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同步练习(含答案)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同步练习(含答案)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29 08:42: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一、选择题
1.有学者统计,中国1685年人口约为1亿,1767年约为2亿,1790年约为3亿,此间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来自新的作物从新大陆直接或间接传入中国。“新作物”最有可能是(  )
A.玉米和马铃薯 B.小麦和番茄
C.马铃薯和小麦 D.水稻和玉米
2.17世纪以来,用马铃薯做的饭菜在欧洲的许多地区逐渐取代了由面包与粥构成的食系。导致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革命在全欧开展
B.欧美建立直接商贸联系
C.欧洲农业经济的发展
D.欧洲民众生活水平改善
3.17世纪初,小麦是欧洲人的主食,白人离不开面包。往来于新旧大陆的交通工具只有船,但欧洲人不可能长期跨洋运送面粉,这样成本太高,运输量也有限。这说明(  )
A.饮食习惯决定物种的传播
B.美洲比欧洲更适宜种植小麦
C.小麦在美洲推广的必要性
D.新航路开辟导致美洲物种扩散
4.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于1804年引入美国。玉米、马铃薯于明代引入中国。这主要是得益于(  )
A.黑奴贸易 B.世界市场的出现
C.商业革命 D.资本的原始积累
5.明朝后期马铃薯传入我国后,迅速跻身宫廷美食的行列,只有达官贵族方能享用。到清朝中叶以后,马铃薯成为常见主食,走入寻常百姓家。对这一变化原因解释较为合理的是(  )
A.等级观念日益淡化 B.人口增长粮食短缺
C.中外贸易不断扩大 D.崇尚西方生活方式
6.新航路开辟后,一些美洲作物由西班牙人带回欧洲,传遍世界;许多旧大陆的物种,以及先进的生产方式,则随着欧洲移民一起进入美洲。这说明(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形成
B.殖民活动客观推动文明交流
C.新航路开辟带来经济繁荣
D.农作物种植不受地域的影响
7.17世纪,秘鲁所产小麦供应巴拿马地区,甚至被运回西班牙。到了17世纪末,稻、麦等谷物已经成为北美弗吉尼亚重要的经济作物。当地农民在1697年谈道:“小麦、稻、玉米、燕麦在此长势良好,收割后,被大量卖到巴巴多斯、里沃德岛、新英格兰等地。”这说明(  )
A.市场潜力推动了小麦在美洲的传播
B.小麦的特性决定其必将在美洲得到推广
C.小麦依靠工业革命获得了快速推广
D.美洲的物种改变了欧洲人的生活方式
8.《农政全书》记载:“甘薯所在,居民便有半年之粮,民间渐此广种。”这种现象最直接的作用是(  )
A.促进农业生产商品化
B.粮食产量的大幅提高
C.出现专业化生产区域
D.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
9.18世纪,在亚、欧饮食中玉米和马铃薯的比重大大提高,美洲的豆类提供了蛋白质,番茄和辣椒提供了维生素,并使饮食有滋有味。花生和番茄在东南亚的土地上疯长。这一现象(  )
A.反映了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影响
B.得益于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C.说明经济交流丰富了人们生活
D.暴露了列强殖民扩张的罪恶
10.晚明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列举了玉米在中国不同地域的名称,“或称玉麦,或称玉蜀黍,盖亦从他方得种”;李时珍《本草纲目》等还详细记述了玉米的功用。这说明当时中国(  )
A.玉米种植已经比较广泛
B.与美洲的经济交往频繁
C.政府大力引进外来品种
D.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1.来自异域的糖和咖啡、茶、巧克力一起,改变了欧洲人的饮食和欧洲社会。糖从贵族生活的象征,逐渐变为城市劳工的生活元素。源自亚洲的甘蔗种植与蔗糖制造技术被欧洲殖民者传播到美洲,引发了“蔗糖革命”与“人口大迁移”,催生出种植园经济和殖民地奴隶制度。这表明糖(  )
A.改变了欧洲的饮食结构
B.推动了奴隶贸易的开展
C.促进了世界的文化交流
D.促进了世界历史的发展
12.下表是我国部分地区最早种植甘薯时间表,这说明当时我国(  )
地区 台湾 四川 云南 广西 湖北 河南 湖南 陕西 山东 河北 安徽
时间(年) 1717 1733 1735 1736 1740 1743 1746 1749 1752 1758 1768
A.甘薯种植已经比较广泛
B.甘薯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
C.与美洲的经济交往频繁
