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28 19:56: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水陆交通的变迁
一、选择题
1.如图是秦朝时修建的驰道。依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
A.秦国依此灭掉了六国 B.为水利设施创造条件
C.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D.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
2.以下内容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米迪运河的开通 ②郑和下西洋 ③苏伊士运河开通 ④大清邮政总局的创办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④①③ D.③①②④
3.亚欧大陆各文明的跨文化交流已经存在了很多世纪。但是直到16世纪和17世纪初,各个民族——不仅是亚欧大陆上的各民族,还包括东西半球的各民族——才开始了较为密集而持续的互动往来。造成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是(  )
A.新航路开辟 B.文艺复兴
C.奴隶贸易 D.宗教改革
4.19世纪70年代已经在中国出现的近代新式交通工具有(  )
A.轮船 B.飞机 C.汽车 D.马车
5.《英国通史》中说:“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秒为单位;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为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时间概念形成了一个全新的概念”主要是因为(  )
A.手表技术的成熟与发展 B.人们观念的时代性变化
C.工业革命后社会的要求 D.家庭生活的发展与需求
6.英国女演员弗朗丝·金伯尔对幼年(1830年)搭乘的一种新式交通工具,曾有如下描述:“现在我们以它的最高速度——每小时30英里(48公里)——出发,它比鸟的飞翔速度还要快。你难以想象切开空气向前奔跑的感觉是怎样的——它的运动也十分平稳。”据此判断,这种新式交通工具是(  )
A.帆船 B.蒸汽机车
C.飞机 D.汽车
7.《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除道,道九原抵云阳,堑山堙谷,直通之。”材料中这项举措的战略意图是(  )
A.攻灭东方六国 B.加强北部边防
C.统一岭南地区 D.控制“西南夷”
8.近代上海有竹枝词题咏商人妇与夫暂作别离的轻松心情:“生小家临黄浦滨,行年老小嫁商人。妾身惯设风波险,郎欲趁船大火轮。”这反映出(  )
A.上海地区成为近代商贸的中心
B.轮船成为近代最主要的交通工具
C.崇尚富贵的婚姻观念日益盛行
D.人们认识到新式交通工具的便捷
9.我国保存至今最早的“0号”蒸汽机车,于1882年开始运行。这辆机车当时应该运行在(  )
A.淞沪铁路 B.京张铁路
C.唐胥铁路 D.京汉铁路
10.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说:“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不惧千辛万苦,开辟出连通亚欧非的丝绸之路……”关于古代“丝绸之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东汉时张骞始开丝绸之路
B.丝绸之路起点是洛阳
C.丝绸之路使世界连成一体
D.汉朝有海上丝绸之路
11.元朝京杭大运河的贯通使山东济宁市迅速发展起来,经济发达,文化兴盛。但至清末,新兴的交通运输方式铁路兴起,对济宁市造成了极大冲击,使之日益衰落。这表明(  )
A.大运河促进城市兴旺    
B.新式交通也具有局限性
C.运河沿岸城市落伍了    
D.交通发展影响城市变迁
12.近代有报章载,沪上“西人每于闲暇时,喜乘铁轮小车,不用推挽,而以足蹴之……其行如风,较马车尤迅疾,然须练习多时,方能疾趋”。下列选项中与“铁轮小车”相关的是(  )
A.机械牵引的新式交通工具出现    
B.20世纪初出现在中国城市的大街小巷
C.标志着中国交通事业现代化的起步    
D.人们的生活方式由此发生根本性改变
二、综合题
13.京滨铁路是日本修建的第一条铁路,被称为“日本铁路之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60年代末,修建铁路已经成为日本朝野的共识。1869年,明治政府经过反复权衡,采纳英国工程师布兰顿的意见,决定优先修建从东京到横滨的铁路。这主要是考虑到京滨两地之间地势平坦,距离长短适宜,商贾甚多,交通繁忙,铺设铁路可以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京滨铁路于1872年全线竣工。明治天皇和政府主要官员参加了铁路开通仪式。铁路建成后,在京滨地区从事商业活动和公务活动的人,绝大部分乘坐火车。报刊竞相报道火车的神奇之处,不再视火车为“奇技淫巧”。“洋货”“洋风”“洋俗”也以铁路为媒介迅速流行开来,东京也吹拂洋化之风,铁路和时髦的银座街区一同被视为“文明开化”的象征。日本铁路事业的发展由此呈不可逆转之势。
——摘编自祝曙光《铁路与日本近代化:日本铁路史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京滨铁路得以建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修建京滨铁路对日本的影响。
水陆交通的变迁
一、选择题
1.如图是秦朝时修建的驰道。依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
