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地理模拟试题分类汇编:水的运动(新七省高考专用)(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高考地理模拟试题分类汇编:水的运动(新七省高考专用)(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5-28 22:45:06

文档简介

2024年高考地理模拟试题分类汇编:水的运动
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
(2024·广西南宁·二模)蓝水是指河流、湖泊和地下含水层中的水。绿水是指储存在土壤中并通过蒸发(蒸腾)释放到大气中的水汽。绿水系数是绿水资源量与水资源总量的比值,可用于评价流域蓝绿水资源分布。乌江流域是长江的一级支流,是典型的山地流域。图分别示意全流域丰水年、枯水年的水资源量及其年内分配情况。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判断,乌江流域的水资源量( )
A.丰水年绿水极大值时间比蓝水早
B.丰水年蓝水季节变化较绿水大
C.枯水年绿水的变化与降水无关
D.枯水年蓝水与绿水的变化一致
2.经监测发现,近年来乌江流域绿水水资源系数呈上升趋势,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
A.退耕还林 B.降水增多
C.修建水库 D.气候变暖
【答案】1.B 2.D
【解析】1.读图可知,丰水年绿水和蓝水的极大值都在7月,A错误;丰水年蓝水的季节变化明显大于绿水,B正确;绿水来自降水,枯水年绿水的变化与降水存在相关性,C错误;枯水年蓝水的季节变化因降水的变化较为明显,存在两个峰值,而绿水仅有一个峰值,枯水年蓝水与绿水的变化不一致,D错误。故选B。
2.近年来,乌江流域绿水资源系数呈上升趋势,说明储存在土壤中并通过蒸散发释放到大气中的水增多,森林有涵养水源的作用,退耕还林可以截留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增加土壤中的水分,进而增加蒸发进入大气的水分,但退耕还林的面积有限,见效较慢,A错误;降水量比较稳定,多年平均降水量变化较小,B错误;修建水库可以蓄积水量,增加下渗,但对于降水较多且多地下暗河的乌江流域来说,作用并不明显,C错误;近年来,全球暖干化趋势明显,气温上升,蒸发加剧,绿水资源系数上升,D正确。故选D。
(2024·江西萍乡·二模)莫诺纳湖位于美国的五大湖区,平均湖深22米。每年冬春季,莫诺纳湖都要经历一次湖水温度分异和底层水温骤升事件。据研究,莫诺纳湖冬季存在盐径流注入,与周边水体混合慢,近年来盐径流含盐量不断增加。下图示意2020年1~5月莫诺纳湖底表层湖水水温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3.引起莫诺纳湖湖水温度分异和底层水温骤升的主要原因是( )
①湖面结冰②径流减少③气候回暖④大风天气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未来冬季盐径流含盐量继续不断增加,整体上会使得莫诺纳湖( )
A.湖泊咸淡性质转变 B.水温分异时间缩短
C.底层水温提前骤升 D.底层水温骤升放缓
【答案】3.A 4.D
【解析】3.莫诺纳湖位于五大湖区,湖水有结冰期。冬季湖面结冰,阻隔风的扰动,使得湖水在相对静止环境下,形成温度分层,①正确;在底层水温骤升后后,底表层水温大致相当,充分混合,可能是因为受大风天气扰动,④正确。径流减少会使湖泊水位下降,按理水温分异应不明显,②错误;气候回暖主要影响表层湖水,不会引起底层水温骤升,④错误。故选A。
4.冬季含盐径流与周边水体混合慢,由于密度较高,会受重力下沉至湖泊底层,底层密度升高,底表层密度差增大,分层更稳定,不易被大风破坏,使得湖水温度分异时间更长,底层水温骤升延后,速度减缓,故D正确,BC错误;北美五大湖区降水多,蒸发少,仅有冬季径流含盐量增加不会改变咸淡性质,A错误。故选D。
(2024·吉林·三模)中国某淡水湖多年平均降水量70mm,湖面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170mm。下图为该湖泊多年平均水位年内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该湖泊是( )
A.博斯腾湖 B.长白山天池 C.鄱阳湖 D.青海湖
6.4月份该湖泊的补给水源主要是( )
A.积雪融水 B.大气降水 C.冰川融水 D.地下水
7.该湖泊主要的输出方式是( )
A.蒸发 B.下渗 C.地表径流 D.地下径流
【答案】5.A 6.A 7.C
【解析】5.由材料可知,中国某淡水湖水位在1046m左右,多年平均降水量70mm,湖面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170mm。根据降水量少与蒸发旺盛,可知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区域,博斯腾湖位于新疆,A正确;长白山天池位于东北,B错误;鄱阳湖位于南方,且水位不会高达1046m,C错误;青海湖为咸水湖,D错误。故选A。
6.由上题已知,该湖泊位于西北,4月份气温回升,积雪融水作为主要补给水源,A正确;大气降水与冰川融水主要在夏季,地下水常年补给湖泊,BCD错误。故选A。
7.该湖泊位于西北,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湖泊多年平均水位较为稳定,若水量主要输出方式为蒸发,则该湖泊应为咸水湖,A错误;下渗和地下径流一般不作为湖泊主要水量输出方式,BD错误;因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入湖径流带来盐分,但该湖泊仍为淡水湖,最可能是盐分随着地表径流排出,C正确。故选C。
(2024·黑龙江大庆·三模)纳木错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大湖,最大水深达120米,是喜马拉雅运动凹陷形成的巨大湖盆。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8.纳木错是( )
A.淡水湖 B.微咸水湖 C.高盐水湖 D.冰蚀湖
9.五十年来,纳木错面积变化最大的方向可能是( )
A.东 B.南 C.西 D.北
【答案】8.B 9.C
【解析】8.结合材料信息可知,纳木错是喜马拉雅运动凹陷形成的巨大湖盆,因此纳木错属于断陷构造湖,周围地势较高,湖盆较深,湖岸陡峭,因此湖盆的水难以流出,盐分无法外排,导致盐度升高,但仍有河流进入湖泊,盐度有所降低,属于微咸水湖,B正确,排除ACD。故选B。
9.结合所学知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大量冰川开始融化补给河流,使湖泊面积增大。结合图中信息可知,湖泊西部河流数量较多,补给较多,且湖泊西部地区坡度较缓,湖泊面积增大较为明显,因此纳木错面积变化最大的方向可能是西部,C正确,排除ABD。故选C。
(2024·黑龙江牡丹江·二模)岩溶碳汇是指碳酸盐岩在风化侵蚀过程中消耗大气和土壤孔隙中的CO2,将其以HCO3–(可溶性物质)等形式转移到水中。水循环影响岩溶碳汇。广西某河流从上游到下游以地表河、地下河的形式交替出现,流域上游的岩石为非碳酸盐岩。水体化学性质受大气降水、蒸发、水温、水-岩相互作用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下图为该流域内四类水体分布示意图,下表为四类水体的化学性质统计数据。
水体 Ca2+浓度 (mg/L) HCO3–浓度 (mg/L) pH值
外源水(①) 9.38 39.75 7.24
外源水补给的地表水(②) 38.62 119.65 7.56
外源水补给的岩溶地下河(③) 47.33 146.19 7.82
岩溶地下水(④) 91.06 270.99 7.41
注:外源水,是指从非碳酸盐岩地区进入碳酸盐岩地区的水流。
10.流域内③的水位实时动态变化大,下列原因合理的是( )
A.以裂隙式补给为主 B.降水量大且季节变化大
C.以灌入式补给为主 D.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差
11.关于水体性质的特征和成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外源水对碳酸岩的溶蚀能力较弱 B.②中Ca2+浓度小于③,主要因为蒸发旺盛
C.河流中的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外源水 D.水体中HCO3-的含量,夏季大于冬季
12.关于岩溶碳汇,说法正确的是( )
A.岩溶碳汇具有不稳定性 B.②的碳汇量大于④
C.碳汇增长潜力最小的是外源水 D.加快③的流动速度可增强其碳汇能力
【答案】10.C 11.D 12.A
【解析】10.结合图表信息可知,流域内③属于外源水补给的岩溶地下河,由于其水位实时动态变化较大,极易有可能是外来补给水源较多且不稳定,以灌入式补给为主,C正确;裂隙式补给不会使得水位实时动态变化较大,排除A;降水量大且季节变化较大,使得该地区水流量出现明显的季节变化,不是实时动态变化,排除B;水位动态变化较大不能反映本地区植被覆盖率,排除D。故选C。
11.结合图表信息可知,外源水补给的地表水和地下河PH值升高,对碳酸盐的溶蚀能力较高,排除A;②中Ca2+浓度小于③,主要因为③溶解碳酸岩较多,Ca2+浓度增大,③为外源水补给的岩溶地下河,蒸发量较小,排除B;河流中的矿物质,主要来源于碳酸岩,排除C;夏季降水多于冬季,夏季溶蚀能力较强,因此水体中HCO3-的含量,夏季大于冬季,D正确。故选D。
