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一、选择题
1.如图是金观涛、刘青峰所著《观念史研究》中的示意图。该图统计了1890~1898年间,各大媒体宣传“维新”一词的数量。对此图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师夷长技思想的开始出现
B.革命思想为民众普遍接受
C.救亡图存思想的迅速传播
D.“中体西用”主张的提出倡导
2.[2023·四川绵阳南山中学开学考试]义和团运动前,西方媒体对中国人的评价是“一群没有活力的群众”“无可救药”“没有民族热望”;之后却多见诸如“有光荣革命传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等议论。材料表明,义和团运动 ( )
A.突破了农民阶级的局限
B.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打退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D.显示了中国人民伟大力量
3.如图所示为漫画《近日之新傀儡》。漫画所反映的场景出现于( )
A.《辛丑条约》后
B.《马关条约》后
C.《北京条约》后
D.《南京条约》后
4.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协议,表示“无论北方情形如何,请列国勿进兵长江流域与各省内地;各国人民生命财产,凡在辖区之内者,决依条约保护。”材料表明 ( )
A.中央权威式微与地方势力扩张
B.中央对地方管理完全失控
C.清政府政治体制改革颇具成效
D.列强放弃了瓜分中国策略
5.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时间的刻度因其记载的事件产生意义。义和团运动被铭记在国人心中是因为它( )
A.使民族资本主义获得短暂的发展
B.使近代中国开始向西方学习
C.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阴谋的实现
D.使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6.下列所叙内容为某研究者收集的《辛丑条约》签订及其对社会影响的几段史料。据此他要论证的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趋势是( )
▲(慈禧)太后抓住美国公使夫人的手抽泣哽咽说进攻使馆是极大的错误。……“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在德军驻守区域,商店重新更名为“德昌”“德兴”“德隆”的比比皆是。
▲1898年,梁启超等上书请废八股,时人闻之,如丧考妣并拟殴上书人。条约规定凡发生反帝斗争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5年,没有遭到任何反抗……
A.由半殖民地向殖民地逐步过渡
B.用西方民主与科学去唤醒民众
C.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以抵御侵略
D.进行民主革命成为历史的必然
7.戊戌维新运动时期,保守派坚持传统,反对变法。以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派,也不赞成国家制度转变为西洋模式。各省督抚大多采取消极观望态度。这反映出( )
A.缙绅士大夫观念都很保守
B.维新缺乏有力的政治支持
C.民族资产阶级政治上软弱
D.制度变革不符合各方利益
8.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帝国主义强行推行其政治、经济、文化等侵略政策的必然结果,说明了( )
A.列强对华侵略开始以资本输出为主
B.列强竭力扩大在华侵略权益
C.八国联军侵华带有偶然性
D.进一步把中国推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9.有学者指出:“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这次“集体亮相”致使( )
A.义和团运动开始兴起 B.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深渊
C.中国丧失了台湾全岛 D.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10.列强通过某项条款,在中国获得了数额最大的一次赔款,通过这笔赔款,列强不仅掌握了清政府的经济命脉,同时还控制着清政府的政治大权。这笔赔款( )
A.使清政府开始屈服于列强 B.让清朝丧失了关税主权
C.改变了列强经济侵略方式 D.加剧了中国经济的衰败
11.1900年4月,梁启超评价义和团为“莠民招乱”“暴徒窃发”。七八月间,则认为义和团“一呼而集者数十万人,赴死军前,曾不返顾”“以抗御普世界中显赫之众强国”。梁启超对义和团评价的变化反映了( )
A.义和团运动有利于民主意识觉醒
B.义和团运动斗争方式趋于落后
C.维新派与义和团目标相同
D.义和团运动符合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
12.美国专使柔克义将《辛丑条约》内容分为四类:一是适当惩办策动排外屠杀和暴乱的分子及其参与者;二是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此类事件重演;三是对各国及其人民在暴乱中所遭受的损失予以赔偿;四是普遍改善与中国政府及中国的关系。这表明,列强当时的主要目的是( )
A.继续保持在华特权和地位 B.扶植清政府以抵制革命的潮流
C.惩罚反帝官民以瓜分中国 D.修复形象以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今夫五洲万国之名,太阳地球之位,西人五尺童子,皆能言之”,而中国即使“近今之通人”也知之甚少,其中原因是“书之备与不备也”。“今以西人声、光、化、电、农、矿、工、商诸学,与吾中国考据、词章、帖括家言相较,其所知之简与繁,相去几何矣”。而“西国一切条教号令,备哉粲烂,实为致治之本,富强之由。今之译出者何寥寥也 彼中艺术,日出日新,愈变愈上,新者一出,旧者尽废。今之各书译成,率在二十年前,彼人视之,已为陈言矣”。“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学者欲自立,以多读西书为功”。
——摘编自《梁启超全集》
