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穷秀才到官老爷——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 23《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从穷秀才到官老爷——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 23《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28 19:39: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从穷秀才到官老爷——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范进中举》是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小说,选自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全书有一个中心贯穿始终,那就是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习。吴敬梓的这部作品达到了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中讽刺艺术的高峰,而教材中所收录的《范进中举》,是最能体现全书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高超的讽刺艺术的。课文节选部分主要通过对比,描写范进中举前后,特别是出榜那一天截然不同的境遇,运用了夸张讽刺等多种手法成功的刻画了范进、胡屠户等形象的丑态,以及周围各色人等趋炎附势的嘴脸,真实深刻地反映出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心灵的荼毒。
学情分析
这篇文章语言生动、情节有趣,学生读来还是很感兴趣。但是科举制度离孩子很远。所以很容易因为有距离感,而忽视其思想性、艺术性和深刻性。因此,在教学中,用引入对联、补充对联的方式,引导学生不断深入领会本文深刻的思想性和高度的艺术性。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鲜明的对比、夸张和人物描写等手法,把握生动的人物形象。
2.通过范进中举前后的变化,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加深对讽刺小说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诗句导入知科举
“学而优则仕”规定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科举者的命运是:“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科举者一旦高中,会由一文不名而身价百倍:“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今天,我们就借吴敬梓的眼睛,通过范进及其身边人来见证封建科举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威力,进而观察当时社会,感受科举危害。今天我们就一睹为快,一起学习《范进中举》。
二、任务一:整体感知理情节
回顾课文,围绕范进中举写了哪些事?用简要的语句概括情节。
请学生回答:
开端:范进进学,屠户贺喜,
发展:范进借钱,屠户辱骂,
高潮:见到喜报,范进发疯,屠户治疯,范进清醒
结局:乡绅拜访,赠金赠房
中举前,胡屠户本来是贺喜的,却训骂他,中举后,却壮着胆给范进治疯,张乡绅也来拜贺,由此可见,在中举前后,众人对范进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范进也发了疯。
三、任务二:品味细节析形象
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全篇文章,这个字应该是:变。
你能概括出范进在文章的三种身份吗?
明确:穷秀才、疯举人、范老爷
下面我们来具体解读这三种身份下范进的种种表现,分析范进的人物形象。
活动一:初识——中举前的穷秀才
1、速读课文1——4自然段,找出表明“穷秀才范进”生活和地位的词句。
学生自主圈点勾画,请学生展示
生活上: 住在茅草棚,每日小饭菜;不知猪油味,乡试无盘缠;
家里饿了两三天,母亲饿得两眼看不见;
地位上: 胡屠户——骂他“现世宝”“癞蛤蟆”“尖嘴猴腮”“啐”他吐沫。
众乡邻——不理不睬
2、那时的范进是个怎样的人呢?
生答,师总结——麻木、自卑、怯懦 热衷科举
活动二:深探——中举时的疯举人
1、齐读第5自然段,本段作者用夸张的手法来描写范进,你发现哪些地方运用了夸张手法呢?
小组交流合作
请小组派代表回答
屏显:1.自己把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拍着手,大笑——拍着笑着。
小结:发疯的动作夸张。
拍手的动作和笑的表情贯穿始终,极富变化,惊喜—→狂喜—→疯喜。
屏显:2.噫!好了!我中了! 噫!好!我中了!
请学生朗读并分析
师补充:好了!“了”是动态助词,表已经完成。几十年的科考终于熬出来了,范进释然了,他长舒一口气。而“好”,是正在进行。上一句是中举后的释然,这一句是中举后的欢呼!
小结:发疯的语言夸张。
屏显:3.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
请学生朗读并分析
老师点评补充:通过外貌写出范进的狼狈不堪。
小结:发疯的外貌夸张。
2、作者用夸张的手法写“疯举人”范进,起到了讽刺的效果。请补充下面这幅对联的下联来概括“疯举人”范进:
上联:十年寒窗,苦尽甘来,穷秀才金榜题名
下联:一朝中举,乐极悲生,______
3、这时的范进是个怎样的人呢?
生答,师总结——疯颠、荒唐、可笑 狼狈不堪
活动三:细究——中举后的官老爷
1、速读课文后部分,小组交流讨论:穷秀才范进,中了举之后,生活和社会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请同学分享
生活上:乡邻们——拿鸡蛋,拿白酒,背米,捉鸡,搬桌拿凳;
胡屠户——提着七八斤肉,四五千钱;
张乡绅——送银赠房。
地位上:乡邻们——范老爷;
胡屠户——文曲星,贤婿老爷;
张乡绅——称兄道弟
2、这时的范进是个怎样的人呢?
生答,师总结——虚伪、狡猾、逢迎 圆滑世故
四、任务三:探究主旨明手法
1、中了举的范进为什么发了疯?
请学生回答师点拨总结:从20岁的青春少年考到54岁的白发苍苍,范进直考得家境贫寒,穷困潦倒;直考得忍饥挨饿,忍辱偷生。当苦苦追求的梦想突然实现了,当荣华富贵就要纷至沓来的时候,强烈的反差让范进喜极而疯了!
2、是什么让范进由一个贫困潦倒的穷秀才,一步登天到名利双收的官老爷?
——封建科举制度。
封建科举制度在其存在的1300多年的历史中,曾选取了大量的有志之士,成为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到了晚清,科举制度却变了味,成了无数读书人向上攀爬的阶梯。
3、范进中举是悲剧还是喜剧?
提示:鲁迅先生在《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中指出“悲剧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是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学生交流讨论后师总结:形式上的喜剧,内容上的悲剧。表面上,范进多年努力,梦想成真,皆大欢喜。实际上,如果说穷秀才范进让我们感到可怜,疯举人范进让我们感到可笑的话,那么官老爷范进,他虚伪贪婪,就让我们感到可叹甚至可悲了。吴敬梓老先生借范进写儒林,儒林人和范进一样沿着科举考试的梯子苦苦攀爬,大量考不中的只能忍辱偷生,一旦爬上了,就敛取豪夺。无论爬上爬不上,对民族和国家,都是一个悲剧。借范进一人之“喜”,讽社会科举之悲。(中国古代最优秀的讽刺小说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五、拓展知识巧迁移
有人曾写了一副对联入木三分的讽刺了这种现象
屏显:
上联: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焦枯,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戚远亲,谁肯雪中送炭?
下联:侥幸今朝科举,一二三场内,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
学生齐读
同学们,作为今天的读书人,我们的学习目的是什么?
总结:不再是为了升官发财,成为人上人。我们要摆正我们进取的心态,高扬理想的旗帜,创造出属于自己也属于他人的幸福。
六、课堂总结展未来
科举制度的枷锁已经离我们远去,新的时代,更需要的是有独立人格和创新精神的人才,习近平曾说:“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希望同学们在不久的将来,都能够成为天下之英才!
七、作业布置学以用
必做:在众人都对范进刮目相看的时候,报录人又来到范进家,原来是弄错了,中举的是邻村的范进。根据情境,发挥你的想象,想象当时范进、胡屠户、众乡邻、张乡绅的反应,写一个200字左右的小片段。
选做:阅读《儒林外史》中有关范进的其他内容,结合本课,写一篇《范进小传》。
八、板书设计:
范进中举
穷秀才 麻木、自卑、怯懦 热衷科举
疯举人 疯颠、荒唐、可笑 狼狈不堪
范老爷 虚伪、狡猾、逢迎 圆滑世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