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高中地理第5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分层作业(含解析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高中地理第5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分层作业(含解析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5-28 19:35:04

文档简介

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A组 必备知识基础练
北极地区(下图)的海冰密集度(单位面积海洋中海冰的占比)主要受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洋流和入海径流等因素的影响。北极上空的低云通过调节辐射和湍流热交换,对海冰的生消起重要作用。据此完成1~2题。
1.与波弗特海相比,冬季巴伦支海海冰密集度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
A.入海径流较多
B.极地东风较弱
C.受洋流影响较大
D.受陆地影响较小
2.当上空低云增多时,北极地区(  )
A.海冰融化加速
B.海面蒸发减弱
C.大气降水减少
D.海冰面积扩大
下图为某地实施灌溉与水、气、生物相互作用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序号代表内容正确的是(  )
A.①—土壤比热容减小
B.②—地面蒸发水量减小
C.③—地面植被覆盖率增加
D.④—气温年较差增大
4.①环节导致大气温度变幅减小,主要原因是(  )
A.气候是主要的成土因素
B.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C.土壤升温、降温速度加快
D.大气中水汽含量减小
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一个内流湿地,河湖、沼泽广布。在2009年开展生态修复前,扎龙湿地的面积不断减少。下图示意扎龙湿地位置,据此完成5~6题。
5.以下表述中,与扎龙湿地面积不断缩小关联度最低的是(  )
A.上游来水量显著减少
B.流域内降水显著减少
C.全球变暖,蒸发加剧
D.该区域的开发力度增强
6.扎龙湿地缩小对周围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可能是 (  )
A.土壤释放更多温室气体
B.生物的多样性增多
C.盐碱化程度会显著缓解
D.流域水质得到改善
B组 关键能力提升练
近年来,科学家们发现了在地中海海底存在厚达2500米的岩盐层(由古代海水或者湖水干涸之后,经过复杂的地质运动,在地壳中沉积而形成),经测定,其年龄距今530万—700万年。530万年以来,岩盐层上又覆盖着一层海底沉积物和深海软泥,地中海的海洋动物群与大西洋动物群有明显的血缘关系。下图为现今地中海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
7.下列因素中与地中海海底岩盐层形成有关的是(  )
①地中海周边地区河流径流量较小 ②地中海海底含盐矿物主要来自撒哈拉沙漠 ③板块运动导致地中海与大西洋分离 ④地中海地区纬度较低,气温高,蒸发旺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在气候条件相对稳定的前提下,推断地中海未来的演化趋势是(  )
A.面积不断扩大
B.盐度不断降低
C.演变成为陆地
D.生物物种增加
互花米草秸秆密集、地下根茎发达,是20世纪80年代引进的外来植物。互花米草入侵海岸及其快速扩张,会使原有湿地景观特征和栖息地结构发生巨大改变。下图示意江苏盐城海岸互花米草对潮间带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据此完成9~10题。
9.互花米草引种后,该地海岸带(  )
A.与海洋连通性增强
B.湿地蓄水量增加
C.海岸线受侵蚀后退
D.植被覆盖率提高
10.推测海岸地带引种互花米草的主要目的是(  )
A.提供生物栖息地
B.减轻海岸侵蚀
C.调节河流径流量
D.改善当地气候
[2024·江西赣州高二检测]塔里木河干流位于中国西北部,是中亚乃至世界上最大的内陆河之一。塔里木河下游指大西海子水库至台特玛湖河段,总长约363千米,主要受干流补给。近50年来,塔里木河流域自然生态发生了显著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大西海子水库干涸。自2000年起,开始实施向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的工程。下图示意塔里木河下游监测断面区位。据此完成11~12题。
11.大西海子水库干涸会导致下游(  )
A.土地荒漠化面积减少
B.生物多样性严重受损
