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高中地理第1章地球的运动分层作业(含解析5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高中地理第1章地球的运动分层作业(含解析5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5-28 19:21:20

文档简介

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A组 必备知识基础练
下图示意不同视角下的地球经纬网,据此完成1~2题。
1.四图中箭头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四地中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留尼汪岛是印度洋西部马斯克林群岛中的火山岛,除沿岸有狭窄平原外,均属山地和高原。每年的5—11月为其旅游旺季。下图示意留尼汪岛部分地理要素分布。读图,完成3~4题。
3.与圣但尼相比,圣约瑟夫(  )
A.自转线速度大,角速度相同
B.自转线速度相同,角速度大
C.自转线速度小,角速度相同
D.自转线速度相同,角速度小
4.留尼汪岛旅游旺季,地球公转速度(  )
A.逐渐变快
B.先变快后变慢
C.逐渐变慢
D.先变慢后变快
2022年10月12日,备受瞩目的“天宫课堂”第三课开讲。此次“天宫课堂”,在北京设地面主课堂,在山东菏泽、河南郑州、云南大理设分课堂,新晋三位“太空教师”在空间站实验舱与地面学生进行天地互动太空科普课。这也是时隔6个月之后,中国航天员再次进行太空授课。下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此次太空授课当天,地球处于公转轨道的(  )
A.a、d之间 B.d、c之间
C.c、b之间 D.b、a之间
6.第二次太空授课到第三次太空授课期间(  )
A.太阳直射点始终在北半球
B.太阳直射点始终在南半球
C.地球公转速度先变慢再变快
D.地球公转速度先变快再变慢
B组 关键能力提升练
在一个晴朗无云的夜晚,某摄影师在北京长城(40°N,116°E)上连续拍摄6小时,得到一张绚丽的星轨图(见下图)。读图,完成7~8题。
7.图中星轨运动轨迹(  )
A.由恒星运动形成
B.顺时针运动了约60°
C.由地球公转形成
D.逆时针运动了约90°
8.该地星轨绕转中心与地平面的夹角约为(  )
A.40° B.30° C.45° D.60°
[2024·山东济宁高二检测]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图中纬线L1在地球表面的自转线速度大约是1300千米/时,纬线L2在地球表面的自转线速度大约是1320千米/时。读图,完成9~10题。
9.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  )
A.北半球中纬度 B.北半球低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 D.南半球低纬度
10.图中a、b两点自转线速度的差异和原因为(  )
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B.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C.a点纬度高,自转线速度大
D.b点地势平坦,自转线速度大
2022年12月4日,神舟十四号完成空间站舱内外设备及空间应用任务相关设施设备的安装和调试,返回舱成功降落东风着陆场。中国空间站的公转周期是1.5小时,每天日出日落16次。下图为地球绕日公转轨道示意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降落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  )
A.①④之间,在向②方向运动
B.①②之间,在向①方向运动
C.②③之间,在向③方向运动
D.③④之间,在向④方向运动
12.中国空间站昼夜交替频繁的原因是(  )
A.空间站自转 B.绕地球公转
C.绕地球自转 D.绕太阳公转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北京时间2023年5月10日21时22分,搭载天舟六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七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并取得圆满成功。5月11日5时16分,天舟六号货运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交会对接。文昌航天发射场是中国首个滨海发射基地,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低纬度发射场之一。运载火箭表面涂有高反光率材料,在进行运载火箭发射试验时,通常利用地面的光学跟踪测量仪器跟踪测量火箭的飞行轨迹,观察火箭飞行中的姿态和外部形象。一天中只有火箭箭体与天空背景亮度差异大时观察效果最好。下图示意中国四大航天发射基地位置。
(1)与我国早期的航天发射基地相比,分析文昌发射基地的主要地理优势。
(2)从地面光学仪器跟踪观测的角度,推测一天中最适合发射运载火箭的时间,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第一章 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1.A 2.A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箭头代表的自转方向可知,甲图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A正确;乙图地球自转方向为自东向西,B错误;丙图地球自转方位为自东向西,C错误;丁图地球自转方向为自东向西,D错误。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极点为零,①地位于赤道,自转线速度最大。
