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吉林省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测试卷(一)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请在下面相应的横线上端正地书写正确答案或填写相应选项。(第1题每句1分,第2题按要求赋分)
1.古诗文名句默写。(8分)
(1)满面尘灰烟火色, ?身上衣裳口中食。(白居易《卖炭翁》)
(2)夜久语声绝,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杜甫《石壕吏》)
(3)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关心民间疾苦,同情劳动人民,表现诗人虽身处逆境仍然能乐观向上的诗句是: , !
(4)李白在《送友人》中以浮云孤飞,喻游子之心;以落日将下,依依不舍,喻故人之情的诗句是: , 。
(5)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韩愈《马说》中的一句话: , 。
【答案】(1)两鬓苍苍十指黑
(2)如闻泣幽咽
(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4)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5)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这些是课文中需要掌握的古诗名篇。注意易错字的写法,如“鬓、苍、厦、庇”等字。
故答案为:(1) 两鬓苍苍十指黑;
(2)如闻泣幽咽;
(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4)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5)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点评】(1)(2)(3)(4)(5)本题主要考查常见的名句名篇默写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二是结合语境要求写出句子的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1)(2)属于直接默写,比较简单;(3)(4)(5)属于理解性默写,难度不大,学生理解古诗内容即可答题。注意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
2.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7分)
语文学习的天地非常广阔。我们在语文课本中,可以欣赏鲁迅笔下别开生面而又漂渺的江南社戏,细品贺敬之朗朗上口的陕北信天游民歌,感受刘成章容不得jī▲绊的安塞腰鼓的粗犷豪放,体会吴伯萧娓娓道来的灯笼情怀;还能够解读大自然语言的密码,追溯恐龙灭绝的原因,观看妙趣横生的时间脚印,发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在这片天地里,我们既可以探访祖国大地,领略迥然不同的民风民俗;又可以走进自然,观赏令人叹为观止的世间美景;还可以走近古人,漫步世外桃源,畅游小小石潭,了解古人的思想情趣。
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一般在公历4月4日至6日之间变动,并不固定在某一天,但以4月5日最常见。清明节因“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而得名,自然界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国南方地区,此时已呈气清景明之象;北方地区开始断雪,气温上升,春意融融。清明节气,与岁时物候相关,常以指导农事,有天朗气清、春耕时宜之意;清明节日,是人们扫墓祭祖、慎终追远的日子。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1分)
jī绊 追溯
(2)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1分)
漂渺:
叹为观止:
(3)以上两段文字中,有不少成语,请写出其中的三个。(1分)
(4)根据对联的要求及文段的相关提示,从以下句子中选出一组对联,按上下联顺序正确地抄写在横线上。(2分)
①处处犹存长者风 ②清明扫墓思英烈 ③年年祭扫先人墓
④万人江岸观龙舟 ⑤步步登高开视野 ⑥寒食雨传百五日
上联: 下联:
(5)下面从以上材料中选出的句子,属于病句的一项是( )(2分)
A.语文学习的天地非常广阔。
B.观看妙趣横生的时间脚印,发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C.一般在公历4月4日至6日之间变动,并不固定在某一天。
D.清明节日,是人们扫墓祭祖、慎终追远的日子。
【答案】(1)羁;sù
(2)隐隐约约,若有若无。;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3)别开生面;朗朗上口;生机勃勃等
(4)年年祭扫先人墓;处处犹存长者风
(5)B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解释;形近成语辨析;诗歌对联;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
【解析】(1)本题考查重要词语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词准确的识记,加强积累。
(2)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的意思既要从词语的本义出发,又要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引申义,同时结合具体的语境掌握分析。
(3)本题考查成语的积累。解答本题要靠平时的成语积累,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熟记成语的字形,重点词及成语的意思。
(4)本题考查对联。对联是用对偶修辞写出的句子,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的意思的艺术形式。解题时,要根据题干要求,依据对联的特点分析作答。
(5)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题应掌握的知识点为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意不明等。通读句子,寻找具有常见病句类型标志性的词或短语做出判断。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通过压缩句子,分析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方法,找出病因。
【点评】(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羁绊:拼音是 jī bàn。意思为被身边的物事缠住手脚。追溯:拼音是zhuī sù,意思是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
故答案为:羁;sù
(2)本题考查字义。漂渺:拼音是piāo miǎo,汉语词语,同“缥缈”,指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的样子。
叹为观止用来赞叹所见的事物尽善尽美,好到了极点。
故答案为:隐隐约约,若有若无。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3)本题考查成语的积累。别开生面比喻另外开创新的局面或新的形式.朗朗上口意思是指诵读诗词文章时的声音大而顺口。粗犷豪放形容粗率豪放的性格、风度、气质或艺术风格,娓娓道来连续不断地说、生动地谈论。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妙趣横生意思是形容语言、文章、美术品等洋溢着美妙的意趣。迥然不同形容差别很大。叹为观止用来赞叹所见的事物尽善尽美,好到了极点。世外桃源比喻理想中安乐而美好的地方或空想脱离现实的地方。
故答案为: 别开生面;朗朗上口;生机勃勃等
(4)本题考查对联的使用。根据题干可知,文段所写内容是清明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清明的习俗。第④句“万人江岸观龙舟”,第⑤句“步步登高开视野”以及第⑥句“寒食雨传百五日”分别描写的是端午节、重阳节以及清明节前一天,不符合主题。第①句“处处犹存长者风”,第②句“清明扫墓思英烈”及第③句“年年祭扫先人墓”符合主题。一般来说,上联最后一个字通常为仄音,下联最后一个字通常为平声,上联多为起兴,下联才讲主要核心内容。在“处处犹存长者风”“清明扫墓思英烈”年年祭扫先人墓”三句中,“处处犹存长者风”年年祭扫先人墓”在格式上相同,“年年”和“处处”都为重叠词,“祭扫”和“犹存”为动词;“长者风”和“先人墓”为偏正短语,故这两句可以组成一副对联;根据对联的“平仄相合”来分析,其中“墓(mù)”为仄音,”风(fng)为“平音,故上联为:年年祭扫先人墓;下联为:处处犹存长者风。
故答案为:年年祭扫先人墓;处处犹存长者风
(5)ACD.正确
B.搭配不当,应将“发生”改成“产生”或者激发。
故答案为: B
二、阅读(45分)
(一)文言文阅读与诗歌阅读(15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3—7题。(10分)
[甲]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乙] 桃花源记(节选)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屋舍俨然( ) ②阡陌交通( )
③不独子其子( ) ④货恶其弃于地也( )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5.理解文意,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
①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甲文中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②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桑竹垂余荫,菽稷(粮食作物)随时艺(种植)”的诗句,乙文中描述的田园景象与之类似的句子是:
6.《大道之行也》中与《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以及“(男女)往来种作”相对应的有关美好社会愿景的描写语句是: 。(2分)
7.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因此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请参照示例,从两段选文中再找出一例,说说它们的相似之处。(2分)
示例: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可以看出“桃花源”中社会环境和平安宁,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盗窃乱贼而不作”。
【答案】3.①整齐的样子;②交错相通;③以……为子;④憎恶
4.①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
② 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5.①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6.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7.示例一: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可以看出“桃花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为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老有所终”“幼有所长”。
示例二:从“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可以看出“桃花源”中的男人和女人各司其职,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男有分,女有归”。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3.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4.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通读文章,理解文意,准确理解语句的含义,找出意思相同或相近的句子进行作答。
6.本题考查文章的比较阅读。解答时要求对文本进行正确的理解,准确把握语句的意思,找出而且找准对应的语句进行回答。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比较阅读和理解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对文本整体理解,读懂文章,从内容方面找出文章的共同点,注意对文章意思的正确理解。
参考译文:
(甲)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的散在地上。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 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乙)大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治理天下) ,人们之间讲究信用,培养和睦气氛。所以人们不只把自己的父母双亲当作父母,把自己的儿女当作儿女。这样使老年人能够有终老的保障,使壮年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使年幼的人能得到良好的教育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年幼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和残废的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各尽自己的职分,为社会效力。女子各有自己的夫家。财物,人们厌恶把它扔在地上,但(之所以厌恶)不一定是因为想要据为己有。 气,厌恶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自己多出力)而不一定是为了自己牟取私利。因此,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劫夺偷盗作乱害人的坏事不会兴起,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点评】3.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
①句意:一排排整齐的房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②句意:田间小路交错相通。交通:交错相通;
③句意:不只把自己的儿女当作儿女。子:以....为子;
④句意:财物,人们厌恶把它扔在地上。恶:憎恶;
故答案为:整齐的样子;交错相通;以……为子;憎恶
4.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
①重点词:黄发:指老人;髫:指小孩。
②重点词:贤:指品德高尚;与,同”举",选拔;能,才杆出众;修:培养。
故答案为: ①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
② 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5.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
①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意思是尊敬我家里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里的长辈;爱护我家里的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里的儿女。和乙文中异曲同工的句子是: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桑竹垂馀荫,菽稷(粮食作物)随时艺(种植)”, 意思是桑树竹林垂下浓荫,粮食作物随着季节种植,这和甲文中描述的田园景象与之类似的句子是: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② “桑竹垂馀荫,菽稷(粮食作物)随时艺(种植)”, 意思是桑树竹林垂下浓荫,粮食作物随着季节种植,这和甲文中描述的田园景象与之类似的句子是: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故答案为:① 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6.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意为:老人能够终其天年,成年人能够为社会效力,年幼的人能够顺利地成长。其中的“老有所终"和"幼有所长”与“黄发垂醫,并怡然自乐"相对应,都体现了尊老爱幼的社会风尚。
故答案为: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7.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桃花源记》 中,作者虚构了一个美好的世外桃源;《大道之行也》中,作者指出了“大同"社会的美好前景。选择甲乙两文中内容表现的相似之处即可.
