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A组 必备知识基础练
读水圈构成图,完成1~2题。
1.甲、乙、丙、丁代表的水体类型分别是( )
A.陆地咸水、陆地淡水、地下淡水、冰川
B.陆地咸水、陆地淡水、冰川、地下淡水
C.地下淡水、冰川、陆地咸水、陆地淡水
D.陆地淡水、陆地咸水、地下淡水、冰川
2.丙水体主要分布在( )
A.高纬度、高海拔地区
B.岩石圈中
C.内流区
D.大气圈中
[2024·广东深圳高二期末]克兰河发源于新疆阿尔泰山南坡,河流全长约265千米,由北向南穿过阿勒泰市区,经苛苛苏湖流入额尔齐斯河。下图示意克兰河1980—1989年和2001—2005年径流量年内变化过程。据此完成3~4题。
3.推断克兰河最主要的补给类型是( )
A.冰川融水 B.大气降水
C.季节性积雪融水 D.地下水
4.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21世纪初该河流径流量峰值提前的原因是( )
A.区域气候变暖 B.区域气候变冷
C.冬季降水增多 D.夏季降水减少
[2024·山东青岛高二期中]下图为鄱阳湖五河入湖流量、出湖流量、湖区水位和长江中游干流流量季节变化图。图中五河指注入鄱阳湖的五条主要河流,其合计水量约占总入湖水量的83%。据此完成5~6题。
5.鄱阳湖对长江补给量最大的时段为( )
A.1—3月 B.4—6月
C.7—9月 D.10—12月
6.鄱阳湖最高水位出现在7—8月的主要原因是( )
A.入湖河流进入汛期
B.湖泊泥沙淤积严重
C.长江干流顶托作用
D.出湖流量快速下降
B组 关键能力提升练
江苏省阜宁县地处淮河附近,为典型的河网平原区,境内有大小河流100多条,其浅层地下水与地表水体交互频繁,每年3—5月地下水位最低。下图为阜宁县2021年1月浅层地下水埋深等值线图(单位:米),地下水埋深指地下水水面到地表的距离。据此完成7~8题。
7.1月,阜宁县地下水资源最丰富的乡镇是( )
A.罗桥镇 B.陈集镇
C.沟墩镇 D.东沟镇
8.春季,阜宁县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
A.大气降水 B.河流水
C.苏北灌渠水 D.积雪融水
车尔臣河位于昆仑山北麓。下图为车尔臣河流域月均降水、径流及水资源年内分布图。据此完成9~10题。
9.4—5月河流径流量保持稳定,原因可能是( )
A.降水增加,消融增加
B.降水增加,消融减少
C.降水减少,消融增加
D.降水减少,消融减少
10.与车尔臣河流域年径流量关联度最大的是( )
A.夏季流量 B.秋季流量
C.冬季流量 D.春季流量
1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气候变化通过影响水量平衡的补给项和损失项进而引起湖泊的变化,降水、气温、融水和蒸发等都对湖泊水量平衡产生影响。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高原内陆咸水湖,是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其水文变化能反映当地气候与环境变化。图1为青海湖流域简图,图2为1961—2015年青海湖水位变化图,图3为1961—2015年青海湖湖面降水量、蒸发量和入湖径流量变化趋势图。
图1
图2
图3
(1)简述1961—2015年青海湖水位的年际变化特点,并指出青海湖的主要补给类型。
(2)从水量补给项和损失项的角度分析2005年后青海湖水位变化的原因。
(3)试分析青海湖近年来的水位变化对周边自然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
参考答案
第四章 第一节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1.B 2.A 解析 第1题,陆地水体包括陆地淡水和陆地咸水,以陆地淡水为主,则乙水体为陆地淡水,甲水体为陆地咸水;陆地淡水包括冰川、地下淡水和其他陆地淡水,以冰川为主,则丙水体为冰川。第2题,由上题可知,丙水体为冰川,主要分布在高纬度、高海拔地区。
