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练习(含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6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练习(含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29 11:13: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一、选择题
1.1958年,大炼钢铁的群众运动迅速在中国城乡兴起(下图)。土高炉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农村、城市、校园、各级党政机关的大院里,都可以见到土高炉的身影。许多地方的农民放弃耕作,上山采矿,建土炉。这一做法(  )
A.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破坏
B.贯彻了中共八大的正确方针
C.加速了“一五”计划的完成
D.导致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停滞
2.下面为1957~1960年中国国民经济变化情况。下述变化说明(  )
工农业总产值 工业内部所占比重
工业总产值 增长1.3倍 重工业总产值比重 从45%升至66.6%
农业总产值 下降14.9% 轻工业总产值比重 从55%降至33.4%
A.所有制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B.计划经济体制弊端逐步解决
C.国民经济结构亟需调整
D.合作化运动促进经济发展
3.下图是我国“三线建设”的一幅宣传画。三线建设指的是自1964年起在中西部地区进行的一场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对“三线建设”的理解,正确的是(  )
A.遵循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B.实现了东西部经济平衡发展
C.带有浓厚的政治和军事色彩
D.体现八字方针对工业的调整
4.从1960年开始,我国除了与柬埔寨、巴基斯坦、坦桑尼亚等20多个“第一地带”国家进行体育交流,还与法国、英国、日本、比利时、荷兰、挪威等“第二地带”国家展开了体育交往。这些体育交流(  )
A.反映了我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B.表明在逐步强化意识形态的分歧
C.表明我国已打破了外交僵局
D.反映了我国实行“一边倒”方针
5.“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遭到践踏;“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法律制度走向健全;在新的历史时期,民主制度得以重建和完善。这一历程表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  )
A.推动了经济发展  B.优于西方国家
C.遭到了严重破坏  D.在曲折中得到发展
6.1975年,邓小平在讨论《关于科学院工作的汇报提纲》时反复强调“要加强培训,提高教育水平,提拔更多学有专长的领导,花更多时间进行科研活动”。这体现出邓小平(  )
A.全面纠正“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
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C.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D.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7.1974年2月22日,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首次提出“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这一外交战略的提出(  )
A.推动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B.说明国际形势决定外交政策
C.践行了全方位外交的理念  D.淡化了外交的意识形态色彩
8.1958年,曾任公社书记的李丙炎说:“那时……帝国主义和修正主义看不起我们,我们就得自己给自己壮胆,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于是就放起高产‘卫星’来。”据此可知,李丙炎认为当时“大放卫星”(  )
A.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得到了人民群众广泛支持
C.有其特殊的历史现实背景  D.促进了国民经济迅速发展
9.“1942年,我们在延安进行了整风运动。1957年,我们又要进行整风。虽然目的不相同,但我们必须把这项工作做好。”1957年,我国进行整风运动的主要目的是(  )
A.为“大跃进”运动做好准备
B.为人民公社化运动做好准备
C.使全党准备进行反右派斗争
D.使全党正确领导社会主义建设
10.1962年,周恩来在中央财经会议上提出:“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可见当时国家经济工作的中心是(  )
A.解决中央财政收支脱节的问题
B.全面纠正经济建设中的“左”的错误
C.变革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D.调整严重失调的国民经济结构
11.“铁人精神”是对王进喜崇高思想、优秀品德的高度概括,它包括忘我拼搏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等诸多内涵。“铁人精神”产生的时代背景是(  )
A.大生产运动      B.社会主义改造
C.社会主义全面建设 D.“大跃进”
12.下表为我国1957—1958年城乡居民人均年消费量(千克),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粮食 植物油
1957年 203 2.4
1958年 163.5 1.85
A.1959—1961年我国出现严重自然灾害
B.互助合作运动影响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破坏了农业生产
D.公私合营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儿。
——百姓俗语
材料二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
“三年超英,五年赶美。”
“一天等于二十年,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你是英雄咱好汉,高炉旁边比比看,你能炼一吨,咱炼一吨半。”
——某历史时期的宣传口号
材料三 命题的维度: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形象表达。
历史的维度: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夙愿和梦想。
本质的维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实践的维度:实现中国梦要坚持和遵循“三个必须”。
世界的维度: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
