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复习巩固:
1、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重构的表现、背景
2、受拿破仑战争后文化的影响,欧洲出现了哪些民族民主运动
3、什么是文化侵略?有何影响?这种影响在中国、印度、埃及
的表现
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课 标】
了解历史上的重大战争(一战、二战)对人类文化的影响,
战争带了的不同文化的交锋,
认识战争在客观上为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与重构提供了契机。
学习目标:
1、通过了解现代历史上的著名战争(一战、二战),理解战争对人类文化的破坏,以及造成的文化断裂。
2、认识战争在客观上又为不同文化的碰撞提供了契机。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回忆:(1)时间:
(2)根本原因:
(3)两大军事集团、胜利者:
(4)战后世界格局:
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
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 “同盟国”
英国、法国、俄国 “协约国”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914-1918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1、背景:
①一战前,(东欧和东南欧)被压迫民族已经有民族独立的愿望和行动。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殖民宗主国把大量的殖民地人民投入战场。在为宗主国的生存而战的过程中,殖民地人民的民族独立意识进一步觉醒。
民族民主运动:是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政治民主的运动。
一位法国官员评论道:“参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这17.5万非洲士兵,在法兰西和佛兰德的壕沟里掘好了旧非洲的坟墓。”
法国印度支那总督于1926年写道:“这场把欧洲浸润在血泊中的战争······唤醒了远离我们的土地上人民的独立意······过去几年里,一切都变了。不论是人还是思想,就连亚洲本身都变了。”
—— 转引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王红生等译《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
②一战,客观上将自由、民主与民族独立的思想进一步传播到欧洲和西亚北非各地。
激发了欧亚非和拉美国家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1、背景:
①一战前,(东欧和东南欧)被压迫民族已经有民族独立的愿望和行动。
②一战,客观上将自由、民主与民族独立的思想进一步传播到欧洲和西亚北非各地。
明显的变化有:一是在原来奥匈帝国领土上,出现了许多新的国家,如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二是巴尔干地区新出现了南斯拉夫王国。三是波兰重新建国。四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欧洲的领土大部分丧失。五是出现了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③一战摧毁了四大帝国,诞生了一系列民族独立国家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改变了欧洲、西亚和北非的政治版图。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1、背景:
①一战前,(东欧和东南欧)被压迫民族已经有民族独立的愿望和行动。
②一战,客观上将自由、民主与民族独立的思想进一步传播到欧洲和西亚、北非各地。
③一战摧毁了四大帝国,诞生了一系列民族独立国家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改变了欧洲、西亚和北非的政治版图。
④在帮助宗主国作战的过程中,民族自决的原则在殖民地传播开来,成为指导当地人民为独立民主而斗争的武器。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欧洲的殖民帝国也产生了重要影响。英国将其殖民地印度的士兵,法国将其北非殖民地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和摩洛哥的士兵,大量投入战场。但是,正是在帮助宗主国作战并取得胜利的过程中,殖民地人民认识到,白人不是天命所注定的应当统治有色人种的种族,殖民地人民的民族独立意识进一步觉醒。民族自决原则在殖民地传播开来,成为指导当地人民为独立、民主而斗争的武器。一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民族民主运动蓬勃发展。
民族自决原则是指处于外国奴役和殖民统治下的被压迫民族有自由决定自己命运、摆脱殖民统治、建立民族独立国家的权利。
民族自决作为政治概念最初出现在1776年的美国《独立宣言》中。
作为一个法律原则是由列宁在1916年《论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自决权》中正式提出的。
一战和十月革命后,这一原则在国际上得到广泛传播并获得一定的承认。
二战后,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殖民主义体系的瓦解,民族自决原则得到了确认。
《联合国宪章》是第一个正式规定民族自决原则的国际条约。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欧洲
诞生了一系列民族独立国家,改变了欧洲、西亚和北非的政治版图。
2、表现:
亚洲
(1)中国:
巴黎和会上收回山东主权的失败,引发了五四爱国运动;
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接受马列主义。
中共成立并领导中国革命的进程。
(2)印度
支那:
胡志明在法国参加共产党,转向了以民族解放斗争来争取国家独立。
印度支那(英文:Indochina法语:Indochine):简称印支,亦称中南半岛或中印半岛,指东南亚半岛,东临南海,西濒印度洋,因位于印度-中国之间,而被近代欧洲人方便记忆式命名。
在法属印度支那,胡志明也曾指望宗主国法国给予印度支那独立和民主,遭遇失败后,1920年他在法国参加了共产党,转向了以民族解放斗争来争取国家独立。在胡志明的领导下,二战结束后,越南赢得独立。
(3)印度:
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20—1922年)持续开展,
尼赫鲁更加明确地提出了要求印度完全独立的政治目标,并为之奋斗。
(4)在非洲:
1918-1922埃及爆发华夫脱和平独立运动;
1881年英国开始占领埃及,一战期间,埃及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得到一定的发展。英国为拉拢埃及参战,曾先后四次许诺战后给予埃及独立。因此,停战后,埃及人民希望英国殖民当局履行诺言。1918年11月13日,即停战后第三天,埃及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扎格鲁尔等三人去见英国驻埃及高级专员温盖特,以埃及的名义要求英国撤回保护权,结束战时状态,实现埃及的政治独立。
