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短文两篇《谈读书》课件(共23张PPT)+教案+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3 短文两篇《谈读书》课件(共23张PPT)+教案+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28 14:59:03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谈读书
新知导入
有人说,现在已经进入“读图时代”,各种各样的图铺天盖地一般呈现在人们眼前,读图已经成为时尙。有人认为,读图是造成全民族阅读水平低下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回归读书,尤其是中学生要多读书,读好书。那么我们为什么读书,怎样读书,今天我们一起来聆听几百年以前的先哲的高论。
论读书
弗朗西斯·培根
学习目标
1、阅读课文,理解并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
2、梳理课文的论述思路,学习作者的说理艺术。
3、树立正确的读书观,认识读书的价值,学会以正确的方法和态度读书。
4、积累读读写写词语。。
新知讲解
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身官僚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实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培根的主要建树在哲学方面。认为“知识就是力量”。因此马克思称他为“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随笔》是培根在文学方面的主要著作。此外,培根还写了法律著作、历史著作 《亨利第七王朝史》、幻想游记《新大西岛》等。
词语学习
怡( )情 统筹( ) 藻( )饰 狡黠( )
诘( )难 睾( )肾 涉猎( )
蒸馏( ) 阐证( ) 滞( )碍
吹毛求疵( ) 寻章摘( )句

咀嚼( )
味同嚼蜡( )

chóu
zǎo
xiá
jié
gāo
liè
liú
zhì

zhāi
jué
jiáo
chǎn
怡情:
文采藻饰:
诘难:
寻章摘句:
练达:
味同嚼蜡:
滞碍:
吹毛求疵:
高谈阔论:
使心情愉快。
修饰文词,使之富有文采。
诘问,为难。
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断语词。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不通畅。
这里指细致到烦琐、挑剔的地步。
干练通达,指阅历丰富,通晓世故人情。
形容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也比喻畅快而无拘束地谈论。或没有实质内容,空泛而漫无边际地谈论。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思考:
本文的中心话题是“读书”,围绕这一话题,谈了些什么内容?
读书足以怡情-全凭观察得之——
读书的正确目的;
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使能无知而显有知——
要讲究读书的方法
读史使人明智-皆有特药可医——
读书的作用
句段品味
1、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非好学深思者莫属。
这几句话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的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重点阐述读书的好处。
2、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
这几句话从反面指出读书中的三种偏向,并论述读书和经验的关系:相互补充、相辅相成。
3、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需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取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
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
这几句话主张对不同的书采用不同的读法,或选读,或浏览,或通读,或精读,有的书可只读摘要。
4、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这几句话说明各种学科的书籍,阅读后都有塑造性格的作用。
学习论证方法,体味其表达效果。
揣摩文中的这几段文字,说说它们的观点是什么,又是怎样阐述这些观点的。
1、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皆成性格”。
2、从“读书补天然之不足”到“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3、从“书亦可请人代读”到“味同嚼蜡矣”。
4、从“人之才智但有滞碍”到“皆有特药可医”。
1、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观点:读书能够塑造人的性格。
方法:用归纳法证明观点。先列举六门学科的作用,最后加以归纳。
作用:使人信服。
2、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观点:读书与经验的作用及关系。
方法:用比喻证明观点。
3、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
用比喻的方法从反面强调好书一定要细细揣摩,深入钻研才能读出味道。
观点:读书能够弥补人精神上的缺陷。
方法:比喻论证、举例论证。
作用:使论说的道理通俗易懂,并使语言表达生动形象,具体可感。
4、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漫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
古往今来名人学者遨游书海留下了许多关于读书名言以激励后之学者,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读书的名言?
