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地理模拟试题分类汇编:地质地貌(江苏专用)地貌
1.(2024·江苏·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湘桂走廊是长江水系湘江上游与珠江水系漓江上游最接近的地段,有灵渠连通湘江和漓江。区内碳酸岩(石灰岩)含泥灰岩、泥岩或碎屑岩夹层,地貌南北向展布为溶丘洼地—峰丛洼地—峰林平原—峰丛洼地—溶丘洼地,峰林平原发育在湘桂走廊(研究区)中央(图)。据研究,湘桂走廊中央的峰林平原是由峰丛洼地在地壳运动相对稳定时期演化发展而成,其形成主要与区域岩性、水位变化所导致的流水作用等因素有关。
(1)指出灵渠所在的地形部位,并简述理由。
(2)分析研究区由峰丛洼地到峰林平原的形成过程。
(3)说明灵渠开凿的有利地理条件。
【答案】(1)灵渠所在的地形部位为鞍部。东西向灵渠跨越湘江和灵河分水岭,位于中间地势较高部位;南北向地形特征为南北两侧山地高、中间地势低,灵渠位于中间地势较低部位。
(2)研究区内为石灰岩,且杂质多(纯度低)裂隙密度大,硬度小,易被风化、侵蚀;地壳相对稳定时,丰水期地表河水泛滥,地表、地下水的侧向侵蚀作用加强,流水侵蚀洼地边缘峰丛峰脚;枯水期,河水消退,地下水位下降,水流将泛滥时期溶蚀侵蚀的物质带走;周期性的河水涨落,峰脚不断溶蚀后退,洼地面积扩大,使峰丛峰体独立形成峰林,洼地连通形成平原,最终峰丛洼地发展成峰林平原。
(3)地形以峰林平原为主,地势较低平,利于开凿;该地为湘江上游和漓江上游最接近的地段,开凿河道线路较短;该地湘江与润江丰水期地下水位一致,地下水互通,水位差小,开挖深度小;该地有部分天然河道、洼地可以利用,减少开凿工程量;石灰岩硬度小,易开凿。
【详解】(1)读图可知,灵渠连通湘江和漓江,灵渠呈东西向跨越湘江和灵河分水岭,位于中间地势较高部位;图中灵渠所在区域南北向地形特征为南北两侧是山地,地势较高、中间地势较低低,灵渠位于中间地势较低部位。综上所述,灵渠位于东西向地势较高的部位,南北向地势较低的部位,符合鞍部的地形特征,因此灵渠所在的地形部位为鞍部。
(2)研究区内碳酸岩(石灰岩)分布,且杂质多,含泥灰岩、泥岩或碎屑岩夹层,石灰岩的纯度低,裂隙密度大,硬度小,易被风化、侵蚀;湘桂走廊中央的峰林平原是由峰丛洼地在地壳运动相对稳定时期演化发展而成,由于地壳相对稳定,丰水期降水量大,河流水位上升,地表河水泛滥,地表、地下水的侧向侵蚀作用加强,流水侵蚀洼地边缘峰丛峰脚;枯水期降水量少,河水消退水位下降,地下水位下降,水流将泛滥时期溶蚀侵蚀的物质带走;该区域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在丰水期和枯水期周期性的河水涨落影响下,峰脚不断溶蚀后退,洼地面积扩大,使峰丛峰体独立形成峰林,洼地连通形成平原,最终峰丛洼地发展成峰林平原。
(3)灵渠位于湘桂走廊,地形以峰林平原为主,地势较低平,利于开凿,工程量较少;该地为长江水系湘江上游与珠江水系漓江上游最接近的地段,开凿河道线路较短;读图可知,该地湘江与漓江丰水期地下水位差距不大,较为一致,地下水可以互通,水位差小,开挖深度小;该地有灵河等部分天然河道、洼地可以利用,减少开凿工程量;该地石灰岩的纯度低,裂隙密度大,硬度小,易开凿。
2.(2024·江苏·二模)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内蒙古西部,被《中国国家地理》评选为“中国最美的沙漠”,既是科学研究的热点也是旅游的热点。经研究发现,雾凇季节非常明显,旅游淡旺季突出,中间没有冬季。
材料二:沙漠东南部有湖泊群和高大沙山集中分布,研究发现,一些沙丘底部地下水不断蒸发,使得沙山内部由低到高出现钙华(含碳酸氢钙的地下热水接近和出露于地表时,因二氧化碳大量溢出而形成碳酸钙的化学沉淀物)。钙屑胶结层和钙质结接团块,成为沙山的“内核”,受到上述因素的影响,巴丹吉林沙漠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特点,被称为是一座“会扎根、吃钙片、爱植皮……”的沙漠。
材料三图1为巴丹吉林沙漠及周边示意图,图2为巴丹吉林沙山结构剖面示意图。
(1)分析青藏高原隆升对巴丹吉林沙漠形成的影响。
