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春季语文小升初专项训练:文言文阅读
阅读《世说新语》文言文节选,回答问题。
扇不在新
庾稚恭①为荆州②,以毛扇上武帝。武帝疑是故物③。侍中刘劭④曰:“柏梁云构⑤,工匠先居其下;管弦繁奏,钟、夔⑥先听其音。稚恭上扇,以好不以新。”庾后⑦闻之曰:“此人宜在帝左右。”
[注释]①庾稚恭:庾翼,东晋中期将领。 ②荆州:此处指荆州刺史,刺史是古代官名。③故物:旧东西。 ④刘劭:后成为东晋大臣。⑤柏梁:汉代宫殿柏梁台。云构:形容房屋高大壮丽。⑥钟、夔:钟子期和夔,这里指代懂得欣赏的乐师。 ⑦庾后:指庾太后。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武帝疑是故物 疑:
(2)庾后闻之 闻:
2.写出下面句子的大致意思。
此人宜在帝左右。
3.短文中刘劭的智慧表现在哪些方面?
阅读小古文《周处除三害》,完成完成下题。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①,为乡里所②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③,而处尤剧④。或说⑤处杀虎斩蛟,实冀⑥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处遂改励⑦,终为忠臣孝子。
【注释】①侠气:指好争斗。②为……所:被……认为。③三横(hèng):三害。④剧:厉害。⑤或:有的人。⑥冀:希望。⑦改励:改过自勉。
4.文中的“三害”指的是 , , 。
5.“为乡里所患”的意思是 。
6.乡人“或说处杀虎斩蛟”的目的是“ ”。
7.说说文中的周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体现了周处的什么特点?
文言文阅读。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8.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①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②少选之间
③巍巍乎若太山
④汤汤乎若流水
9.《伯牙鼓琴》选自《 》,写的是伯牙和锺子期因鼓琴、听琴而成为知音故事。他们的传说后来引申出一个成语“ ”,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比喻 。锺子期死后,伯牙“破琴绝弦”,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出他当时的心情是 (用一个词语概括),可见二人之间感情至深。
10.阅读链接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选自《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有改动)
①材料中与“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意思相近的语句是: 。
②材料中直接强烈表达伯牙痛失知音后的悲伤心情的语句是: 。
11.有人说,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的行为太过于极端,你是怎么理解伯牙的行为的?
文言文阅读。
[甲]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乙]
《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①矣。”师旷曰:“何不炳②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④安敢戏③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⑤;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⑥;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⑦。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暮:这里指“晚,末”。②炳:点燃。③戏:戏弄。④盲臣:瞎眼的臣子。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⑤日出之阳:初升的太阳,早晨的太阳。⑥日中之光:正午(强烈)的太阳光。⑦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点上烛火照明比起在黑暗中走路,究竟哪个好呢?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思援弓缴 (2)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
13.用“/”为下面文言语句断句,限段两处。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14.你从甲乙两文分别获得了与学习有关的什么启示?
15.请简要分析对比手法在甲乙两文中的运用。
文言文阅读。
有人于太行之北面而持其驾①,告臣曰:“我欲之②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③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④善。”此数者愈善, 而离楚愈远耳。此所谓南其辕而北其辙也。
注释:①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②之:动词,往,到。③ 用:资用,即路费。④御者:驾车的仆夫。
1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
(2)吾用多。( )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的两个句子的意思。
(1)君之楚,奚为北面?
(2)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18.成语 出自本文,用来比喻 ,我知道 、 这两个成语也是出自寓言故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鹦鹉灭火
鹦鹉飞集④他山,山中禽兽辄②相爱重。鹦鹉自念②虽乐不可久也,便去。
后数月,山中大火。鹦鹉遥见,便入水濡羽,飞而洒之。
天神言:“汝虽有志意,何足道也④?”