D.已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5世纪末16世纪初,欧洲为了获取充足的生存资料,通过殖民掠夺将世界上许多地区的动植物原料带回欧洲,如玉米、马铃薯等;欧洲人还将自己本土的一些动植物带到殖民地,大量生产,以弥补欧洲食物原料供应的不足,如变种小麦。1750—1850年,小麦逐渐取代了其他谷物的地位,引起了欧洲真正的食物革命,白面包不再是富人的专利和地位的象征,也不再是穷人奢望的食品。所有这一切促使欧洲人对食物原料的开发与利用趋于世界化。
——摘编自朱基富《新航路开辟:欧洲饮食文化的新篇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食物革命出现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食物革命的作用。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世纪末,哥伦布第二次远航美洲时,把水稻带到美洲,16世纪后,水稻传到美国密西西比州并向西扩展。水稻的种植,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来自非洲的黑人的生存要求。在北美地区,稻米为广大劳动人民(主要是奴隶)提供了基本食物。进入16世纪,甘蔗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被引进美洲大陆。由甘蔗加工而来的蔗糖迅速成为美洲与欧洲贸易中的重要商品。
——摘编自周红冰等《20世纪前全球化
进程中的农业因素——从地理
大发现到工业革命》
材料二 马铃薯很好地适应了从爱尔兰到俄罗斯的欧洲北部地区的土壤和气候条件,它的引入对18—19世纪这一地区的人口激增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激增的人口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足够的劳动力。15世纪,马铃薯为安第斯印加帝国的扩张提供了能量,几个世纪后,马铃薯又在欧洲北部地区扮演了大致相同的角色。
——摘编自[美]约翰·麦克尼尔
《世界历史中的物种交流》
(1)根据材料一,指出水稻传入美洲的原因,并概括水稻、甘蔗等新作物在美洲种植产生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铃薯的种植对欧洲的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我们该如何面对国际贸易往来中的外来物种。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一、选择题
1.有学者统计,中国1685年人口约为1亿,1767年约为2亿,1790年约为3亿,此间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来自新的作物从新大陆直接或间接传入中国。“新作物”最有可能是(  )
A.玉米和马铃薯 B.小麦和番茄
C.马铃薯和小麦 D.水稻和玉米
答案 A
2.17世纪以来,用马铃薯做的饭菜在欧洲的许多地区逐渐取代了由面包与粥构成的食系。导致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革命在全欧开展
B.欧美建立直接商贸联系
C.欧洲农业经济的发展
D.欧洲民众生活水平改善
答案 B
3.17世纪初,小麦是欧洲人的主食,白人离不开面包。往来于新旧大陆的交通工具只有船,但欧洲人不可能长期跨洋运送面粉,这样成本太高,运输量也有限。这说明(  )
A.饮食习惯决定物种的传播
B.美洲比欧洲更适宜种植小麦
C.小麦在美洲推广的必要性
D.新航路开辟导致美洲物种扩散
答案 C
4.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于1804年引入美国。玉米、马铃薯于明代引入中国。这主要是得益于(  )
A.黑奴贸易 B.世界市场的出现
C.商业革命 D.资本的原始积累
答案 B
5.明朝后期马铃薯传入我国后,迅速跻身宫廷美食的行列,只有达官贵族方能享用。到清朝中叶以后,马铃薯成为常见主食,走入寻常百姓家。对这一变化原因解释较为合理的是(  )
A.等级观念日益淡化 B.人口增长粮食短缺
C.中外贸易不断扩大 D.崇尚西方生活方式
答案 B
6.新航路开辟后,一些美洲作物由西班牙人带回欧洲,传遍世界;许多旧大陆的物种,以及先进的生产方式,则随着欧洲移民一起进入美洲。这说明(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形成
B.殖民活动客观推动文明交流
C.新航路开辟带来经济繁荣
D.农作物种植不受地域的影响
答案 B
7.17世纪,秘鲁所产小麦供应巴拿马地区,甚至被运回西班牙。到了17世纪末,稻、麦等谷物已经成为北美弗吉尼亚重要的经济作物。当地农民在1697年谈道:“小麦、稻、玉米、燕麦在此长势良好,收割后,被大量卖到巴巴多斯、里沃德岛、新英格兰等地。”这说明(  )
A.市场潜力推动了小麦在美洲的传播
B.小麦的特性决定其必将在美洲得到推广
C.小麦依靠工业革命获得了快速推广
D.美洲的物种改变了欧洲人的生活方式
答案 A
8.《农政全书》记载:“甘薯所在,居民便有半年之粮,民间渐此广种。”这种现象最直接的作用是(  )
A.促进农业生产商品化
B.粮食产量的大幅提高
C.出现专业化生产区域
D.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
答案 B
9.18世纪,在亚、欧饮食中玉米和马铃薯的比重大大提高,美洲的豆类提供了蛋白质,番茄和辣椒提供了维生素,并使饮食有滋有味。花生和番茄在东南亚的土地上疯长。这一现象(  )
