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地理模拟试题分类汇编: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新七省高考专用)(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高考地理模拟试题分类汇编: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新七省高考专用)(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5-28 22:45:39

文档简介

2024年高考地理模拟试题分类汇编: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024·贵州黔东南·二模)菲利普岛面积为100km ,是以神仙小企鹅(世界濒危物种,性胆怯,体型最小,身高仅30cm左右)闻名于世的度假胜地,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野生企鹅自然生态保护基地。白天神仙小企鹅离岛,游到离岸100~200km的深海觅食,四五天后,神仙小企鹅等天黑后再登岛。图示意菲利普岛地理位置。完成下面小题。
1.神仙小企鹅的觅食地区最可能位于( )
A.甲 B.乙 C.丙 D.丁
2.为保护神仙小企鹅的栖息环境,岛上宜采取的措施是( )
A.限制游客人数 B.严禁人为光源
C.鼓励岛上投食 D.增加森林植被
3.岛上规定所有游客一律禁止拍照和摄像,其目的主要是避免( )
A.暴露企鹅行踪 B.影响企鹅繁殖
C.企鹅受到惊吓 D.诱发企鹅疾病
【答案】1.D 2.A 3.D
【解析】1.据材料可知,白天神仙小企鹅离开菲利普岛,游到离岸100~200km的深海觅食,四五天后,神仙小企鹅等天黑后再登岛。读图可知,丁地距离菲利普岛100~200km,且远离大陆,属于深海,D正确;甲
海域距离菲利普岛超过200km,且甲海域距离大陆较近,海域较浅,A错误;乙位于半岛,不属于海域,C错误;丙位于海湾,距菲利普岛较近,且水深较浅,C错误,故选D。
2.限制游客人数可减少游客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可以更好的保护神仙小企鹅的栖息环境,A正确;严禁人为光源会影响居民正常生活,B错误;鼓励岛上投食会影响小企鹅的健康,C错误;小企鹅栖息地是海滩,增加森林植被不能保护小企鹅的栖息环境,D错误,故选A。
3.拍照和摄像会有闪光灯,闪光灯对企鹅眼睛有伤害,严重可导致企鹅失明,因此其目的主要是避免诱发企鹅疾病,与暴露企鹅行踪、影响企鹅繁殖、企鹅受到惊吓关系不大,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024·贵州黔东南·二模)土壤水分承载力是土壤水资源承载植被的能力。某课题小组对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柠条生态林进行了长期试验研究(如图),目前试验地柠条林丛密度为8700丛/hm 。完成下面小题。
4.从土壤水分承载力角度分析,目前该柠条林试验地最宜( )
A.补栽300丛/hm B.疏伐300丛/hm
C.补栽1500丛/hm D.疏伐1500丛/hm
5.若维持现有丛密度,该区域短期内( )
A.水土保持较好 B.植被大量落叶
C.植被缺氧烂根 D.生态效益降低
【答案】4.D 5.B
【解析】4.由图可知,当试验地柠条林丛密度在大于约7200丛/hm 时,土壤水分补给小于土壤水分消耗,会影响柠条林的正常生长。目前试验地柠条林丛密度为8700丛/hm ,因此该地柠条林试验地最宜疏伐1500丛/hm ,D正确,ABC错。故选D。
5.读图可知,当试验地柠条林丛密度在约7200丛/hm 时,可以维持该试验地土壤水分收支平衡,即该地土壤水分可以承载的柠条林丛密度最大值约7200丛/hm 。而目前试验地柠条林丛密度为8700丛/hm ,因此柠条林在短期内会因土壤水分供给不足导致营养供应不足,从而出现柠条林大量落叶的现象,B正确;土壤水分不足时,土壤孔隙增加,土壤空气增加,植被不会出现缺氧烂根现象,C错;试验地柠条林的水土保
持等生态效益不是短期内可以体现出来的,AD与题意不符。故选B。
(2024·广西柳州·三模)来达诺尔湖位于内蒙古高原东南部,面积约219km 。有学者经研究认为该湖周边地区自全新世以来,形成了5级湖成阶地,并绘制了该湖西岸湖成阶地示意图,经测定黏土质粉砂层形成时间晚于玄武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甲处地貌形成时,湖泊水面正处于稳定期。甲地当时位于( )
A.湖岸 B.湖底 C.断裂带 D.火山口
7.据图所示,自全新世以来,该湖湖岸地壳可能( )
A.持续上升 B.持续下降 C.先降后升再降 D.先升后降再升
【答案】6.A 7.D
【解析】6.结合材料信息可知,该湖面积较大,湖泊水体的流动和波浪作用会不断侵蚀岩石,形成黏土质粉砂,通过湖水搬运作用将其搬运到湖岸周围,逐渐形成湖岸堤,因此湖泊水面正处于稳定期,甲地当时位于湖岸地区,A正确,排除BCD。故选A。
7.结合材料信息可知,在图中二、三级阶地在基岩上覆盖有与湖底一致的沉积层,说明是该地抬升为阶地后,再下降接受湖水黏土质粉砂沉积的结果,此后再抬升出露于湖面,D正确,排除ABC。故选D。
(2024·贵州遵义·三模)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是反映地表植被覆盖状况的一种遥感指标,植被覆盖度越好,NDVI值越大,中亚地区NDVI值普遍偏低,与降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中亚地区总体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北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导致中亚地区NDVI值普遍偏低的根本原因是( )
A.距离海洋远 B.地势起伏小 C.植被盖度小 D.河流数量少
9.影响中亚北部地区NDVI值的植被类型主要是( )
A.森林 B.草原 C.荒漠 D.苔原
【答案】8.A 9.B
【解析】8.中亚深处亚欧大陆内部,远离海洋,降水少,植被稀少,植被盖度小,NDVI值小,A正确;中亚东南地形是山地,高原,北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区总体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地势起伏大,B错误;
植被盖度小是导致中亚地区NDVI值普遍偏低的直接原因,但根本原因是距离海洋远,降水少,C错误;河流数量会导致植被少,但根本原因是距离海洋远,降水少,D错误,故选A。
9.中亚深处亚欧大陆内部,远离海洋,降水少,森林对水需求量大,森林植被少,不是中亚主要植被类型,A错误;中亚北部受大西洋和北冰洋水汽影响,受丘陵地形抬升,北部降水比中部多,形成草原植被,B正确;荒漠分布在降水稀少地区,C错误;苔原分布在纬度高,气候寒冷的地方,D错误。故选B。
(2024·江西新余·二模)黑颈鹤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主要栖息在淡水湿地,性情胆小,反抗天敌与保护幼鸟的能力弱,不善游泳,利用长喙在浅水或泥土中摄食,每年10月中下旬,黑颈鹤结群飞至青藏高原南部和东南部越冬,南木临县湘河下游地区(下图)是黑颈鹤越冬的重要场所。黑颈鹤在湘河下游的夜宿地主要分布于河口区域四周环水的沙洲和河道浅水区域,水深不超过30厘米。完成下面小题。
10.湘河下游地区成为黑颈鹤重要越冬场所的自然条件是( )
A.黑颈鹤不喜高温,青藏高原冬季气温低,气候条件适宜
B.湘河下游水源丰富,有充足的食物
C.湘河下游水域较浅,适宜黑颈鹤生存
D.青藏高原人类活动干扰弱,少天敌
11.黑颈鹤夜宿地选择在四周环水的沙洲和河道浅水区的主要原因是( )
①夜间水域降温幅度小,温度相对适宜
②四周环水便于夜间觅食
③黑颈鹤不善游泳,浅水区较安全
④河道隔离有效减少天敌威胁和人类影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10.C 11.D
【解析】10.候鸟越冬需要选择温暖的区域,湘河下游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南部,纬度较低,冬季气温较高,A错;材料提到“不善游泳,利用长喙在浅水或泥土中摄食”,湘河下游水域较浅,食物充足,并不是因为水源丰富,且浅水区域更适宜黑颈鹤生存,B错C对;青藏高原海拔高,人类活动影响较少,黑颈鹤的天敌少,能够安全越冬,但人类活动干扰不属于自然条件,D错。故选C。
11.夜间气温较低,夜宿地应选择相对暖和的区域,四周环水的沙洲和河道浅水区使当地的气温受到水体的调节作用,降温幅度小,夜间温度相对适宜,①正确;夜间不需要过多觅食,②错误;结合材料可知浅水区更适合黑颈鹤夜间休息,③正确;四周环水的沙洲以及河道浅水区与四周的陆地相对隔离,受到天敌的侵犯和人类影响较少,④正确。①③④正确,D对,排除ABC。故选D。
(2024·江西上饶·二模)风蚀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农田土壤质量退化的主要过程之一,而气候条件是影响风蚀的重要因素。为了将气候条件影响风蚀的可能程度进行量化,科学家提出了风蚀气候因子指数的概念,即风蚀气候侵蚀力,它是降水量、风速、潜在蒸散量等影响因子的综合反映。下图是某年段宁夏风蚀气候侵蚀力及降水量、风速、潜在蒸散量的月际变化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甲、乙、丙三幅统计图分别对应的影响因子是( )
A.降水量潜在蒸散量风速 B.风速潜在蒸散量降水量
C.潜在蒸散量风速降水量 D.风速降水量潜在蒸散量
13.该年段内,宁夏风蚀气候侵蚀力最大的季节及其首要影响因子是( )
A.春季风速 B.夏季降水量 C.秋季风速 D.冬季降水量
14.为减轻宁夏灌区农田遭受风蚀的程度,下列措施最有效的是( )
A.覆盖地膜,科学合理灌溉 B.耕地压砂,减少深耕翻耕
C.灌草结合,营造防护体系 D.以地养地,等待自然恢复
【答案】12.D 13.A 14.C
【解析】12.对比三幅图纵坐标单位可知图甲季节变化较小,为风速;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小于蒸发量,对比乙、丙两图可知乙图代表降水量,丙图代表潜在蒸散量。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3.读图可知,春季宁夏风蚀气候侵蚀力最大,且宁夏风蚀气候侵蚀力与风速呈正相关,春季风速最大,可知风速是其首要影响因子,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4.宁夏风蚀气候侵蚀力与风速呈正相关,风速是影响宁夏风蚀气候侵蚀力的主要因素。为减轻宁夏灌区农田遭受风蚀的程度,最有效的措施是削减风速,灌草结合,营造防护体系可以有效削减风速,减小风蚀气候侵蚀力,C正确;覆盖地膜,科学合理灌溉主要用于防止土壤盐碱化,A错误;耕地压砂,减少深耕翻耕并不能减少风蚀,B错误;该地为灌区,使农业发展的主要区域,以地养地,等待自然恢复周期太长,会影响经济发展,D错误。故选C。
【点睛】风蚀气候因子指数是风速、降水量、气温、相对湿度等气象因子的综合反映,能够反映气候影响风蚀的程度。 风蚀气候因子指数是风速、降水量、气温、相对湿度等气象因子的综合反映,能够反映气候影响风蚀的程度。
(2024·江西鹰潭·二模)某地年降水量约480毫米,仅有冷暖两季,冷季平均气温约-10℃,暖季平均气温约10℃,植被以灌丛为主。灌丛在生长季表现为碳汇,在非生长季表现为碳源。下图示意该地灌丛生长季月平均二氧化碳通量(正值表示生态系统向大气释放二氧化碳),平均二氧化碳通量由光合固碳和呼吸作用共同决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该地光合固碳速率最快的月份是( )
A.6月 B.7月 C.8月 D.9月
16.影响灌丛生长季生态系统二氧化碳通量的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热量 B.光照 C.水分 D.风速
【答案】15.B 16.A
【解析】15.不考虑分解作用的微量影响,净生态系统二氧化碳通量=灌丛呼吸通量—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因此光合固碳速率可以用灌丛呼吸通量减去净生态系统二氧化碳通量来衡量。7月灌丛呼吸通量最大,而净生态系统二氧化碳通量为负值,且绝对值最大,说明7月灌丛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量远大于呼吸通量,光合固碳速率最快,效果最强,B正确。6月、8月、9月灌丛呼吸量均小于7月,净生态系统二氧化碳通量为负值,绝对值也小于7月,说明光合固碳速率小于7月,A、C、D错误。故选B。
16.由图可知,灌丛生长季生态系统二氧化碳通量逐渐由碳源变成碳汇,且随着绝对值的增大碳汇效应增强,7月之后碳汇效应逐渐减弱,与北半球年气温变化一致,故总体与热量条件有关。该地暖季平均气温仅10℃,热量条件成为限制植被生长的主要因素,A正确。与光照、水分、风速关系不大,B、C、D错误,选择A。
