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第12章证明
12.2证明
教学目标
01
了解公理、证明与定理、定理的推论的含义,认识九个基本事实
02
掌握证明的一般步骤与书写规范
如图,是静的,还是动的?
01
情境引入
左右两边处于中心位置的圆大小是否相等?
01
情境引入
观察、操作、实验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重要手段,通过观察、操作、实验,常常可以探索发现一些结论,但是这些结论不一定正确,数学中,探索发现的结论需要加以证实。
01
情境引入
Q1:如图,两条线段AB与CD哪一条长一些?
通过度量线段AB、CD的长度,可以证实:线段CD比线段AB长,故以上结论不正确。
看上去线段AB比线段CD长
But
C B D
A
01
情境引入
Q2:把图(1)长方形草坪中间1m宽的直道,改成图(2)中处处1m宽的“曲径”,这两条小道的面积相等吗?
1m
1m
图(1) 图(2)
看上去不相等,但其实相等
01
情境引入
【分析】如果将图(2)中小道左边的草坪向右平移1m,并将其与右边的草坪拼在一起,那么得到一个长为(a-1)m、宽为bm的长方形,
于是,“曲径”的面积
=“原长方形的面积”-“现长方形的面积”
=ab-b(a-1)=ab-ab+b=b(m ),
而“直道”的面积=1×b=b(m ),
1m
图(2)
∴通过图形的平移与计算可得:
两条小道的面积相等。
01
情境引入
Q3:当x=-5、-0.5、0、2、3时,分别计算代数式x -2x+2的值,你发现了什么?
x取不同的值,
x -2x+2的值都是正数
x x -2x+2
-5
-0.5
0
2
3
01
情境引入
37
3.25
2
2
5
【分析】
x -2x+2=(x -2x+1)+1=(x-1) +1,
∵(x-1) ≥0,
∴(x-1) +1≥1,
∴通过将x -2x+2变形为(x-1) +1可证:
不管x取何值,代数式x -2x+2的值都不小于1。
01
情境引入
Q4:图(1)是一张8×8的正方形纸片,把它剪成4块,按图(2)重新拼合。这4块纸片恰好能拼成一个长为13、宽为5的长方形吗?
看上去能,但其实不能,图(2)本身就画得不对
01
情境引入
【分析】
∵8×8的正方形的面积为64,
而长为13、宽为5的长方形的面积为65,
∴这4块纸片不能拼成一个长为13、宽为5的长方形。
01
情境引入
2000多年前,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对前人在数学上的成果进行了系统整理,他把人们公认的一些真命题作为公理,并以此为出发点,用推理的方法证实了一系列命题,编纂成了人类文明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数学巨著——《原本》。
这学期,我们也曾把一些真命题作为基本事实,并从基本事实出发证实了有关余角、补角、对顶角、平行线的一些结论。
01
情境引入
【公理、证明与定理】
依据人类理性的不证自明的基本事实,经过人类长期反复实践的考验,不需要再加证明的基本命题称为公理。
根据已知的真命题,确定某个命题真实性的过程叫做证明。
经过证明的真命题称为定理。
公理、证明与定理
02
知识精讲
【公理——九个基本事实】
①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②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③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垂直;
④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
⑤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⑥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⑦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⑧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⑨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公理
02
知识精讲
待学
议一议1:完成下列推理过程。如图,已知∠CGD=∠CAB,∠ADE+∠CEF=180°,求证:∠1=∠2。
证明:∵∠ADE+∠CEF=18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F∥A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GD=∠CA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G∥A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
等量代换:
一个量用与它相等的量代替
02
知识精讲
已知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已证
等量代换
如上,证明过程通常包含几个推理,每个推理应包括因、果和由因得果的依据。其中,
(1)“因”是已知事项;
(2)“果”是推得的结论;
(3)“由因得果的依据”是基本事实、定义、已学过的定理以及等式性质、不等式性质等。
证明过程必须做到言必有据。
02
知识精讲
为了使证明过程表达得更加简明,前面推理所得的“果”作为下一个推理的“因”,通常可以省略不写。
eg: ∴∠2=∠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CGD=∠CAB(已知),
∴DG∥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2=∠3(已证),
∴∠1=∠2(等量代换)。
02
知识精讲
前面已证,这边可省略
议一议2: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已知:ABC,
求证:∠A+∠B+∠C=180°。
B
C
A
(1)根据题意,画出图形
(2)结合图形,根据命题的条件与结论,写出已知与求证
02
知识精讲
证明:如图,画ABC的边BC的延长线CD,过点C画CE // AB,
B
C
A
(3)写出证明过程
D
E
2
1
这样的辅助线是从拼图得到的启发
02
知识精讲
∵CE // AB(辅助线画法),
∴∠1=∠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A(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2+∠ACB=180°(平角的定义),
∴∠A+∠B+∠ACB=180°(等量代换)。
证明与图形有关的命题,一般有以下步骤:
(1)根据题意,画出图形;
(2)结合图形,根据命题的条件与结论,写出已知与求证;
(3)写出证明过程。
02
知识精讲
议一议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和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已知:ABC中,∠A+∠B+∠ACB=180°,
求证:∠ACD=∠A+∠B。
(1)根据题意,画出图形