3.C 4.D 解析 第3题,纬度越低,地球自转线速度越大,该岛位于南半球,圣约瑟夫纬度较圣但尼纬度高,自转线速度小;除两极点外,全球各地角速度都相等,C正确。第4题,地球公转到远日点(7月初)时速度最慢,到近日点(1月初)时速度最快。因此,留尼汪岛旅游旺季,即5—11月,地球公转速度先变慢后变快,D正确。
5.D 6.C 解析 第5题,此次太空授课当天是2022年10月12日,介于秋分日和冬至日之间;图中a为冬至日,b是秋分日,c是夏至日,d是春分日。因此,此次太空授课当天,地球处于公转轨道的b、a之间。第6题,2022年10月12日,备受瞩目的“天宫课堂”第三课开讲,这也是时隔6个月之后,中国航天员再次进行太空授课。因此,第二次太空授课应该是在4月份,4—10月,太阳直射点先位于北半球且向北移动,后向南移动到南半球,故A、B错误;4—10月,地球经过了远日点,在远日点地球公转速度最慢,因此地球公转速度先变慢再变快,C正确,D错误。
7.D 8.A 解析 第7题,根据图片可知,图中的星轨是由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星轨运动轨迹为逆时针;由于地球自转角速度为15°/时,连续拍摄6小时,则星轨运动了约90°,故D正确。第8题,由于北京位于北半球,各天体绕转的中心为北极星,北极星的仰角等于该地的地理纬度,由于该地纬度为40°,故该地星轨绕转中心与地平面的夹角约为40°,A正确。
9.A 10.A 解析 第9题,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的线速度约为1670千米/时,其他纬度的线速度=赤道的线速度×该纬度的余弦值;南北纬30°的自转线速度约是1447千米/时,南北纬60°的自转线速度约是837千米/时;低纬度是0°—30°,中纬度是30°—60°,高纬度是60°—90°;已知纬线L1地球表面的自转线速度大约是1300千米/时,纬线L2地球表面的自转线速度大约是1320千米/时,且L1在L2的北侧,可判断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中纬度。第10题,由图示影像可知,a、b两点海拔不同,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11.B 12.B 解析 第11题,读图可知,①是冬至日,②是秋分日,③是夏至日,④是春分日,12月4日位于秋分日和冬至日之间,即①②之间,在向①方向运动,B正确。第12题,日出日落是地球自转运动的结果,地球上昼夜交替的周期是24小时,但是因为中国空间站的公转周期是1.5小时(约90分钟绕地球一圈),快于地球自转,在中国空间站里,24小时大约可以看到16次日出日落,B正确;与空间站自转、绕地球自转、绕太阳公转无关。
13.答案 (1)文昌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可增加发射的初速度,节省燃料;文昌濒临南海,有海运优势,利于大型火箭等设备的运输;分离的火箭残骸坠入海洋,对地表人员造成危害的概率低。
(2)傍晚或黎明前。理由:因为这时太阳处在地平线附近,发射场区及火箭飞行经过地区的天空比较暗淡;而火箭点火升空到一定高度后就能受到阳光照射,使反光率高的箭体与背景天空形成较大的反差,从而使地面的光学跟踪测量仪器可以清晰地跟踪测量火箭的飞行轨迹和飞行状态,跟踪观测效果比较好。
解析 第(1)题,文昌交通方便,大型运载火箭可以利用船舶运输,在内陆建的卫星发射中心,因为受到铁道运输和隧洞的影响,火箭的运输尺寸有很多限制。文昌纬度低,卫星发射方向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小,发射效率高,费用少,技术难度低,并可延长卫星寿命,安全性好。大型运载火箭各级落区都是海洋,对地表人员造成危害的概率低。第(2)题,傍晚或黎明前,太阳处在地平线附近,光线微弱,发射场区及火箭飞行经过地区的天空比较暗淡,但是高空处还是可以看到太阳,火箭点火升到一定高度后就能受到阳光照射,而此时在地面看到的天空背景较暗,反光率高的箭体与背景天空会形成较大的反差,在地面上的观测者,观察光学跟踪测量仪器时的效果比较好,并且很清晰,对于跟踪测量火箭的飞行轨迹和飞行状态效果比较好。第二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第1课时 昼夜交替与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的偏转
A组 必备知识基础练
[2024·山东潍坊月考]读太阳光照图,完成1~2题。
1.地球昼夜现象、昼夜交替、昼夜长短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A.地球的自转;地球运动;太阳辐射
B.太阳自转;地球自身不发光、不透明;地球公转
C.地球自身不发光、不透明;地球的运动;地球的公转
D.地球自身不发光、不透明;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公转
2.图中(  )
A.AB是晨线 B.AB是昏线
C.AN是晨线 D.BN是晨线
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弧线NQS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为晨线 B.为昏线
C.为一个半圆 D.自东向西移动
4.此时Q点的地方时为(  )
A.0时 B.6时
C.12时 D.18时
[2024·广东四校联考]面向河流下游,左手方视为河流左岸,右手方视为河流右岸。读某一河流剖面图,完成5~6题。
5.若该河为平直河道,剖面是由于自然力的影响,则该河位于(  )
A.赤道上 B.回归线上
C.南半球 D.北半球
6.若该河自南向北流动,最适合建港口的是(  )
A.东岸 B.南岸
C.西岸 D.北岸
B组 关键能力提升练
[2024·山东滨州高二检测]江心洲(江河中的岛屿)是由心滩不断增大而形成,一般是洲头冲刷,洲尾沉积。下图为著名的橘子洲,它位于湘江长沙段,这里基本上是平直河道,图中东侧为主航道。据此完成7题。
7.如果仅考虑地转偏向力,该段河流流向及江心洲面积可能增长的方位是(  )
A.向南,西部 B.向北,南部
C.向南,东部 D.向北,北部
