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春季语文小升初专项训练:文学文化常识(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春季语文小升初专项训练:文学文化常识(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16.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29 13:14: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春季语文小升初专项训练:文学文化常识
1.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除夕夜叫“除夜”,一年中最后一天的晚上,“除”意为“除旧布新”。
B.酒作为古典诗词中的意象,除了排忧解愁,还包含着深深的祝福。
C.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又称上元节,习俗有赏花灯、包饺子、猜灯谜等。
D.古人称“梅兰竹菊”为四君子,喻指君子言行。
2.同学们分享了许多阅读方法中,你认为有误的一项是( )
A.读《水浒传》时,遇到不明白的语句,我会联系上下文猜测它们的意思。
B.《红楼梦》中有很多生僻难懂的词语,遇到这种词语时我就直接跳到下一章。
C.我对《三国演义》中的一些情节不理解,就找到了《百家讲坛》中的“易中天品三国”来看。
D.回想看过的动画片《大闹天宫》,对现在读《西游记》原著也会有帮助。
3.下列诗句中,描写的不是传统节日的一句是( )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B.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D.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4.下面关于课文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描写的是诸葛亮,他是《三国演义》中的人物,与他有关的故事有草船借箭、空城计等。
B.《祖父的园子》讲述了“我”和祖父在园子里的生活,表达了“我”对祖父深沉的热爱和依恋,以及对童年园子中生活的深深怀念。
C.《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写的是北宋末年108位好汉在水泊梁山起义的故事。
D.甲骨文是指人们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是一种比篆书更早的文字。
5.下列诗句与节日对应不正确的是( )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
B.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
C.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阳节)
D.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中秋节)
6.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古代长篇小说多是章回体。这些作品里,一回或若干回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小故事,连起来就串成了一个长篇故事。
B.《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描写的是农村春日里的一个场景,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可爱。
C.“墨客”是指古时候专门卖墨汁的人。
D.周瑜纯粹是为了打败曹操的大军,才找诸葛亮商议军事,让诸葛亮造箭的。
7.学校要举行《猴王出世》和《景阳冈》的课本剧表演,需要设计宣传海报。下列宣传语符合这两个演出内容的一项是( )
A.大圣调蕉扇,足智多谋;武松打猛虎,智勇双全。
B.悟空斗天神,大显神通;公明打出手,连环双用。
C.灵根神孕育,横空出世;武松打猛虎,智勇双全。
D.真假美猴王,难辨其身;公明打出手,连环双用。
8.下列名著人物的特点和出处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林黛玉——多愁善感——《红楼梦》 B.张飞——勇猛粗犷——《三国演义》
C.武松——勇而无谋——《水浒传》 D.猪八戒——贪财好色——《西游记》
9.下列句子中加点部分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她的发言直接而犀利,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公司的问题所在。
B.刑警们神机妙算,一举抓获了犯罪分子。
C.老师已经提醒他很多次,但他还是外甥打灯笼一一照旧。
D.爷爷郑重地对我说:“这次我们可是‘隔着门缝吹喇叭——名声在外’啊,我答应明天陪你去游乐场,你得先把作业写完,要不然咱们就不能达成协议啦。”
10.下列歇后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近年来,我国在空间技术领域捷报频传,真是“飞机上挂暖瓶——高水平(瓶)”。
B.这个老赖就是在“半空中挂口袋——装疯(风)”,不想承担后果,早晚要进牢狱。
C.比赛前,王瑶对我说:“咱们可是‘咸菜烧豆腐——有言(盐)在先’,谁输了都不能生气。”
D.“你们这是‘十文钱掉了一文——久闻(九文)’了。”听到别人的夸赞,丁俊摆手道。
11.下列作品与作者国籍及作品人物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滨逊漂流记》——丹尼尔·笛福——美国
B.《骑鹅旅行记》——塞尔玛·拉格洛芙——瑞典
C.《爱丽丝漫游奇境》——刘易斯·卡罗尔——英国
D.《汤姆·索亚历险记》——马克·吐温——美国
12.电视台对家乡乡村振兴建设进行了宣传报道,这真是( )
A.孔夫子搬家——净是输 (书)
B.飞机上挂暖瓶——高水平 (瓶)
C.外甥打灯笼——照旧 (舅)
D.隔着门缝吹喇叭——名 (鸣)声在外