【答案】(1)东亚季风增强,沙漠向北冰川地扩大,河流径流量增加;山前冲积扇育加快,沙漠形成侵蚀地貌基础;冬季风加强,风沙活动加剧。
【详解】(1)由已学可知,青藏高原的隆升使东亚季风增强,在冬季风的作用下,沙漠向北冰川地扩大;青藏高原的隆升,山地冰雪融水增加,河流径流量增加;地表起伏加大,河流流速加快,侵蚀搬运作用加强,山前冲积扇育加快,沙漠形成侵蚀地貌基础,沙源物质增多;冬季风加强,风力侵蚀、搬运、沉积作用加剧,巴丹吉林沙漠扩大。
3.(2024·江苏南通·二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岸带区域人口密集,开发强度高,生态脆弱,海岸线的变迁对海岸带经济和社会活动的影响巨大。盐城市位于江苏省中部沿海地区,东临黄海,海岸线长达582km,占江苏省海岸线的61%,在地貌上属苏北滨海平原和长江下游冲积平原,大部分地区海拔不足5m。盐城市滨海港以北一带处于废黄河口三角洲区域,沿海大多是盐养围堤海岸:滨海港至射阳河口之间修建了沿海公路;射阳河口以南土地利用类型发生了明显变化。下图示意盐城市1992—2018年海岸线变化。
(1)描述盐城1992—2018年海岸线的时空变化特征。
(2)简析盐城1992—2018年海岸线变化的原因。
(3)请为盐城海岸带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可行性措施。
【答案】(1)滨海港以北,海岸线受海浪侵蚀(向陆地方向后退);滨海港至射阳河口之间,海岸线变化很小(比较稳定);射阳河口以南,海岸线向海洋方向推进;大丰港以南区域,2008年至2018年向海洋推进较多。
(2)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滨海港以北区域受到沿岸潮汐、波浪(或风暴潮)的影响,海岸线受损严重;滨海港至射阳河口之间受沿海工程的影响,变化不大:射阳河口以南区域受人类活动影响,如围垦、养殖池、港口的建设等,使海岸线向海洋方向推进。
(3)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耗能、低污染的产业;建立生态保护区,保护海岸线;淤泥质海滩可以发展生态旅游业;慎重选择或限制一些沿海工程项目的建设;加大科技投入,发展高附加值的海洋渔业。
【详解】(1)结合图文材料和所学知识,读图滨海港以北海岸线1992年到2018年海岸线后退,说明该地以侵蚀为主,滨海港至射阳河口1992年到2018年海岸线较平直,变化较小,射阳河口以南1992年到2018年海岸线向海洋方向推进;而大丰港以南区域,2008年至2018年向海洋推进较多,说明该时期陆地面积在不断增大。
(2)结合图文材料和所学知识,滨海港以北海岸线侵蚀严重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受沿岸潮汐、波浪的影响,海岸线受损严重;而滨海港至射阳河口建设沿海公路,受工程措施影响,海岸线变化较小;围垦、养殖池、港口的建设等工程设施和人类活动影响导致射阳河口海岸线向海洋方向推进。
(3)结合图文材料和所学知识,盐城市海岸线的可持续发展措施可以从发展生态旅游业、建立生态保护区、慎重选择或者限制一些沿海工程项目的建设、发展高附加值的海洋渔业等方面进行描述。首先可以建立生态保护区而淤泥质海滩可以发展生态旅游业,保护海岸线同时加大科技投入,发展高附加值的海洋渔业,这样能将经济和环境效益相结合;其次,沿海地区要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耗能、低污染的产业,从而为盐城海岸带带来可持续发展。
4.(2024·江苏徐州·二模)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金沙江上游巴塘段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属干热河谷,区内有两条活动断裂带。该河段曾因大型滑坡堵江,形成古堰塞湖。该湖存在上千年后发生了漫顶式溃决,在下游形成大规模堆积体,堰塞坝溃决后仍有部分残留于金沙江两侧。
材料二:图为“该古滑坡及其周边区域遥感影像图”。
(1)描述该河谷地貌景观特征。
(2)简析古堰塞体产生的主要条件。