8.下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根据图中信息,完成下列各题。
(1)选择恰当符号并在图中适当位置标注出图示所在半球的极点。
(2)判断CE是晨线还是昏线并说明其移动方向。
参考答案
第二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第1课时 昼夜交替与沿地表水平运动
物体的运动方向的偏转
1.D 2.C 解析 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本身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昼夜交替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一致,是地球自转的结果;由于黄赤交角在一定时期内可以看作是不变的,地球在围绕着太阳公转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运动,使地球表面各地昼夜长短发生以一年为周期的变化,因此昼夜长短现象是地球公转的结果。第2题,地球的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从北极点俯视为逆时针方向,因此向东过AN进入昼半球,向东过BN进入夜半球,因此AN为晨线,BN是昏线。
3.B 4.B 解析 第3题,据图可知,弧线NQS为晨昏线,Q点位于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上,晨昏线以西为黑夜,以东为白昼,因此弧线NQS为晨线;晨昏线(圈)平分地球,是过球心的大圆,弧线NQS为一个半圆;晨昏线(圈)以15°/时的速度自东向西移动。第4题,读图可知,Q点位于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上,弧线NQS为晨线,其与赤道的交点Q点的地方时为6时。
5.D 6.A 解析 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河流的右岸受到侵蚀,说明地转偏向力偏向右侧,据此判断该河流位于北半球。第6题,港口应该布局在河流的侵蚀岸,即图中的右岸。根据题干的方向信息,判断应该建在东岸。
7.D 解析 这里基本上是平直河道,图中东侧为主航道,说明河流东侧河道较深,侵蚀作用强于西侧,北半球河流向右偏转,即河流东侧为右岸,故河流自南向北流;江心洲(江河中的岛屿)是由心滩不断增大而形成,一般是洲头冲刷,洲尾沉积,故江心洲面积可能增长的方位是北部,D正确。
8.答案 (1)用“S”在图示顶点(90°附近)标注出来即可。
(2)晨线。自东向西。
解析 第(1)题,结合地球自转方向判断图示区域在南半球,其绕转中心为南极点,用符号“S”表示。第(2)题,晨昏线运动方向和地球自转方向相反。第二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第2课时 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国际日界线
A组 必备知识基础练
[2024·河南创新发展联盟高二开学考试]北京时间2023年5月30日9时31分,中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在酒泉(约98°E)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将3名航天员顺利送到距离地球表面约400千米的中国空间站。据此完成1~2题。
1.神舟十六号发射成功时,酒泉当地地方时是(  )
A.8时3分 B.8时57分
C.10时59分 D.10时1分
2.下列选项中最接近神舟十六号发射成功时的晨昏线的是(  )
[2024·贵州高二期末]紫云县格凸河最美的景观莫过于绚丽的“天地神光”,吸引了大量的“追光者”。每年4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地神光”出现,9月中下旬至来年4月上旬“天神光”出现。下图为“追光者”拍摄的格凸河“天神光”图。据此完成3~4题。
3.北京时间2023年9月15日早上8:30至8:48,格凸河出现“天神光”。当日,一名“追光者”来到了贵州紫云格凸河,拍摄“天神光”并进行网络直播。远在纽约(西五区)的小明想要同步观看“天神光”出现的全过程,他打开网络直播的时间不能晚于当地 (  )
A.9月14日8:30 B.9月15日8:30
C.9月14日19:30 D.9月15日19:30
4.2023年9月15日,“天神光”消失时,与安顺处于同一日期的范围占全球范围的比例(  )
A.小于1/3 B.约为1/2
C.约为3/4 D.大于4/5
[2024·山东潍坊高二月考]一艘轮船于当地时间2023年9月8日15时10分(区时)航行在下图所示海区内。据此完成5~6题。
5.东十一区与东十二区的分界线是(  )
A.172.5°W
B.170°E
C.165°E
D.172.5°E
6.该船5分钟后通过了国际日界线,下列日期和区时在图示范围内不可能的是(  )
A.9日14时15分
B.8日15时15分
C.9日15时15分
D.7日16时15分
王老师在2023年1月1日乘坐航班从上海出发,飞往美国旧金山(西八区)。下图示意在互联网上查询到的该航班信息。据此完成7~8题。
7.本次航班飞行时长约(  )
A.5小时 B.11小时
C.13小时 D.19小时
8.导致本次飞行“时光倒流”的原因是(  )
A.飞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B.该时段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C.两地分属东、西半球
D.起飞地和降落地的经度差异
B组 关键能力提升练
下图中相邻经线之间的经度差相等。据此完成9~11题。
9.①地比④地(  )
A.地方时晚2小时
B.区时早2小时
C.地方时早22小时
D.区时晚22小时
10.当一艘轮船由西向东经过③地时(  )
A.日期减一天,区时不变
B.日期加一天,区时不变
C.日期减一天,区时加1小时
D.日期不变,区时不变
11.若某时刻①地地方时为2月5日23时,则2小时后(  )
A.①地地方时为2月5日24时
B.②地地方时为2月6日12时