读书患不多,思人患不明。患足已不学,既学患不行。——韩愈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劝学》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卢梭
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课堂总结
本课就读书问题,谈了为什么读书和怎样读书。语言精练、生动、富有哲理意味,值得我们细细琢磨体会。“少年辛苦终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愿我们都能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课堂练习
下列加点的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藻饰 zǎo 狡黠xiá 怡情( yí ) 大而无当dàng
B、诘难 nàn 咀嚼 jiǎo 矫(jiǎo ) 味同嚼蜡jué
C、滞碍 chì 劝诫jiè 睾( gāo)肾 抠字句kōu
D、轻鄙 bǐ 粗糙 cāo 阐证( chán ) 吹毛求疵cī
下面句子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非好学深思者莫属。
B、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轿,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
C、有只须读取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
D、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
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 )
A.王老伯是个吹毛求疵的人,我们都很愿意和他说话。
B.所以,我一直觉得,这里的价值应远远超过厅里那座看似排场却大而化之的办公大楼。
C.这个学生,才思散捷,写文章时,语言清新流畅,没有丝毫寻章摘句的痕迹。
D.本来是一堂非常生动的生物课,让他讲得味同嚼蜡,同学们听得恹恹欲睡。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成语大会”节目受到中小学生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删掉“的原因”)
B.孟非是近年来深受观众喜爱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他常常妙语连珠,拥有广泛的支持者,有很高的收视率。(把“拥有广泛的支持者”改为“得到观众的广泛支持”)
C.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积极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在句末加上“的活动”)
D.“五四”的火炬传到了当代青年的手中。如何点燃和照亮自己的青春,是每个当代青年都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思考”和“面对”互换位置)
拓展提高
读书的习惯 钱歌川
①人类的知识大都是从眼睛输入的,用耳朵听来的东西,毕竟有限,学生治学,固然要听,但是更重要的还是在读。英国大学里有些学生终年不去听讲,学校里也让他们如此,而且多认为他们是优秀学生,考试时果然比每天去听讲的学生成绩还要好,因为勤读胜于勤听,名师讲授,同学共享,只有自修,才是一人独得。
②古今的大学者没有不勤读的,囊萤凿壁,比我们现在的一灯如豆,还要不方便得多,但学问就是这样得来。苏东坡说“读书万卷始通神”,可见学问并不难,只在多读,你如果手不释卷,必然会有成就,甚至偶然翻阅,也就开卷有益。
③可是现在很少有人手上拿着书本。一般人买书,大都是拿来作装饰品的,永远陈列在书架上,很少拿到手中来读。这些书要他们去读,条件很多,第一得有明窗净几,其次得有清闲,再次得有心情;地方不好不能读书,时间不长不能读书,心情不定也不能读书。懒学生还有一首解嘲的打油诗:春来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有蚊虫冬有雪,收拾书本好过年。
④阔公子有了明窗净几,又有的是清闲,但还是不能读书,因为他没有那种心情;穷小子终日忙于做工糊口,也没有时间读书。军人忙于打仗,商人忙于赚钱,政客忙于应酬,男子忙于做事,女子忙于说话,少年忙于寻乐,老人忙于怀旧,甚至闲人也忙于逛街,或坐茶馆,或凑热闹,似乎谁都不能读书。其实,他们并不是不能读书,而只是不去读书罢了。要读书谁都可以读,决不受任何限制,读书的条件,就在养成读书的习惯,其余皆不足道。
⑤我认为要读书决不可等待那种无尽悠闲的到来才开始,应该随时随地利用空余的时间来读,把那种读书的习惯,织入我们的生活中去,作为我们日常工作的调剂品。那么,事也做了,书也读了,一点光阴也没有虚掷。
⑥利用余暇去读书是轻而易举的,大家之所以不这样做,仅是因为没有这种习惯而已。英国人在电车上读书的风气很盛,每天都要出外工作,起码有一个钟头在电车上,预备一本书专门在车上读,不过几天也就读完了,日积月累,一年读四五十本书,也不算稀奇。我们对于这种余暇不去利用,实在可惜。
⑦英国人利用余暇读书,不仅在有规律的电车上,即使在饭馆菜馆中也是一样。至于在休假日,夫妇约好同出游玩,丈夫至多取一根手杖就可以出门,太太则不免要去戴顶帽子。可是每当那丈夫在楼下等着太太去戴帽子的时候,他照例翻开一本书来读,等他太太把帽子戴好姗姗地走下楼来,他手中的书,也就起码读完两章了。中国的丈夫却不晓得这样做,所以在楼下不仅独自等得心焦,而他太太一再地被他催促,也就老不耐烦,常常把一个快乐的计划,弄成不欢的结果。
⑧枕边有一本书,可以免得翻来覆去睡不着的苦,厕上有一本书,可以辟除恶臭,袋中有一本书,可以消解旅途的无聊。如果大家都有了这种读书的习惯,不仅国民的知识可以逐年增加,而且闲事也就不会有人爱管了。
(选自季羡林主编《百年美文》,有删改)
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本文的观点。
文中那些不读书的人,他们为自己寻找的理由,有哪些?
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简要分析其作用。
作业布置
谈读书(节选)
朱光潜
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与其十部书都只能泛览一遍,不如取一部书精读十遍。“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悬为座右铭。必须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多读而不求甚解,譬如驰骋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心花意乱,空手而归。世间许多人读书只是为装点门面,如暴发户炫耀家私,以多为贵。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最能表达选段中心的句子是哪一句?
选段运用哪些论证方法?各举一例说明。
结合语境解释“涵泳优游”。末尾句中的“这”指代的是什么?
