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教学课件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目录
第一节
新课导入
第二节
整体感知
第三节
课文精讲
第四节
板书设计
第五节
课堂小结
提示:点击标题进入详细讲解。
新课导入
它是一部中国革命的史诗,一个传扬世界的神话。它就是二万五千里长征。你对长征有哪些了解?(讨论交流)
说一说
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屡屡失利,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的原因
关于“长征”,你了解多少?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剿”,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根据地,进行长征。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在历时一年的艰苦转战中,长驱二万五千里,纵横十几个省,粉碎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翻雪山,过草地,战胜无数艰难险阻,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也到达甘肃会宁地区,与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的胜利结束。毛主席回顾所经历的艰难险阻,激动地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整体感知—— 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逶迤”“磅礴”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诗句内容,感受红军战士的伟大精神。(重点)
3.从字里行间体会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难点)
整体感知—— 作者简介
七律·长征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你对毛泽东的了解有多少?
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情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写作背景
自学要求
1.自由读诗,并结合注释和搜集的资料,尝试理解诗
的内容和所表达的感情。
2.想好后先和小组同学说一说。
读一读
苍穹 孕育 冠冕
赠予 摇曳 芳香馥郁
琼浆 鸣啭 婆娑起舞
qióng
yùn
miǎn
yǔ
yè
fù
qióng
zhuàn
suō
崖
渡
yá
dù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索
suǒ
上下结构
律
lǜ
左右结构
写一写
万水千山 千辛万苦 山高水险
词语积累(形容困难多、艰险多的词语)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等闲:不怕困难,不可阻止。
词语理解
课文精讲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关于“七律”你知道多少?
七律
诗歌体裁
这是一首七言诗。所谓的七言诗就是七言八句。言,就是字,每行有七个字,一共有八句话。就是七律。七律诗中间四句两两相对应,而且朗读的时候还有和谐的韵律与鲜明的节奏。每篇共有八句,每句七个字,偶句末字押韵。
闲
丸
寒
颜
这首诗一共有八句话,每两句子为一联,分别被称作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课文精讲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首联
意思: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
切艰难困苦,把跨越万水千
山都看得极为平常。
不怕
只
体现了红军不怕艰难险阻的英雄气概。
你体会到红军怎样的精神?
诗中统领全诗的是哪句?表现了红军怎样的精神?
课文精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气势盛大。
颔联
诗意:五岭山脉绵延千里,高大绵亘,在红军看来,也不过是腾跃着的细小的波浪。
诗意:险峻的乌蒙山在红军战士的脚下,就像是一个小泥球一样。
课文精讲
绵延千里的五岭,气势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又成了什么呢?
细浪
泥丸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表现了红军的英勇无畏、乐观的英雄气概。
夸张
对比
课文精讲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高耸入云的山崖。
每次回忆起飞夺泸定桥的场面,都能感受到当时形势的严峻,令人心生寒意。
颈联
怎样理解诗句中的“寒”?
诗意:金沙江的水拍打着两岸高耸入云的山崖,给人温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铁索桥只剩下十几根铁链让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课文精讲
怎样理解诗中的“暖”和“寒”?
“暖”暗示了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乐心情。
“寒”暗示了红军飞夺泸定桥时的惊险与悲壮。
用“暖”“寒”两种感觉互相对比,既表达了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又表现了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足见红军的神勇无比。
课文精讲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这两句诗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的哪两件大事?
大渡:即大渡河,位于四川省中西部。
大渡河上有一座铁索桥,名泸定桥。
课文精讲
红军队伍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尾联
诗意: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白雪皑皑的岷山,人人心情开朗,个个喜笑颜开。
课文精讲
从诗歌中找一找,红军战士遇到了哪些“喜”?“更喜”指什么?
翻过雪山,就迎来了长征的胜利。
红军过五岭、越乌蒙、渡金沙、抢大渡,从敌人的重围中杀出一条血路,自然令人欣喜。
课文精讲
从最初的“不怕”“只等闲”到最后的“更喜”“尽开颜”我们可以体会到全诗怎样的感情基调?
乐观豪迈、气度不凡。
巧夺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爬雪山
过草地
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说说红军都遇到了哪些困难?
课文精讲
课堂小结
本诗是一篇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革命史诗。它生动形象地概括了 ,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 、 和 。
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
不畏艰险
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板书设计
七律·长征
疾跨乌蒙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喜踏岷山雪
英雄气概
乐观精神
腾越五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