C.③地地方时为2月6日2时
D.④地地方时为2月4日3时
N城的区时与北京时间如下图所示,此时N城的日期与北京不同。据此完成12~13题。
12.此时N城时间和北京时间分别是(  )
A.6时 7时
B.18时 19时
C.18时 7时
D.6时 19时
13.N城的位置在(  )
A.东半球、东时区
B.东半球、西时区
C.西半球、西时区
D.西半球、东时区
2022年6月23日至24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四次会晤以视频会议方式举行,我国领导人主持会晤并在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金砖国家达成共识,发展中国家需要更长时间应对温室气体排放达峰。下表为金砖国家首都经纬度。据此完成14题。
首都 北京 莫斯科 新德里 比勒陀 利亚 巴西 利亚
纬度 39.55°N 55.45°N 28.36°N 25.44°S 15.46°S
经度 116.24°E 33.36°E 77.12°E 28.13°E 47.55°W
14.为保证本次视频会议均在当地时间8:00—21:00举行,会晤开幕最宜选择在北京时间(  )
A.11:00 B.14:00
C.17:00 D.20:00
参考答案
第2课时 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国际日界线
1.A 2.D 解析 第1题,北京时间为120°E经线的地方时,北京时间2023年5月30日9时31分神舟十六号发射成功,酒泉(约98°E)与120°E相差22°,在时间上相差1小时28分钟,酒泉位于120°E的西侧,应减去1小时28分钟,故酒泉的地方时为8时3分。第2题,北京时间2023年5月30日9时31分神舟十六号发射成功时,67°E经线的地方时约为6时,赤道与晨线交点的经度为67°E,113°W经线的地方时约为18时,赤道与昏线交点的经度为113°W;此时是5月30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应昼长夜短,即晨线应向左侧倾斜。
3.C 4.B 解析 第3题,根据北京时间2023年9月15日早上8:30至8:48,格凸河出现“天神光”,在纽约想要同步观看“天神光”出现的全过程,应该在北京时间2023年9月15日早上8:30前打开直播。北京时间东八区与纽约(西五区)时差为13小时,且西五区区时要晚于北京时间,由此可知北京时间2023年9月15日早上8:30时,纽约为2023年9月14日早上19:30,C正确。第4题,当“天神光”消失时,安顺与北京处于同一日期,即大约为北京时间9月15日8:48,此时中时区区时为15日0:48,因此与安顺处于同一日期的范围由中时区向东至东十二区,因此,与安顺处于同一日期的时区为12.5个,占全球范围的比例约为1/2,B正确。
5.D 6.B 解析 第5题,东十一区的范围是从157.5°E向东到172.5°E,东十二区的范围是从172.5°E向东到180°,则东十一区与东十二区的分界线是172.5°E,D正确。第6题,该船5分钟后通过了国际日界线,但是不能确定船只航行的方向,且国际日界线有一部分是与时区(东西十二区和西十一区)分界线重合的,所以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只穿越了国际日界线,没有穿越时区分界线:2023年9月7日15时15分(向东走);2023年9月9日15时15分(向西走)。既穿越了国际日界线,也穿越了时区分界线:2023年9月7日16时15分(向东走);2023年9月9日14时15分(向西走)。结合选项可知,日期和区时在图示范围内不可能的是8日15时15分。
7.B 8.D 解析 第7题,旧金山位于西八区,与北京时间的时差为16小时,飞机从上海浦东机场出发时,旧金山时间为1月1日00:15-16小时=12月31日8:15。由材料可知,到达旧金山时间为12月31日19:20,因此本次航班飞行时长约为19:20-8:15≈11小时。B正确。第8题,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因此同一纬度上东边比西边先看到日出,所以东早西晚产生时差,旧金山与120°E经度不同,故地方时不同,且两地的时差为16小时,因此导致本次飞行“时光倒流”的原因是起飞地和降落地的经度差异,D正确。
9.C 10.D 11.C 解析 第9题,根据东早西晚的计算原则,经度差15,时间差是1小时。根据经度分布规律,东经度自西向东度数不断增大,西经度自东向西度数不断增大,由此判断①地是165°E,④地是165°W,所有东时区的时间都比西时区要早,所以,①地比④地地方时早22小时。第10题,读图可以看出,图中③地位于180°经线上,但是位于国际日界线西侧,因此,自西向东经过180°经线时,日期不会改变。180°经线是东西十二区的中央经线,180°经线上的地方时是东西十二区的区时,因此,穿过180°经线时,区时也不会改变,故D正确。第11题,若某时刻①地地方时为2月5日23时,2小时后为2月6日1时,A错误;②地地方时比①地早半小时,应为2月5日23时30分,2小时之后为2月6日1时30分,B错误;③地地方时比①地早1小时,应为2月5日24时,2小时之后为2月6日2时,C正确;根据上题分析可知,①地比④地地方时早22小时,④地应为2月5日1时,2小时后,为2月5日3时,D错误。
12.C 13.C 解析 第12题,根据区时计算公式,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东加西减),若N城6时,北京7时,0时所在经线应是15°E,N城和北京两城位于0时所在的经线向东到180°的范围内,两城日期相同,A错误;N城18时,北京19时,0时所在经线应是165°W,两城位于165°W向东至180°经线的范围内,两城日期相同,B错误;北京时间为7时,0时所在经线应是15°E,180°经线为11时,北京属于新的一天;N城时间是18时,应位于15°E向西至180°范围内,属于旧的一天,两者属于不同日期,C正确;N城6时,北京19时,0时所在经线应是165°W,两城位于165°W向东至180°的范围内,两城日期相同,D错误。第13题,由上题可知,N城时间为18时,北京时间为7时,两城属于不同日期,根据区时计算公式“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东加西减)”,两地时区差为13,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因此N城所在时区应为西五区,在西半球,故选C。