13.下列歇后语使用错误的一句是(  )
A.老师对同学们说:“我现在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比赛的时候谁也不能破坏规则。”
B.经过老师耐心地点拨,我这脑子算是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
C.看到小明的语文分数,妈妈气得指着他骂道:“你真是梁山泊的军师——无(吴)用。”
D.文化节上,各班都拿出了看家本领,真是“八仙过海——各显(仙)神通”。
14.本学期,我们开展了中国古典名著阅读活动,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西游记》中《三打白骨精》《吴用智取生辰纲》等故事让我们感受到取经之旅险境迭出。
B.《三国演义》中的《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等故事让我们领略到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
C.《水浒传》里的《鲁智深倒拔垂杨柳》《宋江三打祝家庄》等故事让我们体会到英雄的豪情壮志。
D.《红楼梦》中既有儿女情长,风花雪月,也有盛衰变化,人情冷暖。
15.下面各句依次填入的歇后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六月的天,犹如“______”。刚才还晴空万里,突然就乌云密布。
(2)讨论是否要去郊外秋游时,班长总是“______”,不知道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3)我们要搬家了,才发现家里的很多东西都是“______”。
(4)他这个人性格直爽,说话办事从来都是“______”。
①孙猴子的脸——说变就变 ②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③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④梁山泊的军师——无(吴)用
A.①③④② B.①④③② C.④③①② D.①②④③
16.下列习俗与寓意相符的一项是( )
A.过年时吃鱼:除旧迎新 B.建筑上雕刻蝙蝠:避邪治病
C.登高插茱萸:招财纳福 D.过年吃年糕:万事如意年年高
17.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古代的长篇小说多是章回体。这些作品里,一回或若干回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小故事,连起来就串成了一个长篇故事。
B.我国汉字字体的演变过程是:甲骨文→小篆→金文→隶书→楷书。
C.“墨客”是指古时候专门卖墨汁的人。
D.诸葛亮知道周瑜顾全大局、忠厚守信,所以请他帮忙“造箭”。
18.下列诗句中与我国传统节日无关的一项是( )
A.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B.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C.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D.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9.下列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龚自珍是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先驱者。
B.陶渊明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其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
C.范仲淹,北宋杰出的思想政治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他的名言。
D.孟浩然,名浩然,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20.中华民族的许多传统节目习俗都蕴含者美好的寓意。下列习俗和寓意对应不恰当的是(  )
A.过年时吃鱼——寓意年年有余
B.建筑上雕刻蝙蝠——寓意喜气盈门
C.过年时吃汤圆——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
D.过年时守岁——寓意辞旧迎新
21.下列选项中,(  )指长久地接触某种事物之后就能发现它的特征和规律。
A.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B.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C.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D.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22.有人拟了一副对联,上联取材于《西游记》,下联取材于《水浒传》。上联是“降妖伏魔,孙行者扬威取经路”,与之对应的下联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惩凶除恶,晁天王聚义梁山泊 B.棋差一着,青面兽痛失生辰纲
C.路见不平,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D.报仇雪恨,黑旋风泄愤山神庙
23.下列歇后语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打扫卫生的同学匆匆将工具“飞回”卫生角,教室和包干区整洁了,这里的“脏乱差”还是外甥打灯笼——一照旧(舅)。
B.一片好心却把事情办糟了,我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C.李医生的医术可真是“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啦!连外省的人都来找她治病。
D.奶奶第一次来我家,做饭的时候找不到盐,我对她说:“这不是‘咸菜烧豆腐——有言(盐)在先’吗?您怎么就看不到呢?”
