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自制第1课《诗两首》(36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自制第1课《诗两首》(36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2-06 15:02: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6张PPT。学习目标: 1 熟读并背诵两首诗歌,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理解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3.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感受涌动着的激情。 4.体味诗歌抒发的恋土深情和思想愁绪,培养热爱祖国得思想感情。 1. 诗两首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我爱这土地》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作者艾青及写作背景。
2.能力目标:反复朗读,体会诗歌借助鸟的形象表现主题的手法。
3.情感目标:体会诗歌蕴含的深沉而真挚的爱国之情。我爱这土地
艾青谁不爱自己的母亲.谁不爱自己的祖国?穿越时空,只有一种感情能将民族的心联系起来,那就是对祖国深深的爱恋。早在1938年,著名诗人艾青就眼含热泪对祖国母亲唱了一首深情的赞歌——《我爱这土地》。今天,我们——起去感受诗人澎湃着的灵魂。)?
我爱这土地 作者简介: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当代诗人。诗集有:《大堰河》《黎明的通知》《归来的歌》等。 太阳与土地是最能概括诗歌特色的两个概念。诗人对于光明、理想和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常常借助太阳这一意象得以表现,艾青仿佛是一位夸父,至死不渝地去追寻着太阳、光明和理想;作为另一方面,与诗人血脉相连的土地也是他一生一世都无法割舍的眷念。他曾说过:“这个无限广阔的国家和无限丰富的农村生活——无论旧的还是新的——都要求在新诗上有它重要篇幅。”艾青对土地的关注,就是对祖国的挚爱。我爱这土地时代背景 这是一首在现代诗歌史上广泛传诵的名篇。抗战初期的1938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抗日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朗读课文、体会爱国深情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
· 朗读要求:
读音准确
停顿恰当
重音读准
富有节奏 诵读鉴赏:
1.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品味其 缠绵而深沉的爱国情思。2.诗歌运用了哪些意象?请说说这些意象的内涵和其中蕴含的诗人的感情。意象暴风雨打击的土地汹涌着悲愤的河流无止息的激怒的风来自林间的温柔黎明遭受侵略蹂躏的祖国悲愤和激怒的人民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生死眷恋土地的鸟诗人对祖国的挚爱深情1.诗人对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的描写,蕴涵
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对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的描写,形象
地表达了当时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
以及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2.诗中哪两句诗直接抒发了“我”对“这土地”的热爱之情?  课文最后两句直接抒发了“我”对“这土地”
的热爱之情。3.诗中“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你怎样理解?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然后
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这只“鸟”是一个饱受磨难,拼尽全力
用整个生命去歌唱的形象。 它歌唱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生命耗尽
后便投身土地的怀抱,与它所挚爱的土地融为
一体,这两句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念,
为祖国献身的愿望。我爱这土地4.“用嘶哑的喉咙歌唱”一句,“嘶哑”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如果用“嘹亮”好吗?为什么?
“嘶哑”表达了歌唱不已,真情无限的情怀,哪怕唱至喉咙充血,声音嘶哑,面对困难斗争的几多悲伤,也不会停息对大地的歌唱。如果用“嘹亮”,虽添了亮色,但少了艰辛,减弱了对大地挚诚感情的表达。因此,用“嘶哑”比用“嘹亮”好。艾青的诗有着特有的忧郁美。诗人的这种忧郁,源自民族的苦难,体现着他深刻的忧患意识,博大的历史襟怀和浓烈的爱国真情! 
艾青的诗永远昭示我们:
对国家、民族深沉强烈的爱和广博的襟怀、火热的心肠,是诗的根本!你知道吗: 有关爱国主题的名言及古诗词名句 爱国名言
爱国高于一切__ 肖邦
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___陶行知
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___ 列宁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___顾炎武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___邓小平 古诗词名句 先天下之优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以国家之务为己任——韩愈
  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于谦
 位卑未敢忘优国——陆游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____曹植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假如诗人还健在,面对繁荣昌盛的祖国,还用《我爱这土地》抒情,他会怎样写?