12.结合材料信息可知,岩溶碳汇是指碳酸盐岩在风化侵蚀过程中消耗大气和土壤孔隙中的CO2,将其以HCO3–(可溶性物质)等形式转移到水中。水循环影响岩溶碳汇。水循环大小并不固定,因此岩溶碳汇具有不稳定性,A正确;②的水体中HCO3-的含量小于④,因此②的碳汇量小于④,排除B;碳汇增长潜力最大的是外源水,排除C;③为外源水补给的岩溶地下河,加快③的流动速度不一定会增强其碳汇能力,排除D。故选A。
13.(2024·广西·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麦克默多干谷位于南极洲麦克默多湾以西山区,年平均气温-30℃,大约有200万年没有降雨。该地有盐度较高的唐胡安湖,平均盐度超过40%,湖泊面积仅约0.03平方千米,湖水较浅,但常年有水,从未干涸。湖区周围地表有大量含盐矿物,湖底可见盐类结晶体。含盐矿物容易发生潮解(潮解是某些固体物质从空气中吸收或吸附水分,逐渐变成液体的现象)。下图示意麦克默多干谷地理位置及唐胡安湖地质剖面。
(1)分析唐胡安湖常年有水,从未干涸的原因。
(2)说明唐胡安湖湖水中盐类物质的迁移过程。
【答案】(1)位于河谷地区,风力较小,蒸发弱;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湖区周边地区含有大量含盐矿物,发生潮解,汇入湖中;多年冻土融化的融水汇入湖中;有多年冻土层,湖水 不易下渗。
(2)湖区周边地表大量含盐矿物,不断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后,混合到少量融化的冰雪融水中,流向湖泊,汇聚在湖水中;当湖水中的盐类物质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状态后,盐类物质被析出来,沉积于湖底。
【详解】(1)通过所学知识可知,地表径流常年有水,即收水量支平衡,根据水循环原理可知,收入主要是径流、降水,支出主要是蒸腾蒸发、下渗和径流;改湖位于位于南极洲山区谷地,风力较小,同时年平均气温-30°C,故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通过地质剖面图可知,该湖底有多年冻土层,故湖水不易下渗,且周围地势高,湖水没有外泄径流,因此水量支出少;湖区虽然有200万年没有降雨,但是湖区周围地表有大量含盐矿物,含盐矿物容易发生潮解,汇入湖中补给水量,而且湖区冻土和冰雪融化会产生少量融水汇入湖中;所以湖水虽然收入少,但支出也少,故而常年有水。
(2)根据材料和上题分析可知,可知湖中盐分主要来自周边地区地表大量含盐矿物,含盐矿物易吸收空气水分发生潮解后随着融水汇入湖中,随着盐分汇集的增多,湖中盐度越来越高,达到饱和或者过饱和后,盐类物质会被析出,形成沉积物沉积于湖底。
14.(2024·江西·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黑河发源于祁连山北麓,干流全长928km,以莺落峡、正义峡为界,分为上、中、下游,上游位于祁连山区,多森林草原,中游河流冲积平原分布有灌溉绿洲农业和林业,下游分布荒漠、灌木林等植被。下图示意黑河流域地理位置,下表示意黑河流域不同站点多年平均降水量与蒸发量。有研究表明,近年来黑河中游蒸发量呈减小趋势。
分区 站名 位置 蒸发量(mm) 站点高程(m) 降水量(mm)
上游 扎马什克 祁连 755.9 2810 447.9
祁连 祁连 778.6 2590 410.8
肃南 肃南 853.5 2312 273.4
瓦房城 肃南 828.4 2300 461.8
双树寺 民乐 965.8 2410 398.4
李桥 山丹 807.7 2150 290.1
中游 莺落峡 甘州 1372.2 1700 184.0
高崖 临泽 1514.4 1420 127.3
下游 正义峡 高台 1651.0 1280 70.9
(1)说明黑河不同河段蒸发量变化特点,并指出其主要影响因素。
(2)黑河流域整体年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但多年径流量较稳定,试分析其原因。
(3)推测目前黑河不同河段流量变化特点,并说明理由。
(4)试解释近年来黑河中游蒸发量呈减小趋势的原因。
【答案】(1)变化特点:蒸发量自上游至下游逐渐增大。主要影响因素:地形(海拔)。
(2)黑河发源于祁连山区,河流补给以冰川融水、地下水、降水为主;流域降水量小于蒸发量,但冰川融水以及地下水补给量较大且较稳定,故黑河流域多年径流量较稳定。
(3)变化特点:上游至中游河段流量呈增大趋势,中游至下游河段流量呈减少趋势。理由:上游至中游河段,降水量及冰川等融水补给较丰富,且蒸发量较小,河流流量呈增大趋势;中游河段人类活动较多,农业灌溉用水量大,造成河流流量减少;下游河段河流补给减少,蒸发量旺盛,流量不断减少。
(4)灌区发展节水农业,灌溉用水量减少,蒸发量减少;生态保护政策和措施实施,植被盖度增加,林下光照弱,温度低,地表蒸发量减少;植被盖度增加,风速减小,流域内蒸发量减少等。
【详解】(1)变化特点:据表可知,从上游到下游蒸发量逐渐增大。这是因为上游地处祁连山区,海拔高,气候相对寒冷,空气湿度较大,蒸发较弱;而下游地区地势较低,气温较高,空气相对干燥,蒸发量就较大。主要影响因素:地形(海拔)起到关键作用。海拔高度的差异导致了温度、湿度等气候条件的不同,从而直接影响蒸发量。
(2)虽然蒸发量大且超过降水量,但黑河发源于祁连山区,有多种稳定的补给来源。冰川融水在气温升高时会持续补给河流,地下水也会稳定补给。这些补给量较大且较为稳定,足以弥补蒸发造成的水量损失,所以径流量能够保持相对稳定。
(3)变化特点:上游到中游流量增大,中游到下游流量减小。理由:上游到中游,降水和冰川融水等补给不断增加,而蒸发量相对较小,使得水量积累增加,流量增大;中游地区有灌溉绿洲农业,农业用水量较大,大量消耗了河水,导致流量减少;下游河段除了补给减少外,蒸发量大也使得水量不断减少,流量持续降低。
(4)灌区发展节水农业,减少了灌溉用水量,也就减少了用于蒸发的水量;生态保护政策和措施的实施,使得植被盖度增加,植被的遮阴作用使林下光照减弱、温度降低,从而降低了地表蒸发量;植被盖度增加还会使风速减小,也会减少流域内的蒸发量。这些因素综合导致了中游蒸发量的减小。
15.(2024·安徽安庆·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罗布泊曾是我国第二大咸水湖,主要由塔里木河流入而成,现已完全干涸。罗布泊某研究区地下200-500m层段含钾卤水富集,在青藏高原隆起及周边构造运动影响下,塔里木盆地西部海相含盐地层抬升剥蚀、淋溶,经塔里木河携带溶滤盐类物质补给罗布泊(溶滤作用是指在地下水作用下,岩土中的一部分可溶物质转入到地下水中的过程),成为该层段卤水钾的重要来源。研究发现,罗布泊地下卤水中钾的化学性质与海水中钾的化学性质相似。下图示意罗布泊与塔里木盆地周边地形。
(1)从水量平衡角度,分析罗布泊干涸的原因。
(2)结合材料,试从罗布泊地下钾(盐)的汇集过程证明其来源于海洋。
【答案】(1)湖泊水体收支平衡影响着湖泊的生消,当水体收入小于支出时,湖泊逐渐萎缩乃至干涸。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降水稀少;随着气候变暖,干旱程度的加深,蒸发不断加强;加之历史时期人类截留塔里木河水发展生产,入湖水量的减少和水体消耗的增加,使得罗布泊水体收支平衡被打破,最终干涸。
(2)(塔里木盆地西部地下有海相含盐地层,)地质时期塔里木盆地及罗布泊处于海洋环境,沉积了大量含钾(盐)的岩层;含钾(盐)岩层在青藏高原的隆升和构造运动的作用下出露海面和地表,并接受外力剥蚀和淋溶,经河流搬运及地下水溶滤,最终在罗布泊地下地层中富集,(研究也证明罗布泊地下卤水中钾的化学性质与海水中钾的化学性质相似,)故罗布泊地下卤水中钾的来源于海洋。
【小题1】塔里木河是内流河,最终流向罗布泊。由于当地深居内陆,位于温带大陆气候,沙漠广布,年降水量稀少,年蒸发量极大,下渗严重,出现干旱;由于塔里木河盆地沿河两岸人口持续增多,绿洲的大规模开发,农业发展和人民生活不断向沿岸河流要水,使其向罗布治补给的河流断流,水的收入减少。湖泊补给水源减少,消耗增多,最终使得罗布泊干涸。
【小题2】读材料“塔里木盆地西部海相含盐地层抬升剥蚀、淋溶”,可推测地质时期塔里木盆地及罗布泊处于海洋环境,沉积了大量含钾(盐)的岩层;“ 在青藏高原隆起及周边构造运动影响下”推测含钾(盐)岩层在青藏高原的隆升和构造运动的作用下出露海面和地表;罗布泊流域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出露岩层风化强烈;“经塔里木河携带溶滤盐类物质补给罗布泊,成为该层段卤水钾的重要来源”推测,经河流搬运及地下水溶滤,最终在罗布泊地下地层中富集;“罗布泊地下卤水中钾的化学性质与海水中钾的化学性质相似”,故罗布泊地下卤水中钾的来源于海洋。
海水的性质
(2024·江西·二模)研究表明,中美地峡西侧海域受赤道逆流影响,存在季节性暖池(多年平均海水表层温度大于28°C的暖海区)。受各种因素影响,中美地峡两侧海面温度季节和空间差异较大。下图示意某年1月一次冷空气南下过程中中美地峡东西两侧海域表层海水温度的空间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1.中美地峡两侧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差异较大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图中甲、乙两处表层海水温度与周边海域差异明显,主要原因是( )
A.陆地风势力强 B.海域较为封闭
C.汇入径流较多 D.寒流影响显著
3.与冬季相比,夏季中美地峡东、西两侧海域表层海水( )
A.东侧海域表层海水盐度升高 B.西侧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升高