3.C 4.A 解析 第3题,根据材料中信息,该河流量偏小(最大径流量小于100立方米/秒),根据径流量季节变化图,春季河流流量开始增大,流量最高峰出现在春末夏初,夏季流量减少,因此主要的补给水源为季节性积雪融水,C正确;而冰川融水量的多少与气温呈正相关,理论上夏季达到最大值,根据图中径流量变化来看,冰川融水较少,A错误;来自大西洋的水汽被阿尔泰山强烈抬升,会形成雨水补给,但是由于距离大西洋遥远,水汽损失量大,且该地位于南坡,故大气降水不是最主要的补给类型,B错误;地下水补给稳定,D错误。第4题,结合上题分析,该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为季节性积雪融水,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21世纪初该河流径流量峰值提前,说明季节性积雪提前融化。据此判断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21世纪初由于气候变暖,春季气温回升快,导致季节性积雪融化早,河流的汛期提前,A正确,B错误;冬季降水增多更多的是影响汛期流量峰值,而不是汛期的早晚,C错误;夏季降水减少与汛期峰值提前无关,D错误。故选A。
5.B 6.C 解析 第5题,鄱阳湖对长江补给最多的月份是出湖流量最多的月份。读图可知,4—6月份鄱阳湖出湖流量最大,补充长江水量最大。第6题,读图可知,7、8月份长江水量最大,对湖泊有顶托作用,使湖水不能外流,湖泊水位达到最大值;入湖河流进入汛期时,入湖水量大,但同时出湖水量也大,湖泊水位不是最大;湖泊泥沙淤积会抬高湖床,但水量不一定最大;出湖流量快速下降,说明湖泊水位下降,不是湖泊水位高的原因。
7.C 8.B 解析 第7题,根据图示信息可得,地下水埋深指地下水水面到地表的距离。罗桥镇大部分区域地下水埋深大于2.6米,东沟镇大部分区域地下水埋深大于2.2米,陈集镇为1.4—2.2米,沟墩镇大部分区域地下水埋深为1.0—1.8米。因此1月,沟墩镇地下水埋深最浅,故阜宁县地下水资源最丰富的乡镇是沟墩镇,C正确。第8题,该地位于我国温带季风区,春季降水量少,因此,春季,阜宁县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不是大气降水;该地冬季降水量少,因此春季积雪融水少;苏北灌渠是人为修建的,因此下渗量少,故补给量少。综上分析,春季该地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水源为河流水。
9.B 10.A 解析 第9题,冬末春初气温回升快,积雪融化增加,导致车尔臣河2—3月径流量增加,而4—5月河流径流量保持稳定,原因可能是季节性积雪消融减少,补给减少,而据图分析,4—5月份该地降水量增加。第10题,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降水稀少,车尔臣河主要补给水源为冰川融水,而夏季气温最高,冰川融水量大,河流流量大,故与车尔臣河流域年径流量关联度最大的是夏季流量。
11.答案 (1)年际变化特点:1961—2004年水位总体呈下降趋势,2005年后呈上升趋势。主要补给类型:高山冰雪融水(地表径流)、大气降水。
(2)青海湖水量补给项包括入湖径流量和降水量,由图可知,入湖径流量自1991年呈增加趋势,湖面降水量自1990年呈增加趋势;损失项主要是湖面蒸发量,由图可知,1998年后湖面蒸发量呈下降趋势。根据补给项和损失项的数据可知,2005年后补给项大于损失项,且差值逐渐增大,导致2005年后青海湖水位呈上升趋势。
(3)水位上升,湿地面积增大,对气候的调节作用增强;沙漠化土地、裸地、盐碱化土地面积减少,有利于当地生态恢复和植被恢复;生物多样性增加;为候鸟提供栖息地等,整体生态功能持续增强。