——曲青山《从五个维度把握中国梦的内涵和意义》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时期哪些人的梦想?与这一梦想相对应的是什么经济形态?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时期中国人的什么梦想?这一梦想的问题在哪里?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梦的内涵。不同时期不同的中国梦说明了什么?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一、选择题
1.1958年,大炼钢铁的群众运动迅速在中国城乡兴起(下图)。土高炉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农村、城市、校园、各级党政机关的大院里,都可以见到土高炉的身影。许多地方的农民放弃耕作,上山采矿,建土炉。这一做法(  )
A.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破坏
B.贯彻了中共八大的正确方针
C.加速了“一五”计划的完成
D.导致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停滞
解析:根据材料“土高炉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农村、城市、校园、各级党政机关的大院里,都可以见到土高炉的身影。许多地方的农民放弃耕作,上山采矿,建土炉”并结合所学可知,全民大炼钢铁运动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浪费,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破坏,故选A项;大炼钢铁运动片面追求高速度,是“左”倾错误的体现,排除B项;1957年“一五”计划提前完成,排除C项;大炼钢铁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同步进行的,排除D项。
2.下面为1957~1960年中国国民经济变化情况。下述变化说明(  )
工农业总产值 工业内部所占比重
工业总产值 增长1.3倍 重工业总产值比重 从45%升至66.6%
农业总产值 下降14.9% 轻工业总产值比重 从55%降至33.4%
A.所有制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B.计划经济体制弊端逐步解决
C.国民经济结构亟需调整
D.合作化运动促进经济发展
解析:据表中信息可知,由于“大跃进”的开展,中国农业总产值急剧下降,轻重工业比例十分不平衡,国民经济结构不合理,故选C项;“大跃进”运动没有改变所有制结构,且由表中内容无法得出A项结论,排除;计划经济体制弊端的逐步解决是在改革开放后,排除B项;合作化运动是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排除D项。
3.下图是我国“三线建设”的一幅宣传画。三线建设指的是自1964年起在中西部地区进行的一场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对“三线建设”的理解,正确的是(  )
A.遵循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B.实现了东西部经济平衡发展
C.带有浓厚的政治和军事色彩
D.体现八字方针对工业的调整
解析:20世纪60年代在中西部地区进行大规模建设不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A项错误;“三线建设”主要是从国防建设方面考虑,未能实现东西部经济平衡发展,排除B项;根据材料“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并结合20世纪60年代我国面临的险恶国际环境可知,“三线建设”带有浓厚的政治和军事色彩,故选C项;“三线建设”重在中西部地区开发,与八字方针无关,故D项错误。
4.从1960年开始,我国除了与柬埔寨、巴基斯坦、坦桑尼亚等20多个“第一地带”国家进行体育交流,还与法国、英国、日本、比利时、荷兰、挪威等“第二地带”国家展开了体育交往。这些体育交流(  )
A.反映了我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B.表明在逐步强化意识形态的分歧
C.表明我国已打破了外交僵局
D.反映了我国实行“一边倒”方针
解析:据材料“我国除了与柬埔寨、巴基斯坦、坦桑尼亚等20多个‘第一地带’国家进行体育交流,还与法国、英国、日本、比利时、荷兰、挪威等‘第二地带’国家展开了体育交往”可知,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我国及时调整外交政策,加强与“第一地带”和“第二地带”国家的交流以期打破外交孤立状态,故选A项;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是在逐步淡化意识形态的分歧,排除B项;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后才打破美国孤立遏制中国形成的外交僵局,排除C项;20世纪60年代中美、中苏关系恶化,我国放弃了“一边倒”方针,排除D项。
5.“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遭到践踏;“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法律制度走向健全;在新的历史时期,民主制度得以重建和完善。这一历程表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  )
A.推动了经济发展  B.优于西方国家
C.遭到了严重破坏  D.在曲折中得到发展
【解析】根据材料“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遭到践踏”“法律制度走向健全”“民主制度得以重建和完善”可知,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在曲折中得到发展,故D项正确;由材料内容看不出民主政治建设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和优于西方国家,排除A、B两项;民主政治遭到严重破坏只是材料内容的一方面,不能完整体现题意,排除C项。
6.1975年,邓小平在讨论《关于科学院工作的汇报提纲》时反复强调“要加强培训,提高教育水平,提拔更多学有专长的领导,花更多时间进行科研活动”。这体现出邓小平(  )
A.全面纠正“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
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C.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D.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解析】材料反映了邓小平对培训、选拔专业性人才的重视,体现出邓小平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故D项正确;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全面纠正“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排除A项;“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是在1995年,排除B项;“双百”方针的提出是在1956年,排除C项。