(1)根据材料,概括梁启超对引进西学的认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梁启超引进西学主张的意义。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一、选择题
1.如图是金观涛、刘青峰所著《观念史研究》中的示意图。该图统计了1890~1898年间,各大媒体宣传“维新”一词的数量。对此图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师夷长技思想的开始出现
B.革命思想为民众普遍接受
C.救亡图存思想的迅速传播
D.“中体西用”主张的提出倡导
解析:根据图示可知,“维新”一词使用次数迅速增大反映的是维新思想的迅速传播,反映出救亡图存思想的迅速传播,所以C项符合题意;“师夷长技思想的开始出现”是在19世纪40年代,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革命思想,且“革命思想为民众普遍接受”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中体西用”主张的提出倡导是在洋务运动时期,排除D项。
2.[2023·四川绵阳南山中学开学考试]义和团运动前,西方媒体对中国人的评价是“一群没有活力的群众”“无可救药”“没有民族热望”;之后却多见诸如“有光荣革命传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等议论。材料表明,义和团运动 ( )
A.突破了农民阶级的局限
B.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打退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D.显示了中国人民伟大力量
解析:材料中西方媒体对中国人民的评价在义和团运动后发生变化,“有光荣革命传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和强大力量,选择D项;义和团运动的性质依然是农民运动,没有突破农民阶级的局限,排除A项;西方媒体对中国人的认识发生变化,并非对晚清政府,无法得出B项;义和团运动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排除C项。
3.如图所示为漫画《近日之新傀儡》。漫画所反映的场景出现于( )
A.《辛丑条约》后
B.《马关条约》后
C.《北京条约》后
D.《南京条约》后
解析:根据漫画人物服饰和动作可以看出,这一漫画强调清政府成为当时列强的傀儡,以压迫中国的百姓,说明清政府成为了“洋人的朝廷”,这是在《辛丑条约》签订之后,A项正确;《马关条约》签订之后,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排除B项;《北京条约》签订之后,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排除C项;《南京条约》签订标志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D项。
4.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协议,表示“无论北方情形如何,请列国勿进兵长江流域与各省内地;各国人民生命财产,凡在辖区之内者,决依条约保护。”材料表明 ( )
A.中央权威式微与地方势力扩张
B.中央对地方管理完全失控
C.清政府政治体制改革颇具成效
D.列强放弃了瓜分中国策略
解析:“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协议”可见地方没有遵照中央与帝国主义开战,说明中央的影响力下降而地方势力增大,故选A项;“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协议”没有明确反对中央政权的信息,不能说明中央对地方管理完全失控,排除B项;“八国联军侵华期间”清政府并没有进行政治改革,排除C项;“各国人民生命财产,凡在辖区之内者,决依条约保护”表面上看有利于中国,但由于这些地方已经成为西方的势力范围,本质上是维护殖民者自身的利益,排除D项。
5.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时间的刻度因其记载的事件产生意义。义和团运动被铭记在国人心中是因为它( )
A.使民族资本主义获得短暂的发展
B.使近代中国开始向西方学习
C.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阴谋的实现
D.使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在中外民族矛盾不断激化的背景下,义和团运动爆发,这场爱国反帝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计划,故选C项;民族资本主义获得短暂的发展与义和团运动无关,故排除A项;近代中国开始向西方学习是在鸦片战争后,故排除B项;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故排除D项。
6.下列所叙内容为某研究者收集的《辛丑条约》签订及其对社会影响的几段史料。据此他要论证的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趋势是( )
▲(慈禧)太后抓住美国公使夫人的手抽泣哽咽说进攻使馆是极大的错误。……“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在德军驻守区域,商店重新更名为“德昌”“德兴”“德隆”的比比皆是。
▲1898年,梁启超等上书请废八股,时人闻之,如丧考妣并拟殴上书人。条约规定凡发生反帝斗争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5年,没有遭到任何反抗……
A.由半殖民地向殖民地逐步过渡
B.用西方民主与科学去唤醒民众
C.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以抵御侵略
D.进行民主革命成为历史的必然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签订之后,清政府成了洋人的朝廷,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进行民主革命推翻清政府,推翻洋人的朝廷也就成为历史的必然,故D项符合题意;近代中国并未完全成为殖民地,排除A项;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排除B项;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是不能抵御外来侵略的,排除C项。
