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部编版《中国历史》第二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复习
一、单元概览
第二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明初统治者进行一系列改革,大大强化了皇权。明朝一度出现强盛局面,郑和下西洋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明朝后期,统治危机不断加深,明政权最终在农民大起义和东北满洲的双重夹击下崩溃。清朝统一全国后,加强君主专制,并对西藏、新疆、台湾及附属岛屿、南海诸岛等进行有效的管辖。面对世界形势的巨变,清朝君臣故步自封,古老的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
重要史实
一、单元概览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明初统治者进行一系列改革,大大强化了皇权。明朝一度出现强盛局面,郑和下西洋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明朝后期,统治危机不断加深,明政权最终在农民大起义和东北满洲的双重夹击下崩溃。清朝统一全国后,加强君主专制,并对西藏、新疆、台湾及附属岛屿、南海诸岛等进行有效的管辖。面对世界形势的巨变,清朝君臣故步自封,古老的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
君主专制强化
对外关系
文化成就
边疆治理
经济发展、人口增长
二、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明清时期加强皇权的举措,初步认识君主专制带来的社会弊端;通过了解明清时期的经济改革和全球性经济互动,初步认识这一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因和外因;通过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史事,了解明朝的对外关系;通过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在台湾的建制、册封达赖和班禅以及设置驻藏大臣等中央政权在边疆地区的各种举措,认识西藏地区、新疆地区、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的领土,理解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通过了解《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认识明朝的科技成就及其影响;通过了解小说、戏曲的繁荣,知道明清时期文学艺术的特色;通过明末李自成起义,清中叶以来的政治腐败、故步自封和19世纪的国际局势,认识当时中国社会面临的严重危机。
史料实证
时空观念
唯物史观
历史解释
家国情怀
三、时空定位
1368年
1405年
明朝建立
1636年
1644年
1653年
1662年
1684年
1713年
1433年
1727年
18C中期
郑和下西洋
明朝
清朝前中期
“闭关锁国”政策
明朝灭亡
清军入关
迁都北京
顺治帝
设台湾府
康熙帝
雍正帝
乾隆帝
册封达赖
册封班禅
设置驻藏大臣
平定大小
和卓之乱
设置伊犁将军
戚继光抗倭
郑成功收复台湾
雅克萨之战
废丞相、设内阁
设军机处
三、时空定位
四、思维导图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君权强化
明朝:废丞相;取消行中书省,设三司
巩固统一
对外关系
经济发展
科技文化
清朝:军机处
抗击侵略
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
巩固边疆
册封达赖、班禅;平定准噶尔叛乱;设置台湾府等
郑和下西洋→闭关锁国
耕地增长、手工工场、商业网;人口增长
《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明长城和北京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昆曲和京剧
四、思维导图
设置厂卫机构
全面改革官制
实行八股取士
明朝建立
基础
强化皇权
社会
稳定
经济
发展
1368
前221
1840
220
581
907
1368
时代特征: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时代特征: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时代特征: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时代特征: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时代特征: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秦汉
魏晋
隋唐
辽宋夏金元
明清(前)
14c文艺复兴
15C 新航路开辟
18C 工业革命
中国视角
世界视角
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
极端君主专制阻碍社会进步
四、思维导图
明朝的对外关系
和平交往
从海上来
威
危
战争侵略
— 郑和下西洋
世界航海壮举
戚继光抗倭
葡萄牙
入侵澳门
来自东方的入侵
来自西方的隐忧
国力由盛转衰
海防意识松懈
四、思维导图
医学:
科技名著
建筑
北京城-皇权至上
明长城-长城精神
李时珍《本草纲目》
工艺:
宋应星《天工开物》
农业:
徐光启《农政全书》
文学艺术
小说
戏剧
罗贯中《三国演义》
施耐庵《水浒传》
吴承恩《西游记》
汤显祖《牡丹亭》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总结性
实用性
影响深远
受到时代影响
又反映时代风貌
四、思维导图
明朝的灭亡
明朝统治,危机四伏
李自成起义,闯王进京
满洲兴起,清兵入关
政治腐败
社会动荡
阶级矛盾激化
“均田免赋”
灭亡明朝
吴三桂
内忧
内忧
外患
四、思维导图
西 北
东 北
西 南
东 南
康熙平定噶尔丹叛乱
乾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乾隆设置伊犁将军
土尔扈特部东归
新疆
顺治册封达赖
康熙册封班禅
雍正设置驻藏大臣
乾隆设立噶厦
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与六世班禅会晤
西 藏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1689年《尼布楚条约》
雅克萨之战
东北
1683灭郑氏势力
1684设置台湾府
1885设置台湾省
台湾
四、思维导图
耕地面积扩大
修建水利工程
推广高产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品种与种植面积增加
手工业品种繁多,产品精良。
出现手工工场
人口增长迅速
人地矛盾突出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形成商业网、工商业市镇
大商帮:晋商、徽商
四、思维导图
设立军机处
(政治)
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思想)
闭关锁国政策
(经济)
君主专制
进一步加强
社会矛盾不断加剧
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时间:雍正时设立。
特点:简、速、密
作用:便于皇帝独断朝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目的:加强思想、文化控制
影响:禁锢思想,摧残人才,严重阻碍社会发展和进步。
原因:自给自足、自满
影响: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四、思维导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小说——《红楼梦》
戏剧
昆曲
京剧
思想性强
艺术性高
反映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
洪昇《长生殿》
孔尚任《桃花扇》
←道光“皮黄戏”←四大徽班进京
五、重点讲解
措施 影响
废丞相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①取消行中书省,设三司
②分封诸子
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分散地方的权力,巩固皇权
皇帝直掌军事大权
加强君主专制
设五军都督府, 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