(2)结合图形,根据命题的条件与结论,写出已知与求证
B
C
A
D
02
知识精讲
证明:
∵∠A+∠B+∠ACB=180°(已知),
且∠ACD+∠ACB=180°(平角的定义),
∴∠ACB=∠A+∠B(等量代换)。
(3)写出证明过程
B
C
A
D
02
知识精讲
【总结】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以推出:
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定理的推论】
由一个定理直接推出的正确结论,叫做这个定理的推论,它和定理一样,可以作为进一步证明的依据。
定理的推论
02
知识精讲
例1、4个人进行游泳比赛,赛前A,B,C,D等4名选手进行预测,A说:“我肯定得第一名”,B说:“我绝对不会得最后一名”,C说:“我不可能得第一名,也不会得最后一名”,D说:“那只有我是最后一名!”,比赛揭晓后,发现他们之中只有一位预测错误,预测错误的人是________。
A
【分析】
若A错,则D为最后一名,B为第一名,C为第二或第三名,符合题意;
若B错,则B为最后一名,与D矛盾;
若C错,则C是第一或最后一名,与A、D矛盾;
若D错,则没有最后一名,不符合题意。
03
典例精析
例2、下列命题中,是基本事实的是( )
A.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B.同角的补角相等
C.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D.三角形任何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D
【分析】解:A、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是定理,不是基本事实;
B、同角的补角相等,是定理,不是基本事实;
C、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是基本事实;
D、三角形任何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是定理,不是基本事实。
03
典例精析
例3、如图,已知∠1=∠2,∠3=∠4,∠5=∠A,证明:BE∥CF。
完善下面的解答过程,并填写理由或数学式。
证明:∵∠3=∠4(已知),
∴A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DC=∠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A(已知),
∴∠EDC=______(等量代换),
∴DC∥A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ABC=18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5+∠2+∠3=180°;
∵∠1=∠2(已知),
∴∠5+∠1+∠3=18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BCF+∠3=180°,
∴BE∥C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C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A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等量代换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03
典例精析
例4、如图,ABC中,D,E,F三点分别在AB,AC,BC三边上,过点D的直线与线段EF的交点为点H,请从以下给出三个条件①∠1+∠2=180°;②∠3=∠C;③DE∥BC再选取两个为条件,剩下的一个作为结论,并请完成证明.
条件(已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求证)__________。
【分析】证明:∵∠1是DEH的外角(已知),
∴∠1=∠3+∠4(外角的性质);
又∵∠1+∠2=180°(已知),
∴∠3+∠4+∠2=180°(等量代换);
∵∠3=∠C(已知),
∴∠C+∠4+∠2=180°(等量代换),即∠DEC+∠C=180°,
∴DE∥BC(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①∠1+∠2=180°,②∠3=∠C
③DE∥BC
03
典例精析
例5、数学中的两位数乘法藏着许多的运算规律,现请观察下列几个等式:
23×83=(2×8+3)×100+3×3=1909;
38×78=(3×7+8)×100+8×8=2964;
45×65=(4×6+5)×100+5×5=2925。
(1)请你类比上面的等式,计算:①84×24,②562;
(2)请你写出以上等式所体现一般的规律,并用所学知识证明。
【分析】解:(1)①84×24=(8×2+4)×100+4×4=2016,
②562=56×56=(5×5+6)×100+6×6=3100+36=3136;
03
典例精析
例5、数学中的两位数乘法藏着许多的运算规律,现请观察下列几个等式:
23×83=(2×8+3)×100+3×3=1909;
38×78=(3×7+8)×100+8×8=2964;
45×65=(4×6+5)×100+5×5=2925。
(1)请你类比上面的等式,计算:①84×24,②562;
(2)请你写出以上等式所体现一般的规律,并用所学知识证明。
(2)一般规律为:(10a+c)×[10×(10-a)+c]=[a×(10-a)+c]×100+c×c,
证明:左边=10a×10×(10-a)+10a×c+c×10×(10-a)+c×c
=100a×(10-a)+10ac+10c×(10-a)+c×c
=100a×(10-a)+100c+c×c
=[a×(10-a)+c]×100+c×c=右边。
03
典例精析
课后总结
【公理、证明与定理、定理的推论】
依据人类理性的不证自明的基本事实,经过人类长期反复实践的考验,不需要再加证明的基本命题称为公理。
根据已知的真命题,确定某个命题真实性的过程叫做证明。
经过证明的真命题称为定理。
由一个定理直接推出的正确结论,叫做这个定理的推论,它和定理一样,可以作为进一步证明的依据。
课后总结
【公理——九个基本事实】
①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②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③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垂直;
④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
⑤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⑥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⑦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⑧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⑨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