24.下列句子中,画线部分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干部应该和老百姓同甘共苦,不能搞特殊。
B.他过人的勇气和胆量令我们肃然起敬。
C.奶奶的医术可真是“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连外省的人都来找她治病。
D.姐姐做饭的时候找不到盐,我对她说:“这不是‘咸菜烧豆腐——有言(盐)在先’吗?你怎么就看不到呢?”
25.下列关于寓言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寓言故事一般比较短小,但故事情节却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B.读寓言故事,先要读懂故事内容,再体会故事中的道理。
C.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故事中的道理。
D.寓言故事都在结尾点明故事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26.下列诗句中,不是描写传统节日的一项是( )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B.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
C.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D.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27.小芳在班级古典名著分享会上,出示了下面词语与人物对应关系,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
A.面如冠玉 足智多谋 草船借箭 (诸葛亮)
B.体弱多病 多愁善感 芒种葬花 (林黛玉)
C.身穿金甲 神通广大 大闹天宫 (孙悟空)
D.身材粗壮 鲁莽刚猛 倒拔垂柳 (李逵)
28.“咱们是_____,我这次帮你找个工作完全可以,但下不为例,以后别再来找我。”横线处应该填的歇后语是(  )
A.梁山泊的军师——无(吴)用
B.咸菜烧豆腐——有言(盐)在先
C.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D.四月地冰河——开动(冻)了
29.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即兴发言时,要快速打个腹稿,想清楚先说什么,后说什么,重点说什么。
B.写梗概时,可以用思维导图的形式,理清书籍内容的基本框架,把握要点。
C.“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述这句话出自《那个星期天》,作者表达“盼”白的心情用的方法是内心独白。
D.“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这句是出自朱自清的《匆匆》,作者是借景抒情,抒发了对春天到来的喜爱之情。
30.找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写日记时,要在第一行写上日期、星期几和天气。
B.拔河比赛前,老师鼓励我们:“人心齐,泰山移。”我们信心十足。
C.“咬、嚼、吼、咽、吞、嘀”可以归为一类,因为它们都和吃的动作有关。
D.默读的时候不要发出声音,也尽量不要用手指着读。
31.下列句子中,歇后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我真是“猪八戒打蚂蚱——笨手笨脚”的,费了好长时间才把掉了的纽扣缝好。
B.东西卖这么贵,果然没有人买,真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C.他长期坚持体育锻炼,跑800米对他来说就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D.在海峡工艺品博览会上,琳琅满目的展品看得我“刘姥姥进大观园——眼花缭乱”。
32.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冰心,原名谢婉莹,她的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
B.《卜算子·咏梅》中,“咏梅”是这首词的题目。
C.纳米是一种非常小的长度单位,肉眼根本看不到。
D.《母鸡》一文主要写了老舍很讨厌这只母鸡。
33.下列句子中所写人物分别是( )
①身穿金甲亮堂堂,头戴金冠光映映。手锯金箍棒一根,足踏云鞋皆相称。
②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入刷漆。
③身高八尺,面如冠宇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④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
A.孙悟空 武松 贾宝玉 诸葛亮 B.孙悟空 武松 诸葛亮 贾宝玉
C.武松 孙悟空 贾宝玉 诸葛亮 D.武松 孙悟空 诸葛亮 贾宝玉
3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字字体的演变过程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
B.小篆字形结构稳定,线条圆转.粗细基本一致。
C.楷书字形方正,笔画规整平直,是汉字发展史上的分水岭。
D.研究报告一般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法、资料整理、研究结论四部分内容。
3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或句子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北京冬奥会上,苏翊鸣在男子大跳台决赛中拔得头筹,摘下中国队第六金。
