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
情境创设
上节课,我们跟随庄子一起穿越到战国,探秘了传说中的大鱼鲲的前世今生。今天我们将化身裁判,聚焦“濠梁之辩”,纵横捭阖、唇枪舌战后,究竟谁更胜一筹?我们拭目以待。
任务一:了解辩手,明确辩题
任务二:唇枪舌战,模拟论辩
任务三:公平裁决,评判赢家
情境任务
了解辩手,明确辩题
任
务
一
作为裁判,一起了解辩手,译读课文,明确辩题。
了解辩手——庄子
老庄
庄子,名____,____时期___国蒙人,著名的 家、 家、
家, 学派的代表人物。
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与老子并称为“ ”。庄子主张“ ”和“ ”。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
周
战国
宋
思想
哲学
文学
道家
天人合一
清静无为
作家作品
《庄子》是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亦称《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文章多采用寓言、故事形式,文笔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意出尘外,富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在道学和文史上对后世颇有影响。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了解辩手——惠子
惠子,姓惠,名施,战国中期宋国商丘(今河南商丘)人。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他是名家学派的开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也是庄子的至交好友。
庄子具有艺术哲学家的风貌,惠子则带有逻辑家的个性。由于性格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的基本立场,在讨论问题时,经常互相抬杠,而挨捧子的,好像总是惠子。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háo】梁之上。庄子曰:“鲦【tiáo】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自读感悟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要求:读准字音。
名家范读
合作翻译课文,明确辩题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 从容, 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 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濠水上的桥。濠,水名
一种白色小鱼
悠闲自得
这
不是
怎么
结构助词,的
译文:庄子与惠子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
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
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译文: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在哪里知道鱼的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而问我,我是在濠水上知道的。”
追溯话题本源
固然
用于主谓之间,取独
助词,用于句末,表停顿,以引出下文。
疑问代词,哪里
已经
本来
完全,肯定
代指知道“鱼之乐”这件事
明确辩题
辩论题目:
辩论双方:
辩论内容:
双方观点:
辩论结果:
庄子和惠子
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
庄子:吾知鱼之乐。
惠子:庄子不知鱼之乐。
谁也未能说服谁。
濠梁之辩
唇枪舌战,模拟论辩
任
务
二
这场“濠梁之辩”谁更胜一筹?我们一起来角色朗读,模拟论辩,品味庄子与惠子的论辩过程。
角色朗读,体验论辩
我们一起来角色朗读,模拟论辩,品味庄子与惠子的论辩过程。
庄子:“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揣摩语气,感悟性情
揣摩文中庄子与惠子的语气,感悟两人的不同性情。
“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这里要读出庄子悠然自得的、愉悦的语气。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
——无疑而问,显然惠子认定庄子不可能知道“鱼之乐”,因此要读出惠子反问中带着肯定,甚至是有意刁难、咄咄逼人的语气。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
——庄子不正面回答,而是以问对问,要读出庄子针锋相对但又从容不迫的语气。
揣摩语气,感悟性情
揣摩文中庄子与惠子的语气,感悟两人的不同性情。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惠子前半句是一个让步,后半句则以庄子的逻辑发起气势汹汹的反攻,最后的“全矣”则表现出一种胜券在握的得意。
“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庄子依然不正面回答,而是将辩论拖回原点,然后巧妙地偷换概念,跳出论辩,自我显现出胜利的姿态,语气依然是缓和、冷静、从容的。
梳理论辩逻辑
第一回合
惠子发难: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惠子对庄子的诘问,思考:他推理的依据是什么?
惠子认为:只有个体本身才能够体会和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庄子曰: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面对惠子的诘问,庄子的逻辑有何不同?
在惠子的逻辑前提下反问。
round1 庄子胜
梳理论辩逻辑
第二回合
惠子曰: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矣,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从逻辑上看,至此惠子是否可以胜利结束这次辩论?
用庄子自己的道理,来反驳庄子,体现了惠子精通逻辑推理。
庄子曰:
“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安知鱼之乐”在庄子和惠子口中意思一样吗?
安
round2 庄子胜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
怎么
哪里
庄子的反问在逻辑上有漏洞吗?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子不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子不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子不知我不知子不知鱼之乐?”
……
看似反驳,连同自己观点也反驳了;
只是暂时化解了危机。
公平裁决,评判赢家
任
务
三
这场“濠梁之辩”谁更胜一筹?作为裁判请作出公平裁决。
看完二人的论辩,你认为这场“濠梁之辩”谁更胜一筹?
畅所欲言
庄子
惠子
VS
看完二人的辩论,你认为谁才是胜者?
从故事本身看,庄子占据了上风。结尾处,在惠子巧妙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又返回争论的起始,借偷换概念而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
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前面说过,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说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以说,惠子才是胜者。
公平裁决
庄子为什么非常固执地认为鱼儿是快乐的?
这和庄子超然的思想境界有关。他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庄子觉得天地与我同乐,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庄子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也就是道家的“天人合一”境界。他认为鱼“乐”,这其实是他愉悦境界的投射与外化。
分析性格差异
惠子:
名家代表,追求现实
庄子:
惠子好辩,重逻辑分析,对事物持认知心态。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
道家代表,推崇自然
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事物持艺术欣赏的心态。对于外界的认识,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移情于物,物我两忘。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庄子和惠子这对好友的性格差异。
庄子·徐无鬼(节选)
庄子送葬,过惠子墓,顾谓从者曰:“郢人1垩2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3斫4之。匠石运5斤成风,听6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7。宋元君8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9能斫之。虽然,臣之质10死久矣。’自夫子11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12。
〔注释〕
1、郢人:楚人。
2、垩(è):白粉。
3、匠石:名叫石的木匠。
4、斫(zhuó):砍。
5、运:挥动。
6、听:任意。
〔注释〕
7、失容:失去常态。
8、宋元君,宋国国君。
9、尝:试。
10、质:箭靶;这里引申为对象。
11、夫子:指惠子,即惠施。
12、句意:自从惠子死后,再没有与我一起论辩道理的人了。
资料助读,感受情谊
资料助读,感受情谊
庄子·徐无鬼(节选)
庄子送葬,过惠子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译文: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坟墓,回头对随从说道:“郢都有一个人,不小心让一星点白灰粘在鼻子上,这点白灰就像苍蝇的翅膀那样又薄又小,他让石匠替他削掉。石匠挥起斧子,随斧而起的风呼呼作响,任凭斧子向鼻端挥去,泥点尽除而鼻子安然不伤,郢都人站立不动,神色不变。宋元君听说此事后,把石匠召去,说道:‘试着替我再做一遍。’石匠说道:‘臣下确实曾经削掉过鼻尖上的泥点,不过现在我的对手已经死了很久了!’自从先生去世,我再也没有对手了,我再也找不到辩论的对象了!”
惠子死后,庄子再也找不到可以与之辩论的人了。
布
置
作
1、梳理本课文言知识;
2、背诵全文,整理理解性默写。
业
1、一词多义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
子固非鱼也( )
固然
本来
固
庄子往见之( )
子之不知鱼之乐( )
是鱼之乐也( )
为
代词,指惠子
结构助词,的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独
2、特殊句式
判断句,“……也”表判断。
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状语后置句,正确语序为“庄子与惠子于濠梁之上游”。
文言知识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