A.反映了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影响
B.得益于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C.说明经济交流丰富了人们生活
D.暴露了列强殖民扩张的罪恶
答案 C
10.晚明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列举了玉米在中国不同地域的名称,“或称玉麦,或称玉蜀黍,盖亦从他方得种”;李时珍《本草纲目》等还详细记述了玉米的功用。这说明当时中国(  )
A.玉米种植已经比较广泛
B.与美洲的经济交往频繁
C.政府大力引进外来品种
D.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答案 A
11.来自异域的糖和咖啡、茶、巧克力一起,改变了欧洲人的饮食和欧洲社会。糖从贵族生活的象征,逐渐变为城市劳工的生活元素。源自亚洲的甘蔗种植与蔗糖制造技术被欧洲殖民者传播到美洲,引发了“蔗糖革命”与“人口大迁移”,催生出种植园经济和殖民地奴隶制度。这表明糖(  )
A.改变了欧洲的饮食结构
B.推动了奴隶贸易的开展
C.促进了世界的文化交流
D.促进了世界历史的发展
答案 D
12.下表是我国部分地区最早种植甘薯时间表,这说明当时我国(  )
地区 台湾 四川 云南 广西 湖北 河南 湖南 陕西 山东 河北 安徽
时间(年) 1717 1733 1735 1736 1740 1743 1746 1749 1752 1758 1768
A.甘薯种植已经比较广泛
B.甘薯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
C.与美洲的经济交往频繁
D.已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答案 A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5世纪末16世纪初,欧洲为了获取充足的生存资料,通过殖民掠夺将世界上许多地区的动植物原料带回欧洲,如玉米、马铃薯等;欧洲人还将自己本土的一些动植物带到殖民地,大量生产,以弥补欧洲食物原料供应的不足,如变种小麦。1750—1850年,小麦逐渐取代了其他谷物的地位,引起了欧洲真正的食物革命,白面包不再是富人的专利和地位的象征,也不再是穷人奢望的食品。所有这一切促使欧洲人对食物原料的开发与利用趋于世界化。
——摘编自朱基富《新航路开辟:欧洲饮食文化的新篇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食物革命出现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食物革命的作用。
【答案】(1)主要原因: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殖民扩张使食物物种在不同地区间传播;工业文明的需要和推动。
(2)作用:世界各地的食物品种增加,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世界物种的广泛交流,打破了食物品种的地域限制;加强了世界饮食文化的交流,有利于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世纪末,哥伦布第二次远航美洲时,把水稻带到美洲,16世纪后,水稻传到美国密西西比州并向西扩展。水稻的种植,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来自非洲的黑人的生存要求。在北美地区,稻米为广大劳动人民(主要是奴隶)提供了基本食物。进入16世纪,甘蔗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被引进美洲大陆。由甘蔗加工而来的蔗糖迅速成为美洲与欧洲贸易中的重要商品。
——摘编自周红冰等《20世纪前全球化
进程中的农业因素——从地理
大发现到工业革命》
材料二 马铃薯很好地适应了从爱尔兰到俄罗斯的欧洲北部地区的土壤和气候条件,它的引入对18—19世纪这一地区的人口激增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激增的人口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足够的劳动力。15世纪,马铃薯为安第斯印加帝国的扩张提供了能量,几个世纪后,马铃薯又在欧洲北部地区扮演了大致相同的角色。
——摘编自[美]约翰·麦克尼尔
《世界历史中的物种交流》
(1)根据材料一,指出水稻传入美洲的原因,并概括水稻、甘蔗等新作物在美洲种植产生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铃薯的种植对欧洲的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我们该如何面对国际贸易往来中的外来物种。
【答案】(1)原因:新航路开辟,世界逐渐连成一个整体。
作用:稻米满足了美洲人民的生存需要;蔗糖成为美洲与欧洲贸易中的重要商品(或扩大了洲际贸易交往)。
(2)影响:促进了人口增长;改变了饮食结构;推动工业革命发展;为欧洲的发展扩张提供能量。
(3)如何面对:肯定物种交流带来的效益;警惕生态失衡(或重视生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