示例一: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可以看出“桃源”中社会民民风淳朴、安宁和谐,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示例二:“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写出了桃花源中的人们生活安宁和乐、自由平等。“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写出了这里的人们人人都能受到社会关爱,安居乐业,且各尽所能;
示例三:“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写出了桃源人不论男女都勤劳耕作,衣着淳朴。这就是大同社会中所说的“男有分,女有归”,这句写男女各司其职,
故答案为:示例一: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可以看出“桃源”中社会民民风淳朴、安宁和谐,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示例二:“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写出了桃花源中的人们生活安宁和乐、自由平等。“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写出了这里的人们人人都能受到社会关爱,安居乐业,且各尽所能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8—9题。(5分)
山 雨
翁 卷
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
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8.本诗描绘了哪两幅画面 请结合所绘内容概括作答。(2分)
9.同样表现雨的猛烈,本诗和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写法上有何不同 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3分)
【答案】8.诗的前两句描写了山林之景:整整一夜,星月交辉,清光满林,无云无雷,一派晴和天气,这是写雨前之景。后两句以“平明”二字与上文的“夜”字相照应,以“忽见溪流急”与上文的“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相照应,而“溪流急”又与“他山落雨来”互为因果,这是写雨后之景。
9.在描写手法上,翁诗采用侧面描写,通过景色的描绘写出了山雨的特点;杜诗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前面叙事,后面抒情,中间夹杂着议论。
在抒情手法上,翁诗寓情于景,抒写了诗人对山雨奇景的惊异之情;杜诗则直抒胸臆与借景抒情相结合,表达了诗人推己及人、关心民生疾苦、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崇高理想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
【解析】8.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做这样的题,首先认真阅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然后提炼出诗歌中的关键词句,最后再归纳概括。
9.本题考查分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抒情分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拟人、烘托、动静、虚实、抑扬、用典、正侧面描写等,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对偶、借代、设问、反问等,一般抒情方式集中在整首诗歌或某一部分,表现手法和修辞集中在某一联诗句。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
【点评】8.答题时首先描述画面的内容,然后概括意境特征,一般为“通过……等景物,描绘出一幅……(意境特征)+时令+地点图景。本诗前两句描绘的是山间静夜图;后两句描绘的是清晨雨后图。前者描绘了星月清辉、无云无雷的情形,后者描绘了溪流湍急的情形。
故答案为:诗的前两句描写了山林之景:整整一夜,星月交辉,清光满林,无云无雷,一派晴和天气,这是写雨前之景。后两句以“平明”二字与上文的“夜”字相照应,以“忽见溪流急”与上文的“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相照应,而“溪流急”又与“他山落雨来”互为因果,这是写雨后之景。
9.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有正面描写;而本诗没有。这是两首诗歌在写法上最大的不同。作答时要结合诗歌的具体诗句和所描绘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故答案为: 在描写手法上,翁诗采用侧面描写,通过景色的描绘写出了山雨的特点;杜诗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前面叙事,后面抒情,中间夹杂着议论。
在抒情手法上,翁诗寓情于景,抒写了诗人对山雨奇景的惊异之情;杜诗则直抒胸臆与借景抒情相结合,表达了诗人推己及人、关心民生疾苦、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崇高理想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二)现代文阅读(25分)
(甲)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0—13题。(15分)
住 的 梦
老 舍
在北平与青岛住家的时候,我永远没想到过:将来我要住在什么地方去。在乐园里的人或者不会梦想另辟乐园吧。在抗战中,在重庆与它的郊区住了六年。这六年的酷暑重雾,和房屋的不像房屋,使我会做梦了。我梦想着抗战胜利后我应去住的地方。
不管我的梦想能否成为事实,说出来总是好玩的:
春天,我将要住在杭州。二十年前,我到过杭州,只住了两天。 那是旧历的二月初,在西湖上我看见了嫩柳与菜花,碧浪与翠竹。山上的光景如何 没有看到。三四月的莺花山水如何,也无从晓得。但是,由我看到的那点春光,已经可以断定杭州的春天必定会教人整天生活在诗与图画中的。所以,春天我的家应当是在杭州。
夏天,我想青城山应当算作最理想的地方。在那里,我虽然只住过十天,可是它的幽静已拴住了我的心灵。在我所看见过的山水中,只有这里没有使我失望。 它并没有什么奇峰或巨瀑,也没有多少古寺与胜迹,可是,它的那片绿色已足使我感到这是仙人所应住的地方了。到处都是绿,而且都是像嫩柳那么淡,竹叶那么亮,蕉叶那么润,目之所及,那片淡而光润的绿色都在轻轻地颤动,仿佛要流入空中与心中去似的。这个绿色会像音乐似的,涤清了心中的万虑。 山中有水,有茶,还有酒。 早晚,即使在暑天,也须穿起毛衣。 我想,在这里住一夏天,必能写出一部十万到二十万的小说。
假若青城山去不成,求其次者才提到青岛。我在青岛住过三年,很喜爱它。 不过,春夏之交,它有雾,虽然不很热,可是相当的湿闷。 再说,一到夏天,游人来的很多,失去了海滨上的清静。 美而不静便至少失去一半的美。最使我看不惯的是那些喝醉的外国水兵。秋天,游人都走开,这地方反倒更可爱些。
不过,秋天一定要住北平。天堂是什么样子,我不晓得,但是从我的生活经验去判断,北平之秋便是天堂。论天气,不冷不热。论吃食,苹果,梨,柿,枣,葡萄,都每样有若干种。至于北平特产的小白梨与大白海棠,恐怕就是乐园中的禁果吧,连亚当与夏娃见了,也必滴下口水来! 果子而外,羊肉正肥,高粱红的螃蟹刚好下市,而良乡的果子也香闻十里。论花草,菊花种类之多,花之奇,可以甲天下,西山有红叶可见,北海可以划船——虽然荷花已残,荷叶可还有一片清香。衣食住行,在北平的秋天,是没有一项不使人满意的。即使没有余钱买菊吃蟹,一两毛钱还可以爆二两羊肉,弄一小壶佛手露啊!
