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高中地理第2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章末测评(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高中地理第2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章末测评(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5-28 19:26: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测评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达里干加火山区位于中蒙边境地带,出露面积可达1万平方米,其主体部分位于蒙古国境内,东南部火山岩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阿巴嘎西北部火山岩相连,形成了连续分布的火山岩区。由于频繁受火山活动的影响,该地形成了多级熔岩台地和200多座火山锥,其中熔岩台地的海拔为1300—1500米,相邻台地之间呈陡坎状接触。下图示意达里干加—阿巴嘎—达里诺尔火山岩分布。据此完成1~2题。
1.达里干加火山区出露面积巨大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干旱,后期受风力侵蚀强烈
B.为高原地形,地势起伏较小
C.断层发育,岩层垂直位移显著
D.岩浆喷发剧烈,且岩浆喷发量大
2.火山岩区形成多级熔岩台地,反映出(  )
A.岩浆喷发强度不一致
B.断层错位距离不一致
C.岩层受外力侵蚀程度不一致
D.火山岩区走向与断层不一致
大多数地质学家认为油气是地质时期有机物通过漫长的沉积压缩和加热后逐渐形成的,形成之后会渗透到附近的岩层中,在良好的储油、气构造中形成油气矿藏地。位于东非大裂谷的某湖盆地层下层以湖泊相夹砂岩泥页岩为主,是生成油气的主要岩石,上层为三角洲相砂岩和湖泊相泥页岩互层分布。下图为湖盆岩层垂直剖面图。据此完成3~4题。
3.该湖盆地层上层形成砂岩和泥页岩互层分布,可推测该区域这时期(  )
A.地壳间歇式抬升 B.湖面升降频繁
C.地壳持续性张裂 D.湖盆持续抬升
4.该湖盆地层中油气主要富集在砂岩上部,泥页岩下部。据此推测(  )
A.泥页岩层颗粒细,孔隙少
B.砂岩层颗粒细,孔隙多
C.泥页岩层颗粒粗,孔隙多
D.砂岩层颗粒粗,孔隙少
江西省三清山是世界地质公园,以花岗岩地质与花岗岩峰林地貌著称。三清山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受太平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又处于怀玉山的腹地,兼具海洋性和山地气候的特征,正是这种典型的江南山地气候及其相应的生物多样性环境无声地塑造着三清山的花岗岩微地貌景观。下图示意三清山景观图(图1)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2)。据此完成5~6题。
图1
图2
5.三清山峰林的岩石属于图2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6.塑造三清山花岗岩微地貌景观的地质作用主要有 (  )
①流水侵蚀 ②生物风化 ③重力崩塌 ④风力侵蚀 ⑤冰川侵蚀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南岭由五条山岭组成,故又称“五岭”,经过多次的造山运动,显得支离破碎,总体呈东西走向。下图示意南岭的地理位置。据此完成7~8题。
7.南岭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
A.南北板块挤压,地壳隆起成山
B.东西板块碰撞,地壳褶皱成山
C.地壳岩层断裂,岩块相对上升
D.地壳水平位移,岩浆上涌成山
8.南岭被分成五条互不连属的山岭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
A.冰川侵蚀 B.风力侵蚀