对曰:“虽知不能救,然⑤尝侨⑥是⑦山,禽兽行善⑧,皆为兄弟,不忍见⑧耳。”天神嘉感,即为灭火。
【注释】①集:栖息。②辄:都。③念:想。④何足道也:(你酒的这点水)怎么能扑灭火呢?⑤然:但是。⑥侨:寄居。⑦是:这。⑧善:好的。⑨见:文中指禽兽们受火灾之苦。
1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后数月 数:
(2)皆为兄弟 皆:
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鹦鹉自念虽乐不可久也,便去。
(2)鹦鹉遥见,便入水濡羽,飞而洒之。
21.读了这篇寓言,你有哪些启示?至少写出两个不同的方面。
短文一
_________
①楚有祠①者,赐其舍人②卮③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②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④,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⑤,子安能⑥为之足?”遂⑦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注释]①祠(cí):祭祀。②舍人:古代王公贵族手下办事的人。③卮(zhī):古盛酒的器具,类似壶。④引酒且饮之:拿起酒壶准备饮酒。⑤蛇固无足:蛇本来就有脚。⑥安能:怎么能,哪能。⑦遂(suì):于是,就。】
22.结合故事内容,用学过的成语给短文加个题目:
2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数人饮之不足(足够) B.引酒且饮之(持,拿)
C.蛇固无足(本来) D.终亡其酒(死亡)
2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25.关于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
B.做事不可多此一举,否则可能会得不偿失,弄巧成拙。
C.做事情要考虑周全,多做无害,多多益善。
D.自作聪明,做多余的事,有时候反而会把事情办砸。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2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惟弈秋之为听 惟:
(2)思援弓缴而射之 援:
(3)为是其智弗若与 为:
(4)非然也 然:
2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28.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交代了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为下文写两个人跟他学习下棋做铺垫。
B.文章使用了对比手法,将两人不同的学习态度及不同的学习结果进行对比,突出了中心,也暗含了作者的态度。
C.同样是学习下棋,一人专心致志最终学有所成,另一人三心二意最终技艺平平,不是因为智力差异,而是因为学习方法不同导致的。
D.文章叙议结合,最后一句运用设问的修辞,一问一答,起突出强调的作用。
文言文阅读。
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①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②人求故人,故人至,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③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
(本文选自《龙门子凝道记》)
【注释】①暮:傍晚。②令:派、使、让。③俟(sì):等待。
【资料袋】吴起(前440年﹣前381年),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在鲁国时曾击退齐国的入侵;在魏国时屡次打败秦国。后世把他和孙武并称为“孙吴”,在中国古代军事典籍中占有重要地位。
2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期返而食”的“返”与下文的 字相呼应,都有 的意思。
②“令人求故人”的“求”是 的意思;“方与之食”的“方”是 的意思。
30.用自己的话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31.根据故事内容,并结合资料袋,你认为吴起是一个怎样的人?
文言文阅读。
项籍①弃书捐剑
①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②;学剑,又不成。项梁③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④,不足⑤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⑥学。
②后刘、项相争,刘邦智取,项籍以力斗,然终为刘所败,乃智穷也。
【注释】①项籍:项羽,名籍,字羽。 ②去:这里指放弃“学书”。③项梁:项籍的叔父 ④敌:抵挡,抵抗。 ⑤足:值得。 ⑥竟:完毕
32.根据短文内容,完成思维导图及填空。(用文中的原句填空)
从思维导图可以看出,项籍最喜欢学习的是 。
33.从短文可知,刘邦和项籍打仗,项籍靠“ ”,而刘邦靠“ ”。最终,项籍失败是因为他“ ”了。
34.从故事中,我明白了( )
A.我们要博览群书,浅尝辄止。
B.学习要持之以恒,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
C.我们一定要找准适合自己的技艺。
D.做人一定要有远大的胸襟和抱负。
古诗文阅读。
A.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B.王子猷(yóu)居山阴
王子猷居山阴①。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②,因起彷徨③,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shàn)④,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注释】①山阴:今浙江绍兴市。②皎然:明亮洁白的样子。③彷徨:徘徊的样子,走来走去,犹豫不决。④剡:剡县,今绍兴嵊州市。⑤造门:到了门口。
35.以上诗文中各自提到一对好友,文本A中的好友是 和 ;文本B中的好友是 和 。
36.下列选项中,与“送鲍浩然之浙东”中“之”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取之,信然。 B.清旦,衣冠而之市。
C.诸儿竟走取之。 D.我非生而知之者。
3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38.上述诗文都通过主人公与朋友的交往,表达了朋友之间的情谊。请比较两篇文本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写出它们的不同点。
39.阅读文言文,完成问题。
玄鹤献珠①
哙参②,养母至孝。曾有玄鹤,为弋人③所射,穷而归参。参收养,疗治其疮④,愈而放之。后鹤夜到门外,参执烛视之⑤,见鹤雌雄双至,各衔明珠,以报参焉。
