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2张PPT)
中国古代史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单元概览
1
双线模式学考点
2
单元重点随堂练
3
单元概览
历史时序
统一国家
的建立
世界:
前230年
前221年
前209年夏
前207年
前202年
前138年
前119年
前60年
9年
25年
220年
秦朝建立
西汉建立
东汉建立
中国:
罗马帝国建立
前27年
秦兼并
六国
陈胜、吴广起义爆发
秦朝灭亡
刘邦建立汉朝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设立西域都护
西汉灭亡
刘秀称帝
东汉灭亡
思想文化
焚书坑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漠北战役
单元导语
(1)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并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然而,秦朝统治者实行残暴统治,最终被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推翻。
(2)西汉建立后,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使经济恢复和社会稳定。在汉武帝统治时期,大一统的局面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东汉统治后期,政治动荡,中国社会危机严重。两汉时期,科技与文化都有突出的成就,并开通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往。
线1·要素学考点
双线模式学考点
1
考点
秦始皇 秦统一中国 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
2011版课标: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1. 秦始皇
简介 嬴政,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
评价 (1)功绩:①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②开创了皇帝制度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推行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
(2)过失:①秦始皇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②赋税、徭役和兵役繁重,法律严苛,刑罚残酷等,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秦始皇像
【要点】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
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 秦统一中国
时间 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
概况 (1)兼并六国:秦国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2)开拓边疆:北击匈奴;征服越族地区,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
意义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秦朝的疆域 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3. 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
中央集权制度 目的 为适应新的社会发展,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内容 (1)皇帝制度: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嬴政自称“始皇帝”
(2)中央政权机构:皇帝之下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3)地方行政制度:①废除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在郡下设县,郡县长官由朝廷直接任免;②县以下又设乡、里、亭等基层组织
影响 (1)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沿用
(2)郡县制使皇帝和朝廷控制了全国各地的权力,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要点】反映了秦始皇开创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统治地位
统一 措施 领域 措施 影响
文化 统一文字,将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思想 实行焚书坑儒 摧残了文化,钳制了思想
经济 统一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2021年印次表述:统一货币);以秦制为基础,统一度量衡 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
统一 措施 领域 措施 影响
交通 统一车轨和道路宽窄,修筑道路;开凿灵渠 有利于全国各地交通的顺畅,加强各地的交通往来
军事 派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 扩大了秦朝的疆域,巩固了国家政权
影响 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其进步作用对后世也有深远影响 2
考点
秦的暴政 陈胜、吴广起义 秦朝的灭亡
2011版课标:知道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知道秦朝的灭亡。
秦的暴政 (1)秦始皇:沉重的赋税、兵役、徭役;法律非常严苛,刑罚极其残酷;禁锢思想言论,实行焚书坑儒 (2)秦二世:对民众的剥削更为残酷,穷奢极欲 陈胜、吴广起义 时间 公元前209年夏 人物 陈胜、吴广
原因 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残酷的刑罚 意义 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掀起了反秦的浪潮,为推翻秦王朝奠定了基础 秦朝的 灭亡 (1)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项羽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将秦军主力歼灭 (2)公元前207年,刘邦攻入咸阳,秦朝灭亡 3
考点
西汉的建立 “文景之治”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2011版课标:知道西汉的建立,了解“文景之治”,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1. 西汉的建立 “文景之治”
西汉的建立 刘邦打败了项羽,统一了全国,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文景 之治” 背景 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汉高祖及其继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
措施 提倡以农为本,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表现 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库存的粮食和铜钱非常充盈。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为“文景之治”
影响 为汉朝大一统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2.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目的 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