14.D 解析 由表格的经度可知,莫斯科位于东二区,新德里位于东五区,比勒陀利亚位于东二区,巴西利亚位于西三区。如果选择在北京时间11:00,此时的莫斯科当地时间为11:00-6=5:00,不在8:00—21:00范围内,A不适合;如果选择北京时间14:00,巴西利亚时间为14:00-11=3:00,不在8:00—21:00范围内,B不适合;如果选择北京时间17:00,巴西利亚时间为17:00-11=6:00,也不符合条件,C错误;选择20:00时,计算可知,四个城市的时间都在指定范围内,D正确。第二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第3课时 昼夜长短的变化
A组 必备知识基础练
下图示意某日甲、乙、丙、丁四个地点的昼长状况。据此完成1~2题。
1.四个地点中,纬度数值相同的地点是(  )
A.甲、乙 B.丙、丁
C.甲、丁 D.乙、丁
2.图中丁地的日落时刻是(  )
A.6时 B.15时
C.18时 D.21时
下图为某日世界局部地区光照示意图,其中MO、NO为晨昏线,阴影区域与全球其他地区日期不同。每两条相邻经线之间的间隔经度数相等。据此完成3~4题。
3.此时Q点的地方时是(  )
A.4时
B.10时
C.16时
D.22时
4.图示该日昼长为16小时的地点是(  )
A.M B.O
C.P D.Q
5.[2024·山东淄博高二开学摸底考试]上海某学校的学生,于2023年6月15日至8月15日到图示区域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地理考察活动。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同学们某日20:30到达A地时天空依然明亮,而自己的家乡已华灯初上。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此现象。
(2)简述6月15日至8月15日考察期间,A地昼夜的变化情况。
B组 关键能力提升练
2023年新年的到来,“1月1日我国的第一缕阳光在哪里 ”再度引发人们的热议。下图示意1月1日我国最早迎来第一缕阳光的几处地点及日出时间。据此完成6~7题。
6.玉山主峰与赤尾屿不在同一条晨线上,但日出时间却几近相同,其主导因素是(  )
A.地势高低 B.经度位置
C.天气状况 D.海陆位置
7.北京(约116°E)1月1日的日出时间为7:36,此日北京昼长约为(  )
A.8小时28分钟 B.9小时20分钟
C.10小时20分钟 D.10小时28分钟
下图示意贵州兴义与山东菏泽两地地理坐标和某日日落时刻(北京时间)。据此完成8~9题。
地点 地理坐标 日落时刻
贵州兴义 (25°N,104°E) 18:50
山东菏泽 (35°N,116°E) x
8.该日最可能是(  )
A.2月10日 B.5月10日
C.9月10日 D.12月10日
9.表中x可能是(  )
A.17:54 B.18:10
C.18:42 D.18:58
某中学生通过查询甲地7月22日的日出和日落时间,发现该地该日处于极昼期,为此该同学绘制了与其相关的光照图(下图),图中中心点为极点,阴影部分为黑夜。据此完成10~11题。
10.甲地的纬度大约为(  )
A.90°N B.78°34'S
C.74°34'N D.60°S
11.推测甲地结束极昼的时间为(  )
A.7月23日 B.7月30日
C.8月23日 D.8月30日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023年9月初到10月底,一个综合考察队先后对下图中俄罗斯西伯利亚①②两地的天文、水文、气候、植被、地质进行了考察。
(1)推算图中①②两地的区时差。
(2)说明考察队考察期间,①②两地日出日落时间及日出方位的变化。
参考答案
第3课时 昼夜长短的变化
1.C 2.B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甲地昼长18小时,丁地昼长6小时,由此可知丁地夜长是18小时,与甲地昼长相等。根据“北半球某纬线上各地的昼长=南半球同度数纬线上各地的夜长”可知,甲、丁两地的纬度数值相同,但位于不同的半球。第2题,读图可知,丁地昼长6小时,日落时刻=12时+昼长/2=15时,即丁地15时日落。
3.D 4.C 解析 第3题,根据题意,从图中信息可知,MO、NO为晨昏线,所以O点所在经线为0时(24时)或12时;阴影区域与全球其他地区日期不同,可知O点所在经线为日界线,即0时(24时)或180°经线。该图为北半球,地球自转方向为自左向右,即左为西方向,右为东方向。又因MO、NO为晨昏线,且M、N都在赤道上,所以MN之间的经度差为180°。材料指出“每两条相邻经线之间的间隔经度数相等”,故相邻两条经线之间的经度差为30°,时差为2小时,O点所在经线不可能为180°经线或12时。综合以上分析,O点所在经线为0时。Q点所在经线在O点所在经线西边,因此Q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24时-2小时=22时。第4题,根据题意,由上题的分析,相邻两条经线的时差为2小时,P点所在纬线与晨线NO的交点与O点所在经线之间的时差为4小时,即P点日出地方时为0时+4小时=4时;P点所在纬线与昏线MO的交点与O点所在经线之间的时差为4小时,即P点日落地方时为24时-4小时=20时,P点的昼长为20时-4时=16时,C对。M点在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为12小时。O点出现极昼现象,昼长24小时。Q地昼长为20小时。
5.答案 (1)A地比上海纬度高,此时正值夏季,纬度高的地方白昼时间更长;A地位于上海的西面,日落更晚。
(2)此期间,A地昼长夜短;6月15日至6月21日(夏至日),昼渐长,夜渐短;6月21日,昼最长;6月21日至8月15日,昼渐短,夜渐长。