【注释】①选自东晋人干宝所撰《搜神记》。玄鹤:黑鹤。
②哙参(kuài shēn):人名。
③弋人:射手。
④疮:伤口。
⑤之:它,指玄鹤。
(1)根据注释,联系上下文,判断下列说法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①文中“养母”的意思是奉养母亲,和现在“养母”一词的意思不同。
②“为弋人所射”中“为”的意思是因为。
③文中“穷”的意思是困厄,处于困境。
④“以报参焉”中“报”对应现在的双音节“报答”。
(2)哙参和玄鹤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以下哪些成语和《玄鹤献珠》这个故事表达了同样的主题?( )
A.结草衔环
B.买椟还珠
C.投桃报李
40.文言文阅读。
范仲淹二岁而孤①,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②,辄以水沃面③;食不给④,啖⑤粥而读。∥既仕⑥,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⑦受贬,由参知政事谪(zhé)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注释】①孤:幼年丧父。②昏怠:昏睡懈怠。③辄以水沃面:就用冷水洗脸。沃,洗。④给:供给⑤啖:吃。⑥既仕:做官之后。⑦谗:谗言,说别人坏话。
(1)解释文中的加点字词。
①或:
②妻子:
(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文中哪句话写了范仲淹读书时的认真刻苦?用“﹏﹏﹏”画出来。
(4)这篇文言文的层次已用“∥”在文中画出,请简要归纳层意。
①
②
③
(5)结合这篇文言文分析范仲淹是一个怎样的人。
41.阅读理解。
狐假虎威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① 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③。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④畏狐也。(节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长:做……的首领。②信:言语真实,诚实。③走:逃跑。④以为:认为。
(1)“虎求百兽而食之”中“求”的意思是( )
A.要求。
B.寻找。
C.追求。
D.哀求。
(2)下列对“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天儿子敢吃我,这是违背天帝的命令。
B.今天你儿子吃了我,这就违背了天帝的命令。
C.(如果)今天你吃了我,就是违背天帝的命令。
D.今天你吃了我,就是接受天帝的命令。
(3)下面是对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请在正确的句子后画“√”。
①虎/求/百兽而食之。
②虎/求百兽/而食之。
③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
④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
(4)狐狸和老虎象征了生活中的哪两类人?老虎的遭遇使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铁杵磨针
①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①方磨铁杵②,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③。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释】①媪(ǎo):年老的妇人。②杵(chǔ):棒槌。③本业:完成学业。
42.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去: 方:
欲: 还:
43.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的内容。
(1)问之( ) (2)学而时习之( )
4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45.两小儿围绕太阳进行辩论,其中一儿的观点是: ,他的依据是 ;另一儿的观点是: ,他的依据是 。(用原句填空)
46.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1)问其故
(2)孔子不能决也
(3)孰 为汝多知 乎
47.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本文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动作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
B.本文告诉我们,即使是非常熟悉的事物和现象,也可能包含着我们不了解或不确定的知识,需要多观察多思考。
C.从两小儿辩论的角度我明白了:只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即使是小孩子,也能有独特的发现和独到的思考。
D.从“孔子不能决也”的角度我明白了:学识渊博,德高望重的孔子能在两个小孩面前坦率地承认“不能决”,而不是故作高深,或恼羞成怒,也很令人敬佩。
文言文阅读。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yǒu),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注释:① 子高:叶公的名字。②好:喜欢。图钩:衣钩。④凿:古代饮酒的器具。⑤文:通“纹”。⑥窥:偷看;牖:窗。⑦施:延伸。⑧堂:厅堂。⑨还走:转身就跑。⑩是:由此看来。
48.从哪里看出子高喜欢龙?用原句回答。(2 分)
49.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50.这个故事讲的是成语
51.这个成语讽刺了表面上 而实际上并不 的人。
52.文言文阅读
日近长安远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①消息,潜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俱以东度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③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洛下:洛阳方面。这时洛阳被匈奴占领。②东度:晋王朝东迁。④居然:不费力。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元帝失色
②元帝异之
③不闻人从日边来
④明日
(2)用/为下面这个句子划出正确的朗读节奏。
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
(3)明帝两次回答及理由分别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第一次回答:
第二次回答:
(4)你认为明帝的回答有什么特点?
