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运动和力》单元测试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 八年级下学期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推出后的铅球在空中飞行过程中,运动员对铅球没有做功
B.短跑运动员到达终点后不会马上停下来,是由于受到惯性作用
C.踢出去的足球在地面上越滚越慢,说明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D.站在领奖台上的运动员,受到的支持力和运动员对领奖台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2.若小球在运动过程中只受到力F的作用,且运动过程中力F始终保持不变,则图中小球的运动轨迹(用虚线表示)不可能的是
A. B. C. D.
3.如图,同一物体在拉力作用下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面和斜面上匀速前进,在水平面上受到的拉力、摩擦力分别为F1、f1 , 在斜面上受到的拉力、摩擦力分别为F2、f2 , 则
A.F1>f1 , F2>f2 B.F1=f1 , F2=f2
C.F1=f1 , F2>f2 D.F1=f1 , F2<f2
4.如图所示,一木块位于粗糙斜面上,在力F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F与斜面平行.如果将力F撤去,不可能 出现的情况是( )
A.木块下滑 B.木块仍静止不动
C.木块受的摩擦力方向改变 D.木块受的摩擦力变为零
二、多选题
5.甲、乙两同学站在滑板上相对而立,如图6所示.当甲用60N的力推乙,甲静止不动,乙向后退,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乙对甲的推力小于60N
B.甲的质量可能小于乙的质量
C.甲没动是因为地面给甲的阻力与甲给乙的推力相平衡
D.如果最初是乙用60N的力推甲,仍然是甲静止不动,乙向后退
6.如图所示,将木块放在压缩了的弹簧旁,释放弹簧,木块沿着水平地面向右运动,离开弹簧后,木块运动一段距离后停了下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块在离开弹簧后的运动过程中,所受摩擦力不变
B.弹簧对木块的弹力使木块由静止开始运动
C.木块所受摩擦力不会改变木块的运动状态
D.木块最终停止运动是因为失去了弹力的作用
三、填空题
7.起重机的钢丝绳吊着物体,比较重物受力,重物体匀速上升时,拉力 重力,重物匀速下降时,拉力 重力,物体减速上升时,拉力 重力,(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
8.力是物体对 的作用。物理学中用 命名为力的单位,用符号 表示。
9.如图所示,木块重5N,用F=9N的力垂直压在墙上静止不动,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 N;当压力F增大到12N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 N.
10.原来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现突然给它施加一对平衡力,该物体将 .
11.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文化遗产十分丰富。如图所示的是湖北崇阳出图的商代铜鼓,是研究我国古代青铜艺术和奴隶社会礼乐制度珍贵的实物,该铜鼓质量为42.5kg,受到的重力为 N,轻敲鼓面,它能发出清脆的声音,这是因为鼓面仍能发生 。
12.如图甲所示,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地面上放一重为4.9 N,底面积为20 cm2的物体A,用水平拉力F作用于A物体,拉力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A物体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物体的质量为 kg,由图像可知,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 N,3~6 s内物体受到的合力是 N,9~12 s物体做 运动,它能继续运动的原因是由于 .
13.穿旱冰鞋的小孩用手推墙,会感觉到墙也在推他,他自己也会后退,这表明
14.带滴墨水装置的小车每隔相等时间滴一滴墨水,把小车放在铺有纸带的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会在纸带上留下一系列墨水“滴痕”.小车先后两次向左做直线运动,得到两条带有“滴痕”的纸带,各截取一段如图.
(1)小车每隔相等时间滴一滴墨水,表明纸带上任意相邻两个“滴痕”的时间间隔 .
(2)纸带甲的“滴痕”表明,小车在这段时间做 运动,此时小车在水平方向受 (填“平衡力”或“非平衡力”).
(3)纸带乙的“滴痕”表明,小车这段时间的速度逐渐 (填“减小”或“增大”).
四、实验题
15.小明发现,高空坠物下落越来越快,而跳伞运动员利用降落伞却能安全着地.空中下落的物体,其最大速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呢?为了研究这一问题,小明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相同型号、质量为m的纸杯10个,按如图所示分成A、B、C、D四组.
②将A组纸杯在一定高度、底部向下静止释放,让其自由下落,并用仪器记录下落过程中的速度.
③分别用B、C、D组纸杯重复步骤②.
④记录并整理相关数据如下表.
(1)实验中应将叠加的纸杯尽量压紧,目的是为了控制 尽可能相同.
(2)本实验的结论是 .