C.西侧海域的渔获量全年最多 D.东侧海域表层海水密度变大
【答案】1.D 2.A 3.B
【解析】1.据图分析可知,冬季气压带、风带整体南移,表层海水水温偏低,加之受东北信风影响,中美地峡山地狭管效应明显,离岸风势力强,西侧海域上升流明显,导致表层海水温度较低;中美地峡东侧海域受陆地阻挡,北赤道暖流在此汇聚,表层海水温度较高,导致冬季中美地峡两侧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差异较大,D正确。夏季赤道逆流北移,中美地峡西侧海域暖池效应明显,两侧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差异较小,B错误;春季和秋季大气环流稳定,两侧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差异较小,AC错误。故选D。
2.据上题分析可知,图示海域为1月,北美大陆冷空气南下,受东北信风的叠加作用,狭管效应显著,陆地风势力强。离岸风盛行,上升流势力强,导致甲、乙两处表层海水温度明显偏低,A正确;甲、乙两处海域宽阔,不封闭,B错误;冬季降水较少,西侧海域汇入径流较少,C错误;寒流流经,导致海水等温线呈条带状,不符合图中海水等温线的闭合状态,D错误。故选A。
3.分析可知,与冬季相比,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赤道逆流在陆地轮廓影响下,在中美地峡西侧海域汇聚,形成夏季暖池效应,故西侧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升高,B正确;夏季东侧墨西哥湾海域降水多,汇入径流量多,表层海水盐度降低,密度变小,AD错误;西侧海域冬季受上升流影响,营养物质随冷海水上泛,生物丰富,渔获量全年最多,C错误。故选B。
(2024·吉林长春·模拟预测)黄海中央水团分布在黄海中央水下洼地区域,分为性质不同的上、下两层,两者之间出现明显的温跃层。温跃层仅位于海面下20m—30m,远浅于海面下100m—200m的全球平均水平。下图为黄海中部海区某月海水湿度垂直结构图。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4.对于黄海中央水团上、下层海水性质推测正确的是( )
A.上层为高温、低盐水:下层为低温、高盐水
B.上层为高温、高盐水:下层为低温、低盐水
C.上层为低温、低盐水:下层为高温、高盐水
D.上层为低温、高盐水:下层为高温、低盐水
5.影响黄海冷水团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海底地形 B.大气环流 C.陆地轮廓 D.洋流性质
6.黄海冷水团对黄海渔业资源丰富的影响主要是( )
A.形成寒暖流交汇 B.汇集多种海洋生物
C.造成冷海水上泛 D.提供稳定水流环境
【答案】4.A 5.A 6.B
【解析】4.读图可知,表层海水水温较高,此时应为夏季。夏季,太阳辐射强,浅层海水受太阳辐射影响明显,水温高;夏季由于降水量大,并且注入海域的淡水多,受之影响浅层海水盐度低;而较深层海水受太阳辐射和淡水的影响小,水温低、盐度高。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5.据材料可知,黄海中央水团分布在黄海中央水下洼地区域,冬季时残留在海底洼地中,在增温季节,相对于变性剧烈的上层水和周围的沿岸水,才显现为冷水。因此,形成的主要因素是海底地形,与大气环流、陆地轮廓、洋流性质关系不大,A正确,BCD错误,故选A。
6.冷水团能在夏季保证一定深度的海水处在相对低温高盐的状态,这个水温非常适合虾夷扇贝、海参等等深海养殖作物的生长,同时对附近洄游鱼类的洄游路线也有极大影响,因此可以汇集多种海洋生物,B正确;由黄海冷水团的成因可知,并没有形成寒暖流交汇、造成冷海水上泛、提供稳定水流环境,ACD错误,故选B。
(2024·安徽合肥·模拟预测)海水叶绿素浓度是用于测度浮游生物散布情况、度量海水富营养化水平的重要参数,其浓度越高,说明水质越差。下图示意我国东海多年平均叶绿素浓度空间分布,该分布季节性变化较明显。研究发现,东海外海区域叶绿素浓度与海水温度具有强负相关性,而沿岸地区相关性弱。完成下面小题。
7.推测东海外海区域叶绿素浓度最高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8.东海外海区域叶绿素浓度与海水温度具有强负相关性的主要原因是( )
A.冬季沿海上升流势力强 B.冬季受黄海暖流影响大
C.夏季沿海易形成下降流 D.夏季海水上下层交换少
9.造成东海沿岸地区叶绿素浓度与海水温度相关性弱的主要因素是( )
A.人类活动 B.海水深度 C.太阳辐射 D.海域封闭度
【答案】7.D 8.D 9.A
【解析】7.由材料可知,东海外海区域叶绿素浓度与海水温度具有强负相关性,海水温度越低,叶绿素浓度越高,冬季东海外海区域水温最低,D正确;春季、夏季、秋季海水温度高于冬季,叶绿素浓度较低,ABC错误。所以选D。
8.夏季太阳辐射强,东海表层海水升温快,而深层海水升温慢,海水中易形成温跃层,导致上下层海水交换少,下层海水营养物质难以补充至表层,不利于浮游生物生长,造成叶绿素浓度较低,D正确,C错误;冬季由于温度降低,海水混合度较好,表层海水营养盐含量较高,且冬季东海外海区域水温相对较高,浮游生物生长旺盛,造成叶绿素浓度高,上升流和黄海暖流不是影响叶绿素浓度的主要因素,AB错误。所以选D。
9.东海沿岸地区城市多,人类活动频繁,污水排放多,沿岸地区海水富营养化严重,营养物质较多,浮游生物生长旺盛,叶绿素含量高,故人类活动是影响东海沿岸地区叶绿素浓度的主要因素,海水温度对叶绿素浓度影响减弱,A正确;海水的深度、太阳辐射、海域封闭程度都不是导致叶绿素浓度与海水温度相关性弱的主要因素,BCD错误。所以选A。
(2024·安徽马鞍山·三模)冷平流降雪是指强冷空气经过温暖水面时,将海面蒸腾起来的水汽凝结成雪花形成的降雪。2023年12月20日前后,山东半岛产生强烈的冷平流降雪。图为此次山东积雪深度实况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此次威海市降雪深度大的原因是( )
①东北季风强盛 ②地形抬升作用明显 ③海气温差较大 ④冷暖气团势力相当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此次冷平流对山东半岛北部沿海表层海水性质的影响是( )
A.盐度增加 B.密度增加 C.透明度增加 D.温度增加
【答案】10.C 11.B
【解析】10.结合材料信息可知,冷平流降雪是因为强冷空气经过温暖水面时,将海面蒸腾起来的水汽凝结成雪花形成的降雪,因此海气温差越大,水域面积越宽广,冷空气势力越强会使降雪强度越大。威海降雪量更大的原因是因为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地形抬升作用明显,②③正确,本次天气系统为冷锋,④错误,本次降雪主导风向是西北风,①错误。故选C。
11.结合所学知识,近岸地区的海水盐度受到降雪和入海径流等因素的影响,冷平流降雪使得注入山东半岛北侧海域的淡水增加,降低盐度。影响海水密度的因素主要有温度、盐度和深度,其中表层海水密度与温度的关系最为密切。本次冷平流使得表层海水降温,因此密度增加,同时海水受到扰动,透明度变低。B正确,排除ACD。故选B。
(2024·安徽合肥·二模)白令海是同纬度海洋生物量最高的海域。该海域通常每年11月自诺顿湾开始结冰,3月海冰面积达到最大。2018年3月,白令海海冰面积异常减小,且高生物量海区生物量较往年增多,研究表明该现象主要与阿留申低压中心位置变化有关。图示意2018年3月白令海及周边部分地理要素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相较于白令海峡,诺顿湾海水结冰早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
①潮汐潮差②海水运动速度③纬度位置④海域封闭程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2018年3月白令海海冰面积异常减小的主要原因是阿留申低压中心位置( )
A.偏西,偏北风携带冷空气南下 B.偏西,偏南风携带暖空气北上
C.偏东,偏北风携带冷空气南下 D.偏东,偏南风携带暖空气北上
14.2018年3月白令海高生物量海区生物量较往年增多,主要得益于该处( )
A.海面获得太阳辐射减少 B.洋流在大陆坡处抬升增强
C.入海径流带来养分增多 D.寒暖流交汇强度有所加大
【答案】12.C 13.B 14.B
【解析】12.相较于白令海峡,诺顿湾的纬度更低,但结冰更早,说明与纬度无关(如果受纬度因素的影响,纬度低则结冰晚),③错;诺顿湾位于海湾,海域封闭程度高,海水运动速度较慢,更易结冰,②④正确;而如果考虑潮差,受海湾地形的影响,潮差可能增大,不利于结冰,与材料信息矛盾,①错误。故选C。
13.偏北风携带冷空气南下会造成降温,海冰面积会异常增加,AC错;结合图中白令海和低压中心的位置可知,2018年3月阿留申低压中心位置偏西,诱导偏南风携带暖空气北上,海水温度相对较高,海冰面积异常减小,B正确,D错。故选B。
14.图中洋流向北流动,结合图中等深线信息可知,洋流从等深线3000m急剧过渡到等深线100m,该处应为坡度巨大的大陆坡,洋流在大陆坡处抬升增强,携带营养盐分上升,饵料丰富,形成高生物量海区,B正确;海面获得太阳辐射减少,海水温度下降,不一定导致海洋生物增多,A错;该处位于大洋中部,与入海径流无关,C错;图中信息显示该处并无寒暖流交汇,D错。故选B。
(2024·吉林松原·模拟预测)经向翻转环流是一个大尺度的海洋环流,由温度及盐度的差异所致。在北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的表面海水向北流动,在高纬度海区的固定下沉区下沉,深海冷水向南流动。据测定,3000米深度的海水年龄在北大西洋中部达到了250年。下图示意北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在高纬度海区的固定下沉区,海水结冰会造成未结冰的海水( )
