项符合题意。
3.(2023·北京高考)1960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第1522号决议,倡议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与投资应达到发达国家国民收入的1%。此举符合联合国
A.托管制度
B.“大国一致”的原则
C.安理会投票程序
D.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宗旨
3.D【详解】 据材料可知,联合国倡议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进行援助和投资,以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进而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符合其维护世界,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宗旨,故选D项;托管制度指联合国把某些殖民地交付一国或数国,或由联合国本身管理或监督的制度,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大国一致”的原则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表决程序原则,实质性事项的决议需要五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排除B项;安理会投票程序是联合国内部的一种投票机制,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项。
4.(2022·辽宁高考)表21980~2000年部分非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内部出口占各自总出口比重表
组织名称 1980年 1990年 2000年
东部和南部非洲共同市场 5.7% 6.3% 4.8%
中非共同体 1.4% 1.4% 0.9%
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 9.6% 8.0% 9.6%
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 0.4% 3.1% 11.9%
阿拉伯马格里布联盟 0.3% 2.9% 2.2%
据表可知,这一时期非洲经济A.对区域组织外的贸易依赖明显
B.一体化水中持续提高
C.始终处于世界经济的边缘地位
D.区域发展极度不平衡
4.A【详解】 从数据表格的各项数据来看,非洲经济一体化发展20年间,各一体化组织内部出口贸易占各自总出口比重虽略有增长但都非常低,这意味着各一体化组织内部的经贸联系极其微弱;由于非洲国家多为欧洲列强的殖民地,所以在这一过程中各国与其宗主国的贸易联系仍是主体,所以答案选A项。B项错在持续提高上,如东南非洲共同体市场2000年相对1990年就下降了;就表格信息只能反映非洲内部经济联系情况,而没有与世界整体经济对比信息,所以排除C项;材料数据是内部出口比重,无法反映非洲各国经济发展实力等状况,所以排除D项。
5.(2022·山东高考)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除向非洲国家提供大量经援贷款外,还与非洲国家开展了广泛的经济技术合作。1974—1980年,中国先后与45个非洲国家签订了100多项经济技术合作协定。这表明我国致力于与非洲人民一起
A.建立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
B.改善非洲的经济治理机制
C.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均衡发展
D.推动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5.D【详解】 根据材料“向非洲国家提供大量经援贷款、非洲国家开展了广泛的济技术合作、100多项经济技术合作协定”可知,中国为非洲国家提供帮助和合作,有利于非洲国家和中国的经济发展,有利于推动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D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的成立,排除A项;B项表述片面,中国和非洲进行经济合作也有利于中国经济治理机制的改善,排除B项;有利于促进发展中国家发展,均衡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