C.流水侵蚀 D.地壳沉降
矿田构造是指矿田内全部地质结构要素的总和。它不仅包含了褶皱、断层等不同规模类型的次生构造,还包含了沉积岩、岩浆岩各种面理的原生构造。云南个旧高松矿田构造复杂多样,形成了不同的锡铜多金属矿床。下图示意高松矿田控矿模式。据此完成9~10题。
9.图中M、N两处的地质构造和地貌组合状况分别是 (  )
A.M处为断层—向斜—山地,N处为断层—背斜—谷地
B.M处为断层—向斜—谷地,N处为背斜—断层—山地
C.M处为断层—背斜—山地,N处为断层—向斜—谷地
D.M处为断层—背斜—谷地,N处为断层—向斜—山地
10.M处岩层经历的地质作用由先到后的顺序是 (  )
A.褶皱—断层—岩浆侵入
B.断层—褶皱—岩浆侵入
C.断层—岩浆侵入—褶皱
D.褶皱—岩浆侵入—断层
河北省遵化市的汤泉地热久负盛名,泉水在循环过程中被地热流加热至水温高达62—68℃。该地区建设有温泉疗养院。下图是汤泉地热田地质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造成图示地区地下等温线波动较大的可能原因是 (  )
A.存在断裂错动
B.高温岩浆顺片麻岩侵入
C.岩层褶皱弯曲
D.地下水沿岩层向上溶蚀
12.推测最适宜建温泉疗养院的位置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河谷中常有多级阶地,其中高于河漫滩的最低一级阶地被称为一级阶地,向上依次为二级阶地、三级阶地……在正常情况下,阶地越高年代越老。下图为河流阶地形成示意图。读图,完成13~14题。
13.图中河流阶地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有(  )
①地壳抬升 ②地壳下降 ③流水侵蚀 ④流水沉积 ⑤火山活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③④⑤
14.早期的人类遗址多出现在河流阶地,早期人类选择在河流阶地定居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水运便利 B.便于农耕
C.军事防御 D.文化传统
“陡坎”是指地面(河床面)在高程上突降,类似于瀑布状的地貌形态。“陡坎”形成后,在“陡坎”壁面附近会由于能量和应力集中而出现剧烈的局部冲刷,进而导致“陡坎”壁面逐渐向水流的上游方向移动。下图为“陡坎”示意图,据此完成15~16题。
15.在“陡坎”壁面出现剧烈的局部冲刷,进而导致“陡坎”壁面向水流的上游方向移动,这种现象类似于流水的(  )
A.向下侵蚀 B.侧蚀作用
C.溯源侵蚀 D.溶蚀作用
16.影响“陡坎”壁面向水流的上游方向移动速度快慢的因素有(  )
①壁面岩性 ②水量大小 ③含沙量 ④壁面高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二、综合题(共52分)
17.(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我国某区域地质条件复杂,沉积岩层中富含地下水,但东西两侧的地下水互不连通,形成两个独立的地下水系统。下图为该区域的地质剖面图。
(1)指出图中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4分)
(2)说明乙处花岗岩的形成过程。(4分)
(3)对比分析甲、丙两处地下水开采条件的差异。(6分)
18.(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沙丘与湖泊共存是沙漠中的独特景观,气候、地下水和盛行风向的变化影响着沙丘和湖泊的演化。科学研究表明,新月形沙丘形成后,沙丘背风地带地面水平方向上出现风速差异,从而导致沙丘基部侵蚀速度更快(图1)。我国巴丹吉林沙漠是世界最高大的沙丘所在地,沙丘海拔多在1400—1600米,沙丘高度一般为200—300米,当地某湖泊经历了从月牙湖到双湖的演化过程(图2):在阶段Ⅰ形成月牙湖(水积累在月牙湖盆),在阶段Ⅱ该湖所在地区气候一度极端干旱,新的新月形沙丘形成,后来月牙湖演化为双湖。
图1
图2
(1)画出阶段Ⅰ此地新月形沙丘的等高线示意图。(6分)
(2)阐释该湖泊在阶段Ⅱ演化为双湖的过程。(6分)