冬天,我还没有打好主意,香港很暖和,适于我这贫血怕冷的人去住,但是“洋味”太重,我不高兴去。广州,我没有到过,无从判断。成都或者相当的合适,虽然并不怎样和暖,可是为了水仙,素心蜡梅,各色的茶花,与红梅绿梅,仿佛就受一点寒冷,也颇值得去了。昆明的花也多,而且天气比成都好,可是旧书铺与精美而便宜的小吃食远不及成都的那么多,专看花而没有书读似乎也差点事。好吧,就暂时这么规定:冬天不住成都便住昆明吧。
在抗战中,我没能发了国难财。我想,抗战结束以后,我必能阔起来,唯一的原因是我是在这里说梦。 既然阔起来,我就能在杭州,青城山,北山,成都,都盖起一所中式的小三合房,自己住三间,其余的留给友人们住。房后都有起码是二亩大的一个花园,种满了花草;住客有随便折花的,便毫不客气的赶出去。青岛与昆明也各建小房一所,作为候补住宅。各处的小宅,不管是什么材料盖成的,一律叫作“不会草堂”——在抗战中,开会开够了,所以永远“不会”。
那时候,飞机一定很方便,我想四季搬家也许不至于受多大苦处的。假若那时候飞机减价,一百元就能买一架的话,我就自备一架,择黄道吉日慢慢地飞行。
(选自《读者》,有删改)
10.在老舍看来,理想的住的地方一年四季是不同的:春天是杭州,因为二十年前的二月作者曾在此住了两天,彼时春光正好,让人感觉如同生活在诗画之中;夏天最理想的住的地方是青城山,因为 ;秋天 定要住北平,因为 ;冬天还没打定主意,不住成都便住昆明。(4分)
11.仿照示例完成下题。(4分)
示例:到处都是绿,而且都是像嫩柳那么淡,竹叶那么亮,蕉叶那么润,目之所及,那片淡而光润的绿色都在轻轻地颤动,仿佛要流入空中与心中去似的。 [旁批1:三个“那么”,准确传达出青城山的绿淡而光润的特点,令人赏心悦目;“颤动”一词则让这片绿色缓缓流动,沁人心脾。 老舍雅致风流的语言在这一句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让人浮想联翩。]
即使没有余钱买菊吃蟹, 两毛钱还可以爆二两羊肉,弄小壶佛手露啊! [旁批2:
12.尾批:我认为《住的梦》营造了作者一个美好的“梦”,这个“梦”以现实为参照,既批判现实,又可慰藉人们的心灵,让人超越或逃避于现实。 理由: (3分)
13. 老舍《住的梦》和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都对“住”有理想的描述,探究两篇文章的内容,说说你有怎样的发现。(4分)
【链接材料】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关于“住”的理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答案】10.青城山幽静且绿意盎然,能涤荡灵魂,激发人的创作欲望;天气适宜,美食、花草、景色诱人,衣食住行都使人满意
11.示例:“爆”“弄”两个字富有表现力,“啊”则直接表达作者的感叹。幽默风趣地表现出在秋天的北平即使没有太多的钱也可以过上有滋有味的生活,表现了作者对秋天北平生活的无限满意和满足。
12.示例:作者在《住的梦》一文中,营造了一个美好的“梦”,写他对生活的向往,但是这种向往又不是没有根基的,除了结尾处调侃地说想“买飞机”,几乎每一句话都落在了现实之上。这一美好的理想以抗战为背景,在其中也可以看到现实的无奈:“这六年的酷暑重雾,和房屋的不像房屋,使我会做梦了”,“在抗战中,开会开够了,所以永远‘不会’”表现出在战争中生活的艰辛和身不由己,作者这个好玩的梦,既是对无奈现实的反映,也是对战后美好生活的想象,借以消解现实中的种种无奈,获得心灵的慰藉
13.示例:老舍追求的是个人能在理想的地方度过四季,赏美景、品美食、读书、写作并获得心灵的宁静;而杜。甫的追求是如他这样的“天下寒士”皆能居有定所,希望能有千万间宽阔的房屋为天下寒士遮风避雨。他们身处战乱年代,都追求安定祥和的生活,但其内涵却不尽相同,杜甫追求的是百姓生活的安定,体现其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和崇高理想;而老舍的追求更侧重于精神层面,追求理想主义和浪漫色彩的精神家园。
【知识点】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记叙性散文;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10.本题考查概括能力。根据题目要求,通读全文,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提取关键语句,在文中找到对应句,整合语言,简要概括夏天、秋天的居住理由即可。
11.本题考查语句赏析。从修辞手法、加点字、描写方法、句式特点、语言风格、结构、五感、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角度入手。注意一个句子,可能不止一个赏析的点,要答全了。
1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通读全文,理解文章大意。在文中找到描写梦的句子,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紧扣文章中心主题分析作者的情感意图。
13.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能力。读懂文章及题目要求,分析现状,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文章大意和链接材料的基础上,来谈发现。主观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10.第四段:在那里,我虽然只住过十天,可是它的幽静已拴住了我的心灵。到处都是绿,而且都是像嫩柳那么淡,竹叶那么亮,蕉叶那么润,目之所及,那片淡而光润的绿色都在轻轻地颤动,仿佛要流入空中与心中去似的。 我想,在这里住一夏天,必能写出一部十万到二十万的小说。写青城山幽静且绿意盎然,能涤荡灵魂,激发人的创作欲望。
第六段:论天气,不冷不热。论吃食,苹果,梨,柿,枣,葡萄,都每样有若干种。论花草,菊花种类之多,花之奇,可以甲天下,西山有红叶可见,北海可以划船——虽然荷花已残,荷叶可还有一片清香。衣食住行,在北平的秋天,是没有一项不使人满意的。写天气适宜,美食、花草、景色诱人,衣食住行都使人满意。
故答案为:①青城山幽静且绿意盎然,能涤荡灵魂,激发人的创作欲望
②天气适宜,美食、花草、景色诱人,衣食住行都使人满意
11.二两羊肉,弄小壶佛手露啊。爆、弄,富有表现力。啊,感叹词表示作者的感叹。幽默的写出了在北平的秋天即使没有多少钱也能过的很好,表现了作者对在北平的秋天的生活的满意。
故答案为:“爆”“弄”两个字富有表现力,“啊”则直接表达作者的感叹。幽默风趣地表现出在秋天的北平即使没有太多的钱也可以过上有滋有味的生活,表现了作者对秋天北平生活的无限满意和满足。
12.这个梦是作者的美好期盼,代表了作者的希望,且在北平,在青岛的居住环境确实是像作者写的那样美好,这个梦是有现实依据的。但是同时也确实是梦,因为文中交代了这时候是战争年间,和平美好的生活不可能存在,这可以是对战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对如今战争生活的厌恶与悲哀,就像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寄托了陶渊明对现实的无奈,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期盼一样。
故答案为:作者在《住的梦》一文中,营造了一个美好的“梦”,写他对生活的向往,但是这种向往又不是没有根基的,除了结尾处调侃地说想“买飞机”,几乎每一句话都落在了现实之上。这一美好的理想以抗战为背景,在其中也可以看到现实的无奈:“这六年的酷暑重雾,和房屋的不像房屋,使我会做梦了”,“在抗战中,开会开够了,所以永远‘不会’”表现出在战争中生活的艰辛和身不由己,作者这个好玩的梦,既是对无奈现实的反映,也是对战后美好生活的想象,借以消解现实中的种种无奈,获得心灵的慰藉。
13.杜甫,期盼广厦,期盼寒士有屋可住,可避风雨。战争年间渴求和平,渴求百姓能有居所,他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和迫切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让人为之震撼。
本文老舍追求的是一年四季能住在让人满意的地方,这个地方天气适宜,美食、花草、景色诱人,衣食住行都使人满意,让他能够获得心灵的宁静及写作的激情。战争年间渴求和平,渴求心灵的满足。
故答案为:老舍追求的是个人能在理想的地方度过四季,赏美景、品美食、读书、写作并获得心灵的宁静;而杜甫的追求是如他这样的“天下寒士”皆能居有定所,希望能有千万间宽阔的房屋为天下寒士遮风避雨。他们身处战乱年代,都追求安定祥和的生活,但其内涵却不尽相同,杜甫追求的是百姓生活的安定,体现其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和崇高理想;而老舍的追求更侧重于精神层面,追求理想主义和浪漫色彩的精神家园。