7.1974年2月22日,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首次提出“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这一外交战略的提出(  )
A.推动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B.说明国际形势决定外交政策
C.践行了全方位外交的理念  D.淡化了外交的意识形态色彩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毛泽东提出的“三个世界”,不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来划分,这表明我国在外交上淡化了意识形态色彩,故选D项。
8.1958年,曾任公社书记的李丙炎说:“那时……帝国主义和修正主义看不起我们,我们就得自己给自己壮胆,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于是就放起高产‘卫星’来。”据此可知,李丙炎认为当时“大放卫星”(  )
A.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得到了人民群众广泛支持
C.有其特殊的历史现实背景  D.促进了国民经济迅速发展
【解析】根据材料“帝国主义和修正主义看不起我们,我们就得自己给自己壮胆,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可知,李丙炎认为当时“大放卫星”是有着特殊的现实背景的,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大放卫星”是否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人民群众的态度,排除B项;“大放卫星”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破坏了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排除D项。
9.“1942年,我们在延安进行了整风运动。1957年,我们又要进行整风。虽然目的不相同,但我们必须把这项工作做好。”1957年,我国进行整风运动的主要目的是(  )
A.为“大跃进”运动做好准备
B.为人民公社化运动做好准备
C.使全党准备进行反右派斗争
D.使全党正确领导社会主义建设
解析: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和社会基本矛盾的变化,为了更顺利地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党进行了1957年的整风运动,故D项正确。
10.1962年,周恩来在中央财经会议上提出:“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可见当时国家经济工作的中心是(  )
A.解决中央财政收支脱节的问题
B.全面纠正经济建设中的“左”的错误
C.变革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D.调整严重失调的国民经济结构
解析:“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给中国经济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对此,党中央对国民经济结构进行了调整。故选D项。
11.“铁人精神”是对王进喜崇高思想、优秀品德的高度概括,它包括忘我拼搏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等诸多内涵。“铁人精神”产生的时代背景是(  )
A.大生产运动      B.社会主义改造
C.社会主义全面建设 D.“大跃进”
解析:铁人王进喜的事迹出现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故C项正确。
12.下表为我国1957—1958年城乡居民人均年消费量(千克),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粮食 植物油
1957年 203 2.4
1958年 163.5 1.85
A.1959—1961年我国出现严重自然灾害
B.互助合作运动影响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破坏了农业生产
D.公私合营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解析: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导致农业生产萎缩,故C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儿。
——百姓俗语
材料二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
“三年超英,五年赶美。”
“一天等于二十年,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你是英雄咱好汉,高炉旁边比比看,你能炼一吨,咱炼一吨半。”
——某历史时期的宣传口号
材料三 命题的维度: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形象表达。
历史的维度: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夙愿和梦想。
本质的维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实践的维度:实现中国梦要坚持和遵循“三个必须”。
世界的维度: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
——曲青山《从五个维度把握中国梦的内涵和意义》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时期哪些人的梦想?与这一梦想相对应的是什么经济形态?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时期中国人的什么梦想?这一梦想的问题在哪里?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梦的内涵。不同时期不同的中国梦说明了什么?
【答案】(1)时期及人物:中国古代和近代农民的梦想。
经济形态:小农经济。
(2)时期及梦想:“大跃进”时期(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快速改变中国落后的面貌,实现共产主义的梦想。
问题:片面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3)内涵: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说明: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背景和人民的生活状况决定了中国梦内涵的不同;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中国梦具有统一性和继承性。(言之有理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