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物质的酸碱性
一、物质的酸碱性定义
酸碱性:物质在溶液中能够释放出氢离子(H )或氢氧根离子(OH )的性质。
二、酸性物质
定义:能在溶液中释放出氢离子(H )的物质。
特点:溶液通常具有酸味,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常见酸性物质:盐酸(HCl)、硫酸(H SO )、硝酸(HNO )、醋酸(CH COOH)等。
三、碱性物质
定义:能在溶液中释放出氢氧根离子(OH )的物质。
特点:溶液通常具有涩味或滑腻感,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常见碱性物质: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钙(Ca(OH) )、氨水(NH ·H O)等。
四、中性物质
定义:在溶液中既不能释放出氢离子(H ),也不能释放出氢氧根离子(OH )的物质。
特点:溶液呈中性,不改变石蕊试纸的颜色。
常见中性物质:水(H O)、氯化钠(NaCl)等。
五、酸碱指示剂
定义:能够用来指示溶液酸碱性的物质。
常见酸碱指示剂:石蕊(蓝色变红色表示酸性,不变色表示中性,红色变蓝色表示碱性)、酚酞(无色变红色表示碱性)。
六、pH值的检验操作步骤
准备工具:
pH试纸(分为广泛试纸和精密试纸,根据需要选择)。
玻璃棒或胶头滴管。
标准比色卡(用于对比颜色确定pH值)。
操作步骤:
取出一张pH试纸,放在干燥、洁净的玻璃片或瓷板上。
使用玻璃棒或胶头滴管,蘸取少量待测溶液,滴在pH试纸上。
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等待半分钟至试纸颜色稳定(按照试纸说明书操作)。
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找出与试纸颜色最接近的pH值。
注意事项:
使用前检查pH试纸的有效期,避免使用过期试纸。
试纸不能预先用水润湿,以免稀释待测溶液。
试纸浸入溶液时间不宜过长,以免颜色变化过于明显导致判断困难。
对于颜色相近的pH值,可以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提高准确性。
通过上述步骤,可以准确地检验溶液的pH值,从而判断其酸碱性。
1 .规范操作是科学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
A.取化学药品
B.溶解物质
C.过滤泥水
D.测溶液pH
【答案】 D
2 .近年,温州新建多个公园,为市民提供了良好的休憩场所。 (1)某公园生态系统中有绣球花、白鹭、蚯蚓等生物,三者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2)公园内不同位置生长着粉红色、蓝色的绣球花(如图)。小明为探究绣球花花色是否与土壤的酸碱性有关,他开展如下活动:①取粉红色绣球花所在土壤的浸出液,测得其为8。则该土壤的酸碱性为 性。②用柠檬酸和石灰水调节土壤酸碱性来改变花色。若配制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的柠檬酸溶液,需柠檬酸 克。
【答案】 绣球花 碱 0.8
3 .水质对水族箱内鱼的生存至关重要,定期监测和维护水质有利于鱼的生存。
(1)自来水消毒后残留的氯称为余氯,其对鱼有害。某研究者用三种不同的方式去除余氯,其效果如图所示。据图,小明采取方式二去除余氯,其理由是 。
(2)水族箱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补充氧气,常用的方法有增加水草或投放增氧剂。①增加水草可以补充氧气的原因是 。②过氧化钙是常用的增氧剂,其与水缓慢反应生成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检测发现,投放适量过氧化钙为鱼补充氧气,在持续补氧过程中水的PH基本保持不变。解释原因 。
【答案】 所用时间较短且节能 水草进行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 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的速度和鱼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消耗氢氧化钙的速度基本相同,pH基本保持不变
4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敞口放置于空气中,溶质质量分数变小。稀盐酸会发生同样的变化吗?某同学通过如下步骤进行探究:①取两个烧杯,各倒入40毫升的稀盐酸,分别标为甲和乙。②甲密封,液体体积不变。乙敞口放置于空气中至液体体积变为20毫升。(溶液密度变化忽略不计)③向甲、乙中滴加几滴石蕊试液,再分别缓慢滴加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分别为30毫升、26毫升。(1)实验中,“恰好完全反应”的判断依据是:溶液颜色 。(2)乙烧杯中的稀盐酸敞口放置后,溶质质量分数变大,依据是 。(3)为了确定稀盐酸敞口放置于空气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会变大,请简要阐述应补充的实验。
