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一、选择题
1.一位意大利爱国者在1814年写道:“我这样说是痛苦的,因为没有人比我更意识到我们应该向拿破仑表示感谢,没有人比我更懂得湿润意大利土壤并使之恢复生气的每一滴慷慨的法国人鲜血的价值。但是,我必须说这样一句真实的话,看到法国人离开是一种巨大的说不出的欢乐。”这段话不能反映出
A.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在客观上具有进步作用
B.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具有侵略性的一面
C.拿破仑战争促进了意大利民族意识觉醒
D.拿破仑战争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
2.“维也纳体系是一种历史的反动。”下列具体表现不能反映其反动性的是
A.利用高压手段维护其反动程序
B.反对社会进步,任意践踏弱小民族利益
C.继续维护德、意的分裂局面
D.各国常用召开会议的办法来解决相互间的争端
3.1870年11月,巴伐利亚与普鲁士签署条约,决定并入德意志帝国,但在帝国内部却有着特殊的地位。外交上,长期维持着自己的使馆,可以自主对外外交;经济上,享有很高的经济自主权;军事上,巴伐利亚的军队也由巴伐利亚军部自己管理。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德意志帝国是一个松散的邦联
B.有利于推动德意志帝国的统一
C.巴伐利亚是一个独立主权国家
D.巴伐利亚与普鲁士的地位一致
4.1919年美国总统威尔逊带着“十四条原则”参加了巴黎和会,其中第14条是“根据旨在国家不分大小、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的特别盟约,设立国际联合机构。”后来据此建立的第一个国际性组织是
A.联合国
B.国际联盟
C.欧洲联盟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5.《联合国宪章》规定安理会在形成重大决议方面,中、法、苏、英、美五国具有否决权;对于威胁、破坏和平及侵略行为,安理会可决定采用武力之外的各种方法对其实行制裁或采取必要之空海陆军行动,以维持或恢复国际和平及安全。材料反映安理会( )
A.有效避免了战争的威胁
B.成为美国推行霸权的工具
C.顺应了多极化发展趋势
D.突出了大国的责任和作用
6.19世纪末,欧洲国际法学家将世界上的国家划分为“文明”“半文明”和“野蛮”等不同类别,将国际法界定为“文明国家之间的法律”。这反映了( )
A.西方主导了国际体系 B.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C.不同文明间冲突加深 D.国际规则的逐步完善
7.近代以来的西方民族国家从胎动于封建军事专制国家母腹中的时候起,就以对宗教神学权威和传统权威的否定为旗帜,以合理性范畴为自己的意识形态,用普遍主义的合理性为自身的合法性作证明。这说明,近代西方民族国家( )
A.致力于改造宗教神学的事业 B.使民族认同观念日益加强
C.不断寻求需要的合理性论证 D.推动了世俗权力不断强化
8.《联合国宪章》第103条规定:“联合国会员国在本宪章下之义务与其依任何其他国际协定所负之义务有冲突时,其在本宪章下之义务应居优先。”据此可知,《联合国宪章》( )
A.带有帝国主义强权政治色彩 B.对其他法律性文件具有排他性
C.深受欧洲旧有的国际法影响 D.在客观上有助于国际法的统一
9.宗教改革运动中形成了“不同信仰的臣民迁到具有同样信仰的国王那里居住”的原则。据此,尼德兰分化成信仰天主教的比利时和信仰新教的荷兰;神圣罗马帝国分化成信仰天主教的奥地利和信仰新教的普鲁士。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国王的宗教信仰决定臣民的信仰
B.宗教改革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
C.民族国家的形成导致了宗教分化
D.新教比天主教更有益于国家发展
10.中古时期西欧社会普遍存在这种观念:大多数人认为自己首先是基督教徒,其次是某一地区如勃艮第或康沃尔的居民,最后——如果实在要说的话——才是法兰西人或英吉利人。这种观念( )
A.来源于宗教思想对个性的束缚 B.体现出人民对封建领主的忠诚
C.不利于该地区民族国家的形成 D.反映了民族意识萌发王权加强
11.18世纪的法国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启蒙思想家指出“专制之下无祖国”,法国大革命被认为是法兰西民族诞生和民族主义形成的标志。由此可知( )
A.近代民族主义思潮源自启蒙运动
B.推翻君主的革命都属于民族革命
C.专制政治与近代民族国家不相容
D.暴力是形成民族国家的必经之路
12.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70多年里,国际法发展迅速,产生很多新的分支,如外层空间法、极地法、国际经济法、国际环境法、国际发展法、国际组织法、国际刑法、国际能源法、国际移民法等。这一现象形成的背景是( )
A.两极格局的逐步瓦解 B.新兴民族国家发展壮大
C.世界市场的正式建立 D.国际政治新秩序的形成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国联盟约》关于战争与和平问题的规定是人类历史上“真正第一次将集体安全概念具体运用于整个国际社会”。可是,这个集体安全机制存在着与生俱来的致命弱点,即从一开始它就缺乏一个国际权力机构所必需的普遍性与广泛性。在这最后一次大会上,对于即将解散的国联,赛西尔爵士断言:“创立它和参加它工作的那些人的努力没有白费,没有这些努力,这个新的世界组织(联合国)就不能建立起来。”
——摘编自陈旭东《对国际联盟的再认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国际联盟在国际组织发展史上的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际联盟“与生俱来的致命弱点”。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一、选择题
1.一位意大利爱国者在1814年写道:“我这样说是痛苦的,因为没有人比我更意识到我们应该向拿破仑表示感谢,没有人比我更懂得湿润意大利土壤并使之恢复生气的每一滴慷慨的法国人鲜血的价值。但是,我必须说这样一句真实的话,看到法国人离开是一种巨大的说不出的欢乐。”这段话不能反映出
