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板块综述
中国近代史 中国开始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单元概览
1
双线模式学考点
2
单元重点随堂练
3
单元概览
历史时序
1839年
1840年6月
1842年8月
1851年
1860年
1864年
虎门销烟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19世纪中期
1857年
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印度民族
大起义
1856年
18世纪60年代
英国开始
工业革命
侵略
中国:
世界:
抗争
社会性质
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化程
度进一步加深
签订《南京条约》
火烧圆明园
《共产党宣言》发表
1848年
1859年
1861年
美国南北战争
俄国农
奴制
改革
倾销鸦片,引发
封建社会
1865年
180周年
周年
单元导语
19世纪中期,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法等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西方列强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资料,把侵略扩张的矛头指向中国,先后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主权等方面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的侵略激化了国内矛盾,激起农民阶级的反抗,掀起了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者和外国侵略势力。
双线模式学考点
1
考点
林则徐虎门销烟 鸦片战争结束180周年 《南京条约》签订180周年
2011版课标: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列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1. 林则徐虎门销烟
线1·要素学考点
时间 1839年6月3日至25日(清道光帝统治时期)
原因 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白银大量外流,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吸食鸦片严重摧残官员、士兵的体质,导致政治腐败和军队战斗力削弱
概况 (1)1838年底,道光帝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 (2)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主持将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意义 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林则徐(1785—1850)
【要点】虎门销烟;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2. 鸦片战争
时间 1840年6月—1842年8月
原因 (1)根本原因:进行工业革命的英国迫切需要开辟海外市场和寻找原料产地
(2)直接原因:中国禁烟运动触犯了英国走私鸦片的非法利益
过程 (1)第一阶段(1840年6月开始):英军封锁珠江口→北上攻陷浙江定海→直趋天津→道光帝将林则徐革职查办,派琦善前往广东和英军谈判 (2)第二阶段(1841年初—1842年8月):英军强占香港岛→道光帝下诏对英作战→英军进攻虎门炮台(关天培等战死)→占领四方炮台(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攻占厦门、定海、宁波→进犯吴淞(陈化成牺牲)→攻占镇江→到达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屈服
鸦片战争形势图
结果 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影响 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政治上: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经济上: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 《南京条约》
时间 1842年8月签订 签约双方 清政府与英国
主 要 内 容 及 影 响 主要内容 影响 通商 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便利了外国资本主义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使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割地 割香港岛给英国 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完整 赔款 赔款2100万银元 开创赔款恶例,增加人民负担,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本积累 协定 关税 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破坏了中国关税自主权,便利了外国资本主义商品输出和原料掠夺,使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地位 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时的场景(绘画)
【要点】鸦片战争;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
考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 火烧圆明园 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2011版课标: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1. 第二次鸦片战争
时间 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原因 (1)根本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直接原因(借口):①英国:“亚罗号事件”;②法国:“马神甫事件”
侵略者 英法联军(主凶),俄、美(帮凶)
主要 进程 及结果 第一阶段(1856—1858年) 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1858年,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天津条约》(主要内容: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与英、法、美签订《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被迫承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第二阶段(1860年) 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天津,进逼北京→抢劫并火烧圆明园→控制北京城→奕?被迫与英、法交换《天津条约》批准书,并签订中英、中法《北京条约》(主要内容: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也大幅增加)
性质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是一场侵略战争
影响 (1)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2)刺激了清朝统治集团内的开明官员走上学习西方之路,开始了洋务运动
2. 火烧圆明园
概况 1860年 10月,英法联军对圆明园进行大肆抢劫并放火烧毁
影响 给中国文化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是对世界文明的践踏和破坏,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 认识 (1)火烧圆明园的行径暴露了英法联军野蛮、凶残的本质 (2)警示中国人民,落后就要挨打,激励着我们勿忘国耻,努力学习,振兴中华 圆明园大水法遗址
(2021年印次更正)
【要点】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
3. 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史实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沙俄是近代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3
考点
洪秀全 太平天国运动
2011版课标:知道洪秀全,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
洪秀全 简介 1843年,创立“拜上帝会”;1851—1864年,领导太平天国运动;1864年病逝 评价 清末农民运动的领袖,孙中山称其是“反清英雄第一人” 太平天国运动 时间 1851—1864年 领导者 洪秀全