C.湿地植被面积增加
D.沙尘灾害性天气减少
12.经过长期输水,台特玛湖(  )
A.水质下降
B.水位更稳定
C.水温上升
D.湖水含盐度增加
参考答案
第五章 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1.C 2.A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北极地区的海冰密集度主要受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洋流和入海径流等因素的影响,对比波弗特海,冬季时,巴伦支海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温度较高,海冰密集度较低;两者都位于陆地北部,受陆地影响较大,存在入海径流,差别不大;两者都位于北极圈以北地区,位于极地东风带,且无陆地阻挡,受极地东风的影响程度相差较小。第2题,根据材料信息,北极上空的低云通过调节辐射和湍流热交换,对海冰的生消起重要作用,当上空低云增多时,大气逆辐射增强,具有保温作用,使该地温度有所升高,海冰融化加速,海冰面积缩小,海面蒸发增强,空气中水汽含量增加,大气降水增多。
3.C 4.B 解析 第3题,结合某地实施灌溉与水、气、生物相互作用示意图可以看出,土壤湿度增大会使①土壤比热容增大,从而使大气温度变幅减小;②地面蒸发水量增大,导致空气湿度增大以及吸收潜热增加;土壤湿度增大有利于植物生长,③地面植被覆盖率增加,蒸腾作用加强,使④气温年较差减小。第4题,①环节土壤比热容增大,吸收太阳辐射后地表温度变化减小,而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从而使大气温度变幅减小。
5.B 6.A 解析 第5题,上游人类活动的影响,如修建水库,使得上游来水量显著减少,扎龙湿地面积萎缩;近些年来,随着全球变暖,当地蒸发加剧,导致湿地萎缩;区域开发力度增强,对湿地的占用增大,也会导致湿地萎缩。A、C、D均属于扎龙湿地面积不断缩小的原因,与题意不符。流域内气候一般较为稳定,降水不会显著减少。第6题,湿地土壤中沉积封存了大量的泥炭,随着湿地萎缩,泥炭分解加剧,土壤会释放更多的温室气体;湿地萎缩,生物多样性会减少;湿地萎缩后,湿地对水质的净化能力减弱,湿地萎缩,区域会更加干旱,盐碱化程度加剧。
7.C 8.C 解析 第7题,根据材料可知,地中海海底的岩盐层是由古代海水或者湖水干涸之后,经过复杂的地质运动,在地壳中沉积而形成,与②地中海海底含盐矿物主要来自撒哈拉沙漠无关。板块运动导致地中海与大西洋分离,使得地中海成为相对封闭的海域;又因为该地区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导致地中海周边地区河流径流量较小;该区域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在各类因素的影响下,地中海海底存在岩盐层,①③④符合题意。第8题,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碰撞边界,故地中海未来会演变成为陆地;地中海面积变小、盐度可能升高、生物物种减少。
9.D 10.B 解析 第9题,根据材料可知,互花米草秸秆密集、地下根茎发达,是20世纪80年代引进的外来植物,互花米草入侵海岸及其快速扩张,会使原有湿地景观特征和栖息地结构发生巨大改变,潮间带盐沼地区植被覆盖率提高,D正确;互花米草引种后,潮间带盐沼在互花米草的影响下,水沙交换受阻,海岸带与海洋连通性减弱,湿地蓄水量减少,海岸线受侵蚀减弱。第10题,互花米草引种后,该地海岸带植被覆盖率提高,可以减轻海岸侵蚀,B正确;互花米草的繁衍可以为生物提供栖息地,调节河流径流,改善当地的局地小气候,但这些都不是引种该物种的主要目的。
11.B 12.B 解析 第11题,该地区位于塔里木河下游,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大西海子水库位于该段河流的上游地区,如果水库干涸会导致下游缺水,土地荒漠化面积增加;缺水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湿地在缺水的情况下会逐渐萎缩;由于缺水,土质会变疏松,沙尘天气会增加。第12题,经长期输水,台特玛湖的水量会增加,水体更新速度加快,水质变好;由于当地蒸发旺盛,如果不输水,台特玛湖的水位可能会下降,输水可以使水位更稳定;长期输水,水位稳定的情况下,水温变化较小;湖泊水量保持稳定的情况下,湖水盐度是基本不变的。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第1课时 地域差异与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A组 必备知识基础练
下图为陆地植被水平分布与热量、水分的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决定某地植被类型的根本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水热状况 D.地形类型
