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一、选择题
1.朴素辩证法是古代一种自发的、原始的辩证法思想。下列各项中,蕴含该思想的有( )
①“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②“兼相爱,交相利” ③“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④“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
A.①④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2.宋朝理学家朱熹指出:“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若公时,做得来也精采。便若小辟,人也望风畏服。若不公,便是宰相,做来做去,也只得个没下梢。”朱熹实际上强调国家公职人员要( )
A.不畏权贵,忠君爱国
B.自我克制,廉洁奉公
C.格物致知,自我修行
D.有所为有所不为
3.梁启超称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为一部“怪书”,它“的确含有民主主义的精神,虽然很幼稚,对于三千年专制政治思想为极大胆的反抗”。黄宗羲思想很幼稚的根本原因是( )
A.新经济因素的迟滞与微弱
B.未能跳出传统思想的窠臼
C.缺乏相应的阶级基础
D.未提出未来社会的理想蓝图
4.朱熹认为“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黄宗羲认为“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他们意在( )
A.提倡节俭思想
B.批判君主专制
C.主张依法治国
D.强调民本思想
5.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中的有识之士意识到“探源之策,在于自强,自强之术,必先练兵”。这表明清政府中的部分官员( )
A.已经认识到近代中国落后的根源
B.强调学习西学应循序渐进
C.反对清廷固守传统的做法
D.对西方的认识仍较为肤浅
6.“汉朝以下,就集体而言,士大夫代表了社会力量,与君权之间形成既有合作又相互制衡的辩证关系。”此间,士大夫借以制衡君权的是( )
A.以三纲五常为基础的伦理道德观念
B.以中央集权为核心的行政管理模式
C.以选贤任能为支撑的官员选拔体制
D.以屈君伸天为内容的“天人感应”思想
7.从1943年以后,特别是从1945年起,他的思想就十分清楚地被看成是使马克思列宁主义适应中国情况的最权威的范例,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又是中国文化的总结和顶峰。这说明“他的思想”是( )
A.中国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
B.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总结
C.中西方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D.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
8.下表为《尚书》不同篇章的记载。这反映出当时( )
记载 篇章
天亦哀于四方民,其眷命用懋。王其疾敬德 《召诰》
惟天不畀不明厥德 《多士》
惟我周王灵承于旅,克堪用德,惟典神天 《多方》
天亦惟用勤毖我民,若有疾,予曷敢不于前宁人攸受休毕 《大诰》
A.等级意识逐渐弱化
B.已有敬天保民观念
C.强化神权统治思想
D.阶级矛盾渐趋激化
9.董仲舒曾就商鞅“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建议汉武帝“限民名田(名田,占田也),以赡不足,塞并兼之路,然后可善治也”。这说明董仲舒( )
A.以百姓利益为出发点出谋划策
B.认为商鞅变法导致土地兼并
C.基于儒家民本思想反思商鞅变法
D.否定了帝王之制和商鞅变法
10.中国许多大学校训出自古代文化典籍,如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出自《周易》;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自《论语》;中山大学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出自《礼记·中庸》。这些表明( )
A.中华传统文化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B.高等教育致力于复兴传统文化
C.中国高等院校的价值观多元并包
D.传统儒家思想影响着教育发展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楚庄王)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庄王曰:“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
——《史记》
材料二
材料三 2020年厦门(同安)孔子文化节在同安孔庙举行。海峡两岸嘉宾聚首同安,共同见证了一场庄严古朴的祭孔大典。本次文化节以“儒行两岸·鉴照未来”为主题,通过线上直播、线下活动的方式,推动两岸交流、共同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约有12万名观众在线收看了活动。据悉,孔子文化节以弘扬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为主旨,彰显儒家思想生生不息的魅力,呼唤中华儿女强烈的民族认同感与文化归属感,促进人类不同文明之间的理解与信任,共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摘编自《经济日报》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思想诞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中四幅图片的顺序,说明古代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四个阶段。
(3)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历经2 000多年,虽多次经受冲击,但流传至今。试分析其原因。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据此分析今天大力弘扬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一、选择题
