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一、选择题
1.[2023·陕西宝鸡一模]如图为民国五年底,大总统黎元洪签署的任命蔡元培为北京大学校长的任命状,后有总理段祺瑞和教育总长范源廉的签名。这一任命状可以用于说明,当时政府( )
A.积极创办高等新式学堂
B.决策受新文化运动影响
C.府院之争得到有效调解
D.名义上实行责任内阁制
2 .民国初年,北洋政府颁布的《商人通例》和《公司条例》是根据清末的相关草案修订而成的,在张謇主持下,农商部“邀原起草员来京,复加审视,修正十余条”,再交付国会议决公布。这表明北洋政府( )
A.重视经济立法程序的规范性
B.成为民族资产阶级利益代表
C.经济立法借鉴了外国的经验
D.提倡实业救国,大力发展经济
3.下图是民国初年的一则报纸广告,文中有“敬告全国同胞乐用人人必需之国货”等字样。作为直接证据,该广告可以用于研究( )
A.外资企业出现
B.洋务运动兴起
C.工人运动高涨
D.“实业救国”热潮
4.“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这是胡适在《新青年》发表的第一首白话诗,该诗歌在一百多年前具有革命性意义。其主要理由是( )
A.推动文学革命
B.提出家庭革命
C.反对专制统治
D.提倡民主科学
5.辛亥革命时期,因女子参军而出现了女子国民军、女子北伐光复军、女子军事团、女子经武练习队等团体。与此同时,还涌现出了女子参政同盟会、女子参政同志会、中华女子共和协进会等团体。这表明( )
A.国民政府重视对女性权利的保护
B.政治变革推动了社会风气的变化
C.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D.社会转型期女性平等地位确立
6.1914年12月,当时的教育部提出对教育体制进行改革,并规定“中小学校修身国文教科书,采取经训,以保固有之道;在大学添设经学院,以发挥先哲之学说”。该规定的目的是( )
A.为复辟帝制作舆论准备
B.顺应“共和民国”的潮流
C.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
D.冲击儒学传统文化教育
7.1915年,中国人民因反对“二十一条”兴起的抵制洋货运动,于1919年达到高潮。这场运动( )
A.奠定了辛亥革命的基础
B.阻止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C.推动了民族经济的发展
D.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的兴起
8.“灯闪着,风吹着,蟋蟀叫着,我坐在床上看书。月亮出了,风息了,我坐在院中唱歌。”这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1906—1967)在17岁时写的一首新诗。和文言文相比,这种平易通俗的文风受益于( )
A.洋务运动 B.戊戌维新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9.辛亥革命后,劝禁缠足的工作从未停止过,但1928年统计的妇女缠足比例显示,湖北为59%,河北为50%,山西为18%,察哈尔为53% ,且此时“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这些现象反映( )
A.辛亥革命历史作用微弱 B.南方改革程度高于北方
C.国民政府忽视妇女地位 D.社会习俗变革艰难曲折
10.民国时期,每当某个军阀或军阀派系对其敌手发起进攻之时,事前总要发表一则通电攻击对方,声称自己出兵是为了全国和平秩序或者为了保卫约法,反对当政派系的独裁与滥权。这一现象( )
A.反映军阀已接受临时约法 B.说明了民主共和道路任重道远
C.表明了军阀割据不得人心 D.体现了北洋军阀时期统治黑暗
11.1917年,梁漱溟应蔡元培之请出任北京大学讲师,授课当天就倡言要为孔子讨个说法:“我觉得我有一个最大的责任,即替中国儒家作一个说明,开出一个与现代学术接头的机会。”对梁漱溟所说的“责任”,合理的解释是( )
A.勇于挖掘儒学的当代价值 B.借鉴西学以明辨儒学真伪
C.固守传统文化反对新文化 D.以实际行动响应文学革命
12.北洋政府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由传统农业社会逐步向近代工业社会迈进的时代。北洋政府正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和被人们遗忘的“半资本主义”,即在新旧冲突与并存、中西碰撞与杂处的历史背景下建立起来的。材料意在强调北洋政府时期( )
A.新旧转型与过渡 B.舆论环境宽松自由
C.政权更迭很频繁 D.专制黑暗分裂格局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辛亥革命后,梁启超希望并且相信袁世凯能成为具有现代化导向的“新式独裁者”,因此积极挺袁。但是,历史证明袁其实也是“旧式独裁”。梁启超在《袁世凯之解剖》一文中对袁盖棺定论:“袁氏诚不失为一大人物,然只能谓之中世史暗黑时代东方式之怪魔的人物,而绝非在19、20世纪中有价值的人物。”
中国社会并没有为“新式独裁”提供理想的条件。所以胡适在《答丁在君先生论民主与独裁》中呼吁人民警惕“今日提倡独裁的危险”,并坚定地说道:“我可以断断地预言:中国今日若真走上独裁的政治,所得的绝不会是新式的独裁,而一定是那残民以逞的旧式专制。”