(乙)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8题。(10分)
中国动画 100 周年回首
【材料一】走近动画制作
动画制作主要分为二维动画制作和三维动画制作。
二维动画的制作大体上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传统手绘,以电脑的逐帧技术加以合成;一种是无纸动画,即数码动画制作。
三维动画制作,建立在二维动画制作技术基础之上,利用计算机技术,将三维物体运动的原理、过程呈现在人们面前,具有精确、真实和无限可操作特点。它依靠匠人运用 Maya、3DS Max、Hou-dini等多种电脑制作软件,对原画、中间画、背景作画等进行技术处理,并融入配音,经过剪接、字幕、特效等过程,制作出一部完整的3D动画作品。
(选自百度文库,有删改)
【材料二】了解中国动画发展
百年探索形成“中国动画学派”
100年来,中国动画从无到有、从短到长、从黑白到彩色、从无声到有声、从二维手绘到数字化设计,在继承传统和推陈出新中,讲述着中国故事,传播着中国文化,弘扬着中国精神。
1922年,万氏兄弟以一部动画广告片开启了中国动画的百年序幕。 1941年,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问世,激励了无数动画人在民族动画创作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诞生,十年间创作出200余部长短美术片,奠定了新中国动画的创作基础。 自此,一代代中国动画人,在探索民族风格的道路上不断摸索,逐渐形成了以中国文化为创意源头、以中国元素为表达形式、以中国风骨为精神内涵的艺术风格,也形成了享誉世界的“中国动画学派”。
二次崛起重在坚守民族风格
进入新世纪,国家大力发展动漫产业,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 国产动画如何二次崛起、再创辉煌,成为创作者和观众共同关心的话题。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动画尤其要坚守民族风格。 过去几年,《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白蛇:缘起》等优秀国产动画作品,之所以能够取得口碑与票房的双赢,就是因为它们深扎民族文化沃土,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用创新方式讲好中国故事
故事是动画的灵魂。所以站在新百年的起点,中国动画人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 《大圣归来》中的孙悟空让观众看到了一个落魄英雄的重生,但这背后的原动力却是一个懵懂小童江流儿以飞蛾扑火的方式救朋友的壮举;《姜子牙》围绕姜子牙“不救一人,何以救苍生”的个体之思来传达平等、公正等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这些动画在改编传统故事中融入了现代意识和人文关怀,具有崭新的时代内涵。
(选自光明网,有删改)
【材料三】盘点近十年的中国动画电影
盘点 1:
2014年1月--2023年5月近10年共计有121部票房破千万的中国动画电影。
①____:其中超60%的为系列动画作品,比如《》系列等;近50%的电影有动画剧集或者游戏的ⅡP基础,比如《罗小黑战记》等;有18%的作品为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相关题材,主要来自《西游记》《山海经》《封神演义》等;另有超10部电影是根据国内外经典童话故事改编的。今年的原创电影《深海》的口碑两极分化严重,但从题材上讲确实是对于产业的新突破。
受众年龄:75%的作品为儿童向动画电影,但票房Top20的电影中,仅有《》系列作品这一个儿童向偏合家欢的IP,其他均为全年龄向动画电影。
②____:121部票房破千万电影中超过80%的作品是三维动画,二维动画每年仅有零星的两三部。 主要原因是二维动画精细化成本较高、制作周期较长、可复制性差,而三维动画在视效建模方面的优势都更适合大荧幕,也可以定更高的票价。
盘点 2:
(选自网络)
14.材料三中,编者从① 、受众年龄、② 三个方面盘点了近十年的中国动画电影。(2分)
15.根据以上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三维动画制作技术领先于二维动画制作技术,目前二维动画制作已逐渐退出动画电影市场。
B.因依靠电脑软件制作简单,可以定更高的票价,我国三维动画电影在近十年占比近百分百。
C.原创素材的动画影片、儿童向动画影片因为口碑热度票房等原因,会逐渐被市场所淘汰。
D.中国动画近十年来发展迅速,2019年以来,中国观众更愿意为优质的国产动画影片买单。
16.《大圣归来》后,国产优质动画电影较少,而《灌篮高手》《铃芽之旅》等接连上映的进口动画电影却取得了热度口碑票房大丰收,国产动画电影是否还值得期待 请说说你的观点,并结合材料陈述理由。(3分)
17.“中国动画献礼神舟十六”正在征集动画电影素材,请你根据材料二,向主办方推荐一个与主题相匹配的素材,并说明理由。(3分)
【答案】14.素材来源(题材选择);动画制作类型(技术类型)
15.D
16.示例:值得期待。①中国动画历经百年不衰而且形成了享誉世界的“中国动画学派”就是有力的证据;②中国动画电影近几年来票房占比已经远超进口动画电影(过去几年中国动画电影的崛起可以证明我们能够取得口碑和票房的双赢);③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中国动画人正在努力尝试用创新方式讲好中国故事;④原创素材电影眼下虽说口碑两极分化,经过尝试,会有突破,也会让中国动画注入新鲜血液。
17.示例:嫦娥奔月。故事中有古人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为了实现梦想不顾一切的情怀,这和我们今天探索太空的目标是一致的。(与逐梦太空相关即可,理由表述需围绕探索太空、追求美好生活进行)
【知识点】新闻、材料类文本;分析材料主体特征;启示、感悟、建议类
【解析】14.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解答这类题要充分熟悉每则材料内容,找到相关语句,简要概括即可。
15.考查内容理解和辨析。解答时要在通读文本,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的语句,根据选项逐一比对,选出正确选项。
16.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做这种题的关键是整体把握文本,了解材料的写作背景、写作意图,然后具体探究写了些什么内容,找到相关语句,简要概括即可。
17.考查内容理解和语言表达。解答该类型题目,可在材料中找出已有针对主题相关的语言,联系课外掌握的素材,进行整理语言即可。
【点评】14.本题要求补充近十年的中国动画电影的三个方面。第一空,结合材料三“其中超60%的为系列动画作品,比如《能出没》系列等;近50%的电影有动画剧集或者游戏的IP基础,比如《罗小黑战记》等;有18%的作品为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相关题材,主要来自《西游记》《山海经》《封神演义》等;另有超10部电影是根据国内外经典童话故事改编的。今年的原创电影《深海》的口碑两极分化严重,但从题材上讲确实是对于产业的新突破”可知,主要介绍了国产动画的素材,据此概括为:素材来源或题材选择;
第二空,结合材料三“121部票房破干万电影中超过80%的作品是三维动画,二维动画每年仅有零星的两三部。主要原因是二维动画精细化成本较高、制作周期较长、可复制性差,而三维动画在视效建模方面的优势都更适合大荧幕,也可以定更高的票价”可知,主要介绍了国产动画的制作情况,据此概括为:动画制作类型或技术类型 。
故答案为:素材来源(题材选择)、动画制作类型(技术类型)
15.A.有误,结合材料三“121部票房破干万电影中超过80%的作品是三维动画,二维动画每年仅有零星的两三部”的内容可知,二维动画制作并没有退出动画电影市场 。
B.有误,结合材料三“121部票房破于万电影中超过80%的作品是三维动画,二维动画每年仅有零星的两三部。主要原因是二维动画精细化成本较高、制作周期较长、可复制性差,而三维动画在视效建模方面的优势都更适合大荧幕,也可以定更高的票价”的内容可知,“依靠电脑软件制作简单”“占比近百分百”错误 。
C.有误,结合材料三“近50%的电影有动画剧集或者游戏的P基础,比如《罗小黑战记》等,有18%的作品为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相关题材,主要来自《西游记》《山海经》《封神演义》等,另有超10部电影是根据国内外经典童话故事改编的。今年的原创电影《深海》的口碑两极分化严重,但从题材上讲确实是对于产业的新突破”的内容可知,文中未体现出“会逐渐被市场所淘汰” 。