1.朴素辩证法是古代一种自发的、原始的辩证法思想。下列各项中,蕴含该思想的有( )
①“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②“兼相爱,交相利” ③“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④“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
A.①④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答案:D
解析:“有无相生,难易相成”的意思是有和无是互相对立而产生,难和易是互相对立而形成,①正确;“兼相爱,交相利”是墨子从其兼爱思想出发,主张非攻,反对战争,与朴素辩证法思想无关,②错误;“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意思是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即都反映出事物都有对立面,互相依存,体现了朴素辩证法思想,③正确;④“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的意思是人不应当把水作为镜子来观察自己,而应当把民众作为镜子来审视自己,与朴素辩证法思想无关,④错误。①③正确,故D项正确。
2.宋朝理学家朱熹指出:“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若公时,做得来也精采。便若小辟,人也望风畏服。若不公,便是宰相,做来做去,也只得个没下梢。”朱熹实际上强调国家公职人员要( )
A.不畏权贵,忠君爱国
B.自我克制,廉洁奉公
C.格物致知,自我修行
D.有所为有所不为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为官不在大小,而在于为公,如果为公,即使再小的官,也受人尊敬,反之,哪怕做到宰相,也没有好结果。题干材料强调国家公职人员应自我克制,廉洁奉公,故选B项。
3.梁启超称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为一部“怪书”,它“的确含有民主主义的精神,虽然很幼稚,对于三千年专制政治思想为极大胆的反抗”。黄宗羲思想很幼稚的根本原因是( )
A.新经济因素的迟滞与微弱
B.未能跳出传统思想的窠臼
C.缺乏相应的阶级基础
D.未提出未来社会的理想蓝图
答案:A
解析:黄宗羲的民主思想缺乏资本主义发展的促进,明清时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发展较为缓慢,故A项正确;黄宗羲对封建专制的批判体现出了“跳出传统思想的窠臼”,故B项错误;缺乏相应的阶级基础的原因在于缺乏资本主义发展的促进,故C项错误;黄宗羲提出君民共治、公是非于学校等未来社会蓝图,故D项错误。
4.朱熹认为“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黄宗羲认为“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他们意在( )
A.提倡节俭思想
B.批判君主专制
C.主张依法治国
D.强调民本思想
答案:D
解析: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导致天下治乱的根源,与节俭思想无关,故A项错误;朱熹认为统治者要节用爱民,与批判君主专制无关,故B项错误;两人的主张都与依法治国无关,故C项错误;朱熹“爱民必先于节用”和黄宗羲“万民之忧乐”都体现了民本思想,故D项正确。
5.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中的有识之士意识到“探源之策,在于自强,自强之术,必先练兵”。这表明清政府中的部分官员( )
A.已经认识到近代中国落后的根源
B.强调学习西学应循序渐进
C.反对清廷固守传统的做法
D.对西方的认识仍较为肤浅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探源之策,在于自强,自强之术,必先练兵”,可知清政府中的部分官员主张学习西方器物,认为这是最根本、最重要的举措,说明他们并未深刻认识到清政府落后的根源是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也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学习西方制度的重要性,故D项正确,A项错误;清政府中的部分官员只认识到了学习西方器物的重要性,未提及对西方制度和文化的学习,无法体现循序渐进,排除B项;题干材料并未体现反对清廷固守传统的信息,故C项错误。
6.“汉朝以下,就集体而言,士大夫代表了社会力量,与君权之间形成既有合作又相互制衡的辩证关系。”此间,士大夫借以制衡君权的是( )
A.以三纲五常为基础的伦理道德观念
B.以中央集权为核心的行政管理模式
C.以选贤任能为支撑的官员选拔体制
D.以屈君伸天为内容的“天人感应”思想
答案:D
7.从1943年以后,特别是从1945年起,他的思想就十分清楚地被看成是使马克思列宁主义适应中国情况的最权威的范例,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又是中国文化的总结和顶峰。这说明“他的思想”是( )
A.中国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
B.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总结
C.中西方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D.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他的思想就十分清楚地被看成是使马克思列宁主义适应中国情况的最权威的范例”,可知这一思想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故选D项;毛泽东思想主要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排除A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毛泽东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总结,排除B项;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不是中西方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排除C项。