板书设计



读书的目的
读书的方法
读书的作用
第一层:读书足以怡情——全凭观察得之
第二层: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使能无知而显有知
第三层:读史使人明智——皆有特药可医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谈读书》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阅读课文,理解并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
2、梳理课文的论述思路,学习作者的说理艺术。
3、树立正确的读书观,认识读书的价值,学会以正确的方法和态度读书。
4、积累读读写写词语。
【学习重点】
1、阅读课文,理解并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
2、梳理课文的论述思路,学习作者的说理艺术。
3、树立正确的读书观,认识读书的价值,学会以正确的方法和态度读书。
【学习难点】
梳理课文的论述思路,学习作者的说理艺术。
【学习时间】1课时
【教学进程】
【导入新课】
有人说,现在已经进入“读图时代”,各种各样的图铺天盖地一般呈现在人们眼前,读图已经成为时尙。有人认为,读图是造成全民族阅读水平低下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回归读书,尤其是中学生要多读书,读好书。那么我们为什么读书,怎样读书,今天我们一起来聆听几百年以前的先哲的高论。
【有关资料】
作者介绍
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十七世纪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哲学史上和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在人类思想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马克思曾誉之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培根12岁入剑桥大学读书,毕业后就一直为英国王室服务,曾当律师和国会会员,担任过掌玺大臣和英国大法官。晚年专心从事学术研究的著述活动,写成了一批在近代文化思想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著作,其中最重要的一部是《伟大的复兴——新工具论》。另外,他以哲学家的眼光,思考了广泛的人生问题,写出了许多形式短小、风格活泼的随笔小品,后集成《人生论》。他的随笔小品说理透彻,会意隽永。雪莱曾评价说:“他的文字有一种优美而庄严的韵律,给感情以动人的美感,他的论述有着超人的智慧和哲学,给理智以深刻的启迪”。
文章结构:
全文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先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的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而后,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接着,论述读书与经验的关系:相互补充、相辅相成。
第二层(从“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到“始能无知而显有知”):主要论述读书的方法,指出对不同的书应采取不同的读法。
第三层(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结尾):主要论述读书的益处。
写法特点:
(1)运用比喻说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2)运用排比说理,使所说的道理十分显豁,读起来富于气势,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
(3)运用对比说理,通过从正面和反面对比论说,使说理更加全面、有力。
【预习设计】
加点字注音:
怡情( )  藻饰( )  狡黠( )  诘难( )  滞碍( ) 
矫( )  咀嚼( )  睾肾( )  阐证( ) 
味同嚼蜡( )  吹毛求疵( ) 
解释词语:
怡情:
藻饰:
练达:
傅彩:
狡黠:
诘难:
滞碍:
高谈阔论:
寻章摘句:
味同嚼蜡:
吹毛求疵:
大而无当

【新课学习】
本文的中心话题是“读书”,围绕这一话题,谈了些什么内容?
理解下面几个句子。
1、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非好学深思者莫属。
2、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
3、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需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取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
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
4、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合作探究】
文章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分别论证了什么观点 试举例说明。
【扩展延伸】
读书的习惯
钱歌川
①人类的知识大都是从眼睛输入的,用耳朵听来的东西,毕竟有限,学生治学,固然要听,但是更重要的还是在读。英国大学里有些学生终年不去听讲,学校里也让他们如此,而且多认为他们是优秀学生,考试时果然比每天去听讲的学生成绩还要好,因为勤读胜于勤听,名师讲授,同学共享,只有自修,才是一人独得。
②古今的大学者没有不勤读的,囊萤凿壁,比我们现在的一灯如豆,还要不方便得多,但学问就是这样得来。苏东坡说“读书万卷始通神”,可见学问并不难,只在多读,你如果手不释卷,必然会有成就,甚至偶然翻阅,也就开卷有益。
③可是现在很少有人手上拿着书本。一般人买书,大都是拿来作装饰品的,永远陈列在书架上,很少拿到手中来读。这些书要他们去读,条件很多,第一得有明窗净几,其次得有清闲,再次得有心情;地方不好不能读书,时间不长不能读书,心情不定也不能读书。懒学生还有一首解嘲的打油诗:春来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有蚊虫冬有雪,收拾书本好过年。
④阔公子有了明窗净几,又有的是清闲,但还是不能读书,因为他没有那种心情;穷小子终日忙于做工糊口,也没有时间读书。军人忙于打仗,商人忙于赚钱,政客忙于应酬,男子忙于做事,女子忙于说话,少年忙于寻乐,老人忙于怀旧,甚至闲人也忙于逛街,或坐茶馆,或凑热闹,似乎谁都不能读书。其实,他们并不是不能读书,而只是不去读书罢了。要读书谁都可以读,决不受任何限制,读书的条件,就在养成读书的习惯,其余皆不足道。
⑤我认为要读书决不可等待那种无尽悠闲的到来才开始,应该随时随地利用空余的时间来读,把那种读书的习惯,织入我们的生活中去,作为我们日常工作的调剂品。那么,事也做了,书也读了,一点光阴也没有虚掷。
⑥利用余暇去读书是轻而易举的,大家之所以不这样做,仅是因为没有这种习惯而已。英国人在电车上读书的风气很盛,每天都要出外工作,起码有一个钟头在电车上,预备一本书专门在车上读,不过几天也就读完了,日积月累,一年读四五十本书,也不算稀奇。我们对于这种余暇不去利用,实在可惜。
⑦英国人利用余暇读书,不仅在有规律的电车上,即使在饭馆菜馆中也是一样。至于在休假日,夫妇约好同出游玩,丈夫至多取一根手杖就可以出门,太太则不免要去戴顶帽子。可是每当那丈夫在楼下等着太太去戴帽子的时候,他照例翻开一本书来读,等他太太把帽子戴好姗姗地走下楼来,他手中的书,也就起码读完两章了。中国的丈夫却不晓得这样做,所以在楼下不仅独自等得心焦,而他太太一再地被他催促,也就老不耐烦,常常把一个快乐的计划,弄成不欢的结果。
⑧枕边有一本书,可以免得翻来覆去睡不着的苦,厕上有一本书,可以辟除恶臭,袋中有一本书,可以消解旅途的无聊。如果大家都有了这种读书的习惯,不仅国民的知识可以逐年增加,而且闲事也就不会有人爱管了。
(选自季羡林主编《百年美文》,有删改)
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本文的观点。
文中那些不读书的人,他们为自己寻找的理由,有哪些?