——摘编自雷颐《近代中国民
主与专制大论战反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史实说明梁启超对袁世凯的论断。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胡适的观点。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一、选择题
1.[2023·陕西宝鸡一模]如图为民国五年底,大总统黎元洪签署的任命蔡元培为北京大学校长的任命状,后有总理段祺瑞和教育总长范源廉的签名。这一任命状可以用于说明,当时政府( )
A.积极创办高等新式学堂
B.决策受新文化运动影响
C.府院之争得到有效调解
D.名义上实行责任内阁制
解析:根据材料,此任命状由大总统黎元洪签署,还有总理段祺瑞签名,结合所学,《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可知此任命状在形式上实践了责任内阁制,D项正确;材料是任命蔡元培为北京大学校长的任命状,并非“创办高等新式学堂”,A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政府运行机制,与新文化运动无关,B项排除;“府院之争得到有效调解”不符合材料主旨,C项排除。
2 .民国初年,北洋政府颁布的《商人通例》和《公司条例》是根据清末的相关草案修订而成的,在张謇主持下,农商部“邀原起草员来京,复加审视,修正十余条”,再交付国会议决公布。这表明北洋政府( )
A.重视经济立法程序的规范性
B.成为民族资产阶级利益代表
C.经济立法借鉴了外国的经验
D.提倡实业救国,大力发展经济
解析:从材料信息看,《商人通例》和《公司条例》经过审议、修正,再交付国会议决公布,这表明北洋政府重视经济立法程序的规范性,故选A项。
3.下图是民国初年的一则报纸广告,文中有“敬告全国同胞乐用人人必需之国货”等字样。作为直接证据,该广告可以用于研究( )
A.外资企业出现
B.洋务运动兴起
C.工人运动高涨
D.“实业救国”热潮
解析:本题结合史料实证考查民国时期的经济。材料内容反映的是民国时期为了支持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倡导抵制外货、支持国货的现象,故选D项。
4.“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这是胡适在《新青年》发表的第一首白话诗,该诗歌在一百多年前具有革命性意义。其主要理由是( )
A.推动文学革命
B.提出家庭革命
C.反对专制统治
D.提倡民主科学
解析:胡适的这首诗通俗易懂,属于白话文,能够起到助推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的作用,故选A项;与家庭革命有关的是对旧道德的批判,与白话文无关,排除B项;文学革命倡导的是使用白话文,与反对专制统治无关,排除C项;白话文针对的是文言文,与民主科学无关,排除D项。
5.辛亥革命时期,因女子参军而出现了女子国民军、女子北伐光复军、女子军事团、女子经武练习队等团体。与此同时,还涌现出了女子参政同盟会、女子参政同志会、中华女子共和协进会等团体。这表明( )
A.国民政府重视对女性权利的保护
B.政治变革推动了社会风气的变化
C.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D.社会转型期女性平等地位确立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女子参与社会政治活动的积极性在提高、机会在增加,这说明辛亥革命推动了社会风气的变化,故B项正确。
6.1914年12月,当时的教育部提出对教育体制进行改革,并规定“中小学校修身国文教科书,采取经训,以保固有之道;在大学添设经学院,以发挥先哲之学说”。该规定的目的是( )
A.为复辟帝制作舆论准备
B.顺应“共和民国”的潮流
C.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
D.冲击儒学传统文化教育
解析:题干材料中教育体制改革将儒家经典作为教学内容,主要是借儒家思想维护封建专制制度,为袁世凯复辟帝制制造舆论,故A项正确。
7.1915年,中国人民因反对“二十一条”兴起的抵制洋货运动,于1919年达到高潮。这场运动( )
A.奠定了辛亥革命的基础
B.阻止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C.推动了民族经济的发展
D.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的兴起
解析:中国人民抵制洋货运动,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拓展了国内市场,故C项正确;1915年,辛亥革命已经结束,故A项错误;抵制洋货运动不能“阻止”列强的经济侵略,故B项错误;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故D项错误。
8.“灯闪着,风吹着,蟋蟀叫着,我坐在床上看书。月亮出了,风息了,我坐在院中唱歌。”这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1906—1967)在17岁时写的一首新诗。和文言文相比,这种平易通俗的文风受益于( )