(3)某同学分析实验数据后,认为“纸杯下落的最大速度越大,其所受的最大空气阻力也越大”,请说明其依据: .
16.人推桌子,桌子前进;停止用力,桌子也停止前进.对类似生活中的现象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 .
这个观点是否科学呢 一组同学在了解了伽利略的研究后也设计了如图—3所示的实验进行探究,分别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滑下,在三个不同水平表面上滑行的距离不同,请你根据图示的实验现象填写表格 .
接触面 小车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比较 小车运动的距离s/m
通过对收集的证据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否正确 .
想一想,每次都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的目的是: ;
想一想这个实验采用的研究方法,请举出我们学习过的哪个内容也采用了这种研究方法.答: .
17.右图是“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的实验装置图;实验时在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向左拉动一个长方体木块,使其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所示;由 知识可知,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为 N。
(2)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李丽同学提出“滑动摩擦力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的猜想;张华同学提出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的猜想。下图是他们进行探究实验的实验装置图。
①李丽同学为了完成他自己的探究应该按 两个图所示的方案进行;
②张华选用正确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得到的实验数据见下表;请根据表中记录的数据,在答题卡中的坐标系中作出摩擦力的大小Ff与接触面受到的压力大小FN之间的关系图像 ;根据图像可以得出Ff与FN的关系是 ;
FN/N 1.0 1.5 2.0 2.5 3.0
Ff/N 0.4 0.6 0.8 1.0 1.2
(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接触面的面积有关呢?”张华将图甲中的木块侧放在水平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发现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和图甲的示数一样,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积的大小无关”的结论。而李丽将图甲中的木块沿竖直方向截去一半后,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发现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图甲中示数的一半,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的结论。你认为 的结论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 。
18.两个小孩能共同提起一桶水,一个大人就能提起一桶水,如图所示,这就是说:一个大人作用在水桶上的力,它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小孩共同作用在水桶上的力产生的效果一样.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作用时产生的效果一样,这个力就叫那几个力的合力.求两个力的合力叫做二力的合成.
小旋想: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与两个力的大小和方向有什么关系呢 两个力沿同一直线同一方向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时,求合力最简单,小旋就先研究这种情况.小旋按图 (a)所示那样,先与小丽两个人用两个测力计沿同一方向竖直向上拉起下端固定的弹簧S,使它伸长,记下此时弹簧S上端到达的位置A和两个测力计的示数F1和F2.小旋与小丽再按图b)所示那样,用一个测力计把弹簧S也拉到A位置,再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实验记录的结果如表所示.
请回答下面问题:
(1).两次实验时,为什么要把弹簧S的上端拉到同一位置A处
(2).小旋与小丽用两个不同的测力计拉弹簧的上端时,为什么一定要沿同一方向且尽量在一条直线上
(3).比较表中的实验数据,能得出F,F1,F2的关系是什么 它们的方向有何关系
(4).用文字把同一直线上同方向的两个力的合力与这两个力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
(5).若要探究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你应如何探究
五、简答题
19.小明向前跑时被一块大石头绊了一下,他可能会向哪个方向摔倒?为什么?
六、计算题
20.质量为50 kg的物体在一个水平向右的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以0.2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他本身受到重力的0.2倍,求:
(1)物体受到的拉力大小;
(2)若物体速度增大为0.4 m/s并匀速运动,求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3)若水平拉力增大为120牛,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是多少?(g=10 N/kg)
21.如图所示:直升机在进行救援时,施救人员从飞机上通过救援绳下落,施救人员自身重力为700N,匀速上升和匀速下降时人受到的空气阻力均为50N,根据要求回答以下问题:
(1)飞机吊着施救人员悬空静止时,绳对施救人员身体的拉力为多少?
(2)飞机吊着施救人员沿竖直方向匀速上升时,绳对施救人员的拉力为多少?
(3)飞机吊着施救人员沿竖直方向匀速下降时,绳对施救人员的拉力为多少?
参考答案:
1.A
【详解】A. 推出后的铅球因为惯性在空中飞行,运动员没有施加力的作用,运动员没有对铅球做功,故A正确;
B. 短跑运动员到达终点后不会马上停下来,是由于运动员具有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是受到惯性,故B错误;
C. 踢出去的足球在地面上越滚越慢,这是由于受到摩擦力的作用,即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C错误;
D. 站在领奖台上的运动员,受到的支持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故D错误;
故选A.
2.D
【分析】力的作用效果包括: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指的运动方向或运动速度的变化.