解析 第(1)题,根据图2中信息可知,1961—2004年青海湖水位总体呈下降趋势,而在2005后呈上升趋势。结合材料信息“气候变化通过影响水量平衡的补给项和损失项进而引起湖泊的变化”,可以推测随着全球变暖,冰雪融化量增加,补给增多,导致湖泊水位有所回升,同时根据图3可以推测本地区存在局地环流,存在降水补给湖泊的情况。第(2)题,据图分析可知,青海湖水量补给项包括入湖径流量和降水量,根据上题可知,青海湖补给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汇成的地表径流以及降水补给。由图3可知,入湖径流量自1991年呈增加趋势,湖面降水量自1990年呈增加趋势,补给量较多;而损失项主要是湖面蒸发,根据图3可知,湖面蒸发量在1998年后呈下降趋势。当补给大于损失时,湖泊水位上升,差值越大,湖泊水位上升越明显,2005年后青海湖水位呈上升趋势。第(3)题,根据上题可知,青海湖水位上升,湖泊面积增加,湿地面积扩大,对气候的调节作用增强;同时,为生物提供栖息地,促使当地生物多样性增加;使当地沙漠化土地、裸地、盐碱化土地面积减少,有利于当地生态恢复,生态功能持续增强。第二节 洋流
A组 必备知识基础练
北半球中高纬度形成了逆时针方向的大洋环流,而南半球中高纬度却形成了东西向绕地球一周的环流(下图)。德雷克海峡就像一个“开关”,在地质时期其宽度和深度会有变化,其开启与关闭不仅会影响通过海峡的洋流流量,还会引发南太平洋洋流系统和气候的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南、北半球中高纬度大洋环流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
A.大气环流 B.地转偏向力
C.海陆轮廓 D.海水密度
2.南半球中高纬度西风漂流的性质及流向分别为 ( )
A.寒流;自西向东
B.寒流;自东向西
C.暖流;顺时针方向
D.暖流;自东向西
在夏威夷海岸和北美洲海岸之间的太平洋上,有一片由约400万吨塑料垃圾组成的漩涡,其面积相当于日本国土面积的4倍。在“垃圾漩涡”中海水运动非常缓慢。下图为“垃圾漩涡”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垃圾漩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垃圾漩涡”呈逆时针旋转
B.“垃圾漩涡”呈顺时针旋转
C.“垃圾漩涡”东侧分布暖流
D.“垃圾漩涡”北侧分布寒流
4.“垃圾漩涡”中海水运动缓慢的原因是( )
A.垃圾沉重,阻碍水流
B.洋流交汇,海水稳定
C.低压控制,无风多雨
D.高压下沉,风力微弱
[2024·山东潍坊高二检测]2023年8月24日,日本政府不顾世界人民反对,将核废水排入太平洋。下图为某研究机构模拟核废水排放的扩散方向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模拟核废水扩散速度快、距离远的方向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6.核废水的排放在短期内将( )
A.破坏太平洋海域的生态环境
B.威胁大西洋东岸渔业发展
C.影响美国东海岸的海洋环境
D.危害非洲居民的身体健康
纳米比亚渔业资源丰富,位居世界十大产鱼国之列。下图为纳米比亚共和国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纳米比亚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是( )
A.寒暖流交汇,饵料丰富
B.水温较同纬度高,利于鱼类繁殖
C.入海河流众多,鱼类资源丰富
D.上升补偿流带来大量营养盐类
8.关于纳米布沙漠形成和分布原因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沿岸洋流的减湿作用
B.东北信风从内陆带来沙源
C.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
D.植被覆盖率较低
B组 关键能力提升练
莫桑比克海峡位于非洲大陆与马达加斯加岛之间。马达加斯加岛南北部海区及莫桑比克海峡北部窄口处的地形十分复杂,有大量海底山脊、海岭。在马达加斯加岛南部西侧海区海流呈逆时针旋转。下图示意莫桑比克海峡及其临近海区海流。据此完成9~10题。