故答案为:D 。
16.本题要求结合材料阐述国产动画电影是否还值得期待。结合材料一②段中“自此,一代代中国动画人,在探索民族风格的道路上不断摸索,逐渐形成了以中国文化为创意源头、以中国元素为表达形式、以中国风骨为精神内涵的艺术风格,也形成了享誉世界的“中国动画学派”的内容可知,中国动画历经百年不衰而且形成了享誉世界的“中国动画学派”;
结合材料三中“盘点二”图片内容可知,中国动画电影近几年来票房占比已经远超进口动画电影 ;
结合材料二④段中“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动画尤其要坚守民族风格,过去几年,《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白蛇:缘起》等优秀国产动画作品,之所以能够取得口碑与票房的双赢,就是因为它们深扎民族文化沃土,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的内容可知,过去几年中国动画电影的崛起可以证明我们能够取得口碑和票房的双赢;
结合材料二⑤段中“故事是动画的灵魂。所以站在新百年的起点,中国动画人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大圣归来》中的孙悟空让观众看到了一个落魄英雄的重生,但这背后的原动力却是一个懵懂小童江流儿以飞蛾扑火的方式救朋友的壮举,《姜子牙》围绕姜子牙“不救一人,何以救苍生”的个体之思来传达平等、公正等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这些动画在改编传统故事中融入了现代意识和人文关怀,具有崭新的时代内涵”的内容可知,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中国动画人正在努力尝试用创新方式讲好中国故事;
结合材料三“另有超10部电影是根据国内外经典童话故事改编的。今年的原创电影《深海》的口碑两极分化严重,但从题材上讲确实是对于产业的新突破”的内容可知,原创素材电影眼下虽说口碑两极分化,经过尝试,会有突破,也会让中国动画注入新鲜血液;综合上述分析可知,国产动画电影仍值得期待 。
故答案为:值得期待。①中国动画历经百年不衰而且形成了享誉世界的“中国动画学派”就是有力的证据;②中国动画电影近几年来票房占比已经远超进口动画电影(过去几年中国动画电影的崛起可以证明我们能够取得口碑和票房的双赢);③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中国动画人正在努力尝试用创新方式讲好中国故事;④原创素材电影眼下虽说口碑两极分化,经过尝试,会有突破,也会让中国动画注入新鲜血液。
17.本题要求推荐与主题相匹配的素材并的说明理由。结合材料二“用创新方式进好中国故事”和“中国动画献礼神舟十六”的内容可知,应围绕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话故事或传说,如嫦娥奔月、夸父逐日、万户飞天、敦煌飞天等进行分析。
故答案为:示例:万户飞天。故事讲述的是一个中国明朝的叫万户(称谓,原名为陶成道)的一个官员,他为了实现自己的航天梦想,坐在绑上了47支火箭的椅子上,手里拿着风筝,飞向天空。但是火箭在高空爆炸了,万户也为此献出了生命。人们称他为“世界航天第一人”。他为整个人类向未知世界探索的进程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三、名著导读(5分)
18.(1)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3分)
哼,一个口袋也没有?你以为我就不知道是谁把复活节的面团糟蹋了吗?你以为这回你还能在学校待下去吗?没那么便宜,小鬼。上回是你妈求情,才把你留下的,这回可不行了。你给我滚出去!
(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文中“小鬼”就是保尔,上回他因何事导致妈妈来校求情才留下?
(2)下面关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读书笔记,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本书是以作家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真情实感为基础进行艺术创造的,因此可以将这部小说看成作家的自传,保尔·柯察金的原型就是作家自己。
B.“筑路”中,筑路者遇到了许多困难:暴雨、泥泞;粮食单调短缺,物资匮乏;匪帮打劫,有人开小差。朱赫来解决了面包的问题,亲自连夜送去。
C.“生命的意义”中,松林、监狱、医院、广场、墓地,这一系列环境描写营造了肃穆悲壮的气氛,象征革命者博大胸怀和永不衰败的革命情操。
D.这部小说写于 1933 年,俄国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在病榻上历时二年写成,对全世界一代代青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深受我国读者喜爱
【答案】(1)保尔对神父虚伪的圣经讲义提出质疑,神父非常气愤,记恨在心。
(2)C
【知识点】作品的基本内容;作品的经典情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解析】(1)这是八年级下学期要求掌握的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及相关知识点,注意名著作者、体裁、人物、事件等内容。保尔·柯察金十二岁时,因为他把烟灰撒在了瓦西里神父家做的复活节蛋糕的面团上而勒令退学,之前因为对圣经提出异议使神父记恨在心。
(2)A:自传,错误。这本书是以作家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真情实感为基础进行艺术创造的,但是并不能因此就把这部小说看成作家的自传,因为作家的创作意图不在为自己作传,而在于塑造一个共青团员的典型形象;作家并不拘泥于生活事实,对人物和情节做了大量典型化处理。
B:亲自送去,错误。是朱赫来解决了面包问题,派小李特克连夜送去。
C:无误
D:历时二年,错误。是三年。
故答案为:⑴ 保尔对神父虚伪的圣经讲义提出质疑,神父非常气愤,记恨在心。
⑵ C
【点评】⑴本题考查名著常识。注意名著作者、体裁、人物、绰号、事件等内容。
⑵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注意理解名著作者文学常识、名著人物分析及相关事件理解等。
三、综合性学习与写作(60分)
(一)综合性学习(10分)
19.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学校文学社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请你参加。
(1)【听音台】阅读材料,拟写新闻标题。(2分)
5月6日晚,《朗读者》节目第一季在“青春”的致敬中收官。节目历经3个月,12期,12个各具特色的主题词,与观众共同分享了68名嘉宾的人生感悟,60余个故事,60余段朗读。它用优美的文字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以文学之名叩问生命,呈现出生命之美、文学之美和情感之美。继《中国诗词大会》播出后,《朗读者》节目再次掀起了弘扬传统文化的热潮。
(2)【说话吧】在诵读经典过程中,王波同学表现不佳,请你与他分享至少两种朗读技巧:(2分)
① 。
② 。
(3)【读书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分)
材料一:“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诗句出自 。
材料二:“一跑,便喘不过气来,而且嘴唇发焦,明知心里不渴,也见水就想喝,不跑吧,那毒花花的太阳把手和脊背都要晒裂。好歹拉到了地方,他的裤褂全裹在了身上。拿起芭蕉扇扇扇,没用,风是热的。”选段中他是 。
(4)【写作间】依据语境,仿写画线句子。(4分)
告别是一种心情,告别是一种决定。南飞的大雁是对北方寒冷的告别;秋天的落叶是对夏天炎热的告别; ; 。告别不是遗忘,而是转身。告别不是放弃,而是开始。
【答案】(1)《朗读者》第一季收官
(2)要读准字音,字正腔圆;要注重停顿,读出节奏
(3)《繁星·春水》(或《繁星》);祥子(或骆驼祥子)
(4)飘飞的雪花是对秋天萧瑟的告别;亭亭的荷叶是对春天落花的告别
【知识点】新闻概括;衔接仿写;主题活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