2.主要由水分差异引起的温带植被分布变化的是(  )
A.雨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
B.季雨林、稀树草原、荒漠
C.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苔原
D.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
[2024·重庆高二期中]重庆市山王坪镇平均海拔1000多米,该地某季节有一处罕见的景观,一条狭长绵延的公路,将森林鲜明地分隔为两种色系,一侧翠绿,另一侧金黄。走入森林,发现树木高度、粗细和行距相差不大。下图示意用无人机拍摄的该地的景观。据此完成3~4题。
3.山王坪镇出现该景观的季节最可能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4.公路两侧景观差异大的原因是(  )
A.热量差异 B.地势高低
C.土壤类型 D.人类活动
“穿衣指数”是根据自然环境中对人体感觉温度影响最主要的气温、湿度及风等气象条件,对人们适宜穿着的服装进行分级,以提醒人们根据天气变化适当着装。读我国某日“穿衣指数”预报图,完成5题。
5.如图所示,由南到北,背心—短袖—衬衣—西服—大衣—厚羽绒服的衣着变化体现了自然地带的(  )
A.纬度差异 B.干湿度差异
C.垂直地带性 D.地方性分异
B组 关键能力提升练
蜜蜂授粉不仅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又能维护生物多样性。在物候学上,蜜蜂的“始见”日期往往是当地春季到来的标志。我国蜜蜂“始见”日期大致由南向北逐渐推迟。下图示意安徽省年内蜜蜂种群数量变化。据此完成6~7题。
6.蜜蜂“始见”日期的空间差异反映陆地自然地带(  )
A.垂直地域分异
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C.地方性分异
D.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7.安徽省7—8月蜜蜂种群数量较5月和9月少,主要是因为(  )
A.食物减少 B.天敌增多
C.植被减少 D.台风增多
新西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但地带性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真正意义上的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在新西兰南岛西南部。下图为新西兰相关地理事物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8~9题。
8.影响新西兰陆地自然地带南北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A.降水差异 B.海陆位置
C.热量差异 D.光照不同
9.新西兰南岛东部温带草原带形成的关键原因是(  )
A.受信风带影响 B.有暖流经过
C.沙漠广布 D.位于背风坡
下图为亚欧大陆北部某区域的陆地自然地带分布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图示区域陆地自然地带的空间分布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垂直分异规律
C.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11.图示区域苔原带在鄂毕河以西存在向南凸出现象,其影响因素为(  )
A.洋流 B.海陆分布
C.地形 D.大气环流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北极燕鸥在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和南极浮冰边缘间进行惊人的环球航行,消耗巨大的能量。它们会在一年内既经历北极的夏季又经历南极的夏季,比地球上任何一种生物都要经历更多的白昼。它们栖息于沼泽、海岸等地带成群活动,以鱼、甲壳等动物为食,是唯一一种在地球上七个大陆都固定出现的鸟类。下图是北极燕鸥迁徙路径图。
(1)列举北极燕鸥沿甲路径,从繁殖地到①地经过的主要陆地自然地带。指出形成这一陆地地域分异规律的主要原因。
(2)从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角度,说出影响北极燕鸥迁徙路线的主要因素。
(3)北极燕鸥常栖息于沼泽、海岸地带,分析这里食物充足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