17.(2024·广西河池·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绿洲作为干旱、半干旱区一种中小尺度的非地带性生态景观,是干旱区90%人口的生活和95%的经济获得的载体。根据绿洲人类干扰程度及绿洲空间分布特点分为人工绿洲、自然绿洲和过渡带(荒漠—绿洲过渡带)。伴随着人类开发强度和频度的加剧,中国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的时空平衡被打破,由此引发了绿洲格局的变化。疏勒河流域地处甘肃河西走廊西段,是河西地区三大内陆河流域之一。下图为1975~2020年疏勒河流域绿洲一级类型变化。
(1)分析荒漠一绿洲过渡带过度用水会导致绿洲变为荒漠的原因。
(2)说出绿洲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答案】(1)绿洲过渡带过度用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绿洲地区地下水流向过渡带,导致绿洲地下水位下
降;绿洲植被根系不能到达地下水,导致干枯死亡;没有植被的保护,在风力侵蚀下,绿洲退化成荒漠。
(2)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恢复植被;适度开发绿洲;在荒漠采取草方格等固沙措施。
【详解】(1)荒漠-绿洲过渡带过度用水导致绿洲变为荒漠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 绿洲过渡带过度用水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绿洲的地下水水位相对过渡带水位高,地下水由绿洲流向过渡带,导致绿洲地下水下降;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地下水是植被生长的重要水源。当地下水位下降时,植被因缺水而枯萎死亡,地表裸露;植被的减少会削弱对风沙的阻挡作用,在裸露的地表上,风蚀作用会加强,风携带的沙尘会不断侵蚀绿洲区域,最终使绿洲退化为荒漠。
(2)合理利用水资源:这是绿洲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需要避免过度开采和浪费,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和发展节水农业: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可以降低农业生产中的水资源消耗,同时发展节水农业,通过种植耐旱作物、改进耕作方式等,减少农业用水需求。 加强绿洲防护林建设:提高植被覆盖率,增强防风固沙能力,可以有效保护绿洲生态环境。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避免过度开垦和放牧,保护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确保绿洲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治理荒漠化:在荒漠采取草方格等固沙措施,减少风沙对绿洲的威胁。
18.(2024·江西南昌·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M村位于江西省北部,20世纪80年代,当地从事双季稻生产。那时农民以水调温,早春育秧对稻田进行日排夜灌。如今,村里的年轻人纷纷外出工作,但水田并未荒芜,依然种植水稻。图为M村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与乙处相比,图中甲处各田块之间的相对高差较大。
(1)早春育秧,农民通过稻田的日排夜灌来调节温度。请对此做出合理解释。
(2)相较于乙处,说明甲处更适合作为育秧田块的原因。
(3)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说明当前M村水稻生产特点的变化。
【答案】(1)土壤比热小,吸热、放热更快(或水比热大,吸热、放热更慢);白天排水使土壤裸露,加快升温,促进秧苗的生长发育;夜晚灌水,利于保持夜间稻田温度,防止低温冷害。
(2)田块间的相对高差大,排灌水的速度更快;靠近水库,灌溉更便利;离村落较远,可减少家禽啄食稻种和秧苗。
(3)承包户种植或土地流转,出现种粮大户,生产规模扩大机械化水平提高;商品率提高;社会经济发展,科技水平提高。
【详解】(1)早春昼夜温差较大,与水体相比,土壤比热小,白天吸热、晚上放热更快;白天太阳辐射强,排水使土壤裸露,加快升温,促进秧苗的生长发育;夜晚没有太阳辐射,土壤放热更快,此时灌水,利于保持夜间稻田温度,防止低温冷害。
(2)据材料可知,与乙处相比,图中甲处各田块之间的相对高差较大,排灌水的速度更快;读图可知,甲地靠近水库,灌溉水源更充足;甲地离村落较远,可减少家禽啄食稻种和秧苗,减少稻谷和秧苗的损失。
(3)结合材料可知,村里的年轻人纷纷外出工作。人口流失,土地闲置能够促进承包户种植或土地流转,从而出现种粮大户。土地集中成片促进生产规模的扩大同时随着劳动力的减少,有利于机械化水平的提高;生产规模扩大,粮食产量提高,本村对粮食的需求下降,导致商品率提高;随着目前社会经济发展,科技水平提高,种植技术更先进。
19.(2024·甘肃·二模)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甘肃省东西狭长,自然环境东西差异大。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四周为群山峻岭环抱。河西走廊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通道,祁连山是我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下图为甘肃省地理简图。
(1)指出从天水到敦煌自然景观变化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2)据图示地理信息推断甘肃主要的气候类型,并描述大致的分布范围。
(3)应用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分析祁连山对河西走廊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答案】(1)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规律)。从天水到敦煌降水量约从800毫米减少到200毫米以下,自然带景观由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向温带草原、荒漠带转变。
(2)1月0℃等温线(或800毫米年降水量线)以南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0℃等温线(或800毫米年降水量线)至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之间主要为温带季风气候;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北的大部分地区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祁连山区主要为高山气候。
(3)祁连山冰雪融水、阻挡抬升夏季风形成降水,为河西走廊提供水源;山区河流携带泥沙在山前淤积形成山前洪积扇,提供肥沃土壤;山区洪积扇(绿洲)植被覆盖率提高,阻挡了沙漠对河西走廊的侵袭;祁连山区植被覆盖率高,涵养水源,调节气候。
【详解】(1)一般认为400毫米以上的降水量可发育森林。从天水到敦煌降水量约从 800毫米减少到200毫米以下,自然带景观由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向温带草原、荒漠带转变。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规律)。
(2)气候分布主要从水热角度分析。结合气温、降水、地形分布可知,1月0℃等温线(或800毫米年降水量线)以南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0℃等温线(或800毫米年降水量线)至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之间主要为温带季风气候;400毫米等隆水量线以北的大部分地区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祁连山区主要为高山气候。
(3)祁河西走廊水源较丰富,气候较优越,主要从水源补给等角度分析。连山冰雪融水、阻挡抬升夏季风形成降水,为河西走廊提供水源;山区河流携带泥沙在山前淤积形成山前洪积扇,提供肥沃土壤;山区洪积扇(绿洲)植被覆盖率提高,阻挡了沙漠对河西走廊的侵袭;祁连山区植被覆盖率高,涵养水源,调节气候。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2024·贵州·二模)太白山和光雾山是秦巴山地中的两座山峰,从山麓基带(与水平自然带一致)到山顶自然带类型丰富多样。图示意太白山、光雾山南北坡山地垂直带谱。完成下面小题。
1.基带水热条件最好的是( )
A.太白山甲坡 B.太白山乙坡
C.光雾山甲坡 D.光雾山乙坡
2.与光雾山甲坡相比,太白山甲坡落叶阔叶林带在带谱中比重更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
①山体坡向②山体高度
③纬度位置④山脉走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对比太白山甲乙两坡的落叶阔叶林带( )
A.甲坡降水较多,分布较广 B.乙坡热量较好,下限较高
C.甲坡热量较好,上限较高 D.乙坡降水较少,分布较窄
【答案】1.D 2.C 3.B
【解析】1.读图可知,太白山甲坡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太白山乙坡和光雾山甲坡基带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光雾山乙坡基带为常绿阔叶林,这几种自然带中,常绿阔叶林对水热条件的要求最高,因此基带水热条件最好的是光雾山乙坡,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读图可知,光雾山甲坡最上部的自然带为落叶阔叶林带,受海拔高度的限制,无法继续向上扩展,②正确;对比两山基带的自然带类型,可知光雾山有常绿阔叶林分布,因此纬度低于太白山,所以太白山热量条件更差,太白山甲坡在较低海拔就可出现落叶阔叶林带,而光雾山甲坡热量条件更好,需要在更高海拔才出现落叶阔叶林带,③正确;山体坡向和山脉走向对自然带分布的比重影响较小,①④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读图可知,太白山甲坡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分布下限更低,占据的高度范围更大,但并不能说明甲坡降水更多,A错误;乙坡落叶阔叶林带下部还有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分布,因此乙坡热量条件更好,落叶阔叶林带下限更高,B正确,C错误;乙坡有水热要求更高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分布,说明乙坡降水更多,D错误。故选B。
(2024·安徽马鞍山·三模)武夷山脉植被的垂直地带性分异显著,按照不同海拔区间的代表性植被,划分了多个植被带。表为其中四个海拔区间的代表性植被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海拔区间 代表性植被
① 米槠、甜槠、毛锥等常绿林
② 马尾松、毛竹等经济林;水稻、玉米等农作物
③ 白檀、云锦杜鹃等灌木;青茅、野菊花等草本
④ 黄山松、南方铁杉等针叶林
4.表中①②③④区间的海拔从低到高为(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②①④③ D.④②③①
5.②区间多数植被分布整齐,物种相对单一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限制 B.物种竞争 C.自然演替 D.人类扰动
6.土壤碳氮含量与微生物的活动和繁殖密切相关,常绿林土壤碳氮含量最大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4.C 5.D 6.B
【解析】4.②中有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有发展种植业,应位于山麓地带,因此②的海拔最低;③中没有高大乔木,多为草本和灌木,属于高山草甸,说明海拔最高;①中有米槠、甜槠等典型的常绿阔叶林,④中有黄山松、南方铁杉等针叶林,因此①海拔较④低。综上所述,表中①②③④区间的海拔从低到高为排序为②①④③。C正确,ABD错误,故选C。
5.结合上题分析可知,②区间在武夷山脉山麓地带,人类活动影响大,多为人工种植植被,因此分布整齐,物种相对单一,D正确;而与气候限制、物种竞争、自然演替无关,ABC错误。故选D。