解析 第(1)题,考察时段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纬度越高的地区昼越长,A地区比上海纬度高,因而能够见到太阳的时间长;另一方面,A地区位置靠西,地方时比上海晚,日落也要晚一些。第(2)题,2023年6月15日至8月15日期间,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为先向北,到6月21日达到最北,然后再向南。考察时间段内,整体而言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北移过程中昼长变长,南移过程中昼长变短。
6.A 7.B 解析 第6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晨线上各点同时日出;地势高,日出早。赤尾屿位于晨线上,玉山主峰位于晨线西侧,但它地势高,日出较早,因此玉山主峰和赤尾屿日出时间相近。第7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通用北京时间(120°E的地方时)。根据“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时差”可知,北京(约116°E)日出的地方时=7:36-4°×4min/(°)=7:20。该日北京昼长=(12:00-7:20)×2=9小时20分钟。
8.A 9.A 解析 第8题,结合表中数据分析,贵州兴义日落时刻为北京时间18:50,根据其与120°E的经度差异可计算出其地方时为17:46,在18时前日落,昼长小于12小时,可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为北半球冬半年,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之间,又因日落地方时接近18时,所以该日应该接近春秋分日,2月10日符合。第9题,山东菏泽的纬度位置高于贵州兴义,所以其冬半年昼长小于兴义,日落地方时应该在17:46之前,菏泽地方时17:46对应北京时间18:02,所以其日落时刻应该在18:02之前,A正确。
10.C 11.A 解析 第10题,7月22日与6月22日相差一个月,太阳直射点3个月移动的纬度约为23°26',按太阳直射点每个月大约移动8°推算,7月22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约为15°26'N,此时出现极昼的最低纬度约为74°34'N,甲地刚好位于极昼范围的最低纬度。第11题,由图可知,甲地在7月22日为极昼,6月22日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7月22日是甲地极昼期的最后一天,故结束极昼的时间应为第二天,即7月23日,A正确。
12.答案 (1)①地位于120°E附近,属于东八区,②地位于105°E附近,属于东七区,两地的区时相差1小时。
(2)日出日落时间变化:日出时间逐渐推迟;日落时间逐渐提前。
日出方位变化:9月23日(秋分日)前日出东北,9月23日(秋分日)日出正东,9月23日(秋分日)后日出东南。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图中两条经线之间的经度差是40°,根据经度分布规律,东经度自西向东度数逐渐增大,西经度自东向西度数逐渐增大,图中①地的经度位于120°E附近,②地位于100°E经线附近以东,根据时区划分可以判断,①地位于东8区,②地位于东七区,时区差是1小时。第(2)题,根据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规律,9月初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日出地方时在6:00以前,日出东北方向,日落西北方向;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日出地方时是6:00,日出正东方向,日落正西方向;10月底,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日出地方时在6:00以后,日出东南方向,日落西南方向。因此,图中①②两地从9月初至10月底,日出时间越来越晚;日出方位从东北转向正东,再转向东南。第二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第4课时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
A组 必备知识基础练
下图是甲、乙两地某日太阳高度变化图,其中甲地位于30°N。读图,完成1~2题。
1.乙地地理坐标为(  )
A.(0°,30°E) B.(10°N,150°W)
C.(10°S,30°E) D.(10°N,150°E)
2.甲、乙两地(  )
A.昼长不可能相等
B.一天中太阳高度同时达到最大
C.此时甲地昼更长
D.太阳东南升、西南落
[2024·山东德州二期末]南京市麒麟科创园智能公交站台的电子站牌可以实时观看公交动态、城市路况、更有USB充电接口等强大功能。站台的顶棚搭载了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以太阳光发电供给所需能源。下图中公交车正在向东行驶。据此完成3~4题。
3.照片的拍摄时间可能是(  )
A.8:00 B.11:00
C.15:00 D.18:00
4.与1小时之前相比,公交站台的影子(  )
A.变短了,顺时针移动
B.变长了,逆时针移动
C.变短了,逆时针移动
D.变长了,顺时针移动
读五带分布图,完成5~6题。
5.下列地区中,四季变化最明显的是(  )
A.热带 B.北温带
C.北寒带 D.南寒带
6.假设黄赤交角为30°,地球上(  )
A.寒带的范围变大
B.温带的范围变大
C.热带的范围变小
D.寒带的范围变小
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为某日沿110°E经线绘制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图。
(1)判断图示日期,并说明理由。
(2)简述该日全球昼长分布规律。
(3)指出此刻的北京时间,并说明理由。
B组 关键能力提升练
[2024·河北沧州高二期中]来自乡下的吕老师工作多年后,准备在东阳城区(29°N,120°E)买房。小区布局如图所示,吕老师选择的是17号楼。已知楼间距均为45米,每栋楼层高2.8米,共25层,总体上楼层越高房价越贵。(tan37.5≈0.77)据此完成8~9题。