因为代表团一词在阿拉伯语中称为华夫脱,所以扎格鲁尔为首的组织就叫华夫脱党(Wafd),是推动埃及国家独立和废除君主制度的政党。又译埃及国民党。
摩洛哥的斗争:摩洛哥里夫地区的人民在酋长克里姆领导下,打败西班牙和法国侵略军,建立了里夫共和国。
埃塞俄比亚的斗争:埃塞俄比亚人民与反法西斯同盟击败意大利侵略军,1941年恢复国家独立。
国家 民族民主运动 代表人物、领导力量
阿根廷 罢工、暴力抗争 共产党
智利 成立民族阵线联合政府 智利左派
尼加拉瓜 反美斗争 桑地诺
墨西哥 民主改革 卡德纳斯
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
影响:形成20世纪第一次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潮; 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所代表的殖民主义势力不断遭到冲击,世界殖民体系开始解体。
(5)在拉美:
尼加拉瓜、墨西哥等地出现民族民主运动。
1、尼加拉瓜抗美斗争:1926年,桑地诺带领游击队,以玻利瓦尔为精神,与美国扶植的反动独裁政权展开武装斗争。
2、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墨西哥进步势力为维护1917年颁布的宪法,对内推行土地改革,确立总统一任制度;对外将石油行业收归国有。改革基本上摧毁了封建大庄园制,使民族资本家掌握了全国主要经济命脉,为墨西哥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问题探究】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帝国主义国家疲于战争,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经济掠夺有所放松,这在客观上有利于当地民族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一些国家的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机会。
(2)一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
(3)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民主意识进一步觉醒,加速了这些国家民族独立的进程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生,一战后亚非拉地区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潮。
“一战”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高涨的原因有哪些?有何重大意义?
亚非拉
地区民
族独立
运动的高涨
原
因
意义
沉重打击了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奠定了二战后摧毁殖民体系的基础。
政治:①一战加深了帝国主义和被压迫民族的矛盾。
②一战削弱了殖民主义列强的力量
经济:一战期间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思想:一战促进了自由、民主、民族独立与民族自决思想的传播。
其他:一战期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鼓舞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
小试牛刀
《新全球史》说:“哲学家罗素评论道,英国人一般是赞成战争的,法国作家阿兰-福尼尔指出:‘战争是美好的、正义的和伟大的。’当欧洲国家的政府正式宣战后,首都人们在街头跳舞……”材料主要反映( )
A.各国民族主义在推动一战爆发中起了重要作用
B.欧洲民众对战争及战争胜利充满信心和期待
C.英法老牌殖民帝国的殖民主义是一战爆发根源
D.各国民众对二战的残酷性和长期性认识不清
解析:依据材料中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一战前欧洲各国均或多或少存在着宣扬“地缘政治学”、“生存空间论”、“人种优劣论”、“武力决定论”等思想的民族主义激发的好战情绪,它在推动一战爆发中起了重要作用,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一战前欧洲各国民众的好战情绪,并非强调其对战争胜利的信心和期待;C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一战爆发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D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一战前欧洲民众对战争的期待,不是二战前的情况。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1.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于1926年写道:“这场用鲜血覆盖了整个欧洲的战争……在距我们遥远的国度里唤起了一种独立的意识……在过去几年中,一切都发生了变化。”上述材料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是( )
A.引发了十月革命 B.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
C.和平主义思潮兴起 D.欧洲各国发生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2.民族自决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和平进程中的重要概念,但是新独立的波兰三分之一人口不说波兰语,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只占新共和国的67%,其余的人由德意志人、俄罗斯人和匈牙利人组成。这一现象可以从侧面印证( )
A.民族自决完全是一个幌子 B.东欧国家的民族意识尚未觉醒
C.战胜国利益制约着领土划分 D.殖民统治的实质没有根本改变
B
C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世界殖民体系:是指资本主义列强压迫、奴役所有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庸国的体系。
1、背景:
(2)二战期间,反法西斯联盟通过一列声明、宣言等,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独立要求。
(3)二战结束后,随着殖民主义的急速衰落、亚非拉地区经济的发展和民族民主意识更为广泛的传播,第二次民族民主革命浪潮席卷了所有帝国主义列强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要和其他爱好自由的各国合作以建立一种在法治下的世界秩序,致力于全人类的和平、安全、自由与普遍的福利。