过程 准备: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开始:1851年1月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发展:1851年,永安封王,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全盛:1853年3月,定都天京,开始北伐和西征,3年后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衰败:1856年,天京事变→1860年,安庆陷落→失败:1864年,湘军攻陷天京 太平天国运动 文献 《天朝田亩 制度》 (1)主要内容: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2)评价:①进步性: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对于发动和鼓舞广大农民起来参加反封建斗争起了积极的作用;②局限性:带有很大的空想色彩而在实践中难以施行
《资政 新篇》 (1)作者:洪仁玕
(2)主要内容: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
(3)结果: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未能付诸实践
太平天国运动 地位 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影响 太平天国运动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失败 原因 (1)主观: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2)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
线2·纵横学史
1. 中国近代史上的侵略战争
考向:战争辨识;时间辨识
设题点 ①战争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 战争 甲午中日 战争 八国联军 侵华战争 抗日战争
②时间 1840— 1842年 1856—1860年 1894— 1895年 1900— 1901年 1931—
1945年
③侵略者 英国 英法 日本 英美俄日 法德意奥 日本
④签订 条约 《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
设题点 ①战争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 战争 甲午中日 战争 八国联军 侵华战争 抗日战争
⑤影响 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西方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2. 近代列强的侵华暴行
考向:侵略者辨识
3. 近代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考向:事件辨识
4. 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开端类事件
考向:战争辨识;事件辨识
5. 中国近代反侵略人物
考向:时间辨识;人物辨识;事件辨识
6. 中国近代的不平等条约
考向:条约辨识;影响;条约内容
①条约 《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②签订 时间 1842年 1858年 1860年 1895年 1901年
③相关 战争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 战争 八国联军
侵华战争
《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④条约内容 开放口岸: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地: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赔款2100万银元 协定关税: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开放口岸: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其他: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外国商船和军舰可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 开放口岸:增开天津为商埠 割地: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赔款:赔款额也大幅 增加 其他: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 开放口岸: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割地: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其他: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赔款: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做
担保
其他: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毁炮驻兵;划使馆界;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⑤影响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进一步加深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单元重点随堂练
1. 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的事件是:________。
2.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是:____________。
3. 火烧圆明园的侵略者是:__________。
4. 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是:_____________。
核心速填夯基础
鸦片战争
英法联军
太平天国运动
《南京条约》
史料学史提能力
方法解读
材料:1840年①,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蹒跚地走入近代②,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③。不仅使中国人民从此陷入苦难的历程④,也促进中国人民觉醒和奋起⑤。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设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在炮口的逼迫下”走入近代的事件是什么?概括其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答案:事件:鸦片战争。影响:(1)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解题三步骤 步骤一 审设问:明确答案来源、答题方向 1.答案来源 2.能力要求 3.作答范围 4.作答内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答案来自材料和所学知识 第一小问:指出 第二小问:概括 事件 第一小问:事件
第二小问:影响
步骤二 读材料:审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 1.提取有效信息 2.信息转化
事件:①② 影响:③④⑤ 第一小问:根据①②,结合所学“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可知,事件为鸦片战争。
第二小问:根据③④,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根据⑤可知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步骤三 规范答:分层、分点、历史术语作答 实战演练
《南京条约》签订后,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遭受外国商品冲击的靠近五口通商的沿海地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已开始发生分解的现象。由于棉纱棉布的源源输入,使通商口岸附近地区的手工纺织业受到了打击。如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江苏松江、太仓一带出现了“无纱可纺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还从中国掠夺农产品,大批丝、茶从上海、广州和福州等通商口岸运出。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设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京条约》中五口通商对中国的影响。
答案:影响:便利了外国资本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冲击了中国的自然经济,并使其开始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