9.在莫桑比克海峡,海流呈逆时针旋转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①盛行风向 ②海底地形 ③海陆轮廓 ④潮汐变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马达加斯加岛东侧的甲海流,可能导致其沿岸地区 ( )
A.海洋与大气之间的作用减弱
B.海水污染程度加剧
C.底层海水上泛增强
D.大气水汽含量增加
西澳大利亚寒流是流经南印度洋东部的一只洋流,其自南向北沿澳大利亚西海岸流动,最后汇入南赤道暖流,是世界主要寒流中最弱小的一只。下图为世界局部洋流示意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与西澳大利亚寒流弱小的原因无关的是( )
A.西风漂流北上分支少
B.澳大利亚西岸中部陆地的阻挡
C.南赤道暖流的影响
D.赤道逆流的影响
12.在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的西海岸往往形成大的渔场,而西澳大利亚寒流流经区域渔场规模却较小,其主要原因是( )
A.东南信风势力弱
B.人类过度捕捞
C.无寒、暖流交汇
D.沿岸河流稠密
参考答案
第二节 洋流
1.C 2.A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信息“北半球中高纬度形成了逆时针方向的大洋环流,而南半球中高纬度却形成了东西向绕地球一周的环流”和已学知识可知,南半球中高纬度陆地面积狭小,海洋广阔,因此形成了东西向绕地球一周的环流,而北半球中高纬度陆地面积较广,受陆地阻挡,北半球大洋环流流向发生改变;南北半球大气环流影响大洋环流方向,但对南北半球中高纬度大洋环流是否绕地球一周影响较小;地转偏向力使大洋环流方向发生偏转,但不会导致两个半球大洋环流流向出现明显差异;海水密度对其影响较小。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半球中高纬度海域的西风漂流为寒流,受盛行西风影响流向为自西向东。
3.B 4.D 解析 第3题,“垃圾漩涡”位于北美大陆与夏威夷之间的海域,在副热带高压中心附近,北赤道暖流、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环绕副热带高压中心运动,故“垃圾漩涡”呈顺时针旋转;“垃圾漩涡”北侧为暖流,东侧为寒流。第4题,图示“垃圾漩涡”位于太平洋副热带地区,受高压的影响,“垃圾漩涡”中海水运动缓慢;与垃圾本身重量无关;没有洋流交汇。
5.B 6.A 解析 第5题,海洋污染物扩散速度与洋流有关,顺流则快,逆流则慢。甲与千岛寒流流向相反,扩散慢;乙与北太平洋暖流流向相同,核废水扩散速度快、距离远;丙和丁与日本暖流流向相反,扩散慢。第6题,核废水的排放在短期内将污染当地环境,日本核废水排放点位于太平洋海域,短期内将破坏太平洋海域的生态环境;该地距离大西洋较远,短期内不会威胁大西洋东岸渔业发展;美国东海岸与此地相距较远,短期内不会影响美国东海岸的海洋环境;非洲与此地相距较远,短期内不会危害非洲居民的身体健康。
7.D 8.A 解析 第7题,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纳米比亚西部海域处于本格拉寒流的控制下,该寒流属于上升补偿流,受其影响,海底的营养盐类浮到浅海,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此处不存在寒暖流交汇;此处有寒流流经,水温较同纬度低;沿岸地区气候干燥,入海河流少。第8题,根据图示信息可以看出,纳米布沙漠呈狭长状,沿非洲西南部海岸延伸,主要受沿岸寒流影响;此地位于南半球,会受到东南信风的影响;副热带高压对该沙漠的形成有一定影响,但不是形成沿海带状沙漠的主要原因;植被覆盖率低是该地沙漠景观的特征,不是形成的原因。
