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1张PPT。“千古江山”专题复习 余秋雨先生说过,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 但凡怀古之作,千百年来所抒发的情感大同小异,所不同的是作者的历史观、选材与写作手法。 复习目标背诵默写《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把握两首词的思想情感。
能够正确分析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掌握相关题型的答题技巧。检查预习词是诗的别体,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词又称曲子词、诗余、长短句 ,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
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字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按长短词大致可分为三类小令、中调、长调。词的风格基本分为:豪放派、婉约派两大类。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李清照、柳永、李煜、晏殊、秦观、周邦彦、吴文英、纳兰性德、 晏几道、姜夔等。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有苏轼、辛弃疾、陆游等。⑴大江东去, 、 。
⑵遥想公瑾当年, ,雄姿英发。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⑶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 。
⑷千古江山, ,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⑸想当年, , 。
⑹元嘉草草, , 。
用精炼的语言概括这两首词的主题思想。
《念奴娇 · 赤壁怀古》
《永遇乐 · 京口北固亭怀古》文本探究《赤壁怀古》融写景、怀古、抒情为一体,从描绘古战场的雄奇景色入手,赞一代儒将周瑜的丰功伟绩,抒发作者个人的贬谪失意、功业无成的感慨。结尾处“人生如梦”的感慨是作者迅速从惆怅失意中排解出来,表达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英雄业绩的向往,有着抗金救国、恢复失地的抱负以及不能实现的苦闷;也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偏安的卑劣行径的讽刺和不满,以及对贪功冒进的警告。 两首词都是怀古伤己之作,“伤己”是如何从词作中体现出来的?(1)以景衬情
(2)借典抒情
(3)直抒胸臆一、怀人伤己(伤同时代的人):
第一种是对比失落型:古人能一展抱负,建功立业,得遂心愿,而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从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
第二种是同病相怜型: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体现自己的不得意。
二、怀古伤今: 第一类是古盛今衰型、第二类是物是人非型。
三、理性反思:作者跳出来,站在历史的高度,独抒机杼,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 类型抒发爱国情怀 报国壮志
感慨壮志难酬 怀才不遇
感慨国运衰微 昔盛今衰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淫逸。
感慨盛衰无常 世事沧桑
思想内容怀古伤己怀古伤今鉴赏咏史怀古诗的思想情感,要从哪几个角度入手? 1.弄清史实 知人论世(典故)2.联系古今 设身处地(现实)
3 . 抓住关键 领悟感情 (语言)
4. 品味构思 鉴赏写法 (手法)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②处非位。怆恨使心伤。?答案: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的手法;以凤凰自喻(或“象征诗人自己”),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壮志难酬(或“报国无门”)的悲伤情怀。合作探究感慨身世 关照自我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问:试分析“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这种“伤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问:试分析“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这种“伤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伤心”二字寓含着兴废盛衰之慨,“宫阙”和“土”的对比展现了盛衰无常,兴废更替的慨叹。2、结尾八字表达了对广大百姓在封建王朝兴盛时被奴役,在封建王朝衰亡时做殉葬的伤心。
3、词作借秦汉之事讽喻当今社会。借古讽今,别有寄托洛 桥 李益
金谷园中柳, 春来似舞腰。
那堪好风景, 独上洛阳桥。
注:“洛桥”,一作“上洛桥”,即天津桥,在唐代河南府河南县(今河南洛阳市)。当大唐盛世,阳春时节,这里是贵达士女云集游春的繁华胜地。但在安、史乱后,已无往日盛况。河南县还有一处名园遗址,即西晋门阀豪富石崇的别庐金谷园,在洛桥北望,约略可见。诗歌前两句情景交融,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氛围?整首诗表达了怎样的主题?洛 桥 李益
金谷园中柳, 春来似舞腰。
那堪好风景, 独上洛阳桥。
注:“洛桥”,一作“上洛桥”,即天津桥,在唐代河南府河南县(今河南洛阳市)。当大唐盛世,阳春时节,这里是贵达士女云集游春的繁华胜地。但在安、史乱后,已无往日盛况。河南县还有一处名园遗址,即西晋门阀豪富石崇的别庐金谷园,在洛桥北望,约略可见。诗歌前两句情景交融,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氛围?整首诗表达了怎样的主题?1.诗人眺望金谷园遗址,只见柳条在春风中摆动,婀娜多姿,仿佛一群苗条的歌女在翩翩起舞,一派春色繁荣的好风景。2.这首咏史诗抒发对好景不常、繁华消歇的历史盛衰的感慨 。
抒发感慨,感伤兴衰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小注: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北固亭即北固楼,在北固山上。有怀,有所怀念。这首词怀念的是孙权。