A.盐度升高,密度升高,下沉加剧 B.盐度降低,密度升高,下沉加剧
C.盐度降低,密度升高,下沉减弱 D.盐度升高,密度降低,下沉减弱
16.与表层暖流相比,深层寒流( )
A.体量小,流速快 B.体量小,流速慢 C.体量大,流速快 D.体量大,流速慢
17.深层寒流运动的动力主要是( )
A.海水密度差异 B.海底地形差异 C.潮汐引力差异 D.海水重力差异
【答案】15.A 16.D 17.A
【解析】15.在高纬度的海区,海冰的形成会析出盐分,海水结冰会造成未结冰的海水盐度升高,BC错误,盐度增加促使密度升高,下沉加剧,A正确,D错误。故选A。
16.结合材料,3000米深度的海水年龄在北大西洋中部达到了250年,说明深层寒流的流速远比表层暖流慢,AC错误,根据物质平衡原理,深层寒流速度慢,深层寒流的体量远大于表层暖流,D正确,B错误。故选D。
17.由于深层海水的温度、盐度差异,导致密度差,深层寒流由高密度区域向低密度区域行进,A正确;海底地形、潮汐引力、重力不是促使深层寒流运动的主要动力,BCD错误。故选A。
(2024·江西南昌·二模)下图示意某海域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和密度水平分布,图中斜线为等密度线(单位:g/cm2)。受密度影响海水发生流动,且表层、底层流动趋势相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图示海域位于( )
A.北半球大陆西侧 B.北半球大陆东侧 C.南半球大陆西侧 D.南半球大陆东侧
19.图示海水性质的关联性表现为( )
①盐度随温度下降而下降 ②密度随温度下降而上升
③盐度随密度上升而上升 ④密度随盐度下降而下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海面大气稳定状态下,甲处表层海水流动方向大致向( )
A.北 B.南 C.东 D.西
【答案】18.D 19.D 20.C
【解析】18.图示水温自北向南降低,说明位于南半球,AB错误;图示西侧海域盐度较低,说明西侧有入海径流,则该海域位于南半球大陆东侧,C错误,D正确。故选D。
19.海水盐度的影响因素有降水量与蒸发量、入海径流、洋流、与周围海域的海水交换等,不直接与海水温度相关,且图示为等密度线,无法确定盐度与温度的关系,①错误;读图可知,密度随温度下降而上升,随盐度下降而下降,②④正确;盐度影响密度,密度不影响盐度,③错误。故选D。
20.材料提示:受密度影响海水发生流动。根据密度流的原理,表层海水由密度小的海域流向密度大的海域,读图可知,甲处海水由西北流向东南,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左,使得海水最终表现为向东流,故选C。
(2024·广西·模拟预测)孟加拉湾是位于印度洋东部的边缘海,东、北、西三面为陆地,南部(6°N断面附近)与赤道印度洋连通。孟加拉湾水文状况季节变化显著,图中③④两海区均存在上升流,但两处上升流出现的季节和强度差异显著。下图示意孟加拉湾表层洋流流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7月,①②两海区的盐度差异显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受孟加拉湾向北洋流的影响,①海域盐度较低
B.受阿拉伯海高盐度洋流影响,①海域盐度较高
C.孟加拉湾海域降水量大,②海域盐度较低
D.受陆地径流补给量大,②海域盐度较高
22.判断③④两海区出现上升流的季节和强度的差异( )
A.③夏季,强度较大 B.④夏季,强度较小 C.③冬季,强度较小 D.④冬季,强度较大
【答案】21.B 22.A
【解析】21.7月孟加拉湾洋流呈顺时针运动,①海域受来自阿拉伯海的高盐度洋流影响显著,盐度较高,A错误,B正确;7月孟加拉湾海域降水量大,①②海域均会受此影响盐度降低,据此无法判断盐度差异,C错误;②海域附近有岛屿分布,但受陆地径流补给影响会使②海域盐度降低,D错误。故选B。
22.③海区位于孟加拉湾西岸,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风从陆地吹向海洋,近岸海水缺失,底层海水上升补充,形成上升流,因西南季风势力强,上升流强度大,冬季为东北季风,不会形成上升流,A正确,C错误;④海区位于孟加拉湾东岸,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风从陆地吹向海洋,近岸海水缺失,底层海水上升补充,形成上升流,因东北季风势力弱,上升流强度小,夏季该海域受西南季风影响,不会形成上升流,BD错误。故选A。
(2024·广西河池·二模)上层海洋受异常盐度的影响,出现温跃层(水温在垂向上存在显著差异的水层)顶界深度明显大于密度跃层(海水密度随深度增加而突然变大的水层)顶界深度的现象,产生盐度障碍层,影响局地海—气相互作用。下图为太平洋西部某海域12月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深度变化及盐度障碍层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盐度障碍层最可能出现在( )
A.甲 B.乙 C.丙 D.丁
24.此障碍层对该海域的影响,体现在( )
①提高沿岸地区旱灾发生频次②降低厄尔尼诺对全球的影响
③海水盐度随深度增加而减小④促进附近海域热带气旋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23.B 24.C
【解析】23.根据材料“出现温跃层(水温在垂向上存在显著差异的水层)顶界深度明显大于密度跃层顶界深度的现象,产生盐度障碍层”可知,在垂向上,盐度障碍层温度出现显著差异的顶界深度比密度出现显著差异的顶界深度要大,从图中可以看出,乙处海水温度、盐度和密度随深度的变化曲线中,温度跃层顶界深度明显大于密度跃层顶界深度,说明乙处最可能出现盐度障碍层。故选B。
24. 此盐度障碍层的存在会阻碍海水的上下运动,使该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偏高,降低厄尔尼诺对全球的影响,同时促进附近海域热带气旋发展;并产生上升气流,沿岸地区多降水,①错误,②④正确。障碍层的存在是由于表层海水盐度异常降低,该海域盐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③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24·广西玉林·模拟预测)怀特基急流是出现在赤道印度洋海表面的东向急流,仅在部分季节出现。其产生的大量热、盐和水团纬向再分配对东印度洋热盐环流具有重要作用,并改变印度洋局部气压。厄尔尼诺能改变怀特基急流的强度,进而影响东印度洋表层海水盐度。在厄尔尼诺期间,索马里附近降水增加,水温上升。图示意不同季节赤道附近印度洋表层环流(注:温跃层是位于海面以下100~200m的、温度和密度有巨大变化的一层,是上层的薄暖水层与下层的厚冷水层间出现水温急剧下降的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怀特基急流主要出现的季节可能是( )
①春季(4-5月)②夏季(6-8月)③秋季(10—11月)④冬季(12-2月)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6.怀特基急流发生时,会导致赤道印度洋表层( )
A.东印度洋温跃层加深 B.东印度洋密度变大
C.西印度洋温跃层下降 D.西印度洋海平面上升
27.在厄尔尼诺期间,怀特基急流( )
A.增强导致东印度洋盐度下降 B.增强,导致东印度洋盐度上升
C.减弱,导致东印度洋盐度下降 D.减弱,导致东印度洋盐度上升
【答案】25.D 26.A 27.C
【解析】25.据所学知识,图乙时,索马里洋流由南向北流动,此时阿拉伯海出现的季风洋流形成顺时针流动的环流,可判断图乙为夏季,图丁中,索马里洋由北向南流动,和季风洋流形成逆时针环流,应为为冬季的季风环流。观察图示可知,图中怀特基急流主要出现在甲和丙,乙丁中不存在怀特基急流,则可知其不出现在冬夏季节,故赤道印度洋表层海流的典型特征是在季风转换期春季和秋季(4--5月和10--11月)存在较强的海表面东向急流。综上可知②④错误、①③正确,故选D。
26.由材料可知,怀特基急流是流速较快的急流,则其发生时,赤道中印度洋表层海流流速较大,由此引发的大量水团能够将赤道中印度洋表层暖海水向东输运,从而将赤道中、东印度洋的热量进行重新分配,暖海水向东大量运动,西印度洋表层海水温度相对较低,东印度洋表层海水温度增加,使得赤道东印度洋海平面升高,西印度洋海平面降低,东印度洋温跃层加深,西印度洋温跃层抬升;由于该海域盐度差异较小,密度主要取决于海水温度,则东印度洋温度上升,密度变小,西印度洋密度则变大。综上可知,A对,BCD错。故选A。
27.由材料可知,在厄尔尼诺期间,索马里附近降水增加,水温上升,气压下降,印度洋局部范围内气压差减小,驱动赤道附近洋流自西向东运动的动力减小,会使怀特基急流减弱,AB错误;怀特基急流位于赤道附近,为暖流,其减弱会导致向东印度洋输送的高温、高盐的海水(海水温度越高,蒸发越旺盛,未蒸发海水中含盐量越高,海水盐度越高)减少,D错误,C正确。故选C。
(2024·广西·二模)下图示意1979~2018年1—3月鄂霍次克海平均海冰浓度(单位面积内海冰覆盖率)分布。有研究发现,冬季鄂霍次克海海冰浓度异常与我国气候变化具有相关性,且具有较为明显的滞后效应。完成下面小题。
28.影响1—3月鄂霍次克海平均海冰浓度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