8.在满足全年都有采光的情况下,吕老师适宜选择的最佳楼层是(  )
A.11层 B.14层
C.17层 D.20层
9.从地球运行至公转轨道近日点开始之后的半年内,正午照射到吕老师屋内的阳光面积(  )
A.一直变大 B.一直变小
C.先变大后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
二十四节气是古代农耕文明的产物,它能反映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的变化规律。二十四节气是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按照角度划分为24等份,太阳在黄道上每运行15°为一个节气。下图为我国某地相邻节气平均气温变化量曲线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由图推测,该地一年中气温最低的节气为(  )
A.立冬 B.大雪
C.冬至 D.大寒
11.当该地处于一年中气温最高的节气时(  )
A.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
B.照进房屋内的阳光面积最大
C.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
D.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向南移动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被动式房屋是指依靠太阳光、家电发热和人体散热等,达到人类居住舒适温度要求的房屋,是一种高舒适度、低能耗、经济性的节能建筑技术。该房屋不受地区、气候影响,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建筑方式。居住在某城市(42°N)的小明,采用“被动式房屋”的理念,改建了自家的房屋(如图)。
(1)判断小明家被动式房屋可调屋檐的朝向,并说明理由。
(2)说明被动式房屋可调屋檐调节室内冬夏季温度的原理。
(3)简述影响被动式房屋在我国推广难度较大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
第4课时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
1.C 2.C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甲地正午太阳高度为80°,其位于30°N,可计算出此时太阳直射20°N,图中甲地昼长大于12小时,乙地昼长小于12小时,说明乙地与甲地不在同一半球,即乙地位于南半球,再利用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以及乙地正午太阳高度为60°,计算出乙地位于10°S,乙地正午时(地方时为12时),北京时间为18时,由此可知乙地位于30°E。第2题,读图可知,甲、乙两地相比,此时甲地昼更长,C正确;此时太阳直射20°N,当太阳直射赤道时,甲、乙两地昼长相等,均为12小时,A错误;此时太阳直射20°N,甲、乙两地经度不同,一天中太阳高度不可能同时达到最大,B错误;此时太阳直射20°N,全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外,太阳东北升、西北落,D错误。
3.B 4.A 解析 第3题,南京市经度为118°E—119°E,其地方时接近北京时间(120°E地方时)。由材料可知,站台的顶棚搭载了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应朝向正南方位,图中公交车正在向东行驶,根据影子朝向可知太阳应位于东南方位,且影子较短,可能为接近正午的11时,B正确。第4题,一天中影子的长度、方向随着太阳位置、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南京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常年位于正南方,影子的长短变化规律是长→短→长,方向变化是偏西→北→偏东。因此,影子移动方向为顺时针方向;与1小时之前相比,此时更靠近正午,公交站台的影子变短了。
5.B 6.A 解析 第5题,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终年炎热,四季变化不明显;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寒冷,四季变化不明显;温带既无阳光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分明。第6题,黄赤交角变为30°,说明太阳直射点最北可达到30°N,最南达到30°S,因此热带的范围变大;极圈的纬度达到60°N和60°S,故寒带的范围扩大到60°N—90°N和60°S—90°S,温带的范围缩小。
7.答案 (1)为12月22日前后。理由:23°26'S正午太阳高度为90°,说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的日期在12月22日前后。此时北极圈白昼时长为0,处于极夜;南极圈白昼时长为24小时,处于极昼。
(2)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现象,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现象;由南极圈向北极圈,白昼时间逐渐缩短。
