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3张PPT。 望 岳 杜甫 位于山东省中部的泰山,古称东岳,又称岱岳,被尊为五岳之首。自古有许多吟诵泰山的诗作,而以杜甫的这首《望岳》最为著名,因此被刻于碑碣,立于山麓。作者简介一、作者简介
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现存诗1400首,这些诗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及衰这一转折过程中的种种社会现象,展现出广阔的生活画面,成为唐代社会的历史,历来被称为“诗 史”。代表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及“三吏”“三别”。杜甫被后人誉为 “诗圣” ,和李白一起成为唐代诗歌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的两座顶峰。他的诗歌多抒发忧国之情,也不乏豪迈之作。二、背景
杜甫20—35岁时曾遍游中国的大江南北。《望岳》这组诗就是在他24岁时写成的。这组诗共三首,分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书上这首诗即东岳泰山,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壮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首联: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颔联: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颈联: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尾联: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首联: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颔联: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颈联: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 杜甫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泰山是什么样子? 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 苍翠的山色中掩映着辽阔无边的齐鲁大平原。夫fú,语气助词。(远望)
未:没有 了:完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色都汇聚在泰山,山南山北的天色被分割成一明一暗两部分。造化:大自然。钟:汇聚 阴阳:山南山北 (近望)上句实写,下句是虚写。 荡胸生曾云, 决眦入归鸟。 层出不穷的云雾使人心胸荡漾,我睁大眼睛看见欲归巢的飞鸟。 荡:荡漾,曾:层,决眦:睁大眼睛。 (细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应当要等上泰山最高峰,在上面俯视的话,众山都会显得矮小。会当:应当,凌:登上,绝顶:最高峰。(极目远望)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的气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 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 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课堂练习1.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 望 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 高大雄伟 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课堂练习1.首联写__望,描绘泰山广大; 颔联写___望,描绘泰山高峻;
颈联写__望,描绘层云和归鸟;尾联写____,抒发豪情壮志。课堂练习2.1.首联写远望,描绘泰山广大; 颔联写近望,描绘泰山高峻;
颈联写细望,描绘层云和归鸟;尾联写想像中极目远望,抒发豪情壮志。
课堂练习2.(2009年贵州省)“岱宗夫如何”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齐鲁青未了”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_____________(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课堂练习3.(2009年贵州省)“岱宗夫如何”的意思是:泰山是什么样子?; 齐鲁青未了”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1分),苍翠的山色中掩映着辽阔无边的齐鲁大平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堂练习3.请你从语言或内容两个角度,任选一个角度对诗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进行品析。课堂练习4.① (内容)诗句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的景色和巍峨高大的形象。课堂练习4.① (内容)诗句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的景色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②(语言)
“钟”字,使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大自然赋予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割”字,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泰山巍峨高大。课堂练习4.颈联“生曾云”“入归鸟” 这两个景物是___描写,分别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课堂练习5.颈联“生曾云”“入归鸟” 这两个景物是细节描写,分别表达了诗人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课堂练习5.颈联“生曾云”“入归鸟” 这两个景物是细节描写,分别表达了诗人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课堂练习6.尾联是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请谈谈你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话的理解。课堂练习7.尾联是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请谈谈你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话的理解。示例1:表达了希望登上绝顶、俯视群山的意愿
示例2:表现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豪迈气概 .
示例3:抒发了攀登人生顶峰的凌云壮志 课堂练习7.表明诗人并未登上泰山之顶的依据有两个,一是标题中的“__ ”字,二是诗句中的“__ ”一词。 表明诗人并未登上泰山之顶的依据有两个,一是标题中的“__ ”字,二是诗句中的“__ ”一词。 答案:望,会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