——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会议上通过的《关于被解放的欧洲的宣言》
尊重各民族自由选择其所赖以生存的政府形式的权利。各民族中的主权和自治权有横遭剥夺者,两国俱欲设法予以恢复。
——1941年8月英美《大西洋宪章》
(1)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对殖民主义的致命打击
2、表现:
②印度独立,印巴分治;英帝国迅速解体。
《埃维昂协议》又称《阿法协议》,是法国承认阿尔及利亚独立的协议。1962年3月18日,由阿尔及利亚共和国临时政府和法国政府的代表在法国东部埃维昂城签订。法国承认阿尔及利亚的民族独立和拥有全面的主权,法国从阿尔及利亚撤军,但阿尔及利亚承认法国有开采撒哈拉石油和使用米尔斯克比尔军事基地等权力。
雅尔塔体系重新绘制了战后欧亚的政治地图,特别是重新划定德、日、意法西斯国家的疆界及其被占领地区的归属和边界。包括将“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 ——摘自徐蓝《第二次世界大战研究的新进展》
①朝鲜获得独立,中国收回台湾。
③1962年,法国总统戴高乐签署《埃维昂协议》,承认阿尔及利亚独立。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时间 地区 对世界殖民体系的冲击
40年代末至50年代 亚洲 朝鲜独立、中国收复台湾
印度、巴基斯坦和众多东南亚国家获得独立
50-60年代末 非洲 埃及成立共和国,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
法国戴高乐签署《埃》,阿尔及利亚独立
1960年17个非洲国家独立
1990年,纳米比亚获得独立(最终瓦解的标志)
60-90年代 拉丁美洲 古巴革命,推翻亲美政权
巴拿马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
二战后殖民体系崩溃的原因:
(1)民族自决权成为国际公认的理念;二战后亚非拉地区民族民主意识的广泛传播
(2)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衰落
(3)各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第三世界国家的联合
(4)联合国等组织的推动
2、表现:
①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胜利,改了世界政治面貌,标志着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的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②为第三世界的形成创造条件,推动国际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③第三世界开始作为一支不容忽视的新兴政治力量登上国际舞台,从而扭转和改变了世界力量的对比,对整个世界历史的发展方向和进程都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4、意义:
小试牛刀
王斯德在《世界通史》中写道:“以美国为中心的当代资本主义体系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基础上,资本的流动和世界市场的拓展不再局限于原来的领土范畴,而是更多地表现出超地域的全球网络特征,在这种条件下,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已不需要以有形的殖民地为前提。”据此说明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原因是
A.二战中反法西斯同盟树立民族自决的原则
B.现代工业的新发展超越了殖民主义旧形式
C.二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遍衰落
D.二战后两大阵营对峙格局有利于民族独立
解析:由材料可知二战后资本主义和现代工业文明的新发展更多的表现出全球化趋势,对世界市场的需要已经超越了殖民主义的旧形式,这是导致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原因之一,B正确;民族自决原则在一战后就已经明确提出,排除A;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遍衰落和两大阵营的对峙尽管也是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原因,但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D。
接受了西方的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基本价值取向。政治体制学习英国,中央与地方分享权力,宗教与政治分离,主要官方语言为印地语和英语。
同时,注重发扬印度传统文化。崇尚甘地思想,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仍然是印度的主要宗教;种姓因素仍然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文化多样性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一系列新兴民族国家,形成了当地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表现)
1.背景:
2.印度: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
具体表现:
20世纪60—80年代,新加坡、韩国作为东亚的新兴工业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注意发扬宽容和谐、重视教育、社会为先、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等儒家文化的精华
同时又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如科学技术、管理知识、竞争意识、高效率作风等,努力创造一种现代的东方文化
50年过后,亚洲这些新独立的国家并不是完全走西方走过的路,他们在现代化进程中走的是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这些成就感增强了他们的信心,物质的成功带来了对文化的伸张。一些比较成功的国家领导人,如新加坡、马来西亚,宣称自己的发展得益于一种精神上的力量,即“亚洲价值观”。
——马克圭《世界文明史》
3、以新加坡、韩国为代表的现代文化
特点:注意发扬儒家文化的精华,又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努力创造一种现代的东方文化。
宗教:伊斯兰教为官方宗教,也有少数人信仰基督教等其他宗教。
语言: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但英语和法语也被广泛使用,英语中的“埃及”一词,是从古希腊语演变而来的
遗产:古埃及留下的诸多名胜古迹成为埃及乃至世界的文化遗产,对现代埃及的建筑和艺术等也有很大影响
4、现代埃及文化
(1)特点:
具有非洲特点的阿拉伯文化,并带有欧洲和西亚等地的文化元素
(2)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埃及成立了共和国,进一步消除殖民主义影响,复兴民族文化