①朱元璋设立锦衣卫,②明成祖时期设立东厂
中央
地方
军事
特务
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明初强化皇权的措施
五、重点讲解
隋朝创立
唐朝完善
宋朝发展
【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创立进士科,正式确立科举制】
【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武则天大力发展科举,创立殿试制度】
【唐玄宗将诗赋作为科举考试重要内容】
科举制度发展历程
【大幅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明清
【八股取士】
内容空疏,形式呆板,脱离实际,禁锢思想
强化皇权
五、重点讲解
明朝经济的发展
农业 引进新品种:原产美洲的 、_______ 、 、 、__________等。 手工业 棉纺织业 从南方推向北方,全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
丝织业 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制瓷业 是制瓷中心,所产的青花瓷器畅销海内外。
商业 (1)商品经济活跃,出现 和 两个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和数十座较大的商业城市; (2)出现了 、 等有名的商帮。 苏州
景德镇
晋商
北京
南京
徽商
玉米
甘薯
马铃薯
花生
向日葵
五、重点讲解
郑 和 下 西 洋 目的 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海外的奇珍。
条件 ①明朝前期,社会安定,国力雄厚;②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先进;③郑和、船员吃苦耐劳的英雄气概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概况 1405-1433年,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评价 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五、重点讲解
书名
类别
作者
主要 内容
历史 地位
医药学
李时珍
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
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学占有重要地位
工艺科技
宋应星
总结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技术和经验
被誉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农学
徐光启
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的创新研究成果。
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天工开物》
《本草纲目》
《农政全书》
五、重点讲解
小说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成书时间
作者
主要内容
艺术特点
地位
元末明初
元末明初
罗贯中
以三国的史实为基础,描写三国间的矛盾冲突。
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
结构宏伟,脉络细密,情节跌宕起伏。
施耐庵
以官逼民反为主题,讲述梁山好汉的故事。
运用白话描写,洗练明快,生动传神。
明代中期
吴承恩
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艰难历程。
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语言生分动流畅,故事引人入胜。
五、重点讲解
阅读相关史料,梳理中国古代主要文学形式发展线索。
汉赋
唐诗
宋词
元曲
明清小说
通 俗 化
明朝小说盛行的原因是什么?
①商品经济和工商业市镇的繁荣(经济基础)
②市民阶层的不断扩大(社会基础)
③印刷技术的发展(技术基础)
文学艺术是时代的产物,同时又能反映时代风貌。
1683 消灭郑氏割据势力
1684 设置台湾府
1885 设置台湾省
康熙平定噶尔丹叛乱
乾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设置伊犁将军
康熙册封班禅
顺治册封达赖
设置噶厦、驻藏大臣
乾隆《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金瓶掣签制度
平定叛乱
设置机构
册封首领
设置机构
制定法律
设置机构
平定叛乱
雅克萨之战
签订《尼布楚条约》
签订条约
文化
修建庙宇
西北·新疆
西南··西藏
东北
东南·台湾
平定叛乱
五、重点讲解
1.结果:清朝成为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国力强大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2.评价: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保障了这些地区的秩序稳定,有效地维护了国家统一,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五、重点讲解
政治
思想 文化
对外
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
强化了君主专制,标志着中国封建专制统治达到顶峰。
大兴文字狱;大力提倡尊孔读经,检查全国书籍。
禁锢思想,阻碍思想、学术发展和进步
由海禁到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一定的自卫作用;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清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及其影响
六、典型例题
明清时期,宰相制度的废除、军机处的设立、八股取士,从本质上反映了( )
A.文化专制的加强 B.专制集权统治的加强
C.思想控制的强化 D.近代化因素的萌发
B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清朝是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安定边疆,清朝作出的努力是( )
A.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B.设立宣尉使司都元帅府
C.建立内阁制 D.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D
六、典型例题
以下一组文物的主题是(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B.西北边疆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
C.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D.清政府加强对台湾的有效管辖
A
《耕织图》是我国古代采用绘画的形式记录耕作与蚕织的图谱。以下《耕织图》是康熙帝命宫廷画师以宋代原作为基础,改绘而成的系列作品中的两幅。
六、典型例题
1.观察材料一,能获取哪些农业方面的信息?
A C F
材料二 “朕……念生民之本,以衣食为天……且欲令寰宇之内,皆敦崇本业,勤以谋之……”
——康熙《耕织图》序文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说说康熙帝为改绘的《耕织图》撰写序文,还将《耕织图》广布天下的意图是____、____、____(选择三项,填写字母)。
A.鼓励勤勉耕作 B.推动中外交往 C.巩固统治地位
D.促进文化繁荣 E.提升军事实力 F.宣传重农思想
①中国农业社会的生产力,主要是铁犁牛耕为主,男耕女织。
②生产方式是小农经济,以精耕细作为主
③中国封建社会的农业发展水平,从宋代到清代,没有重大的突破和发展;(答对2点即可)
六、典型例题
3.清朝宫廷画师在改绘时,增加了《耕织图·祭神》。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的视角,谈谈《耕织图·祭神》的历史价值。
清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当时国家统一,民族融合,《耕织图祭神》的出现,表现出民族统一,农业繁荣稳定,人们有共同的信仰,敬奉华夏统一的神灵,具有华夏都是炎黄子孙的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