(3)推测甲、乙、丙堆积体形成的先后顺序并指出乙较甲堆积物特征的差异。
【答案】(1)山高谷深;峭壁耸立;河谷呈“V”形。
(2)断裂构造发育,地壳运动频繁;气候干热,风化作用强烈;碎石物质多;河谷陡峻,坡面物质不稳,滑坡堵江形成堰塞体。
(3)乙、甲、丙;粒径大;大小混杂;厚度大。
【详解】(1)根据该河谷所处的位置描述该河谷地貌景观特征,该河谷处在河流上游,我国第一阶梯处,流水下蚀作用强烈,山高谷深,峭壁耸立,坡度大,河谷呈“V”形。
(2)古堰塞体产生的主要条件主要从堰塞体物质形成和动力机制角度分析。该处处在板块交界处,断裂构造发育,地壳运动频繁,岩层破碎,气候干热,风化作用强烈,碎石物质多;河谷陡峻,坡面物质不稳,受重力作用、雨水触发等作用,出现滑坡灾害,滑坡堵江形成堰塞体。
(3)根据河流干支流判断上下游,甲处在上游,丙处在下游;结合图例可知,乙处在古滑坡周界内,乙受滑坡堆积形成;甲为湖湘沉积,在乙之后形成;丙处在河流下游,河流溃坝后形成,处在甲之后;所以甲、乙、丙堆积体形成的先后顺序是乙、甲、丙。乙处堆积物是滑坡堆积形成,沙石泥土较多,粒径大,大小混杂,厚度大。
5.(2024·江苏·二模)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刘家峡以下黄河上游河段(刘家峡到河口)自上而下由峡谷段、库区段和平原段三部分组成,其河道湿地位于水陆交错地带,其中漫滩湿地是其重要构成部分。
材料二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年以来,黄河上游刘家峡(1969年)、龙羊峡(1986年)、李家峡(1991年)等水电站陆续建设运营,发挥了防洪、供水、发电、防凌等综合效益,但对刘家峡以下黄河上游河段河道湿地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材料三下图为“黄流流域示意图”,下表为“刘家峡以下黄河上游河段河道湿地变化统计表”。
1986-2015年刘家峡以下黄河上游河道湿地及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结构(万hm )
地类 1986年 1996年 2000年 2006年 2015年
天然湿地 河流 9.18 5.50 5.32 5.47 5.14
裸滩 2.65 2.78 3.50 2.35 2.11
草本湿地 3.03 3.65 3.13 2.78 2.40
森林湿地 0.84 0.53 0.39 0.51 0.71
人工湿地 坑塘湿地 0.24 0.35 0.49 0.32 0.57
水库湿地 1.15 1.15 1.00 1.08 1.15
水渠湿地 0.17 0.17 0.17 0.17 0.13
草地 0.62 0.46 0.26 0.34 0.25
耕地 16.24 19.94 19.85 21.26 21.45
林地 0.43 0.39 0.50 0.65 0.67
建设用地 0.39 0.54 0.66 0.80 1.39
撂荒地 0.58 0.61 0.95 0.60 0.89
裸地 2.34 1.73 1.62 1.54 0.99
(1)在平原段黄河河道曲流较多,漫滩湿地面积较广,试分析漫滩不同发展阶段沉积物颗粒大小的差异。
【答案】(1)漫滩一般发育在河道曲流的凸岸,以沉积为主;初期水深,流速较快,粗大颗粒堆积;随着凸岸的边滩不断增高,边滩出露水面,洪水期宽浅的滩面上水浅,流速缓慢,沉积物较细。
【详解】(1)曲流处由于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漫滩一般发育在河道曲流的凸岸,沉积为主;初期,堆积物较少,水较深,流速较快,搬运能力较强,较细的颗粒继续被搬运,而较粗大颗粒发生堆积;随着堆积物的不断增多,凸岸的边滩不断增高,边滩逐渐出露水面,洪水期宽浅的滩面上水浅,流速缓慢,河流搬运能力减弱,较细的物质发生沉积。
地表形态的塑造
(2024·江苏·二模)一般情况下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岩层线与等高线平行时岩层为水平状态,相交时岩层为倾斜状态。下图为“某沟谷地区的地质地形图”,图示区域岩层倾角一致,无颠覆构造,完成下面小题。
6.与该地质地形图相符的立体图是( )