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第1课时 地域差异与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1.C 2.D 解析 第1题,纬度不同导致热量差异,海陆位置不同导致水分条件差异,水分和热量的组合状况是决定一个地区植被类型的根本因素,A、B均不全面;与地形类型有一定的关系,但地形类型不是根本因素。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水分差异形成的温带植被变化为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雨林、季雨林、常绿阔叶林、苔原不属于温带植被。
3.C 4.D 解析 第3题,森林出现了金黄色,一般是在秋季。第4题,公路两侧的景观差异,可能是人们在两侧栽种了不同的树种;公路两侧属于同一个地区,热量、地势和土壤等自然因素的差异不大。
5.A 解析 如图所示,由南到北,背心—短袖—衬衣—西服—大衣—厚羽绒服的衣着变化反映了随着纬度升高,气温不断降低,热量不断减少,体现了自然地带的纬度差异。
6.B 7.A 解析 第6题,蜜蜂的“始见”日期往往是当地春季到来的标志,我国蜜蜂的“始见”日期大致由南向北逐渐推迟,说明从低纬度地区到高纬度地区,春季到来的时间逐渐推迟,因此反映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第7题,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出安徽省7—8月蜜蜂种群数量较5月和9月少的原因。由于安徽地处长江中下游,7—8月份会受到伏旱的影响,可能会导致植物花朵凋零,蜜蜂食物减少,导致蜜蜂种群数量减少,与台风关系较小;7—8月份与5月份和9月份相比,天敌数量和植被变化相对较小,所以天敌与植被不是影响蜜蜂种群数量较少的主要原因。
8.C 9.D 解析 第8题,新西兰北部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南部主要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故影响新西兰陆地自然地带南北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热量差异,和降水无关;新西兰面积小,光照差异不大;新西兰属于岛屿,面积小,海陆位置对陆地自然地带影响小。第9题,新西兰南岛东部温带草原带形成的关键原因是位于盛行西风的背风坡,降水少,形成草原气候;新西兰南岛东侧为寒流;东侧无沙漠。
10.A 11.C 解析 第10题,图示区域陆地自然地带自南向北,依次是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和冰原带,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第11题,苔原带向南凸出,说明南部凸出部分所在区域的温度低于同纬度的邻近区域,鄂毕河以西地区苔原带向南凸的那片区域位于乌拉尔山脉,故影响因素是地形。
12.答案 (1)苔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热带荒漠带—热带草原带—热带雨林带。热量条件影响区域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使区域间产生地域差异。
(2)白昼时长;(海水)温度;海洋食物、栖息地。
(3)沼泽、海岸地带水域浅,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海洋植物合成有机物的生产功能强,促进海洋生物的生长;陆上河流挟带富含营养物质的泥沙为鱼类提供食物源。
解析 第(1)题,繁殖地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最北部,陆地自然地带属于苔原带。甲路线中,自北向南到①地,依次经过的主要气候是苔原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所以经过的主要陆地自然地带依次为苔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热带荒漠带—热带草原带—热带雨林带。这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由于纬度不同,热量条件不同,不同地区的热量条件影响着区域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区域间产生地域差异。第(2)题,北极燕鸥在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和南极浮冰边缘间环球航行,既经历北极的夏季,又经历南极的夏季,比地球上任何一种生物都要经历更多的白昼,故白昼时长和海水温度影响了北极燕鸥的迁移(当地夏季气温较高,海水温度较高);它们栖息于沼泽、海岸等地带,以鱼类、甲壳等动物为食,北极燕鸥南北迁移,也受食物、栖息地的影响。第(3)题,需要抓住沼泽、海岸地带的特点。首先,沼泽、海岸地带水域浅,透光条件好,光照充足,海藻等植物丰富,光合作用强,合成有机物的能力强,有利于海洋生物的生长;其次,部分海岸地带有陆上河流汇入,河流挟带丰富的泥沙和矿物质汇入,营养物质丰富,生物丰富,食物充足。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第2课时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和地方性分异规律