【解析】这是一道综合性学习试题。(1)本题考查学生新闻内容的概括能力,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一定要找出文段中的时间、地点、人物,还要把发生的事情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概括方法是:时间+人物(事物)+地点+事件。具体方法是:1.抓关键词语;2.关注重要句子;3.如果有导语就要抓住导语进行归纳,因为导语是新闻内容的高度概括。据导语部分即可拟题为:《朗读者》第一季收官。
(2)此题考查阅读技巧的分析。可以从节奏、重音、语气等几个角度进行指导。
(3)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辨析名著故事情节的能力。掌握名著中的重要故事情节是应考的基本策略,还要在平时与同学交流时,多关注名著中易记错的故事情节,只要认真、仔细识记,就不会出错。长期坚持下去,对名著情节的辨析能力一定会提高。从材料一的主题可以看出自《繁星 春水》;材料二是祥子在烈日下拉车的情景。
(4)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作答仿写类题目时,一定要看清题目的具体要求,分析透彻例句的特征,掌握遣词造句的必要方法。所仿写的句子一定要与例句主题相关,格式相同,修辞一样。
故答案为:(1)《朗读者》第一季收官
(2)要读准字音,字正腔圆;要注重停顿,读出节奏
(3)《繁星·春水》(或《繁星》);祥子(或骆驼祥子)
(4)飘飞的雪花是对秋天萧瑟的告别;亭亭的荷叶是对春天落花的告别
【点评】此题考查综合性学习。(1)考查新闻标题的拟写。本题要注意新闻标题的拟写格式,并且要注意语言的简略,能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
(2)此题考查朗读技巧的分析,朗读要注意语气语调,要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情感,本题可以从这方面来分析。
(3)此题考查文学名著积累。做此类题,要注意平时多阅读名著,识记篇名,作者及作品简介,主要情节及主要人物,写作背景及写作意图等。
(4)此题考查句子仿写。做此类题,要注意仿写句子的结构,修辞相同,内容相关,要注意留的部分和换的部分。
(二)写作(50分)
20.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一)生活中,总会有人或物牵动着我们的心,让我们时常想念。
请你以“我想念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中心突出,详略得当。③内容具体,运用细节描写。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地名、校名、人名。
(二)“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这是庄子的一句富有哲理的话。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漫不经心地拒绝所谓的“无用”时,其实放弃了很多隐藏在“无用”后的“大用”。比方说,参加公益活动,有人说无用,实际上,对我们融入社会有“大用”;再比如说,阅读名著,有人说无用,实际上对丰富我们的阅历有“大用”。
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以《 有用》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一)【答案】【参考例文】
我想念我最好的朋友
那天晚上做梦梦见我们重聚。我们坐在一起笑着聊起从前。醒来时感觉怅然若失。我们是真正的发小,从刚出生开始就认识了。
不,可能从在妈妈肚子里就认识了,我们的父母都这样说。你住我家楼上,我住你家楼下。我和你做过小学同学,做过同桌,也做了十几年的邻居。记得以前,每天早上你都去敲我家的门。而我总是手忙脚乱匆忙吃了早饭和你一起去上学。当你说快要迟到拉着我要跑我总是以喝了牛奶或者吃了什么为借口不想跑,你也只能无可奈何地陪我一起走。还记得我们曾说过的梦想吗?
后来我们去了不同学校,发现你的身边多了很多我不认识的人。虽然每天还能见面,但还是很不适应。
我熟悉了每天都能和你谈天说地的日子,直到后来搬家后才发现我们的联系少的可怜。以前因为每天都能见面,所以不需要短信,不需要电话。可是现在却…
你去美国之前,我们在一家超市偶遇,你激动地给我一个大大的拥抱,记得以前你还觉得拥抱是很肉麻的事。
你去美国一去就是一年。对于你这样一个经历简单又很单纯的女孩子,我无法想象这一年你独自一人在异国他乡是怎样度过的。只是看你博客上的状态,那种孤独无助让我心疼。可是我什么都没有和你说,突然不知该说什么,该如何安慰你。
你生日那天,我写了一篇日记。我说:“也许我们终将走上不同的路,但未来是充满希望的,我希望我们都能幸福”。
是的,我希望我们都能幸福。虽然我很害怕有一天见到熟悉的你我却只能沉默,但是你开心我就开心,你幸福,我就幸福。
【知识点】半命题作文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半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
第一,审题。我想念……,想念谁,这个人和你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对你的成长有哪些积极的引导作用,强调这个人对你的意义,写作时要围绕这点,写自己的感悟和收获,要联系自己的实际经历来写。
第二,立意。可以从以下方面立意:老师细心教导你,让你明白了学习的意义;朋友一直支持你,让你明白友谊的意义等。
第三,选材。我们可以写想念好朋友小明了。如小明是我老家的朋友,那时候我在老家读书,小明带我去爬树捉鸟,下河摸鱼,可快乐了,小明教我人一定要自己找快乐,不能遇到事就躲,要拿出爬树下河的胆子来,事情就完成了。围绕想念小明展开描述即可。
第四,结构。写成议论文,应先明确中心论点,我想念我的好朋友小明。然后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安排文章结构;选取名人名言和典型事例,旁征博引,从道理和事实两个角度充分论证,做到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有力。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半命题作文写作能力。要求根据材料给到的导语去补足题目,确定立意。立意通常来讲可以分为几大主题,比如读书(读书对我的影响)、情感(亲情/友情/师生情等对我的影响)、成长(什么激励了我努力成长),围绕立意选择合适的素材,最好是自身经历过的或者是熟知的材料。不要临时去编,平时要准备好几类常用的素材,到写作文时好套用。可以是以小见大、托物言志等手法。初中以记叙文为主,注意写人一定要有描写,不要凑字数,注意首尾呼应,点题,作文要有真情实感。字数要求在600~650即可。
(二)【答案】略
【知识点】记叙文;半命题作文
【解析】首先审材料。材料首先提出我们日常学习、生活中常见的“有用无用"之争暗示涉及范围之广(人、事、物),提醒同学们作文时应联系学习与生活的实际。然后,一个疑问句,启发同学们思考争论背后的判断标准,亦即现象的实质。引用庄子的语录,是为了启发同学们思想。其次,联想与思考:从材料提供的范围,我们首先想到现实中关于“人"的争论,即对人的才与非才的判断。按照道理讲,人各有才,是才必有其用,正如李白所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对于社会来讲,应该以多元化眼光来看待人才,倡导“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样一种人才观;同时也要营造一个“人尽其才"的环境。
【点评】本题考查材料作文。材料的功能大致有二:一是提供写作话题,写作范围;二是提供看问题的角度,也即写作思路。此次作文材料就给我们提供了思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吉林省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测试卷(一)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请在下面相应的横线上端正地书写正确答案或填写相应选项。(第1题每句1分,第2题按要求赋分)
1.古诗文名句默写。(8分)
(1)满面尘灰烟火色, ?身上衣裳口中食。(白居易《卖炭翁》)
(2)夜久语声绝,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杜甫《石壕吏》)
(3)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关心民间疾苦,同情劳动人民,表现诗人虽身处逆境仍然能乐观向上的诗句是: , !