A. B.
C. D.
7.该处的地质构造可能为( )
①向斜南翼②向斜北翼③背斜南翼④背斜北翼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8.该地区曾出现过的地壳挤压力方向最可能为( )
A.东西方向 B.南北方向 C.东北--西南方向 D.西北--东南方向
【答案】6.B 7.D 8.B
【解析】6.由“某沟谷地区的地质地形图”可知,某岩层是连续的,不是断裂的,A错误;通过图片分析,岩层在河谷上游的河谷底部连接,D错误;某岩层的两侧是向南游延伸的,B正确,C错误。故选B。
7.该地为河谷,等高线向北弯曲,该区域北高南低,岩层线与河谷交界处的海拔最低。假如该岩层为向斜,则岩层线与河谷交界处位置较低,该处为向斜底部,向南该岩层升高,所以为向斜南翼,①正确,②错误;若为背斜,则岩层线顶与河谷交界处位置较低,背斜顶部在南侧较高位置,该岩层向北往下延伸,所以为背斜北翼,④正确,③错误,A、B、C错误,D正确,故选D。
8.该地可能是向斜南翼或向斜北翼,向斜槽部或背斜顶部的走向都是东西走向的,所以该地受到南北的挤压力,使地层形成东西走向的背斜顶部或向斜槽部,B正确;东西方向挤压力会使该地等高线东西方向变化,而不是南北方向变化,东北-西南及西北-东南走向的力亦是如此,不会使等高线在南北方向上变化,A、C、D错误。故选B。
(2024·江苏南通·二模)科罗拉多大峡谷发育于美国科罗拉多高原,平均深度超过1500米,从谷底向上沿岩壁出露着早古生代到新生代各个时期的岩层,被誉为一部“活的地质教科书”。图1是科罗拉多大峡谷一侧地层剖面图。图2为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完成下面小题。
9.图示科罗拉多大峡谷出露的岩石属于图2中( )
A.甲 B.乙 C.丙 D.丁
10.寒武纪至今,大峡谷所在地层出露海平面至少( )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11.奠定该区域地貌基本格局的是( )
A.构造运动 B.流水作用 C.冰川作用 D.风沙作用
【答案】9.B 10.B 11.A
【解析】9.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岩石含有化石,表明是沉积岩,图示箭头显示乙是沉积物形成的沉积岩,B正确;戊是岩浆,甲是沉积物,丙是变质岩,丁是侵入岩,ACD错误;故选B。
10.读图可知,从寒武纪到石炭纪,地层内含有三叶虫、海藻、鱼骨片、蚌壳等海洋生物化石,为海洋环境,二叠纪早期,地层中含有陆生动植物遗迹、爬行类遗迹等陆地生物化石,为陆地环境,二叠纪晚期,地层中含有贝壳、珊瑚等海洋生物化石,为海洋环境,现今,为陆地环境,故从寒武纪至今,大峡谷所在地层出露海平面至少2次,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1.读图结合材料可知,科罗拉多大峡谷从谷底到顶端分布着古生代各个时期的岩层,层次清晰,且有化石,说明该峡谷的岩层是沉积岩,沉积岩形成后,经过地壳上升运动,故地壳反复升降是奠定该区域地貌基本格局主要原因,A正确;流水作用、冰川作用、风沙作用统属于外力作用,外力作用不能奠定地貌格局,只能使地表趋于平缓,BCD错误,故选A。
(2024·江苏泰州·二模)同一时期在海洋中形成的砂岩、页岩、石灰岩在水平方向上是从浅海到深海依次排列的。在地质学中,海退是指海岸线向海洋推进,海进是指海岸线向陆地推进。下图是某海域地质剖面图,①→④为不同地质时期的岩层。完成下面小题。
12.图中岩层的更替与该地海岸线的变化对应正确的是( )
A.④→③海进——②→①海退 B.④→③海退——②→①海进
C.④→③海进——②→①海进 D.④→③海退——②→①海退
13.下列关于图示甲、乙、丙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排列是( )
A.丙—乙—甲 B.丙—甲—乙 C.乙—甲—丙 D.丙—乙—甲
14.与②→①时期海岸线变化一致的现象是( )
A.全球气候变冷 B.海沟位置向大陆板块方向移动
C.部分岛屿消失 D.各地海拔高度上升
【答案】12.B 13.B 14.C
【解析】12.根据材料,同一时期在海洋中形成的砂岩、页岩、石灰岩在水平方向上是从浅海到深海依次排列的。读图可知,图中岩层④→③由石灰岩变为页岩,反映当地的地质环境是从深海环境变成浅海环境,是海退;②沉积时,③页岩层被侵蚀缺失,说明出露地表,形成②砂砾岩是陆相沉积,①砂岩是浅海环境的沉积物,因此②→①过程中海陆演化由陆地变为海域,为海进,B正确,排除ACD。故选B。
13.读图可知,按照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丙褶皱先形成,甲侵入岩侵入褶皱导致丙岩层不连续,甲侵入岩形成后,乙断层随之发生在岩浆岩体内部而形成,故形成顺序为丙—甲—乙,B正确,排除ACD。故选B。