【详解】A、小球由于惯性水平向右运动时,再受到一个竖直向下的力的作用,小球进行如图A的曲线运动;不符合题意;
B、小球由于惯性向右下方直线运动时,再受到一个竖直向上的力的作用,小球进行如图B的曲线运动,不符合题意;
C、小球竖直向下运动时,再受到一个竖直向下的力的作用,小球进行竖直向下的加速运动;不符合题意;
D、当受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时,运动轨迹应该是曲线,D的运动轨迹却是直线,这种现象是不存在的,符合题意.
故选D.
3.C
【详解】物体在水平面上匀速运动时,水平方向受到拉力F1和摩擦力f1的作用,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F1=f1;物体沿斜面匀速向上运动过程中,拉力F2一方面克服重力,同时克服摩擦力f2,所以F2>f2.故选C.
【点睛】①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不变,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②物体沿斜面向上运动时,推力既要克服重力,也要克服摩擦力.
4.D
【详解】物体在力F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时,即平衡状态.若物体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大于受到的摩擦力时,将力F撤去后,木块将下滑,故A正确;若物体沿斜面向下的分力等于受到的摩擦力时,将力F撤去后,木块仍静止不动,故B正确;若物体原来受到摩擦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下,将力F撤去后,摩擦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上,则木块受的摩擦力方向改变,故C正确;将力F撤去后,木块可能向下运动或向下运动的趋势,且木块对斜面有压力、接触面不光滑,所以木块受的摩擦力不可能变为零,故D不可能,故选D.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的判断木块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和推力的大小关系、木块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与摩擦力的关系.
5.CD
【详解】试题分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乙对甲的推力等于60N,所以A错;甲不动,说明甲受到的摩擦力较大,所以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所以B错;甲没动是因为地面给甲的阻力与甲给乙的推力相平衡,所以C正确;根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可知如果最初是乙用60N的力推甲,仍然是甲静止不动,乙仍向后退,所以D正确;应选CD.
考点:力的作用
6.AB
【详解】A. 木块离开弹簧后,木块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没有变,摩擦力就是不变的;B. 木块本来是静止的,就是因为受到了弹簧施加的弹力,所以由静止变为运动;C. 木块离开弹簧后还能继续运动一段距离,但运动的越来越慢就是因为受到了摩擦阻力的缘故,摩擦阻力改变了木块的运动状态;D. 木块最终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摩擦阻力的缘故.故选AB.
点睛: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在释放弹簧时,水平方向上运动的木块受到弹簧对它水平向右的弹力和地面对它水平向左的摩擦力的作用,比较弹力和摩擦力的大小判断物块的运动情况即可.
7. = = <
【详解】当物体匀速运动上升时,钢丝绳对重物的拉力和自身的重力也是一对平衡力,所以钢丝绳对重物的拉力等于重力;当物体匀速下降时,因为是匀速运动,钢丝绳对重物的拉力和自身的重力也是一对平衡力,所以钢丝绳对重物的拉力也等于重力;当物体减速上升时,说明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竖直向下,可知此时拉力小于重力.故答案为等于;等于;小于.
8. 物体 牛顿 N
【分析】根据对力的概念、单位的掌握作答。
【详解】[1][2][3]在物理学中,将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推、拉、提、压等作用叫做力的作用;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基本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点睛】此题考查了力的概念和单位,属于识记性知识的考查,容易解答。
9. 5 5
【分析】(1)物体静止或者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不受力或者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2)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详解】当用F=9N的力把木块垂直压在墙上静止不动,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属于平衡状态,所以受到的是平衡力,摩擦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木块的重力的大小为5N,所以摩擦力也是5N;当压力增大到12N时,木块的运动状态并未改变,摩擦力仍然是5N.
故答案为5;5.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力和运动的关系的理解情况,首先判断物体处于哪种状态,并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都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根据平衡力的特点进行判断.
10.仍做匀速直线运动
【详解】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所以二力平衡时二力的合力为零,所以原来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现突然给它施加一对平衡力,与不施加这一对力的效果相同,即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变,仍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点睛:理解平衡力的合力为零,增加一对平衡力的作用,与不增加一样,物体的运动状态不会改变.
