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中国近代史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单元概览
1
双线模式学考点
2
单元重点随堂练
3
单元概览
历史时序
1894年11月
1905年8月
1911年
1912年1月1日
1912年
2月
1912年
3月11日
1913年
1915年
1916年
世界:
中国:
兴中会成立
中国同盟会成立
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清帝退位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二次革命
护国战争
君主专制制度终结
清朝统治结束
1903年
20世纪初
1914年
1917年
1918年
莱特兄弟发明飞机
“三国协约”形成
第一次世界大战
俄国十月革命
110周年
周年
110周年
110周年
单元导语
(1)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矢志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国。在孙中山等人的推动下,革命思想广为传播,革命团体不断出现,各地革命活动蓬勃发展。民主革命逐渐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2)1911年的辛亥革命,终于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是,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最终落入袁世凯的手中。袁世凯上台后,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破坏民主共和,复辟帝制,遭到举国反对。袁世凯死后,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的局面。
双线模式学考点
1
考点
孙中山
2011版课标: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知道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线1·要素学考点
早年 主要 革命 活动 成立兴 中会 1894年11月,成立兴中会(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号召“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广州起义 1895年,孙中山准备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10月,起义失败 孙中山(1866—1925)
早年 主要 革命 活动 建立中国 同盟会 时间 1905年8月 地点 日本东京
目的 集中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 机关报 《民报》
政治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地位 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 政党 影响 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提出三民主义 概况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 地位 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评价 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2
考点
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 中华民国成立110周年
2011版课标: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时间 1911年(这一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领导 阶级 资产阶级革命派(代表人物: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 指导思想 三民主义
目的 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学习层面 政治制度
革命 准备 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06年冬,萍浏醴起义→ 1907年,安庆、绍兴广西起义→1911年4月,黄花岗起义 高潮:武昌起义 时间 1911年10月10日 主要力量 湖北新军中倾向革命的士兵 概况 谋划起义→计划泄露→士兵首义→三镇胜利→各省响应 影响 武昌起义振奋了人民群众的革命精神,推动了全国各地的自发斗争迅速发展,形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高潮 重要成果 中华民国成立 概况 (1)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2)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
(3)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成立临时参议院,由各省的会议代表任参议员
地位 中华民国是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重要成果 《中华民国 临时 约法》 时间 1912年3月11日颁布
主要内容 (1)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2)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 (3)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 (4)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 性质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重要文件 意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 孙中山与临时参议院
议员合影
【要点】成立了中华
民国临时政府
结果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性质 是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历史 意义 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
(1)政治:①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②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近代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2)思想: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局限性 (1)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2)革命没有发动群众,导致革命不彻底
3
考点
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 北洋军阀混战
2011版课标:知道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的史实;了解北洋军阀混战的黑暗局面。
袁世凯独 裁统治和 复辟帝制 独裁 统治 (1)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破坏责任内阁制
(2)1913年,准备北上组阁的宋教仁遇刺身亡,震惊全国
(3)孙中山、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反袁,发动“二次革命”,因国民党力量涣散被袁世凯镇压
袁世凯独 裁统治和 复辟帝制 复辟 帝制 前期 准备 (1)镇压二次革命后,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随即又解散国民党和国会
(2)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3)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
(4)袁世凯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以换取日本的支持
概况 (1)1915年末,袁世凯下令以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备在元旦举行登基大典
(2)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1915年底,蔡锷等掀起护国战争
(3)北洋军队人心涣散,节节败退,不少省份宣布独立,脱离袁世凯政府
结果 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
北洋军阀混战 时间 1916—1928年 目的 为了争夺地盘和巩固政权
派系 主要有直系、皖系、奉系、滇系、桂系 手段 出卖国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割据混战 影响 北洋军阀混战使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产、生活,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线2·纵横学史
1. 近代以来促进中国封建社会瓦解的三件大事
设题点 ①事件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土地改革
②层面 制度 思想 经济
③影响 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摧毁了我国存在2 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2. 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开端类事件
考向:战争辨识;事件辨识
单元重点随堂练
1.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________。
2. 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是:__________。
3.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核心速填夯基础
孙中山
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临时
约法》
史料学史提能力
方法解读
材料 满清王朝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经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①,难道有人只要用几根小柱子斜撑住外墙就能使那座房屋免于倾倒吗? 我们恐怕这种支撑行为的本身反要加速其颠覆②…… 显而易见,要想解决这个紧急的问题,清除妨害世界和平的根源,必须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来代替旧政府③。
——孙中山《中国问题的真解决——向美国人民呼吁(1904年8月31日)
设问:根据材料,概括孙中山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各举一例说明孙中山为此进行的努力。
答案:观点:腐朽的清王朝的灭亡是必然的;解决中国问题的关键是推翻清王朝,建立新政府。努力:理论方面,提出三民主义;实践方面,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等。
解题三步骤 步骤一 审设问:明确答案来源、答题方向 1.答案来源 2.能力要求 3.作答范围 4.作答内容
第一小问“根据材料”——答案来自材料 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答案来自所学知识 第一小问:概括 第二小问:举例说明 孙中山 第一小问:观点
第二小问:列举史实
步骤二 读材料:审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 1.提取有效信息 2.信息转化
①②③ 第一小问:根据①②可知,孙中山认为腐朽的清王朝的灭亡是必然的;根据③可知,孙中山认为,解决中国问题的关键是推翻清王朝,建立新政府。
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知,理论方面,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实践方面,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等。
步骤三 规范答:分层、分点、历史术语作答 实战演练
辛亥革命推翻了相沿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近代民主共和制度,使民主主义成了正统,而帝王由人主、天子、君父变成了人民的公敌,正如梁启超所云:“任凭你像尧舜那样贤圣,像秦始皇、明太祖那样强暴,像曹操、司马懿那样狡猾,再要想做中国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这无疑是中国政治现代化(近代化)进程中一个质的飞跃。
——摘编自左玉河《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2021贵阳新考法)设问:你是否同意辛亥革命“是中国政治现代化(近代化)进程中一个质的飞跃”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答案一:判断:同意。理由: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结束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因而辛亥革命是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一个质的飞跃。
答案二:判断:不同意。理由: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没有完成中国政治的现代化(近代化) ,也就不能完成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