①海水深度 ②海陆分布 ③盛行风向 ④纬度高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9.鄂霍次克海海冰浓度变化可以影响我国气候,主要是因为( )
A.阿留申低压强度发生了变化 B.日本暖流强度发生了变化
C.副热带高压位置发生了变化 D.海面风速大小发生了变化
【答案】28.A 29.A
【解析】28.由图可知,1—3月鄂霍克次海平均海冰浓度呈现出西高东低分布特点。受大陆影响,1—3月鄂霍克次海靠近陆地的海域海水温度更低,更易形成海冰,且靠近陆地的海域海水深度浅,更易结冰,平均海冰浓度高,主要影响因素是海水深度和海陆分布,①②正确。1—3月区域整体均盛行偏北风,近海岸海水偏离海岸,不易结冰,与图示不符,③错。区域同纬度的海区其平均海冰浓度差异明显,且140°E不同纬度海冰浓度差异不大,表明与纬度高低关系不大,④错。故选A。
29.当1—3月鄂霍克次海海冰浓度偏低时(气温偏高),此时北太平洋上的阿留申低压势力更强(气压偏低),加强了与亚洲高压之间的气压差,造成阿留申低压与亚洲高压之间的纬向风增强,亚洲高压与赤道低压之间的经向风受增强的纬向风影响,经向风(冷空气)南下受阻,造成冬春季我国北方气温偏高;而当鄂霍克次海海冰浓度偏高时(气温偏低),阿留申低压势力减弱(气压偏高),与亚洲高压之间气压差减小,亚欧大陆中高纬经向风活动增强,加强了冷空气向我国的输送,造成冬春季我国北方气温偏低,综上分析,A正确。日本暖流较为稳定,其强度变化不大,B错。鄂霍克次海海冰浓度变化对副热带高压位置影响不大,C错。海面风速大小直接与气压差有关,且海面风速的变化对我国陆地气候的变化没有直接影响,D错。故选A。
海—气相互作用
(2024·江西萍乡·二模)正常情况下空气在东太平洋较冷的洋面上下沉,然后沿赤道向西运动,成为赤道信风的一部分。当厄尔尼诺发生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西、偏南,副热带高压南部东风气流易在其西侧转为西南气流。该气流对南海海域洋流及水热交换具有深刻影响。下图示意南海区位。完成下面小题。
1.冬季上升流多发的海区为( )
A.甲海域北部 B.乙海域东部 C.丙海域西部 D.丁海域南部
2.厄尔尼诺发生年份,夏季南海海域( )
A.上升流的强度下降,表层低温范围缩小 B.上升流的强度下降,表层高温范围缩小
C.上升流的强度增加,表层低温范围扩大 D.上升流的强度增加,表层高温范围扩大
【答案】1.A 2.C
【解析】1.甲海域北部冬季受离岸风等因素的影响,深层海水上泛,形成上升流,A正确;其余海域没有体现离岸风作用,BCD错误。故选A。
2.厄尔尼诺发生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发生偏移,南部盛行西南气流,与西南季风叠加,离岸风加强,上升流的强度增加,大量深层低温海水上升,从而使得表层海水低温范围扩大,故选C。
(2024·安徽安庆·二模)拉尼娜现象影响西太平洋副高,造成我国广大地区的天气异常。下图示意拉尼娜现象发生时太平洋西部局部地区环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拉尼娜现象发生时,西太平洋副高( )
A.加强,偏东偏南 B.减弱,偏东偏南 C.加强,偏西偏北 D.减弱,偏西偏北
4.拉尼娜现象对我国的影响是( )
A.春季西北雾霾 B.夏季华北暴雨 C.秋季西南阴雨 D.冬季华南温暖
【答案】3.C 4.B
【解析】3.拉尼娜现象发生时,赤道西太平洋海区温度异常偏高,气压更低,暖水区与西太平洋副高所在海域之间的经向环流得到加强,致使西太平洋副高势力偏强,并引起其西伸北进,西太平洋副高偏西偏北,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拉尼娜现象主要影响我国东部地区的气候,A错误;“拉尼娜”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中心相对正常年份位置偏北,导致中因锋面雨带长期停留在北方,北方降水增多甚至出现暴雨,B正确;秋季西南阴雨天气与准静止锋有关,与拉尼娜现象无关,C错误;低纬度西太平洋比正常年份温度增高,亚洲东部南北温差更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变大,更有利于高纬度冷空气南下,加剧华南地区冬季寒冷,D错误。故选B。
(2024·吉林长春·模拟预测)中国气象局11月11日发布消息称,根据国家气候中心最新监测,一次中等强度厄尔尼诺事件已经形成,并将持续到明年春季。受其影响,并叠加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2023年全球平均气温或将打破2016年最暖年记录。预计今冬到明春我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但阶段性冷空气活跃,复合型气象灾害风险加大。完成下面小题。
5.由此可知,2023年11月( )
A.鱼类灭绝 B.巴西农业病虫害压力减轻
C.华北地区冬季风减弱 D.美国加州山火风险加剧
6.此次厄尔尼诺持续期间我国南方可能出现的复合型气象灾害有( )
A.台风+强降雨 B.雨雪+冰冻 C.强降雨+滑坡 D.雨雪+病虫害
【答案】5.C 6.B
【解析】5.尔尼诺现象出现时,东南信风减弱,秘鲁寒流的上升流减弱甚至消失,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海区海水温度异常偏高,而赤道太平洋西岸海水温度异常偏低,冬季形成的低压势力减弱,导致亚欧大陆高压中心与西太平洋低压中心之间气压梯度减小,冬季风势力减弱,从而出现暖冬现象,C错误;大量鱼类因无法适应海水变暖大规模死亡,渔业资源减少,但是不会灭绝,A错误;厄尔尼诺引起的气候异常,可能导致病虫害的爆发,巴西农业病虫害压力加大,B错误;东南信风减弱,赤道太平洋中东部被带离的海水减少,使得美国加州沿岸寒流势力减弱,降水增多,山火风险降低,D错误。故选C。
6.此次厄尔尼诺持续期间为我国冬季,出现台风+强降雨、强降雨+滑坡的概率小,AC错误;阶段性冷空气活跃,我国南方可能出现的复合型气象灾害有雨雪+冰冻,气温低,病虫害减少,B正确,D错误;故选B。
(2024·全国·模拟预测)马六甲海峡(下图)位于苏门答腊岛与马来半岛之间,北接安达曼海。受气压带、风带及海陆轮廓的影响,海峡内表层洋流全年总体微弱,但年内不同季节洋流流向和流量差异大。完成下面小题。
7.马六甲海峡所在区域洋流总体微弱的原因是( )
A.植被稀疏 B.海底起伏 C.气流上升 D.海域开阔
8.马六甲海峡表层洋流补给安达曼海最多的时段是( )
A.12月—次年2月 B.3月—5月 C.6月—8月 D.9月—11月
【答案】7.C 8.A
【解析】7.马六甲海峡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其所在区域水热条件优越,植被茂密,A错误;海底起伏对表层洋流影响小,B错误;马六甲海峡地处赤道附近,年内多受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多上升气流,风力微弱,洋流微弱,C正确;马六甲海峡位于苏门答腊岛与马来半岛之间,海域相对狭窄,D错误。故选C。
8.结合所学知识,12月一次年2月,马六甲海域盛行东北风,在东北风的吹拂下,马六甲海峡表层洋流大致自东向西流向安达曼海,故此时段马六甲海峡表层洋流补给安达曼海最多,A正确,BCD可排除。故选A。
(2024·安徽·二模)北冰洋穿极流起源于波弗特海附近,经过北冰洋中部并最终汇入冰岛北部海域。北冰洋穿极流全年存在,其形成及强弱与波弗特海海域常年存在的高气压以及冰岛附近的低气压密切相关。下图为北冰洋洋流模式图。完成下面小题。
9.推断穿极流强盛的季节为(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0.与甲海域相比,乙海域( )
①水温高②气压高③密度大④降水多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9.D 10.C
【解析】9.材料中指出穿极流强弱与波弗特海海域常年存在的高气压以及冰岛附近的低气压密切相关,冬季时波弗特海海域常年存在的高气压势力强(冰面广、气温低),冰岛附近的低气压势力强(亚洲高压切断副极地低压带),两地区气压差异大,风力大,穿极流强盛,故选D。
10.从图中可以看出,乙海域附近处于寒暖流交汇处,且有强大的北大西洋暖流,使其水温较高,密度较小,气压较低,降水较多,①④正确,②③错误;故选C。
(2024·吉林·三模)南海海平面海拔高度季节变化显著,且在不同海域位置表现差异明显。下图为南海位置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导致南海海平面升降出现季节异常的主要因素是( )
A.季风洋流 B.海水温度 C.海水盐度 D.海水密度
12.冬季受海平面升降危害最大的海域在图示海域的( )
A.东部 B.西部 C.南部 D.北部
【答案】11.A 12.C
【解析】11.导致南海海平面升降出现季节异常的主要因素是季风环流。夏季受夏季风影响,海水涌向南海,海平面上升,冬季受冬季风影响,海水从南海流往其它海区,海平面下降,A正确。海水温度、海水盐度、海水密度对海平面的升降影响很小,BCD错误。故选A。
12.冬季受海平面升降危害最大的海域在图示海域的南部,冬季受西北季风影响,海水涌向南海南部,导致南海海平面上升,南部珊瑚岛众多,海拔较低,容易淹没南海南部的低洼珊瑚岛礁,C正确。相对而言,东部珊瑚岛礁较少,北部和西部受冬季风导致海平面上升的影响较小,ABD错误。故选C。