(3)北京时间为12时40分。理由:(23°26'S,110°E)为太阳直射点所在地,地方时为12时,120°E与110°E相差10°,且120°E更靠东,时间早40分钟。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66°34'S以南地区昼长为24小时,说明此时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现象,并且23°26'S正午太阳高度为90°,因此可以判断出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由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的日期在12月22日前后,所以图示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第(2)题,由于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由此可以判断出由南极圈向北极圈,白昼时间逐渐缩短,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现象,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现象。第(3)题,由于该图是沿110°E经线绘制的,并且23°26'S正午太阳高度为90°,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所以太阳直射(23°26'S,110°E),因此110°E的地方时为12时,由于北京时间是120°E的地方时,地方时每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5°(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可以判断出120°E比110°E的地方时早40分钟,因此北京时间为12时40分。
8.B 9.D 解析 第8题,东阳城区纬度位于29°N,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90°-(29°+23.5°)=37.5°,楼间距均为45米,为确保一年内正午阳光照射不受影响,则南面楼高不能超过45米×tan37.5≈34.65米,因为楼层高2.8米,共25层,整栋楼高70米,故所选楼层高度不能低于35.35米,楼层大于13层(每栋楼共25层),又因为总体上楼层越高房价越贵,从经济实用角度不考虑太高楼层,故选择14层,B正确。第9题,每年的1月初,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近日点位置,从地球运行至公转轨道近日点开始之后的半年内,即从1月初至7月初,经过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与正午照射到屋内的阳光面积呈负相关。故从1月初到夏至日,随着正午太阳高度变大,正午照射到屋内的阳光面积变小;从夏至日至7月初,随着正午太阳高度变小,正午照射到屋内的阳光面积变大。由此可知,D正确。
10.D 11.D 解析 第10题,该图是平均气温变化量图,立冬、大雪、冬至前后气温变化量都是负值,即气温一直在降低,立冬、大雪、冬至均不是气温最低的节气,A、B、C错误;大寒之前连续多个节气的气温变化量都是负值,即气温一直在降低,在大寒之后变量是正值,即气温开始升高,说明大寒是一年中气温最低的节气,D正确。第11题,由图可知,大暑之前连续多个节气的气温变化量都是正值,即气温一直在升高,在大暑之后变化量是负值,即气温开始降低,说明大暑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节气。大暑在夏至之后、秋分之前,该时段太阳直射北半球,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A错误;我国某地位于北半球,且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太阳照进房屋内的阳光面积最大的节气应是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冬至,B错误;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的节气是冬至,C错误;根据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的知识可知,大暑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正在向南移动,D正确。
12.答案 (1)朝南。理由:当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房屋坐北朝南;光照充足,冬暖夏凉,节能环保等。
(2)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大,屋檐变长阻挡太阳辐射,室内吸收太阳辐射少,升温幅度小;冬季正午太阳高度小,屋檐变短,太阳辐射进入室内多,吸热地板吸收更多太阳辐射,室内温度高。
(3)我国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差异大,被动式房屋设计难度高;被动式房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等。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小明家位于42°N,在北回归线以北,正午时太阳位于正南方,所以房屋建设时要坐北朝南;可调屋檐朝南,冬季调小屋檐可以得到充足的光照,夏季调大屋檐减少太阳光射入,实现冬暖夏凉,节能环保等。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夏季时正午太阳高度大,屋檐变长可以阻挡太阳辐射,使得射入室内的太阳辐射少,增温幅度小;冬季时正午太阳高度小,屋檐变短可以减少对太阳辐射的阻挡,使得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多,吸热地板能够吸收到更多的太阳辐射,提高室内温度。第(3)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差异很大,由材料可知,被动式房屋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建筑方式,设计和建设难度高;根据材料分析可知,被动式房屋的建筑材料和普通的不同,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