A.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在客观上具有进步作用
B.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具有侵略性的一面
C.拿破仑战争促进了意大利民族意识觉醒
D.拿破仑战争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
【答案】D
2.“维也纳体系是一种历史的反动。”下列具体表现不能反映其反动性的是
A.利用高压手段维护其反动程序
B.反对社会进步,任意践踏弱小民族利益
C.继续维护德、意的分裂局面
D.各国常用召开会议的办法来解决相互间的争端
【答案】D
3.1870年11月,巴伐利亚与普鲁士签署条约,决定并入德意志帝国,但在帝国内部却有着特殊的地位。外交上,长期维持着自己的使馆,可以自主对外外交;经济上,享有很高的经济自主权;军事上,巴伐利亚的军队也由巴伐利亚军部自己管理。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德意志帝国是一个松散的邦联
B.有利于推动德意志帝国的统一
C.巴伐利亚是一个独立主权国家
D.巴伐利亚与普鲁士的地位一致
【答案】B
4.1919年美国总统威尔逊带着“十四条原则”参加了巴黎和会,其中第14条是“根据旨在国家不分大小、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的特别盟约,设立国际联合机构。”后来据此建立的第一个国际性组织是
A.联合国
B.国际联盟
C.欧洲联盟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答案】B
5.《联合国宪章》规定安理会在形成重大决议方面,中、法、苏、英、美五国具有否决权;对于威胁、破坏和平及侵略行为,安理会可决定采用武力之外的各种方法对其实行制裁或采取必要之空海陆军行动,以维持或恢复国际和平及安全。材料反映安理会( )
A.有效避免了战争的威胁
B.成为美国推行霸权的工具
C.顺应了多极化发展趋势
D.突出了大国的责任和作用
【答案】D
6.19世纪末,欧洲国际法学家将世界上的国家划分为“文明”“半文明”和“野蛮”等不同类别,将国际法界定为“文明国家之间的法律”。这反映了( )
A.西方主导了国际体系 B.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C.不同文明间冲突加深 D.国际规则的逐步完善
【答案】A
7.近代以来的西方民族国家从胎动于封建军事专制国家母腹中的时候起,就以对宗教神学权威和传统权威的否定为旗帜,以合理性范畴为自己的意识形态,用普遍主义的合理性为自身的合法性作证明。这说明,近代西方民族国家( )
A.致力于改造宗教神学的事业 B.使民族认同观念日益加强
C.不断寻求需要的合理性论证 D.推动了世俗权力不断强化
【答案】C
8.《联合国宪章》第103条规定:“联合国会员国在本宪章下之义务与其依任何其他国际协定所负之义务有冲突时,其在本宪章下之义务应居优先。”据此可知,《联合国宪章》( )
A.带有帝国主义强权政治色彩 B.对其他法律性文件具有排他性
C.深受欧洲旧有的国际法影响 D.在客观上有助于国际法的统一
【答案】D
9.宗教改革运动中形成了“不同信仰的臣民迁到具有同样信仰的国王那里居住”的原则。据此,尼德兰分化成信仰天主教的比利时和信仰新教的荷兰;神圣罗马帝国分化成信仰天主教的奥地利和信仰新教的普鲁士。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国王的宗教信仰决定臣民的信仰
B.宗教改革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
C.民族国家的形成导致了宗教分化
D.新教比天主教更有益于国家发展
【答案】B
10.中古时期西欧社会普遍存在这种观念:大多数人认为自己首先是基督教徒,其次是某一地区如勃艮第或康沃尔的居民,最后——如果实在要说的话——才是法兰西人或英吉利人。这种观念( )
A.来源于宗教思想对个性的束缚 B.体现出人民对封建领主的忠诚
C.不利于该地区民族国家的形成 D.反映了民族意识萌发王权加强
【答案】C
11.18世纪的法国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启蒙思想家指出“专制之下无祖国”,法国大革命被认为是法兰西民族诞生和民族主义形成的标志。由此可知( )
A.近代民族主义思潮源自启蒙运动
B.推翻君主的革命都属于民族革命
C.专制政治与近代民族国家不相容
D.暴力是形成民族国家的必经之路
【答案】C
12.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70多年里,国际法发展迅速,产生很多新的分支,如外层空间法、极地法、国际经济法、国际环境法、国际发展法、国际组织法、国际刑法、国际能源法、国际移民法等。这一现象形成的背景是( )
A.两极格局的逐步瓦解 B.新兴民族国家发展壮大
C.世界市场的正式建立 D.国际政治新秩序的形成
【答案】B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国联盟约》关于战争与和平问题的规定是人类历史上“真正第一次将集体安全概念具体运用于整个国际社会”。可是,这个集体安全机制存在着与生俱来的致命弱点,即从一开始它就缺乏一个国际权力机构所必需的普遍性与广泛性。在这最后一次大会上,对于即将解散的国联,赛西尔爵士断言:“创立它和参加它工作的那些人的努力没有白费,没有这些努力,这个新的世界组织(联合国)就不能建立起来。”
——摘编自陈旭东《对国际联盟的再认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国际联盟在国际组织发展史上的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际联盟“与生俱来的致命弱点”。
【答案】(1)意义:顺应并推动了世界民主化的发展和一体化趋势;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为联合国的建立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2)说明:国联正式成立时,成员国较少;成员国主要为各战胜国和一些中立国,苏联和战败国最初都被排斥在国联之外,美国没有加入国联;国联被英国、法国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