19.(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那木拉错是西藏具有传奇色彩的湖泊,坐落于丛山之中。墨脱县地处雅鲁藏布江大拐弯下游、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山高谷深,山峦起伏,地势险峻,其中主要山峰有南迦巴瓦峰。图1为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地层地貌剖面示意图,图2为墨脱县某段山路景观图。
图1
图2
(1)指出那木拉错所处的构造地貌类型,并说明那木拉错的形成过程。(6分)
(2)从地质作用力角度分析墨脱县山高谷深的原因。(4分)
(3)分析地形条件对墨脱县交通运输方式及其交通线路选址布局的影响。(4分)
20.(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王莽岭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太行山南缘,地质构造和地貌非常独特。王莽岭园区信号塔地貌特点是河谷上宽下窄,下部形成纵深的大峡谷地貌。下图为王莽岭国家地质公园信号塔地貌剖面图。
(1)推测图示地区地壳运动的特点,并说明理由。(4分)
(2)分析河流两岸阶地(平坦面)和阶坡(位于两个阶地之间具有一定坡度的山坡)的形成过程。(4分)
(3)推测图示大峡谷的形成原因。(4分)
第二章测评
1.D 2.A 解析 第1题,由材料“由于频繁受火山活动的影响,该地形成了多级熔岩台地和200多座火山锥”可知,岩浆喷发剧烈,且岩浆喷发量大,是达里干加火山区出露面积巨大的主要原因,D正确。第2题,熔岩台地主要由岩浆喷发后堆积而成,由于每次岩浆喷发的强度不同,形成的台地高低不同,从而形成多级台地,A正确。
3.B 4.A 解析 第3题,据材料和图可知,该湖盆地层上层为三角洲相砂岩和湖泊相泥页岩互层分布,说明该区域陆地环境和湖泊环境交错出现,可推知主要是湖盆地层上层形成时期湖面升降频繁所致,B正确。地壳间歇式抬升、地壳持续性张裂、湖盆持续抬升不会使得区域环境呈现出陆地、湖泊环境交替的特征。第4题,油气比较轻,容易向上运移,上部封闭性好的岩层、下部孔隙多的岩层有利于油气聚集,该区域砂岩为三角洲环境形成,颗粒较粗,孔隙较多,利于储油气,而泥页岩为湖泊环境形成,颗粒较细,孔隙较少,是良好的封闭岩层,A正确。
5.B 6.A 解析 第5题,结合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可知,甲为喷出岩,乙为侵入岩,丙为沉积岩,丁为变质岩。结合材料可知,三清山为花岗岩,故三清山峰林的岩石属于图2中的乙类岩石。第6题,三清山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受太平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又处于怀玉山的腹地,兼具海洋性和山地气候的特征,因此塑造三清山花岗岩微地貌景观的地质作用主要有流水侵蚀、重力崩塌,且该地生物多样性丰富,因此生物风化强烈。故选A。
7.A 8.C 解析 第7题,南岭是东西走向的山脉,是受到南北方向板块碰撞挤压,岩层隆起形成的,A正确,B错误;不是断块山和火山,故C、D错误。第8题,南岭形成后,由于当地降水丰富,在长期的流水侵蚀作用下形成多个互不连属的山岭,C正确;南岭海拔不高,所处地区纬度较低,无冰川发育,A错误;南岭所在地区属湿润地区,以流水侵蚀为主,风力侵蚀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B错误;地壳沉降属内力作用,D错误。
9.B 10.A 解析 第9题,读图可知,M处有断层发育,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地势中间低于两侧,为谷地;N处也有断层发育,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地势高于两侧,为山地。综上所述,图中M、N两处的地质构造和地貌组合状况分别是M处为断层—向斜—谷地,N处为背斜—断层—山地。B正确。第10题,M处岩层受水平挤压发生褶皱,岩层产生弯曲变形。由于岩石承受不住挤压力而出现断层,岩浆(矿液)沿着断裂带侵入形成矿体。因此M处岩层经历的地质作用由先到后的顺序是褶皱—断层—岩浆侵入。