7.戊戌维新运动时期,保守派坚持传统,反对变法。以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派,也不赞成国家制度转变为西洋模式。各省督抚大多采取消极观望态度。这反映出( )
A.缙绅士大夫观念都很保守
B.维新缺乏有力的政治支持
C.民族资产阶级政治上软弱
D.制度变革不符合各方利益
解析:戊戌维新运动得不到保守派、洋务派和地方督抚的支持,这说明戊戌维新运动缺乏有力的政治支持,故B项正确;有些缙绅士大夫的观念比较先进,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和民族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无关,故C项错误;D项说法错误,排除。
8.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帝国主义强行推行其政治、经济、文化等侵略政策的必然结果,说明了( )
A.列强对华侵略开始以资本输出为主
B.列强竭力扩大在华侵略权益
C.八国联军侵华带有偶然性
D.进一步把中国推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解析:题干材料说明八国联军侵华与帝国主义制定的侵略政策有关,说明列强竭力通过各种方式扩大在华侵略权益,故B项正确;开始以资本输出为主始于甲午中日战争,排除A项;“帝国主义强行推行其政治、经济、文化等侵略政策的必然结果”说明八国联军侵华不是偶然的,排除C项;《马关条约》丧权辱国,进一步把中国推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排除D项。
9.有学者指出:“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这次“集体亮相”致使( )
A.义和团运动开始兴起 B.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深渊
C.中国丧失了台湾全岛 D.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指1900年,世界大国在东方进行的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是指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战后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致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深渊,故选B项。
10.列强通过某项条款,在中国获得了数额最大的一次赔款,通过这笔赔款,列强不仅掌握了清政府的经济命脉,同时还控制着清政府的政治大权。这笔赔款( )
A.使清政府开始屈服于列强 B.让清朝丧失了关税主权
C.改变了列强经济侵略方式 D.加剧了中国经济的衰败
【解析】根据材料“在中国获得了数额最大的一次赔款,通过这笔赔款,列强不仅掌握了清政府的经济命脉,同时还控制着清政府的政治大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指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条约中规定的赔款加剧了中国经济的衰败,故选D项。
11.1900年4月,梁启超评价义和团为“莠民招乱”“暴徒窃发”。七八月间,则认为义和团“一呼而集者数十万人,赴死军前,曾不返顾”“以抗御普世界中显赫之众强国”。梁启超对义和团评价的变化反映了( )
A.义和团运动有利于民主意识觉醒
B.义和团运动斗争方式趋于落后
C.维新派与义和团目标相同
D.义和团运动符合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
【解析】梁启超对义和团的评价由否定转而为肯定,并且认为义和团抵御了列强侵略,说明义和团运动符合当时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故D项正确。
12.美国专使柔克义将《辛丑条约》内容分为四类:一是适当惩办策动排外屠杀和暴乱的分子及其参与者;二是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此类事件重演;三是对各国及其人民在暴乱中所遭受的损失予以赔偿;四是普遍改善与中国政府及中国的关系。这表明,列强当时的主要目的是( )
A.继续保持在华特权和地位 B.扶植清政府以抵制革命的潮流
C.惩罚反帝官民以瓜分中国 D.修复形象以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中的惩罚性、预防性措施主要是列强在国际名义下要恢复和强化不平等的条约关系,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抵制革命潮流的信息,故B项错误;《辛丑条约》并不主张瓜分中国,故C项错误;D项不是主要目的,排除。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今夫五洲万国之名,太阳地球之位,西人五尺童子,皆能言之”,而中国即使“近今之通人”也知之甚少,其中原因是“书之备与不备也”。“今以西人声、光、化、电、农、矿、工、商诸学,与吾中国考据、词章、帖括家言相较,其所知之简与繁,相去几何矣”。而“西国一切条教号令,备哉粲烂,实为致治之本,富强之由。今之译出者何寥寥也 彼中艺术,日出日新,愈变愈上,新者一出,旧者尽废。今之各书译成,率在二十年前,彼人视之,已为陈言矣”。“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学者欲自立,以多读西书为功”。
——摘编自《梁启超全集》
(1)根据材料,概括梁启超对引进西学的认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梁启超引进西学主张的意义。
参考答案:(1)认识:西方科技较中国发达,思想、学术成果丰硕;须大量引进西学;应不断吸取西学的最新成果。
(2)意义:推动西学传播;促进思想启蒙和社会观念转变;为戊戌维新运动作舆论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