53.阅读下面的小古文,完成题。
管宁割席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①而掷②去之。又尝③同席④读书,有乘轩冕⑤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注释】①捉;拾捡。②掷:丢弃。③尝:曾经。④同席:唐代以前人们都是席地而坐,一席至少可坐两人。⑤乘轩冕:乘车。
(1)给文中加点的“故”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
A.故事
B.故意
C.原来
D.缘故
(2)短文围绕管宁、华歆两人写了几件事,下列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两人曾一起在园中锄菜。
B.两人曾一起捡起了地上的黄金。
C.两人曾同席读书。
D.有人乘车经过时,只有华歆出门观看。
(3)用“/”给文中画“﹏﹏﹏”的句子划分节奏。(划两处)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4)你赞同管宁“割席分坐”的行为吗?为什么?
54.古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师旷问学
①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②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③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④平公曰:“善哉!”
(1)解释加点词语。
①晋平公问于师旷曰
②盲臣安敢戏其君
③何不炳烛乎
④善哉
(2)结合注释,翻译划线句子。
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3)文中师旷用了三个比喻,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文言文阅读
翠鸟移巢
翠鸟先①高作巢以避患④。及生子,爱之,恐坠①,稍下作巢。子长羽毛,复④益爱之,又更下巢,而人遂⑥得而取之矣。
【注释】①先:起。②患:祸患。③坠:落,掉下。④复:又,再。⑤又更下巢:又把窝做到更低的地方。⑥遂:于是,就。⑦得:得以。⑧取:拿到。
55.联系上下文,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
(1)“以避患”( )
A.用 B.认为
(2)“得而取之矣”( )
A.助词,相当于“的” B.代词,文中指小翠鸟
56.“及生子,爱之,恐坠,稍下作巢。”意思是:
57.翠鸟在高高的地方筑巢是为了 它在稍低一点的地方筑巢,是因为 。翠鸟爱子的结果是 ,由此可知,文本告诉了我们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②之。有饿者蒙袂辑屡③,贸贸然来④。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⑤!“何施而得斯于民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⑥,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⑦!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注释]①本节选自《植弓》下。②食(si) :拿饭给人吃。③蒙袂(mèi):用衣袖蒙着脸。辑屦:身体物理迈不开步子的样子。④贸贸然:眼睛看不清而莽撞前行的样子。⑤嗟(jiē) :带有轻蔑意味的呼唤声。⑥从:跟随谢:表示歉意。⑦微:不应当。与:表示感叹的语气词。
58.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黔敖左奉食,右执饮。
②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59.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不超过10个字)。
60.这则故事给你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
课外阅读
王充求学
王充①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也,其先②自魏郡元城徙焉。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③。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注:①王充:东汉时期著名思想家。②先:祖先。③扶风班彪:扶风人班彪,汉代史学家。
6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其先自魏郡元城徙焉
②充少孤
③好博览而不守章句
62.与“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也”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B.此画斗牛也。
C.此是君家果。
D.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63.翻译下列句子。
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
64.你从王充身上学到了什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 怀疑 听 2.这个人适宜于帝王身边。 3.(1)善于言辞;(2)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应变能力。
4. 周处 蛟龙 白虎 5.被乡里人认为是祸患 6.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7.周处年轻时好争斗,被乡里人认为是祸患;后来改正错误成为忠臣孝子。这体现了周处善于反省,知错能改的特点。