B.“忠言逆耳利于行”,同学们的批评虽然不中听,却有利于我们改正缺点。
C.参加比赛的队员们来自五湖四海, 他们个个身手不凡。
D.俗话说“树欲静而风不止”,朋友是需要时间来考验的。
36.下面句子横线处,填入哪一个歇后语最恰当?( )
如今的泉州可真是______,全国各地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
A.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B.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
C.咸菜烧豆腐——有言(盐)在先 D.隔着门缝吹喇叭——名(呜)声在外
37.边阅读边思考是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我知道下列句子中词语或俗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那姑娘能说会道,伶伶俐俐的。
B.太阳高悬在天空,无情地炙烤着大地,仿佛要将每一寸土地都烤焦,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C.今天买皮鞋,明天买白帽子,书钱花得不多,零七八碎差一点没叫我破产。
D.无论他怎么努力,都无济于事,因为他的对手太强大了。
38.下列句中画线部分引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忠言逆耳利于行”,同学们的批评虽然不中听,但非常有利于我改正缺点。
B.“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重,替法西斯卖命而死就比鸿毛还轻。
C.“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博览群书,反复阅读积累,才能妙笔生花。
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我们要感恩老师,发愤图强,为祖国贡献力量。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考查传统节日及文学常识。
C.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上元节是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故题干叙述有误。
故选C。
2.B
【详解】本题考查阅读策略与方法。
B.在阅读中遇到重点生僻字可以用查字典等方法解决,故“阅读中遇到一些生僻词语,直接跳到下个篇章继续读”的说法错误。
故选B。
3.D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的理解和辨析。
A.诗句出自王安石的《元日》,意思是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描写的传统节日是“春节”。
B.诗句出自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意思是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点凄凉,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描写的传统节日是“重阳节”。
C.诗句出自杜牧的《清明》,意思是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描写的传统节日是“清明节”。
D.出自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意思是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色。
故选D。
4.C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作家作品。
C.《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作者并非罗贯中,而是施耐庵,故事讲述了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一百零八位好汉因不满官府腐败和社会不公,聚集在梁山泊起义的故事。这部作品以其丰富的人物性格描写、曲折的故事情节和深刻的社会意义而闻名,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故选C。
5.D
【详解】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与传统节日。
D.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出自宋代叶绍翁的《夜书所见》,意思是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秋风吹来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本诗句没有涉及传统节日。
故选D。
6.A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B.《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这首诗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题干中说描写的只是春日的场景,本题错误。
C.“墨客”是指古时候的文人、诗人。题干中说是“卖墨汁”的人。本题错误。
D.“草船借箭”是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著名故事,主要讲述了周瑜故意提出让诸葛亮在十天内赶制十万支箭,而诸葛亮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谋略,仅用三天时间就成功借到了十万余支箭。这个故事展现了诸葛亮的智慧和才干,以及他如何利用曹操的多疑性格和天气的帮助,通过草船诱敌,最终成功借到了所需的箭矢。题干中说是周瑜纯粹为了打败曹操的大军,才让诸葛亮造箭的。本题错误。