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简要分析其作用。
【课堂检测】
下列加点的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藻饰 zǎo 狡黠xiá 怡情( yí ) 大而无当dàng
B、诘难 nàn 咀嚼 jiǎo 矫(jiǎo ) 味同嚼蜡jué
C、滞碍 chì 劝诫jiè 睾( gāo)肾 抠字句kōu
D、轻鄙 bǐ 粗糙 cāo 阐证( chán ) 吹毛求疵cī
下面句子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非好学深思者莫属。
B、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轿,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
C、有只须读取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
D、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
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 )
A.王老伯是个吹毛求疵的人,我们都很愿意和他说话。
B.所以,我一直觉得,这里的价值应远远超过厅里那座看似排场却大而化之的办公大楼。
C.这个学生,才思散捷,写文章时,语言清新流畅,没有丝毫寻章摘句的痕迹。
D.本来是一堂非常生动的生物课,让他讲得味同嚼蜡,同学们听得恹恹欲睡。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成语大会”节目受到中小学生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删掉“的原因”)
B.孟非是近年来深受观众喜爱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他常常妙语连珠,拥有广泛的支持者,有很高的收视率。(把“拥有广泛的支持者”改为“得到观众的广泛支持”)
C.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积极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在句末加上“的活动”)
D.“五四”的火炬传到了当代青年的手中。如何点燃和照亮自己的青春,是每个当代青年都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思考”和“面对”互换位置)
【作业布置】
谈读书(节选)
朱光潜
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与其十部书都只能泛览一遍,不如取一部书精读十遍。“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悬为座右铭。必须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多读而不求甚解,譬如驰骋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心花意乱,空手而归。世间许多人读书只是为装点门面,如暴发户炫耀家私,以多为贵。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最能表达选段中心的句子是哪一句?
选段运用哪些论证方法?各举一例说明。
结合语境解释“涵泳优游”。末尾句中的“这”指代的是什么?
【学后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谈读书》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阅读课文,理解并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
2、梳理课文的论述思路,学习作者的说理艺术。
3、树立正确的读书观,认识读书的价值,学会以正确的方法和态度读书。
4、积累读读写写词语。
【学习重点】
1、阅读课文,理解并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
2、梳理课文的论述思路,学习作者的说理艺术。
3、树立正确的读书观,认识读书的价值,学会以正确的方法和态度读书。
【学习难点】
梳理课文的论述思路,学习作者的说理艺术。
【学习时间】1课时
【教学进程】
【导入新课】
有人说,现在已经进入“读图时代”,各种各样的图铺天盖地一般呈现在人们眼前,读图已经成为时尙。有人认为,读图是造成全民族阅读水平低下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回归读书,尤其是中学生要多读书,读好书。那么我们为什么读书,怎样读书,今天我们一起来聆听几百年以前的先哲的高论。
【有关资料】
作者介绍
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十七世纪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哲学史上和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在人类思想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马克思曾誉之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培根12岁入剑桥大学读书,毕业后就一直为英国王室服务,曾当律师和国会会员,担任过掌玺大臣和英国大法官。晚年专心从事学术研究的著述活动,写成了一批在近代文化思想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著作,其中最重要的一部是《伟大的复兴——新工具论》。另外,他以哲学家的眼光,思考了广泛的人生问题,写出了许多形式短小、风格活泼的随笔小品,后集成《人生论》。他的随笔小品说理透彻,会意隽永。雪莱曾评价说:“他的文字有一种优美而庄严的韵律,给感情以动人的美感,他的论述有着超人的智慧和哲学,给理智以深刻的启迪”。
文章结构:
全文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先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的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而后,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接着,论述读书与经验的关系:相互补充、相辅相成。
第二层(从“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到“始能无知而显有知”):主要论述读书的方法,指出对不同的书应采取不同的读法。
第三层(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结尾):主要论述读书的益处。
写法特点:
(1)运用比喻说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2)运用排比说理,使所说的道理十分显豁,读起来富于气势,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
(3)运用对比说理,通过从正面和反面对比论说,使说理更加全面、有力。
【预习设计】
加点字注音:
怡情( )  藻饰( )  狡黠( )  诘难( )  滞碍( ) 
矫( )  咀嚼( )  睾肾( )  阐证( ) 
味同嚼蜡( )  吹毛求疵( ) 
【答案】
怡情( yí )  藻饰( zǎo )  狡黠( xiá )  诘难( jié nàn ) 滞碍( zhì )
矫(jiǎo ) 咀嚼(jué ) 睾( gāo)肾 阐证( chǎn )
味同嚼蜡(jiáo ) 吹毛求疵( cī )
解释词语:
怡情:
藻饰:
练达:
傅彩:
狡黠:
诘难:
滞碍:
高谈阔论:
寻章摘句:
味同嚼蜡:
吹毛求疵:
大而无当

【答案】
怡情:使心情愉快。
藻饰:修饰文辞。
练达:干练通达,指阅历丰富,通晓世故人情。
傅彩:着色。文中指给言辞增添光彩。
狡黠:狡诈,刁滑
诘难:诘问,为难。
滞碍:不通畅。
高谈阔论:形容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也比喻畅快而无拘束地谈论。或没有实质内容,空泛而漫无边际地谈论。
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段词句。指读书时仅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味同嚼蜡: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吹毛求疵:刻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
大而无当:当:底。指大得无边际,也用以表示虽然大,但不合实用。
【新课学习】
本文的中心话题是“读书”,围绕这一话题,谈了些什么内容?
【答案】
读书的目的、读书的方法、读书的作用
理解下面几个句子。
1、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非好学深思者莫属。
2、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
3、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需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取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
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
4、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答案】
这几句话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的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重点阐述读书的好处。
这几句话从反面指出读书中的三种偏向,并论述读书和经验的关系:相互补充、相辅相成。
这几句话主张对不同的书采用不同的读法,或选读,或浏览,或通读,或精读,有的书可只读摘要。
这几句话说明各种学科的书籍,阅读后都有塑造性格的作用。
【合作探究】
文章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分别论证了什么观点 试举例说明。
【答案】
①比喻论证。例如,“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用“自然花草”比喻“人的天性”,“修剪移接”比喻“求知学习”,论证了读书对人的天赋的作用。这样写,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②对比论证。例如,文章开头从正面论述了读书的目的,接着从反面论述了读书的三种偏向。正面与反面结合,使说理更加全面、有力。
③归纳论证。例如,“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前六个分句具体论述了读书的作用,最后分句对前面的论述内容加以概括。在分述的基础上归纳并得出结论,这是归纳论证法。由于前面列举的内容丰富翔实,最后得出的论断就会更使人信服。
【扩展延伸】
读书的习惯
钱歌川
①人类的知识大都是从眼睛输入的,用耳朵听来的东西,毕竟有限,学生治学,固然要听,但是更重要的还是在读。英国大学里有些学生终年不去听讲,学校里也让他们如此,而且多认为他们是优秀学生,考试时果然比每天去听讲的学生成绩还要好,因为勤读胜于勤听,名师讲授,同学共享,只有自修,才是一人独得。
②古今的大学者没有不勤读的,囊萤凿壁,比我们现在的一灯如豆,还要不方便得多,但学问就是这样得来。苏东坡说“读书万卷始通神”,可见学问并不难,只在多读,你如果手不释卷,必然会有成就,甚至偶然翻阅,也就开卷有益。
③可是现在很少有人手上拿着书本。一般人买书,大都是拿来作装饰品的,永远陈列在书架上,很少拿到手中来读。这些书要他们去读,条件很多,第一得有明窗净几,其次得有清闲,再次得有心情;地方不好不能读书,时间不长不能读书,心情不定也不能读书。懒学生还有一首解嘲的打油诗:春来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有蚊虫冬有雪,收拾书本好过年。