11. 425 振动
【详解】[1]铜鼓质量为42.5kg,则它受到的重力为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轻敲鼓面,它能发出清脆的声音,这是因为鼓面仍能发生振动。
12. 0.5 6 3 减速 惯性
【详解】由G=mg得,m==0.5kg;由图乙可知,物体在6~9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到的拉力是6N,所以,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6N;由图乙可知,3s~6s内物体做加速运动,在水平方向上受到拉力和摩擦力的作用,拉力的大小为F拉=9N,因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木块对地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所以此时的摩擦力不变,为f=6N,则受到的合力F合=F拉f=9N-6N=3N;由图乙可知,9s~12s拉力为0,物体的速度逐渐变小,此时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它能继续运动的原因是由于物体具有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点睛:物体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两个力的方向相反时,合力大小等于两分力之差,合力方向同较大的力的方向相同;根据图示分析9s~12s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13.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详解】解答:穿旱冰鞋的小孩用手推墙,对墙施加了力的作用,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小孩会受到墙对他的反作用,所以他自己也会后退.
点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4. 相同 平衡力 减小
【详解】(1)因为小车每隔相等时间滴一滴墨水,所以相邻两个“滴痕”的时间间隔是相同的;
(2)纸带甲每相邻的两个“滴痕”的距离和时间都是相等的,根据V=可知,小车的速度是相等的,做的是匀速运动,由滴痕的路径可知,小车做的是直线运动,所以说小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一种平衡状态,平衡状态时受到的就是平衡力,故此时小车在水平方向受平衡;
(3)纸带乙每相邻两个“滴痕”之间的距离是逐渐变小的,说明小车做的是减速运动,即小车这段时间的速度逐渐减小;
15. 形状 相同条件下,纸杯质量越大,下落的最大速度越大 纸杯重力越大,其最大速度越大,纸杯匀速运动时,所受最大空气阻力等于重力,因此下落的纸杯最大速度越大,其所受最大空气阻力也越大
【详解】(1)实验中应将叠加的纸杯尽量压紧,目的是为了控制纸杯的形状尽可能相同;(2)本实验的结论是相同条件下,纸杯质量越大,下落的最大速度越大;(3)由表可知:当纸杯达到最大速度时,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纸杯所受最大空气阻力与其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所以纸杯下落的最大速度越大,说明纸杯的重力越大,其所受的最大空气阻力也越大.
【点睛】分析表格,相同条件下,纸杯质量越大,下落的最大速度越大;由表中数据可知,空中下落的物体,开始速度是逐渐变大的,当速度达到最大时,便做匀速直线运动;纸杯匀速运动时,所受最大空气阻力等于重力,因此下落的纸杯最大速度越大,其所受最大空气阻力也越大.
16.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接触面 小车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比较 小车运动的距离s/m
毛巾 较大 0.09
纸板 较小 0.15
玻璃板 最小 0.22
平面越光滑,滑块受到的摩擦力越小,滑块前进的距离就越长 不正确 这样做是使小车每次刚进入水平面时就具有相同速度,便于比较 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前面学过的探究“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也采用过这种方法
【分析】(1)从列举的现象中找出共同点和不同点,即为物体施加力,物体就运动,不对物体施加力,物体就静止;
(2)从图中所给的信息将三种接触面、光滑程度以及小车运动的距离完成表格;
(3)通过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得出小车运动的距离与摩擦力的关系;
(4)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即使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是为了让小车刚进入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初速度;
(5)控制变量法是物理探究中经常用的一种方法,比如探究速度与路程和时间的关系;摩擦力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等.
【详解】从题中的事例可以发现:要维持物体的运动,就必须给物体施加力,不受力而一直运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因此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从实验中可以看出,三次实验用到了三种接触面,分别是毛巾、纸板和玻璃板;并且根据影响摩擦力的因素容易得出:摩擦力最大的是毛巾,摩擦力最小的是玻璃板;它们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分别是0.09m、0.15m和0.22m.表格如下:
接触面 小车受到摩擦力大小比较 小车运行的距离s/m
毛巾 较大 0.09
纸板 较小 0.15
玻璃板 最小 0.22
从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越长;
可见小车的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所以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错误的;
每次都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这样做是使小车每次刚进入水平面时就具有相同速度,便于比较阻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
这个实验采用了控制小车质量及在运动到水平面时初速度一样,比较在不同水平面上运动距离的方法,即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前面学过的探究“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也采用过这种方法.