13.(2024·广西柳州·三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1月11日,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牵头,全球16个研究单位组成的国际研究团队发布2023年的全球海洋环境变化研究报告。报告指出,2023年全球年平均海表温度、海洋温度的空间不均匀性等均为有现代仪器记录以来最高的一年。从当年5月开始,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持续异常升高,在监测海区测出的海温高出距平(0.5°以上。报告的数据还显示,全球各海域“咸变咸、淡变淡”的盐度空间变化持续,而2023年地中海和西太平洋5°~10°N的热带辐合带海域盐度与常年比较存在差异。
(1)推测2023年全球出现的特殊气候异常现象并说明推测依据。
(2)分别推测2023年地中海和西太平洋5°~10°N的热带辐合带海域盐度与常年比较的差异,并简述推测理由。
(3)论述海表温度升高对海洋及全球生态环境消极影响。
【答案】(1)厄尔尼诺现象发生。从5月开始,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持续异常升高,高出距平0.5°以上。
(2)地中海盐度上升,因海水温度升高,蒸发旺盛,盐度上升。西太平洋5°~10°N的热带辐合带海域盐度上升,在厄尔尼诺事件期间(,沃克环流的向上分支进入热带太平洋中部,导致)西太平洋降雨减少,海水盐度增加。
(3)海表温度升高,海水的热胀冷缩以及极地冰川融化加速,增加了海洋的体积和质量,使海平面不断升高,这给近海沿线的岛屿和沿海城市带来了威胁,可能导致海岸侵蚀加剧以及沿海生物栖息地破坏。海表温度上升破坏了陆地与海洋之间的热量平衡关系,导致了海洋蒸发量的增加,进一步注入更多的水蒸气到大气中,形成了正反馈的循环,致陆地的气温升高速度,加快加剧了全球的变暖。在海表温度不断上升的情况下,也会导致海底甲烷释放,使温室效应发展的速度会更快。海表温度上升,对大气运动产生重要影响,导致极端天气现象增多及全球气候变化。首先,海洋表面升高,热带气旋(台风、飓风等)的频次和强度可能会增加,给那些位于热带气旋路径上的地区带来巨大的威胁。其次,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热储存库,其温度变化可能改变全球大气循环系统,这可能导致些地区降雨量的变化、干旱和洪涝灾害的增多,进而对全球气候产生深远影响。海表温度上升及其对降水分布等气候环境的影响,导致不同空间海区海水盐度发生变化,出现“咸变咸、淡变淡”变化趋势。海表温度、盐度及气候的变化,可能洋流被切断或打乱,影响局部地区的海洋循环和热量平衡,对季风产生影响,进而进一步影响气候变化。海表温度上升,储存的氧分就会减少,部分海域会出现了缺氧的“死亡地带”,海洋动物无法生存。也将引发海洋生物的种群和生态系统会发生迁移。对人类的海水养殖和海水捕.捞产生较大影响。在温暖、缺氧的水中,某些有毒藻类会爆炸式地繁殖。它们的毒素让鱼类和其它海洋生物大批死亡。海水升温,使更多的二氧化碳溶解于表层海水中,海水pH值降低,海水“变酸”,对海水的化学组成以及依靠海水的生态系统产生显著的连锁反应。贝类、珊瑚和海胆等生物因此丧失体内和体外骨骼的再生能力,从而破坏整个珊瑚礁生态系统,并对海水的沉积环境构成影响。
【详解】(1)由材料可知,2023年5月份开始,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持续异常升高,高出距平0.5℃以上,与厄尔尼诺现象的表现一致,推测2023年全球可能出现厄尔尼诺现象。
(2)受全球变暖的影响,地中海的水文升高,海水蒸发量增大,水汽蒸发,盐度升高。西太平洋5°~10°N的热带辐合带海域的盐度变化与厄尔尼诺现象关系较大,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中东太平洋海域温度升高,下沉气流减弱,上升气流增强,导致东北信风减弱,西太平洋海域的温度降低,上升气流减弱,降水减少,降雨对海水的稀释作用减弱,导致西太平洋海域的海水盐度升高。
(3)海表温度升高受全球变暖的影响,所造成的影响与全球变暖的影响类似,温度升高,海水体积膨胀,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可能会淹没沿海低地,海岸线受侵蚀作用增强,造成海岸线后退,同时破坏沿海地区的栖息环境,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海表温度升高,破坏了陆地与海洋之间的热量平衡关系,导致了海洋蒸发量的增加,向海洋上空输送的水汽增多,增强了海上内循环与海陆间水循环,形成了正反馈的循环,致陆地的气温升高速度,加快加剧了全球的变暖。。海表温度升高,海水密度变小,海底的甲烷更多的被释放,温室气体排放增多,且海表温度升高,向大气输送的热量也会增加,全球变暖加剧。海表温度上升,输送给大气的热量增多,对大气运动产生重要影响,导致极端天气现象增多及全球气候变化。首先,海表温度升高,热带和副热带海区的大气受热上升更加强烈,更有利于台风的形成,台风、飓风的次数与强度均增大,给台风移动路径上的区域造成威胁。其次,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热储存库,其温度变化可能改变全球大气循环系统,海表温度变化对所在区域的蒸发量与降水量均造成影响,这可能导致些地区降雨量的变化、干旱和洪涝灾害的增多,进而对全球气候产生深远影响。海表温度上升及其对降水分布等气候环境的影响,导致不同空间海区海水盐度发生变化,出现“咸变咸、淡变淡”变化趋势。降水少的海域,由于蒸发量增大,盐度升高;降水多的海域,水汽供给增多,降水量变得更多,海水盐度降低。海水温度变化改变了部分区域的鱼类的栖息环境,温度变化导致当地的鱼类死亡,影响渔业资源。海表温度升高,使得海洋与大陆的热力性质差异发生变化,影响季风的形成与强度变化,从而对季风区的降水产生影响。海表温度升高,导致海水中的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多。氧气含量下降严重的海域,海洋生物可能因缺氧导致死亡或者迁徙至其他海域,所在海域生物量降低,形成“死亡地带”,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及人类的海水养殖和海洋捕捞产业的发展。海水温度升高,使更多的二氧化碳溶解于表层海水中,海水pH值降低,海水酸化,对海水的化学组成以及依靠海水的生态系统产生显著的连锁反应,影响珊瑚、贝类等生物的体外骨骼生长,影响海洋生物的生长,破坏珊瑚礁生态系统,并对海水的沉积环境构成影响。2024年高考地理模拟试题分类汇编:水的运动
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
(2024·广西南宁·二模)蓝水是指河流、湖泊和地下含水层中的水。绿水是指储存在土壤中并通过蒸发(蒸腾)释放到大气中的水汽。绿水系数是绿水资源量与水资源总量的比值,可用于评价流域蓝绿水资源分布。乌江流域是长江的一级支流,是典型的山地流域。图分别示意全流域丰水年、枯水年的水资源量及其年内分配情况。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判断,乌江流域的水资源量( )
A.丰水年绿水极大值时间比蓝水早
B.丰水年蓝水季节变化较绿水大
C.枯水年绿水的变化与降水无关
D.枯水年蓝水与绿水的变化一致
2.经监测发现,近年来乌江流域绿水水资源系数呈上升趋势,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
A.退耕还林 B.降水增多
C.修建水库 D.气候变暖
(2024·江西萍乡·二模)莫诺纳湖位于美国的五大湖区,平均湖深22米。每年冬春季,莫诺纳湖都要经历一次湖水温度分异和底层水温骤升事件。据研究,莫诺纳湖冬季存在盐径流注入,与周边水体混合慢,近年来盐径流含盐量不断增加。下图示意2020年1~5月莫诺纳湖底表层湖水水温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3.引起莫诺纳湖湖水温度分异和底层水温骤升的主要原因是( )
①湖面结冰②径流减少③气候回暖④大风天气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未来冬季盐径流含盐量继续不断增加,整体上会使得莫诺纳湖( )
A.湖泊咸淡性质转变 B.水温分异时间缩短
C.底层水温提前骤升 D.底层水温骤升放缓
(2024·吉林·三模)中国某淡水湖多年平均降水量70mm,湖面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170mm。下图为该湖泊多年平均水位年内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该湖泊是( )
A.博斯腾湖 B.长白山天池 C.鄱阳湖 D.青海湖
6.4月份该湖泊的补给水源主要是( )
A.积雪融水 B.大气降水 C.冰川融水 D.地下水
7.该湖泊主要的输出方式是( )
A.蒸发 B.下渗 C.地表径流 D.地下径流
(2024·黑龙江大庆·三模)纳木错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大湖,最大水深达120米,是喜马拉雅运动凹陷形成的巨大湖盆。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8.纳木错是( )
A.淡水湖 B.微咸水湖 C.高盐水湖 D.冰蚀湖
9.五十年来,纳木错面积变化最大的方向可能是( )
A.东 B.南 C.西 D.北
(2024·黑龙江牡丹江·二模)岩溶碳汇是指碳酸盐岩在风化侵蚀过程中消耗大气和土壤孔隙中的CO2,将其以HCO3–(可溶性物质)等形式转移到水中。水循环影响岩溶碳汇。广西某河流从上游到下游以地表河、地下河的形式交替出现,流域上游的岩石为非碳酸盐岩。水体化学性质受大气降水、蒸发、水温、水-岩相互作用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下图为该流域内四类水体分布示意图,下表为四类水体的化学性质统计数据。