11.A 12.C 解析 第11题,图示地区地下等温线波动较大的地区为等温线向上弯曲处,根据地下水中等温线的弯曲方向判断,该处地热最富集,地热的导体主要是水,可能因该处多断层,岩石破碎多裂隙,受到围岩加热后的地下水顺着裂隙将热量向上传导,导致地下等温线发生弯曲,A正确。图示中没有岩浆侵入的情况出现,B错误;岩层无褶皱弯曲,C错误;图示中没有石灰岩,地下水不会出现溶蚀情况,D错误。第12题,建温泉疗养院需要较高水温的地下水,根据图中地下等温线的分布特点可知,①④两处地下水温度较低;②地下水温度在25℃以下;③处地下水温度为35—45℃,地下深处地下等温线数值可达65℃,水温较高,可以满足题干材料“泉水在循环过程中被地热流加热至水温高达62—68℃”,在③处打井最容易获得较高水温的地下水。
13.C 14.B 解析 第13题,当河流流经地区的地壳上升时,河床纵剖面的比降加大,流水侵蚀作用加强,使河流下切形成阶地。地壳运动是间歇性的,在地壳上升运动期间河流以下切为主;在地壳相对稳定期间,河流以侧蚀为主并发生流水堆积作用形成堆积物。经过反复多次的地壳抬升时的河流下切和地壳稳定时的河流侧蚀及沉积,就在河谷两侧形成了多级阶地,故形成阶地的地质作用有地壳抬升、流水侵蚀和流水沉积,故①③④正确,排除②⑤。第14题,早期人类利用自然的能力比较低,对河流水的利用大多是农业灌溉,图示阶地位于河流旁,地形平坦,用水便利,利于农耕,B正确;在人类文明的早期,聚落选址与水运和防御有一定的关系,但不如农耕重要,排除A、C;聚落选址于河流阶地与文化传统关系不大,D错误。
15.C 16.D 解析 第15题,由题意可知,陡坎壁面向水流的上游方向移动,即类似于向源头侵蚀,河流加长,C正确;向下侵蚀是垂直于地表的侵蚀,A错误;侧蚀是向两侧侵蚀,B错误;溶蚀作用是指流水溶解了岩石中的可溶性矿物,使岩石结构逐渐松散,加速了岩石的机械侵蚀作用,D错误。第16题,①壁面岩性、②水量大小、③含沙量会直接影响流水侵蚀速度,进而影响陡坎壁面向上游的移动速度,④壁面高差影响水流速度,进而影响流水侵蚀速度,再影响陡坎向上游的移动速度,①②③④均正确。
17.答案 (1)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壳运动。
(2)在地球内部巨大压力作用下,岩浆沿着裂隙侵入岩石圈上部;随着温度、压力的变化,冷却凝固形成花岗岩。
(3)丙处地下水储量较甲处丰富。原因:甲处位于向斜构造的侧翼,砂砾层厚度薄,且地下水向向斜槽部流动,地下水储量少、埋藏深;丙处位于向斜槽部,砂砾层较厚,且位于表层,地下水储量丰富、埋藏浅。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图中形成了褶皱和断层,说明存在地壳运动;图中存在变质岩和岩浆侵入岩(花岗岩),说明存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第(2)题,花岗岩为侵入岩,是在地球内部巨大压力作用下,岩浆沿着裂隙侵入岩石圈上部;随着温度、压力的变化,冷却凝固形成的。第(3)题,甲处顶部分布着石灰岩,石灰岩易溶蚀,地表水容易顺裂隙下渗,且甲为向斜构造的侧翼,地下水向向斜槽部流动,砂砾层厚度薄,因此,该地地下水储量少、埋藏深,不易开采。丙处位于向斜槽部,砂砾层较厚,且位于表层,因此丙处蓄水条件好,地下水储量丰富,地下水水位较浅易于开采。
18.答案 (1)画图正确(包括形状、等高线数值变化及疏密分布、指向标、盛行风)。参考图如下。
(2)该区域在阶段Ⅱ气候一度极端干旱,导致湖泊水位降低,湖盆出露;盛行风风向发生改变,在西北风作用下,湖盆中部形成新的新月形沙丘;后期气候变湿,地下水水位上升,洼地再度积水形成双湖。
解析 第(1)题,新月形沙丘缓坡指示来风的方向,陡坡指示背风坡。根据题干“我国巴丹吉林沙漠是世界最高大的沙丘所在地,沙丘海拔多在1400—1600米”以及图2阶段Ⅰ的东北风来判断指向标和等高线的数值等。第(2)题,结合材料可知,Ⅱ阶段因湖泊所在区域气候一度极端干旱,导致湖泊水位降低,水面下降,湖泊面积缩小,湖盆出露;Ⅱ阶段盛行风从东北风改为西北风,在盛行风的作用下,新的新月形沙丘形成于湖盆中部,后来随着全球变暖,冰川融化增加,气候变湿,地下水水位上升,洼地再度积水,形成双湖形状。