9.B 10.D 解析 第9题,马达加斯加岛南北部海区及莫桑比克海峡北部窄口处的地形十分复杂,有大量海底山脊、海岭,加之受非洲大陆轮廓的影响,使流经该海峡处的部分洋流流向发生变化,呈逆时针旋转,②③对;该地盛行风为东南信风,对局部区域的海流方向影响较小,①错;海流运动与潮汐成因不同,变化规律不同,与潮汐无关,④错。第10题,据所学知识可知,马达加斯加岛东侧的甲海流为暖流,可增温增湿,使大气水汽含量增加;暖流流经,表层海水温度较高,海洋与大气间的作用增强;暖流流经,海水运动活跃,可以加快污染物的净化,但会扩大污染范围;底层海水上泛增强会形成上升补偿流,是寒流,而此处为暖流。
11.C 12.A 解析 第11题,由于澳大利亚陆地面积小,西风漂流北上分支少,使西澳大利亚寒流势力弱;澳大利亚西岸中部陆地向西凸出,阻挡了西澳大利亚寒流,使其势力减弱;西澳大利亚寒流向低纬度地区流动后补偿南赤道暖流,故南赤道暖流对其影响不大,C符合题意;赤道逆流自西向东后部分向南流动,会削弱北上的西澳大利亚寒流。第12题,由于东南信风势力弱,澳大利亚西部的上升补偿流势力弱,渔业资源相对较少。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
A组 必备知识基础练
在风和浪的共同作用下,海面附近空气中存在各种大小不同的海水滴,称为海洋飞沫。海洋飞沫的大量出现,使得海洋与大气之间的分界面成为一个气体和液体共存的过渡区,影响海—气界面的各种交换过程。据此完成1~2题。
1.在北大西洋中,沿30°W经线海洋飞沫较少的纬度位置是( )
A.45°—50° B.23.5°—30°
C.15°—20° D.55°—60°
2.海洋飞沫的影响是( )
A.加剧海面附近的空气降温
B.减少海—气间热量交换
C.减少大气降水量
D.减少海—气间水汽输送量
正常年份,在赤道太平洋区域,由于西太平洋海域水温最高,东太平洋海域水温最低,因此西太平洋盛行上升气流,升到高空后向东流去,到达低温的东太平洋后转向下沉,在近海面以东风形式返回西太平洋,形成了东西向的大气环流圈,气象学上称作“沃克环流圈”。下图为“沃克环流圈”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正常年份,东太平洋海域水温最低的主要原因是 ( )
A.赤道逆流带来冷水团
B.晴朗的夜晚气温低
C.秘鲁寒流流向该海域
D.上升流的规模较小
4.沃克环流势力增强带来的影响是( )
A.秘鲁西部降水增多
B.印度尼西亚暴雨频发
C.我国北方旱灾严重
D.新西兰进入暖湿季节
[2024·山东泰安高二期末]斜温层是存在于大体积流体(如海洋、湖泊、大气)内的一层很明显的薄层。正常年份,在盛行风的影响下,赤道太平洋斜温层呈西厚东薄的态势,该结构与其所在海域表层水温分布相适应。下图为正常年份和2015年9月份沿赤道太平洋海域斜温层垂直分布状况图。据此完成5~6题。
5.影响太平洋东西两岸斜温层厚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大气环流 D.海陆热力差异
6.2015年9月下列现象最可能出现的是( )
A.澳大利亚东岸降水明显增加
B.印度尼西亚森林火险会降低
C.秘鲁沿岸海域海雾频率增加
D.智利沙漠植物种子因雨萌发
B组 关键能力提升练
2023年2月6日,土耳其发生强地震,当地政府为保障马尔马拉海南北部海峡的通航安全,放置水下航行器随波逐流,通过传感器探测海底信息。下图示意马尔马拉海地理位置,据此完成7~8题。
7.航行器穿越马尔马拉海与爱琴海之间海峡时,受海水盐度影响,底层和表层海水的移动方向分别是 ( )
A.向东南移动、向西北移动
B.向西北移动、向东南移动
C.向西南移动、向东北移动
D.向东北移动、向西南移动
8.马尔马拉海冬季海—气相互作用最为活跃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A.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海水蒸发量大
B.受西风带控制,锋面气旋活动频繁
C.海水温度高于陆地,空气湿度较大
D.受较低纬暖湿气流影响,降水丰沛