水体 Ca2+浓度 (mg/L) HCO3–浓度 (mg/L) pH值
外源水(①) 9.38 39.75 7.24
外源水补给的地表水(②) 38.62 119.65 7.56
外源水补给的岩溶地下河(③) 47.33 146.19 7.82
岩溶地下水(④) 91.06 270.99 7.41
注:外源水,是指从非碳酸盐岩地区进入碳酸盐岩地区的水流。
10.流域内③的水位实时动态变化大,下列原因合理的是( )
A.以裂隙式补给为主 B.降水量大且季节变化大
C.以灌入式补给为主 D.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差
11.关于水体性质的特征和成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外源水对碳酸岩的溶蚀能力较弱 B.②中Ca2+浓度小于③,主要因为蒸发旺盛
C.河流中的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外源水 D.水体中HCO3-的含量,夏季大于冬季
12.关于岩溶碳汇,说法正确的是( )
A.岩溶碳汇具有不稳定性 B.②的碳汇量大于④
C.碳汇增长潜力最小的是外源水 D.加快③的流动速度可增强其碳汇能力
13.(2024·广西·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麦克默多干谷位于南极洲麦克默多湾以西山区,年平均气温-30℃,大约有200万年没有降雨。该地有盐度较高的唐胡安湖,平均盐度超过40%,湖泊面积仅约0.03平方千米,湖水较浅,但常年有水,从未干涸。湖区周围地表有大量含盐矿物,湖底可见盐类结晶体。含盐矿物容易发生潮解(潮解是某些固体物质从空气中吸收或吸附水分,逐渐变成液体的现象)。下图示意麦克默多干谷地理位置及唐胡安湖地质剖面。
(1)分析唐胡安湖常年有水,从未干涸的原因。
(2)说明唐胡安湖湖水中盐类物质的迁移过程。
14.(2024·江西·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黑河发源于祁连山北麓,干流全长928km,以莺落峡、正义峡为界,分为上、中、下游,上游位于祁连山区,多森林草原,中游河流冲积平原分布有灌溉绿洲农业和林业,下游分布荒漠、灌木林等植被。下图示意黑河流域地理位置,下表示意黑河流域不同站点多年平均降水量与蒸发量。有研究表明,近年来黑河中游蒸发量呈减小趋势。
分区 站名 位置 蒸发量(mm) 站点高程(m) 降水量(mm)
上游 扎马什克 祁连 755.9 2810 447.9
祁连 祁连 778.6 2590 410.8
肃南 肃南 853.5 2312 273.4
瓦房城 肃南 828.4 2300 461.8
双树寺 民乐 965.8 2410 398.4
李桥 山丹 807.7 2150 290.1
中游 莺落峡 甘州 1372.2 1700 184.0
高崖 临泽 1514.4 1420 127.3
下游 正义峡 高台 1651.0 1280 70.9
(1)说明黑河不同河段蒸发量变化特点,并指出其主要影响因素。
(2)黑河流域整体年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但多年径流量较稳定,试分析其原因。
(3)推测目前黑河不同河段流量变化特点,并说明理由。
(4)试解释近年来黑河中游蒸发量呈减小趋势的原因。
15.(2024·安徽安庆·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罗布泊曾是我国第二大咸水湖,主要由塔里木河流入而成,现已完全干涸。罗布泊某研究区地下200-500m层段含钾卤水富集,在青藏高原隆起及周边构造运动影响下,塔里木盆地西部海相含盐地层抬升剥蚀、淋溶,经塔里木河携带溶滤盐类物质补给罗布泊(溶滤作用是指在地下水作用下,岩土中的一部分可溶物质转入到地下水中的过程),成为该层段卤水钾的重要来源。研究发现,罗布泊地下卤水中钾的化学性质与海水中钾的化学性质相似。下图示意罗布泊与塔里木盆地周边地形。
(1)从水量平衡角度,分析罗布泊干涸的原因。
(2)结合材料,试从罗布泊地下钾(盐)的汇集过程证明其来源于海洋。
海水的性质
(2024·江西·二模)研究表明,中美地峡西侧海域受赤道逆流影响,存在季节性暖池(多年平均海水表层温度大于28°C的暖海区)。受各种因素影响,中美地峡两侧海面温度季节和空间差异较大。下图示意某年1月一次冷空气南下过程中中美地峡东西两侧海域表层海水温度的空间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1.中美地峡两侧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差异较大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图中甲、乙两处表层海水温度与周边海域差异明显,主要原因是( )
A.陆地风势力强 B.海域较为封闭
C.汇入径流较多 D.寒流影响显著
3.与冬季相比,夏季中美地峡东、西两侧海域表层海水( )
A.东侧海域表层海水盐度升高 B.西侧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升高
C.西侧海域的渔获量全年最多 D.东侧海域表层海水密度变大
(2024·吉林长春·模拟预测)黄海中央水团分布在黄海中央水下洼地区域,分为性质不同的上、下两层,两者之间出现明显的温跃层。温跃层仅位于海面下20m—30m,远浅于海面下100m—200m的全球平均水平。下图为黄海中部海区某月海水湿度垂直结构图。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4.对于黄海中央水团上、下层海水性质推测正确的是( )
A.上层为高温、低盐水:下层为低温、高盐水
B.上层为高温、高盐水:下层为低温、低盐水
C.上层为低温、低盐水:下层为高温、高盐水
D.上层为低温、高盐水:下层为高温、低盐水
5.影响黄海冷水团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海底地形 B.大气环流 C.陆地轮廓 D.洋流性质
6.黄海冷水团对黄海渔业资源丰富的影响主要是( )
A.形成寒暖流交汇 B.汇集多种海洋生物
C.造成冷海水上泛 D.提供稳定水流环境
(2024·安徽合肥·模拟预测)海水叶绿素浓度是用于测度浮游生物散布情况、度量海水富营养化水平的重要参数,其浓度越高,说明水质越差。下图示意我国东海多年平均叶绿素浓度空间分布,该分布季节性变化较明显。研究发现,东海外海区域叶绿素浓度与海水温度具有强负相关性,而沿岸地区相关性弱。完成下面小题。
7.推测东海外海区域叶绿素浓度最高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8.东海外海区域叶绿素浓度与海水温度具有强负相关性的主要原因是( )
A.冬季沿海上升流势力强 B.冬季受黄海暖流影响大
C.夏季沿海易形成下降流 D.夏季海水上下层交换少
9.造成东海沿岸地区叶绿素浓度与海水温度相关性弱的主要因素是( )
A.人类活动 B.海水深度 C.太阳辐射 D.海域封闭度
(2024·安徽马鞍山·三模)冷平流降雪是指强冷空气经过温暖水面时,将海面蒸腾起来的水汽凝结成雪花形成的降雪。2023年12月20日前后,山东半岛产生强烈的冷平流降雪。图为此次山东积雪深度实况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此次威海市降雪深度大的原因是( )
①东北季风强盛 ②地形抬升作用明显 ③海气温差较大 ④冷暖气团势力相当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此次冷平流对山东半岛北部沿海表层海水性质的影响是( )
A.盐度增加 B.密度增加 C.透明度增加 D.温度增加
(2024·安徽合肥·二模)白令海是同纬度海洋生物量最高的海域。该海域通常每年11月自诺顿湾开始结冰,3月海冰面积达到最大。2018年3月,白令海海冰面积异常减小,且高生物量海区生物量较往年增多,研究表明该现象主要与阿留申低压中心位置变化有关。图示意2018年3月白令海及周边部分地理要素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相较于白令海峡,诺顿湾海水结冰早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
①潮汐潮差②海水运动速度③纬度位置④海域封闭程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2018年3月白令海海冰面积异常减小的主要原因是阿留申低压中心位置( )
A.偏西,偏北风携带冷空气南下 B.偏西,偏南风携带暖空气北上
C.偏东,偏北风携带冷空气南下 D.偏东,偏南风携带暖空气北上
14.2018年3月白令海高生物量海区生物量较往年增多,主要得益于该处( )
A.海面获得太阳辐射减少 B.洋流在大陆坡处抬升增强
C.入海径流带来养分增多 D.寒暖流交汇强度有所加大
(2024·吉林松原·模拟预测)经向翻转环流是一个大尺度的海洋环流,由温度及盐度的差异所致。在北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的表面海水向北流动,在高纬度海区的固定下沉区下沉,深海冷水向南流动。据测定,3000米深度的海水年龄在北大西洋中部达到了250年。下图示意北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在高纬度海区的固定下沉区,海水结冰会造成未结冰的海水( )
A.盐度升高,密度升高,下沉加剧 B.盐度降低,密度升高,下沉加剧
C.盐度降低,密度升高,下沉减弱 D.盐度升高,密度降低,下沉减弱