A组 必备知识基础练
天山是“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最佳典范”,从山麓到山顶发育了丰富的自然带,山地南坡和北坡自然带存在差异(下图)。天山也是区域降水中心,5—6月常发生季节性的山地泥石流,下图甲处是山地泥石流多发区。据此完成1~2题。
1.影响天山不同海拔自然带垂直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
A.Ⅰ—水分、Ⅱ—热量
B.Ⅰ—热量、Ⅱ—水分
C.Ⅰ—水分、Ⅱ—水分
D.Ⅰ—热量、Ⅱ—热量
2.云杉林带只分布于天山北坡,是因为北坡(  )
A.热量充足 B.光照充足
C.水分充足 D.土层深厚
秦岭中部太白山(如下图)的落叶阔叶林带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带幅最宽(垂直跨度逾2000米)的山地垂直带。据此完成3~4题。
3.与北坡相比,太白山南坡桦木林分布下限较低的主要原因是南坡(  )
A.光照较强 B.气温较高
C.降水较多 D.风力较强
4.推测与其他山地相比,太白山的落叶阔叶林带带幅最宽主要是由于太白山(  )
A.山麓海拔较低 B.基带为落叶阔叶林
C.相对高度较大 D.优势树种适温范围广
下图为阿尔卑斯山主峰勃朗峰(约70°E,46°N)和天山主峰博格达峰的垂直自然带分布。读图,完成5~6题。
勃朗峰(阿尔卑斯山)
博格达峰(天山)
5.推测甲、乙两自然带最可能为(  )
①甲—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②甲—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③乙—温带荒漠带 ④乙—温带草原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勃朗峰针叶林带的分布下限南高北低,主要原因是 (  )
A.北坡纬度低,温度较高
B.北坡坡度大,土壤贫瘠
C.南坡为背风坡,降水偏少
D.南坡为阳坡,热量充足
武功山位于江西中西部,最高海拔1918米,1600米以上的山顶附近罕见分布着起伏和缓、广袤连片的高山草甸(周边山地同海拔分布的是森林),草甸下方10—30厘米深度为形成于古生代志留纪的花岗岩。同为花岗岩山体的华山和黄山的岩石形成于中生代白垩纪。据此完成7~8题。
7.武功山高山草甸反映的规律是(  )
A.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C.地方性分异规律
D.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8.黄山和华山地表多为裸露岩石,武功山山顶却有大片草甸。可能是因为武功山(  )
A.形成年代较新,上覆岩土尚未完全剥离
B.形成年代久远,花岗岩体风化形成土壤
C.山体坡度较陡,岩石被重力搬运至山麓
D.山体降水丰富,地表遭到流水侵蚀严重
B组 关键能力提升练
老秃顶子为辽宁省最高峰,属于长白山系龙岗支脉向西南延伸部分。下图为老秃顶子北坡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丰富度的垂直梯度变化。据此完成9~10题。
9.老秃顶子山顶部的自然带是(  )
A.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
B.高山草甸带
C.山地荒漠带
D.高山冰雪带
10.该山北坡草本植物种类在1 167米以上明显多于较低海拔地区的原因是(  )
A.阴坡蒸发弱,空气湿度更大
B.水土流失少,土壤更肥沃
C.冰雪融水补给多,水源更充足
D.上层植被遮蔽少,光照更充足
山地只占世界陆地面积的25%,却拥有全球87%的物种。非洲肯尼亚山是距离赤道最近的山,下图示意肯尼亚山植被垂直分布。据此完成11~12题。
11.甲地的植被可能是(  )
A.热带雨林 B.热带季雨林
C.热带草原 D.热带荒漠
12.山地物种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A.水热资源丰富 B.海拔较高
C.迎风坡降水多 D.生态环境复杂
我国东南部湿润环境下的典型丹霞地貌区,山体往往具有强烈的离散性,表现为一个个独立的孤岛状山峰和悬崖围闭的沟谷。山峰海拔为300—400米,悬崖的相对高度大多小于200米。独特的地貌特征往往造成植物生长环境的差异,其自然生态分异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自然带分异规律。下图示意我国东南地区丹霞地貌山顶和悬崖植被的分布。据此完成13~14题。
13.导致图中山顶中部与外围地区植被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降水 B.土壤