海水性质及运动状况的改变会对鱼类群落结构产生影响。下图示意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近海海洋生态系统变化。据此完成9~10题。
a
b
9.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近海a→b的变化过程是 ( )
A.厄尔尼诺→正常
B.正常→厄尔尼诺
C.正常→拉尼娜
D.厄尔尼诺→拉尼娜
10.在a→b的变化过程中( )
A.海水中的鱼群密度增大
B.中上层鱼类移至更靠近海岸的地方
C.海水中溶解氧浓度升高
D.富含营养盐的海水从底层涌升增多
茎柔鱼亦称“美洲大鱿鱼”,属喜冷水鱼类,对海水温度敏感而易发生迁徙,广泛分布于东太平洋海域,是秘鲁最重要的水产资源之一。下图为东太平洋强厄尔尼诺年表层海水距平等温线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强厄尔尼诺年时,茎柔鱼迁徙的方向最可能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12.当秘鲁喜迎茎柔鱼丰收大年时,下列地理事件发生概率增大的是( )
A.澳大利亚山火频发
B.秘鲁降水量偏多
C.茎柔鱼的天敌种类增多
D.秘鲁沿岸上升流增强
13.[2024·湖北高二名校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世界气象组织于2023年7月4日宣布,热带太平洋七年来首次形成厄尔尼诺条件,目前已进入厄尔尼诺状态(如下图)。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叠加中等以上强度厄尔尼诺事件,可能导致全球气温飙升、破坏性天气和气候模式的出现。
(1)据图推测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明显上升和信风减弱之间的关系。
(2)运用相关原理,阐述该现象导致秘鲁渔场渔业减产的原因。
参考答案
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
1.B 2.A 解析 第1题,23.5°—30°主要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风力较小,飞沫较少,B正确;45°—50°位于盛行西风带、15°—20°位于低纬信风带,风力大,飞沫较多;55°—60°位于极地东风和盛行西风交汇地区,盛行上升气流,飞沫较多。第2题,海洋飞沫使得海洋和大气之间的分界面不是确定的,而是一个气体和液体共存的过渡区,会促进海水蒸发。海洋飞沫的蒸发会使海面附近的空气急剧降温;蒸发量增加,会增加海—气间热量交换和水汽输送量,增加大气降水量。
3.C 4.B 解析 第3题,正常年份,秘鲁寒流向北流向赤道附近的太平洋东部,使其成为赤道太平洋海域水温最低处。第4题,当沃克环流增强时,意味着秘鲁寒流势力增强,会造成秘鲁西部降水更少;因赤道太平洋西部气流的膨胀上升,会给印度尼西亚带来丰沛降水;沃克环流势力增强还能够增强夏威夷高压的势力,使我国北涝南旱;沃克环流势力的增强无明显的季节性,因而与新西兰是否进入暖湿季节无直接关系。
5.C 6.D 解析 第5题,根据题干信息“正常年份,在盛行风的影响下,赤道太平洋斜温层呈西厚东薄的态势”可知,东南信风吹拂海水,暖海水流向太平洋西岸,使得太平洋东西两岸斜温层厚度存在差异,C正确;东西两侧纬度位置相差不大、海陆位置相似、海陆热力性质对其影响较小。第6题,读图可知,2015年9月太平洋西岸斜温层厚度减小,说明东南信风减弱,出现了厄尔尼诺现象,太平洋西岸上升气流减弱,澳大利亚东岸降水明显减少,A错误;印度尼西亚降水减少,森林火险会增加,B错误;当发生厄尔尼诺现象时,东南信风减弱,秘鲁寒流减弱,秘鲁沿岸海域海雾频率减小,C错误;智利沿岸地区降水增多,沙漠植物种子可能因雨萌发,D正确。