6.武夷山夏季温度高、雨水充沛,为微生物的活动与繁殖提供了适宜的条件,因此常绿阔叶林土壤微生物碳氮量在夏季显著大于其它季节,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024·江西萍乡·二模)下图是不同时期我国天山各朝向冰川面积(km )分布统计图。另据资料显示,在天山海拔5200米以上的区域冰川面积出现了增加的现象。完成下面小题。
7.天山冰川面积变化最大发生在( )
A.东坡 B.南坡 C.西坡 D.北坡
8.导致天山各朝向的冰川面积退缩速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海拔 B.坡度 C.冰川厚度 D.太阳辐射
9.海拔5200米以上区域的冰川面积增加,可能源于该区域( )
A.地形坡度小,冰川运动速度慢 B.海拔高,气温低,冰川消融慢
C.冰川反射增强,热量吸收减少 D.降水量增加,利于冰川积累
【答案】7.B 8.D 9.D
【解析】7.阅读不同方向上本世纪初期、20世纪80年代冰川面积,从两次冰川面积变化看,南坡变化最大,从1500km2下降到750km2,说明南坡天山冰川面积变化最大,B正确,ACD错误。故选B。
8.天山南坡退缩速度最快,原因是南坡为阳坡,光照多,太阳辐射强,气温高,D正确;海拔、坡度不同朝向相差不大,AB错误;冰川面积减退主要受温度影响,冰川厚度不是主要影响因素,C错误。故选D。
9.降水量增加,5200米以上降水多为雪,利于冰川积累,冰川面积增加,D正确;冰川运动速度慢、冰川消融慢、热量吸收减少有助于冰川保存,但其面积增加,主要是冰物质积累增多,ABC错误。故选D。
(2024·江西·二模)庐山位于江西省北部,垂直地带性规律明显。某学者在庐山南坡选取一些测试样地,进行植被、土壤以及林地郁闭度(指林地内树冠的垂直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调查研究,发现铁船峰林下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下图示意此次调查结果。完成下面小题。
10.为保证此次调查研究的准确性,选取的测试样地中阔叶林面积较针叶林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树冠大小 B.地形坡度 C.根系深浅 D.土壤类型
11.从保障林地郁闭度测量精度的角度推测,此次调查研究的季节最可能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2.与五老峰相比,铁船峰林下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的原因是( )
A.面积小,风速大 B.林下枯落物多 C.降水少,淋溶弱 D.人类活动较少
【答案】10.A 11.B 12.B
【解析】10.由所学知识可知,阔叶林树木高大茂密,与针叶林相比,其树冠面积更大,在对林地进行郁闭度调查究中,为保证准确性,阔叶林的采样面积要大于针叶林,A正确;地形坡度、根系深浅和土壤类型不会影响选取树冠的面积的大小,BCD错误。故选A。
11.在对林地进行郁闭度调查时,为确保实验准确性,所有林地应处于繁叶时期(为避免落叶林在秋季落叶和春季叶片较小对研究结果的影响),故此次调查最可能是夏季,B正确。春季刚刚发芽,秋季落叶,冬季落叶林无叶,ACD错误。故选B。
12.由图可知,铁船峰植被类型为落叶阔叶林,五老峰为黄山松林,两者相比,落叶阔叶林林下枯落物多,补充给土壤的有机质多,土壤有机质含量高,B正确。五老峰和铁船峰海拔高度相差不大,面积大小和风速相差不大,且面积大小和风速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小,A错误。两个山峰气候条件相差不大,C错误;两个山峰海拔较高,人类活动都比较少,D错误;故选B。
(2024·广西·二模)伊犁鼠兔是分布在海拔2800~4100米天山北坡高山裸岩区的濒危物种,栖居在岩石裂缝、岩洞之中,不仅以金莲花、红景天、雪莲花等名贵药材植物的茎叶为食,还能在岩石裂缝中找到其他可食用的植物。近20年来,气候条件发生变化,伊犁鼠兔种群数量急剧减少。下图示意天山自然带垂直带谱。完成下面小题。
13.伊犁鼠兔栖息地主要分布在( )
A.山地草甸草原带 B.高山冰雪带 C.云杉林带 D.高山草甸带
14.推测高山裸岩区岩石裂缝之中能够生长植被的原因主要是( )
A.水分充足 B.光照充足 C.热量充足 D.风力较小
15.全球气候变化会导致伊犁鼠兔的( )
①天敌增多②水源减少③栖息地减小④食物减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13.D 14.A 15.C
【解析】13.据材料可知,伊犁鼠兔分布在海拔2800~4100米天山北坡高山裸岩区,结合天山自然带垂直带谱示意图,易得出伊犁鼠兔栖息地主要分布在高山草带,D正确;山地草甸草原带分布在海拔2100~3300米左右天山南坡,A错误;高山冰雪带分布于海拔3600米左右以上地区,B错误;云杉林带分布在海拔2000~2700米左右天山北坡,C错误。故选D。
14.结合所学知识,天山地区气候干旱,高山裸岩区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岩石裂缝能够储存水分,减少水分蒸发,为植被提供生长必需条件,A正确,C错误;岩石裂缝之中,光照较弱,B错误;岩石裂缝之中,风力较小,但不是能够生长植被的主要因素,D错误。故选A。
15.全球气候变暖使人工牧场往高山地区迁移,挤占了伊犁鼠兔的栖息地和食物,使伊犁鼠兔往更高海拔地区迁移,栖息地减小,食物减少,③④正确;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环境发生变化,天敌不一定会增多;高山冰雪融水增加,水源增加,①②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土壤
(2024·甘肃白银·模拟预测)气温和土壤含水量对多年冻土形成过程的影响较大。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土壤含水量与降温速度密切相关。卓乃湖位于青藏高原可可西里腹地,2011年湖水外泄后部分湖底出露水面,湖底融区正快速发育冻土。图为10%、20%、30%、40%四种不同土壤含水量的多年冻土形成速率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研究表明,卓乃湖湖水外泄前水位多年持续上升,其原因是( )
A.全球气候变暖 B.台风来袭 C.受人类活动干扰 D.高原隆升
2.推测土壤含水量从大到小分别对应的四条曲线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④③②① D.④②③①
3.对卓乃湖湖底融区冻土形成过程进行调查研究,有利于( )
①探究青藏高原初期多年冻土形成的规律 ②探究冻土的形成与地下矿产的关联性
③探究土壤性质对冻土形成过程的影响 ④为当地农业冻害防治研究提供新思路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1.A 2.A 3.B
【解析】1.卓乃湖地处青藏高原可可西里腹地,主要补给水源为冰雪融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雪融水量增多,湖泊水位上升,A正确。台风主要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对青藏高原的卓乃湖影响较小,B错误。卓乃湖位于可可西里腹地的无人区,受人类活动干扰小,C错误。高原隆升是一个缓慢的地质过程,对湖泊水位的直接影响较小,且卓乃湖水位多年持续上升与高原隆升的趋势不符,D错误。故选A。
2.由材料可知,土壤含水量与降温速度密切相关,由于水的热容量大,土壤含水量越小,在同样条件下,降温速度就越快。所以在多年冻土形成初期,土壤含水量越小,形成相同厚度的多年冻土所需时间越短,
即多年冻土的形成速率越快,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卓乃湖湖底融区冻土形成时间短,形成条件和青藏高原初期的环境类似,同时冻土的形成与温度和土壤含水量有关,①③正确;冻土的形成与地下矿产的关联性不大,②错误;卓乃湖位于青藏高原可可西里腹地,自然条件恶劣,属于无人区,少有农业生产,④错误。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ACD错误。故选B。
(2024·黑龙江双鸭山·三模)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是土壤碳库中最活跃的组分之一,土壤中的DOC主要来源于土壤有机质分解及植物根系分泌物等,土壤有机质是影响土壤DOC含量的主要因子。有研究团队对江苏盐城大丰国家级麋鹿自然保护区内不同植被群落土壤DOC含量进行研究,选取样地为典型的淤泥质滩涂湿地,植被类型相对简单。下图示意该自然保护区从陆向海不同群落样地上DOC含量垂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样地中大多数植被群落土壤DOC含量最大值出现在0~10cm土壤表层,主要是因为( )
A.植被凋落物不易分解 B.表层土壤质地较坚硬
C.表层土壤淋溶作用强 D.表层植被凋落物较多
5.研究样地的下列群落中,繁殖力最强的可能是( )
A.刺槐群落 B.碱蓬群落 C.芦苇群落 D.大米草群落
6.不同植被群落土壤DOC含量受季节影响大,其中含量最高的季节最可能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4.D 5.D 6.C
【解析】4.由题干可知,土壤有机质是影响土壤DOC含量的主要因子。土壤表层植被凋落物较多,其产生的土壤DOC含量较多,且首先进入表层土壤,同时植物的根系在表层土壤分布较多,使得大量根系分泌物
存在于表层土壤中等,这些都导致表层土壤DOC含量较高,D正确;江苏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热,植被凋落物容易分解,A错误;表层土壤质地较疏松,B错误;表层土壤淋溶作用强,有利于有机质向土壤深层迁移,C错误。故选D。
5.读图可知,大米草为外来入侵植物,其三个研究土层的土壤DOC含量在样地植被中都是最大的,说明自身凋落物丰富,主要与其根系发达,繁殖能力强等有关,根系发达、繁殖能力强使其能在非原生地生存下来,D正确,ABC错误。故选D。
6.江苏盐城地区夏季高温多雨,植被生长旺盛,到秋季时,气温下降,植被凋落物增多,有较多的凋落物和根系分泌物进入到土壤中,进入到土壤中的大量碳源为微生物活动提供了丰富的底物,加之适宜的水热条件有利于微生物新陈代谢活动,使微生物能够快速分解土壤中的有机质,释放出更多的可溶性有机碳,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24·安徽蚌埠·二模)梭梭是我国固沙造林面积最大的树种之一。为适应自然环境,梭梭叶片退化,幼茎呈绿色,代替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防护林中,流沙经常将凋落物掩埋,形成与裸露地表凋落物不同的分解环境。下图示意该沙漠腹地实验区中裸露和沙埋(地下10cm)条件下梭梭凋落物的质量残留率。完成下面小题。
7.梭梭凋落物主要为枝条,体现了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该自然环境的突出特征是( )
A.多大风 B.沙地广 C.气温低 D.气候干旱
8.造成实验区中裸露和沙埋条件下梭梭凋落物质量损失差异的直接因素是( )
A.温度 B.湿度 C.光照 D.风速
9.在干旱区,沙埋凋落物可以改善干旱区土壤( )
A.矿物质 B.有机质 C.水分 D.厚度
【答案】7.D 8.B 9.B
【解析】7.梭梭凋落物主要为枝条是因为叶片退化,叶片退化主要为了应对干旱气候,减少水分蒸发,而非多大风、沙地广的特征,D正确,AB错误;气温低不是当地的环境特征,C错误。故选D。
8.结合实验可知,沙埋的分解效率更高,裸露的分解较慢,主要是受湿度影响,沙埋后水分保存较多,分解快,裸露水分散失,枝条干燥,不易被分解,B正确,10cm深度温度相差不大,A错误;光照、风速对分解影响较小,CD错误。故选B。
9.沙埋凋落物分解效率更高,能够为土壤提供有机质,B正确;矿物质主要来自于成土母质,A错误,枝条水分较少,对水分改善作用小,C错误;枝条主要提供有机质,在土壤中占比较小,不会明显增加厚度,D错误。故选B。
(2024·甘肃·二模)地处黄土高原的某农场在冬小麦种植地就翻耕和留茬免耕两种耕作模式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进行了长期的对比实验,两种模式下不同深度土壤微生物碳储量和总有机碳储量的对比结果如下图所示。完成下面小题。
10.与翻耕相比,留茬免耕在任何深度中土壤微生物碳储量都较高,是由于免耕可以( )
A.增强土壤透气性 B.保护土壤结构
C.增强土壤透水性 D.降低土壤温度
11.与留茬免耕相比,翻耕土层10~40cm深处的总有机碳储量较大,主要是因为翻耕时( )
A.冬小麦残茬翻入该层 B.冬小麦根系生长加快
C.深层土壤贮水量加大 D.深层土壤透气性改良
【答案】10.B 11.A