措施 政治 措施 (1)实施“推恩令”: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施“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削弱了诸侯王势力 (2)建立刺史制度:派刺史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 作用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 汉武帝像
【要点】实施“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盐铁官营、专卖
措施 思想 文化 措施 (1)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2)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经典作为教材
作用 培养人才;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汉代讲经图
【要点】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居于主导地位
措施 经济 措施 (1)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2)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3)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4)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尤其重视兴修水利
作用 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军事 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公元前119年的漠北战役使匈奴遭受沉重打击,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 影响 从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五铢钱
【要点】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4
考点
张骞通西域 丝绸之路 西域都护的设置
2011版课标:通过“丝绸之路”的开通,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1. 张骞通西域
概况 (1)公元前138年,为了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以及各民族想与汉朝往来的愿望
(2)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使西域各地方政权认识到汉朝的富足与强大,纷纷派使节来到长安
影响 (1)连通西域: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史称“凿空”,扩大了西汉王朝的世界视野
(2)民族关系: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地方政权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3)对外交往: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2. 丝绸之路
概念 商人们载着丝绸等货物,从长安出发,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这条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也被称为“陆上丝绸之路”
路线 (1)陆路:从长安出发,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欧洲
(2)海路: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经中南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今斯里兰卡)
交流概况 (1)从中原传入西域: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
(2)从西域传入中原: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苜蓿、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多种乐器和歌舞等
作用 (1)对东西方交流: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2)对人类文明:丝绸之路把几大文明联系起来,相互交融,深刻影响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
丝绸之路示意图
【辨图】西汉、长安、河西走廊、大秦
【识图】起点:长安
最远到达地点:大秦(欧洲)
特点:路线长
概况 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
意义 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
3. 西域都护的设置
5
考点
东汉的建立 东汉外戚、宦官专权
2011版课标:了解东汉的建立,知道东汉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
东汉的建立 刘秀在公元25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东汉外戚、宦官专权 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导致政治腐朽不堪,社会混乱,人民遭殃。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6
考点
司马迁和《史记》 造纸术 张仲景 华佗
2011版课标:知道司马迁和《史记》;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对传播文化的作用;讲述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
1. 司马迁和《史记》
作者 史学家司马迁
内容 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史事 地位 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影响 (1)《史记》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在文学史上也有崇高的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书影
【要点】司马迁;中国
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 造纸术
背景 纸问世之前,古人把文字刻画、书写在甲骨和简帛上面,或铸刻在青铜器物上面,人们使用起来受到很大限制
概况 西汉时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工艺,纸的质量大大提高
优点 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
影响 (1)对文化传播:纸的使用便利了典籍的流传,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2)对世界:造纸术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推动了世界科学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3. 张仲景 华佗
张仲景 成就 东汉末年名医,写成《伤寒杂病论》一书,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辨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他还提出了“治未病”理论(2021年印次表述:他还发展了“治未病”的思想),提倡预防疾病
评价 张仲景是中国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被后世称为“医圣” 张仲景像
【要点】《伤寒杂病论》;“医圣”
华佗 成就 东汉末年名医,擅长用针灸、汤药为人治病,能实施外科手术;发明“麻沸散”;创编出“五禽戏”
评价 (1)最早运用麻醉方法进行手术,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2)华佗被后人称为外科鼻祖,由于他医术高明,具有救死扶伤的精神,人们赞扬他为“神医”