7.D 8.A 解析 第7题,爱琴海因蒸发旺盛,盐度较高,密度大,水面低,马尔马拉海盐度较低,密度小,水面高;表层海水从马尔马拉海流向爱琴海,即向西南方向流;底层海水从爱琴海流向马尔马拉海,即向东北流。第8题,马尔马拉海位于地中海地区,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冬季受西风影响,A符合题意。马尔马拉海冬季海—气相互作用最为活跃的主要原因是受西风带控制,锋面气旋活动频繁;海水温度高于陆地,空气湿度较大;受较低纬暖湿气流影响,降水丰沛。
9.B 10.B 解析 第9题,根据材料及图示可知,该图示意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近海海洋生态系统变化,由图可得,太平洋东部海域由a→b出现海水的异常升温,由正常变为厄尔尼诺;拉尼娜出现时,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海水温度低于正常年份,与图示不符。第10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太平洋水域鱼群受秘鲁寒流影响,冷水鱼居多,出现厄尔尼诺后,东太平洋海水异常升温,海水中的鱼群密度会减小;受暖海水的影响,中上层海水中的鱼类为追寻较低温度海水区域,会向靠近海岸地带迁移,因为这里存在寒流;水温越低,水中溶解氧的含量越高,此时东太平洋海水异常升温,海水中的溶解氧浓度下降;厄尔尼诺出现时,东南信风减弱,东太平洋离岸风势力减弱,上升流减弱,富含营养盐的海水从底层涌升减少。
11.C 12.D 解析 第11题,由材料可知,茎柔鱼广泛分布于东太平洋海域,属于喜冷水鱼类,对海水温度上升敏感并易发生迁徙,且应向水温较低处迁徙。当强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由图中海水距平等温线的数值变化规律可以判断,①迁徙方向是从1.0—1.2迁徙到1.2—1.4,向水温高的海域迁徙,A错误。同理,②迁徙方向经过水温更高的海域;③迁徙方向是从1.0—1.2迁徙到0.6—0.8,向水温较低的海域迁徙;④迁徙方向是从1.0—1.2迁徙到0.6—0.8,也是向水温低的方向迁徙。相比较而言,③是向高纬度低温区迁徙,因此迁徙的方向最可能是③。第12题,秘鲁喜迎茎柔鱼丰收大年,说明东南信风势力增强,秘鲁沿岸上升补偿流增强,秘鲁沿岸水温低,盛行下沉气流,降水量偏少;而此时赤道太平洋西侧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澳大利亚山火发生频率低;秘鲁沿岸水温低,降水少,气候干旱,相对不利于天敌的生存,其天敌种类不会明显增多。
13.答案 (1)由图可知,信风减弱,秘鲁寒流变弱,赤道中东部表层海水升温。(或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明显上升,近洋面热空气上升,西风爆发,信风减弱。)
(2)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东南信风减弱,南赤道暖流减弱,赤道逆流增强;秘鲁上升流减弱;冷水性鱼类不适应水温升高而迁徙或死亡;海洋底层营养盐类上泛减少,浮游生物减少,鱼类缺乏食物,渔业减产。
解析 第(1)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赤道附近东部和中部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异常上升的现象。读图可知,此时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明显上升,近洋面热空气上升,西风爆发,信风减弱以及秘鲁寒流也在变弱。第(2)题,阐述该现象导致秘鲁渔场渔业减产的原因,主要从东南信风减弱、上升流减弱、营养盐类(食物)减少三个方面分析。当厄尔尼诺发生时,东南信风势力减弱,秘鲁寒流减弱,上升流减弱,导致上泛的营养盐类减少,浮游生物减少,进而导致渔业减产;同时海水温度升高也会导致该区域适应寒冷水温的鱼类迁徙或死亡,进而导致渔业减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