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当堂检测词中借登亭遥望中原并追忆三国时期孙权旧事,含蓄地讽刺了南宋统治集团的昏庸和软弱无能,表达了他对时局的忧虑。上片写登亭所见景色,抒发“兴亡”之叹。下片歌颂孙权的英雄业绩,暗寓自己抗敌报国壮志,同时含蓄地讽刺南宋最高统治集团的昏庸和软弱无能。 一是把写景和抒情、议论密切结合起来,而且都是围绕着“登北固楼”的主题,大处落墨,视野开阔:远眺只写风光无际,近处只写滚滚流水;抒情则只集中于慨叹“千古兴亡”的悠远难追;议论则也仅仅赞扬在京口开创伟业的少年英雄孙权,气魄极其宏大雄壮。
二是全词的层次极为分明。整篇三问三答,自相呼应,创前所未有的意境。
三是融化古人语言入词,曹操的两句话被巧妙地安排在下片,很自然地形成一问一答,活用典故成语,毫无斧凿痕迹。融经铸史,驱遣自如,原为稼轩词的一大特点,而在这首词中,更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 课堂小结怀古诗鉴赏办法: 1.弄清史实 知人论世(典故)2.联系古今 设身处地(现实)
3 . 抓住关键 领悟感情 (语言)
4. 品味构思 鉴赏写法 (手法)
人月圆
吴激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
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请分析这首诗的思想情感。课后作业1、这首词整个化用前人成句典故而成“旧时”句化用刘禹锡《乌衣巷》的诗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写如今江山易主,人事已非,表达作者的亡国之悲;
2、“江州”句化用白居易《琵琶行》的诗句“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表达作者的身世沦落之痛和家国覆亡之恨。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牛渚西江液,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注]谢将军:东晋谢尚,官镇西将烟。镇守牛渚时曾于秋夜泛舟赏月,遇袁宏诵诗听后大为赞赏,邀袁过船长谈达旦,从此袁宏名声大著。
以前两联为例,谈谈“空”字是怎样把写景和抒情联系在一起的?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
答:第一联写诗人夜宿牛渚,江夜寂寥,天水一空,这种秋江空寂之景很自然地使李白想到谢尚对袁宏的提携。
第二联正面写怀古,一个“空”字使作者知音难觅、怀才不遇之情和上联的空寂之景交融在一起。
这首诗既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大志难酬的孤独和寂寞,也表达了自信、旷达、洒脱、豪放之情。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 江? 红
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注]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⑴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
⑵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4分)
⑶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4分)参考答案:
(1)想当年,到而今。??? 借代。
(2)铁骑满郊畿,士兵“膏锋锷”,百姓“填沟壑”,千村寥落。
(3)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敌人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转到想象中“提锐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黄鹤楼的舒畅心情。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间作四首 (其三)
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1)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
(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答:【译文】
西山崇山峻岭,连绵不绝,似与虎穴相连,赤壁下临深渊,那直插云霄的巨石,似乎是龙宫的天然屏障。这三国必争的要冲,当年英雄所建的功业也随着东逝的流水而去。
俯视沙滩,一片明亮,原来是一群白鹭栖息于此;仰望天空,天空如此辽阔,一支高飞的鸿雁似乎步步后退。,最羡慕江边的渔者,悠闲的听着雨打船篷的声音。
【答案】
(1)“拳”和“退”字。
用“拳”字形象地表现了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
(2)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
①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
②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了“最羡鱼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日暮倚杖水边①
(金)王寂
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
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
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
【注】①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
⑴此诗颔联以 和 两位被贬异乡的古人自况,用典精当,对仗工整。(2分)
⑵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并简要赏析首联在写法上的特点。(4分)【答案】
⑴屈原? 白居易
⑵内容:①漂泊的旅思;②谪官的愁思;③秉道直行的信念和内心不被理解的苦闷;④年华易逝的伤感;⑤宦海浮沉的厌倦。
特点:①触景生情,以萧瑟凄清之景引发诗人的纷乱愁思;②以“羁绪”领起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