8.下表为《尚书》不同篇章的记载。这反映出当时( )
记载 篇章
天亦哀于四方民,其眷命用懋。王其疾敬德 《召诰》
惟天不畀不明厥德 《多士》
惟我周王灵承于旅,克堪用德,惟典神天 《多方》
天亦惟用勤毖我民,若有疾,予曷敢不于前宁人攸受休毕 《大诰》
A.等级意识逐渐弱化
B.已有敬天保民观念
C.强化神权统治思想
D.阶级矛盾渐趋激化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表格信息,可知《尚书》中多次提到上天关心民生和统治者重视德政,反映出当时已有敬天保民观念,B项正确;题干材料并未体现等级意识的弱化,排除A项;题干材料体现的是神权统治思想的弱化而非强化,排除C项;统治者重视民生和德政,有利于缓和而非激化阶级矛盾,排除D项。
9.董仲舒曾就商鞅“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建议汉武帝“限民名田(名田,占田也),以赡不足,塞并兼之路,然后可善治也”。这说明董仲舒( )
A.以百姓利益为出发点出谋划策
B.认为商鞅变法导致土地兼并
C.基于儒家民本思想反思商鞅变法
D.否定了帝王之制和商鞅变法
答案:C
解析:董仲舒以巩固汉武帝的统治为出发点出谋划策,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主要强调的是通过“限民名田”的方式来抑制土地兼并从而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而不是强调商鞅变法与土地兼并的关系,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土地兼并导致贫富悬殊,董仲舒通过“限民名田”的方式缓和矛盾,基于儒家民本思想对商鞅变法进行反思,故C项正确;董仲舒以巩固汉武帝的统治为出发点出谋划策,并未否定帝王之制,故D项错误。
10.中国许多大学校训出自古代文化典籍,如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出自《周易》;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自《论语》;中山大学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出自《礼记·中庸》。这些表明( )
A.中华传统文化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B.高等教育致力于复兴传统文化
C.中国高等院校的价值观多元并包
D.传统儒家思想影响着教育发展
答案:A
解析:据材料可知,中国许多大学校训出自古代文化典籍,如《周易》《论语》《礼记·中庸》等,这表明了中华传统文化具有旺盛的生命力,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许多大学校训的出处,而非强调高等教育致力于复兴传统文化,排除B项;据材料可知,这些校训的来源著作均属于儒家经典,而非多元并包,排除C项;材料中的校训是对学生成长起着激励作用,但并未影响整个教育发展,D项夸大了儒家思想的现实作用,排除。故选A项。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楚庄王)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庄王曰:“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
——《史记》
材料二
材料三 2020年厦门(同安)孔子文化节在同安孔庙举行。海峡两岸嘉宾聚首同安,共同见证了一场庄严古朴的祭孔大典。本次文化节以“儒行两岸·鉴照未来”为主题,通过线上直播、线下活动的方式,推动两岸交流、共同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约有12万名观众在线收看了活动。据悉,孔子文化节以弘扬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为主旨,彰显儒家思想生生不息的魅力,呼唤中华儿女强烈的民族认同感与文化归属感,促进人类不同文明之间的理解与信任,共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摘编自《经济日报》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思想诞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中四幅图片的顺序,说明古代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四个阶段。
(3)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历经2 000多年,虽多次经受冲击,但流传至今。试分析其原因。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据此分析今天大力弘扬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参考答案:(1)背景:生产力的进步(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的使用);诸侯割据混战,社会动荡;分封制走向崩溃。
(2)阶段:秦始皇“焚书坑儒”,儒家思想遭到打击;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家思想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北宋理学兴起,儒学复兴;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对儒学的批判使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3)原因:儒家思想自身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时代的要求;历代统治阶级的重视;历代儒学家的努力。
(4)主要内容:仁、礼、仁者爱人、大同、有教无类等。现实意义:增强中华儿女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归属感;促进人类不同文明的理解与信任;建立和谐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