17. 二力平衡 2.8 甲丙 在其他情况相同时,摩擦力与压力成正比 李丽 没有控制压力不变
【详解】(1)[1][2]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根据二力平衡知识可以知道,木块所受的摩擦力与拉力大小相等。测力计测出拉力的大小为2.8N,故摩擦力为2.8N。
(2)[3]探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时,应该控制压力不变,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进行实验,故应选择甲丙两图进行实验。
[4]将表中记录的数据描在坐标中,并用直线连接起来,便作出了摩擦力的大小Ff与接触面受到的压力大小FN之间的关系图像:
[5]分析数据可以知道
即压力与摩擦力的比为定值,故在其他情况相同时,摩擦力与压力成正比
(3)[6][7]李丽的结论是错误的。在探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关系时,应该控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改变接触面的面积进行探究。而李丽将木块沿竖起方向切去一半,在改变了接触面积的同时,也改变了压力,故其探究过程存在问题,结论是错误的。
18.(1)只有把同一弹簧两次拉到同一位置,这样力对弹簧的作用效果相同,后一次的拉力才是前一次两个拉力的合力;(2)沿同一直线,才是同一直线同方向的两个力 ;(3)F=F1+F2 F的方向与F1、F2的方向相同; (4)同一直线上同方向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和,方向跟每个力的方向相同; (5)方法类似,只是F1、F2在同一直线上,F1向上拉弹簧,F2向下拉弹簧,把弹簧拉到某一位置B处.再用一个测力计把弹簧也拉到月处即可
【详解】(1).根据等效的原理,两次实验时,把弹簧S的上端拉到同一位置A处时,两次的效果相同,才能研究合力的关系.
(2).题目要求研究同一直线且同一方向的两个力的合力,如果不在同一直线,力的合成时,就不是简单的相加的关系了,所以两个力一定要沿同一方向且尽量在一条直线上.
(3).根据实验数据能得出:;
且合力的方向与两个力的方向相同.
(4).将结果用文字表述,关键是不要忘了方向的表述.
即:同一直线上同方向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和,方向跟每个力的方向相同.
(5).要研究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可以采用类似的方法:
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沿一条直线,一个向上,一个向下拉弹簧,将弹簧拉到某一位置,记录此位置,再用一个测力计将弹簧拉到相同位置,并多次实验进行探究.
故答案为(1)只有把同一弹簧两次拉到同一位置,这样力对弹簧的作用效果相同,后一次的拉力才是前一次两个拉力的合力.(2)沿同一直线,才是同一直线同方向的两个力 (3) F的方向与F1、F2的方向相同. (4)同一直线上同方向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和,方向跟每个力的方向相同; (5)方法类似,只是F1、F2在同一直线上,F1向上拉弹簧,F2向下拉弹簧,把弹簧拉到某一位置B处.再用一个测力计把弹簧也拉到月处即可
19.见解析
【详解】会向前摔倒。由于人原来是运动的,脚下碰到障碍物时,脚受到了力被迫停止运动,由于惯性,身体的上部仍然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会向前摔倒。
20.(1)100N(2)100N(3)100N
【分析】(1)知道物体的质量,根据G=mg求出物体的重力;根据题意求出物体受的摩擦力,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受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2)(3)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速度无关,根据题意求出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详解】(1)根据题意可得:f=0.2G=0.2mg=0.2×50kg×10N/kg=100N;木块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即拉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F=f=100N;
(2)速度为0.4m/s时,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所以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不变,摩擦力f=100N,(3)拉力增大120N,物体的水平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所以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不变,摩擦力f=100N.
21.(1)700N;(2)750N;(3)650N
【详解】解:(1)飞机吊着施救人员悬空静止时,处于平衡状态,施救人员受到的重力和绳对施救人员身体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所以
F1=G=700N
(2)飞机吊着施救人员沿竖直方向匀速上升时,处于平衡状态,施救人员受竖直向下的重力G、竖直向下的阻力f和竖直向上的绳对施救人员的拉力F2三个力,这三个力平衡,由人受到的合力为0可得,此时绳子的拉力
F2=G+f=700N+50N=750N
(3)飞机吊着施救人员沿竖直方向匀速下降时,处于平衡状态,施救人员受竖直向下的重力G、竖直向上的阻力f和竖直向上的绳对施救人员的拉力F3三个力,这三个力平衡,由人受到的合力为0可得,此时绳子的拉力
F3=G﹣f=700N﹣50N=650N
答:(1)飞机吊着施救人员悬空静止时,绳对施救人员身体的拉力为700N;
(2)飞机吊着施救人员沿竖直方向匀速上升时,绳对施救人员的拉力为750N;
(3)飞机吊着施救人员沿竖直方向匀速下降时,绳对施救人员的拉力为650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