④阔公子有了明窗净几,又有的是清闲,但还是不能读书,因为他没有那种心情;穷小子终日忙于做工糊口,也没有时间读书。军人忙于打仗,商人忙于赚钱,政客忙于应酬,男子忙于做事,女子忙于说话,少年忙于寻乐,老人忙于怀旧,甚至闲人也忙于逛街,或坐茶馆,或凑热闹,似乎谁都不能读书。其实,他们并不是不能读书,而只是不去读书罢了。要读书谁都可以读,决不受任何限制,读书的条件,就在养成读书的习惯,其余皆不足道。
⑤我认为要读书决不可等待那种无尽悠闲的到来才开始,应该随时随地利用空余的时间来读,把那种读书的习惯,织入我们的生活中去,作为我们日常工作的调剂品。那么,事也做了,书也读了,一点光阴也没有虚掷。
⑥利用余暇去读书是轻而易举的,大家之所以不这样做,仅是因为没有这种习惯而已。英国人在电车上读书的风气很盛,每天都要出外工作,起码有一个钟头在电车上,预备一本书专门在车上读,不过几天也就读完了,日积月累,一年读四五十本书,也不算稀奇。我们对于这种余暇不去利用,实在可惜。
⑦英国人利用余暇读书,不仅在有规律的电车上,即使在饭馆菜馆中也是一样。至于在休假日,夫妇约好同出游玩,丈夫至多取一根手杖就可以出门,太太则不免要去戴顶帽子。可是每当那丈夫在楼下等着太太去戴帽子的时候,他照例翻开一本书来读,等他太太把帽子戴好姗姗地走下楼来,他手中的书,也就起码读完两章了。中国的丈夫却不晓得这样做,所以在楼下不仅独自等得心焦,而他太太一再地被他催促,也就老不耐烦,常常把一个快乐的计划,弄成不欢的结果。
⑧枕边有一本书,可以免得翻来覆去睡不着的苦,厕上有一本书,可以辟除恶臭,袋中有一本书,可以消解旅途的无聊。如果大家都有了这种读书的习惯,不仅国民的知识可以逐年增加,而且闲事也就不会有人爱管了。
(选自季羡林主编《百年美文》,有删改)
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本文的观点。
【答案】
我们要利用闲暇坚持读书,养成读书的习惯。
文中那些不读书的人,他们为自己寻找的理由,有哪些?
【答案】
一是没有明窗净几(或:地方不好);二是没有时间(或:时间不长);三是没有心情(或:心情不定)。
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简要分析其作用。
【答案】
正反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通过举例、正反对比论证,突出中心论点,如:文章通过古今大学者刻苦勤读、英国人利用余暇读书的事例,与那些找借口不读书的人进行对比,说明只要想读书,随时随地都可以,关键要养成读书的习惯。
【课堂检测】
下列加点的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藻饰 zǎo 狡黠xiá 怡情( yí ) 大而无当dàng
B、诘难 nàn 咀嚼 jiǎo 矫(jiǎo ) 味同嚼蜡jué
C、滞碍 chì 劝诫jiè 睾( gāo)肾 抠字句kōu
D、轻鄙 bǐ 粗糙 cāo 阐证( chán ) 吹毛求疵cī
【答案】A
【解析】A正确;B 咀嚼应读jué ; 味同嚼蜡应读:jiáo;C滞碍应读:zhì;D阐证应读:chǎn。
下面句子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非好学深思者莫属。
B、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轿,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
C、有只须读取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
D、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
【答案】B
【解析】轿应写作:矫
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 )
A.王老伯是个吹毛求疵的人,我们都很愿意和他说话。
B.所以,我一直觉得,这里的价值应远远超过厅里那座看似排场却大而化之的办公大楼。
C.这个学生,才思散捷,写文章时,语言清新流畅,没有丝毫寻章摘句的痕迹。
D.本来是一堂非常生动的生物课,让他讲得味同嚼蜡,同学们听得恹恹欲睡。
【答案】 C
【解析】 A.中“吹毛求疵”指故意挑别人的毛病。一般是贬义,不合语境。B.大而化之:形容做事情不够谨慎,疏忽大意,不合语境; D.“味同嚼蜡”指多指说话或文章枯燥无味,用在这里不合适。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成语大会”节目受到中小学生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删掉“的原因”)
B.孟非是近年来深受观众喜爱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他常常妙语连珠,拥有广泛的支持者,有很高的收视率。(把“拥有广泛的支持者”改为“得到观众的广泛支持”)
C.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积极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在句末加上“的活动”)
D.“五四”的火炬传到了当代青年的手中。如何点燃和照亮自己的青春,是每个当代青年都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思考”和“面对”互换位置)
【答案】B
【解析】B.“有很高的收视率”的主语不是“孟非”,而是“他主持的节目”,“他常常妙语连珠”改为“他主持的节目”。
【作业布置】
谈读书(节选)
朱光潜
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与其十部书都只能泛览一遍,不如取一部书精读十遍。“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悬为座右铭。必须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多读而不求甚解,譬如驰骋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心花意乱,空手而归。世间许多人读书只是为装点门面,如暴发户炫耀家私,以多为贵。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最能表达选段中心的句子是哪一句?