C.热量 D.风力
14.图中悬崖植被(  )
A.耐旱 B.喜湿
C.喜阴 D.喜光
参考答案
第2课时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和地方性分异规律
1.A 2.C 解析 第1题,从图示信息看,从山麓的荒漠石山带向上到山地针叶林带(云杉林带),随着海拔的升高,蒸发量减弱、降水量增加,水分条件变好,即Ⅰ的主导因素是水分;从山地针叶林带向海拔更高的山地,蒸发量继续减少,水分条件继续变好,但气温下降,植被类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所以,Ⅱ的主导因素是热量。第2题,图中显示天山北坡有森林带分布,说明北坡水分条件较南坡优越。北坡地处西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所以云杉林带只分布于天山北坡,是因为北坡水分充足。
3.C 4.D 解析 第3题,由图可知,北坡的桦木林上限高于南坡,说明北坡相对同海拔的南坡的热量条件较好,气温较高;光照对森林上限影响小;南坡是迎风坡,降水量多于北坡,降水多对太阳的削弱作用强,土壤气温低,导致桦木林下限低于北坡;风力对森林的下限影响小。第4题,太白山山麓海拔约为750米,相对较高;太白山的南坡山麓位于亚热带,其山麓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基带);山体的相对高度相对我国其他山体并不算高;秦岭地处我国南北方的过渡地区,丰富的木本植物为秦岭中部山地落叶阔叶林带的下限和上限位置处都提供了必要的耐寒或耐热物种,从而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为山地落叶阔叶林带的垂直空间展布创造了优越条件,使得该带得以比较充分地发育,带宽较大。
5.C 6.D 解析 第5题,读图可知,甲为勃朗峰的基带,纬度约为46°N,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①错误,②正确;天山博格达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气候干旱,其基带乙应为温带荒漠带,③正确,④错误。第6题,勃朗峰南坡为阳坡,热量充足,同一自然带在南坡分布海拔要高一些,因此,针叶林带分布下限南高北低;北坡纬度较高,温度较低;读图可知,北坡坡度较小;南坡虽为西风的背风坡,但也有针叶林的分布,说明降水条件可满足针叶林的生长,没有“偏少”。
7.C 8.B 解析 第7题,根据材料信息得知,江西武功山1600米以上的山顶附近正常应该是森林,但其分布的是大片草甸,属于特殊性,故反映的是地方性分异规律。第8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武功山的花岗岩形成于志留纪,远早于华山和黄山的白垩纪,风化作用更强;武功山山顶附近地形起伏和缓,重力搬运和流水侵蚀作用较弱;花岗岩遭剥蚀出露后,进一步风化,形成土壤并保存,故形成了具有一定厚度、可以满足草甸生长的土壤。
9.B 10.D 解析 第9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老秃顶子海拔最高处仅为1467米,海拔较低,没有形成山地荒漠带和高山冰雪带;由图中信息可知,顶部草本层物种丰富度很高,灌木和乔木物种丰富度低,说明以草本为主,辽宁省位于东部季风区,较为湿润,因此山顶形成的自然带为高山草甸带。第10题,据图可知,1167米以下乔木、灌木较多,而草本位于乔木、灌木之下,大量的光照被乔木、灌木阻挡和吸收,草本层接受到的太阳辐射少,不利于草本植物的生长;1167米海拔以上,乔木、灌木逐渐减少直至消失,乔木、灌木遮蔽阳光少,草本植物获得的光照更充足,因此草本植物种类明显多于低海拔地区;老秃顶子海拔最高处仅为1467米,没有冰雪融水补给;阴坡蒸发弱,空气湿度会更小;草本植物对土壤肥力的要求较低。
11.C 12.D 解析 第11题,据图可知,甲地的降水量和蒸发量差不多,水分条件适中。据材料可知,这座山是肯尼亚山,位于东非高原,东非高原的陆地自然地带是热带草原,所以甲地的植被可能是热带草原。第12题,山地只占世界陆地面积的25%,却拥有全球87%的物种。山地所在的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大,生态环境越复杂,垂直带谱就越丰富,从而使得山地物种资源丰富。
13.B 14.A 解析 第1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山顶中部土层较外围地区厚,故导致图中山顶中部与外围地区植被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土壤;山顶中部与外围地区均处在山顶位置,降水、热量和风力相差不大,不是造成差异的主要因素。第14题,图中悬崖植被处土层薄或没有土层,悬崖蓄水能力差,故图中悬崖植被耐旱。悬崖两侧都有悬崖植被分布,故可判断阳光对植被的影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