8. 心里 一会儿 巍峨 水波荡漾的样子 9. 吕氏春秋 高山流水 知己或者是知音 悲痛欲绝 10. 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11.我认同文中的观点。我认为伯牙在子期去世后,他绝弦的行为正是说明对朋友逝去的极端哀痛,若是没有知音,没有人欣赏唱和我的作品,当我弹琴志在太山,志在流水,也没有人理解我内心的所想和所求,我弹琴还有什么意义,生活中的这种认同感,是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基础。
12. 引,拉 怎么 13.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14.甲文:学习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乙文: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要抓紧学习。 15.甲文:把二人对待学弈的态度进行对比,说明了在同样条件下,不同的态度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告诉我们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的道理。乙文:把“老而好学”“少而好学”和“壮而好学”进行对比,生动说明学习要趁年轻,越早越好。
16. 这 我 17. 您要到楚国去,为什么向北面走? 这几个方面的条件越好,那么离楚国也就越远。 18. 南辕北辙 要实现的目标与实际行动恰好相反 掩耳盗铃 亡羊补牢
19. 几。 全、都。 20. 鹦鹉想,这里虽然感到很快乐,但是不能长久居留下去,于是便飞走了。 鹦鹉远远地看到,便用自己的羽毛沾湿水,飞到山上,洒水去救火。 21.(1)要常怀一颗感恩的心,要知恩图报,不要忘恩负义。
(2)人要有毅力,不管力量是多么的微小,持之以恒的应对,一定会有回报的。
22.画蛇添足 23.D 24.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添上脚呢? 25.C
26. 只 引,拉 因为 这样 27.虽然他与前一个人一起学习,但是棋艺比不上人家。 28.C
29. 至 回来 找 才 30.吴起不吃饭而等候老友的原因是:怕自己说了话不算数啊。 31.吴起是一个以身作则、为人讲信用、待人诚恳的人。
32.足以记名姓而已 一人敌,不足学 万人敌
不成,去 又不成 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兵法 33. 力 智 智穷 34.B
35. 王观 鲍浩然 王子猷 戴逵 36.B 37.我本来是乘着兴致前往,兴致已尽,自然返回,为何一定要见戴逵呢? 38.文本A是送别友人,该词融情于景,表达了对朋友的美好祝愿,文本B是由景物想到朋友,去寻找友人,注重寻友的过程。
39.(1) √ × √ √
(2)有爱心、孝顺 知恩图报。
(3)A
40.(1) 有时 妻子和孩子
(2)他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把治理天下作为自己责任。
(3)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4) 年少家贫而胸有大志。 做官后因直言而遭谗降职。 刻苦自励而心忧天下。
(5)范仲淹是一个勤奋好学、志向远大的人。
41.(1)B
(2)C
(3)②√③√
(4)生活中狐狸象征狡猾的人,老虎象征有权有势的人。老虎的遭遇告诉我们,时刻要保持清醒,不要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
42. 离开 正在 想要 回去 43. 老媪 以前的知识 44.李白被老妇人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
45.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46. 原因 决断,判断 谁 知识 47.A
48.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49.由此看来,叶公其实喜欢的不是龙,喜欢的是那些像龙而不是龙的东西。 50.叶公好龙 51. 爱好某事物 真正爱好
52.(1) 脸色。 对……惊奇。 听说。 第二天。
(2)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
(3) 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 日近。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4)明帝的回答很机智,可以看出他反应迅速,聪明。
53.(1)C
(2)B
(3)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4)我赞同文中管宁的做法。因为和自己思想不一致、认识不相同的人是很难成为真心朋友的。
54.(1) 向 戏弄 点燃 说得好
(2)我年龄七十岁,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
(3)学习在什么时候都是不会晚的,只要有着一颗热爱学习的心。
55. A B 56.等到它生了小鸟,特别喜爱它,惟恐它从树上掉下来,就把巢做得稍稍低了一些。 57. 躲避祸患 怕孩子掉下来 被人抓走了 过分娇惯孩子,反而会害了孩子。
58. 黔敖左手端着吃的,右手拿着喝的。 人家叫喊着让你吃,当然可以走掉,人家道歉了,就可以吃。 59.有志者不食嗟来之食 60.我们要有气节,不能为了生存而失去尊严。
61. 迁徙 小时候 喜欢 62.A 63.家里贫穷没有书籍,常常到洛阳市集中走动。 64.我从王充身上学到了在艰苦条件下仍能刻苦认真学习的品质。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