(3)表现:
卢克索神庙
清真寺
金字塔
苏伊士运河
现代城市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
国家 现代文化特征 表现
印度
新加坡、 韩国
埃及
多样化
现代的东方文化
具有非洲特点的阿拉伯文化和带有欧洲和西亚等地的文化元素
西方文化:
传统文化:
西方文化: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西方文化:
表现:当地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
①统治精英接受来自西方的一些基本价值取向,同时注重发展传统文化。
②印度的政治体制学习英国,中央与地方分享权力,采取宗教与政治分离政策,主要官方语言为印地语和英语。
①印度崇尚甘地思想,尊重宗教信仰的多样性。
②历史传统中的种姓因素等仍然影响着政治与社会生活。
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如科学技术、管理知识、竞争意识、高效率作风等
注意发扬儒家文化的精华,诸如宽容和谐、重视教育、社会为先、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等。
英语和法语也被广泛使用,少数人信仰基督教等其他宗教
①伊斯兰教为官方宗教,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
②古埃及留下的诸多名胜古迹成为埃及乃至世界的文化遗产,对现代埃及的建筑和艺术等也有很大影响。
二战后亚非拉独立国家走上了怎样的文化复兴道路?
二战后的新兴国家在建设现代化的过程中,形成了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后
课堂小结
19世纪末20世纪初20世纪第一次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潮的特点?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主要民族民主运动一览表
地区 国家 主要事件
亚洲 中国 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新道路,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
印度 甘地领导国大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与英国殖民者作斗争
非洲 埃及 在华夫脱党领导下英国被迫让步,埃及宣布为独立的君主立宪国家
埃塞俄比亚 与反法西斯同盟国军队一起,击败了意大利侵略军
拉丁 美洲 尼加拉瓜 桑地诺领导游击队反对美国扶植的独裁政权,迫使美军撤出
墨西哥 卡德纳斯改革引导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
历史解释:20世纪第一次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潮的特点
(1)在地区上具有普遍性: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兴起各具特色的民族民主运动,特别是亚洲各国兴起了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斗争的新高潮。
(2)领导阶级具有更高的层次性:①由共产党领导的民族民主运动。如1926—1927年,印度尼西亚共产党领导了第一次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武装起义等 ②由民族主义政党领导的民族民主运动。如印度国大党领袖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非洲埃及的华夫脱党领导的反对英国殖民者的民族民主运动。
(3)参加者具有广泛性:参加斗争的主体更加广泛,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工人、农民等都参加进来,逐渐具有了全民族运动的规模,改变了以往主要停留在下层人民的自发起义或民族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局面。
(4)民族自决原则成为各国斗争的普遍所求: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英、法将殖民地的士兵大量投入战场。但是,正是在帮助宗主国作战并取得胜利的过程中,殖民地人民认识到,白人不是天命所注定的应当统治有色人种的种族。民族自决原则在殖民地传播开来,成为指导当地人民为独立、民主而斗争的武器。
(5)运动具有持续性:如中国在俄国十月革命的感召和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影响下,先进的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印度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持续展开;20世纪30年代发生在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
(6)呈现不平衡性:①斗争诉求不同。亚洲在争取民族独立的同时,提出争取民主的要求;非洲主要是民族独立意识的觉醒;拉丁美洲以争取民主革命和改革为主要任务。②领导阶级不同。
(7)影响更加深远: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产生了重要影响。民族自决原则成为公认的国际法原则,加速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课堂探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如果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方法,采取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既不能片面地讲厚古薄今,也不能片面地讲厚今薄古。
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并不意味着固步自封,闭上眼睛不看世界。中华民族是一个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民族,在漫长历史进程中,不断学习他人的好东西,把他人的好东西化成我们自己的东西,这才形成我们的民族特色。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对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我们当然要学习借鉴,而且要认真学习借鉴,在不断汲取各种文明养分中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
——习近平2017年
课堂小结