14.结合上题可知,②→①过程为海进过程,海域面积扩大,此时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部分岛屿消失,各地海拔高度下降,C正确,排除AD;海沟位置向大陆板块远离,排除B。故选C。
(2024·江苏·二模)“泥火山”指泥浆和气体同时喷出地面堆积而成的锥形丘或盆穴丘,丘的尖端部常有凹陷,并由此间断地喷出泥浆与气体。在新疆北天山分布着众多“泥火山”,喷发出的黏稠泥浆温度比当地气温低,略带油气味,不时爆裂出几个气泡。左图为新疆北天山“泥火山”分布图,右图为“泥火山”景观图。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5.天山“泥火山”众多的原因是( )
A.背斜和断裂构造发育 B.冰川侵蚀强烈
C.位于板块交界处 D.流水侵蚀强烈
16.“泥火山”喷出的气体源自( )
A.变质岩层 B.沉积岩层 C.侵入岩层 D.喷出岩
17.独山子附近“泥火山”形成的地质过程为( )
A.冰川侵蚀---岩层外露---岩层断裂---泥浆喷出---冰川堆积
B.地壳挤压---地层凹陷---岩层断裂---泥浆喷出---流水堆积
C.地壳抬升---岩层断裂---地层隆起---泥浆喷出---冰川堆积
D.地壳挤压---地层隆起---岩层断裂---泥浆喷出---流水堆积
【答案】15.A 16.B 17.D
【解析】15.结合材料可知“泥火山”是指泥浆和气体同时喷出地面堆积而成的,在结合图示可知泥火山多分布在天山和断层附近,说明是泥浆和气体沿着岩层的破碎断裂地带喷出地表而形成的,“丘的尖端部常有凹陷”符合背斜顶部岩石易破碎被侵蚀而形成的特征,A正确;读图可知,“泥火山"位于天山北麓,该处海拔较低,不受冰川侵蚀的影响,B错误;天山地区距板块交界处较远,C错误;该地降水稀少,河流水量小,流水侵蚀作用微弱,D错误。故选A。
16.结合材料可知“泥火山”喷出的粘稠泥浆温度比当地气温低,略带油气味,不时爆裂出几个气泡。说明泥浆中含有油气,这只能在沉积岩层环境才能出现,B正确;其他岩层中不可能有油气存在,ACD错误。故选B。
17.根据图文材料分析,独山子附近“泥火山”主要是沉积岩层中的粘稠泥浆从天山背斜岩层和断裂地带喷出地表形成的。因此其形成过程的主要地质过程是地壳挤压,隆起形成背斜岩层,超过岩层的承压能力后岩层断裂,泥浆在压力作用下就岩层背斜顶部和断层的破裂地带喷出,然后泥浆慢慢通过流水堆积形成的,符合其形成的地质过程为D选项,ABC错误。故选D。
(2024·江苏·二模)鸳鸯泉位于广西河池凤山县凤城镇,地处云贵高原南部边缘,由两个泉水组成,也称合母塘。分母塘和母塘均为营养泉,其位置大约只相距不到40米,但两泉的泉水颜色不同,研究发现鸳鸯泉的源头为布里村落水洞补给的外源水,图为鸳鸯泉周边地质图。完成下面小题。
18.下列不属于影响鸳鸯泉水色差异因素的是( )
A.光照条件 B.泉潭深度 C.泉水成分 D.泉底水草
19.鸳鸯泉为常年泉的有利条件是( )
①气候湿润,降水丰富②断层发育,易于蓄水③地处向斜,容易汇水④地质较老,含水量大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0.落水洞的形成过程( )
A.地壳抬升一堆积作用一流水侵蚀一挤压作用
B.岩浆侵入一地壳抬升一变质作用一流水侵蚀
C.堆积作用一变质作用一流水侵蚀一流水堆积
D.堆积作用一挤压作用一地壳抬升一流水侵蚀
【答案】18.C 19.C 20.D
【解析】18.根据材料可知,鸳鸯泉的补给源头均为年里村落水洞补给的外源水,且两地距离很近,矿物质成分差异小,其泉水成分近似,不是影响鸳鸯泉水色差异的因素,C正确; 鸳鸯泉不同位置光照条件、泉潭深度、泉底水草差异较大,会影响鸳鸯泉水色差异,ABD错误,故选C。
19.鸳鸯泉位于广西,地处云贵高原南部边缘,多地形雨,气候湿润,降水丰富,①正确;根据岩层新老关系可判断鸳鸯泉岩层中间新两翼老,地处向斜,容易汇水,③正确;断裂发育,不易存水,②错误;地层新老与含水多少无关,④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当地首先受堆积作用形成岩层;后受挤压作用,岩层变形形成褶皱;挤压过程中由于岩石承受不住压力,岩层断裂导致地壳抬升,受降水影响,岩层垂直裂隙经水溶蚀扩大,后塌陷形成落水洞。综上所述,落水洞的形成过程为堆积作用一挤压作用一地壳抬升一流水侵蚀,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024·江苏南京·二模)八美石林是世界罕见的石林奇观,位于雅砻江支流卡玛河上游地区,由断裂破碎的千枚岩及千枚状板岩组成,具有显著的脆弱性。图1为八美石林景观图,图2示意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八美石林岩体的成因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2.与八美石林脆弱性关联度最大的是( )