【解析】10.翻耕更能增加土壤透气性,A错误;免耕秸秆还田条件下,土壤扰动较少有利于微生物在土壤表层繁殖、积累,并保护土壤结构,B正确;改良土壤微生物生存环境需要储水而不是透水,C错误;免耕土壤水分含量高,温度变化较小,D错误。故选B。
11.免耕时,表层土壤总有机碳储量有所增加,这主要归因于在免耕条件下,土壤结构得到改善,有机质的分解与流失较少。而翻耕能够把麦茬翻入土壤深层,并随时间分解,从而提高土壤10-40cm土层总有机碳含量,A正确;冬小麦根系生长加快是碳储量的结果,并不属于原因,B错误;深层土壤的贮水量并不会随着翻耕增加,C错误;深层土壤的透气性改良并不会增加有机碳的储量,D错误。故选A。
(2024·安徽·三模)冻融荒漠化是指在高寒地区,岩体或者土壤由于冻融作用造成结构破坏,导致植被衰退、土壤退化、地表裸露破碎的土地退化过程,其实质是一种土地退化过程。青藏高原由于其高海拔气温低、冻融侵蚀强烈的特点,是冻融荒漠化的主要发生区。下图为青藏高原冻融荒漠化的主要分布区及地下土层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2.下列关于冻融荒漠化形成过程中地下土层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
A.多年冻土层消失 B.季节融化层变薄 C.地下水位下降 D.生草土层变湿
13.冻融荒漠化加剧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
①地面辐射增强②地下径流减少③风化作用减弱④地表发生坍塌凹陷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12.C 13.D
【解析】12.全球气候变暖,温度升高,多年冻土层融化变薄,但不会消失,A错误;由于高原地区冬夏季温差较大,冬季温度较低,季节融化层会变厚,B错误;多年冻土层变薄、融化且随着季节融化层深度增加,土壤水分向活动层底部迁移,从而地下水位会下降,C正确;表层的生草土层水分减少,土层干燥化,导致植被退化,D错误。故选C。
13.由于冻融荒漠化加剧,地表草层退化,植被变得更加稀疏,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变多导致地面辐射增强,①正确;地表植被覆盖度降低,会使降雪、地表水及冰川融水的入渗量及入渗深度增加,加之季节性冻土融化增多,使地下水径流量随之增大,②错误;地表植被覆盖度降低会使风化作用增强,③错误;地表覆盖变化或地下融水增多,将使多年冻土的融冻界面因热融而发生蠕变,部分融土与冰融水、地下水混合后,融土沿融冻界面顺坡下滑,导致地表发生沉降陷、破碎,形成以热融滑塌、热融洼地等形态的冻融荒漠化土地,④正确。故选D。
(2024·江西景德镇·二模)干旱区的沙埋会影响土壤氧含量、盐度、湿度、营养状态、土壤温度等,不同程度的沙埋影响荒漠植物的生长和生存。下表示意梭梭的轻度沙埋和非沙埋生长参数差异(轻度沙埋指沙埋深度小于植株高度的四分之一,非沙埋指植株未遭受沙埋),完成下面小题。
物种 生长环境 株高(m) 地径(cm) 平均冠幅(cm) 叶面积指数 根冠比
梭梭 轻度沙埋 1.68 7.55 188.9 0.72 0.43
非沙埋 1.77 5.32 149.46 0.66 0.56
14.推测随着沙埋深度的增加会导致土壤( )
A.透气性降低 B.矿物质减少 C.黏粒含量增加 D.酸性逐渐增大
15.由表可知轻度沙埋使得梭梭( )
A.抑制生长 B.根系更为发达 C.增加吸收土壤养分 D.水分利用效率低
16.轻度沙埋后的根冠比变化,会产生的影响是( )
A.浅层土壤盐分降低 B.光合作用减弱 C.地表升温明显 D.地径生长受限
【答案】14.A 15.C 16.A
【解析】14.由材料“干旱区的沙埋会影响土壤氧含量、盐度、湿度、营养状态、土壤温度等”进行推测,沙埋深度增加,土壤受上覆沙层的重力压实下,孔隙度减少,透气性降低,A正确;沙埋不会影响土壤的组成和质地,即矿物质、黏粒含量不会,BC错误;土壤的酸碱度主要受降水的影响,干旱地区的土壤呈碱性,
沙埋深度增加土壤的湿度增加,并不会影响到土壤的酸碱度的变化,该地土壤应为碱性土,D错误。故选A。
15.读表可知,轻度沙埋后,梭梭的株高更矮,但地径、平均冠幅、叶面积指数均要更高,由此可知,轻度沙埋使梭梭生长状况更好,说明梭梭能够从土壤中汲取的养分及水分更多,C正确,AD错误;轻度沙埋后梭梭的平均冠幅、叶面积指数均高于非沙埋,根冠比低于非沙埋,说明轻度沙埋后的梭梭地面生物量生长优于地下生物量(根系),植物根系没有更发达,B错误。故选C。
16.读表可知,轻度沙埋后梭梭的根冠比下降,是由于平均冠幅增加,遮阳作用明显,冠层下地表降温明显,蒸发减弱,浅层土壤盐分降低,A正确,C错误;平均冠幅增加,光合作用增强,B错误;地径更大,说明轻度沙埋后生长更快,D错误。故选A。
(2024·贵州贵阳·二模)土壤干层指深层土壤中积累的有效水分被森林利用后因不能得到大气降水的补给而形成的土壤层次,深度一般出现在2-3米。俄罗斯欧洲部分东南部气候较为干旱,人们通过营造人工林(栎树等)控制生态退化,由于形成土壤干层,使得效果不理想。完成下面小题。
17.当地人工林地区形成土壤干层主要因为( )
A.降水量少于蒸发量 B.地形起伏增加下渗
C.土质疏松保水性差 D.植物蒸腾耗水过多
18.土壤形成干层将导致人工林( )
A.树干弯曲多枝杈 B.叶片退化为针叶形
C.林冠郁闭度降低 D.根系侧向生长受限
19.下列地形部位中,当地营造人工林减缓生态退化效果最好的是( )
A.山谷 B.鞍部 C.山脊 D.缓坡
【答案】17.D 18.C 19.A
【分析】17.即使在气候干旱地区,受下渗影响,深层土壤的含水量也应高于浅层土壤,A错误。地形起伏增加下渗会导致土壤深层含水量上升,不会形成干层,B错误。土质疏松利于地表水下渗,提高土壤含水量,C错误。由材料可知,土壤干层是因为森林利用深层土壤水分后导致深层土壤含水量下降形成的土层,与气候、地形、土壤无关,D正确。故选D。
18.树干弯曲多是因为根系结构异常、外力压迫等导致,与土壤干层无关,A错误;叶片退化为针叶形主要是适应寒冷的气候,B错误;土壤干层形成后,森林水分供应受限,影响森林的生长,导致林冠郁闭度降低,C正确;根系侧向生长受限主要是受到地下岩石、土壤的束缚导致,与土壤干层无关,D错误。故选C。
19.由材料可知,营造人工林可能形成土壤干层,影响人工林的生态效益,山谷地势低洼,有利于地表水、地下水的汇集,土壤含水量较大,不利于土壤干层的形成,A正确;鞍部、山脊、山坡地表水、地下水流失
较多,更容易形成土壤干层,B,C,D错误。故选A。
(2024·广西柳州·三模)黑垆土是我国一种重要的农业土壤类型,其成土母质较为疏松,腐殖层深厚但腐殖含量低。该土壤分布区的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干旱,土壤冻结期较长;夏季温暖湿润;年平均温度为8~10℃;降水量400~600mm,集中于7、8、9三个月。图为黑垆土剖面构造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旱耕层
犁底层
古代耕作层
腐殖质层
淀积层
母质层
20.黑垆土最有可能分布于( )
A.太湖平原 B.三江平原
C.黄土高原 D.云贵高原
21.据图分析,对黑垆土成为农业土壤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
A.植被类型 B.地形地貌
C.气候条件 D.人类活动
22.黑垆土土层深厚但腐殖含量低,最密切的影响因素是( )
①冬季寒冷干旱②土壤冻结期较长③夏季温暖湿润
④成土母质较为疏松⑤降水量400~600mm,集中于7、8、9三个月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答案】20.C 21.D 22.D
【解析】20.结合材料信息可知,黑垆土分布区的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干旱,土壤冻结期较长;夏季温暖湿润;年平均温度为8~10℃;降水量400~600mm,集中于7、8、9三个月。黑垆土分布区的气候特点符合温带季风气候,更加符合黄土高原地区气候特点,C正确;太湖平原和云贵高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无明显土壤冻结期,排除AD;三江平原所处纬度较高,夏季气温较低,排除B。故选C。
21.结合图中信息可知,剖面图中,旱作层、犁底层、古代耕作层体现人类活动对土壤形成与发育的强烈
影响,因此黑垆土成为农业土壤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人类活动,D正确;植被类型、地形地貌和气候会影响土壤性质,对于其成为农业土壤影响较小,排除A、B、C。故选D。
22.结合上题可知,黑垆土分布区最有可能位于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夏季温暖湿润,降水量400~600m,集中于7、8、9三个月,成土母质较为疏松,能保证植被生长繁茂,故腐殖质层较厚(80~100厘米)。又因夏季高温多雨,土壤通透性良好,腐殖质容易分解淋(流)失,③④⑤正确;冬季寒冷干旱和土壤冻结期较长对于该土壤土层深厚但腐殖含量低的影响较小,排除①②。故选D
生物
(2024·安徽·三模)喜马拉雅冷杉广泛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中部地区海拔2300~4000m范围内的尼泊尔境内。近几十年来,喜马拉雅地区温度持续升高,低海拔地区与高海拔地区冷杉生长状况受水热条件影响差异明显。下图为喜马拉雅冷杉分布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喜马拉雅冷杉在高海拔地区生长速率快慢主要取决于( )
A.冬季温度 B.夏季温度 C.冬季降水 D.夏季降水
2.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冷杉分布( )
A.整体向下移动 B.上界向下移动 C.下界向上移动 D.分布范围扩大
【答案】1.A 2.C
【解析】1.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尤其是冬季温度上升加快了喜马拉雅冷杉生长速率,A正确;夏季温度本来就较高,温度上升对喜马拉雅冷杉生长速率影响较小,B错误;降水条件对喜马拉雅冷杉生长速率影响较小,CD错误。故选A。
2.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温度升高,会导致因为热量改善,海拔相对低的地区不再适宜冷杉生长,所以冷杉分布下界会向上移动,不会出现整体向下移动,A错误,C正确;原来的上界,海拔高,气候变暖对其影响较小,且受高海拔山体面积和坡度的影响,上移的范围较小,所以导致下界上移多,上界上移少,分布范围并未扩大,BD错误。故选C。
(2024·甘肃张掖·三模)伊犁河谷位于新疆天山(中国部分)最西部,准噶尔盆地西南缘。由于海拔高度的变化导致小气候变化,在不同海拔梯度上形成了不同的植被,流域的植被类型主要有荒漠植被、草原、草甸、森林和隐域植被五大类。下图为伊犁河谷不同植被带下土壤有机碳含量。完成下面小题。
3.甲、乙、丙对应的植被类型正确的是( )
A.森林、草甸、沼泽 B.沼泽、草甸、森林 C.草甸、沼泽、森林 D.草甸、森林、沼泽
4.乙比丁的有机碳含量高,原因是( )
A.光照强 B.降水少 C.气温低 D.微生物活跃
5.研究发现与同纬度的内蒙古草原比,伊犁河谷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明显偏高,原因是( )
A.降水多 B.地形起伏大 C.人类活动多 D.太阳辐射强
【答案】3.D 4.C 5.A
【解析】3.根据伊犁河谷不同植被带下土壤有机碳含量图,流域的植被类型主要有荒漠植被、草原、草甸、森林和隐域植被五大类,有机碳含量最高的为草甸(气温低,土壤湿度较大,枯枝落叶、植被根系难以分解),加上甲处海拔最高,热量条件最差,故甲为草甸;乙处位于山体半山腰,有机碳含量较高,为森林;丙有机碳含量很低,说明植被少,加上海拔最低,为沼泽。综合上述分析,故选D。
4.乙处海拔较高,光照较强,但光照强,地表升温,有机碳分解,含量应较低,同时地形对水汽抬升作用强,降水较多,AB错误;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微生物不活跃,有机碳分解较少,故含量高,C正确,D错误。故选C。
5.与同纬度的内蒙古草原相比,伊犁河谷位于天山北坡,为迎风坡,降水多,植被茂盛,进入土壤的枯枝落叶、植物根系多,故土壤有机碳含量高,A正确;河谷处地形起伏小,B错误;两处人类活动强度差异小,
C错误;因降水较多,加上位于河谷,太阳辐射弱,D错误。故选A。
(2024·甘肃张掖·三模)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是一种用于遥感技术中量化植被覆盖程度和健康状况的指数。增强植被指数(EVI)用来调整NDVI结果以适应大气和土壤噪声,特别是在茂密的植被区域,对植被变化的监测具有更高的灵敏性和优越性。下图为三江源不同海拔高度不同植被类型的NDVI和EVI平均值。完成下面小题。
6.影响图中EVI指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降水 B.海拔 C.土壤 D.人类活动
7.为获得该区域NDVI年内最大值分布图,最适合的遥感影像选取月份是( )
A.3月 B.6月 C.8月 D.10月