(4)李白在《送友人》中以浮云孤飞,喻游子之心;以落日将下,依依不舍,喻故人之情的诗句是: , 。
(5)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韩愈《马说》中的一句话: , 。
2.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7分)
语文学习的天地非常广阔。我们在语文课本中,可以欣赏鲁迅笔下别开生面而又漂渺的江南社戏,细品贺敬之朗朗上口的陕北信天游民歌,感受刘成章容不得jī▲绊的安塞腰鼓的粗犷豪放,体会吴伯萧娓娓道来的灯笼情怀;还能够解读大自然语言的密码,追溯恐龙灭绝的原因,观看妙趣横生的时间脚印,发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在这片天地里,我们既可以探访祖国大地,领略迥然不同的民风民俗;又可以走进自然,观赏令人叹为观止的世间美景;还可以走近古人,漫步世外桃源,畅游小小石潭,了解古人的思想情趣。
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一般在公历4月4日至6日之间变动,并不固定在某一天,但以4月5日最常见。清明节因“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而得名,自然界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国南方地区,此时已呈气清景明之象;北方地区开始断雪,气温上升,春意融融。清明节气,与岁时物候相关,常以指导农事,有天朗气清、春耕时宜之意;清明节日,是人们扫墓祭祖、慎终追远的日子。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1分)
jī绊 追溯
(2)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1分)
漂渺:
叹为观止:
(3)以上两段文字中,有不少成语,请写出其中的三个。(1分)
(4)根据对联的要求及文段的相关提示,从以下句子中选出一组对联,按上下联顺序正确地抄写在横线上。(2分)
①处处犹存长者风 ②清明扫墓思英烈 ③年年祭扫先人墓
④万人江岸观龙舟 ⑤步步登高开视野 ⑥寒食雨传百五日
上联: 下联:
(5)下面从以上材料中选出的句子,属于病句的一项是( )(2分)
A.语文学习的天地非常广阔。
B.观看妙趣横生的时间脚印,发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C.一般在公历4月4日至6日之间变动,并不固定在某一天。
D.清明节日,是人们扫墓祭祖、慎终追远的日子。
二、阅读(45分)
(一)文言文阅读与诗歌阅读(15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3—7题。(10分)
[甲]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乙] 桃花源记(节选)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屋舍俨然( ) ②阡陌交通( )
③不独子其子( ) ④货恶其弃于地也( )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5.理解文意,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
①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甲文中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②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桑竹垂余荫,菽稷(粮食作物)随时艺(种植)”的诗句,乙文中描述的田园景象与之类似的句子是:
6.《大道之行也》中与《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以及“(男女)往来种作”相对应的有关美好社会愿景的描写语句是: 。(2分)
7.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因此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请参照示例,从两段选文中再找出一例,说说它们的相似之处。(2分)
示例: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可以看出“桃花源”中社会环境和平安宁,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盗窃乱贼而不作”。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8—9题。(5分)
山 雨
翁 卷
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
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8.本诗描绘了哪两幅画面 请结合所绘内容概括作答。(2分)
9.同样表现雨的猛烈,本诗和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写法上有何不同 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3分)
(二)现代文阅读(25分)
(甲)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0—13题。(15分)
住 的 梦
老 舍
在北平与青岛住家的时候,我永远没想到过:将来我要住在什么地方去。在乐园里的人或者不会梦想另辟乐园吧。在抗战中,在重庆与它的郊区住了六年。这六年的酷暑重雾,和房屋的不像房屋,使我会做梦了。我梦想着抗战胜利后我应去住的地方。
不管我的梦想能否成为事实,说出来总是好玩的:
春天,我将要住在杭州。二十年前,我到过杭州,只住了两天。 那是旧历的二月初,在西湖上我看见了嫩柳与菜花,碧浪与翠竹。山上的光景如何 没有看到。三四月的莺花山水如何,也无从晓得。但是,由我看到的那点春光,已经可以断定杭州的春天必定会教人整天生活在诗与图画中的。所以,春天我的家应当是在杭州。
夏天,我想青城山应当算作最理想的地方。在那里,我虽然只住过十天,可是它的幽静已拴住了我的心灵。在我所看见过的山水中,只有这里没有使我失望。 它并没有什么奇峰或巨瀑,也没有多少古寺与胜迹,可是,它的那片绿色已足使我感到这是仙人所应住的地方了。到处都是绿,而且都是像嫩柳那么淡,竹叶那么亮,蕉叶那么润,目之所及,那片淡而光润的绿色都在轻轻地颤动,仿佛要流入空中与心中去似的。这个绿色会像音乐似的,涤清了心中的万虑。 山中有水,有茶,还有酒。 早晚,即使在暑天,也须穿起毛衣。 我想,在这里住一夏天,必能写出一部十万到二十万的小说。
假若青城山去不成,求其次者才提到青岛。我在青岛住过三年,很喜爱它。 不过,春夏之交,它有雾,虽然不很热,可是相当的湿闷。 再说,一到夏天,游人来的很多,失去了海滨上的清静。 美而不静便至少失去一半的美。最使我看不惯的是那些喝醉的外国水兵。秋天,游人都走开,这地方反倒更可爱些。
不过,秋天一定要住北平。天堂是什么样子,我不晓得,但是从我的生活经验去判断,北平之秋便是天堂。论天气,不冷不热。论吃食,苹果,梨,柿,枣,葡萄,都每样有若干种。至于北平特产的小白梨与大白海棠,恐怕就是乐园中的禁果吧,连亚当与夏娃见了,也必滴下口水来! 果子而外,羊肉正肥,高粱红的螃蟹刚好下市,而良乡的果子也香闻十里。论花草,菊花种类之多,花之奇,可以甲天下,西山有红叶可见,北海可以划船——虽然荷花已残,荷叶可还有一片清香。衣食住行,在北平的秋天,是没有一项不使人满意的。即使没有余钱买菊吃蟹,一两毛钱还可以爆二两羊肉,弄一小壶佛手露啊!
冬天,我还没有打好主意,香港很暖和,适于我这贫血怕冷的人去住,但是“洋味”太重,我不高兴去。广州,我没有到过,无从判断。成都或者相当的合适,虽然并不怎样和暖,可是为了水仙,素心蜡梅,各色的茶花,与红梅绿梅,仿佛就受一点寒冷,也颇值得去了。昆明的花也多,而且天气比成都好,可是旧书铺与精美而便宜的小吃食远不及成都的那么多,专看花而没有书读似乎也差点事。好吧,就暂时这么规定:冬天不住成都便住昆明吧。
在抗战中,我没能发了国难财。我想,抗战结束以后,我必能阔起来,唯一的原因是我是在这里说梦。 既然阔起来,我就能在杭州,青城山,北山,成都,都盖起一所中式的小三合房,自己住三间,其余的留给友人们住。房后都有起码是二亩大的一个花园,种满了花草;住客有随便折花的,便毫不客气的赶出去。青岛与昆明也各建小房一所,作为候补住宅。各处的小宅,不管是什么材料盖成的,一律叫作“不会草堂”——在抗战中,开会开够了,所以永远“不会”。
那时候,飞机一定很方便,我想四季搬家也许不至于受多大苦处的。假若那时候飞机减价,一百元就能买一架的话,我就自备一架,择黄道吉日慢慢地飞行。
(选自《读者》,有删改)
10.在老舍看来,理想的住的地方一年四季是不同的:春天是杭州,因为二十年前的二月作者曾在此住了两天,彼时春光正好,让人感觉如同生活在诗画之中;夏天最理想的住的地方是青城山,因为 ;秋天 定要住北平,因为 ;冬天还没打定主意,不住成都便住昆明。(4分)
11.仿照示例完成下题。(4分)
示例:到处都是绿,而且都是像嫩柳那么淡,竹叶那么亮,蕉叶那么润,目之所及,那片淡而光润的绿色都在轻轻地颤动,仿佛要流入空中与心中去似的。 [旁批1:三个“那么”,准确传达出青城山的绿淡而光润的特点,令人赏心悦目;“颤动”一词则让这片绿色缓缓流动,沁人心脾。 老舍雅致风流的语言在这一句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让人浮想联翩。]
即使没有余钱买菊吃蟹, 两毛钱还可以爆二两羊肉,弄小壶佛手露啊! [旁批2:
12.尾批:我认为《住的梦》营造了作者一个美好的“梦”,这个“梦”以现实为参照,既批判现实,又可慰藉人们的心灵,让人超越或逃避于现实。 理由: (3分)
13. 老舍《住的梦》和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都对“住”有理想的描述,探究两篇文章的内容,说说你有怎样的发现。(4分)
