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说课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说课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29 09:46: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第一章 教学分析
第二章 教学目标
第三章 重点、难点
第四章 教学过程
目录
行业PPT模板http:///hangye/
第五章 教学反思
教学分析
teaching analysis

教学分析
第十七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是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的第三课,第15、16课了解了我国国防建设和新中国的外交情况,对本课起到铺垫作用。本课承接第16课,着重介绍了70年代及改革开放以后得外交成就,它为中华民族赢得了尊严和世界的尊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爱国意识。
1.教材分析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教学分析
1)内容要求:了解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
2)学业要求:能够通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增强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2.课标分析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教学分析
1)优势:已经了解建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对外交史有浓厚的兴趣
2)不足: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以及面临的国际形势,对比建国初期变化较大,因此学生对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缺乏系统的认知
3.学情分析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知道中国能够重返联合国的原因,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知道影响外交的因素。
通过学习外交发展的表现及原因,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提升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唯物史观 历史解释 时空观念 史料实证 家国情怀
核心素养
通过学习了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中美建交、中日建交的史实;了解中国全方位外交的举措和成就。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原因,中美关系改善的过程.
难点:中美关系改善和新中国外交成就辉煌的原因.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复习导入——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1949-1955)
1949
1954
1955
同苏联等十七国建交
(1949-1950)
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
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1953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进入70年代后到今天又有哪些外交成就呢?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上一课内容加强的记忆,同时培养学生时空观念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自主思考 背景:为什么是“恢复” 而不是“加入”?
联合国是二战后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1945年10月成立。联合国致力于促进各国在国际法、国际安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权及实现世界和平方面的合作。1945年,联合国创立,中国是创始会员国,也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当时由中华民国(国民党政府)代表中国。
在美国等国家的操纵下,联合国长期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排斥在外,仍由蒋介石集团占据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
“我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共产党中国加入联合国。”
——尼克松发表于1960年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并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自主概括 概况:
(1)时间:1971年10月
(2)会议:第26届联合国大会
(3)影响:
“乔的笑”震碎了议会大厅的玻璃——西方报道
①对中国: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②对世界: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设计意图: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归纳总结概括能力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合作探究:中国为什么能够在1971年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新中国。1950—1953年,中国被迫进行抗美援朝战争,捍卫了中国的国家安全,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70年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落成
材料三:毛泽东后来对此评论:“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非洲黑人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
材料四:1969-1970年,美国经济陷入衰退。西欧开始背离美国,苏联对抗美国,第三世界反对美国,美国在国际社会中时常陷入孤立状态,美国主宰世界的时代摇摇欲坠。
材料二: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和史料分析能力
①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
②中国的军事实力提高、综合国力增强
③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
二、中美、中日建交
1.自主学习,回顾建国初美国对华政策: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双方敌对的状态长达20多年。
建国初期美国对华军事包围示意图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建国初美国对华外交政策与70年代形成对比,引导学生理解国际形势的变化。中美关系的发展历程在学生的知识框架中也更加完整,立体的呈现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
材料一:尼克松……认为现在已有五个世界实力中心——西欧、日本、中国、苏联和美国,在本世纪的三分之一时间里,这五只力量将成为决定未来的中心。 ——摘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二:20世纪60、70年代美苏争霸中出现了苏攻美守的局面,迫使美国不得不谋求对华关系的改善,联合中国对付苏联。 ——摘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三:自1967年1月至1969年2月,苏联边防军先后16次侵入该岛,干涉中国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阻止中国边防部队执行正常巡逻勤务,打伤中国边民和边防战士多人。中国边防部队被迫自卫反击,将入侵的苏军逐出珍宝岛 -- 摘编自《中苏关系史料汇编》
二、中美、中日建交
2.评价活动:合作探究分析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
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②国际形势的变化
③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
国家利益是
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设计意图: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史料分析问题能力,选用多角度史料使学生体会到外交发展不是建立在单方面的意愿,而是多方作用的合力。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
二、中美、中日建交
小球转动大球“乒乓外交”
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
尼克松访华,《中美联合公报》
中美正式建交
1971年
1972年
1979年
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问中国
毛泽东主席会见尼克松
《中美建交公报》
中美关系正常化
3.阅读教材P86-87,自主绘制中美关系改善的过程时间轴及建交前提
中美关系变化:敌视→关系正常化→建交
周恩来总理会见基辛格
前提: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绘制时间轴,树立时空观念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
二、中美、中日建交
4.中日建交: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问中国
1972年毛泽东、周恩来在中南海
亲切接见日本首相田中角荣。
5.影响:促进了中国同资本主义国家关系的发展,出现与中国建交热潮,改善了中国的外交环境;
设计意图:以中日建交的图片作为切口,辅之以数据图,引导学生思考时要以小见大、发散思维,拓宽思维的维度。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
1.时 间:
三、全方位外交(小组合作学习)
2.外交政策:
3.外交原则:
4.举 措:
6.成 就:
7.影 响:
5.外交布局:
截至2023年3月,中国已与世界上182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了解改革开放后外交情况,坚定学生对特色大国外交的信心,增加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1)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2)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3)积极拓展多边外交,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4)广泛参与多边经济、社会领域的活动。
①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②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后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
综合评价活动
综合国力
国际形势
国家利益
1.影响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
2.我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国家实力:
外交政策:
国际环境:
①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
②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坚持和平 共处五项原则。
③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总趋势。
出发点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课堂小结
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
1972年中日建交、1979年中美建交
1971年基辛格访华、1972年7月尼克松访华、
1972年9月田中角荣访华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
中日建交、中美建交
一个公报:
两国建交:
三人访华:
四大成就:







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框架总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随堂练习
1.(2023·山东淄博)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在离开中国前夕说:“我们今天所发表的联合公报概括了我们会晤的结果。这个公报明天将成为全世界的重大新闻。”此“联合公报”的发表意味着( )
A.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B.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美国彻底放弃对华敌视政策
2.(2023·湖北十堰)21世纪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下列外交成就属于这一时期的有( )
①提出“ 求同存异”的方针 ②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③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④举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教学过程
A.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B.中苏关系走向正常化
C.经济全球化趋势逐步加强 D.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3.(2023·四川雅安)下图是我国与各国建立外交关系情况简图(累计)。
这反映了( )
设计意图:及时练习检测目标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
基础巩固作业
提升拓展作业


作业布置
设计意图:分层布置作业,全面发展,巩固新知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假如你是我国一位出色外交官,请写一篇外交发言词介绍我国外交情况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teaching reflection

教学反思
优点

不足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上学生讨论不够充分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