8.三江源地区植被覆盖指数( )
A.随海拔升高而增大
B.植被指数针叶林>一年一熟栽培植被灌丛>草甸
C.由东南向西北降低
D.植被指数随季节呈双峰变化
【答案】6.A 7.C 8.C
【解析】6.由图中可以看出,在不同高度范围,荒漠处EVI平均值最大值最小,说明降水少影响指数变化程度大,A正确,其他选项在图中的信息没有明显体现,BCD错误。故选A。
7.读图可知,该地位于三江源,由图可知,NDVI平均最大值表现最为突出的是针叶林和人工种植的植被,要获得该区域NDVI年内最大值分布图,应选择植被生长季最为茂盛, 覆盖度最大的夏季,C正确,ABD错误。故选C。
8.由图可知 ,NDVI最大值并不是随海拔升高而升高,故植被覆盖指数不是随海拔升高而增大,A错误;
由图可知,植被指数总体上是:一年一熟栽培植被灌丛>针叶林>草甸,B错误;由于植被的覆盖度受水分影响较大,该区域的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故植被覆盖指数由东南向西北降低,C正确;由于降水夏秋多,冬春少,植被覆盖指数呈单峰变化,D错误,故选C。
(2024·广西·模拟预测)煤矸石山由煤炭开采废弃的煤矸石堆积而成,堆积高度一般约为60m左右。某科研团队在考察辽宁省阜新市某废弃矿区煤矸石山时发现,该煤矸石山植被演替经历了一年生草本阶段、多年生草本阶段、灌草阶段、灌木阶段、灌木与乔木混合阶段,且南、北坡因水分差异导致植被演替的速度差异明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影响该煤矸石山植被演替的主导因素是( )
A.热量 B.水分 C.土壤 D.光照
10.该煤矸石山南、北坡植被演替速度的差异及原因( )
A.南坡速度较快,热量比北坡好 B.南坡速度较慢,蒸发比北坡强
C.北坡速度较快,降水较南坡少 D.北坡速度较慢,光照较南坡弱
11.如果自然环境稳定且无人类活动干扰,该煤矸石山植被的变化趋势为( )
A.草本植物和乔木植物物种都趋向于增多
B.草本植物物种增多,乔木植物物种减少
C.落叶阔叶乔木物种减少,常绿阔叶乔木物种增加
D.落叶阔叶乔木物种增加,植被群落逐渐趋于稳定
【答案】9.C 10.B 11.D
【解析】9.由材料可知,该煤矸石山植被演替经历了一年生草本阶段、多年生草本阶段、灌草阶段、灌木阶段、灌木与乔木混合阶段,早期的煤矸石未发育为成熟的土壤,肥力较差,故先生长的是耐贫瘠的草本植被,随着草本植被不断改良煤矸石山土壤,有机质不断富集,土壤肥力增加,逐渐发育灌草植被、乔木植被,说明其演变受土壤的条件制约,C正确;在煤矸石不断发育为土壤的过程中,热量、水分、光照变化较小,ABD错误。故选C。
10.植被的自然演替受水热条件、水分、土壤等因素影响,一般情况下,自然条件优越,利于植被生长与演替。材料信息表明,该煤矸石山南、北坡因水分差异导致植被演替的先后顺序及速度差异明显,该煤矸石山由废弃的煤矸石堆积而成,相对高度不大,南坡虽然是夏季的迎风坡,但地形抬升小降水量差异小,但南坡为阳坡,光照强气温较高,蒸发旺盛,(植被生长旺季)水分条件较北坡差,因此,与北坡相比,南坡植被演替速度更慢,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1.辽宁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地带性的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如果自然环境稳定且无人类活动干扰,
该煤矸石山土壤会逐渐成熟,具有优势的温带落叶阔叶林乔木逐渐会取代其他植被,成为优势物种,导致植被的变化趋势为草本植物物种减少,温带落叶阔叶乔木植物物种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强,植被群落逐渐趋于稳定,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024·贵州贵阳·模拟预测)近几十年来,黄土高原进行大规模退耕还林,在恢复生态环境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土壤干燥化现象,下表为不同退耕还林植被类型和撂荒草地的土壤干燥化强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植被类型 林龄/年 土壤含水量/% 土壤干燥化强度
刺槐 10 6.57 严重干燥化
15 6.61 严重干燥化
25 3.65 极度干燥化
杏树 20 11.33 轻度干燥化
30 6.58 严重干燥化
50 3.76 极度干燥化
柠条 25 4.67 强烈干燥化
30 3.78 极度干燥化
50 3.36 极度干燥化
沙棘 10 8.48 中度干燥化
15 7.89 严重干燥化
18 7.36 严重干燥化
撂荒草地 40 9.29 中度干燥化
12.关于不同退耕还林植被类型说法正确的是( )
A.各植被类型土壤含水量随林龄增加而逐渐降低 B.各植被类型土壤含水量均小于撂荒草地
C.刺槐土壤干燥化强度大于同龄柠条 D.杏树土壤干燥化强度大于同龄柠条
13.造成黄土高原严重土壤干燥化的直接原因是( )
A.降水较少 B.蒸发旺盛 C.植被蒸腾多 D.土壤裂隙多
14.为实现黄土高原退耕还林可持续性发展,下列措施最合理的是( )
A.加大种植密度,减少土壤蒸发 B.停止退耕还林,增加撂荒草地
C.增加灌溉用水,促进林木生长 D.选择合理树种,提高物种多样性
【答案】12.C 13.C 14.D
【解析】12.表中树龄大的植被土壤含水量小,但是不能说明各植被类型土壤含水量随林龄增加(图中没有含水量随林龄的逐年变化)而逐渐降低,A错误。杏树20年树龄土壤含水量高于撂荒草地,B错误。由表格可知林龄为25的刺槐土壤干燥化强度为极度干燥化,而林龄为25的柠条土壤干燥化强度为强烈干燥化,故刺槐干燥化强度大于同龄柠条,C正确。杏树30年树龄土壤干燥化强度是严重干燥化,柠条30年树龄土壤干燥化强度是极度干燥化,杏树土壤干燥化强度小于同龄柠条,D错误。故选C。
13.黄土高原大规模退耕还林导致植被覆盖率大规模提高,植被蒸腾消耗水量大,导致严重的土壤干燥化,造成黄土高原严重土壤干燥化的直接原因是植被蒸腾多,C正确。降水变化不大,A错误。水体是蒸发,植物是蒸腾,B错误。黄土垂直节理发育,土壤裂隙多,这种情况一直存在,不是最近几十年才有的,D错误。故选C。
14.不同植被类型耗水量不同,选择合理(低耗水量)的植被类型,提高生物多样性,增加生态系统稳定性,可以促进退耕还林的可持续性发展,D正确。加大种植密度,会加剧植物蒸腾,A错误。停止退耕还林,会加剧水土流失,B错误。增加灌溉用水、促进林木生长会导致地下水紧缺,C错误。故选D。
(2024·江西萍乡·二模)城市绿地是提高碳汇、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新加坡城市绿地模仿本土天然林结构,单位面积年固碳量大,布局合理,碳汇效率高。相比之下,我国北京城市绿地碳汇效率有限。完成下面小题。
15.与北京相比,新加坡城市绿地单位面积的年固碳量大,主要影响因素有( )
①土壤肥力②水热条件③群落结构④叶片面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为提高城市绿地的碳汇效率,北京城市绿地应( )
A.集聚于市中心 B.均衡排列布局 C.集聚于远郊区 D.构建网络体系
【答案】15.C 16.D
【解析】15.植被固碳与植株的光合作用有关。新加坡属热带雨林气候,水热条件好,植被长势好,光合
作用强,年固碳量大,②正确;新加坡绿地模仿热带雨林结构,垂直结构复杂,植株密度大,光合作用强,③正确;热带地区淋溶作用和微生物分解快,土壤肥力低,①错误;北京和新加坡植被叶片面积差异不大,④错误。故选C。
16.城市绿地构建网络体系可扩展覆盖范围,提高通风效率,促进绿地与碳排放源融合,提高碳汇效率,D正确;北京市中心为历史文化保护区,不宜集聚绿地,A错误;绿地建设需因地制宜,不能均衡排列,B错误;远郊区距碳排放源较远,集聚绿地碳汇效果弱,C错误。故选D。
(2024·安徽安庆·模拟预测)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川西亚高山林区,是我国西南亚高山林区水源涵养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冷杉为主要优势树种的暗针叶林是该区原有的主要森林类型,20世纪50—80年代被大面积采伐,随后进行了以云杉为主要树种的人工更新;桦木等阔叶先锋树种的天然更新也普遍而大量的发生,形成了大面积的天然次生林。下表示意川西亚高山林区不同海拔高度枯落物蓄积量及其最大持水率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海拔林龄 3000米 3200米 3400米 3600米 3800米
蓄积量(t/hm2) 最大持水率(%) 蓄积量(t/hm2) 最大持水率(%) 蓄积量(t/hm2) 最大持水率(%) 蓄积量(t/hm2) 最大持水率(%) 蓄积量(t/hm2) 最大持水率(%)
12-16年 / / / / 10 440 4 620 / /
21-25年 / / 13 500 12 760 10 850 / /
32-36年 8 520 15 620 13 570 12 610 / /
42-47年 16 380 22 370 22 520 14 710 / /
160-200年 / / / / / / / / 21 510
17.川西亚高山枯落物蓄积量( )
A.相同海拔,随林龄增加而增大 B.不同林龄间差异不显著
C.相同林龄,随海拔增高而增大 D.不同海拔间差异不显著
18.川西亚高山枯落物蓄积量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林龄 B.土壤 C.热量 D.人类活动
19.原始林枯落物最大持水率低于次生林平均水平,是因为原始林( )
A.枯落物蓄积量小 B.林龄较大
C.受干扰持水下降 D.树种不同
【答案】17.A 18.C 19.D
【解析】17.读表可知,不同林龄间枯落物蓄积量差异显著,B错;相同海拔,川西亚高山枯落物蓄积量随林龄增加而显著增大,A正确;不同海拔的枯落物蓄积量也差异显著,D错误;较高海拔(3600m)和较低海拔(3000m)处蓄积量较低,中海拔(3200、3400m)蓄积量较高,C错误。故选A。
18.由于在低海拔处热量条件好,枯落物分解与循环较快;而海拔过高,林木生长缓慢,年凋落物量下降,从而出现了枯落物蓄积量在中海拔(3200~3400m)较高的现象。因此,山地热量条件的垂直差异,是川西亚高山枯落物蓄积量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C正确;林龄和土壤不是主要的影响因素,AB错误;人类活动对川西亚高山枯落物蓄积量空间分布差异影响较小,D错误。故选C。
19.次生林主要是桦木等落叶阔叶林,原始林是以冷杉为主要优势树种的暗针叶林。因树种不同,枯落物种类存在差异,落叶林枯落物孔多、结构疏松,吸水面大,持水性能好;针叶林枯落物以针叶为主,结构紧密,且含有更多的油脂,对水具有排斥性,不易吸持和存储水分,故其最大持水率较低,D正确;原始林受人类活动干扰小,其枯落物蓄积量高于次生林平均水平,A、C错误;林龄非主要影响因素,B错误。故选D。
20.(2024·江西·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天山某谷地地形剖面及其植被分布,Ⅰ、Ⅱ、Ⅲ为该山地的三个草甸区。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该山地植被变化较大。
(1)从自然环境整体性角度,阐述云杉林对稳定Ⅱ、Ⅲ草甸区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
(2)与Ⅰ、Ⅱ草甸区相比,阐述Ⅲ草甸区植物主要特点并分析原因。
(3)分析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该山谷植被的演化趋势。
【答案】(1)云杉林滞留雨水,增加Ⅱ、Ⅲ草甸区地下水水量;云杉林涵养水源,可调节Ⅱ、Ⅲ草甸区地下水水位;云杉林减少了地表径流,避免强地表径流对Ⅱ、Ⅲ区草甸区土壤的破坏等。
(2)植物特点:植物数量、类型较少;多为耐旱、耐盐植物。原因:该谷地位于天山南坡,降水较少,气候干旱;Ⅲ草甸区位于断层处,水分易流失,地下水埋藏深,土壤水分少;蒸发强烈,土壤盐分较多;受干旱、多盐环境影响,植物数量少,并逐渐演变为耐盐、耐旱植被群落。
(3)全球气候变暖,短期内,冰川融水增多,云杉林向上、向下生长,Ⅰ草甸区向上扩张,Ⅱ草甸区及永久积雪带面积减小,Ⅲ草甸区因地下水水位变浅而面积扩大;长期之后,冰雪融水逐渐减少;出谷自然环境趋于干旱,各植被逐渐萎缩。
【详解】(1)植被有涵养水源的作用,Ⅱ、Ⅲ草甸区的海拔比云杉林低,云杉林滞留雨水,增加下渗作用,可以增加Ⅱ、Ⅲ草甸区地下水水量;地下水水位季节变化小,为草甸提供稳定的供水;云杉林减少了地表径流,减轻流水侵蚀作用,避免了强地表径流对草甸区土壤的破坏等。
(2)I草甸区海拔较高,临近冰川融水带,热量条件较差,蒸发弱,水分条件最好;Ⅱ草甸区水分主要来自冰川融水,水分条件次之;Ⅲ草甸区主要受冰川融水的地下径流量影响,但地下水埋藏深,补给水量少,且位于断层处,水分易流失,土壤水分少;海拔较低,温度较高,蒸发强烈,土壤盐分较多;受干旱、多盐环境影响,Ⅲ草甸区植物数量少,并逐渐演变为耐盐、耐旱植被群落。