拓展延伸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也应该用 的喉咙歌唱:这被          所滋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 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 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 ……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 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嘴角常含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可从下面词语中选出最能表达诗意的进行填空:
  笑容、笑眼、埋葬、融化、 夕阳、朝霞、啼血、圆润、
  愤怒、激情、感动、猛烈、狂风暴雨、和风细雨
乡愁余光中 余光中,1928年出生于南京。 祖籍 福建永春。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 为自己写作 的“四度空间”。 至今驰骋文坛已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 家、优秀翻译家。著名文集有《白 玉苦瓜》 、《灵河》、《石室 之死》等。
余光中的乡愁情结 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紫金山麓,族人为他取名“光中”,有“光耀中华”之意。后来,因为一首脍炙人口的《乡愁》,让无数中国人记住了他的名字。
他曾说,“大陆是母亲,台湾是妻子,烧我成灰,我的汉魂唐魄仍然萦绕着那片厚土。”
“从21岁漂泊台湾,到小楼孤灯下怀乡的呢喃,直到往来于两岸间的探亲、观光、交流,萦绕在我心中的仍旧是挥之不去的乡愁。”
“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和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
在台湾诗人余光中的字里行间,处处流淌着一股浓浓的乡情,一缕淡淡的乡愁。因为他的诗歌,余光中素有“乡愁诗人”的盛誉。听朗诵,感乡愁读诗的温馨提示:
1、注意节奏:参照课后练习三,用“∕”给诗文的其余三节划分停顿标识。
2、读出感情:
一、二节,语速要慢,读出思念之情;
第三节,“啊”读作轻声,相当于“呵”,读出生死离别的伤感;
第四节,音调上扬,读出对祖国的无限思念,要有荡气回肠的感觉,“在那头”一字一顿。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 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 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乡愁 点击听范读!1.诗人把乡愁分成了几个阶段来写?它们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找出表示这种顺序的标志性词语。品读鉴赏:2.诗人把乡愁分别比作什么?每一种对象分别表现诗人对谁的思念?这些比喻的运用有什么好处?
3. 诗中哪些语句让你感触最深?请找出来,读一读,并说说理由?
4、怎样概括这首诗的主旨? 1.诗人把乡愁分成了几个阶段来写?它们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找出表示这种顺序的标志性词语。四个阶段;
时间的先后顺序;
标志性词语是:“小时侯”、“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
2.诗人把乡愁分别比作什么?每种对象分别表现诗人对谁的思念?这些比喻的运用有什么好处?
诗人把乡愁分别比作:“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 第一节中的“邮票”表现的是:小时侯,母子分离,自己对母亲的思念;
第二节中的“船票”表现的是:长大后,夫妻分离,增添了自己与妻子分离的相思;
第三节中的“坟墓”表现的是:后来,母亲去世,自己对母亲的怀念;
第四节中的“海峡”表现的是:现在,自己把对亲人、对家乡的思念升华为对祖国大陆的无限眷恋。
作用:用巧妙的比喻把抽象的乡愁写得具体可感,形象生动,富有艺术感染力。
3.诗中哪些语句让你感触最深?请找出来,读一读,并说说理由?4、怎样概括这首诗的主旨? 这首诗通过:“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等四个意象的描写,抒发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和无限眷恋祖国的感慨!思考:本文表现怎样的主题?这是一首抒情诗,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把抽象的 乡愁具体化、实物化,变成具体可感 的 东西,表达了作者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结束分离之苦的 强烈愿望。 作者在这首诗里,设置了四个时段,将乡愁浓缩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意象,通过四个时段和空间的变化,逐层推进,使意象次第放大,将乡愁 诠释为亲情、爱情和思家爱国之情,感情由淡而浓,主题由
浅入深,在一咏三叹之中,将
乡愁渲染得异常浓烈。
余光中《乡愁》一诗的构思特点 :邮票 船票 坟墓 海峡乡愁
余光中小时候 长大后 后来 现在托物言志故乡之思逐层推进家国之情1、结构上寓变化于统一,节与节,句与句均衡对称,但整齐中又有参差,长句与短句互相变化错落,体现 自由 诗的 特点。《乡愁》这首诗的 结构美和 音乐美体现在 哪里呢?
2、同一位置上 的词的 重复与 叠词的 运用,在音乐上造成一种回环往复 ,一 唱三叹的 旋律,给全诗 营造一种 低回怅惘的 基调。
拓展练习:
新中国已经成立半个多世纪了,台湾却仍是一个有家难回的孩子,台湾同胞更是望眼欲穿,想早日回到祖国大陆,与亲人团聚.请以“隔海相望的亲人,我想对你说……”为开头,写一段话,慰藉台湾同胞的相思之苦。
要求:1.感情真实
2.字数不限,一句话也行。《乡愁》作业:
1.搜集古人描写乡愁的诗句(条数不限)
2.阅读下面句子,然后仿写:
(1)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
(2)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3.选取诗中任何一句,展开联想,试将你心中的画面描绘出来,要求表现出诗人的感情。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