故选A。
7.C
【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A.“大圣调蕉扇,足智多谋。”讲的是《西游记》中的《三借芭蕉扇》;“武松打猛虎,智勇双全。”讲的是《水浒传》中的《景阳冈》。
B.“悟空斗天神,大显神通。”讲的是《西游记》中的《闹天宫》;“公明打出手,连环双用。”讲的是《水浒传》中的《吴学究双用连环计,宋公明三打祝家庄》。
C.“灵根神孕育,横空出世。”出自《西游记》的第一回,讲的是美猴王出世。孙悟空是一只石猴,他是从一块石头里蹦出来的,没有爸爸妈妈,所以是“横空出世”。符合课本剧《猴王出世》。
“武松打猛虎,智勇双全。”出自《水浒传》,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和课本剧《景阳冈》相符合。
D.“真假美猴王,难辨其身。” 讲的是《西游记》中的《真假美猴王》;“公明打出手,连环双用。”讲的是《水浒传》中的《吴学究双用连环计,宋公明三打祝家庄》。
故选C。
8.C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
C.《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全书通过描写一百零八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投降朝廷以及投降朝廷后镇压田虎,王庆,方腊等各路反抗宋朝政府的政治势力,最终走向悲惨失败的宏大故事。小说中的武松是一个有勇有谋、英勇机智的人。
故选C。
9.D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搭配。
D.“隔着门缝吹喇叭——名声在外”的意思是:比喻某人的名声在外,广为人知。人有了名气之后,许多人都会望风归附一呼百应。句子中形容爷爷与我提前达成的协议,并决定履行协议,故不恰当,可以使用“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故选D。
10.D
【详解】考查歇后语的运用。
D.十文钱掉了一文——久闻(九文):指久已听说(大名)。
用在听到别人的夸赞的回复,不恰当。
故选D。
11.A
【详解】本题考查作家作品。
A.《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一部长篇小说。题干表述有误。
故选A。
12.D
【详解】本题考查歇后语的理解和使用。
A.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这是一句歇后语,孔子有学富五车的故事,说的是他在周游列国的时候队伍中有五架大马车,装的都是他的书(当时是写在竹简上的,所以以现在的标准也不是太多),后来就演化出了这句歇后语,引申的是打牌或赌博总是输。
B.飞机上挂暖瓶——高水平(瓶):形容一个人的技术水平或业务水平或说话水平高和能力强。
C.外甥打灯笼——照旧(舅):按照歇后语的原则,就是每个字都有本身的意义。有外甥则有舅。打灯笼有“照”的意义,而不仅仅是“找”的意思。同音过来,照旧就是照样还是原来那样,没有变化。
D.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比喻某人的名声在外面很大,或者好的名声,或者坏的名声。题干表达的是电视台宣传报道了家乡建设,名声很大。符合句意。
故选D。
13.A
【详解】本题考查歇后语使用。
A.“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意思是形容一个人或事物虽然处于相对封闭或不被直接关注的环境中,但其名声或影响仍然能够传播到外界,被大家所知晓。
本题中老师想要强调的是自己在规则方面的权威和严肃性,而不是自己的名声或声誉。因此,这里使用“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这个歇后语并不恰当。
故选A。
14.A
【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的理解。
A.《吴用智取生辰纲》是《水浒传》中的故事。
故选A。
15.A
【详解】本题考查对歇后语的识记能力。
①“孙猴子的脸——说变就变”比喻变化多端,迅速,难以预料。
②“关公赴会——单刀直入”比喻直接了当不绕弯子。
③“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指的是由于不愿意和人交谈或献计献策而不发言的意思。
④“梁山泊的军师——无(吴)用”比喻没有用处,是个废物。
(1)根据歇后语的意思,结合句子语境,形容六月的天气变化极快可用“孙猴子的脸——说变就变”。故选①。
(2)根据歇后语的意思,结合句子语境,形容班长不发表意见可用“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故选③。
(3)根据歇后语的意思,结合句子语境,形容家里的很多东西都没有用处,可用“梁山泊的军师——无(吴)用”。故选④。
(4)根据歇后语的意思,结合句子语境,形容性格直爽,说话办事直接了当不绕弯子,可用“关公赴会——单刀直入”。故选②。
故选A。
16.D
【详解】本题考查对习俗及寓意的把握能力。
A.有误。“鱼”与“余”谐音,过年时吃鱼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代表“年年有余”。
B.有误。“蝠”与“福”谐音,在中国传统装饰艺术中,蝙蝠的形象被当作幸福的象征,人们常将蝙蝠的飞临,看作“进福”的寓意,因此,建筑上雕刻蝙蝠,寓意福气盈门。
C.有误。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因此登高插茱萸寓意祈福避灾。
D.正确。“糕”与“高”谐音,过年吃年糕寓意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万事如意年年高。
故选D。
17.A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经典名著、词语解释、汉字演变的掌握。