A.地貌类型多样 B.降水较为丰富 C.基础建设不足 D.保护意识不够
23.M、N分立沟谷两侧,导致其石林坡度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A.降水差异 B.岩石组成 C.上覆植被 D.地质构造
【答案】21.D 22.B 23.C
【解析】21.由材料可知,千枚岩及千枚状板岩属于变质岩。读图2并结合所学可知,丁由沉积物形成,为沉积岩;乙只能形成丙,则结合所学可知,乙为岩浆,丙为岩浆岩,则甲为变质岩;结合岩石类型及岩浆关系可知,①为外力作用,②为冷却凝固,②为外力作用,④为变质作用。故选D。
22.八美石林具有显著的脆弱性,主要是指其易受外界影响而出现破损。地貌类型多样,并不会导致其破损,A错误;降水较为丰富,则流水侵蚀作用强烈,易使破损的岩石出现破损,导致石林损坏,B正确;其脆弱性与自身特点有关,与人类活动关系不大,CD错误。故选B。
23.M、N分立同一沟谷两侧,尺度范围很小,降水量、岩石组成、地质构造基本无差异,ABD错误;受高覆盖度植被的影响,M处地表流经小,对岸坡冲刷小,所以其坡度缓,而N处植被稀少,则其对地表径流的滞纳能力小,地表径流对岸坡的冲刷强,所以其坡度陡,C正确。故选C。
24.(2024·江苏南通·二模)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二甘肃省定西市属于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地区,年降水量330毫米,集中于夏秋季节。境内梁峁起伏,沟壑纵横,梁茆坡地侵蚀严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近年来,当地实施了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修筑梯田和淤地坝等工程。
材料二图1为会宁市黄土沟壑区局部地貌景观图,图2为该地区小流域综合治理示意图。
(1)结合会宁气候特征,简析梁峁坡地受外力侵蚀的季节差异。
【答案】(1)夏秋降水较多,以流水侵蚀为主;冬春降水较少,风力强,以风力侵蚀为主
【详解】(1)会宁位于黄土高原,受夏季风影响,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而冬春季节降水少。由于夏秋降水较多,外力侵蚀作用以流水侵蚀为主;冬春降水较少,风力强,外力侵蚀作用以风力侵蚀为主。
25.(2024·江苏南通·二模)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费尔干纳盆地位于天山和吉萨尔-阿赖山环抱的向西敞开的山间盆地,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不太冷,夏季炎热,降水量约为300毫米,降水集中于冬季,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盆地内农田密布,人口稠密,被誉为“西域江南”。
材料二:下图为费尔干纳盆地位置示意图。
(1)从地形角度分析费尔干纳盆地被誉为“西域江南”的原因。
【答案】(1)北部山脉阻挡冬季风,冬季较温暖;开口朝西,利于西风深入,形成地形雨;地势较高,冰雪融水提供了水源;出山口形成冲积扇,土层深厚肥沃,利于农业的发展。
【详解】(1)读图联系材料信息,“西域江南”说明较同纬度和同海拔地区,水热条件较好,该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但是“冬季气温不是很低”,由于北部有山脉阻挡冬季风的影响,受寒冷的冬季风影响小,气温较高;该地位于西风带,盆地“向西敞开”,利于西风进入,形成地形雨;该地多山,且海拔较高,冰川分布广,山上大量冰雪融水也提供了水源;盆地边缘河流出山口处容易形成冲积扇,流水挟带的有机质沉积形成肥沃的土壤,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人口的集聚。2024年高考地理模拟试题分类汇编:地质地貌(江苏专用)地貌
1.(2024·江苏·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湘桂走廊是长江水系湘江上游与珠江水系漓江上游最接近的地段,有灵渠连通湘江和漓江。区内碳酸岩(石灰岩)含泥灰岩、泥岩或碎屑岩夹层,地貌南北向展布为溶丘洼地—峰丛洼地—峰林平原—峰丛洼地—溶丘洼地,峰林平原发育在湘桂走廊(研究区)中央(图)。据研究,湘桂走廊中央的峰林平原是由峰丛洼地在地壳运动相对稳定时期演化发展而成,其形成主要与区域岩性、水位变化所导致的流水作用等因素有关。
(1)指出灵渠所在的地形部位,并简述理由。
(2)分析研究区由峰丛洼地到峰林平原的形成过程。
(3)说明灵渠开凿的有利地理条件。