【答案】 恰好由红色变成紫色 稀盐酸的体积变成一半,所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大于一半 换用不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多次重复实验
5 .碳捕集是实现“碳中和”的措施之一,其中一种方法是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二氧化碳。某探究小组将二氧化碳持续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并利用传感器实时测定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后溶液的pH,装置如图甲所示。溶液的pH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乙,且pH等于11.6时溶液处于饱和状态。通过查阅资料发现:①碳酸钠能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钠()②该温度下,饱和碳酸钠溶液的pH为11.6,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pH为8.3;③该温度下碳酸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根据以上现象和信息,小组同学展开进一步探究: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持续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形成的产物是什么?【建立假设】假设1:只有碳酸钠;假设2:碳酸钠、碳酸氢钠:假设3:只有碳酸氢钠;假设4:…小敏根据图乙曲线判断假设1不成立,理由是 。【实验过程】继续通入二氧化碳,溶液的pH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丙。【实验结论】小敏根据图丙曲线认为二氧化碳持续通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的最终产物是 。【交流评价】(1)小金认为该曲线还不能确定最终产物。因为pH可能还未呈稳定状态,接下去的操作是 。(2)小兴受小金的启发,猜测最后溶液可能呈酸性,他猜想的依据是 ,所以建议小组同学继续展开探究。
【答案】 该温度下,饱和碳酸钠溶液的pH为11.6,此时pH小于11.6 碳酸氢钠/ NaHCO 3 继续通入二氧化碳,直到pH不再变化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
6 .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基础。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取用液体
B.测定溶液的pH
C.取用固体
D.点燃酒精灯
【答案】 A
7.推理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
A.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
B.一杯汽油倒去一半剩余汽油的质量减小为原来的一半比热容和热值也减小为原来的一半
C.酸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酸碱反应
D.酸性溶液能使石蕊变红,所以能使石蕊变红的溶液都是酸性溶液
【答案】 D
8. 小华将一张滤纸在某指示剂中浸泡后晾于,用蘸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玻璃棒在上面写“化学”两字,立刻显红色,再将其悬挂于铁架台上,井在滤纸的下方(如图)放置一盛有某溶液的杯烧,过一会儿,发现红色的字消失,则滤纸上的指示剂和烧杯中的溶液分别是( )
选项 A B C D
滤纸上的指示剂 酚酞试液 酚酞试液 石蕊试液 石蕊试液
烧杯中的溶液 浓氨水 浓盐酸 浓氨水 浓盐酸
A.A
B.B
C.C
D.D
【答案】 B
9.
A.大米中含有的淀粉属于有机物
B.稻草燃烧属于物理变化
C.传统方法制得的“灰汁”是混合物
D.现代方法制得的“灰汁”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答案】 B
10.向一定量NaOH溶液中加水稀释,其pH与所加水的质量m的关系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 C
11 .科学源于生活,生活中葫含着许多科学知识。请回答:(1)食盐、食醋、纯碱均是家庭中常见的物质,取以上物质放入试管,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能使溶液呈现变红色的是 。(2)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能够改善食品的品质,有助于食品防腐、保鲜。过氧化钙作为一种食品添加剂具有无毒安全、价格低廉等特点,该化合物中氧元素为﹣1价,则过氧化钙的化学是 。
12.现代人越来越追求健康饮食生活,很多人选择饮用鲜榨蔬果汁,下列四种饮料呈弱碱性的是( )
A.柠檬汁(pH:2~3)
B.苹果汁(pH:3~4)
C.西瓜汁(pH:5~6)
D.玉米汁(pH:7~8)
【答案】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