19.答案 (1)地貌类型:背斜谷。形成过程:该地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和断层作用,多裂隙发育,易被外力侵蚀,形成地势低洼的谷地(背斜谷),同时来自周边地区的降水和冰雪融水不断汇入谷地,积水成湖。
(2)该县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岩层受挤压隆起,地壳不断抬升,形成高大的山体;该县年降水量丰富,高山冰川广布,地势落差大,流水、冰川持续向下侵蚀作用强烈,形成幽深峡谷。
(3)对交通运输方式的影响:该县地处山区,地势起伏大,修建交通线的成本高且技术难度较大,因此山区主要选择成本低及技术水平要求较低的公路。
对交通线路选址布局的影响:该县山高谷深,地势起伏大,陡坡多,为了降低公路线的坡度,公路线主要布局在地势相对和缓的河谷地带,往往沿等高线修筑,呈“之”字形迂回前进。
解析 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构造地貌是地球内力作用形成的背斜、向斜、断层地貌,其判断主要根据岩层形态;根据那木拉错岩层的弯曲状况可知,岩层上拱,其为背斜构造,从地表形态看,那木拉错呈下凹形态,为谷地,主要是由于顶部岩层受张力,岩层破碎易被外力侵蚀成为谷地,因此该构造地貌为背斜谷;谷地海拔较低,能够汇集周围的降水、冰雪融水,进而形成高原湖泊。第(2)题,分别要对“山高”“谷深”进行解释。墨脱县位于我国青藏高原地区,山高主要是因为内力作用,该县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依据所学知识板块消亡边界岩层受挤压隆起,经历造山运动,地壳不断抬升,形成高大的山体;谷深主要是由于外力侵蚀作用,由于降水丰富且冰川融水量较大,地势起伏大,受流水侵蚀作用影响,冰川持续向下侵蚀作用强烈,形成幽深峡谷。第(3)题,交通运输方式及交通线路选址布局受地形条件影响较大;依据上题,墨脱县山高谷深,地势起伏大,修建交通线的成本高且技术难度较大,在交通方式的选择上,要考虑其成本和技术水平因素,应选择公路运输;在交通线路选址布局上,由于地形影响,要考虑道路安全等因素,墨脱县的公路建设应选择在地势低平的河谷地带,沿着地势迂回前进。
20.答案 (1)间歇式升降的地壳运动。有厚度较大的灰岩、砂岩和泥质灰岩沉积,说明曾经发生过下沉运动;该地区为一深陷的河谷地貌,是地壳上升、流水下切作用增强的结果。
(2)在地壳运动稳定期,河床两岸形成河漫滩;地壳上升时,河漫滩超出一般洪水位,呈阶梯状分布于河流两岸;随地壳抬升,河流下蚀作用强烈,阶地之间的山坡被流水侵蚀,形成具有一定坡度的阶坡。
(3)地壳连续抬升,且抬升幅度大,诱发流水持续的下切作用,形成狭窄的大峡谷。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有厚度较大的灰岩、砂岩和泥质灰岩,灰岩与砂岩均属于沉积岩,沉积岩是由沉积作用形成的,在地壳下沉运动过程当中,沉积作用较强,会形成沉积岩,说明曾经发生过下沉运动;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该地区有一个深陷的河谷地貌,是河流下切侵蚀作用导致的,当地壳抬升时,流水下切侵蚀作用增强,会形成河谷地貌,所以图示地区地壳运动的特点是间歇式升降的地壳运动。第(2)题,在地壳运动稳定期,河流落差较小,流水以侧蚀为主,河床两岸形成河漫滩,通过地壳的上升运动,河漫滩超出一般洪水位,呈阶梯状分布于河流两岸,形成河流两岸阶地。由于地壳抬升,河流上下游之间的落差增大,从而增加河流的流速,使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增强,导致阶地之间的山坡被流水侵蚀,形成位于两个阶地之间具有一定坡度的山坡,即形成阶坡。第(3)题,当地壳以抬升运动为主,并且抬升幅度较大时,流水的下切侵蚀能力较强,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图示大峡谷呈“V”形,说明该地区流水下切侵蚀能力较强,侧蚀能力较弱。所以,由于地壳连续抬升并且抬升幅度大,导致流水持续的下切作用,并且下切侵蚀能力较强,从而形成狭窄的大峡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