B.我国汉字字体的演变过程是:甲骨文→小篆→金文→隶书→楷书。
C.“墨客”并不是指古时候专门卖墨汁的人,而是指文人、文人学士或诗人等。
D.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知道周瑜想要陷害他,所以诸葛亮是出于自保和智取的目的,才提出“草船借箭”的计策,而并非因为周瑜顾全大局、忠厚守信。
故选A。
18.C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理解。
A.“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出自唐代韩翃的《寒食》,句意: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诗句描写的是寒食节的情景。
B.“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出自汉代《迢迢牵牛星》,句意:看那遥远的牵牛星,明亮的织女星。诗句提及的“牵牛星”“河汉女”与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有关,诗句与七夕节有关。
C.“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出自汉乐府《长歌行》,句意: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诗句描写的是秋天的景象,与我国传统节日无关。
D.“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出自宋代王安石的《元日》,句意: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诗句描写的是春节时的景象。
故选C。
19.D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积累。
D.孟浩然,字浩然,号孟山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题干中“名浩然”说法错误。
故选 D。
20.C
【详解】本题考查对习俗寓意的掌握。
C.汤圆与“团圆”的发音相似,过年时吃汤圆寓意着新年团团圆圆、幸福美满。
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过年时吃年糕寓意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故选C。
21.D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名句、俗语的理解。
A.“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想文采出众,一字千金,就得在读书时下一番苦功夫。
B.“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意思是不要说你走得早,还有比你走得更早的人。多指比喻办事已被别人抢先下手了。
C.“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比喻对方说的很有道理,一针见血,让自己顿悟,比自己理解很长时间要有用。
D.“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意思是如果生活在水边,经年累月地观察水中的鱼,那么就能熟悉鱼的性情,同样,如果生活在山上,经年累月地观察山上的鸟,那么就能听懂鸟的叫声。比喻说明要了解一个人或一种东西,一定要接近这个人或这种东西近距离观察。
结合意思可知“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指长久地接触某种事物之后就能发现它的特征和规律。
故选D。
22.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对联知识的掌握。
要求学生了解对联常识,明确对联特点要求,如字数、词性、平仄等要求。
“降妖”“伏魔”是两个并列的词语组成,正好对“惩凶”与“除恶”,“取经路”和“梁山泊”相对,都是指的某个地方。
故选A。
23.D
【详解】本题考查歇后语。
D.咸菜烧豆腐——有言(盐)在先:言:谐“盐”。已经有话在头里。比喻事前打过招呼。在本题中形容盐就在奶奶眼前,奶奶却看不到,使用不恰当。应改为“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
故选D。
24.D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搭配和歇后语。
D.“咸菜烧豆腐——有言(盐)在先”这个歇后语通常用于指事情发生前已有过约定或说明,与找不到盐的情况不符,因此使用错误。
故选D。
25.D
【详解】本题考查对寓言故事的识记、理解和阅读方法的掌握。
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其篇幅短小、语言精炼,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阅读寓言故事与其他文章相似,应先读懂故事的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体会故事中的道理。同时,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也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故事中的道理。有的寓言故事会在结尾点明故事要告诉我们的道理,但大多数并不会直接在文字中体现。
故选D。
26.D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传统节日的积累。
A.出自宋代王安石的《元日》,翻译: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描写的是春午节习俗。