【答案】
第1句: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
选段运用哪些论证方法?各举一例说明。
【答案】
比喻论证:“多读而不求甚解,譬如驰骋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心花意乱,空手而归”。引用论证:“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对比论证:“少读”与“多读”对比。
结合语境解释“涵泳优游”。末尾句中的“这”指代的是什么?
【答案】
意为运用得从容自如、得心应手的一种境界。指代读书只为装点门面、以多为贵。
【学后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谈读书》 单元 4 学科 语文 年级 九
学习目标 1、阅读课文,理解并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2、梳理课文的论述思路,学习作者的说理艺术。3、树立正确的读书观,认识读书的价值,学会以正确的方法和态度读书。4、积累读读写写词语。
重点 1、阅读课文,理解并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2、梳理课文的论述思路,学习作者的说理艺术。3、树立正确的读书观,认识读书的价值,学会以正确的方法和态度读书。
难点 梳理课文的论述思路,学习作者的说理艺术。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有人说,现在已经进入“读图时代”,各种各样的图铺天盖地一般呈现在人们眼前,读图已经成为时尙。有人认为,读图是造成全民族阅读水平低下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回归读书,尤其是中学生要多读书,读好书。那么我们为什么读书,怎样读书,今天我们一起来聆听几百年以前的先哲的高论。板书课题。 听 激趣
讲授新课 展示学习目标:1、阅读课文,理解并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2、梳理课文的论述思路,学习作者的说理艺术。3、树立正确的读书观,认识读书的价值,学会以正确的方法和态度读书。4、积累读读写写词语。作者简介: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身官僚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实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培根的主要建树在哲学方面。认为“知识就是力量”。因此马克思称他为“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随笔》是培根在文学方面的主要著作。此外,培根还写了法律著作、历史著作 《亨利第七王朝史》、幻想游记《新大西岛》等。词语学习:怡情( yí )  藻饰( zǎo )  狡黠( xiá )  诘难( jié nàn ) 滞碍( zhì )矫(jiǎo ) 咀嚼(jué ) 睾( gāo)肾 阐证( chǎn ) 味同嚼蜡(jiáo ) 吹毛求疵( cī )
释义:怡情:使心情愉快。
藻饰:修饰文辞。练达:干练通达,指阅历丰富,通晓世故人情。
傅彩:着色。文中指给言辞增添光彩。
狡黠:狡诈,刁滑
诘难:诘问,为难。
滞碍:不通畅。高谈阔论:形容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也比喻畅快而无拘束地谈论。或没有实质内容,空泛而漫无边际地谈论。
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段词句。指读书时仅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味同嚼蜡: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吹毛求疵:刻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大而无当:当:底。指大得无边际,也用以表示虽然大,但不合实用。读课文,整体感知,思考:本文的中心话题是“读书”,围绕这一话题,谈了些什么内容?书足以怡情-全凭观察得之——读书的正确目的;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使能无知而显有知——要讲究读书的方法读史使人明智-皆有特药可医——读书的作用句段品味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非好学深思者莫属。这几句话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的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重点阐述读书的好处。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这几句话从反面指出读书中的三种偏向,并论述读书和经验的关系:相互补充、相辅相成。3、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需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取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这几句话主张对不同的书采用不同的读法,或选读,或浏览,或通读,或精读,有的书可只读摘要。4、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这几句话说明各种学科的书籍,阅读后都有塑造性格的作用。学习论证方法,体味其表达效果。揣摩文中的这几段文字,说说它们的观点是什么,又是怎样阐述这些观点的。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皆成性格”。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观点:读书能够塑造人的性格。方法:用归纳法证明观点。先列举六门学科的作用,最后加以归纳。作用:使人信服。从“读书补天然之不足”到“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观点:读书与经验的作用及关系。方法:用比喻证明观点。从“书亦可请人代读”到“味同嚼蜡矣”。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用比喻的方法从反面强调好书一定要细细揣摩,深入钻研才能读出味道。4、从“人之才智但有滞碍”到“皆有特药可医”。