A.秦国依此灭掉了六国 B.为水利设施创造条件
C.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D.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
答案 D
2.以下内容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米迪运河的开通 ②郑和下西洋 ③苏伊士运河开通 ④大清邮政总局的创办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④①③ D.③①②④
答案 B
3.亚欧大陆各文明的跨文化交流已经存在了很多世纪。但是直到16世纪和17世纪初,各个民族——不仅是亚欧大陆上的各民族,还包括东西半球的各民族——才开始了较为密集而持续的互动往来。造成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是(  )
A.新航路开辟 B.文艺复兴
C.奴隶贸易 D.宗教改革
答案 A
4.19世纪70年代已经在中国出现的近代新式交通工具有(  )
A.轮船 B.飞机 C.汽车 D.马车
答案 A
5.《英国通史》中说:“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秒为单位;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为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时间概念形成了一个全新的概念”主要是因为(  )
A.手表技术的成熟与发展 B.人们观念的时代性变化
C.工业革命后社会的要求 D.家庭生活的发展与需求
答案 C
6.英国女演员弗朗丝·金伯尔对幼年(1830年)搭乘的一种新式交通工具,曾有如下描述:“现在我们以它的最高速度——每小时30英里(48公里)——出发,它比鸟的飞翔速度还要快。你难以想象切开空气向前奔跑的感觉是怎样的——它的运动也十分平稳。”据此判断,这种新式交通工具是(  )
A.帆船 B.蒸汽机车
C.飞机 D.汽车
答案 B
7.《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除道,道九原抵云阳,堑山堙谷,直通之。”材料中这项举措的战略意图是(  )
A.攻灭东方六国 B.加强北部边防
C.统一岭南地区 D.控制“西南夷”
答案 B
8.近代上海有竹枝词题咏商人妇与夫暂作别离的轻松心情:“生小家临黄浦滨,行年老小嫁商人。妾身惯设风波险,郎欲趁船大火轮。”这反映出(  )
A.上海地区成为近代商贸的中心
B.轮船成为近代最主要的交通工具
C.崇尚富贵的婚姻观念日益盛行
D.人们认识到新式交通工具的便捷
答案 D
9.我国保存至今最早的“0号”蒸汽机车,于1882年开始运行。这辆机车当时应该运行在(  )
A.淞沪铁路 B.京张铁路
C.唐胥铁路 D.京汉铁路
答案 C
10.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说:“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不惧千辛万苦,开辟出连通亚欧非的丝绸之路……”关于古代“丝绸之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东汉时张骞始开丝绸之路
B.丝绸之路起点是洛阳
C.丝绸之路使世界连成一体
D.汉朝有海上丝绸之路
答案 D
11.元朝京杭大运河的贯通使山东济宁市迅速发展起来,经济发达,文化兴盛。但至清末,新兴的交通运输方式铁路兴起,对济宁市造成了极大冲击,使之日益衰落。这表明(  )
A.大运河促进城市兴旺    
B.新式交通也具有局限性
C.运河沿岸城市落伍了    
D.交通发展影响城市变迁
答案 D
12.近代有报章载,沪上“西人每于闲暇时,喜乘铁轮小车,不用推挽,而以足蹴之……其行如风,较马车尤迅疾,然须练习多时,方能疾趋”。下列选项中与“铁轮小车”相关的是(  )
A.机械牵引的新式交通工具出现    
B.20世纪初出现在中国城市的大街小巷
C.标志着中国交通事业现代化的起步    
D.人们的生活方式由此发生根本性改变
答案 B 
二、综合题
13.京滨铁路是日本修建的第一条铁路,被称为“日本铁路之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60年代末,修建铁路已经成为日本朝野的共识。1869年,明治政府经过反复权衡,采纳英国工程师布兰顿的意见,决定优先修建从东京到横滨的铁路。这主要是考虑到京滨两地之间地势平坦,距离长短适宜,商贾甚多,交通繁忙,铺设铁路可以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京滨铁路于1872年全线竣工。明治天皇和政府主要官员参加了铁路开通仪式。铁路建成后,在京滨地区从事商业活动和公务活动的人,绝大部分乘坐火车。报刊竞相报道火车的神奇之处,不再视火车为“奇技淫巧”。“洋货”“洋风”“洋俗”也以铁路为媒介迅速流行开来,东京也吹拂洋化之风,铁路和时髦的银座街区一同被视为“文明开化”的象征。日本铁路事业的发展由此呈不可逆转之势。
——摘编自祝曙光《铁路与日本近代化:日本铁路史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京滨铁路得以建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修建京滨铁路对日本的影响。
【答案】(1)原因:明治政府的推动;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铁路的优越性被广泛认同;京滨之间易于修建铁路;预期经济效益高(人员往来密切)。
(2)影响:推动铁路(交通)事业发展;带动经济发展;促进人员流动;推动文明开化(改变思想观念);成为日本近代化的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