2.(2024·江苏·二模)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内蒙古西部,被《中国国家地理》评选为“中国最美的沙漠”,既是科学研究的热点也是旅游的热点。经研究发现,雾凇季节非常明显,旅游淡旺季突出,中间没有冬季。
材料二:沙漠东南部有湖泊群和高大沙山集中分布,研究发现,一些沙丘底部地下水不断蒸发,使得沙山内部由低到高出现钙华(含碳酸氢钙的地下热水接近和出露于地表时,因二氧化碳大量溢出而形成碳酸钙的化学沉淀物)。钙屑胶结层和钙质结接团块,成为沙山的“内核”,受到上述因素的影响,巴丹吉林沙漠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特点,被称为是一座“会扎根、吃钙片、爱植皮……”的沙漠。
材料三图1为巴丹吉林沙漠及周边示意图,图2为巴丹吉林沙山结构剖面示意图。
(1)分析青藏高原隆升对巴丹吉林沙漠形成的影响。
3.(2024·江苏南通·二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岸带区域人口密集,开发强度高,生态脆弱,海岸线的变迁对海岸带经济和社会活动的影响巨大。盐城市位于江苏省中部沿海地区,东临黄海,海岸线长达582km,占江苏省海岸线的61%,在地貌上属苏北滨海平原和长江下游冲积平原,大部分地区海拔不足5m。盐城市滨海港以北一带处于废黄河口三角洲区域,沿海大多是盐养围堤海岸:滨海港至射阳河口之间修建了沿海公路;射阳河口以南土地利用类型发生了明显变化。下图示意盐城市1992—2018年海岸线变化。
(1)描述盐城1992—2018年海岸线的时空变化特征。
(2)简析盐城1992—2018年海岸线变化的原因。
(3)请为盐城海岸带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可行性措施。
4.(2024·江苏徐州·二模)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金沙江上游巴塘段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属干热河谷,区内有两条活动断裂带。该河段曾因大型滑坡堵江,形成古堰塞湖。该湖存在上千年后发生了漫顶式溃决,在下游形成大规模堆积体,堰塞坝溃决后仍有部分残留于金沙江两侧。
材料二:图为“该古滑坡及其周边区域遥感影像图”。
(1)描述该河谷地貌景观特征。
(2)简析古堰塞体产生的主要条件。
(3)推测甲、乙、丙堆积体形成的先后顺序并指出乙较甲堆积物特征的差异。
5.(2024·江苏·二模)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刘家峡以下黄河上游河段(刘家峡到河口)自上而下由峡谷段、库区段和平原段三部分组成,其河道湿地位于水陆交错地带,其中漫滩湿地是其重要构成部分。
材料二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年以来,黄河上游刘家峡(1969年)、龙羊峡(1986年)、李家峡(1991年)等水电站陆续建设运营,发挥了防洪、供水、发电、防凌等综合效益,但对刘家峡以下黄河上游河段河道湿地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材料三下图为“黄流流域示意图”,下表为“刘家峡以下黄河上游河段河道湿地变化统计表”。
1986-2015年刘家峡以下黄河上游河道湿地及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结构(万hm )
地类 1986年 1996年 2000年 2006年 2015年
天然湿地 河流 9.18 5.50 5.32 5.47 5.14
裸滩 2.65 2.78 3.50 2.35 2.11
草本湿地 3.03 3.65 3.13 2.78 2.40
森林湿地 0.84 0.53 0.39 0.51 0.71
人工湿地 坑塘湿地 0.24 0.35 0.49 0.32 0.57
水库湿地 1.15 1.15 1.00 1.08 1.15
水渠湿地 0.17 0.17 0.17 0.17 0.13
草地 0.62 0.46 0.26 0.34 0.25
耕地 16.24 19.94 19.85 21.26 21.45
林地 0.43 0.39 0.50 0.65 0.67
建设用地 0.39 0.54 0.66 0.80 1.39
撂荒地 0.58 0.61 0.95 0.60 0.89
裸地 2.34 1.73 1.62 1.54 0.99
(1)在平原段黄河河道曲流较多,漫滩湿地面积较广,试分析漫滩不同发展阶段沉积物颗粒大小的差异。
地表形态的塑造
(2024·江苏·二模)一般情况下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岩层线与等高线平行时岩层为水平状态,相交时岩层为倾斜状态。下图为“某沟谷地区的地质地形图”,图示区域岩层倾角一致,无颠覆构造,完成下面小题。
6.与该地质地形图相符的立体图是( )