16.与表层暖流相比,深层寒流( )
A.体量小,流速快 B.体量小,流速慢
C.体量大,流速快 D.体量大,流速慢
17.深层寒流运动的动力主要是( )
A.海水密度差异 B.海底地形差异 C.潮汐引力差异 D.海水重力差异
(2024·江西南昌·二模)下图示意某海域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和密度水平分布,图中斜线为等密度线(单位:g/cm2)。受密度影响海水发生流动,且表层、底层流动趋势相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图示海域位于( )
A.北半球大陆西侧 B.北半球大陆东侧 C.南半球大陆西侧 D.南半球大陆东侧
19.图示海水性质的关联性表现为( )
①盐度随温度下降而下降 ②密度随温度下降而上升
③盐度随密度上升而上升 ④密度随盐度下降而下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海面大气稳定状态下,甲处表层海水流动方向大致向( )
A.北 B.南 C.东 D.西
(2024·广西·模拟预测)孟加拉湾是位于印度洋东部的边缘海,东、北、西三面为陆地,南部(6°N断面附近)与赤道印度洋连通。孟加拉湾水文状况季节变化显著,图中③④两海区均存在上升流,但两处上升流出现的季节和强度差异显著。下图示意孟加拉湾表层洋流流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7月,①②两海区的盐度差异显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受孟加拉湾向北洋流的影响,①海域盐度较低
B.受阿拉伯海高盐度洋流影响,①海域盐度较高
C.孟加拉湾海域降水量大,②海域盐度较低
D.受陆地径流补给量大,②海域盐度较高
22.判断③④两海区出现上升流的季节和强度的差异( )
A.③夏季,强度较大 B.④夏季,强度较小
C.③冬季,强度较小 D.④冬季,强度较大
(2024·广西河池·二模)上层海洋受异常盐度的影响,出现温跃层(水温在垂向上存在显著差异的水层)顶界深度明显大于密度跃层(海水密度随深度增加而突然变大的水层)顶界深度的现象,产生盐度障碍层,影响局地海—气相互作用。下图为太平洋西部某海域12月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深度变化及盐度障碍层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盐度障碍层最可能出现在( )
A.甲 B.乙 C.丙 D.丁
24.此障碍层对该海域的影响,体现在( )
①提高沿岸地区旱灾发生频次②降低厄尔尼诺对全球的影响
③海水盐度随深度增加而减小④促进附近海域热带气旋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024·广西玉林·模拟预测)怀特基急流是出现在赤道印度洋海表面的东向急流,仅在部分季节出现。其产生的大量热、盐和水团纬向再分配对东印度洋热盐环流具有重要作用,并改变印度洋局部气压。厄尔尼诺能改变怀特基急流的强度,进而影响东印度洋表层海水盐度。在厄尔尼诺期间,索马里附近降水增加,水温上升。图示意不同季节赤道附近印度洋表层环流(注:温跃层是位于海面以下100~200m的、温度和密度有巨大变化的一层,是上层的薄暖水层与下层的厚冷水层间出现水温急剧下降的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怀特基急流主要出现的季节可能是( )
①春季(4-5月)②夏季(6-8月)③秋季(10—11月)④冬季(12-2月)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6.怀特基急流发生时,会导致赤道印度洋表层( )
A.东印度洋温跃层加深 B.东印度洋密度变大
C.西印度洋温跃层下降 D.西印度洋海平面上升
27.在厄尔尼诺期间,怀特基急流( )
A.增强导致东印度洋盐度下降 B.增强,导致东印度洋盐度上升
C.减弱,导致东印度洋盐度下降 D.减弱,导致东印度洋盐度上升
(2024·广西·二模)下图示意1979~2018年1—3月鄂霍次克海平均海冰浓度(单位面积内海冰覆盖率)分布。有研究发现,冬季鄂霍次克海海冰浓度异常与我国气候变化具有相关性,且具有较为明显的滞后效应。完成下面小题。
28.影响1—3月鄂霍次克海平均海冰浓度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
①海水深度 ②海陆分布 ③盛行风向 ④纬度高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9.鄂霍次克海海冰浓度变化可以影响我国气候,主要是因为( )
A.阿留申低压强度发生了变化 B.日本暖流强度发生了变化
C.副热带高压位置发生了变化 D.海面风速大小发生了变化
海—气相互作用
(2024·江西萍乡·二模)正常情况下空气在东太平洋较冷的洋面上下沉,然后沿赤道向西运动,成为赤道信风的一部分。当厄尔尼诺发生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西、偏南,副热带高压南部东风气流易在其西侧转为西南气流。该气流对南海海域洋流及水热交换具有深刻影响。下图示意南海区位。完成下面小题。
1.冬季上升流多发的海区为( )
A.甲海域北部 B.乙海域东部 C.丙海域西部 D.丁海域南部
2.厄尔尼诺发生年份,夏季南海海域( )
A.上升流的强度下降,表层低温范围缩小 B.上升流的强度下降,表层高温范围缩小
C.上升流的强度增加,表层低温范围扩大 D.上升流的强度增加,表层高温范围扩大
(2024·安徽安庆·二模)拉尼娜现象影响西太平洋副高,造成我国广大地区的天气异常。下图示意拉尼娜现象发生时太平洋西部局部地区环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拉尼娜现象发生时,西太平洋副高( )
A.加强,偏东偏南 B.减弱,偏东偏南 C.加强,偏西偏北 D.减弱,偏西偏北
4.拉尼娜现象对我国的影响是( )
A.春季西北雾霾 B.夏季华北暴雨 C.秋季西南阴雨 D.冬季华南温暖
(2024·吉林长春·模拟预测)中国气象局11月11日发布消息称,根据国家气候中心最新监测,一次中等强度厄尔尼诺事件已经形成,并将持续到明年春季。受其影响,并叠加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2023年全球平均气温或将打破2016年最暖年记录。预计今冬到明春我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但阶段性冷空气活跃,复合型气象灾害风险加大。完成下面小题。
5.由此可知,2023年11月( )
A.鱼类灭绝 B.巴西农业病虫害压力减轻
C.华北地区冬季风减弱 D.美国加州山火风险加剧
6.此次厄尔尼诺持续期间我国南方可能出现的复合型气象灾害有( )
A.台风+强降雨 B.雨雪+冰冻 C.强降雨+滑坡 D.雨雪+病虫害
(2024·全国·模拟预测)马六甲海峡(下图)位于苏门答腊岛与马来半岛之间,北接安达曼海。受气压带、风带及海陆轮廓的影响,海峡内表层洋流全年总体微弱,但年内不同季节洋流流向和流量差异大。完成下面小题。
7.马六甲海峡所在区域洋流总体微弱的原因是( )
A.植被稀疏 B.海底起伏 C.气流上升 D.海域开阔
8.马六甲海峡表层洋流补给安达曼海最多的时段是( )
A.12月—次年2月 B.3月—5月
C.6月—8月 D.9月—11月
(2024·安徽·二模)北冰洋穿极流起源于波弗特海附近,经过北冰洋中部并最终汇入冰岛北部海域。北冰洋穿极流全年存在,其形成及强弱与波弗特海海域常年存在的高气压以及冰岛附近的低气压密切相关。下图为北冰洋洋流模式图。完成下面小题。
9.推断穿极流强盛的季节为(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0.与甲海域相比,乙海域( )
①水温高②气压高③密度大④降水多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024·吉林·三模)南海海平面海拔高度季节变化显著,且在不同海域位置表现差异明显。下图为南海位置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导致南海海平面升降出现季节异常的主要因素是( )
A.季风洋流 B.海水温度 C.海水盐度 D.海水密度
12.冬季受海平面升降危害最大的海域在图示海域的( )
A.东部 B.西部 C.南部 D.北部
13.(2024·广西柳州·三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1月11日,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牵头,全球16个研究单位组成的国际研究团队发布2023年的全球海洋环境变化研究报告。报告指出,2023年全球年平均海表温度、海洋温度的空间不均匀性等均为有现代仪器记录以来最高的一年。从当年5月开始,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持续异常升高,在监测海区测出的海温高出距平(0.5°以上。报告的数据还显示,全球各海域“咸变咸、淡变淡”的盐度空间变化持续,而2023年地中海和西太平洋5°~10°N的热带辐合带海域盐度与常年比较存在差异。
(1)推测2023年全球出现的特殊气候异常现象并说明推测依据。
(2)分别推测2023年地中海和西太平洋5°~10°N的热带辐合带海域盐度与常年比较的差异,并简述推测理由。
(3)论述海表温度升高对海洋及全球生态环境消极影响。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