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会认“箩、杭”两个生字,会写“懂、兰、箩”等10个汉字,理解“至少、完整”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能说出桂花给“我”带来的回忆。
3、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结合插图体会作者怀念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能说出桂花给“我”带来的回忆。
三、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结合插图体会作者怀念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示范法、朗读感悟法、图画法、小组讨论法、情境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提问导入:同学们,我们在以前学过很多描写“雨”的诗句,你们想到哪些呢?(“天街小雨润如酥”,描写了细密而滋润的春雨;“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了朦胧的烟雨;“寒雨连江夜入吴”,描写了了寒冷迷蒙的秋雨……)今天啊,老师带大家去欣赏一场特别的雨,看一看绮君笔下的桂花雨是怎样的。(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1、了解作者。
2、播放课文录音,标出自然段序号;思考:桂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
3、课件展示本课生字词,指导书写“浸”“箩”两个汉字;师生交流讨论识字方法。
4、齐读本课生字词。
(三)、品析课文
1、师生一起交流讨论:桂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小时候和父亲赏桂花;和大人们一起摇桂花,摇出一场桂花雨;在杭州赏桂花时带桂花给母亲。)
2、梳理归纳课文内容,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1—2段)“我”喜欢桂花迷人的香气。(板书:爱桂花)
第二部分:(3—6段)“我”和大人们一起摇桂花,摇出一场桂花雨。(板书:摇桂花)
第三部分:(7—8段)“我”离开家乡后赏桂花,送桂花给母亲,经常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送桂花、思桂花)
3、小组合作讨论:你最喜欢哪一部分的内容?说说理由。
4、分析重点段落:
①“我喜欢的是桂花。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作者先抑后扬,先写桂花树样子笨、花小,再赞扬桂花的香气,突出了作者喜爱桂花的原因。)
②“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怎么体会这个“浸”字呢?(一个“浸”字韵味悠长,写出了桂花浓郁的香气,已经沁入乡村的每个角落和每个人的心中。)
③“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这里写出了作者怎么样的心情呢?(“一件大事”、“缠着”表现了作者对摇花的期盼、急切的心情。)
④阅读第5自然段中摇桂花的句子,想象一下作者当时摇桂花的场景。(大人摇、孩子喊,桂花飘落,纷纷扬扬,像一个个调皮的小精灵沾在人们头发上,飘到肩上,落入怀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呢?(兴奋、愉快)
⑤阅读第7自然段,思考:为什么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点明主题,桂花雨寄托的是“我”和母亲浓浓的思乡之情以及“我”对童年欢乐生活的深切怀念。)
5、结合课文,思考一下:这是一场——的桂花雨(填空)
(这是一场香喷责的桂花雨。
这是一场快乐无比的桂花雨。
这是一场难忘的桂花雨。
这是一场充满思念的桂花雨。)
5、有感情的齐读课文,读出作者内心的期盼,愉悦以及浓浓的思乡之情。
(四)、总结升华
1、乡情难忘,童年难忘,这浓郁的情感都化作了一场美丽的桂花雨,水远地萦绕在作者的心中,也飘落在我们的心中。作者不仅仅是在写桂花,更是借桂花来表达内心的思乡之情呀!这种手法就叫做:借物抒情。
2、这节课我们跟随作者琦君的脚步,走进了她的童年生活,欣赏了一场芳香浓郁、美丽无比的桂花雨,也体会到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课下,请同学们阅读课后阅读链接中的片段,继续感悟作者绮君的思乡之情,下节课我们再来一起交流分享。下课!同学们再见!
六、板书设计:
桂花雨
爱桂花
摇桂花 借物抒情、思念家乡
送桂花、思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