A. B.
C. D.
7.该处的地质构造可能为( )
①向斜南翼②向斜北翼③背斜南翼④背斜北翼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8.该地区曾出现过的地壳挤压力方向最可能为( )
A.东西方向 B.南北方向 C.东北--西南方向 D.西北--东南方向
(2024·江苏南通·二模)科罗拉多大峡谷发育于美国科罗拉多高原,平均深度超过1500米,从谷底向上沿岩壁出露着早古生代到新生代各个时期的岩层,被誉为一部“活的地质教科书”。图1是科罗拉多大峡谷一侧地层剖面图。图2为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完成下面小题。
9.图示科罗拉多大峡谷出露的岩石属于图2中( )
A.甲 B.乙 C.丙 D.丁
10.寒武纪至今,大峡谷所在地层出露海平面至少( )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11.奠定该区域地貌基本格局的是( )
A.构造运动 B.流水作用 C.冰川作用 D.风沙作用
(2024·江苏泰州·二模)同一时期在海洋中形成的砂岩、页岩、石灰岩在水平方向上是从浅海到深海依次排列的。在地质学中,海退是指海岸线向海洋推进,海进是指海岸线向陆地推进。下图是某海域地质剖面图,①→④为不同地质时期的岩层。完成下面小题。
12.图中岩层的更替与该地海岸线的变化对应正确的是( )
A.④→③海进——②→①海退 B.④→③海退——②→①海进
C.④→③海进——②→①海进 D.④→③海退——②→①海退
13.下列关于图示甲、乙、丙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排列是( )
A.丙—乙—甲 B.丙—甲—乙 C.乙—甲—丙 D.丙—乙—甲
14.与②→①时期海岸线变化一致的现象是( )
A.全球气候变冷 B.海沟位置向大陆板块方向移动
C.部分岛屿消失 D.各地海拔高度上升
(2024·江苏·二模)“泥火山”指泥浆和气体同时喷出地面堆积而成的锥形丘或盆穴丘,丘的尖端部常有凹陷,并由此间断地喷出泥浆与气体。在新疆北天山分布着众多“泥火山”,喷发出的黏稠泥浆温度比当地气温低,略带油气味,不时爆裂出几个气泡。左图为新疆北天山“泥火山”分布图,右图为“泥火山”景观图。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5.天山“泥火山”众多的原因是( )
A.背斜和断裂构造发育 B.冰川侵蚀强烈
C.位于板块交界处 D.流水侵蚀强烈
16.“泥火山”喷出的气体源自( )
A.变质岩层 B.沉积岩层 C.侵入岩层 D.喷出岩
17.独山子附近“泥火山”形成的地质过程为( )
A.冰川侵蚀---岩层外露---岩层断裂---泥浆喷出---冰川堆积
B.地壳挤压---地层凹陷---岩层断裂---泥浆喷出---流水堆积
C.地壳抬升---岩层断裂---地层隆起---泥浆喷出---冰川堆积
D.地壳挤压---地层隆起---岩层断裂---泥浆喷出---流水堆积
(2024·江苏·二模)鸳鸯泉位于广西河池凤山县凤城镇,地处云贵高原南部边缘,由两个泉水组成,也称合母塘。分母塘和母塘均为营养泉,其位置大约只相距不到40米,但两泉的泉水颜色不同,研究发现鸳鸯泉的源头为布里村落水洞补给的外源水,图为鸳鸯泉周边地质图。完成下面小题。
18.下列不属于影响鸳鸯泉水色差异因素的是( )
A.光照条件 B.泉潭深度 C.泉水成分 D.泉底水草
19.鸳鸯泉为常年泉的有利条件是( )
①气候湿润,降水丰富②断层发育,易于蓄水③地处向斜,容易汇水④地质较老,含水量大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0.落水洞的形成过程( )
A.地壳抬升一堆积作用一流水侵蚀一挤压作用
B.岩浆侵入一地壳抬升一变质作用一流水侵蚀
C.堆积作用一变质作用一流水侵蚀一流水堆积
D.堆积作用一挤压作用一地壳抬升一流水侵蚀
(2024·江苏南京·二模)八美石林是世界罕见的石林奇观,位于雅砻江支流卡玛河上游地区,由断裂破碎的千枚岩及千枚状板岩组成,具有显著的脆弱性。图1为八美石林景观图,图2示意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八美石林岩体的成因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2.与八美石林脆弱性关联度最大的是( )
A.地貌类型多样 B.降水较为丰富 C.基础建设不足 D.保护意识不够
23.M、N分立沟谷两侧,导致其石林坡度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A.降水差异 B.岩石组成 C.上覆植被 D.地质构造
24.(2024·江苏南通·二模)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二甘肃省定西市属于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地区,年降水量330毫米,集中于夏秋季节。境内梁峁起伏,沟壑纵横,梁茆坡地侵蚀严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近年来,当地实施了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修筑梯田和淤地坝等工程。
材料二图1为会宁市黄土沟壑区局部地貌景观图,图2为该地区小流域综合治理示意图。
(1)结合会宁气候特征,简析梁峁坡地受外力侵蚀的季节差异。
25.(2024·江苏南通·二模)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费尔干纳盆地位于天山和吉萨尔-阿赖山环抱的向西敞开的山间盆地,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不太冷,夏季炎热,降水量约为300毫米,降水集中于冬季,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盆地内农田密布,人口稠密,被誉为“西域江南”。
材料二:下图为费尔干纳盆地位置示意图。
(1)从地形角度分析费尔干纳盆地被誉为“西域江南”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