在资本主义兴起后,各大国为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而进行的战争曾发展为两次世界大战。两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巨大灾难的同时,也改变了整个国际格局,促使不同地区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第一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激发了欧洲、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20世纪第一次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潮出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对殖民主义的致命打击,随着亚非拉各国民族民主运动的开展,战后世界殖民体系土崩瓦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诞生了一批新兴独立的民族国家,他们在建设现代化的过程中,形成了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民族文化得以复兴。
在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中国人民愿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共同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促进各国文化在平等中交流、互鉴。
小试牛刀
王斯德在《世界通史》中写道:“以美国为中心的当代资本主义体系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基础上,资本的流动和世界市场的拓展不再局限于原来的领土范畴,而是更多地表现出超地域的全球网络特征,在这种条件下,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已不需要以有形的殖民地为前提。”据此说明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原因是
A.二战中反法西斯同盟树立民族自决的原则
B.现代工业的新发展超越了殖民主义旧形式
C.二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遍衰落
D.二战后两大阵营对峙格局有利于民族独立
解析:由材料可知二战后资本主义和现代工业文明的新发展更多的表现出全球化趋势,对世界市场的需要已经超越了殖民主义的旧形式,这是导致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原因之一,B正确;民族自决原则在一战后就已经明确提出,排除A;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遍衰落和两大阵营的对峙尽管也是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原因,但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D。
小试牛刀
李光耀在《经济腾飞路——李光耀回忆录》中写道:“没有所谓的亚洲模式,但是东亚儒家社会同西方自由放任的社会,有着根本的差异。儒家社会相信个人脱离不了家庭、大家庭、朋友以至整个社会,而政府不可能也不应该取代家庭所扮演的角色。”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亚洲模式的发展与欧洲模式相一致 B.新加坡的发展离不开儒家文化助力
C.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扮演守夜人角色 D.家庭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没有积极作用
解析:亚洲的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脱离不了儒家文化,说明儒家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故B项正确;据材料可知,亚洲模式与西方自由放任的社会模式有根本差异,故A项错误;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扮演守夜人的角色指的是自由放任的经济管理模式,故C项错误;D项说法本身有误,故排除。
课堂练习:
1.下列对甘地提出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全部内涵,理解最准确的是 ( )
A.以非暴力的手段反抗英国殖民统治
B.以和平手段抗议英国殖民当局的压迫
C.以不合作的态度抗议、抵制英国殖民者
D.采取和平和合法的手段赢得印度自治
D
2.在欧洲的殖民侵略中,文化侵略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结合中国近代史进行判断,下列不属于文化侵略的有
A.西方传教士强占土地修建教堂,禁止信徒拜祭祖先
B.法国传教士在广州创办教会学校强迫学生背诵教义
C.五四期间教会学校要求学生“断绝一切国家的观念”
D.美国传教士傅兰办《格致汇编》,宣传科学知识
D
3.2009年7月25日,英国最后一名一战老兵哈里 帕奇去世,终年111岁。他在接受采访时曾说:“战争是不值得的,不值得为之付出一个人的生命,更别说成千上万人的生命了。”“我不喜欢战争。”“有时我晚上还会梦到战场,当时的惨状令我无法忘怀。”下列对材料中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战后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观念兴起
B.英国一直是坚定的和平主义的拥护者
C.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保持了长久的和平
D.鼓励人们采用战争去解决国际间争端
A
第一,背景上看:文化复兴一定是在国家独立之后,处于殖民地半殖民地状态的国家无法实现真正的文化复兴;
第二,目的上看:为进一步消除殖民主义的影响而复兴民族文化。
第三,新兴民族国家主动发展自己的文化,使之复兴,这是国家主权的表现;
第四,受到历史因素的影响,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一方面受西方和邻近地区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又保留了本国的传统文化,从而形成了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促进了文化的复兴。
【问题探究】怎样理解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复兴?
1960年,英国首相麦克米伦访问非洲,他不无感慨地说:“变革之风已经吹遍这个大陆,不管我们喜不喜欢,民族意识的这种增长是个政治事实。我们大家都必须承认这个事实,并且在制定国家政策时把它考虑进去。”
这段话反映了怎样的政治文化现象 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动力是什么
问题探究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意识高涨,追求民族独立和解放已经成为非洲大陆普遍的政治文化现象。
(2)动力:
一是非洲人民的民族自觉意识进一步提高;
二是民族独立、自由等原则的确立和国际社会对非洲独立运动的支持;
三是非殖化是历史发展大势,不可阻挡,英国政府在制定国家政策时必须考虑非殖化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