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题 松鼠 课 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驯、矫”等8个生字,会写“鼠、秀”等11个字,会写“松鼠、乖巧”等13个词语。 2.了解松鼠的特点,提炼梳理松鼠的相关信息,并分条记录。 3.通过对比,能体会说明性文章不同的语言风格。
核心概念 抓住一个方面来具体描写
核心问题 松鼠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阅读感受作品中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学习准确、生动的语言。 难点:了解松鼠的特征及生活习性,激发学生关心、爱护动物的美好感情。
教学过程
任务一: 谈话引入,图片激趣
1.同学们,你们最喜欢什么动物? 2.(出示图片)谁愿意和大家介绍一下上面的这些动物。 3.(出示松鼠图片)这是哪个小动物?你们了解它吗? 4.大家想要认识松鼠这个来自动物世界的朋友吗?让我们一起跟随着法国作家布封的脚步,一起去看看松鼠的世界吧。(板书课题:松鼠)
任务二: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读课文,出示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圈出生字和多音字。 (3)不理解的字词结合上下文理解意思或小组讨论解决。 2.检查字词学习情况: (1)出示生字词,请学生领读 (2)多音字组词 3.结合图片引导学生理解“榛子”“苔藓”等词语 4.根据预习单情况,老师发现“鼠”字的书写对于很多同学来说都存在问题,我们一起来写一写。(教师范写,学生书空说笔顺)
任务三: 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想一想:松鼠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试着在括号里填上词语。(课件出示: 的松鼠)请学生完成填空。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说说每段的主要内容,总结归纳,呈现课件。 第1自然段:松鼠的外貌 第2自然段:松鼠的习性以及生活习惯 第3自然段:松鼠的行动和储存粮食 第4自然段:松鼠搭窝 第5自然段:松鼠的繁殖、换毛、爱干净 3.同桌讨论:课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为什么这么分?(请学生发言后出示) 第一部分:外形特征(1) 第二部分:性格特点(2) 第三部分:行为特征(3、4) 第四部分:生活习性(5)
任务四 细读课文,了解外形
1.(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相应内容)提问:这段话是围绕着哪一句话来写的?请你用横线画出。(学生找出并回答正确后课件中对应画出句子,着重强调“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 2.这一段中的哪些句子让你觉得,松鼠确实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呢?根据第1自然段内容,试着填空。(出示所需填空内容) 在写松鼠的外形时,抓住松鼠的__________,详细描写了松鼠 ____、____ 、_____ 、和_______等特征,把小松鼠写得非常漂亮。 (根据学生回答依次出示答案并板书:外形特征、面容—清秀、身体—矫健、四肢—轻快、尾巴—上翘) 3.齐读第一段,小组讨论:你认为这一段写的好不好?你认为这段好在哪儿?(提示:从用词、修辞等方面)完成后请小组派代表汇报。 4.小结:作者抓住了松鼠的外形特点,运用了恰当的形容词(清秀、矫健、轻快……)、比喻句(像人们用手一样),把形写具体了,让我们感受到它的美丽可爱。 5.作者把松鼠的美丽可爱描写的淋漓尽致,这样抓住一个方面来具体描写的方法我们以前已经学习过,这种写法值得我们借鉴。这样的方法你们学会了吗?
培优环节 培优时间
1.从作者这样具体生动的描写中,你能否体会到什么呢? 2.这种喜爱之情,你能试着读出来吗?(指名读、范读、齐读)及时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 朗读指导:首先确定描写松鼠的词语如“乖巧、漂亮、讨人喜欢、面容清秀、敏捷、机警”等词语,并通过重读、轻读等方式读出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5分钟
培优作业:仿写小练笔
仿照课文第一段的写法,仔细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介绍它的外形。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问题情境关联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启发学生思维 问题是否与目标对应,重点观察每一层次的目标是否有对应的问题和练习 思维过程通过什么方式让思维外显(可视化)
学生对于作者布封的了解较少,适当对作者进行介绍可能有助于学生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让学生自己概括段落主要内容可能有一些难度,需要教师及时引导,帮助概括;“鼠”字笔画对于学生来说易于出错,在教学书写之后,可以及时巩固,比如让学生描一个抄一个,或是让学生写出近似字;学生自学时间可以适当增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