(3)该山地位于天山南坡,气候干旱,降水少,随着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南坡山地冰川将持续融化,最终消失。短期内,冰川融水增多,地下径流量增加,谷地中水分条件改善,生物数量应先增多,云杉林向上、向下生长,Ⅰ草甸区向上扩张,Ⅱ草甸区及永久积雪带面积减小,Ⅲ草甸区因地下水水位变浅而面积扩大;长期之后,冰川面积逐渐缩小,冰雪融水逐渐减少;出谷自然环境趋于干旱,各植被逐渐萎缩。
21.(2024·江西·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日本扁柏属常绿乔木:树冠呈尖塔形,叶片交互对生,排成一平而,顶端优势明显;日本扁柏为浅根性树种,80%以上根系集中分布在0~30厘米土层中。自然分布多生长在海拔1300米~2800米的地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中高山或低山丘陵,降水1000毫米以上的地区生长表现最好。下图为九江庐山含鄱口附近林区坡面上的日本扁柏景观。
(1)依据日本扁柏的生长地区,推测日本扁柏的生长习性。
(2)推测该地区水土保持状况。分析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
(3)针对上述现象,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
【答案】(1)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喜温暖湿润;分布在较高海拔,能耐低温;分布在中高山或低山丘陵地区,喜排水良好的土壤。
(2)该地区水土保持差。属常绿乔木,枯枝落叶少;日本扁柏顶端优势明显,郁闭度大,林下植被少;属浅根性树种,侧根发达,大多根系分布在土壤表层,不利于其他植被的生长,林下植被少;山坡的坡度较大;所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弱,水土保持差。
(3)营建水源涵养林,采用混交林的形式;对林区定期间伐,减小林区郁闭度,增加透光度,增加林下植被覆盖率;改变坡长、坡度,分段拦截径流,增加土壤入渗及降低径流流速等方式达到减少坡面侵蚀。
【详解】(1)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较高,降水较多,推测日本扁柏喜温暖湿润;自然分布多生长在海拔1300米~2800米的地区,高海拔地区,温度相对较低,推测日本扁柏能耐低温;分布在中高山或低山丘陵地区,地势有一定坡度,推测日本扁柏喜排水良好的土壤,不耐渍涝。
(2)该地区生长的日本扁柏属于浅根性树种,其水土保持能力差。日本扁柏属常绿乔木,季节性的枯枝落叶少,对土壤的有机质形成不利;日本扁柏顶端优势明显,树木高大,叶片交互对生,郁闭度大,遮蔽林下空间,林下植被少;根系主要分布在0-30cm土层中,属浅根性树种,侧根发达,大多根系分布在土壤表层,吸收浅层土壤的养分,不利于其他植被的生长,林下植被少,难以形成保持地表水土的植被;山坡的坡度较大,容易形成速度较快的地表径流;所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弱,水土保持差。
(3)营建水源涵养林,采用混交林的形式,防止单一植被对当地的不利影响;对林区定期间伐,减小林区郁闭度,增加透光度,使林下植物能够生长,增加林下植被覆盖率;通过工程措施,改造坡面状况,改变坡长、坡度,分段拦截径流,防止形成侵蚀性较强的地表径流,增加土壤中水分入渗及降低径流流速等方
式达到减少坡面侵蚀,保持坡面水土。
22.(2024·吉林松原·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松树岭村地处河北省、山西省交界,海拔约1000米,所处地区山高谷深,坡陡岭峻,植被茂密,道路崎岖,交通极不方便。2023年太行山一号旅游公路开通后,大量游客自驾到此地观赏自然美景。该地植被主要是黄栌等落叶小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及低矮的油松,山地北坡油松广布,而南坡的油松仅分布在沟谷地带。当地村民在山坳零星的平坦地块种植玉米。
(1)指出能够明显看出该地油松分布区域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2)推测北坡油松广布的原因。
(3)说明当地村民在山坳种植玉米的原因。
【答案】(1)冬季;油松属常绿林,冬季不落叶,呈现出绿色;而落叶小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冬季落叶,呈现出枯黄景象。
(2)松树岭村位于河北省、山西省交界处,纬度较低,海拔较低,整体热量条件能够满足油松生长;北坡为阴坡,光照条件差,蒸发弱,水分条件好,适宜油松生长。
(3)夏半年气温高,山坳水分条件好;玉米适应性强,单产较高;营养丰富,能够满足口粮需要。
【详解】(1)根据所学可知,油松属于常绿林,而河北、山西为温带季风气候,地带性植被为黄栌等落叶小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冬季落叶林脱落叶片,草木枯黄,可以明显看出油松的分布区域。
(2)北坡油松广布的原因可以从热量、水分条件两方面进行分析。根据材料可知,松树岭村位于河北省、山西省交界处,纬度较低,海拔约1000米,海拔较低,整体热量条件能够满足油松生长;北坡为阴坡,光照条件差,蒸发弱,水分条件好,适宜油松生长。
(3)当地村民在山坳种植玉米的原因,可以从当地的自然条件、玉米的产量、玉米的主要价值等方面来分析。河北、山西交界处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半年气温高,降水多,山坳水分条件好;相比于其他粮食作物,玉米适应性强,单产较高,营养丰富,能够满足当地人们口粮需要。
23.(2024·安徽合肥·三模)根据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江苏盐城南部滨海湿地潮沟密集、独特,潮间带宽广,潮滩地区主要植被有碱蓬、芦苇等,碱蓬喜高盐环境,多分布在潮间带;芦苇喜低盐环境,多分布在潮上带,部分无植被滩区为光滩。2000年前后,该地引进促淤保滩的互花米草,由于其植株密度大、根系发达、繁殖能力强,导致当地生态环境变化,碱蓬与芦苇的分布也随之发生变化。下图为2002~2012年该地沿海潮间带高程变化情况。
(1)从互花米草的生长特点说明其促淤造陆的作用。
(2)据图描述2002-2012年芦苇滩和碱蓬滩面积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答案】(1)根系发达,固着泥沙,茎高且密集,削减风浪,水流速度变慢,泥沙在大量淤积;耐盐、耐淹、繁殖能力强,连片生长,陆地面积变大。
(2)芦苇滩面积扩大、碱蓬滩面积缩小。随着互花米草滩高程增加,阻挡海水倒灌时海盐输入;该地降水量丰富,降水淋洗盐分;碱蓬生长吸收一部分盐分,芦苇和碱蓬生长区盐度会降低,水域环境改善;芦苇喜低盐面积扩大,碱蓬喜高盐面积缩小。
【详解】(1)由材料“互花米草,由于其植株密度大、根系发达、繁殖能力强”可知,互花米草生长在光滩,耐盐耐涝,适应能力强,繁殖能力强,成片生长形成了固定的“草滩”景观,增大了海水与陆地之间的距离,形成阻力,降低潮汐和海浪的速度,扩大了陆地面积;同时,互花米草作为植被,其根系和茎叶具有减缓流速、截留泥沙的作用,能够促进泥沙沉积,从而实现促淤造陆。
(2)读图可知,互花米草适宜种植在光滩区并逐渐向陆地方向扩张,随着沿海区互花米草促淤作用的增强,沿海区地势逐渐增高,阻挡了来自海洋方向的海水,海水输送盐分减少,芦苇和碱蓬生长区盐度会降低;受夏季风的影响,陆地上的降水丰富,降水淋盐低了土壤的盐分,碱蓬对盐分的吸收作用会进一步降低芦苇和碱蓬生长区的盐分,“芦苇喜低盐环境”,芦苇优势明显、面积扩大,“碱蓬喜高盐环境”,碱蓬地面积缩小。2024年高考地理模拟试题分类汇编: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024·贵州黔东南·二模)菲利普岛面积为100km ,是以神仙小企鹅(世界濒危物种,性胆怯,体型最小,身高仅30cm左右)闻名于世的度假胜地,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野生企鹅自然生态保护基地。白天神仙小企鹅离岛,游到离岸100~200km的深海觅食,四五天后,神仙小企鹅等天黑后再登岛。图示意菲利普岛地理位置。完成下面小题。
1.神仙小企鹅的觅食地区最可能位于( )
A.甲 B.乙 C.丙 D.丁
2.为保护神仙小企鹅的栖息环境,岛上宜采取的措施是( )
A.限制游客人数 B.严禁人为光源
C.鼓励岛上投食 D.增加森林植被
3.岛上规定所有游客一律禁止拍照和摄像,其目的主要是避免( )
A.暴露企鹅行踪 B.影响企鹅繁殖
C.企鹅受到惊吓 D.诱发企鹅疾病
(2024·贵州黔东南·二模)土壤水分承载力是土壤水资源承载植被的能力。某课题小组对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柠条生态林进行了长期试验研究(如图),目前试验地柠条林丛密度为8700丛/hm 。完成下面小题。
4.从土壤水分承载力角度分析,目前该柠条林试验地最宜( )
A.补栽300丛/hm B.疏伐300丛/hm
C.补栽1500丛/hm D.疏伐1500丛/hm
5.若维持现有丛密度,该区域短期内( )
A.水土保持较好 B.植被大量落叶
C.植被缺氧烂根 D.生态效益降低
(2024·广西柳州·三模)来达诺尔湖位于内蒙古高原东南部,面积约219km 。有学者经研究认为该湖周边地区自全新世以来,形成了5级湖成阶地,并绘制了该湖西岸湖成阶地示意图,经测定黏土质粉砂层形成时间晚于玄武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甲处地貌形成时,湖泊水面正处于稳定期。甲地当时位于( )
A.湖岸 B.湖底 C.断裂带 D.火山口
7.据图所示,自全新世以来,该湖湖岸地壳可能( )
A.持续上升 B.持续下降 C.先降后升再降 D.先升后降再升
(2024·贵州遵义·三模)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是反映地表植被覆盖状况的一种遥感指标,植被覆盖度越好,NDVI值越大,中亚地区NDVI值普遍偏低,与降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中亚地区总体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北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导致中亚地区NDVI值普遍偏低的根本原因是( )
A.距离海洋远 B.地势起伏小 C.植被盖度小 D.河流数量少
9.影响中亚北部地区NDVI值的植被类型主要是( )
A.森林 B.草原 C.荒漠 D.苔原
(2024·江西新余·二模)黑颈鹤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主要栖息在淡水湿地,性情胆小,反抗天敌与保护幼鸟的能力弱,不善游泳,利用长喙在浅水或泥土中摄食,每年10月中下旬,黑颈鹤结群飞至青藏高原南部和东南部越冬,南木临县湘河下游地区(下图)是黑颈鹤越冬的重要场所。黑颈鹤在湘河下游的夜宿地主要分布于河口区域四周环水的沙洲和河道浅水区域,水深不超过30厘米。完成下面小题。
10.湘河下游地区成为黑颈鹤重要越冬场所的自然条件是( )
A.黑颈鹤不喜高温,青藏高原冬季气温低,气候条件适宜
B.湘河下游水源丰富,有充足的食物
C.湘河下游水域较浅,适宜黑颈鹤生存
D.青藏高原人类活动干扰弱,少天敌
11.黑颈鹤夜宿地选择在四周环水的沙洲和河道浅水区的主要原因是( )
①夜间水域降温幅度小,温度相对适宜
②四周环水便于夜间觅食
③黑颈鹤不善游泳,浅水区较安全
④河道隔离有效减少天敌威胁和人类影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24·江西上饶·二模)风蚀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农田土壤质量退化的主要过程之一,而气候条件是
影响风蚀的重要因素。为了将气候条件影响风蚀的可能程度进行量化,科学家提出了风蚀气候因子指数的概念,即风蚀气候侵蚀力,它是降水量、风速、潜在蒸散量等影响因子的综合反映。下图是某年段宁夏风蚀气候侵蚀力及降水量、风速、潜在蒸散量的月际变化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甲、乙、丙三幅统计图分别对应的影响因子是( )
A.降水量潜在蒸散量风速 B.风速潜在蒸散量降水量
C.潜在蒸散量风速降水量 D.风速降水量潜在蒸散量
13.该年段内,宁夏风蚀气候侵蚀力最大的季节及其首要影响因子是( )
A.春季风速 B.夏季降水量 C.秋季风速 D.冬季降水量
14.为减轻宁夏灌区农田遭受风蚀的程度,下列措施最有效的是( )
A.覆盖地膜,科学合理灌溉 B.耕地压砂,减少深耕翻耕
C.灌草结合,营造防护体系 D.以地养地,等待自然恢复
(2024·江西鹰潭·二模)某地年降水量约480毫米,仅有冷暖两季,冷季平均气温约-10℃,暖季平均气温约10℃,植被以灌丛为主。灌丛在生长季表现为碳汇,在非生长季表现为碳源。下图示意该地灌丛生长季月平均二氧化碳通量(正值表示生态系统向大气释放二氧化碳),平均二氧化碳通量由光合固碳和呼吸作用共同决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该地光合固碳速率最快的月份是( )