B.出自唐代诗人杨衡的《九日》,翻译:菊花篱旁参差不齐,摘菊把酒又到了重阳时节。忍不住想起家乡归期难觅,只好勉强插上茱萸,在异乡和大家一样庆祝欢乐。描写的是重阳节的习俗。
C.出自宋代吴惟信的《苏堤清明即事》,翻译:风吹梨花的时候正好是清明,游人们大多都纷纷出城去寻找春意了。描写的是清明节的习俗。
D.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其六》,翻译:眷恋芬芳花间彩蝶时时在飞舞,自由自在娇软黄莺恰恰欢声啼。
故选:D。
27.D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名著人物的掌握。
D.“身材粗壮、鲁莽刚猛、倒拔垂柳”对应的人物应为《水浒传》中的鲁智深。
故选D。
28.B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歇后语的掌握。
A.梁山泊的军师——无(吴)用,指事物没有什么用处或人没有什么本领。
B.咸菜烧豆腐——有言(盐)在先,将一些话说在事情之前。
C.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指在外界的名声很大。
D.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比喻事件开始或机器开动了。
咱们是话说在事情之前,我这次帮你找个工作完全可以,但下不为例,以后别再来找我,“咸菜烧豆腐——有言(盐)在先”最适合语境。
故选B。
29.D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及课文内容的理解。
D.这句话出自朱自清的《匆匆》,描绘的是 自然的更替,循环往复,表明大自然的荣枯是不可阻挡的 ,借景抒情,用自然更替与时间流逝对照。表达出对时间流逝再回不来的无奈之情。“抒发了对春天到来的喜爱之情”说法错误。
故选D。
30.C
【详解】本题考查阅读方法和策略。
C.“咬、嚼、咽、吞”都和“嘴”的动作有关;“吼、嘀”和声音有关。
故选C。
31.B
【详解】本题考查歇后语理解。
B.周瑜打黄盖强调的是双方都愿意,而现在是“有人卖”却“没有人买”,并不是双方都愿意的,所以用“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来说就不恰当了。
故选B。
32.D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和作家作品。
D.《母鸡》一文作者一开始对母鸡的感情:我一向讨厌母鸡,当看到母鸡成为鸡妈妈后对她的感情: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位母亲就必定是一个英雄,所以作者不敢再讨厌母鸡了,被母爱所感动。
故选D。
33.B
【详解】本题考查对经典名著的掌握。
①根据“手举金箍棒一根”可以判断这是名著《西游记》中对孙悟空的描写;
②武松的性格特点是:一身虎胆,武艺高超,疾恶如仇,行侠仗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从“一双眼光射寒星”“万夫难敌之威风”可以看出是名著《水浒传》中对武松的描写;
③句是名著《三国演义》中对诸葛亮的描写;
④从“有情”可知,这是名著《红楼梦》中对贾宝玉的描写。
故选B。
34.C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汉字常识和文学常识的掌握。
C.汉字发展史上的分水岭是隶书。隶书的出现标志着汉字从象形向表意、从图画向符号的转变,为楷书等后续书体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故选C。
35.D
【详解】本题考查名言警句与词语的搭配。
D.树欲静而风不止:树想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动它的枝叶。这句话多用来表示客观事物是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或比喻形势与自己的愿望相违背。也用于感叹子女希望尽孝时,父母却已经亡故。以此来比喻痛失双亲的无奈,反映出百善孝为先的重孝观念。不能用来形容“朋友是需要时间来考验的”。
故选D。
36.D
【详解】本题考查对歇后语的掌握。
A.外甥打灯笼——照旧(舅):照样还是原来那样,没有变化。
B.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表示即将开始某件事,也指禁锢的思想一下子开窍了;
C.咸菜烧豆腐——有言(盐)在先:比喻在做事之前先把条件或规则说在前面;
D.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形容名气很大,名声已经传到了其他的地方。
结合语境,泉州如今可是名声已经传到了其他的地方,全国各地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
故选D。
37.B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搭配及俗语。
B.“头涔涔而泪潸潸”这个短语通常用来形容人因为某种强烈的情感(如悲伤、悔恨等)而头上冒汗,眼泪不断流下。在这个句子中,它用来描述因为太阳的炙烤而感到的不适和痛苦,显然是不合适的。太阳炙烤大地,人们可能感到热、累、不舒服,但一般不会有“头涔涔而泪潸潸”的情感反应。因此,这个短语在这个句子中的使用是不恰当的。
故选B。
38.D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的理解与运用。
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俗语,比喻人经过学习或教育之后可以得到提高。常用以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而不是“我们要感恩老师,发愤图强,为祖国贡献力量。”用在此句,与具体语境不符。
故选D。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