A.洋务运动 B.戊戌维新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解析: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提出写文章“不作无病之呻吟”“须言之有物”等主张。根据题干材料中溥仪的出生时间为1906年,而他17岁时是1923年,显然受到了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故选C项。
9.辛亥革命后,劝禁缠足的工作从未停止过,但1928年统计的妇女缠足比例显示,湖北为59%,河北为50%,山西为18%,察哈尔为53% ,且此时“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这些现象反映( )
A.辛亥革命历史作用微弱 B.南方改革程度高于北方
C.国民政府忽视妇女地位 D.社会习俗变革艰难曲折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辛亥革命后,尽管政府劝禁缠足,但很多地区仍有较多的缠足现象,且旧式婚姻占绝大部分,这些现象表明社会习俗变革艰难曲折,故选D项。
10.民国时期,每当某个军阀或军阀派系对其敌手发起进攻之时,事前总要发表一则通电攻击对方,声称自己出兵是为了全国和平秩序或者为了保卫约法,反对当政派系的独裁与滥权。这一现象( )
A.反映军阀已接受临时约法 B.说明了民主共和道路任重道远
C.表明了军阀割据不得人心 D.体现了北洋军阀时期统治黑暗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在军阀派系眼里,“和平秩序”“保卫约法”不过是其攻击政敌对手的工具,这恰恰说明了民国时期民主共和道路任重道远,故B项正确;材料中的军阀只是把临时约法当作政治攻击的工具,并不能说明“军阀已接受临时约法”,排除A项;材料并未直接反映民众对军阀割据的不满,排除C项;北洋军阀时期统治黑暗一般指政治上反动、思想上复古,这和材料主旨不符合,排除D项。
11.1917年,梁漱溟应蔡元培之请出任北京大学讲师,授课当天就倡言要为孔子讨个说法:“我觉得我有一个最大的责任,即替中国儒家作一个说明,开出一个与现代学术接头的机会。”对梁漱溟所说的“责任”,合理的解释是( )
A.勇于挖掘儒学的当代价值 B.借鉴西学以明辨儒学真伪
C.固守传统文化反对新文化 D.以实际行动响应文学革命
【解析】材料“替中国儒家作一个说明,开出一个与现代学术接头的机会”反映了要挖掘儒学的当代价值,故A项正确;B、C、D三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
12.北洋政府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由传统农业社会逐步向近代工业社会迈进的时代。北洋政府正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和被人们遗忘的“半资本主义”,即在新旧冲突与并存、中西碰撞与杂处的历史背景下建立起来的。材料意在强调北洋政府时期( )
A.新旧转型与过渡 B.舆论环境宽松自由
C.政权更迭很频繁 D.专制黑暗分裂格局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北洋政府处于近代中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的时期,强调了新旧转型与过渡的时代背景,故选A项。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辛亥革命后,梁启超希望并且相信袁世凯能成为具有现代化导向的“新式独裁者”,因此积极挺袁。但是,历史证明袁其实也是“旧式独裁”。梁启超在《袁世凯之解剖》一文中对袁盖棺定论:“袁氏诚不失为一大人物,然只能谓之中世史暗黑时代东方式之怪魔的人物,而绝非在19、20世纪中有价值的人物。”
中国社会并没有为“新式独裁”提供理想的条件。所以胡适在《答丁在君先生论民主与独裁》中呼吁人民警惕“今日提倡独裁的危险”,并坚定地说道:“我可以断断地预言:中国今日若真走上独裁的政治,所得的绝不会是新式的独裁,而一定是那残民以逞的旧式专制。”
——摘编自雷颐《近代中国民
主与专制大论战反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史实说明梁启超对袁世凯的论断。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胡适的观点。
参考答案:(1)论断:袁世凯仍然是封建专制主义者。说明: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形式上的共和国,而袁世凯复辟帝制,使民主、宪政难以真正实现。
(2)胡适认为在中国不能实现新式的独裁是有依据的,中国传统封建君主专制和礼教根深蒂固;中国长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况,缺乏独立和稳定的政治环境;辛亥革命后封建军阀的帝王思想甚为严重。所以,胡适的观点符合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