【链接材料】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关于“住”的理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乙)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8题。(10分)
中国动画 100 周年回首
【材料一】走近动画制作
动画制作主要分为二维动画制作和三维动画制作。
二维动画的制作大体上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传统手绘,以电脑的逐帧技术加以合成;一种是无纸动画,即数码动画制作。
三维动画制作,建立在二维动画制作技术基础之上,利用计算机技术,将三维物体运动的原理、过程呈现在人们面前,具有精确、真实和无限可操作特点。它依靠匠人运用 Maya、3DS Max、Hou-dini等多种电脑制作软件,对原画、中间画、背景作画等进行技术处理,并融入配音,经过剪接、字幕、特效等过程,制作出一部完整的3D动画作品。
(选自百度文库,有删改)
【材料二】了解中国动画发展
百年探索形成“中国动画学派”
100年来,中国动画从无到有、从短到长、从黑白到彩色、从无声到有声、从二维手绘到数字化设计,在继承传统和推陈出新中,讲述着中国故事,传播着中国文化,弘扬着中国精神。
1922年,万氏兄弟以一部动画广告片开启了中国动画的百年序幕。 1941年,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问世,激励了无数动画人在民族动画创作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诞生,十年间创作出200余部长短美术片,奠定了新中国动画的创作基础。 自此,一代代中国动画人,在探索民族风格的道路上不断摸索,逐渐形成了以中国文化为创意源头、以中国元素为表达形式、以中国风骨为精神内涵的艺术风格,也形成了享誉世界的“中国动画学派”。
二次崛起重在坚守民族风格
进入新世纪,国家大力发展动漫产业,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 国产动画如何二次崛起、再创辉煌,成为创作者和观众共同关心的话题。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动画尤其要坚守民族风格。 过去几年,《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白蛇:缘起》等优秀国产动画作品,之所以能够取得口碑与票房的双赢,就是因为它们深扎民族文化沃土,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用创新方式讲好中国故事
故事是动画的灵魂。所以站在新百年的起点,中国动画人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 《大圣归来》中的孙悟空让观众看到了一个落魄英雄的重生,但这背后的原动力却是一个懵懂小童江流儿以飞蛾扑火的方式救朋友的壮举;《姜子牙》围绕姜子牙“不救一人,何以救苍生”的个体之思来传达平等、公正等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这些动画在改编传统故事中融入了现代意识和人文关怀,具有崭新的时代内涵。
(选自光明网,有删改)
【材料三】盘点近十年的中国动画电影
盘点 1:
2014年1月--2023年5月近10年共计有121部票房破千万的中国动画电影。
①____:其中超60%的为系列动画作品,比如《》系列等;近50%的电影有动画剧集或者游戏的ⅡP基础,比如《罗小黑战记》等;有18%的作品为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相关题材,主要来自《西游记》《山海经》《封神演义》等;另有超10部电影是根据国内外经典童话故事改编的。今年的原创电影《深海》的口碑两极分化严重,但从题材上讲确实是对于产业的新突破。
受众年龄:75%的作品为儿童向动画电影,但票房Top20的电影中,仅有《》系列作品这一个儿童向偏合家欢的IP,其他均为全年龄向动画电影。
②____:121部票房破千万电影中超过80%的作品是三维动画,二维动画每年仅有零星的两三部。 主要原因是二维动画精细化成本较高、制作周期较长、可复制性差,而三维动画在视效建模方面的优势都更适合大荧幕,也可以定更高的票价。
盘点 2:
(选自网络)
14.材料三中,编者从① 、受众年龄、② 三个方面盘点了近十年的中国动画电影。(2分)
15.根据以上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三维动画制作技术领先于二维动画制作技术,目前二维动画制作已逐渐退出动画电影市场。
B.因依靠电脑软件制作简单,可以定更高的票价,我国三维动画电影在近十年占比近百分百。
C.原创素材的动画影片、儿童向动画影片因为口碑热度票房等原因,会逐渐被市场所淘汰。
D.中国动画近十年来发展迅速,2019年以来,中国观众更愿意为优质的国产动画影片买单。
16.《大圣归来》后,国产优质动画电影较少,而《灌篮高手》《铃芽之旅》等接连上映的进口动画电影却取得了热度口碑票房大丰收,国产动画电影是否还值得期待 请说说你的观点,并结合材料陈述理由。(3分)
17.“中国动画献礼神舟十六”正在征集动画电影素材,请你根据材料二,向主办方推荐一个与主题相匹配的素材,并说明理由。(3分)
三、名著导读(5分)
18.(1)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3分)
哼,一个口袋也没有?你以为我就不知道是谁把复活节的面团糟蹋了吗?你以为这回你还能在学校待下去吗?没那么便宜,小鬼。上回是你妈求情,才把你留下的,这回可不行了。你给我滚出去!
(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文中“小鬼”就是保尔,上回他因何事导致妈妈来校求情才留下?
(2)下面关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读书笔记,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本书是以作家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真情实感为基础进行艺术创造的,因此可以将这部小说看成作家的自传,保尔·柯察金的原型就是作家自己。
B.“筑路”中,筑路者遇到了许多困难:暴雨、泥泞;粮食单调短缺,物资匮乏;匪帮打劫,有人开小差。朱赫来解决了面包的问题,亲自连夜送去。
C.“生命的意义”中,松林、监狱、医院、广场、墓地,这一系列环境描写营造了肃穆悲壮的气氛,象征革命者博大胸怀和永不衰败的革命情操。
D.这部小说写于 1933 年,俄国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在病榻上历时二年写成,对全世界一代代青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深受我国读者喜爱
三、综合性学习与写作(60分)
(一)综合性学习(10分)
19.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学校文学社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请你参加。
(1)【听音台】阅读材料,拟写新闻标题。(2分)
5月6日晚,《朗读者》节目第一季在“青春”的致敬中收官。节目历经3个月,12期,12个各具特色的主题词,与观众共同分享了68名嘉宾的人生感悟,60余个故事,60余段朗读。它用优美的文字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以文学之名叩问生命,呈现出生命之美、文学之美和情感之美。继《中国诗词大会》播出后,《朗读者》节目再次掀起了弘扬传统文化的热潮。
(2)【说话吧】在诵读经典过程中,王波同学表现不佳,请你与他分享至少两种朗读技巧:(2分)
① 。
② 。
(3)【读书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分)
材料一:“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诗句出自 。
材料二:“一跑,便喘不过气来,而且嘴唇发焦,明知心里不渴,也见水就想喝,不跑吧,那毒花花的太阳把手和脊背都要晒裂。好歹拉到了地方,他的裤褂全裹在了身上。拿起芭蕉扇扇扇,没用,风是热的。”选段中他是 。
(4)【写作间】依据语境,仿写画线句子。(4分)
告别是一种心情,告别是一种决定。南飞的大雁是对北方寒冷的告别;秋天的落叶是对夏天炎热的告别; ; 。告别不是遗忘,而是转身。告别不是放弃,而是开始。
(二)写作(50分)
20.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一)生活中,总会有人或物牵动着我们的心,让我们时常想念。
请你以“我想念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中心突出,详略得当。③内容具体,运用细节描写。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地名、校名、人名。
(二)“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这是庄子的一句富有哲理的话。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漫不经心地拒绝所谓的“无用”时,其实放弃了很多隐藏在“无用”后的“大用”。比方说,参加公益活动,有人说无用,实际上,对我们融入社会有“大用”;再比如说,阅读名著,有人说无用,实际上对丰富我们的阅历有“大用”。
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以《 有用》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