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漫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观点:读书能够弥补人精神上的缺陷。方法:比喻论证、举例论证。作用:使论说的道理通俗易懂,并使语言表达生动形象,具体可感。古往今来名人学者遨游书海留下了许多关于读书名言以激励后之学者,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读书患不多,思人患不明。患足已不学,既学患不行。——韩愈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劝学》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卢梭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读读笔记读读写写练习释义读思笔记概括笔记笔记笔记读 明确目标目标4目标4目标1目标2目标1目标2目标2目标2目标3
选择题:下列加点的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藻饰 zǎo 狡黠xiá 怡情( yí ) 大而无当dàngB、诘难 nàn 咀嚼 jiǎo 矫(jiǎo ) 味同嚼蜡juéC、滞碍 chì 劝诫jiè 睾( gāo)肾 抠字句kōuD、轻鄙 bǐ 粗糙 cāo 阐证( chán ) 吹毛求疵cī下面句子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非好学深思者莫属。B、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轿,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C、有只须读取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D、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 )A.王老伯是个吹毛求疵的人,我们都很愿意和他说话。B.所以,我一直觉得,这里的价值应远远超过厅里那座看似排场却大而化之的办公大楼。C.这个学生,才思散捷,写文章时,语言清新流畅,没有丝毫寻章摘句的痕迹。D.本来是一堂非常生动的生物课,让他讲得味同嚼蜡,同学们听得恹恹欲睡。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成语大会”节目受到中小学生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删掉“的原因”)B.孟非是近年来深受观众喜爱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他常常妙语连珠,拥有广泛的支持者,有很高的收视率。(把“拥有广泛的支持者”改为“得到观众的广泛支持”)C.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积极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在句末加上“的活动”)D.“五四”的火炬传到了当代青年的手中。如何点燃和照亮自己的青春,是每个当代青年都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思考”和“面对”互换位置)拓展提高:读书的习惯 钱歌川①人类的知识大都是从眼睛输入的,用耳朵听来的东西,毕竟有限,学生治学,固然要听,但是更重要的还是在读。英国大学里有些学生终年不去听讲,学校里也让他们如此,而且多认为他们是优秀学生,考试时果然比每天去听讲的学生成绩还要好,因为勤读胜于勤听,名师讲授,同学共享,只有自修,才是一人独得。②古今的大学者没有不勤读的,囊萤凿壁,比我们现在的一灯如豆,还要不方便得多,但学问就是这样得来。苏东坡说“读书万卷始通神”,可见学问并不难,只在多读,你如果手不释卷,必然会有成就,甚至偶然翻阅,也就开卷有益。③可是现在很少有人手上拿着书本。一般人买书,大都是拿来作装饰品的,永远陈列在书架上,很少拿到手中来读。这些书要他们去读,条件很多,第一得有明窗净几,其次得有清闲,再次得有心情;地方不好不能读书,时间不长不能读书,心情不定也不能读书。懒学生还有一首解嘲的打油诗:春来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有蚊虫冬有雪,收拾书本好过年。④阔公子有了明窗净几,又有的是清闲,但还是不能读书,因为他没有那种心情;穷小子终日忙于做工糊口,也没有时间读书。军人忙于打仗,商人忙于赚钱,政客忙于应酬,男子忙于做事,女子忙于说话,少年忙于寻乐,老人忙于怀旧,甚至闲人也忙于逛街,或坐茶馆,或凑热闹,似乎谁都不能读书。其实,他们并不是不能读书,而只是不去读书罢了。要读书谁都可以读,决不受任何限制,读书的条件,就在养成读书的习惯,其余皆不足道。⑤我认为要读书决不可等待那种无尽悠闲的到来才开始,应该随时随地利用空余的时间来读,把那种读书的习惯,织入我们的生活中去,作为我们日常工作的调剂品。那么,事也做了,书也读了,一点光阴也没有虚掷。⑥利用余暇去读书是轻而易举的,大家之所以不这样做,仅是因为没有这种习惯而已。英国人在电车上读书的风气很盛,每天都要出外工作,起码有一个钟头在电车上,预备一本书专门在车上读,不过几天也就读完了,日积月累,一年读四五十本书,也不算稀奇。我们对于这种余暇不去利用,实在可惜。⑦英国人利用余暇读书,不仅在有规律的电车上,即使在饭馆菜馆中也是一样。至于在休假日,夫妇约好同出游玩,丈夫至多取一根手杖就可以出门,太太则不免要去戴顶帽子。可是每当那丈夫在楼下等着太太去戴帽子的时候,他照例翻开一本书来读,等他太太把帽子戴好姗姗地走下楼来,他手中的书,也就起码读完两章了。中国的丈夫却不晓得这样做,所以在楼下不仅独自等得心焦,而他太太一再地被他催促,也就老不耐烦,常常把一个快乐的计划,弄成不欢的结果。⑧枕边有一本书,可以免得翻来覆去睡不着的苦,厕上有一本书,可以辟除恶臭,袋中有一本书,可以消解旅途的无聊。如果大家都有了这种读书的习惯,不仅国民的知识可以逐年增加,而且闲事也就不会有人爱管了。(选自季羡林主编《百年美文》,有删改)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本文的观点。 文中那些不读书的人,他们为自己寻找的理由,有哪些?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简要分析其作用。 做练习 拓展提高
课堂小结 本课就读书问题,谈了为什么读书和怎样读书。语言精练、生动、富有哲理意味,值得我们细细琢磨体会。“少年辛苦终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愿我们都能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