A.6月 B.7月 C.8月 D.9月
16.影响灌丛生长季生态系统二氧化碳通量的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热量 B.光照 C.水分 D.风速
17.(2024·广西河池·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绿洲作为干旱、半干旱区一种中小尺度的非地带性生态景观,是干旱区90%人口的生活和95%的经济获得的载体。根据绿洲人类干扰程度及绿洲空间分布特点分为人工绿洲、自然绿洲和过渡带(荒漠—绿洲过渡带)。伴随着人类开发强度和频度的加剧,中国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的时空平衡被打破,由此引发了绿洲格局的变化。疏勒河流域地处甘肃河西走廊西段,是河西地区三大内陆河流域之一。下图为1975~2020年疏勒河流域绿洲一级类型变化。
(1)分析荒漠一绿洲过渡带过度用水会导致绿洲变为荒漠的原因。
(2)说出绿洲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18.(2024·江西南昌·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M村位于江西省北部,20世纪80年代,当地从事双季稻生产。那时农民以水调温,早春育秧对稻田
进行日排夜灌。如今,村里的年轻人纷纷外出工作,但水田并未荒芜,依然种植水稻。图为M村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与乙处相比,图中甲处各田块之间的相对高差较大。
(1)早春育秧,农民通过稻田的日排夜灌来调节温度。请对此做出合理解释。
(2)相较于乙处,说明甲处更适合作为育秧田块的原因。
(3)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说明当前M村水稻生产特点的变化。
19.(2024·甘肃·二模)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甘肃省东西狭长,自然环境东西差异大。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四周为群山峻岭环抱。河西走廊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通道,祁连山是我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下图为甘肃省地理简图。
(1)指出从天水到敦煌自然景观变化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2)据图示地理信息推断甘肃主要的气候类型,并描述大致的分布范围。
(3)应用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分析祁连山对河西走廊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2024·贵州·二模)太白山和光雾山是秦巴山地中的两座山峰,从山麓基带(与水平自然带一致)到山顶自然带类型丰富多样。图示意太白山、光雾山南北坡山地垂直带谱。完成下面小题。
1.基带水热条件最好的是( )
A.太白山甲坡 B.太白山乙坡
C.光雾山甲坡 D.光雾山乙坡
2.与光雾山甲坡相比,太白山甲坡落叶阔叶林带在带谱中比重更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
①山体坡向②山体高度
③纬度位置④山脉走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对比太白山甲乙两坡的落叶阔叶林带( )
A.甲坡降水较多,分布较广 B.乙坡热量较好,下限较高
C.甲坡热量较好,上限较高 D.乙坡降水较少,分布较窄
(2024·安徽马鞍山·三模)武夷山脉植被的垂直地带性分异显著,按照不同海拔区间的代表性植被,划分了多个植被带。表为其中四个海拔区间的代表性植被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海拔区间 代表性植被
① 米槠、甜槠、毛锥等常绿林
② 马尾松、毛竹等经济林;水稻、玉米等农作物
③ 白檀、云锦杜鹃等灌木;青茅、野菊花等草本
④ 黄山松、南方铁杉等针叶林
4.表中①②③④区间的海拔从低到高为(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②①④③ D.④②③①
5.②区间多数植被分布整齐,物种相对单一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限制 B.物种竞争 C.自然演替 D.人类扰动
6.土壤碳氮含量与微生物的活动和繁殖密切相关,常绿林土壤碳氮含量最大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024·江西萍乡·二模)下图是不同时期我国天山各朝向冰川面积(km )分布统计图。另据资料显示,在天山海拔5200米以上的区域冰川面积出现了增加的现象。完成下面小题。
7.天山冰川面积变化最大发生在( )
A.东坡 B.南坡 C.西坡 D.北坡
8.导致天山各朝向的冰川面积退缩速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海拔 B.坡度 C.冰川厚度 D.太阳辐射
9.海拔5200米以上区域的冰川面积增加,可能源于该区域( )
A.地形坡度小,冰川运动速度慢 B.海拔高,气温低,冰川消融慢
C.冰川反射增强,热量吸收减少 D.降水量增加,利于冰川积累
(2024·江西·二模)庐山位于江西省北部,垂直地带性规律明显。某学者在庐山南坡选取一些测试样地,进行植被、土壤以及林地郁闭度(指林地内树冠的垂直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调查研究,发现铁
船峰林下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下图示意此次调查结果。完成下面小题。
10.为保证此次调查研究的准确性,选取的测试样地中阔叶林面积较针叶林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树冠大小 B.地形坡度 C.根系深浅 D.土壤类型
11.从保障林地郁闭度测量精度的角度推测,此次调查研究的季节最可能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2.与五老峰相比,铁船峰林下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的原因是( )
A.面积小,风速大 B.林下枯落物多 C.降水少,淋溶弱 D.人类活动较少
(2024·广西·二模)伊犁鼠兔是分布在海拔2800~4100米天山北坡高山裸岩区的濒危物种,栖居在岩石裂缝、岩洞之中,不仅以金莲花、红景天、雪莲花等名贵药材植物的茎叶为食,还能在岩石裂缝中找到其他可食用的植物。近20年来,气候条件发生变化,伊犁鼠兔种群数量急剧减少。下图示意天山自然带垂直带谱。完成下面小题。
13.伊犁鼠兔栖息地主要分布在( )
A.山地草甸草原带 B.高山冰雪带 C.云杉林带 D.高山草甸带
14.推测高山裸岩区岩石裂缝之中能够生长植被的原因主要是( )
A.水分充足 B.光照充足 C.热量充足 D.风力较小
15.全球气候变化会导致伊犁鼠兔的( )
①天敌增多②水源减少③栖息地减小④食物减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土壤
(2024·甘肃白银·模拟预测)气温和土壤含水量对多年冻土形成过程的影响较大。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土壤含水量与降温速度密切相关。卓乃湖位于青藏高原可可西里腹地,2011年湖水外泄后部分湖底出露水面,湖底融区正快速发育冻土。图为10%、20%、30%、40%四种不同土壤含水量的多年冻土形成速率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研究表明,卓乃湖湖水外泄前水位多年持续上升,其原因是( )
A.全球气候变暖 B.台风来袭 C.受人类活动干扰 D.高原隆升
2.推测土壤含水量从大到小分别对应的四条曲线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④③②① D.④②③①
3.对卓乃湖湖底融区冻土形成过程进行调查研究,有利于( )
①探究青藏高原初期多年冻土形成的规律 ②探究冻土的形成与地下矿产的关联性
③探究土壤性质对冻土形成过程的影响 ④为当地农业冻害防治研究提供新思路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2024·黑龙江双鸭山·三模)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是土壤碳库中最活跃的组分之一,土壤中的DOC
主要来源于土壤有机质分解及植物根系分泌物等,土壤有机质是影响土壤DOC含量的主要因子。有研究团队对江苏盐城大丰国家级麋鹿自然保护区内不同植被群落土壤DOC含量进行研究,选取样地为典型的淤泥质滩涂湿地,植被类型相对简单。下图示意该自然保护区从陆向海不同群落样地上DOC含量垂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样地中大多数植被群落土壤DOC含量最大值出现在0~10cm土壤表层,主要是因为( )
A.植被凋落物不易分解 B.表层土壤质地较坚硬
C.表层土壤淋溶作用强 D.表层植被凋落物较多
5.研究样地的下列群落中,繁殖力最强的可能是( )
A.刺槐群落 B.碱蓬群落 C.芦苇群落 D.大米草群落
6.不同植被群落土壤DOC含量受季节影响大,其中含量最高的季节最可能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024·安徽蚌埠·二模)梭梭是我国固沙造林面积最大的树种之一。为适应自然环境,梭梭叶片退化,幼茎呈绿色,代替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防护林中,流沙经常将凋落物掩埋,形成与裸露地表凋落物不同的分解环境。下图示意该沙漠腹地实验区中裸露和沙埋(地下10cm)条件下梭梭凋落物的质量残留率。完成下面小题。
7.梭梭凋落物主要为枝条,体现了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该自然环境的突出特征是( )
A.多大风 B.沙地广 C.气温低 D.气候干旱
8.造成实验区中裸露和沙埋条件下梭梭凋落物质量损失差异的直接因素是( )
A.温度 B.湿度 C.光照 D.风速
9.在干旱区,沙埋凋落物可以改善干旱区土壤( )
A.矿物质 B.有机质 C.水分 D.厚度
(2024·甘肃·二模)地处黄土高原的某农场在冬小麦种植地就翻耕和留茬免耕两种耕作模式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进行了长期的对比实验,两种模式下不同深度土壤微生物碳储量和总有机碳储量的对比结果如下图所示。完成下面小题。
10.与翻耕相比,留茬免耕在任何深度中土壤微生物碳储量都较高,是由于免耕可以( )
A.增强土壤透气性 B.保护土壤结构
C.增强土壤透水性 D.降低土壤温度
11.与留茬免耕相比,翻耕土层10~40cm深处的总有机碳储量较大,主要是因为翻耕时( )
A.冬小麦残茬翻入该层 B.冬小麦根系生长加快
C.深层土壤贮水量加大 D.深层土壤透气性改良
(2024·安徽·三模)冻融荒漠化是指在高寒地区,岩体或者土壤由于冻融作用造成结构破坏,导致植被衰退、土壤退化、地表裸露破碎的土地退化过程,其实质是一种土地退化过程。青藏高原由于其高海拔气温低、冻融侵蚀强烈的特点,是冻融荒漠化的主要发生区。下图为青藏高原冻融荒漠化的主要分布区及地下土层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2.下列关于冻融荒漠化形成过程中地下土层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
A.多年冻土层消失 B.季节融化层变薄 C.地下水位下降 D.生草土层变湿
13.冻融荒漠化加剧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
①地面辐射增强②地下径流减少③风化作用减弱④地表发生坍塌凹陷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2024·江西景德镇·二模)干旱区的沙埋会影响土壤氧含量、盐度、湿度、营养状态、土壤温度等,不同程度的沙埋影响荒漠植物的生长和生存。下表示意梭梭的轻度沙埋和非沙埋生长参数差异(轻度沙埋指沙埋深度小于植株高度的四分之一,非沙埋指植株未遭受沙埋),完成下面小题。
物种 生长环境 株高(m) 地径(cm) 平均冠幅(cm) 叶面积指数 根冠比
梭梭 轻度沙埋 1.68 7.55 188.9 0.72 0.43
非沙埋 1.77 5.32 149.46 0.66 0.56
14.推测随着沙埋深度的增加会导致土壤( )