7
考点
佛教的传入 道教的产生
2011版课标:知道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
佛教的传入 概况 (1)西汉张骞通西域后,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2)东汉明帝时,西域的僧人运载佛经到洛阳,得到上层统治阶级的扶持,佛教逐步在社会上传播开来
影响 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道教的产生 东汉末年,张角创立了太平道,尊奉黄帝和老子;张陵创立五斗米道。太平道和五斗米道受到下层民众的信奉 线2·纵横学史
1. 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帝王
考向:人物辨识
2. 中国历史上对新疆的管辖
考向:措施
3. 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考向:事迹辨识
4. 中国历史上具有开端性影响的王朝
考向:影响;朝代辨识
5. 中国古代对地方的管理制度
考向:制度辨识
设题点 ①制度 分封制 郡县制
行省制
②时期 产生于奴隶社会,盛行于西周时期 兴起于春秋战国时期,盛行于秦汉时期 确立于元朝,影响至今
③相关 人物 周王 秦始皇 元世祖
设题点 ①制度 分封制 郡县制 行省制
④目的 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为了有效地统治全国
⑤制度 内容 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以藩屏周 全国分为36郡,在郡下设县,郡县长官由朝廷直接任免。县以下设乡、里、亭等基层组织 把山东、山西、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央的中书省;其他地区,除了吐蕃、畏兀儿地区之外,设置了10个行省。在行省之下,设置路、府、州、县
⑥特点 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 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绝对服从中央 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受中央节制,绝对服从中央
⑦趋势 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精练本】P4第1题
6.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考向:发明辨识
【精练本】P7第8题;P13第8、9题
7.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人物
考向:人物辨识
设题点 ①时期 ②人物 ③事迹与贡献
汉朝 张骞 张骞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班超 班超在西域期间,派甘英出使大秦,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
唐朝 鉴真 鉴真东渡日本,在日本传播佛经以及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
玄奘 玄奘西行天竺取经,后携带大量佛经返回。由其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设题点 ①时期 ②人物 ③事迹与贡献
明朝 郑和 1405—1433年,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单元重点随堂练
1.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是:____________;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_______。
2. 秦朝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的文字是______。
3.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汉武帝为削弱诸侯势力,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施“________”;汉武帝统一铸造的钱币是:________。
5. 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的人物是:_______。
核心速填夯基础
嬴政(秦始皇)
秦朝
小篆
推恩令
陈胜、吴广起义(大泽乡起义)
五铢钱
张骞
6. 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________。
7. 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是:________。
8. 最早使用麻醉方法进行手术的人物是:________。
9. 东汉时,改进造纸工艺,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植物纤维为原料造纸的人物是:________。
华佗
蔡伦
《史记》
张仲景
史料学史提能力
方法解读
材料:中央政府通过郡守管辖所属各县的县令(或县长)①……能在这样大的范围里建立起一个统一国家②,在中国历史上还是首次。秦朝开拓的疆域构成了此后历代中原王朝疆域的主体,成为中国统一的地理基础③。
——葛剑雄《我们的国家:疆域与人口》
设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体现的是哪一制度?根据材料,概括该制度的作用。
答案:制度:郡县制。作用: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在历史上影响深远。
解题三步骤 步骤一 审设问:明确答案来源、答题方向 1.答案来源 2.能力要求 3.作答范围 4.作答内容
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答案来自材料和所学知识 第二小问:“根据材料”——答案来自材料 第一小问:指出 第二小问:概括 制度 第一小问:制度名称
第二小问:作用
步骤二 读材料:审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 1.提取有效信息 2.转化信息
制度:① 作用:②③ 第一小问:根据①中关键信息“郡守”“县令”“县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制度是郡县制。
第二小问:根据②可知,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根据③可知,在历史上影响深远。
步骤三 规范答:分层、分点、历史术语作答 实战演练
1. (教材七上)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
设问(教材):材料中包含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对国家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案:措施: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和车轨。重要意义: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其进步作用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2. 丝绸之路最初是军事路、外交路,汉武帝派使臣联合西域的大宛、乌孙、大月氏等地方政权,成立了一个松散的合作联盟,旨在孤立和削弱匈奴势力。之后是民生路、商业路、世贸路,再之后发展成了当时世界上最繁忙的物流大通道。由长安到西域,到中亚、到西亚、再绵延至欧洲。物质交流的同时,中国文化、印度佛文化、伊斯兰文化、基督文化也相互间交集共生。
——摘编自穆涛《汉代的政治丰碑和国家隐痛》
(2021贵阳新考法)设问:根据材料,指出丝绸之路作用的变化。并结合所学说明“丝绸之路是民生路、商业路、世贸路”,是“物流大通道”。
答案:变化:由最初在军事、外交上的单一作用发展为在民生、商业、世贸等方面的多重作用。举例:通过丝绸之路,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苜蓿、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传入中原,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