A.透气性降低 B.矿物质减少 C.黏粒含量增加 D.酸性逐渐增大
15.由表可知轻度沙埋使得梭梭( )
A.抑制生长 B.根系更为发达 C.增加吸收土壤养分 D.水分利用效率低
16.轻度沙埋后的根冠比变化,会产生的影响是( )
A.浅层土壤盐分降低 B.光合作用减弱 C.地表升温明显 D.地径生长受限
(2024·贵州贵阳·二模)土壤干层指深层土壤中积累的有效水分被森林利用后因不能得到大气降水的补给而形成的土壤层次,深度一般出现在2-3米。俄罗斯欧洲部分东南部气候较为干旱,人们通过营造人工林(栎树等)控制生态退化,由于形成土壤干层,使得效果不理想。完成下面小题。
17.当地人工林地区形成土壤干层主要因为( )
A.降水量少于蒸发量 B.地形起伏增加下渗
C.土质疏松保水性差 D.植物蒸腾耗水过多
18.土壤形成干层将导致人工林( )
A.树干弯曲多枝杈 B.叶片退化为针叶形
C.林冠郁闭度降低 D.根系侧向生长受限
19.下列地形部位中,当地营造人工林减缓生态退化效果最好的是( )
A.山谷 B.鞍部 C.山脊 D.缓坡
(2024·广西柳州·三模)黑垆土是我国一种重要的农业土壤类型,其成土母质较为疏松,腐殖层深厚但腐殖含量低。该土壤分布区的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干旱,土壤冻结期较长;夏季温暖湿润;年平均温度为8~10℃;降水量400~600mm,集中于7、8、9三个月。图为黑垆土剖面构造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旱耕层
犁底层
古代耕作层
腐殖质层
淀积层
母质层
20.黑垆土最有可能分布于( )
A.太湖平原 B.三江平原
C.黄土高原 D.云贵高原
21.据图分析,对黑垆土成为农业土壤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
A.植被类型 B.地形地貌
C.气候条件 D.人类活动
22.黑垆土土层深厚但腐殖含量低,最密切的影响因素是( )
①冬季寒冷干旱②土壤冻结期较长③夏季温暖湿润
④成土母质较为疏松⑤降水量400~600mm,集中于7、8、9三个月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生物
(2024·安徽·三模)喜马拉雅冷杉广泛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中部地区海拔2300~4000m范围内的尼泊尔境内。近几十年来,喜马拉雅地区温度持续升高,低海拔地区与高海拔地区冷杉生长状况受水热条件影响差异明显。下图为喜马拉雅冷杉分布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喜马拉雅冷杉在高海拔地区生长速率快慢主要取决于( )
A.冬季温度 B.夏季温度 C.冬季降水 D.夏季降水
2.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冷杉分布( )
A.整体向下移动 B.上界向下移动 C.下界向上移动 D.分布范围扩大
(2024·甘肃张掖·三模)伊犁河谷位于新疆天山(中国部分)最西部,准噶尔盆地西南缘。由于海拔高度的变化导致小气候变化,在不同海拔梯度上形成了不同的植被,流域的植被类型主要有荒漠植被、草原、草甸、森林和隐域植被五大类。下图为伊犁河谷不同植被带下土壤有机碳含量。完成下面小题。
3.甲、乙、丙对应的植被类型正确的是( )
A.森林、草甸、沼泽 B.沼泽、草甸、森林 C.草甸、沼泽、森林 D.草甸、森林、沼泽
4.乙比丁的有机碳含量高,原因是( )
A.光照强 B.降水少 C.气温低 D.微生物活跃
5.研究发现与同纬度的内蒙古草原比,伊犁河谷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明显偏高,原因是( )
A.降水多 B.地形起伏大 C.人类活动多 D.太阳辐射强
(2024·甘肃张掖·三模)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是一种用于遥感技术中量化植被覆盖程度和健康状况的指数。增强植被指数(EVI)用来调整NDVI结果以适应大气和土壤噪声,特别是在茂密的植被区域,对植被变化的监测具有更高的灵敏性和优越性。下图为三江源不同海拔高度不同植被类型的NDVI和EVI平均值。完成下面小题。
6.影响图中EVI指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降水 B.海拔 C.土壤 D.人类活动
7.为获得该区域NDVI年内最大值分布图,最适合的遥感影像选取月份是( )
A.3月 B.6月 C.8月 D.10月
8.三江源地区植被覆盖指数( )
A.随海拔升高而增大
B.植被指数针叶林>一年一熟栽培植被灌丛>草甸
C.由东南向西北降低
D.植被指数随季节呈双峰变化
(2024·广西·模拟预测)煤矸石山由煤炭开采废弃的煤矸石堆积而成,堆积高度一般约为60m左右。某科研团队在考察辽宁省阜新市某废弃矿区煤矸石山时发现,该煤矸石山植被演替经历了一年生草本阶段、多年生草本阶段、灌草阶段、灌木阶段、灌木与乔木混合阶段,且南、北坡因水分差异导致植被演替的速度差异明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影响该煤矸石山植被演替的主导因素是( )
A.热量 B.水分 C.土壤 D.光照
10.该煤矸石山南、北坡植被演替速度的差异及原因( )
A.南坡速度较快,热量比北坡好 B.南坡速度较慢,蒸发比北坡强
C.北坡速度较快,降水较南坡少 D.北坡速度较慢,光照较南坡弱
11.如果自然环境稳定且无人类活动干扰,该煤矸石山植被的变化趋势为( )
A.草本植物和乔木植物物种都趋向于增多
B.草本植物物种增多,乔木植物物种减少
C.落叶阔叶乔木物种减少,常绿阔叶乔木物种增加
D.落叶阔叶乔木物种增加,植被群落逐渐趋于稳定
(2024·贵州贵阳·模拟预测)近几十年来,黄土高原进行大规模退耕还林,在恢复生态环境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土壤干燥化现象,下表为不同退耕还林植被类型和撂荒草地的土壤干燥化强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植被类型 林龄/年 土壤含水量/% 土壤干燥化强度
刺槐 10 6.57 严重干燥化
15 6.61 严重干燥化
25 3.65 极度干燥化
杏树 20 11.33 轻度干燥化
30 6.58 严重干燥化
50 3.76 极度干燥化
柠条 25 4.67 强烈干燥化
30 3.78 极度干燥化
50 3.36 极度干燥化
沙棘 10 8.48 中度干燥化
15 7.89 严重干燥化
18 7.36 严重干燥化
撂荒草地 40 9.29 中度干燥化
12.关于不同退耕还林植被类型说法正确的是( )
A.各植被类型土壤含水量随林龄增加而逐渐降低 B.各植被类型土壤含水量均小于撂荒草地
C.刺槐土壤干燥化强度大于同龄柠条 D.杏树土壤干燥化强度大于同龄柠条
13.造成黄土高原严重土壤干燥化的直接原因是( )
A.降水较少 B.蒸发旺盛 C.植被蒸腾多 D.土壤裂隙多
14.为实现黄土高原退耕还林可持续性发展,下列措施最合理的是( )
A.加大种植密度,减少土壤蒸发 B.停止退耕还林,增加撂荒草地
C.增加灌溉用水,促进林木生长 D.选择合理树种,提高物种多样性
(2024·江西萍乡·二模)城市绿地是提高碳汇、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新加坡城市绿地模仿本土天然林结构,单位面积年固碳量大,布局合理,碳汇效率高。相比之下,我国北京城市绿地碳汇效率有限。完成下面小题。
15.与北京相比,新加坡城市绿地单位面积的年固碳量大,主要影响因素有( )
①土壤肥力②水热条件③群落结构④叶片面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为提高城市绿地的碳汇效率,北京城市绿地应( )
A.集聚于市中心 B.均衡排列布局 C.集聚于远郊区 D.构建网络体系
(2024·安徽安庆·模拟预测)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川西亚高山林区,是我国西南亚高山林区水源涵养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冷杉为主要优势树种的暗针叶林是该区原有的主要森林类型,20世纪50—80年代被大面积采伐,随后进行了以云杉为主要树种的人工更新;桦木等阔叶先锋树种的天然更新也普遍而大量的发生,形成了大面积的天然次生林。下表示意川西亚高山林区不同海拔高度枯落物蓄积量及其最大持水率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海拔林龄 3000米 3200米 3400米 3600米 3800米
蓄积量(t/hm2) 最大持水率(%) 蓄积量(t/hm2) 最大持水率(%) 蓄积量(t/hm2) 最大持水率(%) 蓄积量(t/hm2) 最大持水率(%) 蓄积量(t/hm2) 最大持水率(%)
12-16年 / / / / 10 440 4 620 / /
21-25年 / / 13 500 12 760 10 850 / /
32-36年 8 520 15 620 13 570 12 610 / /
42-47年 16 380 22 370 22 520 14 710 / /
160-200年 / / / / / / / / 21 510
17.川西亚高山枯落物蓄积量( )
A.相同海拔,随林龄增加而增大 B.不同林龄间差异不显著
C.相同林龄,随海拔增高而增大 D.不同海拔间差异不显著
18.川西亚高山枯落物蓄积量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林龄 B.土壤 C.热量 D.人类活动
19.原始林枯落物最大持水率低于次生林平均水平,是因为原始林( )
A.枯落物蓄积量小 B.林龄较大
C.受干扰持水下降 D.树种不同
20.(2024·江西·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天山某谷地地形剖面及其植被分布,Ⅰ、Ⅱ、Ⅲ为该山地的三个草甸区。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该山地植被变化较大。
(1)从自然环境整体性角度,阐述云杉林对稳定Ⅱ、Ⅲ草甸区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
(2)与Ⅰ、Ⅱ草甸区相比,阐述Ⅲ草甸区植物主要特点并分析原因。
(3)分析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该山谷植被的演化趋势。
21.(2024·江西·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日本扁柏属常绿乔木:树冠呈尖塔形,叶片交互对生,排成一平而,顶端优势明显;日本扁柏为浅根性树种,80%以上根系集中分布在0~30厘米土层中。自然分布多生长在海拔1300米~2800米的地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中高山或低山丘陵,降水1000毫米以上的地区生长表现最好。下图为九江庐山含鄱口附近林区坡面上的日本扁柏景观。
(1)依据日本扁柏的生长地区,推测日本扁柏的生长习性。
(2)推测该地区水土保持状况。分析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
(3)针对上述现象,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
22.(2024·吉林松原·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松树岭村地处河北省、山西省交界,海拔约1000米,所处地区山高谷深,坡陡岭峻,植被茂密,道路崎岖,交通极不方便。2023年太行山一号旅游公路开通后,大量游客自驾到此地观赏自然美景。该地植被主要是黄栌等落叶小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及低矮的油松,山地北坡油松广布,而南坡的油松仅分布在沟谷地带。当地村民在山坳零星的平坦地块种植玉米。
(1)指出能够明显看出该地油松分布区域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2)推测北坡油松广布的原因。
(3)说明当地村民在山坳种植玉米的原因。
23.(2024·安徽合肥·三模)根据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江苏盐城南部滨海湿地潮沟密集、独特,潮间带宽广,潮滩地区主要植被有碱蓬、芦苇等,碱蓬喜高盐环境,多分布在潮间带;芦苇喜低盐环境,多分布在潮上带,部分无植被滩区为光滩。2000年前后,该地引进促淤保滩的互花米草,由于其植株密度大、根系发达、繁殖能力强,导致当地生态环境变化,碱蓬
与芦苇的分布也随之发生变化。下图为2002~2012年该地沿海潮间带高程变化情况。
(1)从互花米草的生长特点说明其促淤造陆的作用。
(2)据图描述2002-2012年芦苇滩和碱蓬滩面积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